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799|回复: 0

[贵州] 2022年铜仁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前天 20:03
  • 签到天数: 734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8371
    发表于 2022-6-29 19: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铜仁市政府工作报告

    铜仁市人民政府市长皮贵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和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铜仁发展史上极为不易、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各类风险挑战接踵而至的艰难局面,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扣“一区五地”奋斗目标,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圆满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取得了振奋人心、影响深远的“五个重大突破”,被省委书记谌贻琴赞誉为“开创了经济增速快、脱贫成效实、城乡变化大、发展后劲足、政治生态好的发展局面,是全省‘十三五’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

    ——这五年,综合实力在加快发展中取得重大突破。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转,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经济发展按下了“快进键”,跑出了“加速度”,取得显著成就。

    规模速度赶超跨越。2021年,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0亿元,比2016年增加623亿元,经济总量从全省第8位提升至第7位;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增速从全省第三方阵跃升至第二方阵,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规模、速度“双进位”的历史性跨越。撤地设市十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71%,谱写了贵州“黄金十年”的铜仁精彩篇章。

    主要指标稳中有进。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年均增长3.7%、20.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5%、10.1%,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发展质量显著提升。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8.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加12189元、4700元,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2.7%,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33.5%、45%。

    五年来,我们始终以追赶者的勇气砥砺奋进,栉风沐雨辛勤耕耘,铜仁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

    ——这五年,产业变革在转型提质中取得重大突破。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优化升级。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7%,在增速保持全省前列的情况下,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下降。十大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壮大,建成茶叶、生猪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生猪规模养殖率、特色冷水鱼产量及黄精、百合、玉竹种植面积全省第1,抹茶产量占全国25%,拥有地理标志商标及产品33个,铜仁成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抹茶之都”。“梵净山珍·健康养生”“梵山净水·泡茶好水”“梵净抹茶·香溢天下”品牌知名度、市场美誉度极大提升。

    新型工业加速突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十大工业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97.2%,新兴产业占比从4.8%提升至20%、传统产业占比从59%下降至47.7%。“双千”工程深入实施,引进工业项目687个,改造工业项目600余个,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中伟成为全省市值第二大上市企业和全球最大的高端前驱体供应商之一。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入列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引领带动铜仁新型工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文旅产业持续井喷。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0%,旅游业发展评价指数进入全省前三。建成国家湿地公园8个、4A级以上景区13家,梵净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国家5A级景区,国际编号“215021”小行星永久命名为“梵净山星”。成功承办全省旅游“两会”,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乡村振兴产业带精彩亮相、持续火热,列入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体育旅游黄金线路培育名单,“一带双核”成为铜仁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新示范、新引擎,铜仁成为中国最美生态康养旅游名城,“梵天净土·桃源铜仁”颜值更靓、气质更佳!

    数字经济风生水起。大数据融合发展指数从28.5提升到38.6。网络货运发展速度全国领先,平台经济从无到有、不断壮大,规模突破200亿元。培育梵云集团、山久长青、梵运网络、梵快科技等大数据企业370家,建成应用场景307个,大数据服务精准扶贫等一批解决方案走向全国,获国家部委表彰肯定20余次。发布场景大数据白皮书1.0、2.0,成功走出了一条“应用驱动、融创发展”的大数据发展新路。

    五年来,我们始终以奋斗者的姿态笃定前行,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铜仁绿色发展的道路更加宽阔!

    ——这五年,城乡面貌在协调发展中取得重大突破。坚持城乡统筹、一体推进,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城镇化率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至23%。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48.6平方公里、城市干道843.3公里。凉湾新区、谢桥新区加速崛起,锦江沿江步道等一批公共空间成为市民休闲热点。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14万套、棚户区改造13.9万户、老旧小区改造3.5万户。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污水处理率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6.5平方米,市容市貌更加干净整洁,铜仁荣膺“国家卫生城市”。

    基础设施极大改善。铜仁凤凰机场完成改扩建、成为全国百强支线机场,黔北机场开工建设,“一市两机场”格局加速形成。铜玉铁路建成通车,高铁通到“家门口”。铜怀、沿印松等7条高速公路和铜仁西互通建成通车,高速里程936公里,通车里程和路网密度均排全省第2。实现乡乡通油路、村组通硬化路,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4个、居全省第1。大兴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水利设施建成运营,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电力、油气、通讯等设施全面进步,“黔东门户”战略地位极大提升。

    生态优势更加彰显。森林覆盖率提升7.2个百分点,10个区县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8%,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理顺梵净山保护管理体制,《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等7部地方性法规出台实施。连续五年发布中国·梵净山生态养生指数,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等3项生态文明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铜仁荣获“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梵净山入选“中国天然氧吧”,江口县太平镇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绿色生态名片越擦越亮,优良生态环境成为铜仁竞争力的最强“硬核”。

    五年来,我们始终以拓荒者的精神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铜仁宜居宜业的优势更加彰显!

    ——这五年,发展动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重大突破。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向扩大开放要活力,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

    深化改革亮点纷呈。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整合打造“12345”政务服务总客服,在全省率先探索政务服务“2+2+2”一窗通办新模式,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高频事项实现全省通办、跨省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天以内,公共资源交易综合考核全省前三。释放减税降费等政策红利143亿元,新增市场主体20.7万户,营商环境指数连续两年全省第1,铜仁成为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建成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国家级科技平台4个、省级科技平台42个。荣获省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36项、数量全省前三,贵茶集团获省长质量奖提名奖。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9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从41%提高到58%。中伟公司、汇成新材料、红星锰业等企业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铜仁凤凰机场开通临时航空口岸,乌江水运全线复航,高速出省通道增至6个。黔东无水港、大龙保税仓建成投运,铜仁海关挂牌成立。成功举办梵净山国际天然饮用水博览会、梵净山生态文明论坛、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铜仁分会、梵净山抹茶大会等系列重大开放活动,铜仁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知名度影响力持续扩大!

    五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者的勇气守正创新,推陈出新冲破藩篱,铜仁阔步新时代的激情更加昂扬!

    ——这五年,民生保障在共建共享中取得重大突破。坚持民生为本、人民至上,在财力极为艰难的情况下,民生投入保持年均7%的增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脱贫攻坚夺取全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探索形成脱贫攻坚“76554”铜仁做法,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解决155.2万人饮水难、122.7万人出行难、14.97万人住房难问题,29.36万人搬出大山,12.55万人跨区县易地搬迁、规模全省第1,10个贫困区县全部摘帽,15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4.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艰巨任务,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苏州对口帮扶、东莞结对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社会帮扶成效显著,连续五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铜仁壮丽篇章!

    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大幅改善,城镇新增就业23.21万人,碧江高新区成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建成投用,市第三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挂牌成立,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并列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三甲妇幼保健院。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5%,铜仁学院获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铜仁职院入列国家“双高计划”名单,铜仁幼专成为省级优质高职院校,铜仁荣获全省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显著市。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城乡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稳步扩面提标。

    平安建设硕果累累。率先在全省成立重大风险防控中心,构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体系,运用“六防六化”工作法,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疫情防控屏障全面加固,全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率达86.7%。平安铜仁、法治铜仁建设成果丰硕,连续6年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和重特大交通事故零发生、获全省安全生产优秀等次,成功列入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两年全省第1。

    五年来,我们始终以服务者的情怀普惠民生,用心用情播撒温暖,铜仁美好生活的景象更加灿烂!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过去一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深入实施“五大工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线作战”,有效应对多重考验,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一是全力打好打赢四化建设攻坚战。及时将工作重心从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转向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聚焦“四化”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发挥资源优势强工业,构建“1+3+N”工业产业体系,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其中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增长40.5%。发挥区位优势强城市,构建“两带一圈”城镇空间体系,实施城市更新和强中心城区两大行动,新增城镇人口20万人。发挥特色优势强农业,推进“双一十百千”工程和“八个现代化”建设,农业总产值增长9.5%。发挥生态优势强旅游,围绕“两大提升”目标,实施“四大行动”,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82.4亿元。坚持用大数据赋能“四化”,新增省级融合标杆项目11个、示范项目70个、带动融合企业249家。二是全力打好打赢产业招商攻坚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响“贵人服务·一视铜仁”品牌,营商“软实力”有效转化为发展“硬支撑”。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三年倍增行动,组建“四化+大数据+林下经济”招商服务中心,市县党政“一把手”带头外出招商,引进山河智能、广东嘉尚、东莞凯金等优强企业222家,签约项目649个、总投资789亿元,新增产业到位资金577亿元,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占比分别达16%、33.5%。三是全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以最严格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治理污染,强力推进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采取“四个一策”措施,推动锰污染治理和锰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7.5%,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启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石漠化治理12.5万亩、水土流失治理9万亩,新增营造林40万亩。四是全力打好打赢民生保障攻坚战。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民生重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95%。脱贫成果持续巩固,4.32万人易返贫致贫风险及时消除,41个省市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全面启动建设。莞铜协作扎实推进,到位东莞援助资金5亿元、实施项目235个,引进落地企业40家、到位资金21.4亿元。雅礼学校建成招生,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失学保持动态清零,“双减”政策全面落实。在全省率先实施“民生一卡通”工程,城乡居民参保率99.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人均每月增加12元。五是全力打好打赢风险防范攻坚战。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金融债务风险,全市债务率下降5个百分点、其中市本级下降50个百分点,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5.4%、27.5%。特别是面对近期出现的一例输入性疫情,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省直部门、兄弟市州鼎力支持下,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各族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用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决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全面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决策,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政风行风赢得群众点赞!

    各位代表!五年来,全市干部用实干践行初心,用担当承载使命,与各族人民勠力同心、携手同行,在黔东大地创造了不斐业绩。绿色发展高地生机盎然、内陆开放要地活力迸发、文化旅游胜地流光溢彩、安居乐业福地欣欣向荣、风清气正净地政通人和,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全市448万人民在幸福时光里感恩奋进、在和谐环境下美好生活!

    各位代表!惟其艰难,方显勇毅。五年来取得的成绩,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发展历程启示我们:必须把“两个维护”作为自觉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勇于打破思想禁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能;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把防化风险作为能力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创造和谐稳定环境。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关怀厚爱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铜部队、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消防救援队伍,向广大医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向中央和省在铜单位,向对口支援城市和单位,向市监委、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铜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安不忘危、兴不忘忧。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铜仁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经济结构还需优化,工业占比低,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少,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二是创新能力还需提升,科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高质量创新主体缺乏;三是民生短板还需补齐,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还有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四是风险挑战还需应对,政府债务、污染防治、安全稳定、网络安全等领域风险不容忽视;五是政府服务还需加强,少数干部运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解决问题的本领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仍有发生。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决不漠视,一定勇于面对、决不逃避,一定积极作为、认真解决,决不辜负组织重托和全市人民期待!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我们将紧扣市第三次党代会部署,把战略规划变成行动计划,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高质量谱写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对铜仁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省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进中求转”工作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三大区块”协同发展,高质量实施产业强市、生态立市、数智活市、文化兴市、和谐稳市“五大工程”,加快实现“一区五地”奋斗目标,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贵州新篇章作出铜仁贡献。

    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一二三产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7%、8.5%、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12%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高。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速度与质量、供给与需求、存量与增量、局部与全域、发展与安全“六大关系”,奋力推动实现“五个新跨越”。

    ——绿色发展高地实现新跨越。到202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200亿元以上。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强化科技创新,建强“1+3+N”工业产业体系,以锰系锂电池材料为主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建成全国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聚示范基地和世界知名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坚持应用驱动融创发展,打造国家级平台经济产业集群、国家城市数据治理及开发利用示范市、全国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市,数字经济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建成十大百亿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农业综合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坚决落实“双碳”战略,深入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构建完善绿色产业体系,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省规定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达68%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稳居全省前列。

    ——内陆开放要地实现新跨越。构建“一市两机场、高铁大通道、千吨水运能级”立体交通格局,建成铜仁凤凰机场正式航空口岸,建设黔北机场、铜吉高铁、遵义至铜仁高铁、朱砂古镇高铁综合客运枢纽、乌江1000吨级航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基本建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培育市场主体45万户。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打造国家级开放平台,建成涵盖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园、碧江高新区、苏铜产业园、川硐教育园的国家级高新区,建成以大龙开发区为核心区和万山经开区、玉屏经开区为承载区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黔东工业聚集区“火车头”作用更加强劲。

    ——文化旅游胜地实现新跨越。充分挖掘和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丰富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建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铜仁片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推动文体旅事业深度融合发展。以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为核心,丰富旅游业态和内涵,推动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和乡村振兴产业带提质发展,申创朱砂古镇国家5A级景区、万山汞矿遗址世界文化遗产,新增3A级以上景区20个,基本建成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实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安居乐业福地实现新跨越。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强中心城区”五年行动,打造武陵山片区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实施聚才行动,人才资源总量达75万人。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新增就业20万人左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到77岁以上,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提升至95%以上,困难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乡村振兴“五大行动”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等,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风清气正净地实现新跨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作风建设,政风行风社风持续向好。强化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坚决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树牢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始终做到依法行政、高效理政、务实勤政,全面加强法治铜仁建设。持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成果,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增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在新的征途上,我们一定不忘初心、不负重托、拼搏进取,团结全市各族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矢志奋斗,努力谱写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

    三、2022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7%、8.8%、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6%、18%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2%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省下达计划范围内。

    高质量发展预期目标是: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4%左右,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35%和46%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2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9%以上,入铜游客增长10%以上、旅游人均花费增长10%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5年。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项目为王、谋划为先、落地为大,开展扩大有效投资三年攻坚行动,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投资170亿元、农业投资160亿元、服务业投资200亿元、房地产投资150亿元、交通投资90亿元、民生投资65亿元、水利投资25亿元、其他投资140亿元以上。

    狠抓项目谋划建设。围绕“四新”“四化”、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做深做实前期工作,提升项目申报质量,谋划500万元以上项目8000个,其中亿元项目5000个以上。建立“一月一调度一通报、一季一观摩一开工”机制,推动实施省市重大项目374个以上,力争新开工项目1500个、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加快黔北机场、环城高速、乌江沙沱二线千吨级通航等项目建设,实施国省道提级改造220公里以上。开工建设花滩子水库等水利工程。推进玉屏低温供热堆、铜仁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建成电网项目899个。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实现天然气管道县县通。推动市人民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市第三人民医院改扩建等民生项目建设。

    提升投资质量效益。树立以高质量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围绕新型功能材料、生态特色食品加工、现代能源、大数据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领域,全力扩大产业投资,产业投资占比达40%以上。建成广东凯金20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工业项目40个,正邦福猪年产100万头仔猪等农业项目10个。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坚决取消民间资本准入的不合理限制,吸引更多优强企业来铜投资,民间投资占比达47%以上。全面开展闲置资产盘活专项行动,有序重启一批缓建、停建项目。坚持“投资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坚决杜绝无效低效投资,严禁新增政府隐性债务。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设立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资金池,将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经费列入市县财政预算。建立政金企沟通协作机制,加强向上争资争项,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增量扩面、提质降本,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健全市县领导牵头推进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协调机制,建立项目(企业)问题、政府服务“两张清单”,执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实施主体、一张推进图表”要求,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入企走访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电、用能及手续办理等问题,全方位、全过程、零距离、一站式做好服务。

    (二)聚焦集群集聚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取得新进展。坚持以园区为载体、项目为支撑、企业为主体,开展新型工业突破年行动,强化要素保障和配套服务,全力扩大总量、提升质量,构建完善“1+3+N”工业产业体系,实现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以上。

    做优产业园区。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人员编制、能耗指标、土地指标等向重点园区倾斜,赋予开发区在财政、规划、土地、人事等方面更多自主权,剥离社会事务,实现轻装上阵。大龙开发区抢抓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风口期”,全力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申创国家级经开区,确保实现工业总产值260亿元、增长44%以上;铜仁高新区大力发展智能终端、先进制造、大健康医药等产业,确保实现工业总产值160亿元、增长60%以上,加快申创国家级高新区;其他经开区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坚持“亩产论英雄”,开展闲置土地、闲置厂房和“僵尸企业”清理行动,提升开发区土地、标准厂房等资源利用率,提高项目入园率和土地产出率。

    做强核心产业。围绕做大做强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以锰系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其他新能源材料及电池组件为重点,着力打造国家新型功能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核心产业产值倍增计划和建链行动,推进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引导上下游企业集中集聚,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市场话语权、产品定价权、标准制定权的行业领军企业。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争创一批行业“小巨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0户以上。实施旗舰引领工程,推动一批新型功能材料企业发展壮大,支持汇成、重力科技、百思特、贵州天弘矿业等企业上市。实现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总产值280亿元、增长40%以上。

    做大支柱产业。聚焦生态特色食品产业,以县域为重点布局农产品加工业,继续实施区县党政“一把手”各领衔推进5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上规入统行动,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10亿元、增长20%以上。聚焦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支持倍易通等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智能终端、电子信息制造等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0亿元、增长15%以上。聚焦现代能源产业,加快思南、沿河等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序开发风电、水电、光伏发电等现代清洁能源,实现产值115亿元、增长15%以上。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船舶、优质烟酒、健康医药、水及关联产业、旅游工艺品、石材等优势产业,实现产值270亿元、增长10%以上。

    (三)聚焦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快构建“两带一圈”城镇空间体系,增强城市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

    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实施“东限、西引、南联、北延”战略,扎实开展强中心城区五年行动,推动以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为中心的核心圈,碧江、万山、铜仁高新区建成区为拓展圈,江口、松桃、玉屏、大龙开发区为环城辐射圈的“三个层级”联动发展,加快建设茅溪新区、谢桥新区、空港新城,落实城市落户“零门槛”政策,中心城区新增1.7万人、首位度提升至24%。以乌江水运通道为纽带,深化德思印融合发展,支持石阡打造“温泉+”旅游强县、沿河打造乌江流域最美江城,加快建设乌江城市带。

    提升城镇经济活跃度。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丰富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和乡村振兴产业带业态,建设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打造“流光溢彩夜贵州”铜仁文旅品牌、夜经济品牌,做到持续火爆、热度不减。以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为抓手,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会展、养老等服务业,培育直播带货、远程医疗等新业态,推广步行街经济、假日经济、云经济、网红经济等新模式。引进大型商业零售企业2家,培育限上批零住餐企业60户、规上服务业企业10户以上。完善促进汽车、家电消费政策,建设二手车交易市场2家以上。

    提升城镇居民满意度。以“四改”工程为重点,改造棚户区8908户、老旧小区45个2.9万户、背街小巷339条,新增地下管网230公里,县城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生活污水处理率88%。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点及农贸市场,打造主城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快化解中心城区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化解民营企业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强化城市环境整治,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生活服务“一码通城”、风险防控“一体联动”,让城市治理更精细、生活服务更便捷、风险防控更智慧,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四)聚焦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现代农业取得新进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动态跟踪收入变化和“3+1”保障,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员定期排查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规范扶贫项目后续管护运营、收益分配使用,严格项目资产处置,确保发挥效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完善“五个体系”,共建“四安家园”。深化东西部协作,推广“四+”合作模式,做强莞铜共建园区,推进与东莞开展全领域协作,承办好粤黔协作联席会议,巩固拓展苏铜协作和中央、省定点帮扶及社会力量帮扶成果。完善与东莞、苏州等主要输入地劳务协作机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达70%以上。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打造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强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和生活污水治理,完成农村改厕2.2万户,30户以上自然村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80%。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产。鼓励优秀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强化乡村人才保障。拓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完善村民自治,夯实治理基础。

    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保险体系,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水平,农业总产值增长8.5%以上。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严格耕地保护,推进耕地撂荒专项整治,建成高标准农田3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388万亩、产量110万吨以上。盘活闲置低效农业设施、失管产业和土地资源,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50%以上。发展林下经济,新增基地面积6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50亿元。优化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探索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2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市级家庭农场100家以上,支持贵茶集团、贵福菌业、梵天菌业、追花族等企业上市。

    (五)聚焦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产业取得新进展。坚持抓龙头、连金线、带亮点,深入开展“四大行动”,实现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00亿元、增长20%以上。

    丰富旅游业态。充分发挥“一带双核”龙头引领作用,做好“旅游+、+旅游”文章,实施旅游景区提质扩容工程,有序开发一批新景区,提档升级一批老景区,推进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创建4A级景区、朱砂古镇创建5A级景区和万山汞矿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开发一批具有地标特点、民族特色、地方特味的旅游商品,满足不同游客的体验和消费需求,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旅游消费。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铜仁片区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等保护利用,强化苗绣等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

    盘活低效项目。坚持市场化运作,通过申报省旅游产业化基金、招引一批战略投资者、引入职业经理人管理、注入金融社会资本等方式,加快盘活茶花泉项目,实质性盘活百花渡、大明边城、乌江腾龙峡、潜龙洞4个项目。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力度,重点引进投资、运营、开发类优强市场主体参与旅游重大项目建设,签约项目合同投资额100亿元、到位资金40亿元,新增规上(限上)旅游市场主体4家以上。

    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新建改扩建示范旅游厕所10座以上,推动5G网络在4A级以上核心景区全覆盖。推进“大数据+全域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完善提升“一码游贵州”铜仁专区服务平台。支持创建星级饭店酒店,新增五星级标准酒店1家、标准级以上旅游客栈50家以上。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打击欺客宰客、强迫消费等违法行为,提升游客满意度回头率,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六)聚焦上云用数赋智,推动数字经济取得新进展。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进“数智活市”工程,奋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

    壮大平台经济。完善“4+2+X”数字经济产业布局,推进万山大数据产业园、碧江数字科创产业园建设,做强铜仁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大力发展资源整合型、结算本地型、动能转换型平台经济,支持和规范网络货运、泛文娱等平台企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赋能行动,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或升级一批5G智慧工厂,实施大数据融合标杆项目6个、示范项目60个,实现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0%、软服业收入增长18%、平台经济规模达300亿元以上。

    拓展场景应用。围绕政用商用民用行业领域痛点堵点,谋划应用场景50个,让人民生活更智慧、更便捷、更幸福。开展“寻苗行动”,用好“两池两库”,新增大数据企业50家以上。开展“百企引领”行动,支持梵云集团、山久长青、梵运网络等大数据企业上市,培育一批大数据“独角兽”企业。

    强化数据治理。加快建设新基建,新增5G基站1200个。按照政务信息化项目“四统筹”要求,强力推动“一云一网一平台一体系”建设和数据上云,建设公共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城市数据资源池、数据安全流转通道等数据治理基础设施,加快跨部门数据融合创新应用,提升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水平。推进国家公共数据开发利用试点建设,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监管,促进数据安全可信有序流通,构建百花齐放、万众创新的数字生态,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七)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取得新进展。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加强生态保护。加快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科学划定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建立协调有序的国土开发保护格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水土流失、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等工程,完成营造林30万亩、矿山生态修复750亩。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河长制、林长制,抓好国家储备林、公益林等建设,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提升森林质量。加强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做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强化环境治理。按照“四个一策”要求,强化锰渣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攻关,推动锰污染治理和锰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7%以上、国家和省考核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中心城区、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强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严厉打击和惩治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

    推动绿色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创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开展生态综合补偿价值试点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提升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和非化石能源消费达到省要求。积极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居民绿色出行,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建立绿色产品消费激励机制,让绿色低碳成为生活新风尚。

    (八)聚焦改革开放创新,推动产业招商取得新进展。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招商,激活内部要素,吸引外部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加大改革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推进政务服务“五个通办”,市县“2+2”“大一窗”政务服务事项综合受理比例达100%,提升“贵人服务·一视铜仁”品牌吸引力。落实好国家新一轮减税降费和减租降息、普惠金融等纾困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新增市场主体3.5万户。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加快国企实体化转型、市场化运作,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打造阳光交易平台。推进财税金融、商事制度、农业农村等领域改革。理顺基层科技体制,加大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品牌创建投入与保护运用力度,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加快铜仁学院锰系材料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与东莞市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展项目合作。

    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支持外贸外资企业向开发区集聚发展,扩大抹茶等优势产品出口量,壮大开放型经济,外贸进出口额增长30%。办好水博会、数博会铜仁分会、梵净山抹茶大会和第十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文化旅游产业招商推介会等重大开放活动,提升铜仁知名度和影响力。

    狠抓产业招商。用好用活“76554”招商工作法,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三年行动。围绕“四新”“四化”、大数据、林下经济等领域,建立招商项目库和目标企业库,聚焦首位产业、龙头企业开展全产业链招商,提升招商引资精准度,实现新增到位资金350亿元、工业到位资金185亿元,新引进优强企业120家。扶持壮大民营企业,推动民营经济成为铜仁发展的顶梁柱。

    (九)聚焦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坚持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统筹财力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拓宽就业创业渠道。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推动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退役军人、易地搬迁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万人次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9万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违法行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决不让农民工流汗又流泪。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落实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公办幼儿园占比不低于58%。推进高考、中考综合改革,落实“双减”政策,有效化解城区大班额不低于30%。支持高等教育发展,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高校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建城市医疗集团,推进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升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完善文体设施,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推动青年友好型、成长型城市建设,创新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保覆盖面,提高社保参保率。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努力减轻老百姓看病就医负担。落实国家三孩政策,提高0-3岁婴幼儿托管服务水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鼓励和动员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打造一批健康养老知名品牌和示范基地。坚持分层分类做好困难群体社会救助,让困难群众生活不用愁,日子有盼头。

    (十)聚焦重大风险防范,推动平安建设取得新进展。用好“六防六化”工作法,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严密防化各类风险,维护安定和谐的大好局面。

    严防新冠疫情风险。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人、物、环境”同防,科学精准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持续推进疫苗接种,筑牢全民免疫屏障。做好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提升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医疗救治等能力,强化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坚决守住“黔东大门”。

    严防金融债务风险。严格落实政府债务管理规定,优化政府投资,压实化债责任,千方百计开源节流、增加财力,坚决遏制增量、稳妥化解存量,稳步降低政府债务率。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立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长效机制,依法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及逃废债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严防安全稳定风险。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深化平安铜仁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巩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成果。

    与此同时,加强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法律服务、档案方志、水文气象等工作,支持监委、法院、检察院工作,支持工青妇、关工委、老龄委、红十字会、文联、社科联、残联、科协、慈善、计生协会、老年体协等事业全面发展。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重任千钧惟担当。我们将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理论武装,加强政治建设,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坚持公平为先,树立法治政府新形象。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走深走实。坚持权由法定、权依法使,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深化政务公开,执行人大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监委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财会监督,让权力公开透明、阳光运行。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让政府所有工作体现人民意愿,最终效果由人民评判。

    (二)坚持服务为上,树立效能政府新形象。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动态优化调整权责清单,发扬“店小二”精神,让投资者感受贵人的尊重、体验贵人的服务,在铜仁办事一路绿灯、事业一路红火。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坚持把诚信施政作为重要准则,依法兑现政府承诺,提高政府公信力,决不允许“新官不理旧账”。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努力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更方便、更快捷、更舒心。

    (三)坚持担当为要,树立实干政府新形象。扎实开展“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年行动,重实干、重担当、重落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和“马上就办、限时办结”的作风,狠抓各项部署落细落小、落地落实,用今天的拼搏力度换取明天的发展速度,用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机制,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对庸政懒政者严肃问责,让广大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靠作风吃饭、用数字说话、凭实绩交卷,大力营造肯干事敢担当、说真话办实事、善作为求实效、讲原则敢斗争的浓厚氛围。

    (四)坚持清廉为本,树立廉洁政府新形象。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突出减轻基层负担,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严明财经纪律,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继续压减党政机关行政经费、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集中财力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决不允许劳民伤财搞“政绩工程”,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关键岗位监督管理,严厉惩治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光荣的使命,鼓舞我们砥砺奋进;人民的期盼,鞭策我们勇往直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

    1.完成10所幼儿园新建或改扩建。

    2.完成铜仁市第五小学改扩建工程。

    3.完成大兴20万吨水厂厂房主体工程。

    4.建成碧江城区排水防涝治理项目和万山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建设项目(二期)。

    5.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00公里、“美丽农村路”500公里、公路危桥改造工程20座。

    6.完成锦江南路改扩建。

    7.新增城镇公共停车位3500个。

    8.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670套。

    9.建成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12个、充电桩300台(枪)。

    10.完成12个养老机构提质改造。

    名词解释

    四新: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四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

    五大工程:产业强市、生态立市、数智活市、文化兴市、和谐稳市。

    一带双核:一带,即以梵净山沿太平河、锦江河至铜仁主城区乡村振兴示范带为纽带;双核,即梵净山5A级景区和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

    1+3+N:1个核心产业,即新型功能材料产业;3个支柱产业,即生态特色食品、电子信息制造、现代能源工业;N即一批优势产业。

    两带一圈:黔边城市带、环梵净山特色城镇圈、乌江城市带。

    双一十百千:到2025年,以创建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培育10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100个农村集体经济强村、建立100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目标为牵引;坚持把粮食安全放在第1位,着力培育壮大1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现每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综合产值达100亿元以上,优势特色产业综合产值总共达1000亿元以上。

    八个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组织方式现代化、生产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方式现代化、发展方式现代化、农产品价值实现方式现代化、农业合作现代化、农业业态现代化。

    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社会治理创新系统集成“综治中心、网格化、十联户” 三块工作综合运行、一体联动。其中,县乡村综治中心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指挥部”,是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的综合体;城乡“网格”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群众诉求处理、风险隐患感知的基本节点;十联户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是群众联防守望、抱团发展的共治体。

    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五年行动、发展乡村产业五年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乡风文明五年行动、加强乡村治理五年行动。

    政府服务“两张清单”: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

    四改: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及地下管网改造。

    旅游产业化“四大行动”:市场主体培育行动、业态升级行动、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盘活闲置低效项目攻坚行动。

    4+2+X:4即碧江数字科创产业园、万山大数据产业园、德江大数据融合示范园、高新区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园;2即大数据电子信息特色产业集群、互联网平台经济特色产业集群;X即结合各区(县)资源、产业、环境等实际,打造多个特色产业园、示范区、数字小镇等。

    两池两库:两池是指人才池、资金池;两库是指项目库、企业库。

    三区三线: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五个通办:一窗通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一网通办、一证通办。

    “76554”招商工作法:“七个极”,即坚持极高的政治站位、极深的民生情怀、极强的全局统筹、极佳的招商成效、极准的路径举措、极硬的工作作风、极优的组织保障;“六个借”,即善于借势、借题、借脑、借鉴、借梯、借力;“五个看”,即看眼里有的、脑里想的、肚里装的、嘴上说的、脚下走的;“五个一致”,即做好项目的谋划、包装、推介、签约、落地“五个环节”工作;“四个好”,即承诺兑现好、人文环境好、队伍激励好、政商关系好。

    十大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生态茶、生猪、家禽、蔬果、食用菌、薯类、中药材、牛羊、蜂蜜、特色林业。

    十大工业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优质烟酒产业、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基础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医药产业、新型建材产业、现代化工产业、现代能源产业。

    四好农村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三大区块:黔东工业聚集区、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乌江生态经济融合区。 

    双十工程:“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和“十大行业治污减排全面达标排放专项行动”。

    五场战役: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固废保卫战、乡村环境整治。

    基础设施“六网会战”: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地下管网、互联网基础设施。

    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

    四安家园: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创建居安、业安、身安、心安“四安家园”。

    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大旅游创新发展工程、大数据融合创新发展工程、大健康创新发展工程、现代金融创新发展工程、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工程、现代商贸创新发展工程、科技研发创新发展工程、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养老服务创新发展工程、会展服务创新发展工程。

    一云一网一平台一体系: 一云,云上贵州铜仁节点——铜仁梵云,实现对全市各类政务应用系统、数据的“一云统揽”。一网,统一的政务民生服务网,实现对所有政务民生服务的“一网通办”。一平台,大数据服务调度平台,实现对全市各种政务场景应用业务及数据的“一平台调度”。一体系,数据治理及运营体系,实现对全市各行业应用场景的“一体系支撑”。

    政务信息化项目“四统筹”: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购买服务、统筹资金保障。

    六防六化:防守如城、化危为机;防患未然、化隐为显;防微杜渐、化整为零;以防万一、化繁为简;以防不测、化难为易;怯防勇战、化险为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