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527|回复: 0

[广东] 2022年广州市越秀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12-31 10:19
  • 签到天数: 86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7542
    发表于 2022-5-29 20: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广州市越秀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效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1]
    在前进道路上,虽然我们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犯了严重错误。2020年底以来,广州发生了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造成了重大负面影响和不可挽回的损失。越秀在具体实施公园改造和道路绿化品质提升等工作中,也发生了破坏性“建设”问题。我们深感愧疚、深深自责,全面反思、诚恳检讨!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汲取教训,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全面检视、举一反三、彻底整改,以扎实的整改成效向全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一)经济发展质量与韧性进一步增强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出台“双统筹38条”为企业纾困,累计减税降费超20亿元,促进经济保持在合理运行区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3600亿元,增长6%左右,两年平均增长4.2%左右,总量保持全市前三,全区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全年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05亿元、可比增长4.8%,积极争取政府债券12.3亿元,有效拓展财力空间。
    三大主导产业提质增效。现代商贸业加速转型。举办全国“老字号嘉年华”暨广东步行街(商圈)促消费活动启动仪式,北京路获批成为华南地区首个全国示范步行街,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转型疏解专业市场22家,数量全市第一,打造广州流花服装批发市场等一批数字化升级示范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33亿元,增长8.1%。现代金融业支撑强劲。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区顺利揭牌,澳门大丰银行等一批持牌金融机构落户,国强公益基金会、全省首家准公益小贷入驻省公益金融试验区。金融业预计实现增加值810亿元,占GDP比重超1/5。生命健康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引进广州市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服务中心、数字医疗创新中心等6个重大项目,发起成立全国大健康产业园共同体。生命健康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350亿元。
    三大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数字经济迅速兴起。连续三年举办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花果山小镇集聚当虹科技、洲明科技等61家优质企业,“城市大脑IOC”成为广州数字经济优质应用场景,数字产业年增加值突破110亿元。高端专业服务业表现亮眼。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创新发展“会议+文商旅”新模式,带动高端专业服务业营收增长超过20%。文化产业展现时代新魅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营收预计增长30%,入选“2021广州最具价值文化园区10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星之光数字体育产业园、广报阡陌间文创园开园营业,文化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180亿元。 [1]
    “三新”经济显现蓬勃动力。新模式不断涌现。大力拓展“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等数字消费,开启“云逛街”“安心送”等无接触模式,网络零售额56.98亿元、增长88.4%。新业态遍地开花。发力“首店经济”,打造二沙岛文立方、环市东友谊商店等高品质消费集聚区,引入世界顶级豪车阿斯顿马丁华南区首店,全区国际国内首店超100家。新产业蓬勃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实现营收441.76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近20%,互联网软件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长13.3%,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不断汇聚。
    创新驱动作用明显。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全年共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6项。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69家。全区获专利授权12842件,其中发明专利2529件、增长61.5%。创新支撑更加完善。广州越秀国际人才中心建成运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越秀)正式挂牌,“越青杯”青创大赛影响力不断提升。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2家,越秀商标国际注册服务中心揭牌运营,构建形成“一处两庭一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速。搭建知识产权特色园区、研发中心、产业专利导航等9类13个运营服务载体,获得上级科技立项731项,预计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29亿元,带动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营收约1400亿元。
    总部经济动力强劲。成功引进广东铁路等12个百强项目和英皇娱乐广东公司等17个总部项目。有好戏网络科技等3家企业入选广州独角兽及高精尖类企业名单,国义招标、广咨国际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占全市一半,南网科技实现越秀科创板上市“零的突破”。广建集团进入世界500强榜单。新增“四上”单位421家、总数超4100家,新增市认定总部企业18家、累计84家,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二)改革开放活力进一步释放
    实施营商环境4.0版本改革。圆满完成18大项116条改革举措,全市首创“云勘查”远程审批平台,现场核查环节时间压缩90%,获批开展省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专项改革试点,22项信用创新举措全市复制推广,优越的市场环境更具吸引力。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96万户,增长29.8%,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3万户。
    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示范区创建纵深推进。建成全省首批县(区)级政务服务标杆大厅,745项涉企业务、130项居民服务“免证办”,创业、纳税等113项主题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与平坝、连南等9个地区率先实现365项高频业务“跨域通办”,全省首推“新生儿线上多证联办”,“越秀先锋”获评中国数字政府数字治理十佳案例。 [1]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完成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42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落实“一年两征”征兵制度,大学毕业生参军比例位居全市第一。公立医院现代管理制度日趋健全,公益一类投入、公益二类管理模式充分激发社卫中心内在活力。成立区、街、社区三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医改综合考评全市A档。
    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融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新缔结5对穗港澳姊妹学校,建成8家港式家庭医生工作室。广州商标审查协作中心成为首批香港知识产权问询点,知识产权纠纷实现在线跨境结案,平均结案周期缩减近八成。新增外资企业776家、增长81.3%,累计7724家、总量全市第二,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572亿元。
    (三)城区品质实现进一步提升
    美丽越秀向更高水平迈进。有序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出台城市更新、科学绿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文件。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保障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工程竣工开馆,高质量完成农讲所、中共三大会址周边环境品质提升,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得到高水平保护利用。轨道交通完成征拆3.6万平方米,18个站点及区间进场施工。依法拆除违法建设34.97万平方米,连续3年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干净整洁平安有序”考评连续5年全市A档。
    生态越秀内涵得到夯实巩固。扎实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92件交办件全部办结(含阶段性办结),是全市唯一无重点案件的城区。大力推进“还绿于民”,新增改造绿地1.18万平方米,白云山视廊通道逐步打通。全市率先启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改革,建设两网融合点位65座,1138个垃圾投放点全部实现“五要素”提升。建成全市首个双层亲水碧道,排水单元达标建设完成市下达任务,1/3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考核标准,涉水污染源“动态清零”,“一江五涌六湖”及十个小微水体水质稳定向好。PM2.5年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1天、占比85.2%。
    平安越秀建设成效显著。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和禁毒人民战争,完成建党100周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等重大活动安保维稳工作。获评国家“信访工作‘三无’区”。新增2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市食品安全考核连续9年获评优秀,全市首次药品安全考核获评A级。全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4年“双下降”,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1]
    (四)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疫情防控精准高效。坚决落实“快、严、实”硬措施,快速有力处置“5·21”“9·04”“12·13”等突发疫情,助力广州在两个潜伏期内高效处置境内首起德尔塔变异株本土疫情,成功应对处置全省首例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作为首个轮值区推动广州国际健康驿站顺利启用运行。全区全程接种新冠疫苗103.9万人,为广州基本形成全民免疫屏障提供坚实支撑。
    民生保障更有温度。十件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三项工程”羊城行动累计培训4.59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3.23万人,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评优率全市第一。为3396名劳动者追回工资等待遇3200多万元。为各类困难群众发放保障救济金和补贴1.36亿元。解决775户新增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100户。876名来穗人员通过积分入户,1152名随迁子女获得公办学位。街道颐康中心实现全覆盖,家庭养老床位居全市第一,2个社区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获批创建首批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东山街退役军人服务站获评全国“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51个社区服务站达标全国示范站,占全市1/3。
    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区管校聘”“合作办学”等12项教育改革攻坚工程扎实推进,“双减”政策落实落细,“669”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格局基本形成,获评“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实施“公共卫生领域补短板”项目,推动19个区属医疗卫生机构软硬件持续改善。居民期望寿命上升到84.69岁,高于省市平均水平。新增2个国家3A级景区,A级景区增至15家、数量全市第一。创建全市首个电梯智慧治理示范社区,全市首推加装电梯“连片托管”。顺利通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中期考核,9大类145项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实现“有标可依”,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连续六年居全省各区(县)第一。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