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746|回复: 0

[江苏] 2022年淮安市淮安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0:03
  • 签到天数: 734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8199
    发表于 2023-2-14 21: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淮安市淮安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10日在淮安市淮安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淮安区人民政府区长   颜 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和2021年工作回顾

    2017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殷殷嘱托,科学应对复杂多变形势和突如其来新冠疫情影响,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成功夺取脱贫攻坚、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胜利。区十七届人民政府履职的五年,是全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聚焦生产抓发展,综合实力整体性增强。连续两年保持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第一等次,GDP跨过两个百亿元大台阶,由2016年448.61亿元攀升至2021年685.7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3亿元,2018年全市首家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始终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累计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226个、174个,分别比前五年多101个、104个,历史上首个超百亿元重大项目、总投资106亿元井神盐穴储能项目顺利开工,连续四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构建了“3+3”主导特色产业体系,二三产业占比较2016年末提升了1.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开票销售、全部工业入库税收年均增长8.81%、6.17%,共创草坪成为全市首家主板上市民营企业,苏盐井神实现国家和省长、市长质量奖“大满贯”,2020年全省唯一获评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五年来,我们聚焦生活重品质,城乡面貌显著性改善。顺利完成乡镇布局优化调整和机构改革,城市建成区面积从37平方公里拓展为4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50.64%增至55.5%。累计投资541亿元实施城建重点项目324项,新增高品质商住小区15个,改造老旧小区61个、后街背巷79条,建成市政道路49条,极大提升了城市形象。新改建农村道路147条、桥梁76座,348省道建成通车,徐宿淮盐和连淮扬镇高铁全线通车,淮安区迈进高铁新时代。投入33.9亿元实施水利工程65个,白马湖水厂全市唯一获评全国首批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广大群众饮水安全更有保障。投入61.2亿元实施农房改善项目40个,1.5万户农民群众搬进了舒适宜居、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居。

    五年来,我们聚焦生态补短板,人居环境历史性提升。22个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12个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连续五年实现秸秆禁烧“零火点”,PM2.5年均浓度比2016年末下降28%,优良天数比率比2016年末提升13个百分点,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提升至91.67%,入海水道北泓近10年首次达Ⅳ类水标准。按照“关退转”整治原则,投入4.2亿元全省率先彻底解决化工区问题。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完成省级重点河道“三乱”专项整治,经验做法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历时三年、累计投入40多亿元,高标准完成黑臭水体整治并荣获市委市政府集体二等功,昔日18条黑臭河已经变成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河、景观河,成了群众垂钓的好地方。累计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示范镇、示范村48个,创成国家级生态区。

    五年来,我们聚焦保障解民忧,幸福指数持续性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38030元、22230元,分别是2016年末的1.45倍、1.53倍。累计投入13.39亿元彻底解决了省政府93号令实施以来涉及近3万名被征地农民社保重大民生问题,成为全省样板。提前一年完成省定脱贫任务,减贫、粮食安全等工作获省通报激励,3个单位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扫黑除恶绩效连续三年全市第一,扫黑办获评省先进集体,国安办连续三年获省先进,司法局获评全国“七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连续5年实现生产安全事故“双下降”,获评市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县区。全市唯一获评省信访工作标准化建设试点区。

    五年成就使人振奋,五年工作圆满收官。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1+5”发展格局的收官之年。这一年,我们办成了许多大事要事,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新安小学少先队员重要回信;淮安高铁快运物流基地通过国家多部委审批;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淮安市分会场设在我区;盛卓轻量化智能制造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实现了50亿元制造业项目“零”的突破。这一年,我们办成了许多急事难事,总投资15亿元的淮安医院新院建成使用;总投资13.6亿元的楚州中学新校区和红军中学南校区在百万人民的期盼中建成招生;创新担当为55家工业企业办理了不动产权证,完成速度和完成率均为全市第一;全市瞩目的大运河百里画廊示范段建成开放,汇行广场、灯塔广场、勺湖西北角游园的超高颜值和多样功能,受到社会各界高度称赞。这一年,我们办成了许多好事喜事,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累计投入6.61亿元,彻底解决1.18万名区属困难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历史老大难问题;新建保障房9321套,争取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预算内资金1.69亿元、创历史新高,棚改、金融等工作获省通报激励;完成10个棚户区改造,总面积达120万平方米、超前四年总和,交付定向商品房7819套、再创历史新高;建成城市精品游园11个,新增绿化57万平方米,创五年之最。这一件件事情的办成,进一步刷新了我区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厚植了我区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提振了全区上下的士气和信心,淮安区正以崭新姿态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一年来,全区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

    一、重抓项目攻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的基础更牢。充分发挥“三驾马车”带动作用,扎实推进重特大项目“问题攻坚”“百日攻坚”,28个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33亿元、完成率全市第一;累计总投资230亿元,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53个、40个,其中10亿元以上5个、3个,投资超10亿元芯声微电子一期、圆通快运竣工投产,投资超亿元沃联新材料实现当年竣工投产达效、三个月开票销售超2000万元;预计规上固定资产投资245.3亿元、增长5.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7.8%,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达19.1%。消费市场稳定恢复,万达广场日均客流超万人,欣天地小吃街通宵客流超千人,高标准创成市级放心消费美食街区,新增服务业“小升规”89家,上榜省“名特优”食品小作坊数量全市第一,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257亿元、32亿元,分别增长8.5%、134%。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15个,预计外贸进出口总额5亿美元以上,增幅41.6%、全市第一。 “进”的力度更大。出台扶持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意见,有序推进“4221”制造业提升工程,创新转型明显加快,“3+3”产业开票销售占比达91%,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28.5%,预计全区规上工业开票销售、全部工业入库税收320亿元、13.6亿元,分别增长19%、18%,新增规上企业45家,苏盐井神开票销售首超60亿元,双环齿轮获批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共创草坪全市唯一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增至6家、总数全市第一。特色服务业提档升级,全市规模最大、环境最雅的文楼早茶店初步建成,兼备苏州古园林和古镇禅文化风格的尚庐书院竣工布展,淮安府署全市唯一入选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累计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0亿元,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电商物流园全市唯一获批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开票销售、入库税收分别增长25.6%、7.5%。建筑总部经济产业园建成运营,招引入驻企业8家,建筑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全市第一。成功举办博里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二届苏嘴西瓜文化节,新增高标准农田、稻田综合种养、设施园艺12.9万亩,新增省市示范家庭农场24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8家和龙头企业3家,百斯特鲜食全市唯一入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苏嘴全市唯一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全省首批绿色蔬菜产业特色镇,我区入围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名单,创成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好”的势头更强。引进北大人才9名,拥有全市历史上第一个省“双创计划”院士创新团队,全市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数量第一。淮安工专全市县区唯一成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单位,五年制大专招生比例大幅增长。处置低质效项目14个,盘活土地近1000亩,亩均投资超320万元、亩均税收超15万元企业分别增至89个、31个。净增发明专利70件、商标注册企业130家,全市率先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贯标备案100%。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15.9%,新增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2家、星级上云企业18家,达康产业园创成市级科创综合体,鸿富瀚科技获评省级示范智能车间,苏盐井神全市唯一入选全省百强创新企业、省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并获首届江苏科技创新发展奖。修订区长质量奖管理办法,海螺水泥获评市长质量奖提名,康乃馨织造获评全市唯一省长质量奖提名、苏北唯一全国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二、重抓城市经营,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城市赋能更可感知。高标准编制古城有机更新(复兴)规划,启动高铁新城片区概念性规划设计,完成11个地块规划调整,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取得阶段性成果,“掌沃未来、幸福满淮”城市产业推介会成功举办。累计投入141亿元实施城建项目88个,高标准完成荷湖等水环境提升工程,排查疏通雨污管网1100公里,污水处理厂三期建成运营。南门大街、滨河大道等10条市政道路竣工通车。327省道建成通车,264省道特大桥、348省道白马湖范集段开工建设。按照“四湖一垠、月湖先行”思路,有序启动月湖周边环境整治,里运河慢行系统三期完成道路建设,萧湖酒店会议中心主体封顶。镇村颜值更加靓丽。农房改善工作走在苏北前列,竣工农房改善项目14个,5800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博里画苑、漕运李庄等8个项目建成省市示范。全面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建成美丽农村路42公里,新增新能源公交车65辆,完成省农村物流达标区创建。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集镇段改造3家、路域环境整治405项,新改建农村公厕54座,垃圾集中转运处理率达100%,新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18个,镇村污水治理设施数据实现联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行政村、自然村覆盖率分别达65.94%和50.68%。改造供水管网112公里,疏浚城乡河道54条,打造农村生态河道38条,创成省级绿美村庄、特色田园乡村和市级人居环境示范村33个,石塘张兴、车桥卢滩入选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车桥镇获批省级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试点,施河智教乐享小镇通过省级年度考核、获省级专项资金和土地指标奖励。自主管理更上台阶。启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出台“自主管理、执法长效”行动指南,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和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智慧停车大数据平台建成运行,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投入使用,新增停车泊位734个,有效缓解了城区重点路段停车压力。全市率先发布城市特定区域禁止活禽交易通告,完成中山门智慧农贸市场改造,创成文明典范农贸市场3个,城区范围内马路市场基本消除,恩来社区建成全省首家社区节水教育基地。

    三、重抓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有效增强。重点改革成效逐步显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市首家设立企业注销全程免费代办专窗,创新组建“海棠代办”,长特锻造等4个重大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探索推进“一件事”改革、新生儿出生等21类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综合审批时限缩短60%以上,企业开办平均时间缩至0.52个工作日、全流程办结率全市第一。国有平台公司改革历经三年取得实质性进展,宏信国投完成治理框架构建,获评AA+信用等级,进入企业化、公司化、市场化运营。经济开发区“去行政化”“一区多园”改革稳步推进,不动产权登记“一码+”三维地籍试点经验在全国推介,营商便利度全省排名提升了5个名次。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领域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基层“三整合”改革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古顺河酒厂厘清债权债务,重新盘活投产,新开发的“和顺”系列酒赢得社会广大消费者好评,正逐步打开市场。开放合作意识成为自觉。新批外资项目31个,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5亿美元,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市前列。精准编制产业链图谱8个,经济开发区规划展示中心建成使用,全面向客商介绍我区历史人文、招商政策和投资环境,成功举办专题招商推介会8次,累计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0个、其中10亿元以上10个。启动淮昆合作产业园规划环评修编,新建园区道路及配套管网12.6公里,总投资3500万美元裕庆金属制品等15个台资项目顺利落户。绿色建造产业园获评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区。要素供给水平有效提升。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统筹抓好能源保供和有序用电,获批国家级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全市率先编制土地成片开发方案,消化批而未供土地4722亩、获奖用地指标155亩。全市率先实行环评机构“红黄榜”制度,超前谋划排污权交易,为康乃馨羽绒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提供保障。为福兴祥物流等4个项目发放省专项资金2000万元,为文盛电子等17家企业争取省市扶持资金近3000万元、总量全市第一、省级转型升级专项奖补资金超过其他六县(区)总和。持续深化“四方合作”风险分担模式,累计为83户企业担保贷款4.1亿元。交通银行设点营业,出台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策,线上发布各类信贷产品53个,为159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19.8亿元,累计延期偿还小微企业贷款30亿元,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企业注册数、普惠贷款余额以及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全市第一。

    四、重抓民生福祉,生活品质全面改善。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新增城镇就业6500人,稳岗返还资金全市率先“免申即享”,富民创业贷款首次突破1.5亿元。打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11家,新增全国和省级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3家。累计发放各类救助保障金3.2亿元,惠及4.5万人。整合成立社保基金管理中心,社保业务实现“一门通办”,城乡低保、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55元、180元。强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门诊用药保障,城乡居民医保覆盖率提升至98.75%。苏北一流的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基本建成,新改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家,完成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330户,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覆盖率提升至21.9%。社会事业更趋协调。有序启动“3+2”教育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双减”、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工作,学生资助绩效连续四年全省县区第一,周恩来红军小学全区首个获评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新旅光荣传统”进入全国“开学第一课”,新旅历史纪念馆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圆满完成2021淮安区段马拉松赛事保障,成功承办中国攀岩联赛(淮安站)等系列赛事。淮安医院通过三级专科医院复审,施河卫生院创成省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市首家实现镇街公益剧场全覆盖,淮安书房吴承恩故居店建成运营,南闸民歌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海棠融媒APP全市唯一入选省广电十件大事候选名单。全省率先成立县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作协创研基地投入使用、获省基层文学工作先进单位提名,全市唯一创成中国楹联文化区。慈善总会入选省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社会组织名单,关工委获评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老区宣传工作获评全国特等奖,老年大学获评全国最美老年大学。安全稳定持续向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有效,完成11个方面180项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核酸日检测能力达2.16万管,接种新冠疫苗153万余剂次。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法治宣传教育馆高标准建成,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成使用,成功创建省第二批升级版技防城示范区,全市率先建成国家安全和反邪教教育基地,全市唯一获评省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地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事故起数降幅全市第一。民兵“反恐维稳排”荣获省比武考核第二名,获评省人防工作先进单位。

    五、重抓自身建设,行政效能明显提升。真抓实干补短板。扎实推进“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专项行动,圆满完成10大类57项民生补短板项目,累计向上争取各类资金40.16亿元。坚持定期研究重要决策和重点事项,现场推进重大项目和短板指标,全区重大产业项目考核有望实现“逆势攀升”,49项高质量考核指标预计50%进入全市前三。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学府壹号等11个问题楼盘。说干就干抓落实。收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后,迅速落实省市和区委部署要求,当日现场部署月湖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当周排定计划实施项目,当月实现新安小学周边路域环境提升,当季实现“透水见湖”目标。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受理研究,累计办结各类工单3800余条,“12345”、政行风热线响应率、办结率均超99.7%。不断完善“谁分管、谁决策,谁会办、谁落实”机制,人代会承诺的22类111项重点任务顺利完成。干就干好促规范。出台政府投资工程防范串标、挂靠、转包及违法分包管理试行办法,在41个定标环节建立约谈机制,对3家问题企业展开调查、给予处罚,将19家企业不良行为录入国家信用网平台,有效规范了招投标和建设市场。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送审流程,坚持无预算不列支、有预算不超支,化解政府隐性债务27.61亿元,完成率达109.4%,政府隐性债务实现“双下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83件、政协委员提案152件,满意率(含基本满意)分别达100%、99.34%。此外,供电、供水、供气、供热、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气象、供销、邮政、民宗等工作富有成效,区志、文史、工会、老龄、青少年、妇女儿童、机关事务、外事侨务等工作均取得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2021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既为实现“十四五”目标开了个好头,也为本届政府五年任期画了个圆满句号。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也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区部队、省市驻区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淮安区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各类要素制约趋紧,做大产业规模、提升项目质效任重道远;城市经营实效还没有充分显现,文旅资源投入变成城市财富增长还需要漫长过程;农村资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农业品牌价值有待提高;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淮安人自豪感有待进一步提升;政府债务、国企转型、财政运转依然压力很大,防范化解风险能力还需增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之年,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展望今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将认真审视形势,虽然经济发展普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周边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土地、环境、能源、人才、体制等要素制约更加突出,但是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纵深推进,我区在区位、资源、产业等方面的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尤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凝聚了全区上下奋勇争先、顽强拼搏的强大合力。全面落实要求,省委提出支持苏北地区实现跨越赶超、创新完善南北发展帮扶合作机制;市委确立了“三个跨越赶超”目标和聚力“四个提升”要求,并明确支持淮安区古城保护复兴、打造全市展示“象征意义”窗口;区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向全区发出“牢记殷殷嘱托、奋力跨越赶超、为建好全市展示‘象征意义’窗口而努力奋斗”的号召,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和区委部署要求,扛起应有的使命担当。精准把握方法,进一步树牢“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始终坚持“对标找差、补短强特”科学方法,准确把握稳与进、破与立、统与分“三个关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努力在重特大项目数量和质量、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幅上取得新突破,让建好全市展示“象征意义”窗口的梦想早日照进现实。

    因此,今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工作部署,深刻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和“跨越赶超”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重要回信精神为动力,以构建“1+5”发展格局为统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规上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投资分别增长8.5%、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达12%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分别增长9%、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环境质量等各项目标任务。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做大主导产业,加快重大项目攻坚。始终坚持工业强区、项目为王导向不动摇,持续推进重特大项目攻坚活动,做到对外招引和对内技改相结合,招大引强和培育“专精特新”统筹发力,努力实现项目招引“4964”目标,即全年协议引资额超400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0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0个、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个,力争百亿元工业项目实现突破;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54个、41个;新招引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5个,制造业外资到账不低于50%,实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培优做强“3+3”主导特色产业,完成规上工业开票销售350亿元、全部工业入库税收15亿元,“3+3”产业开票销售、入库税收分别增长10%、9%,新增规上企业25家、入库税收超千万元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

    突出政策引领。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杠杆作用,根据全区现有企业运营状况,加快实施开票销售10亿、20亿、50亿、100亿企业培育计划,定期拜访投资企业总部,对接企业投资需求和方向,激励企业扩大投资规模、提高产出效益,支持施塔德电梯、捷群电子、汇能墙材等一批优质企业用足产能,开票销售增长20%以上。及时兑现技改专项扶持政策,逐企排出项目清单和技改问题,形成“一企一策”技改方案,鼓励重点企业更新设备、提升工艺、技改扩能,实现“零地”技改。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鼓励企业深耕产业细分领域和产业链中间环节,强化技术创新和产品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完成规上企业研发支出11亿元,新增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鼓励企业上市,支持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并购重组等方式扩大规模、做强主业,加快百斯特鲜食股改进程,推进融昱药业股权融资。

    突出项目招引。持续掀起招商攻势,切实发挥园区和镇街部门主要领导“一号招商员”示范作用,每月外出招商时间不少于10天。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坚持以商引商,规上企业的招引单位主要领导要定期与企业负责人见面,加大沟通力度,做好服务保障,掌握投资有效信息;坚持以淮安乡贤招商,区四套班子、镇街主要领导分别挂钩1名以上在外乡贤,保持长期对接,收集招商信息;坚持以资源禀赋招商,围绕盐腔、文旅等特有资源,重点突出盐腔储能储气方面项目的招引嫁接,支持苏盐井神引进央企入股,争取早日实现投入和产出“双百亿”目标;坚持到重点区域招商,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地区,紧盯昆山、深圳、上海等重点区域,采取干部挂职、驻点招商等多种形式深耕;坚持以产业链招商,逐企分析现有重点企业的上下游客户投资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招商活动,储备一批补链强链项目,切实提高招商实效。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经济开发区招商平台公司职能,完善重大项目研判和决策机制,对新招引项目严格把关,招引单位必须组织工信、环境、审批、园区等部门专业人士到母体企业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企业实力、投资愿望、市场前景等实际情况,确保把宝贵的有限资源用到好的项目上。加大考核激励和保障力度,全面兑现已有政策,对总投资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招引单位实行“一票肯定”制,对第一引荐人给予物质和精神等多方面重奖激励,让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得到实惠。

    突出要素保障。重点通过向上争取和内部挖潜,突破项目建设中环保、审批、土地、用工、金融等要素瓶颈,切实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强化环保保障,完成经济开发区、淮昆合作产业园等区域环评修编,拓展产业准入门类,增加环保容量,努力在一类重金属和电镀、铸造、喷涂等限制事项方面有所突破,加大明通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力度、新增1.5万吨污水处理能力,加快入海水道新增2万吨污水排放量审批,加强劣质企业置换后存量COD、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储备收集,为今后项目落户预留空间;加快绿色建造产业园污水处理厂规划工作,苏北灌溉总渠范集作业港码头三季度开工建设,提高永济渠码头运营效益;有序开展羽绒纺织产业园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加快污水处理厂及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改革要素保障,经济开发区范围内重大工业项目,区内审批权限全部无条件下放到园区,进行集中闭环审批;凡是涉及省市权限的,由园区向上打包代为办理;积极争取土地预审、项目选址、规划核实、图审、土地挂牌等市级审核事项下放。强化空间保障,经济开发区主要围绕淮昆合作产业园,北至席顺路、东至经二十三路、南至入海水道等片区,力争增加7.5平方公里以上空间;绿色建造产业园主要围绕盛卓项目南侧和远大项目东侧两个片区,力争增加3000亩以上空间;镇街重点进行内部优化整合,加快镇街工业集中区、村级创业点整治,置换劣质停产企业,利用好现有土地厂房。强化用工保障,深化政校企合作,制定技工定向速成培训制度,鼓励企业职工带薪培训,构建“政府建平台、企业派工人、工人选种类、职校请导师”技工培养新模式,所有企业职工培训结束全部回到原企业;成立公益性人力资源公司,定期举办企业职工技能大赛,设立特级技工补贴,建立“蓝领”人才库,培养、储存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精准解决企业技工短缺问题。强化金融保障,推进南京银行加快设点,广发银行正式运营,创新金融管家联动服务机制,发挥“政银企担”四方合作优势,进一步采取市场化方式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突出质效导向。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意见,全面提高亩均投入和贡献,盘活存量土地1500亩。对新上项目,用地做到“省、制、算”:用地要“省”,就是牢固树立“土地就是黄金”理念,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容积率、投资密度和产出效益,鼓励企业建多层厂房、砖混结构厂房,绝不浪费每一分土地;用地要“制”,就是规范用地、制约用地,一般情况下不得安排临时用地,不得随意租赁建设用地,重大工业项目用地,必须由经济开发区和属地镇街根据项目需求,提请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用地要“算”,就是认真测算用地成本和回报率,原则上总投资5亿元以下的工业项目,全部通过存量置换满足用地需求,不再新增用地,今后所有新上农业、服务业项目,也必须符合“经济划得来、土地有空间、产出有效益”要求。对新上项目,进一步规范项目协议合同文本,做到合同有明确、执行有制约,对因企业自身原因不履行合同、多次催促仍无实质性进展的项目,责令无条件退出。对存量企业,以经济开发区、绿色建造产业园为重点,全面实施企业质效提升计划,根据企业占地面积、有效投资、开票销售、入库税收等综合情况,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逐企明确质效提升标准和目标。

    二、做靓城市颜值,提升经营水平。统筹做好城市更新和经营开发,坚持“留改拆”并举,由过去重建设轻管理向建管同步转变、重投资轻经营向重经营重产出转变、决策碎片化向决策系统化转变。全年投入100亿元实施重点城建项目72个,完成5个棚户区、35个老旧小区、10条后街背巷改造,交付定向商品房5000套以上,城市经营实现建筑业增值税5.2亿元、土地出让契税1.8亿元,文化旅游收入增长10%以上,全面增强城市品质和发展活力。

    抓住“一个中心”。即以城市经营为中心,进一步优化空间、完善功能、提升城市价值。抓住国土空间规划修编这个难得窗口期,按照“区内有减有加、区外向上争取”原则,努力突破城市空间总规模,将经二十三路以西全部纳入城镇开发边界,城区东南对压矿区及周边进行减量化舍弃,东北围绕恩来干部学院片区做好增量优化,满足未来5至10年发展需求,主城区面积扩展至14.5万亩,城区建设用地拓展至10.1万亩,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大土地储备,推动土地储备中心实质性运营,按照“土地出让在功能配套之后”原则,一季度完成2000亩存量土地规划调整、拆迁扫尾,做好河西片区、体育场周边等地块相关准备,整体谋划地块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和功能设施配套。根据城市商贸业发展规律,今后慎重新建大型商业综合体,注重引进专业化、品牌化、功能型特色专卖店,更多集聚人气、商气、财气。围绕华西路总部经济走廊,整体谋划建设布点、业态布局、企业招引,新建5栋20层左右大楼,推进沃联研发大厦一季度开工建设,新招引酒店宾馆、结算中心、电子商务等税收超1000万元的总部经济企业10家,让华西路走廊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景观走廊、经济成长走廊。持续发挥国家级电商物流园品牌效应,重抓业态提升、产业链延伸、高端企业入驻,推动电商、物流、跨境和智能仓储融合发展,力争顺丰快递、中通四期等4个项目开工,德邦快递等3个项目加快建设,天马电商等3个项目竣工投产,盘古跨境电商入驻运营,实现开票销售25亿元、入库税收2.5亿元。

    实施“两大工程”。即交通重点工程和百里画廊重点工程。持续推进交通重点工程,有序启动城市快速路二期、有轨电车2号线建设,上河作业区码头建成试运营,推进264省道建设,348省道白马湖范集段实现通车,全力保障宁淮城际铁路、京沪高速改扩建工程,打造高质量“美丽农村路”4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5公里、危桥7座,创成省级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县区。持续推进百里画廊重点工程,完成京杭运河运南闸至宝应段生态修复,建成里运河慢行系统三期,萧湖酒店建成运营,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功能,有序推进荷湖、勺湖、桃花垠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尽快实现城区“透水增绿”目标。

    解决“三大瓶颈”。一是加快推进“三通”工程,即河道通、管网通、“断头路”通。重点解决新涧河、新涧河穿翔宇大道涵洞、纬三河上段、五中沟、新路泵站等5个亟办事项,保持城市主要河道通畅,实现城市汛期不淹不涝;全面推进管网普查,完成西长街、跃进路管网等节点改造,实现地下管网通顺;打通府前路等6条“断头路”,高标准完成华西路改造,实现城市路网通达。二是启动实施老宅庭院修复。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区年久失修、破损衰落的民宅院落,在遵循古城保护规划、严格控高、四至确权、风貌协调的前提下,按照“政府设计图纸、群众自主建设、街道自行审批”思路,有序启动改造、新建工作,打造一批美丽庭院,积极导入主题民宿、曲艺茶馆、特色餐饮等差异化业态,在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中体现人文关怀,逐步解决老城区宅院老化、人口外移、活力不强问题。三是精美打造城市游园。持续开展“提绿补绿增绿”行动,更加注重功能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启动压矿区市民公园设计,按照“搬、拆、绿”思路加快北门大街工艺品厂周边环境整治,提标改造香樟园等城市游园10个,新增绿化2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59%,让城市游园真正成为老百姓观光、休闲、健身的好地方。

    提升“四大片区”。突出古城保护复兴,积极实施老城有机更新(复兴)行动规划,以与省国开行合作为契机,整体谋划实施四大片区建设,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围绕周恩来纪念馆片区,完成永怀路改造、南宋水工遗址地下博物馆等重点项目,提标改造纪念馆西侧游园,有序实施纪念馆东侧和南侧环境整治工作,尽快实现桃花垠“透湖增绿”目标,使纪念馆周边视觉空间更加舒展开阔。围绕“新旅”片区,推进庆城门遗址公园、矶心闸、大型生态停车场、施耐庵—罗贯中著书处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打造全国青少年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塑造千里运河文化新地标。围绕河下古镇片区,完善功能设施和配套服务,建成河下古镇茶巷生态广场,打通湖嘴大街与城河街之间2条东西路,实现河下古镇道路向东通达,并充分利用吴承恩故居、沈坤状元府、文楼早茶店、尚庐书院等一批精品项目集聚人气、孕育商机、培植产业,精心打造河下古镇“月光经济带”,全面提升千年古镇魅力。围绕恩来干部学院北侧片区,加快周边基础配套和环境提升,开工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高质量建成铁云路西侧百亩城市游园,全力打造高质量城市新板块。

    完善“五大机制”。以机制创新提升城市经营和管理水平。一是文旅运行营销机制,逐步理顺文旅项目建设、管理、运营体制关系,进一步提升楚韵文旅公司市场竞争力,切实增强企业市场策划营销理念,重点加强美食文化营销,推动淮扬美食与国内头部企业、高端商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好淮扬菜大师工作室,办好淮扬菜厨师大专班和服务员就业培训班,评选一批“名店、名厨、名服务员”,打造文楼早茶品牌和尚庐书院素餐品牌,吸引全国游客来我区旅游消费,变美食文化品牌为城市产业财富。二是群众自主管理机制,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动员他们主动参与城市自治管理,推动“要我管”向“我要管”转变,进一步规范群众行为,让文明成为自觉。三是城市基础设施维护机制,按照“分区包干、各负其责”要求,物业公司负责住宅小区周边门面房至道路盲道区域,住建局负责主次干道其它区域,属地街道负责后街背巷,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有效解决。四是停车场智能化机制,建设“互联网+停车场”,将全区公共停车位全部接入智能化系统,新建停车场一律接入智能化系统,建立统一经营管理机制,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停车位节假日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城区车辆停放管理效率,切实解决停车难、停车乱、收费杂老大难问题。五是城管“区—街—居”一体化管理机制,将淮城、河下街道整体纳入城市管理范围,推动形成职能更科学、运转更有序、保障更有力、服务更高效的城管体系。

    三、做优生态环境,推进乡村振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抓农村空间治理,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加强公共空间治理。全面启动农村公共空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整体谋划利用废地废塘废沟,大力整治强占挤占赖占集体资产资源现象,凡是被群众擅自占用的一律收回,凡是荒芜土地一律复垦,凡是违章建筑一律拆除。围绕农村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长效管护等重点任务,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落实“林长制”,新增绿化造林500亩,创成省级卫生镇(村)11个、绿美村庄15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实现全覆盖,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围绕“腾空间、育产业、促增收、优环境”目标,扎实推进“三权分置”改革提升行动,用好集体资源、资产、资金,鼓励土地连片经营,力争盘活乡村公共用地、荒废宅基地等城乡挂钩2400亩,新增规模土地流转6万亩、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农村产权交易额达3.9亿元以上,新增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村集体20家。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推动农业融合发展。打造芡实特色品牌,实现种植规模3万亩,推动芡实加工企业与古顺河酒业、知名保健品公司深度合作,招引培育深加工企业5家,年产值超1亿元,“车桥芡实”申报创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逐步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农业品牌,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8个。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百斯特鲜食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中餐工业化为核心,推进企业和镇村组深度融合,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新增土地流转6000亩,“从种子到筷子”所有环节实行统一管理,努力做到“一个企业形成一个园区、一个园区带动一方发展”。施河生态园争创省级农业园区,流均、漕运重点做好农业园区提档升级、提升园区运营质态,苏嘴农业园创成省农业示范园。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新增省市农业龙头企业3家、示范家庭农场和示范合作社各15家。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渠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16项工程,加快推进苏北灌溉总渠治理、农村供水保障等项目建设,打造“生态河道”230公里,茭陵抽水站创成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引导群众有序入住,确保房户对应、应住尽住,6月底前完成新房装修、搬迁入住、旧房拆除、土地复垦等系列工作;按照“集体领办、干群参与、有偿服务、共同管理”社区治理思路,探索农房小区物业管理新模式,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打造美丽乡村,创成省市特色田园乡村2个,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达80%。

    强化污染防治攻坚。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完成第二轮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积极做好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围绕国控点周边、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建立渣土运输“出土工地、运输路线、消纳场所”全链条管理制度,新采购工地监管无人机3架,确保PM2.5年均浓度和优良天数完成省市目标。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断面长制”,持续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扎实推进入海水道北泓整治,推进经济开发区管网、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建设,新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17个,综合采取补水、堵口、截污、清淤等措施,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持续开展固废“去库存、控风险”行动,突出抓好危废产出、贮存、转移、处置全过程全周期环境监管,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

    四、做强公共服务,改善人民生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投入43.27亿元、实施10大类51项惠民实事工程,进一步完善民生服务保障体系,让更多的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

    重抓教育医疗。始终把解决好老百姓最关注的教育、医疗问题,作为执政之本、为民之本。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全区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控制在5%以内,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服务的公办教师全部回归公办学校。加大教育投入,围绕教育项目布局规划,启动实施新安小学南校区等9个重点项目,竣工交付新安小学河西分校,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教育从注重硬件投入转向注重内涵发展上来,视质量为生命,深入推进“双减”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名校打造、名校长和名师培育、质量提升等制度机制,继续引进清华北大等名校优生,把新安小学、红军小学、楚州中学分别打造成全国、全省、全市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影响广泛、令人向往的名校。加强基层医院正常运转保障,围绕空间重构、资源重组、质效提升目标,重新定位基层卫生院功能,在原有整合基础上再优化,突出城区龙头医院带动,建设4家中心卫生院,其余卫生院保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不断完善“龙头+主干+神经末梢”医疗体系,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有序运转。深化淮安医院内部管理,争创三级综合医院,加强与上海等地名医院合作交流,将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请进来”,加大高层次医技人才和博士的招引,新评主任医师20名、争创省特色科室1个,强化绩效管理,打造“内外兼修”“量质齐升”的现代化医院,努力成为全市县区领跑、周边群众信赖的医疗高地。

    优化文体服务。大力实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升行动,建成文渠沿线等健身步道20公里、体育健身公园2个,新建茶巷等文化广场3个,鼓励新建小区不建围墙,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3平方米,全力备战省“二十运”。加快编制青莲岗文化遗址规划,有序推进青莲岗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加大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积极推进书香淮安建设,新建10处公共阅读空间,做好第三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评选,争创省级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区。完成区级殡仪综合服务中心选址,新改扩建公益性公墓5处,推动文明祭扫,改陋习成新风,变规矩成习惯。

    完善保障体系。加强医疗救助保障,对因患重特大疾病、自付医药费在2万元以上的低保户、特困户,建立区级救助机制,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就医自付过重负担。提升养老服务质效,坚持市场化、公益化原则,按照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高质量运营区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家,适老化改造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360户,为120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照护服务,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比例达64%以上。进一步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托底就业安置保障,提供富民创业贷款1亿元,新增市场主体3580户、法人企业5500户,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加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持续做好低保、医保等提标工作,常态化做好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完善监测预警、动态救助机制,确保应助尽助。积极实施三孩政策,强化优生优育保障。

    五、做好风险防范,守住平安底线。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决做到防风险、除隐患、保发展,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淮安区。

    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持续加强多渠道监测预警,建立中高风险地区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和联动体系,强化境外人员闭环管理,规范进口物品防疫措施,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高频次开展快递物流、农贸市场等重点领域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全面推进不同年龄段、不同剂次疫苗接种工作,加快构筑群体性免疫屏障。巩固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努力把投入变成能力,把规范变成行动。健全“平战结合、平急转换”机制,定期组织应急培训、实战演练,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动态化抓好安全生产。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大灶”收官战,进一步筑牢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持续深化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城镇燃气、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整治,严格执行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制度,对所有租赁厂房实行安全生产备案制,建立事故隐患清单制,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联动处置机制,争创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立食堂承包报备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食堂一律不得对外承包转包,倡导大型民营企业食堂自主经营管理,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扎实做好涉粮问题专项巡视巡察交办问题整改,完成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确保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到实处。

    系统化抓好风险管控。加快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增强财政预算的刚性执行,凡是没有预算的一律不准支出,即使出现必须增加预算的特殊情况,只能转入下一年度预算,当年不再调整。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严格管控政府投资项目,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发展必需、发展急需、财政可承受等基本条件,完成年度隐性债务化解任务。进一步加大闲置资金盘活力度,对上级专项补助两年未使用资金一律收回、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当年未使用资金一律收回、部门以前未用完资金一律收回,切实提高资金使用质效。不断提升国有企业资产质量和规模,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加大平台资产资金和融资监管,优化公司债务结构,进一步实现由高息向低息转变、短期向长期转变、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综合融资成本持续走低可控、周边县区最低。进一步完善防非处非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长效化抓好社会治理。推进“八五”普法,巩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成果,不断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持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争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示范县区,建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实施网格员“墩苗培优”强基工程,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公众安全感指数不低于98%。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完成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建设,坚持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电信网络诈骗等专项治理行动。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和党的二十大期间信访稳定工作,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持续推进双拥共建,夺取省级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收获因付出而美丽,未来因实干而精彩。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新一届政府将奋勇争先,担当实干,接续奋斗,在跨越赶超的新征程上跑好属于我们的这一棒,坚决做到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讲政治,再担新使命。自觉把讲政治摆在首位、贯穿于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自觉扛起建好周总理家乡、展示“象征意义”光荣使命,全力以赴保发展、保民生,抓执行、抓落实,推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抓统筹,再上新水平。更加注重统筹性谋划、系统性推进,重点做好四个统筹:做好地方部门和垂管部门工作,着重做好垂管部门统筹,进一步提高垂管部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效能;做好条线和板块工作,重点做好条线部门统筹,进一步提高条线部门主动服务基层、服务项目、服务民生的效能;做好主管与分管工作,重点强化对分管工作的统筹,始终坚持“谁分管、谁决策,谁会办、谁落实”原则,实现权力和责任相统一、任务和成效相匹配;做好工作部署与考核问效工作,重点统筹做好考核问效,推动政府督查机构实质化运作,定期对上级和区委部署交办事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评估问效,全面提升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

    重实干,再树新作风。面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企业的痛点堵点问题始终做到不回避、敢面对、想办法。切实改进会风文风,坚持开会讲要点、会办讲措施、合作讲配合,不听会上怎么说,就看会后怎么干、结果是什么。坚持一线工作法,加强对本职工作和重点任务调研,坚持做到调研有主题,问题不务虚,走访不扰民,对策解民忧。监测重点指标、推进重大项目、调度民生实事时,做到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结果化,确保定则必干、干则必成。加强正向激励,进一步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全面营造想干、能干、敢干、善干的浓厚氛围。

    遵法纪,再攀新高度。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切实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政府文件、会议纪要、会议记录一律履行法制审核程序,行政诉讼案件一律由单位主要领导出庭,行政败诉案件一律追究责任人责任,以事后追责倒逼事前决策更加科学规范。进一步简政放权、依法行政,该管的事,件件都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项项都要放足、放到位,坚决杜绝缺位、越位、错位现象发生。完善政务公开、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守廉洁,再塑新形象。自觉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彻到政府工作各个方面,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遵守省市和区委各项规定,始终做到“八小时以内”奉公守纪、“八小时以外”廉洁自律,自觉净化“朋友圈”、争做“透明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做到“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只减不增。切实发挥审计监察作用,进一步强化工程建设、土地征迁、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监管,重点突出对国企平台全流程监管,全面提升勤政廉洁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殷殷嘱托犹在耳,跨越赶超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努力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为建好全市展示“象征意义”窗口而努力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