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845|回复: 0

[贵州] 2022年清镇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前天 21:19
  • 签到天数: 73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7971
    发表于 2022-6-28 18: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清镇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7日在清镇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清镇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吴永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六届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回首五年路,清镇发展铿锵前行,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市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生态建设成效最好、创新发展活力最足、民生红利普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方向砥砺前行,团结依靠广大干部群众,一张蓝图绘到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诚信实干、创新争先,圆满完成了市第六次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取得了一系列振奋人心、值得铭记的显著成绩:
    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战贫困、斩穷根,全面加强小康社会建设。在全省率先创建“红枫中国(国家)农业公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8.76万亩,以“枫蔬果茶畜”为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获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181个行政村村均收入突破140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逾20万元。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动态清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三重医保”政策全面落实,1344户群众住房安全问题有效解决,在全省率先实施的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网覆盖率94%以上,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实现100%,483户1966名贫困群众搬出大山融入城镇,17个贫困村相继出列,3549户982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帮助长顺县摆所镇2639户贫困对象如期脱贫,与全国、全省同步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我们坚持以强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兴产业、调结构,持续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中铝、广铝等一批优强企业进驻落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2家,较2016年底增加33家;工业总产值达375亿元,较2016年底翻了一番,以生态循环铝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初具雏形,清镇经开区获评全国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四个贵州”全面建成,清镇首个中高端大型商业综合体吾悦广场、首个高端大型城市综合体杉杉奥特莱斯相继投运,现代化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商贸物流企业加快推进,货运物流、汽车贸易等产业健康发展,以商贸物流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加速成长,清镇物流园区连续四年荣膺“国家优秀物流园区”。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建城理念,强融合、提品质,不断增强城市承载力。厦蓉高速、贵黔高速、成贵高铁均在清镇落地互通;金清线、云站路、铝城大道等主要干道建成通车;全市村组公路硬化率达100%,完成农村公路改造800余公里,被省评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内联外通的大交通格局基本成型。城区5G网络全覆盖、农村4G网络全覆盖,城乡交通主要干道“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全覆盖,电力、燃气、供水、客运公交等市政配套加快完善,48个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打造完成,15个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有序推进,43个城市公园建成投用,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100%。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较2016年底增长1.5倍,城镇化率较2016年底提高7个百分点,获评“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进步最快城市”“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国家卫生城市”,再次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湖城环境魅力彰显。我们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抓治理、强保护,切实改善宜居环境。累计投入32.5亿元,久久为功打好五场标志性战役,各类生态环保问题及时整改销号。红枫湖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自然村寨全部搬迁二级保护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厂全面关停,134套沿湖村寨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用,贵阳贵安人民的“大水缸”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以上、取水口水质稳定在Ⅱ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东门河劣Ⅴ类水体全部消除并提升至Ⅳ类、部分水体水质接近Ⅲ类。矿山植被恢复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较2016年底增长6个百分点达51.46%,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5%以上。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创新活力加速释放。我们坚持开放创新第一动力,强改革、增动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政单位职能调整和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招安扶”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机制创新建立,“诚信+”五大环境深入建设,重点外商投资企业联系服务制度建立健全,税务一体化、经开区增量配售电、“三去一降一补”等改革任务成效显著,34家部门行政许可事项时限压缩85%以上,与西藏、重庆、昆明等21个省、50个地州、243个县市实现跨省通办,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展示通办事项279项,网上可申报事项1618项,企业开办“零成本”“一日办结”全面实现,累计存续各类市场主体5.46万户,较2016年底增长130%,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较2016年底增加4倍,营商环境跃至全省前列,全省唯一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中国(区域)最具投资价值县”,连续五年荣膺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惠民生、保稳定,切实提升群众“三感”。民生支出累计1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完成城乡统筹就业9.7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较2016年底增长1.5倍和1.6倍。“百校攻坚”“百院建设”两大行动计划取得重大突破,贵州(清镇)职教城实现从规划建设到管理运营转变,清镇一中新校区投入使用,博雅实验学校、北大培文、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等一批优质民办教育资源相继落地,累计新增学位3.43万个;市一医新院区、市中医院扩建、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建成投用,疫苗冷链全程管理和疫苗数字化监控系统在全省率先开通,健康促进市创建评估成果位列全国第十二、全省第一,创建经验入列全国典型经验,实现贵州创建典型经验零的突破。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展现新业绩,民族宗教、防灾减灾、科普、气象、仲裁等工作取得新提升,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会、文化文艺、老年人、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实现新进步,广大人民群众“三感”持续提升。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落早落实、果断决策,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战役”,牢牢守住了城市安全、守护了群众安宁!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我们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转作风、提效能,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明显,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成为政府系统干部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252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政府性债务规模下降50%,“三公”经费支出只减不增,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凝聚力显著提高,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回望过去,“勇挑重担、一往无前”的清镇人民和衷共济、共谋发展。我们迎难而上、不负使命,一批前景广阔的重大项目投产达效;我们负重前行、担当作为,一批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妥善解决;我们顶住压力、保持定力,一批关乎全局的大事要事顺利推进,啃下了不少硬骨头,跑出了清镇发展“加速度”,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成绩单”。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市上下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凝聚着清镇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凝聚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奉献。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市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广大人民群众和大力支持清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砥砺奋进,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把准航向。只有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坚持和服从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不断增强“政治三力”,对标对表中央、省委、市委发展战略,沿着清镇市委明确的发展思路抓落实,才能保证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才能行稳致远。只有坚定不移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树立产业链思维,坚持项目为大、项目为重、项目为先、项目为王,千方百计扩投资、调结构、转方式,才能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不忘初心。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只有坚定人民立场,坚守为民情怀,真正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于民,才能赢得群众真心拥护,凝聚起上下同心、干群一心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才能一往无前。只有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持续改进作风,全方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才能形成强大发展合力,不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以上体会,我们将牢牢把握,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各位代表,2021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大力实施“强省会”行动,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从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向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转变、从投资拉动为主向需求协同拉动转变、从政府主导为主向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共同作用转变,落实“八个狠抓”,实现“六个新突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10亿元、增长8%。
    一是在新型工业化上实现新突破。引进年产10万吨优质高铝耐火材料、东方雨虹贵阳绿色建材生产基地等29个铝及铝加工和中高端制造业项目,引资额143亿元,热轧铝合金板材等5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建设,高精铝板带箔精深加工等9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工业投资增长200%,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7家,经开区成为全省唯一列入国家“十四五”重点支持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
    二是在新型城镇化上实现新突破。城市“一圈两场三改”深入推进,11个生活圈谋划实施,10077个新建公共停车位投入使用,第二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升级,2685户老旧小区、2489户棚户区、15条背街小巷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农村“五治”和村庄规划编制全面启动,93公里县乡道路全面改善,20个百村示范点、9个百村示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全面完工,城乡宜居水平显著提升。
    三是在农业现代化上实现新突破。7000亩高标准蔬菜基地有序推进,21个坝区亩产值达8500元,元宝枫加工一体化产业园等农畜产品深加工项目加速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8%,奶牛存栏量和鲜奶加工能力均居全省第一,蔬菜现代良种推广工程荣获“贵州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全省首批打造的鸭池河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加快实施,红枫湖镇刘家寨获批“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创建单位”。
    四是在旅游产业化上实现新突破。引进贵州先澳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等优强旅游企业6家,国家农业公园乡村振兴农旅一体化示范项目等6个文旅项目快速推进,乡愁贵州、时光贵州两个低效旅游项目盘活提升,芦荻哨村入选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平原哨村等5个村入选贵阳市乡村旅游重点村。
    五是在生态保护治理上实现新突破。5个乌江流域入河排污口及11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加快推进,矿业开发秩序全面整顿,矿山恢复治理率达100%,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综合指数位列贵阳第三。
    六是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云创大学等5个数字经济优质项目成功签约,政府开放数据数量、开放数据部门位居贵阳第一。与贵安新区达成共建产业战略合作,利亚玫瑰综合体、铁路港二期物流园等合作项目进展有序,融入贵阳贵安城市格局基本形成。首次跻身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十佳县(市、区)、全国优质投资环境城市。
    刚刚过去的2021年,必将是浓墨重彩的一年、意义非凡的一年,中国共产党庆祝百年华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千年梦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顺利开启,历史的殿堂必将收藏中国2021的伟大荣光!
    对照中央、省、市的部署要求,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一是产业实力不强。我市主导产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铝及铝加工链条短,补链强链延链任务艰巨;建材产业粗放,能耗高、附加值低;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加工率不高,带动力不强;服务业品质不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二是市场主体不优。全市5.46万户市场主体中,存量企业只有1.1万户,总量较少、体量较小、结构不优、抗风险能力弱。三是城乡发展不均。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资源仍不平衡,农村公共服务的短板仍很明显,乡村振兴任务艰巨。四是民生保障不优。教育学位供给不足,养老服务多层次和多样化供给能力不强,农村优质资源供给不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与应急管理体系等还需提高。五是执行能力不强。干部能力不足、作风不硬、政策水平不高在一些单位和地方还比较突出,“庸、懒、散、软、浮、推”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将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以实干实绩回报人民群众新期待。
    二、今后五年工作打算
    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复杂多变。从国际形势看,面临世界经济增长突出矛盾上总需求不足与全球性供给短缺的相互叠加,全球通胀上供给短缺、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的相互叠加,国际上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相互叠加“三个叠加”。从全国大局看,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全省情况看,面临投资对发展的拉动和支撑作用减弱、债务对发展的约束依然突出、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压力加大“三大挑战”。从贵阳实际看,随着“双循环”格局加速构建,“双碳”战略稳步推进,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既面临转型压力的挑战,更迎来产业重构的机遇。就清镇而言,我们地处贵阳贵安桥头堡,有良好区位;因红枫湖这口水缸,有良好生态;因职教兴城,有丰富人力;因铝矿量大,有丰富资源。但是,这“四大优势”抓不住,就会变成“四大挑战”:国家“双控”和“双碳”政策对铝产业升级的要求会更高,贵安新区快速发展对清镇的虹吸效应会更强,水资源保护责任对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压力会更重,各地招引职教学生对常住人口的流出影响会更大。我们必须要坚定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始终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优势,找准结合点、着力点、突破点,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乘势而进,才能牢牢把握住变局中孕育的新局、危机中蕴藏的先机,持续将比较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胜势。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省和贵阳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数字活市、人才兴市”战略,加快“一百两千三区”建设,奋力谱写高质量建设“强省会”实践创新区新篇章。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2025年全面完成“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和“强省会”行动各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实现“三个500、六个更加”: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经开区总产值突破500亿元、物流园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发展质量更加高质高效、城市建设更加和谐宜居、生态文明更加深入人心、民生福祉更加普惠共享、改革开放更加彰显活力、社会治理更加现代高效。
    做好今后五年工作,重点推动“八强行动”:
    (一)坚定不移强工业,奋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牢固树立产业链思维,强化以企促产、以产立园、以园兴工,坚定不移走好工业强市之路。抓工业目标。聚焦“一主一特”产业体系,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主攻方向,工业投资累计突破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0家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50亿元,有力推动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圈构建成型。抓工业要素。建立“五长”联动良性互动机制,“一企一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全面做好供水保电、土地资源等要素保障。5年内预算安排10亿元,通过申请省和贵阳市工业基金、获得信贷、发行公司债、推动企业上市融资等方式,撬动各类资金65亿元左右支持工业企业及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抓工业项目。围绕补链关键企业、强链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完善“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紧扣亩均税收、亩均投入、亩均产出,精准开展央企招商、以链招商、以房招商、以商招商、以乡招商,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大企业、大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达效。抓工业企业。规范矿业开发秩序及商砼、来料加工市场,全面培育达产企业上规入统,全力支持中铝、广铝、华仁、华锦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培育百亿级企业1户、五十亿级企业2户、二十亿级企业3户、十亿级企业10户以上。抓工业产业。全面推进链长制,聚焦铝基新材料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铝合金、再生铝,向中高端铝制消费品、汽车轻量化等铝型材和电池用箔、印刷包装用箔等铝箔材料延伸;适量发展高纯氧化铝,向工业蓝宝石延伸,提高氧化铝就地转化率。聚焦绿色建材特色产业,全面发展节能环保型建材企业,着力引进更多综合资源利用型建材企业入驻,推动东方雨虹等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贵阳铝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作用,力争在赤泥综合运用、矿石脱硫上取得新突破。抓工业园区。优化提升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一区三园”科学布局“一主一特”产业,探索实行“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模式,收储工业用地6000亩,新建标准厂房200万平方米,建立园区“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提高服务效率,奋力将经开区打造成为全市营商环境最高地。
    (二)坚定不移强城镇,奋力打造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抢抓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及贵阳贵安高质量融合发展契机,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未来城”、提质改造“老县城”、精心打造“职教城”。抓城市规划。抢抓“两城一带”发展契机,聚焦“三生空间”,统筹“三大结构”,落实“三线叠加”,注重“三大效益”,优化提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交通等专项规划,全面拓展城市空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65平方公里左右。抓城市承载力。紧扣“人才兴市”战略,搭建政企、政校、校企、政社互动平台,重点围绕铝制造业人才、旅游运营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方面大力引才、育才、用才和留才,以产业吸引人才、以人才赋能产业。持续降低生活成本,大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非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零门槛”落户,常住人口75万人以上,人才总量15万人以上。抓城市经济。围绕工业经济、数字经济、园区经济、楼宇经济、开放经济、生态经济等大力精准招商,全力培育市场主体,累计引进中高端制造企业100家以上,新引进产业项目到位资金突破250亿元,新增市场主体3.5万户左右,新增“四上”企业270户以上,城市经济总量稳步提升。抓城市品质。全力推动“一圈两场三改”建设,积极争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构建“三环十射线”城市骨干路网,持续实施“六网”会战,推动“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完成12个“三感”社区建设,确保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率达100%,提升城市品貌品质品位。抓城市治理。深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青年友好型城市,全面实施强基、整脏、治乱、改差“四大工程”,推动综合行政执法、交警、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常态化,科学提升社区网格化、数字化治理效能,实现城市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实现精准精细精致。抓城乡融合。优化提升城镇规划和村庄规划,打造省级特色小城镇4个,促进村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持续开展县乡公路提升改造,农村公路中等优良率超80%。
    (三)坚定不移强三农,奋力打造乡村振兴实践创新区。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抓产业振兴。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稳步建成一批高标准农田项目,确保粮食播种31.5万亩以上,保障粮食安全。聚焦“枫蔬果茶畜”五大产业,加快建设“一环九园·一核十区”,集中招引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全力推动物流新城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深入推动本地农特产品就地转化,转化率75%以上,提升本地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抓经营主体。完善信贷担保体系,扩大政策受惠面,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健康发展,培育市级以上家庭农场30家、专业合作社30家、龙头企业15家,引进优质农业企业15家,搭建与农户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抓土地经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稳慎推进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打造“四位一体”县级农村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农村产权入股、合作、退出新机制,交易全面进入平台,农村承包地流转达45.5万亩。抓资金整合。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统筹整合使用长效机制,建立2亿元乡村振兴发展基金,提高农业担保风险补偿基金池到2000万元,推广“六补六改一奖励”奖补模式,进一步完善诚信奖补贴息政策,构建形成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格局。抓美丽乡村。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力推进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建设,优化村庄规划编制及建筑风貌管控,依法打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统筹推进“三水同治”,逐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转运及无害化处理体系,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坚决整治陈规陋习,确保农村“五治”工作取得实效。抓基层组织。依托贵州(清镇)职教城优势,搭建村居干部培训平台,大力实施学历提升工程,制定完善政策措施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四)坚定不移强旅游,奋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群。立足文化、教育、健康、生态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化。抓产业思路。紧扣“数字活市”战略,突出市场化、融合化、数字化、品牌化导向,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以旅游产业化带动数字经济,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抓产业目标。新增旅游市场主体332个,新增规上(限上)涉旅企业28家,新增总部企业10家以上,搭接国内有影响力的线上旅游平台5家以上,新增床位1500张,过夜游客达206万人,游客人均消费达13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保持在8.5%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抓产业主体。依托景区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优化提升清镇市内旅游环线8条以上,精准布局、招引和培育一批旅行社、酒店民宿客栈,以优质的“吃住行游购娱”积攒人气、吸引人流、锁住人流。抓产业业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紧扣“旅游+”,围绕文化传承、研学体验、体育健康、乡村振兴等领域,深入挖掘旅游内涵,着力培育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抓产业项目。深入实施“百场千店万铺”行动,加快推进黔门茶肆大观园、东盟产品交易中心、云湾商业步行街等项目建设,全面培育杉杉奥特莱斯、吾悦广场、华丰国际食品城等潜力优质项目提质升级、上限入统,全力推动寻味贵州、乡愁贵州、时光贵州提质增效,系统开发暗流河风景名胜区,力争新增温泉类旅游产品2个以上,打造研学基地15个以上,构建形成“一核两带三圈多点”商贸格局。抓产业服务。持续推进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规范旅游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坚决打击涉旅违法行为,有力保障游客合法权益,确保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持续擦亮“山地湖城·户外天堂”旅游品牌。
    (五)坚定不移强生态,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实践创新区。坚持“生态立市”,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守好“一个湖”,守好“一方土”,走好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之路。优化生态环境质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系统化保护和修复,严格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加快打造红枫湖生态功能示范区,红枫湖水质持续保持稳定,切实担好守护贵阳贵安人民“大水缸”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探索建立生态保护基金或生态恢复治理基金,全力推动矿山生态修复,科学推进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快绿色发展转型。严格落实“双控”制度,深入推进“两高”企业科技创新、数字赋能、绿色改造,加快发展绿色建材特色产业,建立形成集约节约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全面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筑牢生态保护屏障。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推动环境监测、监控向深度与智能化转变。健全自然资源、公安等多部门联动机制,依法从速侦办、快审快办破坏生态环境案件。优化完善红枫湖饮用水源地“跨区域”环保合作与保护机制,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履行生态保护职责专项述职、群众专项评议制度,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六)坚定不移强人才,奋力打造产教融合实践创新区。紧扣“人才兴市”,按照“四合并举、三业联动”要求,大力推动贵州(清镇)职教城内涵式发展,着力打造黔匠基地,为“强省会”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深化政校合作。建立县级领导院校包保机制,制定完善职教师生购房、落户、子女就读等优惠政策,围绕职业院校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优化产业、提质服务,加快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推动岗位与专业融合,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打通企业用工需求和院校人才培养供需信息畅通渠道,稳步扩大学位供给,为地方和企业发展提供各类优质黔匠。加快推动学术与技术融合,引导职业院校将研发平台建设在生产一线,抢抓与贵州大学科技园合作契机打造职教城科技园,推动一批职教城院校双创企业落地生根。加快推动毕业与就业融合,引导职业院校将实训基地建设在产业一线,在实操中磨炼技能,在实训中融入企业和社会,加大毕业生就近就业创业转化力度。深化城教互动。始终将贵州(清镇)职教城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产业园区开发、重大项目布局统筹考虑,优化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建设完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联动职业院校错时开放体育、体验、教学、文化等资源,积极把职教城研学营地打造成为知名的研学旅游品牌,促进职业院校与城市人文资源互补。
    (七)坚定不移强民生,奋力打造群众三感新标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创造更多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共同富裕。促进公共服务普惠优质均衡。全力推动教育普惠均衡发展,持续将资金、师资向乡村倾斜,着力抓好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逐步补齐义务教育短板,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全力推动医疗普惠优质发展,全面提升市一医、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综合救治能力和水平,稳步扩大“三医”联动覆盖范围,持续巩固全国健康促进县(区)创建成果,提高全市人均预期寿命。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创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作用,大力推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困难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打造市乡村三级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健全完善住房保障机制,扎实兜牢民生底线。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加强整理、挖掘和开发红色、茶马、民族、屯军等文化,开发打造清镇长征红色文化旅游带、簪汪非遗产品、桥梁博物馆、湿地博物馆等一批内涵深厚的文化产品,精心打造民族歌舞、节庆活动、武术赛事等一批体验丰富的文化品牌,培育招引一批重点骨干和中小型“专精特优新”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更深层次融合发展。促进社会环境和谐安全稳定。健全完善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全力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快速推动疫苗接种全覆盖,全力提升大规模核酸检测能力。持续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深入推进“两严一降”升级版建设、禁毒人民战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深入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多元化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紧盯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及时深入排查化解各类隐患,强化监测预报预警,高效开展应急抢险,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八)坚定不移强改革,奋力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坚持改革直面市场、直面民生,抢抓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机遇,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促发展,全面激发发展活力与动力。深入推动经济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打造“诚信+”五大环境,优化行政审批事项,提供“招安扶”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实体化运作,清理不良资产,盘活国有资产,提升信用等级。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嫁接好实质性的利益联结机制,全面释放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深入推动社会领域改革。积极探索教育评估改革,深入推进家长学校试验区建设,稳步推广教育共同体改革成效。持续推动医共体建设,科学完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优化提升医务人员进入机制及职称制度申报评审。统筹推进就业保障、养老服务、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始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为中长期改革留有空间。大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抢抓同贵安新区产业共建合作契机,加快差异化特色发展,实现规划同城、发展同步、资源互补、产业互通、经济互助、设施共建、项目共招、利益共享、生态共护,全面承接好贵安新区配套产业。抢抓渝黔、成贵等铁路开通契机,大力推进湖雍铁路外迁等项目建成投运,强化与双龙—改貌综合枢纽区、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联动,充分用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万水千山,不行不至。清镇市第七次党代会作出了高质量建设“强省会”实践创新区的号召,这是时代使命,更是时代考卷。我们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把高质量建设“强省会”实践创新区作为奋进新时代的最强音、主抓手、集结号,在拉高标杆中争先进位,在攻坚克难中开创新局面。
    三、2022年工作安排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2022年应对风险挑战、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基点。我们必须紧扣“强省会”行动及“一百两千三区”发展目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动力,新年再出发,一起争上游。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新引进产业项目到位资金90亿元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2%,其他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强省会”指标、主要经济指标力争超额完成贵阳市下达目标任务。
    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新型工业化,量质并举推动工业大突破。优化提升经开区各项规划,启动经开区运行管理机制改革,完成园区水保、地灾、压覆、环评4个报告的统一编报,完成工业用地收储1000亩,新建标准厂房60万平方米,优化提升水电路气讯等基础配套及环保设施。依托产业投资运营公司,引入社会资本联动,组建新型工业化产业发展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信贷供给,扩大工业信用贷款规模。紧扣铝基新材料中下游合作企业和关联优强企业,策划重点招商项目40个,引进铝制产品企业15家以上,落地开工项目10个以上,2020年以前建成的标准厂房上半年全部装满,2021年新建的标准厂房企业入驻率达80%。推动前标铝业、青岛靖帆科技、贵州高精板带箔等5个铝基新材料项目建成投产,“一主”产值达250亿元;推动皓东国际、东方雨虹新材料、西南新材料科技产业园3个绿色建材项目建成投产,“一特”产值达54亿元;推动其他工业企业投产满产、上规入统,全市工业投资达9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工业总产值435亿元以上。
    (二)聚焦新型城镇化,量质并举推动城镇大提升。深入推进“六网”建设提档升级,加快建设东纵线、西纵线、沪昆国高(清镇段)、乌长高速(清镇段)等交通干道,打通滨湖路百花大道至云站路段等3条城市断头路,启动实施麦格村至观游村、流长至银厂村道路,完成道路安防工程32公里。深入推进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全力打造中环国际生活圈、百花生活圈、时光贵州生活圈等11个生活圈,新增公共停车位2200个以上,提升改造农贸市场2个以上,完成发改院落等34个老旧小区776户、河堤村等13个棚户区2722户、富强路等80条以上背街小巷改造,建立落实好后续自治管理机制。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指标体系,扎实抓好垃圾、污水、公厕、交通拥堵等问题治理,着力抓好城市主要出入口景观整治,补齐指标短板。确保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56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新增1.6万人以上、城镇常住人口新增2.3万人以上、农业转移人口0.6万人。
    (三)聚焦农业现代化,量质并举推动农业大发展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力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工作,扎实做好防贫预警监测及有效处置,持续抓好扶贫项目资产的后续管理运营,强化枫渔小区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清单化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推进粮油高产示范创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个,大力推动贵州生态家禽园区、8万亩国家储备林、10万亩特色竹产业项目建设;着力招引1-2个具有品牌影响力、市场号召力的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入驻,全力推动元宝枫加工一体化产业园、50万头生猪养殖屠宰冷链全产业链、菜籽油加工厂3个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2%。大力培育和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探索劳务集中派遣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户参与产业发展,深度嫁接好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农民积极性。深入推动农村“五治”工作,全面加强乡村风貌管控,打造宜居农房试点2个以上,规范宅基地审批管理,持续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完成11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1.44万户改厕任务,建立健全村庄保洁长效机制。
    (四)聚焦旅游产业化,量质并举推动旅游大提质招引落地旅游及相关产业项目10个,加快推动恐龙小镇建成投运,积极引入优质第三方运营团队联合开发寻味贵州、茶马古镇,大力推动时光贵州、四季贵州、乡愁贵州提质增效。精心打造2条精品旅游环线,系统布局餐饮、购物、体验等一批具有清镇特色和景区特点的消费配套,引进培育住宿类市场主体25家以上。大力推动杉杉奥特莱斯、吾悦广场、华丰国际食品城优化运营,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21亿元。
    (五)聚焦改革市场化,量质并举推动改革大深入大力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整合市管国有企业资源组建集团公司,提升信用评级达AA+,有效盘活国有资产,促进企业聚焦主业做大做强。全面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各项支持政策,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容缺审批、集成服务、告知承诺制,加强对企业的咨询服务指导,推进政务服务从刚性管理向柔性服务转变、干部作风从“依法不办事”向“依法办成事”转变。
    (六)聚焦污染减量化,量质并举推动生态大保护全力抓好各级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持续巩固提升国家林草局挂牌督办案件整改成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推进环境保护社会共治模式,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实施好生态修复工程,严厉打击私挖盗采违法行为,依法依规快速查处各类破坏森林及耕地案件。充分利用经开区作为国家“十四五”重点支持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的机遇,全面整顿矿业开发和商砼、来料加工市场乱象,着力推动“两高”企业绿色化改造升级,大力发展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等绿色产业,稳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
    (七)聚焦民生优质化,量质并举推动民生大改善建立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农民全员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扎实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困难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一体推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深入推动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启动义务教育公办强校攻坚行动,加快推动红枫四小改扩建、职教西区中学等17个教育项目,加快引入环西小学、实验三中到清镇联合办学,大力推动与云岩区优质学校结好对子,提升教学水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深入推进健康清镇建设,以市一医为城市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推进辐射乡(镇)的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升基层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能力。大力推动养老康复项目及11个养老服务站建设,加快推进市中心敬老院提质改造。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878套12万平方米。
    (八)聚焦治理现代化,量质并举推动社会大稳定。深入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建设,健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切实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完成5个“三感”社区创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禁毒人民战争,持续巩固社会治安良好态势,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感始终保持历史最高水平。积极化解政府债务存量,加强政府性投资决策管理,防止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金融风险底线。全力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严防疫情输入。紧盯煤矿及非煤矿山、危化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山塘水库、地质灾害等重点领域,强化监测预警预报,及时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实现今后五年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新时代贵州精神,深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成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我们将始终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切实把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政府抓落实的具体行动,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绩诠释对党绝对忠诚。我们将始终大力弘扬实干之风,勇毅前行接续奋斗。坚持“干”字当头,健全完善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机制,努力营造敢干、实干、快干、会干的良好氛围,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良心干事创业,一锤接着一锤敲,切实把“强省会”行动作为清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强音、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作为凝聚力量真抓实干的集结号。我们将始终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坚决恪守廉政之要。坚持秉公用权、依法用权,深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预算绩效约束,严控“三公”经费,落实投资项目闭环管理,把有限的财力更加高效地运用在发展产业、改善民生上,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监督,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违纪必究!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步履坚实;展望未来,信心满怀!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视使命如生命、视责任如泰山,迎着挑战上、顶着压力闯、奔着目标干、用尽力气拼,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用我们的苦干实干赢得清镇灿烂的明天!
    名词解释

    1.“三重医保”:即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
    2.“四个贵州”:即四季贵州、时光贵州、乡愁贵州、寻味贵州。
    3.“四好农村路”:即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4.“天网工程”:即为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等技术,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
    5.“雪亮工程”:即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称之为“雪亮工程”。
    6.五场标志性战役:即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保卫、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整治五大战役。
    7.“招安扶”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机制:即从招商、安商、扶商为企业的招引、落地、建成、投产、达效全生命周期提供优质服务。
    8.“诚信+”五大环境:即诚信+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诚信+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诚信+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诚信+舒心放心的民主环境、诚信+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
    9.“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10.群众“三感”: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1.“百校攻坚”:即2018至2020年,贵阳市在旅游环线、城郊结合、重点乡镇等节点新建、提升改造163所学校(幼儿园)。
    12.“百院建设”:即2017至2020年,贵州省建设140所省、市州及县级医院。
    13.“两学一做”: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14.“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5.“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6.“两个确立”:即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17.“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18.“三公”经费:即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19.“政治三力”:即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20.“四新”:即2021年2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视察,对贵州发展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的总体要求。
    21.“四化”: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
    22.“八个狠抓”:即狠抓工业经济、狠抓数字经济、狠抓总部经济、狠抓枢纽能力、狠抓创新人才、狠抓开放营商、狠抓生态提升、狠抓公共服务。
    23.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即围绕“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打造15分钟生活圈,建好停车场和农贸市场“两场”,加快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三改”工作。
    24.农村“五治”:即农村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所、治风。
    25.“双循环”格局: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6.“双碳”:即碳达峰、碳中和。
    27.“一百两千三区”:即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以生态循环铝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和以商贸物流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产教融合三大实践创新区。
    28.“一主一特”产业体系:即以铝基新材料为主导、绿色建材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29.“五长”联动良性互动机制:即产业链链长、商会会长、研究院院长、银行行长、院校校长联动的良性互动机制。
    30.“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即产业链全景图、现状图,产业链客商库、招商项目库,产业链人才池、资金池,产业链分析报告、招商报告。
    31.“一区三园”:即清镇经济开发区,王庄铝基新材料产业园、卫城产城融合示范园、站街绿色建材产业园。
    32.“两城一带”:即贵州(清镇)职教城、花溪大学城,服务贵阳贵安经济带。
    33.“三生空间”:即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
    34.“三大结构”:即城市空间结构、规模结构、产业结构。
    35.“三线叠加”:即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叠加。
    36.“三大效益”: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37.“四上”企业: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8.“三环十射线”城市骨干路网:即以云岭东路—云岭大道—贵黄大道为一环,滨湖路—西南环—宾阳大道—百马大道为二环,龙凤大道—龙吟大道—滨湖大道(106省道)—西南环—贵红路—金马大道—金清大道为三环;金清大道—龙凤大道,花园路—滨湖路,贵黄大道,宾阳大道(太金线),贵红路,东纵线,金马大道,百马大道,西南环—滨湖大道(106省道),兴安大道—云岭东路—百花大道10条辐射城市路线。
    39.“六网”会战:即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地下管网、互联网六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40.“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是新时代特色背景下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下的有机结合。
    41.“韧性城市”:即城市能够凭自身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从灾害中快速恢复。长远来讲,城市能够从过往的灾害事故中学习和提升对灾害的适应能力。
    42.耕地“非农化”:即不能将耕地改变为非农业用途。
    43.耕地“非粮化”:即不能用耕地开展除种植粮食外的用途。
    44.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即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分置。
    45.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即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
    46.“四位一体”县级农村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即市级流转交易中心、乡(镇)分中心、村(社区)服务站、农户一体建设的农村综合产权综合服务平台。
    47.“六补六改一奖励”奖补模式:即为改变传统财政资金以直接补助性、纯消耗性投入为主的财政资金投入模式,通过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机制,采取“将财政补助方式改为股(债)权、补助改成投资基金、补助改为政府购买服务、补助改为担保、补助改为贴息、补助改为产业基础配套,以及根据企业、个人、村集体、乡镇对助推乡村振兴贡献大小进行奖励”的模式,降低市场主体投融资成本,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助推乡村振兴建设。
    48.“三水同治”:即农村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
    49.“百场千店万铺”行动:即贵阳市拟通过3至5年,建成优质卖场100个以上,培育品牌特色店1000个以上,引进国内外连锁便利商铺10000个以上。
    50.“一核两带三圈多点”商贸格局:即以杉杉奥特莱斯、四季贵州和吾悦广场为核心,打造清镇市“中高端消费核心区”;围绕百马线—金清线和贵黄公路沿线,高标准、高规格规划布局“百金产业带”和“贵黄产业带”2条商贸业聚集带;在城区范围内打造“老马河文旅商圈”“中环老城大众消费商圈”“巢凤国际物流商圈”3个功能明晰、错位发展的城区商圈;辐射和带动西部乡(镇)商贸业多点发力、百花齐放。
    51.“双控”制度: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制度,确保到2025年,能源结构明显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52.“两高”企业:即高污染、高耗能企业。
    53.“四合并举、三业联动”:即产教融合、校企联合、校校合作、育训结合并举,职业教育专业、地方产业、学生就业联动。
    54.“双减”工作:即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
    55.“三医”联动:即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
    56.“两严一降”:即严打、严防,降低刑事发案率。
    57.“放管服”改革: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58.“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摘帽不摘责任。
    59.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即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
    清镇市委、市政府2022年为民办
    “十件实事”拟办事项

    第一件实事(教育提质工程):完成2所幼儿园建设,完成4所学校食堂建设,开工建设百花新城小学。
    第二件实事(交通畅通工程):完成32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优化2条公交线路,新建6个公交车候车亭及一个公交港湾,提升改造80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5条道路隔离护栏,完成3条市政道路综合改造,打通清镇市城北新区三号路南段A1地块城市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BK0+000-BK0+400段),打通滨湖路道路(百花大道至云站路段)。
    第三件实事(医疗提升工程):完成10个农村卫生室的提质升级,完成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
    第四件实事(住房保障工程):实施2722户棚户区改造,完成34个老旧小区改造。
    第五件实事(农村治水工程):完成天生水库除险加固,完成上坝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沙鹅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期),完成2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第六件实事(便民服务工程):完成2200个停车位建设,完成20公里市政中压燃气管网建设,完成3个老旧小区燃气管网改造,提升改造2座农贸市场、新建3个惠民生鲜超市,新建5个连锁品牌便利店,新建2座公厕、提升改造1座公厕,完成地勘康养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成青龙山街道办事处湖城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开工建设清镇市医康养中心,完成一级消防救援站建设。
    第七件实事(文体健康工程):完成老体协门球场提级改造,开放165个公共场馆资源,完成全市应急广播系统(二期)建设。
    第八件实事(就业保障工程):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0000人。
    第九件实事(生态环保工程):新增6万平方米城市绿地,完成2个生活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
    第十件实事(乡村振兴工程):完成500人以上移民村寨美丽家园建设2个,完成农村“治厕”14414个,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2万亩。
    共十大类38小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