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128|回复: 0

[海南]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县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天前
  • 签到天数: 723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04
    发表于 2022-6-15 18: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昌江黎族自治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11日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张惠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开局良好,本届政府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3%、8.9%,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268亿元。五年来,我们实干担当、创优争先,勇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等91项国家级荣誉,力推公共法律服务、招商引资等109项工作位居全省前列,举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城市绿化和花卉产业等11个全省性现场会。

    ——五年来,我们致力促转型、提质效,发展动能显著增强。着力调优结构,培育重点产业,县域经济发展动能增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经验被《人民日报》深度报道。

    发展结构更优。预计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为27.3:39.8:32.9,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1%。二产从“黑灰”[1]产业迈向绿色化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产值占比逐年提高。投资结构持续优化,社会投资、非房地产投资比重分别从2016年的81%、78%提升到2021年的91%、95%。坚持项目为王,力推11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开工、252个投资5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31亿元,谋划生成91个“3+1”主导产业项目,为产业持续优化打下坚实基础。

    发展动能更强。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核电一期发电量占到全省发电量的三分之一,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建省以来投资体量最大的核电二期进展顺利,签约引进6个总投资171亿元先导项目,上海核电海南服务基地等3家头部机构落户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被纳入省级园区。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申报获批,铁矿石加工等产业资源循环利用率达100%。水泥产业全线技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实现“零突破”。全域全季旅游格局初步构建,率先在全省编制完成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总体策划及概念性空间规划,高水平打造“黎花里”文旅小镇,建成叉霸旅游公路、昌化江旅游公路,创成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3A级景区、全国围棋之乡、海南黎陶之乡、海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以及霸王岭海南长臂猿旅游小镇,成功举办“三月三”昌江主会场、四季旅游[2]等活动,吸引过夜游客455万人次。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蓬勃发展,发展“十大特色种养业”[3]18.9万亩,培育28个“三品一标”[4]产品、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扶持打造8个“一村一品”[5]特色产业村,创成“霸王岭山鸡”“昌江芒果”“乌烈羊”国家地理标识品牌,花卉产业、深海养殖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产值较2016年增长14.2%。

    ——五年来,我们致力抓改革、优服务,营商环境向好向优。持续改革创新、优化政务服务,助力海南打造全国最诚信、营商环境最好的地区。

    重点领域改革成效突出。率先在全省通过“多规合一”改革成果审批,实现“一张蓝图”管控。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6],建立4318项“网上办”“一次办”“马上办”“就近办”清单,82%的政务服务实现“不见面审批”,5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零跑动”,“一张审批网”实现村(居)委会全覆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缩短70%以上,企业设立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1.1万户,年均增长近14%。海南核电研究推出的组件检修和装置方法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殡葬等改革取得预期成果。

    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在全省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金17条”、招才引智“优20条”等政策,完善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企业、企业联络员等制度,减免税费10.4亿元,每年安排2000万元助力民营经济和科技创新发展,吸引海螺集团等大型企业、39名硕博人才落户昌江,营商环境多项指标在省委财经委、省工商联开展的第三方评估中均位居前列。

    ——五年来,我们致力抓整治、建机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呵护。狠抓环境问题整治,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打造生态建设亮点,确保昌江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

    环境保护全面加强。统筹4.9亿元推进各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部办结督察交办信访件,动态清零第一轮国家海洋督察问题,开工建设7个污水处理项目,清退全部禁养区养殖塘,拆除海岸带全部违建,修复5348亩损毁矿山,实现内河湖水质稳定达标。深入推进六大专项整治[7]和六个严禁两个推进[8],处置“两违”[9]建筑面积214万平方米,消除违法占地2691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4.14%。组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26项重点任务,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等,创新推出“远程执法+联合执法”,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09宗、罚款821.4万元。

    生态文明成果丰硕。稳步推进霸王岭国家热带雨林公园建设,推广新能源汽车448辆,新增装配式建筑88万平方米,全面铺开禁塑,建筑垃圾消纳场建成投产。精细化管控生态环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PM2.5平均值较2016年下降7微克/立方米,全县水环境优良比例达100%,能耗双控[10]目标责任考核评价连续5年超额完成。王下乡创成全省首个国家“两山”[11]实践创新基地,并探索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昌江模式。海防林建设事迹被列为国家林草局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先进事迹,生态保护红线定桩立界工作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典型推介,林长制工作获评全省先进。棋子湾旅游度假区被列为全省第一批近零碳排放示范区。

    ——五年来,我们致力惠民生、补短板,小康生活全面实现。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年均统筹全县80%以上的财力保障民生。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投入23亿元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组织2348名党员干部下村入户帮扶,引导16家扶贫企业帮助贫困群众增收6358万元,设立1627个公益岗位、发放4157万元务工奖补,消费扶贫帮销2210万元农产品,动态清零“零就业”家庭,推动全县36个贫困村、2.3万名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投入各级扶贫(衔接)资金7.2亿元完善各类民生项目,为全部脱贫户购买防返贫保险、量身制定帮扶措施,助推十月田互联网小镇入选全国数字乡村优秀案例,创成好清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宝山村和排岸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浪论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五椰级乡村旅游[12]点、洪水村四椰级乡村旅游点以及浪悦黎奢民宿“金宿”等一批乡村振兴发展样板。

    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生态环境、政务服务等13项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综合测评指标位居全省第一。投入46.6亿元发展教育,引进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创办木棉学校、芒果幼儿园、矿区中学,全面完成“一县两校一园”[13]任务,超额完成学前教育“两个比例”[14],昌江中学创成省一级规范学校,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依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托管帮扶成立的县域医共体,入选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优秀实践案例;获评全国健康促进县、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惠及12万多人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全县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自然村光纤、4G网络以及县城区5G基站实现全覆盖,燃气入户、“气代柴薪”惠及群众3.14万户,获评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省首批全光网县,“四好农村路”[15]评比连续2年排名全省第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连续5年考核优秀,供电可靠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严格落实“菜篮子”、粮食安全市县长负责制,常年蔬菜基地保有面积、粮食生产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升级改造14家农贸市场,发放物价联动补贴1317万元,公益性摊位占比较2016年提高27.1个百分点。抓好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群等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年均3200人以上。投入6355.3万元“双特”[16]资金保障1855名特殊困难群众生活,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26%、51%。启动6个棚户区、7个老旧小区改造,建设保障性住房、安居型商品房1.3万套。建成5625户危改、10367户厕改和70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打造57个星级美丽乡村、4个省百村千户示范村,推动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五年来,我们致力强治理、重长效,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投入3亿元建设“7+3”能力[17]项目,设立22个流动哨所,累计接种新冠疫苗48.94万剂。投入3亿元开展创文巩卫[18]和社会文明大行动,创成3个全国文明村镇,摘获全省文明城市桂冠,先后被列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城市,社会文明大行动测评连续3年排名全省前列。深入推进扫黑除恶、禁毒三年大会战,一举打掉盘踞昌江长达30余年的黄鸿发黑恶团伙及其“保护伞”,处置“黑财”[19]27.04亿元,刑事案件发案量、新增吸毒人员、实有吸毒人员连续5年下降,禁毒大会战先后3次获评全省先进,“扫黄打非”工作连续2年名列全省前茅。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目标连续三年考核优秀,村(居)法律顾问、信访积案三年攻坚战、智慧公安、“双打”[20]等经验在全省推广,全国信访“三无”县、全省双拥模范县等美誉花落昌江。

    ——五年来,我们致力转作风、建制度,政府自身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作风整顿建设年暨深化“五不为”[21]专项整治等活动,出台23项措施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政务信息、政务公开、财政决算等工作迈入全省优秀行列。持续深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组织领导干部参加警示教育大会、贪污受贿案件公开审判现场会等纪律教育活动,深入开展“2+1”专项整治[22],支持纪委监委查处一批违纪违法干部。研究出台县政府“两重一大”议事规则[23]等制度,聘请4名专家担任县政府顾问,邀请法律顾问固定列席政府常务会,民主决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建议421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9.2%;办理政协提案375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9.7%。

    五年来,我们推动外事侨务、科协、工会、工商联、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蓬勃发展,气象、统计、档案、县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回首五年发展历程,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的结果。过去五年,同志们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在打造更加优化的政务服务、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上取得显著成效;过去五年,同志们牢记宗旨、下沉一线、心系群众,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解决变成现实;过去五年,同志们勠力同心、勤劳付出、共克时艰,积极应对“三个大考”、答好“三张答卷”[24],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的重大胜利,推动经济社会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五年风雨征程,五年峥嵘岁月,让我们更加深切感受到幸福都是大家共同奋斗出来的。在这里,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县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的发展成就令人鼓舞,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现代产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结构性问题突出,产业集群发展任重道远;营商环境还不够优化,打造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仍需下大力气;社会民生事业还比较滞后,教育、医疗、安全饮水等仍然存在短板;“四风”纠治不够彻底,干部队伍作风和专业能力与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求有差距,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根据县委对昌江未来发展目标的战略安排,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县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25],加快建设“五地两县”[26]发展格局,全力抓好改革创新机制、现代经济体系、城乡融合范本和宜居幸福家园建设,全力跑好海南自贸港建设“第一棒”,推动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一)紧扣深化改革创新,推动营商环境迈向一流。推动创一流营商环境五年行动计划、负面清单等措施落地见效,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加快构建新型政商环境。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导向,完善营商环境评价考核及成果运用机制,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企业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集成市场主体和群众高频事项,加快政务服务“零跑动”改革,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不断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规范政府行为,打造优良市场环境。实施以超常规手段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探索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专项资金,实施“高企倍增”计划,实现主要科技创新指标“一核心、四翻番、四突破”,全力争创省级创新型县。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打造国家知识产权强县。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清理“僵尸企业”,推动县属国企战略性重组、市场化转型。

    (二)紧扣集约高效发展,推动园区发展提档升级。高标准实施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功能定位、主导产业,一体推进标准厂房、公共服务配套、产业孵化体系等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和项目“退城入园”。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施行园区与专业平台机构共同管理运营模式,推进园区开发、管理、运营、人事薪酬等制度集成创新,重点推行“六个试行”[27],全面实行“园区事园区办”。充分利用自贸港“原产地政策”[28],探索与粤港澳大湾区、自贸港重点园区等产业集群形成跨区域协同培育机制,招引一批优质上下游企业落户园区,千方百计提升园区贡献率,力争海南(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纳入省级重点园区。

    (三)紧扣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强有力的发展引擎。围绕“高大上+链群配”[29],发展壮大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为主导的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全力推动核电二期、核电小堆建成运营,支持保障先导项目落地达产,力争清洁能源总产值达300亿元以上。依托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培育一批新型建材等资源循环利用高新技术企业,争创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围绕“中国西岸·小众天堂”定位,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快打造一批3A级以上旅游景区、特色旅游小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和监管配套,实现“旅游+”深度融合,持续扩大全域全季全时旅游品牌影响力。全力构建“一心、一轴、两带、两片区”[30]现代农业体系,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高标准建设万亩花卉产业园、南繁育种制种基地、智慧渔业产业园等,完善农产品加工、储藏、冷链物流体系,做好特色农产品商标认证工作,推动“十大特色种养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引导渔民“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推进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四)紧扣城市有机更新,着力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优化新城综合发展区、老城更新发展区、海钢转型发展区功能布局,稳步推进旧城区、棚户区和老旧小区等改造工作,统筹推进县城中心发展区、滨海旅游线、农业综合示范区、沿江经济带以及产业园区、港口等联动发展,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高质量的城市生态和安全系统,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打造生态园林城市。持续推进大水网[31]、村镇集中供水等建设,实施“四好农村路”、断头路打通等道路提升工程,全面落实智能配电网规划,实现管道天然气、千兆光网全覆盖。高水平推进智慧平台、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支持核电、旅游、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经济。

    (五)紧扣生态系统治理,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32]指标任务,支持开展“零碳”试点创建,加快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有偿使用制度,推出更多可推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全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路长制和田长制。坚决打赢“六水共治”[33]攻坚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体制机制,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反馈等问题整改,加强昌化江沿岸、南渡江源头、珠碧江入海口生态系统保护,落实海南长臂猿、苏铁等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计划。扎实推进霸王岭国家热带雨林公园、禁塑、新能源汽车、装配式建筑、垃圾分类等标志性工程。

    (六)紧扣“三农”优先战略,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完善产业和就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分层分类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和各类困难人口常态化帮扶工作。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制定村庄和居民点现代化、产业化、旅游化改造提升计划,建设一批民族特色村寨、椰级乡村旅游点和民宿。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动农村“三块地”改革[34],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打造村企合作样板,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00家、家庭农场达120家。抓好农民技能培训,实施“人才入乡”“资金支农”工程,完善乡村人才培育机制。健全“一核两委一会”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七)紧扣社会民生福祉,进一步增强百姓幸福感。合理布局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完善寄宿制乡镇中心校功能。建立健全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评价督导体系,推动义务教育达到全省中上水平。加快改革创新,优化师资力量配置,尊重学校用人自主权。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引培并举,着力培育优秀骨干教师。围绕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突出职业教育办学方向,把玉雕专业打造成省级特色专业品牌。加大对黎族文化等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加快培育昌江学生“特色文化印记”。深化“三医联动”[35]改革,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提升县域整体医疗服务能力,为全省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昌江经验。实施全民健康行动、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计划,创建一批国医堂、国家卫生乡镇,全方位保障群众健康。抓好农民工、残疾人等各类重点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万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落实“菜篮子”“米袋子”市县长负责制,全力以赴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全民健身行动,建成多馆合一、体育中心等文体场馆。深入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建设5000套安居型商品房,健全一体化社区服务体系,全面完善养老托幼、社会救助等工作,推行绿色殡葬。

    (八)紧扣“双创”成果提升,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围绕城市环境再美化、公共秩序再优化和市民素养再提升三大目标,深化“十大重点工作”[36]成果。加强公民道德和诚信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动员全民参与,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实现文明城市创建由集中攻坚向常态长效落实,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九)紧扣社会治理水平提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深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37],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实施“八五”普法规划[38],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智慧村(居)法律服务,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深化平安昌江建设成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工作,扎实开展禁毒大会战,严惩重点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推进“智慧公安”和“四位一体”新机制[39]建设。健全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和信访制度,畅通群众和企业权益损害信访接访渠道。建立反走私、生态、公共卫生、房地产、金融、政府债务等各领域风险防控、监督监管等长效机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灭火救援能力。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加快构建党建引领、区域统筹、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

    三、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9.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亿元以上,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发展“金饭碗”

    推进审批服务提质增效。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等改革,推动6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零跑动”。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科学系统整合涉企审批事项和流程,加快推行“准入即准营”“信用+免审”,探索推进“一业一证”“四个最”改革[40],让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

    建立更优质的服务机制。落实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办理反馈工作等制度,实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41],加快构建“市场主体说了算”、企业和服务对象全面参与的营商环境评价机制。深入落实“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支持民营企业、项目团队引才育才,挖掘使用“候鸟型”人才、更大力度吸引和留住昌江籍人才。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稳步推进省级创新型县创建工作。

    (二)着力抓项目促投资,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大抓招商引资。完善多层次、滚动发展项目储备库,储备10个以上前瞻性强产业项目。建立“五位一体”专业化招商机制[42],参与、组织招商活动10场以上。围绕上下游产业链,瞄准“六大”建设指标[43],采取以商招商、点对点等方式,招引3个亿元以上项目并落地开工,实现引进外资企业创历史新高、实际利用外资“零突破”。

    服务保障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建立招商项目全周期服务机制,推行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专班”服务,健全土地、规划、资金、环评等要素联合保障工作机制,推出“熟地等项目”[44]“拿地即开工”模式,力争签约项目落地率30%以上。严格落实“按季抓、月跟踪”,完善项目建设集中调度、“红黄绿”牌督办、领导包联等机制,全流程跟踪服务好重点项目建设。

    (三)着力发展三大产业,全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培育壮大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全力服务保障好核电二期、核电小堆建设,推进园区管理机构调整、运行模式改革、先导区开发建设等重点工作,力争6个先导项目年初开工。依托海南核电有限公司,围绕“强链、补链、延链”,瞄准高端材料、低碳制造、光伏组件、智慧储能、海洋科技及核电关联产业,招引一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项目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落户昌江。培育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上下游产业。引导华润等水泥企业转型升级。

    精心打造全域全季全时旅游。高标准谋划中国西海岸“醉美”夕阳、中国“醉美”木棉花等小众精品旅游IP,持续推动霸王岭国家热带雨林公园、海南核电科普工业基地、海尾国家湿地公园4A级景区以及棋子湾省级旅游度假区等创建工作,引进旅游龙头企业高标准建设“黎花里”文旅小镇,全年力争建成1个旅游小镇和2个研学基地,不断丰富全域全季全时旅游内容和格局。

    发展壮大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推动“十大特色种养业”迈向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实现产值17.5亿元以上,冬季瓜菜面积稳定在14.5万亩以上。加快打造6个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壮大“昌江芒果”“乌烈羊”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推进海尾智慧渔业产业园开工建设,加快昌化渔港升级改造。高规格筹备好首届三角梅博览会。

    (四)着力加强环境整治工作,全力呵护好生态环境

    高质量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等问题整改。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和田长制,深化六大专项整治,加大环境执法问责力度,以“双零”[45]态度抓好乱占耕地建房、林业违法图斑等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打好“六水共治”攻坚战,集中力量推进污水治理“三覆盖”“两转型”[46],推广海上环卫行动,加强减排、抑尘、治车、控秸等大气精细化管控,加快矿山修复、黄土裸露整治等工作进程,坚决完成省下达的空气质量指数,确保土壤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环境质量总体达Ⅲ类以上、城镇内河水质保持Ⅴ类以上。全面推行禁塑、新能源汽车、装配式建筑。

    (五)着力抓好社会文明建设,全力提升创文巩卫成果

    聚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加大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整治力度,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改造升级背街小巷和一批环卫设施,精细化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建立完善“执法队伍+志愿者+社区+居民”的城市治理模式,完善环境卫生整治、交通劝导、网格联勤等常态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创文巩卫”各项成果。突出市民素质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文明行动,大力弘扬“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植树娘子军精神,培育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六)着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动城乡发展同频共振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村庄规划成果报批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房地一体及集体建设用地统一确权登记发证,推广使用农房报建“零跑动”审批平台,推动逢建必报落到实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探索建立农村污水建、管、用一体化的全链条工作机制,改厕2000座,建成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秸秆综合、农膜回收利用率分别达87%、90%、80%以上,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稳步推进美丽农村路户户通、文化服务中心等建设。

    发展乡村产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扩大“香水菠萝”“白石黑米”等“网红”农副产品品牌影响力,建设覆盖60%以上行政村电商服务站,做好电商产销对接会。以王下乡“黎花里”文旅小镇为乡村振兴发展示范样板,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椰级乡村旅游点、旅游民宿和共享农庄。建立完善农户与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村企共建”“村社联建”等模式,打造集体经济发展样板,培育一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抓好惠民补贴发放、“四个一批”就业措施[47]等,促进农民增收。

    盘活农村土地。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新增耕地指标5552亩、旱改水指标1.1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复耕撂荒地2000亩。积极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有序推动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农村集体土地入市,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用地。

    (七)着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全力提升自贸港建设成效

    力推社会事业发展更有质感。优化教育布局,撤并一批“小散弱”学校。充分发挥木棉学校等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作用,开展“教育人才培育”工程,引进一批省级骨干校长和学科带头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积极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完善县、镇、校三级教研体系,建立专兼结合教研队伍。落实义务教育“双减”[48],建成1所特殊教育学校。深化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改革成果,推动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流动和医疗服务同质化管理,加大医保支付方式和薪酬制度改革力度,加快推进“三医联动一张网”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年”和健康昌江行动。强化基层医护人才队伍体系建设,大力培养和发展本土人才。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文化惠民活动,积极参与全省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和文艺汇演。做好原始制陶、纺染织绣技艺、藤编等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力推民生保障更有温度。深入落实就业补助和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严格落实好“菜篮子”和粮食安全市县长负责制工作,实现粮食播种面积、生猪存栏、常年蔬菜自给率分别达8.1万亩、9.64万头、65%以上,确保供给充足、价格稳定。实施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和农药化肥双减行动,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及监管执法力度,确保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5%以上。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落实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完善社区养老、托幼等服务。健全二手房交易抵押工作机制和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规范公租房分配和日常退出机制,启动1500套安居房建设,完成7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继续推进4个棚户区改造。

    力推基础设施更有保障。继续推进霸王岭至王下旅游公路、环岛旅游公路昌江段等建设,加快山海互通旅游公路改造提升进度,推动昌江汽车站竣工投用和公共交通一体化改革。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4G优质提升、5G全域覆盖。加快石碌、叉河等5个镇100户以上村庄管道燃气项目建设,提速村镇集中供水、渠系连通等工程进度,逐步落实智能电网配电规划。

    (八)着力深化社会治理,全力打造安全感最强地区

    落实常态化新冠疫情防控要求,推动“7+3”能力建设项目竣工投用,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新一轮禁毒三年大会战以及其他重点领域专项行动,力争实现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案下降5%,创成1个以上省级“枫桥式派出所”。加快公安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执法办案智能化、规范化。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道路交通三年新一轮攻坚战,加大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检查力度,重点抓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防震减灾等工作,全面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扎实做好“八五”普法、公共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工作,深化法治昌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成效。启动国有企业改革。持续开展化解信访积案攻坚专项行动,全力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以“七进”[49]为抓手,大力培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铸牢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力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成果。持续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为驻军警部队纾难解困,维护退役军人权益,推进全省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加快构建与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现代边海防体系。

    各位代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需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我们要坚持政治引领,加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始终在县委的领导下开展海南自贸港建设各项任务,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担当牢记“国之大者”、践行“两个维护”。我们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做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统计监督,全力打造效能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我们要坚持以民为本,统筹全县80%以上新增财力用于民生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办好民生实事。我们要坚持廉政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落地落实,继续开展“比学赶超”活动,巩固拓展“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作风整顿建设年暨深化“五不为”、“2+1”专项整治等活动成果,积极落实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全力打造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事创业环境。

    各位代表,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真抓实干开创新时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推动昌江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黑灰”产业:黑色金属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四季旅游:春赏木棉红、夏品芒果香、秋游棋子湾、冬登霸王岭。

    [3]十大特色种养业:热带花卉、芒果、毛豆、圣女果、火龙果、菠萝蜜、香蕉、霸王岭山鸡、乌烈羊、香水菠萝。

    [4]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

    [5]一村一品:以为基本单位,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6]“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7]六大专项整治:整治违法建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土壤环境综合治理、林区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等六大专项整治行动。

    [8]六个严禁两个推进:严禁秸秆、垃圾露天焚烧,严禁槟榔土法熏烤,严禁在禁燃区内燃放烟花爆竹,严禁在允许区外露天烧烤,严禁寺庙道观燃烧高香,严禁在城区公共场所祭祀烧纸焚香,推进气代柴薪工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9]两违:违法建筑、违法用地。

    [10]能耗双控: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11]两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2]椰级乡村旅游:我省将乡村旅游点划分为一椰级、二椰级、三椰级、四椰级、五椰级五个等级。

    [13]一县两校一园:至少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办成1所优质普通高中(或完全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优质完全小学和1所优质幼儿园。

    [14]学前教育“两个比例”: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在园幼儿率。

    [15]四好农村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16]双特:每年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对城乡“特殊困难家庭”给予“特别救助”。

    [17]“7+3”能力建设:提升发热门诊、可转换病区、可转换 ICU、生物安全实验室、 传染病检测、医疗废物处理、急诊急救等“7大能力”和完善应急物资保障、应急医疗资源预案保障、重大疫情救治保障等“3大保障”建设。

    [18]创文巩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

    [19]黑财:涉黑资产。

    [20]双打:打击入室盗窃、盗抢摩托车电动车违法犯罪。

    [21]五不为:不会为、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不真为。

    [22]“2+1”专项整治:在去年开展土地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工程招投标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启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突出问题清理整顿工作。

    [23]“两重一大”议事规则: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 。

    [24]三个大考、三张答卷: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海南自由贸易港。

    [25]六稳六保: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6]五地两县:五地,即海南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海南新能源创新产业基地、海南热带高效农业产业基地、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基地、现代海洋渔业综合基地;两县,即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县。

    [27]六个试行:试行园区区域评估审批取代单个项目评估审批、试行“准入清单”和“项目技术评估”制度、试行“承诺公示制”、试行“联合验收”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试行“项目退出”机制。

    [28]自贸港“原产地政策”:对鼓励类产业,在海南加工增值超过 30%(含)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

    [29]高大上+链群配:“高”:高质量、高科技、高端化、高环保,“大”:大投资、大规模、大牵引,“上”上档次、上层次、上效益,“链”:产业链上下游的项目,“群”:集群化的项目,“配”:配套化的项目。

    [30]一心、一轴、两带、两片区:农业产业现代化服务中心、现代化产业配套体系发展轴、海洋渔业产业经济带、滨江休闲农业发展带、热带高效农业发展片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片区。

    [31]大水网:包含“引大济石”(引大广坝水至石碌水库)、石碌与大广坝渠系连通、城镇集中供水、江河防洪和四河一渠整治等5大主题的36项工程,计划总投资72.2亿元。

    [32]“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到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33]六水共治:系统推进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等治理。

    [34]农村“三块地”改革: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

    [35]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

    [36]十大重点工作: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政务环境提升工程、法治环境优化工程、市场环境净化工程、人文环境升级工程、生活环境提质工程、社会环境平安工程、生态环境美化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未成年人培育工程。

    [37]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38]“八五”普法规划: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39]四位一体:综治中心、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四位一体”新机制建设。

    [40]一业一证、“四个最”改革:一业一证:聚焦市场准入多头审批、市场主体关注度高的行业,建立行业综合许可制度,再造行业准入条件、审批申报方式、许可审查程序、行业准入证件,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实现“一单告知、一表申请、一并审批、一证准营”。“四个最”改革:最低市场准入、最简权力清单、最优审批服务、最有效监管。

    [41]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42]“五位一体”专业化招商机制:牵头部门+业务部门+园区平台+行业协会+链主企业等专业化招商机制。

    [43]“六大”建设指标:投资强度、亩均产出、税收贡献、科技含量、环保生态、能耗限度等“六大”标准。

    [44]熟地等项目:即储备好土地等项目。

    [45]双零:零容忍、零新增。

    [46]污水治理“三覆盖”“两转型”: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覆盖率、建制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覆盖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推进农业种植转型和水产养殖转型。

    [47]“四个一批”就业措施:即跨区域输出一批、就地就近安排一批、政府工程项目吸纳一批、公益性岗位保障一批。

    [48]义务教育“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

    [49]七进: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