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000|回复: 0

[江西] 2022年樟树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9:02
  • 签到天数: 733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8171
    发表于 2022-4-29 15: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樟树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2月18日在樟树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樟树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  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我市破题开局、聚力成势之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0.2亿元,增长9%;完成财政总收入69.6亿元,增长10.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6%,其中工业投资196.5亿元,增长16.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7亿元,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288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54元,增长8%。连续六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县,位列第56位,较上年前移13位;获评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荣获2020年度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一类先进县、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一类先进县、全省开放型经济先进县;2021年度宜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情况视频巡查评议位列第三。

    一年来,主要工作及成效体现在:

    (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1.工业提速增效。坚持强攻工业不动摇,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326家,四大支柱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53.6亿元,增长30%。工业园区被认定为全省产业集群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示范园区,高质量承办2021年全省工业强省推进大会现场会、宜春市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大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循环经济等主题园区建成标准厂房65.6万平方米。深入实施“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医药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1081亿元,增长7.34%,为全省五星级产业集群。金属家具产业被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实现宜春零的突破。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4家,5家企业产品入选江西省首届“赣出精品”名录。四特集团、仁和集团、宏宇能源、金虎集团、五洲医药、远大集团等6家企业上榜全省2021民营企业百强。

    2.农业稳中调优。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建成高标准农田6.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52.19万吨,获评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生猪出栏60.6万头,新增设施蔬菜7200亩,瑞博蔬菜合作社建成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50.77万亩,樟树道地药材“三子一壳”种植面积超过60%。拥有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产业园)4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8家,“两品一标”认证数177个。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17亿元,赣东大堤涝区治理、三湖联圩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小型水库建管工作在全省推进会上作唯一典型发言。

    3.服务业快速升温。大力促进商贸旅游消费,新增个体工商户4425户,三皇宫文旅街区获评省旅游休闲街区,为宜春唯一入选项目。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拥有电商企业674家,成功申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第52届全国药交会顶住疫情压力,精细精彩举办,成交额达220.6亿元。“中国药都•江西樟树”号冠名列车亮相赣深高铁线。水运口岸作业区正式运营,省际营运船舶载重吨增长64%,赣江航道运输能力大幅提升。

    (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1.综合改革日趋深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宜春率先完成“赣服通”3.0建设,404项地方事项部署上线。新政务大厅建成启用,919项服务事项统一进驻,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率先出台企业诉求一体化办结机制,企业诉求办结满意率达100%。一窗综合受理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工业项目报建审批时限压缩至34个工作日。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市属国企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

    2.项目建设有力有效。率先成立招商服务中心,成功举办“三请三回”暨全市企业家大会,组建专班队伍驻点深圳、苏州招商。新引进项目44个,签约资金367.36亿元,其中“5020”项目9个,上海创诺等重大项目成功落户。要素保障不断增强,消化批而未用土地2914亩,报批土地11批次3909亩,覆盖民生项目20余个、工业项目11个。实行项目清单化管理,列入省、宜春市调度的98个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358.92亿元,居宜春首位。实际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增长11%;完成现汇进资5093万美元,增长71.2%。

    3.创新驱动成果显著。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32.8%,研发投入强度1.78%、增长28%,三项指标均列宜春第一。专利授权数91件,增长10.97%,每万人专利拥有量7.43件,位居全省前列、宜春首位。企业智能化应用加快推进,60家企业通过机器换人项目评审,带动企业投资15.3亿元。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4家,获批瞪羚企业、潜在瞪羚企业各1家。入选省、宜春“揭榜挂帅”项目各1个、省双千计划项目5个。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4项,樟树黄栀子、清江枳壳获批中药材省级地方标准,樟帮炮制中医药综合标准化试点通过省级验收。

    (三)城乡面貌彰显质感

    1.城市更靓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推进,顺利完成“三区三线”第一、第二轮试划。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83个,投入资金146.3亿元。4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铺开,完成2000余套棚户区改造。盐城大道、江盐路全线通车,完成仁和路等12条道路“白改黑”。新城区农贸市场、堤防公园、敖洲安置小区等项目建设完成,滨江新城规模逐步扩大。加强城市管理,“五乱”“五车”专项整治扎实开展;重拳整治乱搭乱建,累计拆除违章建筑135处、3475平方米;合理利用城市空闲用地,新增停车位4795个;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工作在宜春站前列。

    2.乡村更宜居。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镇创建“十个一”“十个有”工程,完成村庄整治75个,建成全域美丽乡镇2个、全域美丽村庄20个,获评全省第二批美丽宜居示范县,被认定为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开展省级数字乡村试点,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完成11万户农村户厕数据摸排和录入。启动全省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先行示范县创建工作,1818个自然村完成宅改,退出宅基地面积185万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165户,完成农村公路升级改造58.8公里。

    3.环境更优美。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全市地表水总体为优,境内主要河流考核断面、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盐化基地污水处理厂二期、药都科技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实行一级A排放标准,入选江西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建设示范城市。持续开展“六控”行动,优良天数比例为96.7%,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加快推进污染地块修复,治理受污染耕地1.17万亩,修复废弃露天矿山38座。严格落实“林长制”,完成人工造林1.05万亩。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开展“零点行动”28次,责令整改企业41家。

    (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1.社会保障扩面提质。民生领域投入资金59.1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86.13%。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393户1099人“三类人员”纳入动态监测,落实产业扶贫资金3797万元。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发放低保金9926万元、各类救助金1595万元。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持续提高,医疗费用报销4.29亿元。城镇新增就业4687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451人。养老服务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完成11所敬老院消防改造。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民政局获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切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帮扶,提供就业岗位352个。

    2.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四幼、四中、特教学校等项目加快推进,二小、四小等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3000个,有效化解了“大班额”。江西樟树中医药职业学院、全民健身中心基本建成,与江西师范大学健康产业学院、江西管理职业学院成功签约。新引进教师501人,“双减”扎实推进,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教体局荣获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中医医院、第三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就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博物馆和图书馆新馆正式开放。国字山战国墓葬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筑卫城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建设完成,文化馆成功创评国家县级一级馆。

    3.市域治理更有成效。深入推进普法工作,国家药监局药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创建完成,市禁毒教育中心成功申报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开展“下沉式”法律服务,永泰镇大观村入选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点单位。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建设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扎实推进,全程闭环处置一例输入型复阳病例,疫情防控总体平稳。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十大攻坚”,安全生产平稳有序,获评全省春季森林防火平安县市。

    (五)政府建设全面加强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35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全面完成。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定、国企投融资管理等多项制度,政府运行更加规范。深入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五型”政府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常态化开展政企圆桌座谈会,“获得用水”工作作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攻坚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非刚性支出进一步压减。积极推动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畅通12345、问政江西、党风廉政热线等民意渠道。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办结。与此同时,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工作,工青妇、老龄、残疾人事业持续加强,人事、统计、物价、档案、人防、审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方志、气象服务、防灾减灾和红十字会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

    各位代表,时代眷顾奋斗者,星光不负赶路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樟树发展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重大项目储备还不够多、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土地、能耗等要素制约明显;城市建管水平还要提高,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城乡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少数干部创新突破、担当实干的精神还要提振,等等。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上级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中创新、稳中有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实施“产业兴市、文化强市、人才立市、依法治市”战略,着力稳定经济发展基本盘,着力畅通经济循环,着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着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当前,我市既面临多重叠加的风险挑战,也蕴含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挑战方面,世纪疫情的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也出现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机遇方面,今年国家将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和逆周期调节力度,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的减税降费、强化中小企业扶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政策,加之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全国中医药改革示范区等区域战略在江西叠加,以及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大南昌都市圈等战略规划,都将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对此,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精准发力、扬优成势,努力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综合研判形势,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8%以上,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工业引领,加速转型升级步伐

    1.加快产业升级。科学制定产业发展十年规划,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用好用足“机器换人”等政策,推动“药酒盐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深入推进“中国药都”振兴工程,统筹推进传统中医药和生物医药、化药发展,落实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意见,加快推进上海创诺、司太立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医药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1200亿元。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循环经济等重点产业,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大力实施开放创新强攻工业五年行动,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省级新产品申报,力争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新产品10项。

    2.做优园区平台。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一体化推进产业发展、市场体系、生态环保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水平。科学规划园区布局,采取“园区+平台公司”“园区+主题产业园”建设运营模式,全力创建省级绿色园区,实现营业收入660亿元以上,综合排名保持全省前三。深入推进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拓宽园区发展用地1.25万亩,着力推动经楼镇与电子信息产业园实现“镇园合一”。引进产品研发、检验检测、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创新服务平台,加快推进金属家具检测中心落地,打造智慧型园区。

    3.持续扩大消费。实施新一轮商贸旅游消费升级行动,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要素,加快发展夜间经济、直播经济、研学经济,扩大零售、餐饮、网络等领域消费,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6亿元。深入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工作,鼓励传统企业与电商平台融合发展,壮大云健康、“互联网+中医药产业”平台。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精心办好第53届药交会。启动阁皂山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和宋城临江府旅游规划,重点推进岐黄旅游酒店、“中国古海”康养旅游、仁和集团药膳城等项目建设,积极创建全省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三皇宫文旅融合示范区和仁和药都园4A级景区。

    (二)坚持项目为王,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1.精准招引提质效。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提效行动,按照“高大上、链群配”要求,深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区域,积极开展驻点招商、委托招商和产业基金招商,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爆发力强的链主企业。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专业招商工作机制,围绕产业链组建专业化团队,实现精准招商。持续开展好“三企入赣”“三请三回”活动,充分发挥招商服务中心、“一键入园”智能平台作用,探索开展“云洽谈”“云签约”模式,拓展线上线下招商新渠道,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超38个,“5020”项目不少于4个。

    2.跟踪调度抓推进。对标上级投资政策导向,适度超前抓好项目谋划,让更多重大项目进入省、宜春规划“盘子”。坚持“高位化调度、集成化作战、扁平化协调、一体化办理”工作模式,严格落实项目全程跟踪服务、领导挂点联系服务制度,力行“一线工作法”,加快推进河西港港城一体化等89个省市大中型项目建设。畅通重大项目服务绿色通道,优化审批、环评、能评等流程,为项目落地提供全周期优质服务。

    3.集聚要素强保障。全面推进工业低碳行动,科学制定能耗规划,扎实推进高耗能减排替代,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坚持亩产论英雄,积极推进“腾笼换鸟”,加快盘活闲置土地,依法清理“僵尸企业”,提高土地综合效益,力争整治提升工业园区低效闲置土地800亩。坚持“谁招商、谁负责”“谁引进、谁消化”的原则,完成3500亩批而未用土地消化任务。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做好银企对接、债券资金争取等工作,着力打造AA+融资平台。加快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鼓励企业走向资本市场,落实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

    (三)坚持改革创新,积蓄县域竞争优势

    1.深化改革添动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着力推行“零基预算”,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评价。打好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收官战,建立完善系统有效的国资国企监管体系,加快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三集中三到位”“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落地,实现高频事项“一次不跑”,不断释放市场活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2.创新驱动增活力。强化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入库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1.85%以上。实施创新平台倍增行动,新增省级载体平台2个以上,努力冲刺国家级。完善支持创新政策体系,实施“揭榜挂帅”“科技创新券”等制度,积极创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持续释放科技成果转化、院企合作等领域新动能,确保通过省级创新型县市建设试点验收。充分发挥中医药产业研究院作用,推动九牛艾战略合作落地,全力推进金属家具产业研究院、江西师大健康产业学院建设。深入实施招才引智“新五条”2.0版,积极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让更多人才来樟就业创业。

    3.优化环境聚合力。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严格落实“指标长”“红黄榜”测评等工作制度,扎实开展18个攻坚行动,建设全省营商环境一等市、全省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市。启动全市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常态化开展政企圆桌会、政银企对接会,积极落实好各项惠企纾困政策,总结推广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和创新经验,着力打造全省营商环境樟树品牌。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切实完善信用约束和失信惩戒机制。

    (四)坚持建管并重,全面刷新城市颜值

    1.推进城市更新。高标准做好城市总体规划,推动滨江新城区划改革,主动对接融入大南昌都市圈,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融合发展。完成3000套棚户区、8958户老旧小区和3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精细化开展38条背街小巷升级,加快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持续优化城市功能。坚持集中连片开发,推动新城区城市综合体、工人文化宫等项目建设,提升新城人气,全力推动“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加速河西港项目建设,通过“水铁公”多形式联运现代化物流,打造赣江唯一、江西最大内陆港。加快推进樟吉高速改扩建、樟树赣江三桥、G105国道改扩建等重点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体系。

    2.强化精细管理。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启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市容环境整治、交通秩序治理、集贸市场提档等行动,进一步提升市容市貌。全面实施城市体检,推进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增强城市软实力。推行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启动生活垃圾填埋场规范性封场工程。深挖城市停车资源,探索小区停车位对外开放新模式。加强城市网格化管理,明确包干责任,为群众提供多元化服务。

    3.厚植生态优势。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科学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大力推行环境空气质量“环保管家”服务,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持续提升空气质量。全面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加强集镇污水处理站运维,加快推进污水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坚决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巩固提升河(湖、林)长制工作实效,抓好肖江、芗水河、赣江等重点流域整治,计划完成人工造林3000亩。

    (五)坚持振兴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1.做强现代农业。坚决守住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快推进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水稻大钵体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2万吨以上。坚持以道地药材为重点,不断巩固“三子一壳”品牌优势,推进樟头红陈皮、九牛艾种植,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持续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推动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肉羊大市。出台农业招商政策,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建设美丽乡村。启动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扎实开展卫生乡镇创建等十大专项攻坚,建设美丽示范集镇2个、美丽示范村庄20个。扎实推进25户以上自然村“十个一”、行政村“八个有”建设,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管理,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狠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扎实推进问题户厕整改行动,力争完成2万户农村问题户厕整改。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道路拓宽改造20.4公里,加快撤渡改路项目建设。

    3.推进共同富裕。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三类人员”,抓好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不断优化“三资”管理,推动农地“三权分置”,力争5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5万元。成立乡村振兴投资公司,规范财政衔接资金使用,创建省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提升农民工作技能和创收能力。

    (六)坚持民生为本,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1.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全面推进教育卫生体系改革,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和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启动职业技术学校、十一小、实验学校改扩建等项目,推动三幼、六小、滨江二小等学校如期建成使用。加快“双减”全面落地,持续抓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启动中小学生游泳馆建设。不断增加医疗资源供给,加快推进新城区人民医院建设,启动妇幼保健院和经楼、店下、大桥卫生院等项目。推进城乡居民慢性病管理服务改革试点,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逐步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大力推动融媒体中心改革,加快转变传播生态,积极探索经营动能,努力讲好“樟树故事”。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设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城市书房和乡镇文化中心,推进吴城文化博物馆、非遗展示馆、筑卫城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做好国字山战国墓葬的挖掘保护利用工作。坚持文化和旅游统筹推进,深度发掘药都文化、红色文化、道学文化等资源,策划举办药膳美食节等特色旅游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形象。

    3.全面保障改善民生。深入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新增城镇就业47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500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好医保改革政策。持续做好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工作,推动社会保障提档升级,做到应保尽保。探索推进农村敬老院社会化养老模式,开设养老人才定向培养班,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深入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推动村级“尊崇式示范型服务站”建设。

    4.筑牢安全稳定防线。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加快特勤消防站、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应急避难场所等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岐黄小镇、鲁寿蔬菜产业园、各类房地产项目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持续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加强科学普及和社会诚信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快推动矛盾调解中心改革,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各位代表,我们按照“群众提、委员议、代表定、政府办”的要求,梳理了12项民生实事,提交各位代表审议票决,确定今年重点实施的10项民生实事。我们将加强调度、督促落实,以实际行动兑现民生承诺。

    三、持续提升政府效能

    面对新征程新任务,我们要始终保持“赶考”状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推进“五型”政府建设,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增强履职能力、狠抓工作落实,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贯通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2.担当实干抓落实。聚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城市建设、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安全稳定等七个方面,全面开展抓落实活动年“三拼三促”工作。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深入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大力弘扬“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工作作风,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正向激励等工作机制,充分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3.依法行政强监督。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落实好合法性审查机制和法律顾问制度,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快推进审计改革,不断加强审计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4.清正廉洁守底线。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加强清廉政府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压缩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以政府“紧日子”换取群众“好日子”。

    各位代表!百年征程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建设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樟树样板而努力奋斗!

















    樟树市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              2022年2月印

    附件

    名词注释

    1.瞪羚企业:极具创新活力和发展速度,如同羚羊善于跳跃和奔跑的高科技企业。

    2.揭榜挂帅:即科技悬赏制,由政府组织面向全社会开放征集科技创新成果的非周期性科研资助安排。

    3.三区三线:“三区”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线”是指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4.获得用水:营商环境十八个考核指标之一,指用水报装是否便利高效、用水价格是否公开透明等。

    5.高大上、链群配:“高”指高质量、高科技、高环保、高端化的项目;“大”指大投资、大规模、大牵引的项目;“上”指上档次、上层次、上效益的项目;“链”指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群”指集群化项目;“配”指配套化项目。

    6.三集中三到位:“三集中”指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审批职能的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三到位”指审批事项进驻中心到位、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

    7.自然村“十个一”、行政村“八个有”建设:“十个一”指一图、一网、一审、一管、一护、一文、一厕、一水、一治、一查;“八个有”指富有所产、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托、娱有所乐、食有所供、出有所行、诉有所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