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487|回复: 0

[辽宁] 2022年营口市鲅鱼圈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717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382
    发表于 2023-2-1 20: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营口市鲅鱼圈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2月8日在营口市鲅鱼圈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鲅鱼圈区人民政府区长  孟 鑫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鲅鱼圈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四年,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砥砺前行,奋勇担当,“十三五”圆满收官,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就。

    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坚持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综合施策,全区经济稳中有升。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8.3亿元,年均增长4.7%。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5%。坚持以项目为核心,累计新建续建项目254个,固定资产投资277.9亿元。持续优化结构,“四个中心”建设成果显著,三次产业比重由2.9:38.7:58.5调整到2.8:36.2:61.0,我区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东北唯一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深入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区域吸引力和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完成开发区体制机制调整,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网通办”,31家单位7大类1509项事项100%进驻服务大厅,最多跑一次比率100%。商事制度改革有效推进,新增市场主体36932户。清理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4.54亿元。国资国企改革扎实推进,鞍钢、营口港、中国邮政“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维修改造工作圆满完成,组建全域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有效盘活存量资产。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18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35.3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693万美元。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9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15亿元,我区入选辽宁省首批创新型县区。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态势,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农村环保“五大工程”深入实施,环保督察整改任务落实见效,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从2018年的82.5%上升至87.72%,4条河流城区段完成综合治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改造棚户区4123户、老旧小区10270户、供热管网436公里,水源置换工作全部完成,城市居民饮用水全面接入大伙房水库水源。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坚持日常管理、综合治理、专项整治相结合,序化洁化美化绿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新建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4799座,创建美丽示范村14个。小望海村获评全国文明村,熊岳镇被评为国家卫生镇。我区荣获中国最具投资潜力旅游城市、中国美丽乡村旅游胜地等多项殊荣。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民生为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3%。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9.4%和38.7%,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建和改扩建学校6所,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71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织密织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网,有效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新建各类文化场所31个,挖掘整理非遗项目23个,鲅鱼圈马拉松被评为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

    二、2021年工作回顾

    各位代表,2021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我们在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贯彻新发展理念,务实担当,主动作为,全区呈现出经济平稳向好、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90亿元,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5亿元,下降6%,其中,税收收入32.5亿元,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8亿元,增长2%;实际到位内资112.45亿元,增长13.9%;实际利用外资3572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13元,增长6.8%。

    (一)坚持稳中求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全力稳定经济运行,破解发展难题,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全市第一。坚持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加强农副产品品牌建设,中国(营口)海蜇节交易额突破1000万元,全省唯一葡萄科技小院落户我区,红旗葡萄被评为中国葡萄年度优秀品牌。我区获批全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004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家庭农场3个。深入挖掘盘活存量资源,消化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盘活闲置厂房4.1万平方米、存量土地10.6公顷,房地产去库存70万平方米。服务业品质逐步提升,电子商务运行良好,河海龙湾温泉生态康养基地、中房广场等重点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新增商品房销售面积70.24万平方米、销售金额32.76亿元,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1%。

    项目建设稳中提质。坚持“项目为王”,组织招商洽谈活动117次,新签约中集安瑞科等项目74个,新瑞碳材料二期、金铮金刚石、鑫宇科技等项目建成投产。重点推进“老原新”项目39个,总投资307.6亿元,开通5G基站742座。建设乡村振兴产业项目4个。全年开复工千万元以上项目109个,总投资306.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8个。

    新兴动能加快培育。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热轧、超低碳钢轧制两项技术分别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等奖。预计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雏鹰企业4家,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市级科普基地5家,研发投入增长83.3%,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0亿元,增长20%。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中航信诺成功认定实质性产学研联盟盟主企业,转化科技成果10项,技术合同交易额1亿元。新增授权专利7件。63家企业完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接入。预计全年实现“个转企”153户、“小升规”11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7亿元,增长21%。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居全市首位。

    (二)坚持港产城融合发展,产业转型成效明显

    港区联动迈出新步伐。完善港区联动工作机制,成立港产城融合发展工作专班,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谋划港、区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物流枢纽建设。联动开展招商合作,与营口港签订《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保税物流园区扩建、跨境电商等项目稳步推进。

    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全力支持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营口港鲅鱼圈港区钢杂泊位改造一期主体工程完工,25万吨级航道中线前后导标工程封顶。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专用线路网规划加快编制,汇丰、正丰物流铁路专用线扩建等项目加紧实施。建设绿色智慧港口,电动重卡在汇丰、吉星物流试点推广,港产城融合政务大数据服务平台业务架构搭建完成。

    产业集聚实现新突破。“四个中心”建设持续提质增效,8个国家物流枢纽增量项目完成总投资11.8亿元,营口港物流枢纽信息化、沈哈红运、港力博星等枢纽项目进展顺利,泰谷、正丰、中远海运等物流项目加紧建设。全年新引进物贸企业200家,预计实现税收12.4亿元。鞍钢钢构 5G 信息化生产智云平台建成,信义玻璃、圣泉高科等22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扩产增效,预计实现先进制造业产值427.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88.9%。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有序推进,省旅游主体功能区建设完成,西部海滨旅游带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预计全年接待游客962万人次,增长4%,实现旅游总收入97.55亿元,增长1.06%。小望海村被评为全国旅游重点村。辽沈银行营口分行正式营业,预计全区各项存款余额1457.1亿元,贷款余额为1049.2亿元。全面落实“北粮南运”通道建设政治任务,全区170家粮食物流企业、545万吨仓容良性运转,营口港预计完成粮食吞吐量2698万吨,粮食深加工项目积极推进。

    (三)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并联审批,审批项目实现全程帮办、一站办结,“减时限”达84.2%。深入推进“一网通办”,服务及审批事项“一网办理、一网审批”率、全流程网办率均实现100%,网上流转率、办件覆盖度等多项指标居全市首位。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网办流程,修改完善数据近12万条。全省税务首例单边预约定价协议在我区签约。深入开展“项目管家”帮扶行动,解决“卡脖子”问题28个。

    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59家国企清产核资审计,整合优质国有资本组建投资运营公司,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整合区属国企组建经开实业集团公司,获得外部评级AA,国有资产运营能力和公开市场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商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52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面实施“证照分离”,企业设立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达99.84%,市场主体准入更加便捷。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坚持“走出去”,组织18家区内企业参加第四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实现交易额3.2亿元。成功复制自贸区政策27项,预计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00亿元,新引进外资企业3家。

    (四)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核心,城乡品质显著提升

    环境面貌大为改观。高标准创建文明城市,深入开展21项专项整治行动,“八乱”行为有效遏制,整治侵占公共用地92处,施划机动车公共泊位5.3万个,增设非机动车公共泊位4583个。公共文明行为规范初见成效。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8个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主体完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7.9%,走在全市前列。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5个。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改造老旧小区15个、供热管网45公里,修建口袋公园2座,完成绿化工程59项,维修改造道路42.7公里,碧霞山公园、月亮湖公园、红海河景观桥等公共配套设施改造升级。新建6处农村饮水工程,解决1.4万余人饮用优质水问题。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积极落实环保督察整改任务,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举报案件全部办结。深入实施“五大工程”,PM2.5浓度下降13.16%。入海河流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完成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10.3平方公里。我区获省“大禹杯(河湖长制)”竞赛区级考评全省最优。望儿山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五)坚持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日益增进

    社会保障逐步健全。持续稳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为零。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分别提高7.1%、14.3%,预计全年发放困难群众救助金3800万元。街道层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省级建设试点投入使用。迅速开展今冬寒潮暴雪灾后重建工作,累计发放涉农政府贴息贷款1321.1万元。

    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加大教育投入,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月亮湖小学加紧建设,特教学校改造完成。深化教育改革,集团化办学稳步实施,“双减”工作有序推进。高考成绩再创新高。

    卫生事业成果丰硕。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松懈,全面建立起常态化疫情防控应急体系,众志成城,高效应对“1·06”和“5·13”突发疫情,得到国家及省市充分肯定。积极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加速构筑群体免疫屏障,接种率89.2%,并持续提升中。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疾病综合防控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均等化,“互联网+健康医疗”更加便民。海星、望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受到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第27届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等活动。原创辽剧《颂百年伟业》《缘分》代表营口地区参加全省展演。积极开展村史馆建设示范工程,小望海村、望儿山村村史馆建成开放。芦屯镇获评辽宁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二级文化馆。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信访维稳成效明显,信访案件及时受理率和按期办结率均实现100%。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建党100周年等安保维稳工作。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提升,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专项治理行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工作系统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强化,社会持续安全稳定。

    与此同时,外事、统计、气象、双拥共建、人防、民兵预备役等工作扎实开展。

    (六)坚持转变作风,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从严治党更加深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严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积极落实省委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3项,审计监督问责持续强化,移交问题线索4个,国家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依法行政更加严格。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积极开展行政复议和诉讼工作,推进“阳光复议”建设,行政复议规范化水平不断增强。普法工作扎实开展,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81件、政协委员提案33件,办理率、满意率均为100%。

    风险防范更加有力。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圆满完成建制县化债试点工作,全年偿还债务本息24.5亿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沿海银行成功并入辽沈银行,融生银行改革化险工作顺利推进,协助银行清收处置不良贷款9.07亿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工作作风更加务实。扎实开展“三落实”专项行动,完成省市绩效考核指标任务226项。依法推进政务公开,主动公开基本信息5050条。畅通诉求渠道,12345政务服务平台办结率100%,综合成绩位列全市第一。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和区政协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区上下同舟共济、同心合力。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驻区中省市直企事业单位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鲅鱼圈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正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发展质量仍需提升,主要指标与年初预期有一定差距,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大项目不足,新动能还不够充沛。二是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需进一步破除,国家级经开区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不充分。三是营商环境仍需持续优化。四是公共服务仍有短板,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干部作风仍需进一步转变,对照“七种能力”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将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三、未来五年展望

    各位代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省市对鲅鱼圈发展寄予厚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了鲅鱼圈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战略定位,区第六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务必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为鲅鱼圈未来五年发展描绘出战略前景。我们有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有历届党委、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我们有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迎难而上的勇气,我们有全区54万人民的殷切期望,相信经过不懈努力,一定能够完整构建港产城融合发展经济体系,胜利实现鲅鱼圈未来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进一步完善开发区体制机制,不断释放创新活力,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增进民生福祉,形成港产城融合发展良好格局,努力打造沿海经济强区和高质量发展魅力之城。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坚定不移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深入推动港区联动,共同规划港、区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方向,联动开展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合作。紧紧抓住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机遇,高起点、高站位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促进物流与港口深度融合。建设港产城融合数字综合服务平台,做好新基建配套,实现数字化赋能产业、港区数字化协同治理。加快构建临港产业发展体系,做大做强临港工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良性互动。加快构建宜居宜业的城市保障体系,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升级,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到2026年,力争货值落地翻一番达到2400亿元,税收20亿元,临港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把鲅鱼圈初步建设成为枢纽经济发达的现代港口城市。

    ——坚定不移打造国家级经开区靓丽名片。坚持“项目是开发区发展生命线”,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狠抓产业链招商、创新链招商、以商招商,以服务存量企业为切入点,以存量带增量,吸引项目落户、企业增资扩产,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良性发展的项目建设格局,不断激发新动能。积极推进开发区、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形成促进发展、充满活力的新体制、新机制。到2026年,力争开发区进入全国100名。

    ——坚定不移打造绿水青山秀美鲅鱼圈。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构建低碳绿色循环的产业体系,编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严格执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扎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确保未来五年PM2.5浓度控制在35ug/m3以下,全面改善水生态系统,不断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推进渤海治理攻坚战,实现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以园林城市风貌推进秀美鲅鱼圈建设。

    ——坚定不移持续推进民生改善。积极打造创业平台,吸引更多创业人群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到2026年,力争创立 20个大学生和失业人员见习基地,打通就业服务快捷通道,确保全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深化教育改革,精准落实“双减”政策,加快学校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到2026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99%以上。建设“健康鲅鱼圈”,不断完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推进“互联网+智慧医疗”,打通线上线下,重构服务流程,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全周期、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全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不断强化公共文化保障,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体系。

    四、2022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30周年。30年发展成果汇聚,为做好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做好明年工作至关重要。

    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市总体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巩固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加快构建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为此,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营商环境,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打通发展堵点,吸纳整合资源,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活力。

    塑造营商环境新优势。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力,提升“放”的含金量,精简审批环节,优化流程,推进“一网通办”再提标,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一次办结”“限时办结”,探索推广“指尖办”、智能导办,提高服务效能。提升“管”的实效性,依法依规对重点领域实行全链条监管,深化要素资源配置,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失信行为惩戒力度。提升“服”的满意度,持续强化服务能力,该办的事坚决办,决不能拖;能办的事马上办,决不能等;难办的事想办法办,决不能推,推进政务服务进一步从“能办”到“快办”“易办”“好办”转变。

    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践行“两个健康”,鼓励支持区内民营企业与国企开展合作,参与产业链构建。紧盯政策方向,积极争取资金及出台配套政策,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兜住民营企业发展底线。更加尊重礼遇民营企业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建立企业投诉举报受理、紧急事态应对机制,让企业家安心经营、规范创业、轻装前行。

    积极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进国企改革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积极推动专业化整合,组建专业化国企集团,更好服务地方发展。加强国企监管,实现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稳步推进财政金融改革,放大财政资金效能,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新增一批高质量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体系,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系统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做好融生银行改革化险后续支持工作。依法处置盘活闲置土地,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二)突出抓好港产城融合发展,构建以港促产兴城新格局

    坚定不移发挥港口战略资源优势,以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为牵引,统筹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全面扩大开放合作,不断做大港口、做强产业、做优城市,形成以港促产、以产兴城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深化港区联动。全面落实营口市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发挥港产城融合发展工作专班作用,创新港区联动、政企协调互通机制,整合港口、园区、城区空间和功能布局,统筹推进空间规划、产业布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城市开发等工作,加强港口与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有效衔接。深入研究支持港产城融合发展的配套政策,充分发挥自贸区政策优势,在岸线、土地、资金等方面加强引导,为港产城深度融合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强化港城配套功能体系。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完善疏港路网建设,打造疏港高速“公路港”功能区,推动港前物流用地向东、向北扩展,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加速推动范屯、芦家屯铁路编组站建设,辐射带动周边物流业发展。全面服务港口建设,支持港口升级改造矿石、集装箱等专业泊位,加紧推进钢杂泊位改造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大宗散货码头及堆场综合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提升港口综合能力。建设绿色智慧港口,加速推广电动重卡,加快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应用,着力建设营口港多式联运智慧服务平台,整合业务、数据、服务资源,完善港区数字化服务体系和多业态协同联动体系,提升港口绿色化信息化水平。延伸港口辐射范围,加强与上海、宁波、广州等重要港口联动合作,增强货源集聚能力。推进中欧班列运营,提升营口港枢纽地位。

    集聚壮大物贸产业。全面推进东北亚国际物流贸易中心提档升级,探索“港航+贸易+产业”的枢纽经济发展路径,持续构建“枢纽+通道+网络”现代物流体系。壮大港前物流贸易,加快建设港产城融合数字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港前各类资源要素,以数字赋能产业、数据服务行业、平台服务企业,吸引域外各类物贸企业来区注册、结算,促进货值落地,实现物资中转向价值创造转变。加紧建设正丰、港力博星等枢纽项目,推进汇丰、振歧、泰谷与中国物流、物产中大、厦门国贸等龙头企业合作,加快推进保税物流园区扩建,加强区域结算中心、期货交割中心建设,推动“物流通道”加速升级为“增值枢纽”,形成带动地区发展新增长极。推动多业态深度融合,发挥自贸区协同区优势,吸引航运、船舶管理、保险、商务等服务企业进驻,发展航运、物流、贸易、科技金融,以金融推动贸易,以贸易推动航运,实现航运、贸易、金融良性互动。

    畅通粮食大通道。夯实粮食流通基础,建设粮食专用码头及配套基础设施,纵深推进疏港铁路、疏港高速公路建设,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粮食物流通道。提高粮食深加工规模,加速建设粮食产业园,搭建大宗粮食交易平台,鼓励嘉里粮油、龙江福等企业增资扩产,吸引中粮、吉林农投等大企业落户投资,形成粮食物流、深加工、贸易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体系。

    做大做强临港工业。大力发展钢铁及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食品饮品、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加快推进鞍钢二期、嘉里粮油四期等项目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完善供应链,贯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打造产业组织中心。科学规划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加快推进海上风电相关产业及新能源项目建设。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国家新一轮开放战略,在更宽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挥国家级经开区开放平台作用,发展外贸新业态,拓展服务贸易新空间,加快建成保税物流中心跨境商品仓库,培育跨境电商经营主体,争取华飞智选跨境商品平台上线运营,打造跨境电商集散地。引导扶持传统外资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拓宽对外合作领域,积极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和辽宁沿海城市带,拓展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交流合作,支持辽宁三和与非洲地方经贸合作持续深入,实现互利共赢。

    (三)突出抓好创新驱动,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调整着力点,建设产业发展沃土、创新创业高地,不断做大总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加速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抓项目建设扩总量。坚持项目立区,精心做好项目谋划,深化存量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快盘活土地、厂房、楼宇等闲置资源,鼓励支持中船重工、新瑞碳材料、金铮实业等企业增资扩建,吸引鞍钢、航盛科技、沈鼓等上下游企业落户。强化招商服务联动,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咨询洽谈、服务对接等招商机制,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加快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项目管家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四个一”帮扶制度,重点推进航天产业园、盛铎智能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全年新引进项目90个,开复工千万元以上项目80个。

    做好“老原新”三篇大文章。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老字号”,支持鞍钢、嘉里粮油等企业加快信息化改造。聚焦精细化、规模化、高级化,深度开发“原字号”,突出延链补链强链,以鞍钢鲅鱼圈钢铁分公司为龙头,推进钢铁、镁制品行业技改项目加紧建设,推动降解材料深入应用,促进传统塑料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精深加工技术和产品研发,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聚焦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培育壮大“新字号”,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引育壮大新动能,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等项目建设,依托信达科技打造锂电池新能源工业基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高标准推进5G基站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等信息基础建设,推广“星火·链网”骨干节点项目应用,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工厂,建设“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坚持创新驱动,引育更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力争全年实现“个转企”100户、“小升规”10户、“规升巨”2户。推进企业与院校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建设,促进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高层次人才引入机制,鼓励领军人物打包技术、人才等资源“带土移植”。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

    引领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发展金融、现代商贸等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入驻,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金融服务。探索设立政府引导性基金,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聚力“旅游+”,大力推动文旅项目融合发展,持续培育望儿山母亲节、冰雪温泉旅游节、马拉松等品牌活动,形成全要素、全产业旅游体系,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塑造东北休闲旅游中心新形象。

    (四)突出抓好文明城市创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实施城市有序更新,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打造“营口城市会客厅”。

    持续推动城市更新。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完善园区规划,落实更新改造计划。有序推进城建项目,建设口袋公园,力争完成46项园林绿化工程,为城市“铺满绿”;对平安大街、辽东湾大街、新鞍钢路、滨城大道等主次街路进行维修改造,提高城市道路交通通行能力。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缓解早晚高峰压力。加快智能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建立智慧公交运行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人、车、路网”高度协同。优化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保障能力。

    加强城市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巩固文明城市创建阶段性成果,以绣花功夫推进精细管理,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治理,规范二手车交易等各类市场行为,不断加强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规范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洁化、序化水平。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规范出行、祭祀、养犬、烟花爆竹燃放等市民文明行为,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让文明创建成为共识、文明行动成为自觉。全面建设网格化管理体系,支持社区(村)发挥基础作用,推进共建、共治、共享。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有序实施破损村路改造,确保农村道路更加通畅。建立农村垃圾处置常态化机制,切实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加快推进农村供排水一体化项目建设,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持续推进红旗葡萄电商平台、红旗农业产业园、芦屯养牛场、芦屯设施野菜等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精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大力推动海洋食品产业规模化发展,提升“营口海蜇”等海产品品牌知名度。

    (五)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建设生态鲅鱼圈。

    推进城市低碳循环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严格能耗“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依法依规促使落后产能、过剩产能加速退出。启动源网荷储项目,推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加大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推进高耗能企业转型升级。开展“绿色制造企业行”,狠抓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强化公民环境意识,倡导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力争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确保冬奥会期间空气质量达标。加快推进散煤替代工作,完成1280户“光热+电”改造。持续强化水污染治理,加快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沙河水生态治理工程,确保沙河、熊岳河入海口断面水质稳定。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保障土地安全利用。持续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实施安平村水土保持治理项目,有效保护水土资源。

    完善生态环保长效机制。打造生态环境智慧管理平台,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全面落实“河长制”“湾长制”“林长制”,建立健全长效管控机制,聚焦突出问题,对症施策,立行立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高压态势,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沉重代价。

    (六)突出抓好民生改善,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办好群众所急所需所忧所盼的民生实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夯实民生保障基础。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鼓励自主创业,实施精准就业,积极落实援企稳岗各项政策措施,广泛开展就业援助、就业培训等活动,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做好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工作,兜住民生底线。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巩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果,探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优先发展教育,深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精准落实“双减”政策,探索通过数字化教学提高办学质量。不断提升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稳妥实施新中考、高考综合改革,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规范幼儿园建设管理,持续提升普惠性幼儿园比例。继续开展教师招聘,充实师资力量。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集中改善农村学校环境。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障校园安全。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加强发热门诊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全面实施“健康营口”战略,继续推进分级诊疗,支持区中心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开展数字化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解决看病远、看病难问题。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支持以辽剧为代表的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发展数字文化,加强融媒体建设,不断繁荣文化市场。精心组织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积极筹备第十届辽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加快社会治理创新。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措施,坚持人物同防,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和应急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提高全民普法和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加强“府院联动”,强化诉源治理,健全“网格化+智慧化”社会治理模式,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扎实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手段,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城市安全体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加快“雪亮工程”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更高质量平安城市。

    (七)突出抓好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以民为先、法治为纲、廉洁为基,不断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强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全面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严格履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等法律程序,认真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和民主集中制。强化政务公开,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

    坚持实干担当。大力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负责,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为创新者鼓劲。狠抓工作落实,大力倡导事不过夜、案不积卷的工作作风,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钉钉子的精神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坚持廉洁从政。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把有限财力最大限度向民生倾斜。

    各位代表,起航新时代,奋斗新征程。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区委坚强领导下,乘势而上,务实有为,奋力谱写鲅鱼圈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为实现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