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961|回复: 0

[浙江] 2022年温州市龙湾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0:39
  • 签到天数: 726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6714
    发表于 2022-4-11 12: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温州市龙湾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2月18日在温州市龙湾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龙湾区人民政府区长  夏禹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换届以来工作的回顾

    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繁重艰巨的工作任务,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五个中心”战略目标,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发展新机遇,克难攻坚、积极进取,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18.48亿元,年均增长7.0%,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66.46亿元和38.33亿元,年均增长11.5%和9.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升至69984元和44430元,年均增长7.8%和9.0%,城乡居民收入比全市最优、全省第六。温州高新区排名成功迈进全国前45%,入选中国创新百强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获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突出贡献集体。连续两年获得山海协作考核全省第一,连续五年获得省“平安区”称号,连续五年夺得省治水工作最高荣誉“大禹鼎”。未来社区、数字经济、“一带一路”枢纽建设等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作为全省唯一的县级行政区入选省全域类未来社区创建名单。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促转型增后劲,科创高地日渐成势。深入实施创新首位战略,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始终位居全省前列,连续三年蝉联全市第一。累计拥有高能级科研平台10家,数量居全市首位。创成国家高端人才引领型双创特色载体,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深入落实科技企业新“双倍增”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5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75家。率全市之先出台新经济企业培育办法,累计认定区级雏鹰企业9家、瞪羚企业20家。支持企业自主研发,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和研发中心36家、市级研发中心106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1.9%预计提升至3.0%。引育国家级、省级“引才计划”专家71人,入选省“万人计划”专家6人,高端人才资源全市领先。文昌创客小镇创建实现两连优,中国眼谷小镇成功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谋划建设中国眼谷,累计招引注册企业115家,共建世界500强、上市公司联合研究院20个,“一中心四高地”初见成效。

    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调结构抓产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累计招引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4个、投资297.86亿元。加快提升阀门、特殊钢等五大传统制造业,加速培育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等战新产业,形成“5+4”产业体系,创成省级信息经济发展示范区,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31.7%、18.1%。爱好笔业、卓诗尼鞋业、泰昌输变电等一批传统产业龙头企业新建投产,瑞浦能源、贝普科技、北斗产业基地等一批战新产业领军项目加速集聚。培育市场主体8025个、产值超亿元企业103家,新增上市企业1家、报会企业4家,青山控股集团跃居“世界500强”第279位。累计拆除低小散乱工业区24个,搬迁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企业1200余家。投用小微园9个,集聚小微企业715家,永兴南园小微园获评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获评省电子商务示范区。境外投资额居全市首位,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对外投资和国外经济合作十强区。集聚规上服务业企业127家,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2.9%。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区等称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实施“环保贷”融资、按份额抵押、“证照分离”等首创性对企服务举措,有力助推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

    五年来,我们统筹兼顾抓建设强治理,城区面貌焕然一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城市形态重塑,大刀阔斧开展城中村改造,累计实施51个城中村整村(区块)、27000户以上拆迁改造。高标准建设温州东部城市中心,不断拉开中心区引领发展、状蒲片加速融合、科技城快出形象、东部新城高起点谋划的城市格局。实施“大建大美”项目400个,区便民服务中心、空港安心公寓等一批重要功能性项目建成投用,吾悦广场、宝龙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新中心·大未来”城区品牌全面打响。建成甬台温高速复线、南口大桥南接线、330国道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龙湾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迈入千万级别,交通枢纽地位愈发明显。实施排水管网整治项目102个,新建、改建管网266公里。狠抓中央巡视、央督、省督反馈问题以及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落实,完成全域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118个。成功打造瓯海大道、中心区等城市绿轴,钟秀园、黄石山公园等城市绿肺,新增绿地面积234.74公顷,绿地率达37.9%。获评省级“基本无违建区”,创成省级生态街道4个、美丽乡村39个、美丽河湖4条、绿化美化示范路4条,两度入选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单位,高品质城区形象日益彰显。

    五年来,我们尽心竭力保基本促均衡,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坚持民生优先,累计办理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369项,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超15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以上。深入实施“品质教育·学在龙湾”战略,教育事业累计投资超32亿元,相继投用学校及幼儿园超30所,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区。“健康龙湾”成效凸显,连续两轮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温医大附二医总院、附属口腔医院、眼谷超级眼视光医院等建成投用,率全市之先创成全国健康促进区。温州奥体中心投入运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省级体育强区创建通过复评。优化就业创业服务,中国温州民营经济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家政服务市场建成投用,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0%以下低位运行,创成省“无欠薪”达标区。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实现全覆盖。累计实物安置6401套,新增保障性住房654万平方米,有力托起百姓安居梦。圆满完成对口工作,结对贫困县成功摘帽。深化“平安龙湾”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系列专项整治,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等重大活动维稳任务。依法规范信访秩序,畅通民生诉求渠道,一批信访案件得到有效化解。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成功防御历次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全面打赢登革热等防控攻坚战,常态化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牢牢守住温州“东大门”,在全市疫情防控中彰显龙湾担当。

    五年来,我们从严从实改作风优服务,政府效能不断提升。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干部队伍党性修养得到进一步锤炼。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务服务2.0应用升级,省定目录民生事项100%“一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4%。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全面落实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政府职能体系更加系统高效。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优化法律服务供给,“共享助调”模式获评省级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认真执行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政协协商制度,累计办理市区人大建议868件、政协提案872件。创新“担当奖”“蜗牛奖”“鸵鸟奖”等正反激励机制,大力纠治“四风”突出问题,纵深推进“清廉龙湾”建设,全面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聚焦“勇争先、强执行、开新局”,稳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建设“一区五城”,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交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的高分报表。具体来讲,实现了七个方面的突破:

    (一)共同富裕实现破题开局。实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龙湾样板行动,建立健全重点任务清单、突破性抓手清单、重大改革清单和典型案例清单推进机制,强村惠民等3项工作纳入市级共同富裕试点,消薄飞地、数字经济等5项工作入选市级典型案例。狠抓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项目建设,状元横街城中村改造二期等3个省级项目如期开工。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实现总收入6.37亿元。加快实施“扩中”“提低”行动,率全省之先建立特困人员“收入豁免”机制,率全市之先出台支出型贫困救助办法,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万元、增长15.0%,共同富裕根基更加坚实。

    (二)数字化改革呈现带动效应。坚持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入选省市级数字化改革试点21个。“以先投后股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纳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全面创新改革揭榜清单。聚焦重大改革需求,打造一批龙湾特色应用,“未来康养智城”“一键找园”“社会治理闭环管控”等3个应用场景成功入选全省“揭榜挂帅”项目,“信用+社区治理”“一人一档一码”等11个项目列为省级试点。推进农业数字化改革,获评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推进“一件事”改革系统集成,全力抓好87项便民利企“一件事”自查和迭代升级,完成“社会组织注销登记”等3项市级“一件事”试点。着力深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区网办平台上线单位42家、事项382个,系统网办量达22525件。

    (三)科技创新积蓄强劲动能。省级实验室“瓯江实验室”正式挂牌运营,中科院微电子所“温州光子集成创新研究院”揭牌启用,国科温州研究院全职高层次人才突破200人,温州大学新材料研究院成功入选浙江省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浙南科技城创业服务中心连续6年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评优秀。成功举办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分会场活动。中国眼谷入选国家药监局眼科药械临床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首批“科创中国”浙江创新基地。大唐5G长三角创新中心投用首批生产线,推动5G产业集聚迈出坚实一步。探索实施企业创新积分制,入选国家第二批试点单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3项、“卡脖子”项目1项,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增长30.9%。落地高端科创基金2支,进一步发挥科技金融撬动作用。深入实施“510计划”“罗峰领雁计划”等行动,新招引高校毕业生11588人,引育高层次人才296人。

    (四)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DXC国际云软件平台等3个百亿级项目实现签约,瑞浦新能源制造基地项目投资规模创温州历史新高。全年招引落地省“152”项目3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个,招引回归总部企业5家、回归税收9.15亿元。深入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新增智能化改造项目135个、工业机器人230台、企业上云602家。开展“隐单巨雄”企业培育提升行动,完成“净升规”56家、“限下转限上”42家,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隐形冠军”企业2家,瑞浦能源成功申报省级“未来工厂”试点。实现省政府质量管理创新奖零的突破,新增市质量管理创新奖企业1家、“浙江制造”标准8个、“品字标”企业10家,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20个。汤东商务楼等楼宇经济加快培育,引进知名品牌首店8家,举办新品首发活动6次。着重培育跨境电商,新增1家营收超百亿级本土跨国公司,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83.4亿元、限上批零住餐业销售额2554.9亿元。开工建设粮食加工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77万亩、生猪存栏4.23万头。狠抓耕地功能性恢复工作,完成耕地“非粮化”整治128亩、“旱改水”2865亩。

    (五)未来城区率先高标起步。签约温州首个超200亿元的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有序推进富春、万顺等未来社区建设,开工云上智城等重点项目,引入全省首家世界顶尖品牌“W酒店”。实施“大建大美”项目99个、投资160亿元,启动拆迁项目18个,完成土地“清零”项目36个,腾出发展空间3138亩,实现568亩经营性用地有序出让。拆迁安置提速提质,开工安置房7373套、建成13129套、交钥匙3585套。温州大道东延、围垦路等重要道路顺利通车,雁荡中路、兴区路等6条断头路成功打通,城市拥堵率下降11.4个百分点,困扰多年的东西向通勤问题明显改善。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15个,“钟秀瑶溪”未来乡村完成试点创建。开展新一轮蓝天保卫行动,空气优良率达98.3%。深化“五水共治”,全面完成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永强塘河整治项目获全市唯一中央专项资金补助。严抓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获生态环境部表彰。加快突出环境问题“清零”,精铸小微园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电镀基地综合整治全面完成。率全省之先建立企业环保自律巡逻机制,建成环保数字化管理系统,开启现代化治理新模式。

    (六)民生福祉增添丰硕成果。成功与国科大、浙师大、温州外国语实现合作办学,开工学校2所,投用中小学、幼儿园12所,新投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建筑面积均居全市首位。中考成绩荣获14连冠,高考成绩实现新突破。推进“双减”工作平稳有序落地。龙一医“1+6”城市医联体正式启动,“智慧卫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获评全国试点,“健康浙江”考核再获优秀。统筹推进永昌古镇、寺前街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等文旅项目建设,瑶溪山水研学游入选省级精品线路,获评省3A级景区城。精心做好亚运会龙湾赛区筹备工作,高标准推进亚运场馆周边综合环境整治提升。成功举办龙湾首届半程马拉松,获评省运动休闲基地。开工区康养福利中心,全区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7%、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1%。大力开展安全生产“8+3”重点领域“遏重大”专项整治和“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前两年平均数分别下降29.0%、28.6%。上线基层治理四平台3.0,实施企业“安全码”赋码管理,数字化平安防线不断强化。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利益经济犯罪行为,挽回损失3178万元。打击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等工作成效全市第一。

    (七)疫情防控展现担当作为。高效组建“四队三单”,刚性落实精密智控、人物并防等工作举措,排查处置密接次密接696人,成功应对涉疫应急事件6起。坚定扛起守牢温州“空中大门”的使命任务,排查进出港航班81049架次、926.8万人次,实现“龙湾防线”无失守无突破。严格内强管控,全面推广“温州防疫码”,动态实施微网格大排查,坚决守好“小门”。落地全市首个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全区日核酸检测能力达1.3万管,累计接种新冠肺炎疫苗106.4万剂次,集中隔离房间扩容1.8倍,规范化发热诊室实现街道全覆盖,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党员干部坚持冲锋在前,广大一线工作者特别是医务人员日夜奋战、义无反顾,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安全指数,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强堡垒。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区政府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行各业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和外来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驻区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龙湾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五年的实践,使我们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有了更加客观清醒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所在地,科技和人才的驱动作用不够强劲;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步伐有待加快,土地空间制约瓶颈亟待打破;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趋向深化,商贸服务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作为温州城市东部中心,城区首位度不够凸显,东部交通枢纽尚未成型,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仍需增强;部分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环境保护存在薄弱环节;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增大;一些干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推动共同富裕建设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作风效能建设还有进步空间。对此,我们要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开局五年。随着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龙湾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重大利好。作为温州创新发展核心区、新型城市化发展主战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主阵地,龙湾将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坚定扛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奋力擘画活力龙湾、美丽龙湾、幸福龙湾新图景。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坚定扛起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政治使命,坚决执行市委“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区第九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为全力推进温州湾新区建设,加快打造“一区五城”,建设活力、美丽、幸福新龙湾,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龙湾样板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要紧密围绕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建设“一区五城”奋斗目标,努力在“十个方面增优势、走前列”,奋力推动实现如下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0%,居民收入提高与经济增长同步,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显著提升,区域竞争力、综合实力实现跃升。具体而言,要致力落实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大幅提升综合实力,推动“未来城区”蓝图呈现。以国际视野、未来视角谋划龙湾发展,加快形成“一核引领、两翼拓展、三廊生长、全域未来”发展格局,全面打响“新中心·大未来”城区品牌。龙湾城市中心区集聚辐射能力增强,状蒲片区、浙南科技城、空港新区等重要板块特色凸显,未来社区、未来园区、未来街区、未来乡村等基本单元串珠成线。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居民收入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创成一批“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争创一批“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打造具有区域辨识度和百姓认同感的未来生活地、工作地、旅游地,树立人产城景融合发展的全域未来城区标杆。

    (二)全力增强创新动能,巩固“浙南科创新城”引领地位。坚持创新首位战略,开展“科技+”行动,推进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人才链、金融链、服务链“六链融合”。系统提升“两区一廊一城一会一室”创新能级,温州高新区全国排名进入前35%,全力打造引领全市、辐射浙南闽北的科创策源地。实施高能级创新平台“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推动瓯江实验室成为国家实验室重要组成部分,加速国科温州研究院、光子集成研究院等十大平台成果转化,将中国眼谷、国际软件谷打造成现象级标杆,中国眼谷小镇、文昌创客小镇成功命名省级特色小镇。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5%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4.0%。深化人才强区战略,新引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500名、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25个以上,力争鲲鹏计划实现零的突破。系统构建全生命周期创新链,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生态。

    (三)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厚植“温州产业新城”领先优势。奋力抓好谋大招强“531”工程,谋划建设“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0家以上,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加快构建产业集群新优势。坚持改造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并举,强化链主企业带动作用,聚焦“5+4+N”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激光光电、眼健康、物联网等战新产业,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争创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新增省级未来工厂2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家、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以上。实施“质量强企”“品牌兴企”,持续提升产品供给质量。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培育壮大首店经济、月光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加快构建品牌汇集、品质高端、品位独特的优质商品供给体系。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引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农业领军企业,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

    (四)持续提速交通建设,拉开“东部枢纽新城”立体框架。坚持“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全面构建外快内畅、互联互通、立体多元、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和物流体系。启动打造“空中丝路”门户,全面铺开机场三期扩建项目,航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2500万人次。围绕全市“521”高铁时空圈,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温州高铁东站,力争开工甬台温高铁,基本建成温福高铁,推动龙湾加速驶向高铁新时代。建成通车市域铁路S2线、金丽温高速东延线、机场大道东延等重要项目,有序推进沈海高速改扩建、沿江快速路龙湾段、滨海大道高架等工程,加快形成“八纵五横”城市路网格局。依托国际机场空港优势,创建温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大力推进航空物流园等项目,打造辐射浙南闽北赣东的区域航空物流中心。

    (五)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放大“国际开放新城”发展格局。高质量融入RCEP、“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发展,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全力参与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中国(温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创建,开放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持续优化外贸进出口结构,实现进出口总额超530亿元,推动外贸份额占全国比重持续提升。加强对外经贸协作交流,实际使用外资4亿美元以上。深化龙湾—苍南山海协作、四川仪陇交流合作,推动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发展。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速贯通省级重大应用落地,打造标志性数字化改革项目15个以上,全面建成数字化改革先行区。深化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推动区域营商环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六)全面增进民生福祉,绘就“滨海幸福新城”美好画卷。以推进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共享为重点,打造龙湾版的“七优享”金名片。高标准实施“未来教育”三年行动,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面加强公共卫生防控和救治能力建设,投用龙一医新院,医疗服务水平提质攀高。加快培育文旅产业,打响“山海古堡·未来之城”文旅品牌。深入实施全民健身五年计划,创成省级体育现代化区。突出抓好大学生、失地农民、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推动养老、慈善、社会救助等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全力抓好“扩中”“提低”,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全力攻坚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创成国家级“无废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打好信访维稳攻坚战,积极化解三产指标等历史遗留问题,全面遏制各类安全隐患,夺取“平安金鼎”。

    三、2022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起始之年。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深刻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建议今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0%;限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7.5%。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注重创新赋能,增强共同富裕科创驱动力

    跑出平台能级提升加速度。统筹推进自创区八大专项攻坚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三大会战”,勇夺省“科技创新鼎”,力争温州高新区排名进入全国前43%。加快瓯江实验室五大研究集群建设,加速国科、光子集成、温大研究院等平台成果落地。提速创建中国眼谷小镇,开展眼科中药、器械真实世界研究试点,开启24小时永不落幕的眼科药械展,加大眼健康产业化项目招引培育力度,以小眼球推动大产业。依托文昌创客小镇启动温州国际软件谷建设,积极推动青科城、诺奖实验室、DXC国际云软件平台等项目实施,汇聚数字经济龙头企业20家以上,打造引领全市数字产业发展主引擎。

    跑出创新主体培育加速度。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推动核心技术攻坚,实施“卡脖子”及市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3项以上,新增发明专利365个以上。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新增省市企业研发机构15家,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增长1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0.5%。

    跑出科创要素集聚加速度。完善基金管理办法与运行机制,发挥泰越、眼谷壹号等科创基金催化剂效应,努力新增创投基金2支。完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支持企业高价值知识产权保护申请,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争创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重点围绕激光光电、数字通信和眼健康领域,举办精英创新创业等赛事,争取青科会优质项目落地25个以上。深入实施“罗峰领雁”“海外人才”等计划,力争新引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88名、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5个以上,认定高技能人才2500名以上。加快推进“以先投后股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力争形成龙湾经验。

    (二)注重提质增效,增强共同富裕产业竞争力

    聚焦聚力谋大招强。完善全员招商办法,优化招商考绩考核,制定招商项目评估审核机制,牢牢锁定新能源电池、5G数字通信、眼健康、北斗信息等重点产业和链主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力争招引落地百亿项目1个、“251”项目6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个,全年招引到位内资6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6600万美元以上。开工瑞浦新能源制造基地一期、赛泷科创湾、中交数字科创园等项目,竣工投用天心天思数字产业中心、中国眼谷科创园等项目,全力推动再造产业新龙湾。

    持续提升传统产业。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全力推进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用能预算化管理。聚焦数字化智能化,打造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个,新增机器人240台、上云企业300家以上。坚持“抓大、扶小、育新”统筹发力,加快“隐单巨雄”企业培育,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家、“增资扩产”项目10个、上市报会企业2家。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3.0,力争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均增长8.0%以上。深化“十园千企”工程,推广专业化运营模式,新增入驻高质量小微企业50家以上,力争创成三星级以上园区1个。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入温州“一城九片”产业圈层格局,启动状蒲片2.5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板块建设。做优楼宇经济生态圈,实现税收亿元楼8幢。加强限上贸易企业和流通企业培育,全年培育“限下转限上”40家、重点流通企业10家以上。加快打造温州东部消费中心,新招引品牌首店5家,办好国际知名品牌首发活动9场。支持企业开辟短视频、新媒体等网销阵地,进一步提升“龙湾造”自主品牌影响力。继续举办中国绅装文化节、消费促进月、金秋购物节等活动,发放消费券2100万元以上,刺激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加快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0%以上。

    (三)注重品质至上,增强共同富裕城市承载力

    向精建精美要品质。全力打造“未来城区”,高质量推进富春社区创建,开工建设南洋社区、云创社区,谋划实施滨江社区,万顺社区打造都市云治理样板。开工“大建大美”项目23个、完工19个,完成温州市核心区状蒲片城市设计,推进云上智城等新地标建设,建成投用双创新天地二期、国际人才公寓等城市功能项目。实施老旧小区改造6个。扎实推进安置提质提速,着力推广“房票安置”模式,建成安置房4300套、交钥匙5000套以上。深入开展“迎亚运·讲文明·提品质”300天大会战,全面完成亚运场馆周边综合环境整治提升,打造体育公园1个,以最好状态最美环境迎接亚运会。加快实施瓯江、塘河沿线开发,全面开工海塘安澜工程,提速建设温瑞平原东片排涝工程,提升改造瑶溪河沿线绿道网。做精做细城市管理,启动打造智慧城市平台,开工建设渣土资源化再利用项目,开展新一轮排水管网整治,落地全市首个装修及大件垃圾处置中心。

    向交通枢纽要品质。东部新城完成概念性规划方案编制及城市设计,谋划实施东部新城主核心区(高铁新城)综合开发,启动沙中、建新等4个旧村征迁。建成市域铁路S2线主体工程,配合推进机场三期、温福高铁、甬台温高速改扩建等重点项目。完善城市路网,建成环山北路二期、永宁东路等道路,加快建设沿江快速路龙湾段一期、永昌路改建、通海大道西段、机场大道东延等工程,打通断头路3条。新建“四好农村路”2条、大中修11公里。投用浙南科技城公交枢纽站,新增优化公交线路3条以上,推进街区微循环改造,构建高效便捷公交体系。

    向生态环境要品质。坚决落实“6+1”领域碳达峰方案,全面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启动实施全域光伏工程,积极探索引入绿色能源。不折不扣抓好第二轮央督反馈问题、举一反三问题、省委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以重点问题突破带动面上问题整治。推进建筑工地、道路、工业物料堆场等扬尘治理,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6%以上。深入开展水环境质量“达Ⅲ消V”行动,加快永强塘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综合整治,巩固全域“污水零直排”建设成果,争创“大禹鼎”金鼎。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一件事”改革试点,创成首批省级全域“无废城市”。新增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个,力争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进“一公园一主题”建设,塑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龙湾城区道路景观,着力打造有颜值的花园城市。

    (四)注重改革开放,增强共同富裕发展内生力

    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改革。按照“小切口、大场景”要求,谋划实施宗教场所专项规划“一张图”等省级以上试点,上线“浙里盘”等龙湾特色品牌应用,全面释放“未来康养智城”“平安信用通”等亮点改革效应,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应用成果。着力构建数字化改革“1512”框架体系,加快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智治改革,推出基层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项目10个。持续完善“浙里办”龙湾城市服务频道应用服务,加快复制推广全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让数字化改革更加惠民。

    进一步扩大开放水平。放大国际机场空港优势,深化“政关港”联动协作,探索打造集货拼箱基地、航空物流服务基地,推动航空物流园建设,提升龙湾开放发展水平。发力内外贸一体化,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推动外贸出口总额增长8.0%以上。支持龙湾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推动印尼纬达贝工业园创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

    进一步促进“两个健康”。加快减税降费等政策落地见效,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等难题,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新招投标“企呼我应”服务站、新型税收征纳互动服务等模式,持续提升涉企服务效能。深化“区街一体、多元协同”企业社区治理模式改革,实现园区集成式服务和规范化管理。推进商协会改革,建设商会发展服务综合体,增强协会商会内生动力。实施“青蓝接力”“红色传承”等计划,举办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系列活动,推进政企良性互动再上新台阶。

    (五)注重乡村振兴,增强共同富裕乡村生命力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粮油生猪稳产保供,完成粮食播种1.78万亩、生猪存栏3.5万头。推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争创国家级水产养殖示范场1个。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投用数字农业应用平台,开展滩涂贝类苗种核心技术攻坚。启动环大罗山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开工建设杨梅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杨梅精品园7个。完成永兴围垦农业园、永兴粮食功能区提升改造,新增农机综合服务中心1个,创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迭代升级未来乡村“五化十场景”,挖掘乡村主题文化,彰显乡村主体风貌,因地制宜打造具有龙湾辨识度的未来乡村和标志性成果,启动创建双岙、郑宅等4个未来乡村和瑶溪镇域型未来乡村。深化实施“千万工程”,新建新时代美丽乡村5个、特色精品村1个、美丽庭院50个。常态化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两最三比”评选力度,持续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

    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提速推进低收入农户“四增一减”行动计划,组织开展零就业家庭清零行动,全面消除家庭人均收入1万元以下现象。深入谋划建设村集体项目,成立强村公司,力争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6.5亿元以上。着力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推动就业促进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

    (六)注重惠民利民,增强共同富裕民生软实力

    完善公共服务增民利。持续提速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深化校地合作和集团化办学,加快推进20所在建学校建设,投用幼儿园3所,开工中小学3所。推动“双减”政策全面落地,进一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扩面提质城市医联体,投用蒲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温州王侨骨伤医院,加快建设青山体检与医学研究中心、龙湾颐馨医疗康养服务中心、永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深化未来康养智城2.0,改造提升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家,新增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3家,扩面开展“明眸皓齿”工程,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繁荣文化事业聚民心。继续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新建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各1家,组建图书馆、文化馆、公益培训机构联盟,打造“城市生活·图书馆”品牌。深入挖掘永嘉场文化内涵,加快推广“八盘八”等传统美食,全力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和产业化发展,持续提升“中国书法之乡”影响力。实施“文化+”发展,匠心打造永昌古镇、寺前街历史文化商业街区、高新文化广场等文化地标,全力完成环黄石山艺术场馆示范带建设,建成投用和合文化公园,促进文旅产业进一步融合。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新增体育场地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构建“10分钟体育健身圈”,高标准办好亚运体育盛事。

    强化社保兜底解民忧。开展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办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双创活动,落地大学生创业项目8个以上,新招引大学生超1万人,力争城镇新增就业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深化“真爱到家”“爱心龙湾”救助服务品牌建设,确保困难群众医保资助参保率和医疗救助政策落实率均达100%。推进区级和重点街道“助联体”实体化运作,建成投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启动建设青山儿童村。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工作,有效发挥科协、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作用,继续做好人民武装、退役军人、慈善、移民、民宗、海防打私、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

    突出社会治理保民安。完善多跨协同的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平安护航冬奥会、亚运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扎实做好防汛抗台、消防安全等工作,确保全区安全形势稳定。新增放心农贸市场3家,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坚持“精准防控、动态清零”策略不动摇,压实压紧“四方责任”,落实落细“四早要求”,确保区域协查“应查尽查”、核酸检测“应检尽检”、疫苗接种“应接尽接”,持续保持机场防控防线无失守、隔离点运行无隐患、本土病例无新增、聚集性疫情无发生。

    办好“关键小事”惠民生。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区政府遴选了学在龙湾、就业共富、全民眼健康、老有所养、医保纾困、安置提速、文化惠民、健康就医、交通畅行、智慧安防、防灾减灾、数字便民等12个方面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本次大会票决。对票决出来的十大民生实事,我们将深化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早日见效、早日惠民。

    (七)注重自身建设,增强共同富裕政府公信力

    持之以恒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懂弄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把区委决策转化为区政府抓落实的精密施工图、任务书、责任状。

    持之以恒提升服务质量。全方位推进政务服务2.0,逐步深化数据上云、办事上网,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90%以上。坚持规范化、标准化引领,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务、中介服务等领域拓展延伸,加快实现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探索推行“极简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完善“智能导服、收办分离、线上线下融合”政务服务模式,促进办事效率和服务温度“双提升”。

    持之以恒推进依法行政。完善依法行政体系,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公职律师队伍建设,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提高行政应诉规范化水平,持续推进行政诉讼案件数、败诉率“双下降”。健全行政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监察监督、司法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高质量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持之以恒深化作风建设。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抓好“四风”问题,持续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聚焦“清廉龙湾”建设,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零容忍”高压态势,时刻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用好“亮绩比拼”“六比争先”等赛马平台,深化“红黑榜”“及时奖”“担当奖”“蜗牛奖”“鸵鸟奖”等举措,激励广大干部在新的时代大考中担当作为。

    各位代表,蓝图催人奋进,实干托举梦想。展望新征程,时代赋予龙湾建设温州“新中心·大未来”的光荣使命,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在龙湾大地全面铺展!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龙湾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奋勇争先,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大干快上,奋力推进“一区五城”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加快打造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龙湾样板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 五个中心:指在“十三五”期间,龙湾要建设成为温州科技创新中心、温州东部城市发展中心、温州东部综合交通中心、温州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温州东部公共服务中心。

    2. 一中心四高地:指中国眼谷要打造成为世界眼健康领域中心和科技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医疗高地。

    3. “5+4”产业:指阀门、特殊钢、鞋业、制笔、服装等五大传统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等四大战新产业。

    4. “扩中”“提低”: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

    5. 510计划:指温州市推出的5个“10”人才招引计划,即开拓10万个岗位、推出10项政策、安排10亿元奖补资金、开展10项人才活动和1年招引12万名高校毕业生。

    6. 罗峰领雁计划:指定期评选一批区级杰出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新时代青年企业家,为温州市重大人才工程申报储备力量。

    7. “隐单巨雄”企业:指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雄鹰行动”培育企业。

    8. 龙一医“1+6”城市医联体:指由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牵头,联合各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

    9. “8+3”重点领域“遏重大”专项整治:指在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危化品、建设施工、工矿、涉海涉渔、旅游、城市安全等8个重点领域和城乡危旧房、特种设备、地质灾害等3个方面,开展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治理。

    10.四队三单:指流调溯源队、核酸检测队、社区封控队、运转机动队和核酸采样点清单、集中隔离点清单、物资储备清单。

    11.十个方面增优势、走前列:指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在民主法治建设、区域治理创新、文化龙湾建设、美丽龙湾建设、共同富裕推进、改革开放深化、东部枢纽建设、新型城区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等十个方面增优势、走前列。

    12.一核引领、两翼拓展、三廊生长、全域未来:指以龙湾城市中心区、浙南科技城和高铁新城为主中心建设温州东部发展核心,西翼以状浦片区为重点建设温州都市时尚智造集聚地,东翼以空港新区为重点创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打造未来社区示范走廊、瓯江沿岸协同发展示范走廊、环大罗山生态休闲走廊,树立人产城景融合的全域未来城区标杆。

    13.两区一廊一城一会一室: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温州高新区、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浙南科技城、温州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和瓯江实验室。

    14.鲲鹏计划:指面向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招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尖人才,包括诺贝尔奖等重大科学技术奖项获得者。

    15.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指把产业、学术界、科研、成果转化、金融、人才、政策、中介、环境、服务等十方面因素融合提升,打造一个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16.“531”工程:指龙湾围绕产业链、平台人才、温商回归、基金、未来城区等5大题材,谋划战新、创新、总部、独角兽、服务业等5类项目,落地3个百亿投资项目,冲刺1个千亿产业。

    17.“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指面向重量级未来产业、利用万亩空间左右、实现千亿元以上产出的产业平台。

    18.“521”高铁时空圈:指乘坐高铁5小时通达京津冀、珠三角、长江中游等城市群核心城市,2小时通达长三角和海西城市群核心城市,1小时通达杭州、宁波、金义三大都市区以及福州、宁德等地。

    19.八纵五横:“八纵”指上江路、兰江路、龙腾路、龙永路、南洋大道、曹龙路、龙海路—高新大道、机场大道—永强大道,“五横”指温州大道、环山北路—永定路、围垦路、永昌路—空港大道、通海大道。

    20.七优享:指浙江省提出在“十四五”期间打造“浙有善育”“浙里优学”“浙派工匠”“浙里健康”“浙里长寿”“浙里安居”“浙有众扶”等七张民生优享名片。

    21.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三大会战”:指在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开展重点区块打造、交通路网建设、环境整治提升等三大会战。

    22.“251”项目:指2亿元、5亿元、10亿元以上的单体制造业项目。

    23.亩均论英雄:指以提高亩产效益为核心,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管理,奖优汰劣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24.一城九片:指瓯江新城和中国鞋都片区、历史文化街区、北站黄田片区、瓯海悟白片区、龙湾状蒲片区、乐清柳白片区、瓯江口片区、东部枢纽片区、瑞安塘下片区。

    25.“6+1”领域:指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6个领域以及绿色低碳科技创新。

    26.碳达峰十大行动: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工业领域碳达峰、城乡建设碳达峰、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助力降碳、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全民绿色低碳、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等十大行动。

    27.数字化改革“1512”框架体系:“1”指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5”指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等综合应用,“1”指基层治理体系,“2”指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

    28.青蓝接力:指为进一步引导温州民营企业新生力量茁壮成长,精心挑选一批温商二代、在温创业年轻一代企业家开展的培训活动。

    29.未来乡村“五化十场景”:指通过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智化、共享化、融合化价值取向,打造未来乡村“党建、平安、共享、生态、产业、乡建、互助、双创、人文、治理”十大场景。

    30.千万工程: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31.两最三比:指市级比选“人居环境最干净乡镇”“人居环境最差乡镇”,县级比选“人居环境最干净村”“人居环境最差村”,镇级比选“宜居最美庭院”“卫生最差公厕”。

    32.四增一减:指增加低收入农户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减少其成本性支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