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622|回复: 0

[黑龙江] 2022年佳木斯市郊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1:19
  • 签到天数: 73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7971
    发表于 2023-2-12 18: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佳木斯市郊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2月23日在郊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区长董秋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新冠疫情影响和经济发展压力,我们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推进现代化强区建设,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工作成绩。预计到年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亿元,同比增长27.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亿元,同比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实际利用内资实现20亿元。
      ——区域经济发展积蓄新动能。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发动一切力量,抓住一切机会,找机遇、找商机、找项目。全年开复工重点项目100项,完成入库项目90项,预计总投资实现118亿元。推进省市“双百大项目”22项,预计完成年度投资26.6亿元,投资完成率139%,竣工投产率120%。全年新签约项目28个,签约金额117.98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推动园区提档升级,江北经济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5亿元,实现税收2000万元以上。电子商务产业园荣获“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预计年销售额3.2亿元,税收突破2000万元。项目建设带动了产业发展,全区新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12户,新入规企业4家,新入限企业25家。
      ——现代农业发展开创新局面。坚持近郊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郊区地缘、产业和市场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积极应对和有效克服疫情及极端天气影响,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12.24亿斤,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加快水稻良种繁育示范带建设,“国家级制种大县”项目成功落地。投资1500万元建成以万庆稻田公园为核心的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辐射带动北部高质高效农业示范带建设。畜牧、水产养殖业稳步发展,生猪存栏同比增长9.8%,肉牛、山绵羊、家禽存栏均实现稳定增长,渔业年产值突破1.1亿元。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新模式,农业生产全程托管面积超过26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5万亩。
      ——城乡环境建设展现新面貌。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宜居宜业品质不断提升。实施5个棚改项目、4个危楼疏散项目、1个出城口改造项目和2个市政府重点推进工程项目。完成13个老旧小区、96栋楼房,50.74万平方米面积改造工作。对179栋楼、1676户沿街商户牌匾进行集中统一改造。新建和改造公园、小游园15处。维修改造9条城市巷道、5座危桥。疏通淤堵桥梁35座、涵洞54道。完成51个村屯、314条道路的硬化改建,郊区在全市率先实现所有村屯道路硬化全覆盖。持续加强山水林田湖草重点工程治理,完成退耕还湿100公顷。组织开展美丽宜居示范乡村创建“擂台赛”,清运农村生活垃圾5万立方米,拆除废弃、违建房屋1.2万平方米,新建围墙3.16万延长米、农民休闲广场5个,栽植绿化树木4.7万株,创建市级美丽宜居乡镇4个、村屯35个、美丽庭院35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综合排名全省第九,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脱贫攻坚成果增添新成色。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困难群众长效稳定增收。全区建档立卡脱贫户和监测对象2021年人均纯收入实现增幅8.5%,高于近三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建设产业扶贫项目76个,打造了达勒花海乡村旅游扶贫基地、光伏电站、大型农机扶贫专业合作社等重点产业扶贫项目,2021年实现产业扶贫收益235.2万元。开发设置72个村级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917人。为637名脱贫户发放小额贷款1639万元,为脱贫户、易返贫致贫户、农村失独家庭2753人缴纳商业医疗保险。
      ——民生福祉改善达到新水平。坚持民生为本、民生优先,加快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达86%。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改造升级29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成54处公益处理站。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维修养护工程,集中解决了49个村屯、4.2万人口水质不稳、水量不足问题。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莲江口镇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松花江下游佳木斯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防护工程等项目,惠及农村1.85万户、5万余人口。新建了4个资源教室。城镇新增就业45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全年发放城乡低保救助金7235.3万元。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打造了2条食品安全示范街、15家食品安全示范店。推进化解信访疑难案件120起,圆满完成重大节点期间信访维稳工作,实现了“零非访”“零登记”“两个一律”工作目标,受到全市通报表扬。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提升。坚持优化政府服务效能,以优良作风促执行、保落实。区政府党组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集中办理26件市、区民生实事。加强依法行政,组织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年”活动,制定出台《区政府工作规则》等10项机制制度,严格按照程序规则议事和决策,区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11部。自觉接受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56件,办结率达到100%。第一批15项“一件事”已全面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审批时限平均压缩到5个工作日内。持续优化“清”“亲”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走千企访万户”活动,组织联企服务专员2000余人对辖区内企业进行走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多次组织召开工业企业家座谈会、政银企对接座谈会,帮助30家企业获得贷款7.98亿元。
      各位代表,2021年,面对形势多变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决压实落靠“四方责任”。先后召开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及指挥部会议66次,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区本级抗疫资金1600余万元。健全农村、社区疫情防控体系,落实人物环境同防,累计排查管控重点人群2.28万人,73家冷链企业、2600余家冷冻食品加工经营主体全面落实“网格化+行政执法”双重管理。加强隔离转运、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物资储备能力建设,隔离场所全部达到“三区两通道”标准,实现24小时内全区全员核酸检测,持续推进疫苗适种人群应接尽接。全区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乡镇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以及广大干部持续奋战在防疫一线,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凝聚了强大合力。区卫生健康局获得“黑龙江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2021年取得的工作成绩标志着“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开局。回望过去的五年,是郊区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高、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过去的五年里,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稳住了发展态势,破解了多个难题,打造了很多亮点。五年来,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8.39亿元,同比增长161.4%,年均增长12.1%;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4.06亿元,年均增长13.6%;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22.65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6%。
      五年来,我们全力抓招商建项目,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建设高标准农田21万亩,粮食产量累计实现61.83亿斤,生猪累计出栏375万头。全区招商引资签约项目96个,实际到位资金238.88亿元,年均增长10%;实际使用外资894.13万美元。新增备案外贸企业22家,全区对外贸易进出口累计完成9.66亿元。累计盘活僵尸企业12家,盘活场地15.6万平方米、厂房8.4万平方米。累计实施重点项目522项,总投资497.6亿元。累计向上争取资金58.8亿元、债券11.47亿元。持续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累计接待旅游人数300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7.87亿元。特别是充分释放电子商务产业效能,电商产业园进驻企业达到267家,累计实现交易额12.96亿元,实现税收5450余万元,带动就业6730余人,先后被评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五年来,我们聚力抓攻坚补短板,三大战役捷报频传。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全区1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完成脱贫出列,1888户296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脱贫户通过产业帮扶实现户均增收2080元以上,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部得到有效解决。高标准完成河湖“清四乱”和“绿卫2019”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清理整治河湖“四乱”490处,清除森林草原违法图斑81块,治理水域岸线150余公里,沿江湿地保护区退耕还湿还草700余公顷。高要求推进“大棚房”清理整治“回头看”,全区574个问题“大棚房”全部排查整改到位。多途径开发利用秸秆,秸秆还田利用率达到65%以上,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力保护提升耕地质量,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100%,农业“三减”面积达到40万亩。37项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得到彻底整改,一批群众反映的环保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郊区获评国家级“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
      五年来,我们倾力抓统筹强基础,城乡品质提档升级。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成并投入使用92座行政村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完成124栋、64.5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获评9个省级示范小区、5个市级示范小区。累计新建及维修巷道29条。承担18项建设改造项目征拆任务,完成拆迁总面积90.52万平方米。拆除违建房屋1428处,整治“十乱”问题4043个,城市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完成395户中央、省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并自筹资金616万元改造贫困群体危房240户。完成路网改造59.3公里,实施危桥改造69座,交通出行日趋便利。推进城乡美化绿化,城市绿地新增250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累计超过11万平方米。郊区先后获得“全省卫生先进区”“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十佳县”等荣誉称号。
      五年来,我们竭力抓保障增福祉,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13万人。定期开展春秋两季村庄清洁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实施193处农村饮水工程,完成5561户农村室内厕所改造。完成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建设,涵盖20个区直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建成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6所,松北小学荣获黑龙江省雪地足球联赛总决赛冠军,莲江口中学足球队荣获第十七届黑龙江省全运会第四名。郊区获评全省唯一的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试点县(区),以全省第三名的成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验收。建成3家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覆盖率达到100%。退役军人服务覆盖全区所有乡镇、街道,红旗街道“退役军人之家”被推送全国交流经验,望江镇“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成果在全省进行实践展示,郊区多次获评“省级双拥模范区”。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先后解决26个项目、1.6万余户不动产权证办理等相关历史遗留问题。
      五年来,我们强力抓改革转作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累计为6677家市场主体落实惠企政策,协助350户企业获得贷款9.2亿元,化解各类涉企投诉案件16起,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位列各城区第一。累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2500余万元。111家改革单位全部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取消了村财乡管,实现财务独立核算。行政权力事项精简1029项,减少41.6%。全面开展清理合同、清收债权、化解债务和新增资源收费工作,新增资源面积13.4万亩,有效清偿政府各类债务5.5亿元。深化智慧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平台建设,全力构建“一屏知全域、一网管全局”的智慧治理新模式,七大平台板块累计录入处理数据600余万条,基本实现了社会动态全掌握、公共服务无遗漏、社会管理无缝隙。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未来机遇和挑战都有新变化。新冠疫情影响深远,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我们自身还存在短板和不足。一是发展还存在短板。工业缺大少强,政策依赖性强,市场竞争力弱;农业大而不强,品牌提升、融合发展还有很大空间;服务业难以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新模式、新业态培育不足;文化旅游产业实体项目还不够多,资源变产业任重而道远。二是基础民生与群众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城区配套设施、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还存在欠账,一些遗留问题尚待解决,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还存在一定风险隐患。三是财政收支矛盾还比较突出。财政增收空间有限,化解存量债务压力很大,化解效率有待提高。四是一些干部学习意识不强、专业知识不足、担当落实不够和工作本领恐慌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建功必定有我”的担当,积极应对,认真解决。
      二、未来五年工作目标
      未来五年,是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第一个五年,是推进郊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五年,也是推进现代化强区建设的重要提速期。郊区必将成为佳木斯市核心区和城市新中心,准确把握郊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加快郊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建成现代化强区坚实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动工业强区、农业富区、文旅名区、智慧新区现代化强区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佳木斯核心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更深层次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加快推动郊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抢抓宏观形势、城市西拓、乡村振兴、产业创新机遇,加快推动现代化强区建设实现跨越发展,民生保障更强、公共服务更优、营商环境更好、靓丽郊区更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双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保持快速可持续增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到“十四五”末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二是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新跨越。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运营效率大幅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各乡镇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继续推进“5+1+1”工程。完善畜禽粪污公益处理中心和公益处理站作用,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三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森林绿地系统更加完善,森林覆盖率达到19.7%,主要河道生态功能有效恢复。继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主粮作物种植面积保持在132万亩。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30万亩。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重点实施“1369”发展战略,围绕办好2024年全省旅发大会,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与生态保护的高度融合,展示郊区美好形象。四是重大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改革氛围更加浓厚,束缚振兴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破除,省市试点、“放管服”改革、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对外开放、对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五是全区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深化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改革,加快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健全社会救助家庭入户走访跟踪制度,做好乡镇街道业务工作指导与监督,健全“救急难”主动发现和快速响应机制。继续把促进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工程,务实创新,围绕实现更充分就业、更高质量就业目标,进一步加大完善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营造更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六是社会治理现代化迈上新台阶。民主法治更加健全,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基本确立。网格化管理持续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三、开好局起好步,扎实做好2022年工作
      2022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把郊区建设成为“工业强区、农业富区、文旅名区、智慧新区的现代化强区”的定位目标,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
      综合各种因素,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围绕上述目标,着重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坚持绿色兴农、科技助农、品牌强农,加快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的质量效益型农业,全面提高郊区农业质量效益。稳定种植业。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农产品保护区建设管护,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确保耕地稳定在15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2亿斤以上。加大制种大县项目和水稻示范带建设,农业制种面积稳定在6.3万亩。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对现代农业发展形成更强有力支持。发展养殖业。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稳固生猪调出大县地位,生猪出栏增长8%以上,其他畜种出栏增长3-5个百分点。加快水产养殖业发展,全区养鱼水面稳定在2万亩,水产品产量、渔业产值分别增长10%。打造特色农业。深入实施农业“效益倍增计划”,大力发展“小而精”“新优特”的质量效益型农业。继续巩固现有15个蔬菜生产小区和8个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力争蔬菜生产总量突破20万吨。加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促进“二品一标”创建。切实加强品牌化推广。借助各类展会,做好农产品推介服务工作,使“冬梅豆粉、睿旺杂粮、长青晓丽葡萄、岭鲜牌笨鸡蛋、巾帼红树莓、靠山牌粘豆包”等郊区特色农产品品牌走出龙江,走向全国。
      (二)壮大产业经济,加快重点产业集聚。以区域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项目化为抓手,做优做精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延伸链条抓招商。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向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要发展,主动对接“国内500强、民营200强、行业50强”等战略投资者,锁定目标,定向招商,主攻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机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链高端项目、上下游“补链、强链”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着力引进一批换代升级、循环发展和成长性好的大项目。全年至少开复工15个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利用内资实现20亿元以上。紧跟市场上项目。深入研究市场趋势走向,准确把握市场新需求,推动项目建设提档升级。围绕市场对原生态农产品需求旺盛的特点,抓住种植结构调整、土地流转集中、农业生产托管的有利时机,着力引进一批以生物药用火麻深加工项目为代表的绿色、有机食品原产种植和精深加工相结合的项目,壮大优质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瞄准国内高品质畜牧市场需求和进口高端产品“替代”空间,加快新星万头羊养殖加工项目建设步伐,通过过腹增值,实现粮食、副食产品附加值双提升。针对人们对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持续推进万通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康橙医养小镇项目建设投产。夯实基础保运行。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壮大产业集群,激发要素活力。完善江北经济开发区、电子商务产业园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利用产业平台集聚作用,加快立区主导产业发展。依托生态农业科技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打造集智慧农业、科普、试验、示范、休闲体验为一体的产业项目集群。加大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力度,着力破解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环境评价等难题,谋划推动十亿至百亿元级大型文旅商综合体项目建设。加大重点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支持企业改造升级,加快转型,努力把旧的存量转化为新的增量。
      (三)发展文旅产业,激发经济增长活力。加快“郊区变景区”步伐,提升全域旅游层次和档次,把旅游经济打造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把旅游产业打造成郊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优化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以“周末经济”“休闲经济”“民宿经济”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重点打好民俗、生态、红色、冰雪、康养五张牌,着力开发红色教育、生态休闲、度假养生、民俗体验、农业乡村、冰雪体验、赫哲风情、自驾营地、美食娱乐等多元发展的旅游业态。重点规划建设郊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推动各旅游景区创建研学旅行基地,开发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线路,加快推进敖其湾赫哲族旅游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项目、达勒花海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升级项目、万通生态农业休闲产业园、自驾车营地等项目落地建设。深化重点线路建设。深度挖掘优质旅游资源,打造以达勒国家森林公园、猴石山城市森林公园、杜鹃山风景区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游,以敖其湾赫哲族风景区为代表的民宿风情游,以东旺湿地公园为代表的生态湿地游,以四丰山风景区沿线采摘园为代表的农家乡村游,以卧佛山滑雪场、奥林射击场为代表的冰雪射击游和以达木库北满临时省委、前董家子古山寨为代表的特色文化游。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10万人次。强化旅游品牌塑造。重点塑造“农民丰收节”“赫哲冬捕节”“百合文化季”“冰雪文化季”等活动品牌,引领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真正叫响“东极之郊、秀美之区”旅游品牌。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坚持旅游主业发展战略,积极做好对外推广,努力把郊区建设成特色鲜明、产品丰富、服务优良、品牌彰显、质效并进的文旅名区。
      (四)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绿色持续发展。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关键环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碳达峰和碳中和等一系列决策部署,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强化绿色发展理念。严格落实《佳木斯市郊区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工作要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加强林草、河湖等资源保护,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环保执法力度。充分运用生态环境部门局队合一效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补齐监管短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化问题整改落实。从严从细从实抓好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汇总,举一反三,进一步巩固整改成效,推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强化生态防控治理。深入开展资源、生态环境全面综合整治,持续强化秸秆禁烧网格化管理作用,发挥210个哨位卡点职能,抓实抓细火源管控。加快推进清洁取暖政策落实,力争2023年前实现2.7万户农户、45个村委会办公场所、8家园区企业、35家乡镇公共机构和41家乡镇企事业单位清洁取暖设施全覆盖。
      (五)统筹城乡发展,打造综合治理样板。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为导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突出精心改造。组织实施军干所北棚户区改造项目。对10个老旧小区、63栋楼房,37.08万平方米进行整体改造,采取市场化手段引入物业服务企业,对其中60栋楼房同步提供物业管理。维修改造富强巷、福利胡同等10条巷道。以义兴老巷历史文化街区和松桦街老工业历史文化街区为代表,打造一批经典特色街区。实施精致建设。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8.9公里道路提质改造工程,修缮改造危桥5座,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提高优良路率,全面提升公路通行品质。深入实施“5+3+N”园林绿化建设,同步实行“社区日常管理+园林专业养护”相结合模式,确保后期管护到位。加强精细管理。细化市容环境“十乱”整治工作细则,优化提升整体市容市貌。推进实施城管队伍驻点乡镇办公,充实基层城市管理执法力量。进一步推动路长制和“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精细化、标准化,形成马路市场、探头市场等长效管理机制。深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乡村创建,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点带面扩线全域打造更优质的城乡人居环境。
      (六)坚持人民至上,满足群众美好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职责使命,不遗余力地排民忧、解民难、惠民生。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持续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两大重点,谋划一批以电子商务、农副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为抓手的帮扶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脱贫群众增产增收。深入推进落实耕地托管政策及产销对接政策,引导农村人口转行就业,增加多元化收入。切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探索“互联网+教育”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数字教育。持续深化教育“双减”政策,健全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和督导机制,突出课堂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主渠道阵地作用。完善教育配套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松北高级中学实验活动用房项目建设,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切实加强疫情防控和医疗卫生工作。把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作为常态化工作开展,完善突发疫情应急预案,持续加强流调队伍、检测能力、隔离设施建设。加快建成郊区新建中医院,推动2处中医馆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长发卫生院新建项目落地,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切实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做好创业青年技能培训、政策服务工作,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加大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力度,完善妇女儿童、农村留守人员、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模式,让弱势群众生活有质量、更幸福。切实提升退役军人服务水平。建立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工作机制,切实解决退役军人实际困难。力争创建省级示范型、标杆型服务站3家,并在全省推广。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全力防控十大重点领域重大安全风险,构建“大应急、大安全、大减灾”体系。深入开展“平安郊区”建设,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七)提升政务效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当好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店小二”,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务实的工作态度和更有力的工作举措,不断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打造高效政务环境。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加强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推进第二批20项“一件事”业务流程再造。全面推行“只进一扇门”,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打造高效便利的窗口服务体系,推动一批高频事项下沉至乡(镇、街道),村(社区)办理。提升政务服务标准。持续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加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平台办事流程,制定监督检查计划,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数据补录工作。加强项目服务保障。突出全要素保障工作专班重要性,强化各部门协调配合,推进项目落地服务和各环节要素保障。全面梳理现存企业经营情况,分类施策,深化服务,为企业发展赋能。深化惠企政策落实工作,使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推动项目进得来、落得下、发展得好。促进市场开放有序。持续开展“走千企访万户”活动,定期组织规上企业家座谈会、政银企对接座谈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不断改善企业融资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企业金融咨询服务窗口,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助推企业发展壮大。
      (八)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加快转职能、提效能、优服务,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做到对党忠诚。牢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以及区委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府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做好“八五”普法宣传工作。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深化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牢记为民宗旨。坚持深入群众,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互联网+督查”、区长信箱等平台群众反映事项办理,提高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执行能力。持续开展区政府系统作风整顿,加强执行能力建设,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政府系统干部队伍的专业化、精细化工作水准,以专业思维、专业素养和专业方法,深入细致掌握情况、分析问题、制定方案、落实工作。保持清正廉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强化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的思想。加强对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全过程管控监督,打造为民务实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集众智才能登高望远,合群力方可聚沙成洲。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敢于担当的勇气,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开创郊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为夺取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2022年民生实事谋划事项
      1.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改造亚麻小区、华安小区、民政小区等10个老旧小区63栋楼房,全面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牵头单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加强弃管楼物业管理服务。采取市场化机制,为60栋弃管楼引入物业管理,让群众享受更加舒心的物业服务。(牵头单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3.抓好背街巷道改造。维修改造佳和街、佳盛街、富强巷等10条巷道,让群众出行更加便利。(牵头单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4.实施“5+3+N”园林绿化建设。配合推进市里规划的5个游园建设,重点抓好我区规划的荣歌公园、亚麻公园、五一公园等3个公园建设,同时建设一批“口袋公园”“转角公园”“微地型”,让市容环境更美、文化底蕴更足、居住条件更舒适。(牵头单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5.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敖其镇、沿江镇、大来镇等3个乡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营造更加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牵头单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6.加快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对8.9公里通乡通村道路进行改造提升,让城乡间交通更加快捷、安全。(牵头单位:区交通运输局)
      7.修缮路边沟12公里,修建农田路80公里,改善乡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牵头单位:区乡村振兴局)
      8.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对平安乡、西格木镇、长发镇等3个乡镇,8个村屯的农村饮用水工程进行提档升级,让农村群众喝水更加安全、放心。(牵头单位:区水务局)
      9.加快推进佳木斯市郊区中医院新建项目,年内实现开工建设。(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10.推进“一件事”改革向基层延伸,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牵头单位:区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
      名 词 解 释
      ﹝1﹞“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两个一律”:一律不得在重点地区、敏感部位拦截守候信访人员;一律到上访人员分流中心劝返接回上访人员。
      ﹝4﹞“四方责任”: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单位主体责任、个人自我管理责任。
      ﹝5﹞河湖“清四乱”:清理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
      ﹝6﹞农业“三减”:减少化肥、化学农药、化学除草剂的施用量。
      ﹝7﹞“十乱”问题:乱搭乱建、乱摆乱占、乱扔乱倒、乱贴乱挂、乱停乱放等十类城市乱象。
      ﹝8﹞“5+1+1”工程:”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能源革命”“菜园革命”五项革命;“龙江民居”;村庄清洁行动。
      ﹝9﹞“1369”发展战略:一体化布局:高端化“建点”、精品化“连线”,实现一体化“布局”;三大旅游板块:北部湿地和观江游、南部休闲采摘和古迹名胜游、西部特色民俗和生态体验游;六大精品旅游线路:库区风光游、湿地生态游、赫哲民俗游、赏花休闲游、乡村采摘游、名胜古迹游;九大旅游景点:东旺湿地公园、黑龙江达勒国家森林公园、敖其湾赫哲族旅游区、卧佛山滑雪场、奥林射击场、东北抗日联军战绩纪念塔、猴石山风景区、杜鹃山风景区、前董家子汉魏古山寨。
      ﹝10﹞“5+3+N”园林绿化建设:市里规划建设5个游园,我区规划建设3个公园,同时利用巷道改造、街区路口、城市建设等空闲出的场地,建设一批“口袋公园”“转角公园”“微地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