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958|回复: 0

[浙江] 2022年杭州市西湖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0:03
  • 签到天数: 734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8347
    发表于 2022-4-8 18: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杭州市西湖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2月14日在杭州市西湖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董毓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感恩奋进、真抓实干、砥砺前行,顺利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稳中求进、争先创优,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六稳”“六保”工作有效落实,发展速度稳中有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更加优质。地区生产总值2021年增长10.7%,五年平均增长7.8%,达1904.2亿元。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当年增长10.8%,年均增长8.1%,达1757亿元。财政总收入当年增长8.8%,年均增长9%,达34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当年增长8.5%,年均增长8.7%,达17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6%,达91.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7%,达787.6亿元。累计利用外资36.6亿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70亿元。新上市企业15家,总量达30家。新增税收亿元楼15幢,总量达32幢。新增税收千万元楼96幢,总量达164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4%,达7.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4%,达5.01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为1.49。先后荣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45项,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区前列。

    五年来,我们高点谋划、强势推进,城区能级实现新跃升。贯彻协调发展理念,抢抓杭州亚运机遇,融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之江文化产业带战略,纵深推进“北强、南启、中兴”。北强意气风发。聚力建设紫金港科技城、西湖大学城,唱响北强“双城”记。“双城”规划编制完成,“三横三纵”路网框架基本形成。云谷学校正式办学。未来生命科学园成功落地。阿里云计算总部建成投用。菜鸟云谷园区、云谷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快建设。西科园提升改造全面推进。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加快集聚,“双城”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浙大紫金科创、云谷两个特色小镇扎实推进。三墩荣获全市“数字赋能十佳镇街”,成为北强重要支撑。南启蓄势待发。积极稳妥推进之江未来城建设。之江净水厂基本完工,钱塘江饮用水取水口上移取得重大突破,为之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云栖小镇“云创立镇”。航天五院产业基地顺利投产,国科大杭高院落地运行,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启用。“云栖、2050、空天信息”三大会议享誉全球。艺创小镇“文创立镇”。象山艺术公社建成投用,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成功落地,集聚国家级艺术大师15名、文创企业超3000家。杭州亚运会徽、火炬形象、礼仪服装均为小镇设计。龙坞茶镇“生态立镇”。全域环境整治圆满完成。中华茶奥会、西湖龙井开茶节永久落户,集聚茶企1300余家。“龙池古井”蝉联“西湖龙井五星品质奖”。荣获省“非遗小镇”、市最美小镇。云栖、艺创、龙坞先后命名省级特色小镇。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蓄水完成,西湖姊妹湖重现光彩。“一湖三镇”带动之江全域协调融合发展。转塘跻身全省综合竞争力百强镇。双浦招引养生堂生物医药产业园、中船重工等优质项目。中兴活力焕发。西溪谷新增商务楼宇150万平方米。金融科技产业加快集聚。西湖蚂蚁小镇命名省级特色小镇,西溪谷“金扁担”有效带动城市中兴。68个老楼宇、老商圈提升改造圆满完成,黄龙、莲花、蒋村三大商圈旧貌换新颜。文三数字生活街区建设全面启动,规划方案顺利完成,颐高AB座提升改造全速推进,崭新的街区形象扑面而来。中部街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北山白沙泉并购金融街区管理基金规模超2000亿元。西溪浙商大创业园、杭电数字经济创新科技园先后开园。灵隐环浙大人工智能产业带全面启动。翠苑中电万谷产业园华丽蝶变。文新“五园十楼三广场”协调发展。古荡天目里成为城市新地标。留下浙商回归产业园加快推进。蒋村28个园区汇聚新动能。

    五年来,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杭州市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深度融合、云创科创文创“三创融合”,西湖产业标识度、竞争力显著提升。云创引领示范。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动企业“上云”万余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100%。数字“新基建”步伐加快,新增5G基站3182个,联合国大数据全球平台中国区域中心成功落户。云栖、云谷两个“云字号”特色小镇齐头并进,“空天地海”“大物云移”产业生态加快形成。成功创建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790.5亿元,占GDP比重达41.5%。科创势头强劲。承接杭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科技创新和产业提升联动推进。西湖大学横空出世,集聚高级科研人才千余名,云栖校区日新月异,云谷校区惊艳四座。省级实验室实现零突破,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比从1.63%跃升至4.27%,跻身全省前3。大力发展高校经济,与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中国美院、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战略合作全面加强,新增产业空间43万平方米,落地高校系企业341家。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6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632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平均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达81%。文创更加繁荣。之江文化产业带核心区建设驶入快车道,省之江文化中心、横店之江影视创新中心有序推进。宋城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获评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建设成效显著,之江编剧村落地启用。宋城演艺、华策影视连续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21%。

    五年来,我们改革牵引、服务支撑,营商环境得到新提升。贯彻开放发展理念,主动承接杭州市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数字赋能、系统重塑,体制机制活力充分释放。数字化改革渐入佳境。“最多跑一次”改革连续2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政府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实施首席数据官制度,数字政府门户全面上线,区委区政府应急值守系统全省首家实现全域可视联动。“民呼我为”和“西湖码”、“一指减负”双双获评全省“最佳应用”。“数智教育”“企诊卫士”“资产云管家”等应用场景可圈可点。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建立西湖大学城管委会,组建区文旅集团,先后成立区社科联、区文联、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区科创股权投资公司。设立科创直投基金。发行全市首单绿色债券。率先省市开展“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试点。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深入实施“双千”行动,“科技八点半”“西商大会”打响品牌。企业开办“一件事”全面落地,“网上办、掌上办”加快推进,新设各类市场主体9.6万家。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落实中央省市减税降费降本政策,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行动,兑现政策资金82亿元,受益企业、个体工商户3.6万家次。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大力实施“西湖英才计划”,招引国家、省市海外高层次人才217名、创业团队320个。“6张清单”精准招商,招引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3个,世界500强林德工程亚太区总部顺利落户。19个省市县长“152”工程、206个区级以上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做地2.2万亩,出地5902亩。

    五年来,我们坚守初心、秀外慧中,城区气质彰显新魅力。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实践路径,绿色发展指数居全省前列,新老西湖人归属感进一步增强。城市更美好。亚运场馆、“最后一公里”体验区54个项目全速推进。轨道交通从无到有,3条线路22个站点先后建成并投入运营,日均出行量27万人次。新建市政道路57条85公里,西溪路等迎宾大道成为杭城一景。新增公共停车泊位7400个,新开发地下空间超500万平方米。新建城市公园20个、绿道72.7公里。西湖、三墩2个文体中心建成投用。开展未来社区试点7个。城市大脑在此策源,垃圾分类成为习惯,解锁城市生活“幸福密码”。乡村更向往。双浦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列入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4个小城镇综合整治圆满完成,龙坞茶镇成为省级样板。成立未来乡村创建联盟,开展未来乡村试点7个。新增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48个,创建省A级景区村庄33个。转塘长埭村智慧生活引领潮流,双浦下杨村成为时尚旅游打卡地。生态更优质。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圆满完成。“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行动常态化推进,整改问题1.8万个。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276万平方米,成功创建省“无违建区”。全区95%的河道水质保持Ⅳ类以上,余杭塘河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实现五连优,三夺“大禹鼎”。建成区绿地率达40.7%。森林覆盖率达42.6%。PM2.5平均浓度26.6微克。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人文更兴盛。高度重视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开展文物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建立五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举办中阿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中国数字阅读大会等文化盛会,《绝境铸剑》《外交风云》等4部电视剧荣获飞天奖、金鹰奖,“西湖牌”成为文化出海重要力量。用好“礼堂、家园、书房、客厅”等文化矩阵,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新增中国湿地博物馆校园馆5所。新创省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27个。开展文体、法治、科普等活动万余场次。成功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明城市创建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五年来,我们公平正义、人民至上,共同富裕展开新篇章。贯彻共享发展理念,重投入、优品质,努力让民生有温度、幸福有质感。发展机会更加均等。持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城镇新增就业37.2万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成功创建省级无欠薪城区。弘扬劳模工匠精神,新设“西湖工匠”荣誉称号,劳动最光荣成为新风尚。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新增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35家41万平方米。认真做好创业指导,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790家。成立全市首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落实中央关于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部署,主动承接省“公平在线”系统,规范平台经济发展秩序,努力做到国企民企、大企小企、内资外资一视同仁。把教育公平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双减”政策,让教育回归初心。新建改扩建学校71所,新增学位超5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数居省市前列。成功创建省基本教育现代化区。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全国首创民生服务系统集成,高标准建成“幸福西湖民生综合体”19个,“幸福荟”成为西湖又一张金名片。福利中心二期建成投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镇街全覆盖,助餐服务村社全覆盖。养老服务获省政府督查激励。统筹“大救助系统”等慈善平台,建成未保工作站11家、社区康复站155家,发放残疾人补助资金超1.7亿元。全民参保率达99.5%,户籍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6%。引进浙一医院等5家三甲医院,“城市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制度持续优化,基本实现“15分钟健康服务圈”全覆盖。成功创建省健康促进区。开工安置房645万平方米,回迁安置1.8万套,卸紫家园、保亭人家、金鱼井新居等安置房品质有口皆碑。老旧小区提升改造3028套,加装电梯351台,城中村改造整村搬迁27个,惠及居民近20万户。武林门新村项目成为全市旧改标杆。发展安全更有保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精密智控,全国首创健康码,成功闯过内防扩散、复工复产、外防输入“三道关口”。平战迅速切换,有序中转、分流、安置,集中医学观察2.3万余人,核查重点人员逾100万人次。率先全省兑付抗疫专项补贴,温暖一线抗疫工作者。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努力构造群体免疫的“金钟罩、铁布衫”。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命案破案率连续15年保持100%。高质量完成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任务。推进应急管理系统改革,开展全域感知数智化建设,实施重点领域“遏重大”攻坚战,安全生产、交通事故起数连续大幅下降。持续开展积案化解和访源治理攻坚。金融风险防范、网贷风险处置扎实推进。

    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双拥共建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外事侨务、人防、史志档案、援藏援疆援青和东西部协作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回首五年来走过的奋斗历程,我们深深感悟到,只有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心,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2020年仲春时节,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江杭州西湖。从西溪之泮的谆谆教导,到钱江潮头的殷殷期望,如春风化雨般滋润我们的心田、振奋我们的精神。我们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如山似海的关怀厚爱转化为拼搏奋进的强大力量。全区上下众志成城、踔厉奋发,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综合考评五年连优。今天的西湖,不忘初心,无惧风浪,坚定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我们深深感悟到,只有始终保持对人民的感恩心,怀着强烈的爱民为民惠民之心,才能强信心、聚人心、筑同心,形成发展的强磁场。五年来,始终保持财政支出八成以上投入民生领域,累计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24件、政协提案722件,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46件,涉及项目2436个,解决了老百姓身边的一批急事、难事、揪心事。今天的西湖,美丽写满大地,幸福触手可及,首善实至名归,在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我们深深感悟到,只有始终保持对事业的进取心,敢想敢干破难题,才能巩固发展好势头、开创发展新天地。我们始终紧紧围绕区委谋划的蓝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湿地办证、安置房品质、小和山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历史遗留问题有效解决。一批创造性、引领性、标志性改革频频亮相、屡获瞩目。“三个十大行动”纲举目张,数字化改革风生水起,高校经济持续推进,数字生活街区初见端倪。今天的西湖,从容自信,行稳致远,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奋勇争先。

    我们深深感悟到,只有始终保持对法纪的敬畏心,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好生态、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我们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着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监察、行政、审计、财政和社会各界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务实作风持续优化。今天的西湖,风正气顺、心齐劲足,凝聚起了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西湖发展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中央、省市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奋勇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西湖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区各单位和驻区部队官兵,向关心支持西湖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我们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三次产业比重不够协调,新制造业规模小、占比低,集聚度不够高。空间资源利用不够充分,亩均楼均效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教育、医疗、养老、育儿等公共服务供给还不够优质均衡。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制定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工作思路和任务

    根据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实施“产业立区”“科创强区”“生态美区”“民生优区”“改革兴区”等五大战略,牢记重要嘱托、拼搏实干奋进,为加快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聚焦高质量发展,锚定共富裕跑道,彰显核心城区的担当和作为,高水平打造经济、文化、民生等重要城市功能的承载地和集聚地,努力实现区域发展质效更高、创新活力更足、均衡程度更好、幸福体验更佳、治理效能更优,全面展现共同富裕示范区首善之区的精彩画卷。具体要打造“五个新”:

    ——高质量发展新范例。力争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增长7%左右,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3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以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双引擎”驱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11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达到480亿元,“未来工厂”等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走在前列。

    ——科创引领新高地。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比保持全省领先。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0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00家以上,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82%以上,引进各类人才10万人以上,奋力夺取“科技创新金鼎”,打造国内一流科技创新中心和杭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

    ——全域融合新样板。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交通共联、设施共建、要素共享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逐步成熟,“扩中”“提低”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10万元、7万元,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区域、城乡、收入三大差距持续缩小,全域融合、全面提升、全民富裕的协调发展“西湖样板”加快呈现。

    ——美好生活新品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发展民生事业,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群众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满足,民生综合体实现所有村社应建尽建。儿童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5.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3%,人均预期寿命84.7岁。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公平完善,人人共享的数字社会加快形成。国家级生态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创建成果持续巩固,区域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山水共融、人文共美的诗意生活画卷全域展开,高品质美好生活的幸福体验成为西湖最响亮的品牌。

    ——数智治理新标杆。坚持数字化改革引领城市智治,不断放大城市大脑策源地综合效应,对区域治理和经济社会运行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积极探索数字文明时代社会关系的新规则新标准新政策,高标准打造一批在全国和省市领先、西湖辨识度强、具备牵引性带动性的重大应用,全力建设能感知、善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数智治理”标杆区。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一)大力实施“产业立区”战略,推动经济发展质效再跃升

    纵深推进“三城一谷六小镇”平台迭代升级,推动“北强、南启、中兴”的协调发展格局更趋成熟。打造极具承载力的发展平台体系,培育极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优化极具亲和力的惠企服务体系,构建极具吸引力的要素保障体系,持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积极探索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二)大力实施“科创强区”战略,推动科技硬核实力再跃升

    坚持科技创新在推动西湖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聚焦人工智能、互联网+、生命健康、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壮大高校经济生态圈,深入推进“雄鹰行动”“凤凰行动”“雏鹰行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领军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深入实施“飞天计划”“星辰计划”,完善高品质科创生态,激发高效能科创活力,集聚高素质科创人才,全力打造科创引领发展的新高地。

    (三)大力实施“生态美区”战略,推动城乡环境品质再跃升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两个亚运”牵引推动城市能级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展现开放包容、时尚大气的亚运精彩。走稳走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擦亮蓝绿交织、山清水秀的生态底色,打造全域一体、大美宜居的城乡环境,做实多元融合、面向未来的基本单元,实现生态环境品质、城乡空间格局和国际化程度跃上更高水平。

    (四)大力实施“民生优区”战略,推动群众幸福指数再跃升

    始终秉持“民呼我为”理念,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安居、弱有众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着力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着力推动社会保障精准高效,着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兴盛,着力推动“平安西湖”扎实稳固,让全区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好保障、更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大力实施“改革兴区”战略,推动区域治理效能再跃升

    坚定不移把数字化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聚焦“七大领域”重点改革,全方位重塑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关系,不断提升整体智治新水平,不断探索赋能治理新路径,不断优化共建共享新格局,不断取得为民惠民新成果。推进生产力水平跃升、生产关系优化、社会活力迸发,加快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杭州亚运盛会之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十四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建议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万元GDP电耗完成市下达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GDP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进一步缩小。

    为圆满完成上述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亚运盛会,倾力彰显西湖担当

    紧扣杭州“亚运攻坚、共富示范”主题年,着力服务好亚运会、亚残运会,高质量完成国家重大政治任务。

    全力保障场馆建设。对标一流的赛事场馆、一流的配套环境、一流的沿途风光,落实亚运场馆“一馆一方案”,配合省市高品质完成黄龙体育中心、浙大篮球馆、浙工大板球馆提升改造,高效能修缮西湖高尔夫球场。完成“最后一公里”体验区建设,整治提升场馆周边街容环境、建筑立面,加强氛围营造。完成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提升城市标识系统国际化水平。围绕“迎宾路、生态路、致富路”方向,精心完成28个“迎亚运”城市道路项目。建成公园绿地5个、绿道20公里。开展“两路两侧‘三化一平’”整治,以最佳的状态、全新的形象迎接杭州亚运。

    全力做好赛事服务。全面强化亚运“一办十组”专班服务保障机制。落实“带疫办赛”专项方案,全域加强病媒生物监测。新建5G基站150个,新增新能源车充电桩240个,增配AED设备100台以上。统筹抓好安保、通讯、食宿、志愿者等工作,让各国友人宾至如归。实施亚运国际传播行动,多元展示会徽、口号、吉祥物等亚运元素。积极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精心编制茶乡游、之江游等亚运旅游线路,举办半程马拉松、山地自行车等体育赛事,以丰富多彩的亚运主题活动,呈现一场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的体育文化盛会。

    全力提升城市品质。坚持“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以亚运筹备带动城市品质整体提升。全力保障4条地铁以及文一西路提升改造、留下、三墩互通等省市重大工程。持续开展“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行动。坚持拆违控违长效化,“减存、控增、清零”并举,争创省“无违建”创先争优示范区。巩固省体育现代化区创建成果,提前谋划亚运后场馆利用文章。建成之江文体中心,用好西湖、三墩2个文体中心,完善三级公共文体服务体系,营造全民健康运动的浓厚氛围。

    (二)聚焦数字变革,倾力激发活力动能

    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一子落、满盘活”的撬动作用,塑造变革、聚焦跑道、多跨协同,以改革的大格局助推发展的高质量。

    迭代升级数字化改革。贯通“152”“141”体系,“夯塔基、筑塔身、强塔尖”,构建数字化改革金字塔。对标“一地创新、全省共享”,瞄准“浙里发展”“浙里营商”“浙里高效”等省市跑道,让更多的西湖改革实践成为全省“最佳应用”。深化区委区政府应急值守系统建设,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完善物联感知一张网,无缝对接基层治理平台,实现全域可视、全程指挥、全线联动。开发“绿色建筑低碳码上管”,迭代“一键办”“一指减负”“资产云管家”,擦亮“民呼我为”和“西湖码”金名片。完善首席数据官制度,实现区镇(街)一体、平台融合、数据共享。依托“浙政钉”“浙里办”,推动数字化改革向镇街、村社延伸贯通。破题“数字鸿沟”,让数字化改革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加快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对标“一统三化九场景”,细化省级未来社区3大类试点和创建任务,实现数字赋能、整体智治、高效协同,打造社区数字生活新空间。北山上保社区等旧改类未来社区要聚焦未来养老、未来健康、未来教育等痛点堵点,拆改结合增空间、整体布局强功能,确保精彩亮相。之江未来社区要加快出地步伐,打造新建类未来社区标杆。主动融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全域未来社区建设。争取更多社区纳入省市创建项目名单。

    深入实施未来乡村行动。紧扣“十大场景”,深化7个未来乡村试点,新建市级试点2个以上,实现“村村不一样,村村有一样”。以体验感为导向,坚持全域设计、整体系统、科技内核,实施28个“微改造、精提升”项目,因地制宜布点未来礼堂、未来小店、未来家居,推进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生态宜居、整体智治、共同富裕的未来乡村新样板。聚焦现代都市农业,做深三墩兰里研学教育文章。用好“一绿一红”茶品牌,探索茶园云管理、茶叶云拍卖,打造未来茶园。深挖西湖山水资源,深化“农业+旅游+文创”,做精做强民宿、近郊游,积极发展“微度假”“宅酒店”。发挥“三乡人”力量,坚持村级留用地“三统一”开发,确保32个行政村集体可分配总收入1亿元以上。

    统筹抓好各项重点改革。落实杭州市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深化行政审批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全面建成掌上办事之区、掌上办公之区、掌上治理之区。推进质量强区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区域整体智治改革。加快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构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格局。承接杭州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提高区属国企评级。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力争更多工作获得上级激励。

    (三)聚焦协调发展,倾力跃升城区能级

    主动承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纵深推进“北强、南启、中兴”,做大做强“三城一谷六小镇”,争当杭州发展主力军。

    北强铸就科技芯。坚定紫金港科技城、西湖大学城新制造业主阵地,强化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东首”,打造全国科创高地。全速推进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三期建设。开工凯迪仕、集智机电等新制造业项目,加快杭州镓谷、石码科技等在建项目步伐,不断壮大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西科园提升改造要功能形态并重,加强层高控制,推动工业上楼。浙大紫金科创小镇要用好浙大森林等空间资源,完成省级特色小镇命名,云谷小镇要力争列入创建名单。三墩要进一步在高校经济、数字赋能上发力,争当北强主力军。

    南启积聚未来感。推进钱塘江饮用水取水口上移,释放发展空间。加快省之江文化中心建设步伐,推动城市功能向双浦延伸,让之江未来城尽快立起来、热起来、美起来。放大“一湖三镇”融合发展乘数效应,打造科技艺术交融、历史未来呼应、生态人文共鸣的未来城市典范。释放铜鉴湖生态生产力,完善配套设施,画好之江大地点睛之笔。发挥云栖小镇科学想象力,把握军民融合发展机遇,不断壮大“空天地海”产业链,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镇。彰显艺创小镇艺术感染力,建成全国首个网络影视艺术指导中心,打造影视新媒产业国家级产业平台,落地优质数字文创项目10个以上,打造浙江文化产业第一镇。放大龙坞茶镇品牌影响力,尽快开工茶博会永久会址,打造更年轻、更国际的中国第一茶镇。转塘要主动服务“一湖三镇”,优环境、抓招商、推项目,在“三创融合”上先行先试,争当南启领头羊。双浦要发挥生态优势,加快推进养生堂等重点项目,成为南启新蓝海。

    中兴焕发新朝气。发挥西溪谷“金扁担”作用,坚定生态谷、科创谷、理想谷方向,启动青春宝地块搬迁,推进省交投地块做地。做优区块链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坚持全区一盘棋,各镇街错位发展、多点开花,让西湖人人有任务、处处都精彩。北山要做深省会经济文章,提升白沙泉金融并购街区空间绩效。西溪要当好高校经济排头兵,运营好杭电等优质园区。灵隐要做强环浙大人工智能产业带,大力发展高校经济。翠苑要主动融入文三数字生活街区建设,打造杭城新地标。文新要把服务做到极致、空间用到极致,争当楼宇平方绩效最优街道。古荡要坚持数字经济、金融科技双轮驱动,塑造富有活力的莲花、数益品牌商圈。留下要着力提升小和山区域品质,做强环浙工大创新创业集聚区。蒋村要精心做好为企服务,成为楼宇经济新高地。

    (四)聚焦创新驱动,倾力推进高质发展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科创强区战略,持续推进“三创融合”,让西湖的产业特色更鲜明、动能更充沛。

    坚持云创引领。持续深化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用好云栖、云谷两个“云字号”,丰富“云栖、2050、空天信息”三大会议内涵,放大西湖云创影响力。不断壮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跨境电商、新零售、区块链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类脑智能、星地计算等未来产业。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3.5%。

    强化科创驱动。纵深推进高校经济,奋力夺取“科技创新鼎”。全力推动国家级实验室落地,力争西湖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60家。加强关键核心和基础共性技术攻关,力争在生命健康、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新突破。集中力量推进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在81%以上。

    厚植文创底蕴。深耕之江文化产业带战略,高水平打造之江艺术长廊,用好“两院两镇”资源,建成浙江电影科技城。用好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之江编剧村等平台,高标准建设数字阅读、数字出版、短视频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会计法律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0%。

    聚力项目引育。深化“科技八点半”“西商大会”“双千”服务机制。紧扣“数智城生金、文平总美服”十个字方向,纵深推进浙商、杭商、西商回归回家工程。坚持“一把手”招商,做深做实“6张清单”渠道,完善招商月考机制,不断提升项目生成绩效。加快推进4个省市县长“152”工程、95个区级以上重点项目。

    壮大市场主体。完善企业梯队培育体系,精细呵护“苗木”,精准选育“灌木”,精心助长“乔木”。持续开展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实施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深入推进“雏鹰”“凤凰”“雄鹰”系列行动,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50家。

    为更好助推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倾力实施经济建设十大行动:

    ①“6张清单”招大引强行动。深化投资机构、上市公司、领军人物、高校院所、知名中介、卓越浙商“6张清单”,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8个,亿元以上项目60个。

    ②高校经济“三百”行动。做大做强环浙大人工智能产业带、环浙工大创新创业集聚区、文一路科创大道,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校友会对接,精心运营现有产业空间,落地高质量高校经济项目100个,促成前沿领域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个,实现技术交易总额120亿元以上。

    ③文三数字生活街区精彩亮相行动。抢抓杭州亚运契机,聚焦未来城市、数字生活潮流,高品质完成文三街重要节点提升改造,聚力招引数字消费体验项目,确保6月底前全新亮相,全力打造全国引领示范的数字街区,绘就新时代“清明上河图”。

    ④未来园区建设行动。锚定生物医药产业方向,高起点推进369亩未来生命科学园,加快做地出地,确保一期开工。全速推进浙商回归产业园数字化改造,确保年底前建成投用。

    ⑤企业上市“凤凰计划”行动。加强与境内三大交易所合作,推动北交所培育基地落地,拓宽后备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渠道。坚持“上市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新增上市及挂牌企业10家,培育上市后备企业50家。精心开展企业上市后跟踪服务,鼓励上市募集资金投资西湖。

    ⑥新制造业“未来工厂”打造行动。坚持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新培育省市“未来工厂”(含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云端工厂等)3家以上、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家,努力打造更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

    ⑦“空天地海”培育行动。聚焦上游基础层、中游数据层、下游应用层,加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中船重工项目建设,新聚集产业链企业30家以上。

    ⑧楼宇经济提质增效行动。按照“一楼一特色、一楼一产业”原则,坚持招商引资、产业培育双线并进,切实提升楼宇资源使用绩效,打造税收亿元楼34幢、千万元楼165幢。开展镇街平台楼宇经济比学赶超竞赛活动。

    ⑨西湖英才行动。引进海内外领军人才20名、创新创业团队60个、高层次人才3000名。

    ⑩创新创业生态营造行动。打好政策、服务、平台组合拳。落实中央省市减税降费政策,推进极简审批许可、便利开办登记,新设各类市场主体2万家。用好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园,举办创新创业活动100场以上。发挥区科创投专业优势,走访双创企业1000家以上,挖掘优质项目100个以上,累计审批投资项目60个。

    (五)聚焦生态优先,倾力推动三生融合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构建绿色低碳生产圈。科学有序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避免“一刀切”、运动式“减碳”。促进产业生态化,精心编制“双碳”实施计划,积极开展紫金港科技城低碳创新试点,推动企业、园区开展绿色化改造,加大清洁低碳能源应用力度,引导产业向高端、低碳、减排方向转型。促进生态产业化,开展基础设施绿色化建设,推广装配式建造方式,推进一批低碳、近零碳、零碳试点示范项目,实现高星级绿色建筑全覆盖。发挥辖区建筑规划设计院所资源优势,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健康发展。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中央环保督察整改长效机制。统筹抓好气、水、土污染防治。实施清新空气行动,加强林地保护,力争PM2.5平均浓度持续改善。深化碧水行动,完成之江净水厂建设,断面水质考核达标率100%,河湖、小微水体水质Ⅳ类以上,再夺“大禹鼎”。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防治管控,完成241亩受污染耕地源解析,确保地块安全利用。开展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加强珍稀濒危物种抢救保护和外来物种入侵治理。

    重塑城市有机生命体。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增强城市韧性。落实“三区三线”刚性约束,强化“三线一单”落地应用。抢抓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机遇,推动存量、低效用地有序盘活。完成留下等6个单元控规修编。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编制灵山、龙坞单元村庄规划。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性构建内涝防治体系。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率100%。

    为厚植西湖品质魅力,我们将倾力实施城乡建管十大行动:

    ①迎亚运首善之区“标志点、示范路、样板区”创建行动。高标准完成4个亚运场馆周边“最后一公里”体验区建设及环境综合整治。按照每个镇街“一个标志点、一条示范路、一个样板区”要求,精心做好品质提升、亚运氛围营造工作。

    ②做地出地攻坚行动。做地3000亩,具备出让条件1500亩,其中住宅不少于700亩、工业不少于200亩。

    ③小和山区域品质提升行动。完成石马地块5宗商业用地出让、浙工大有关地块做地。开工建设小和山九年一贯制学校。完成留和路及6条支小路提升改造。

    ④“一湖三镇”融合行动。围绕“路通、事通、人通”,开工建设茶博会永久会址,提升改造云艺路,完成云栖小镇综合环境提升改造三期。完成铜鉴湖昙山公园整治提升工程、环铜鉴湖山体护林防火道路、铜鉴湖农田建设项目、国艺公园·杨奇瑞红色记忆雕塑长廊建设。

    ⑤未来社区建设行动。建成西溪求智、蒋村府苑2个未来社区。开工翠苑一区未来社区。提升三墩吉鸿创建成果。启动之江未来社区建设。

    ⑥西湖大学城建设行动。加快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三期建设。开工新制造业项目10个。编制商业远景配套规划。完成TOD项目城市设计和控规局调。竣工园区商业配套2.5万平方米。

    ⑦保障性住房建设行动。开工公共租赁房9万平方米、人才房2.5万平方米,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任务,落实共有产权房建设任务。

    ⑧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行动。推广“交安码”“黑红图”,用好货运导航、电动车智控等系统,全面压实运输企业、平台、村社源头责任。持续开展工程车、网约车、电动自行车等专项治理。交通事故核心考核指标下降30%。

    ⑨老旧小区物业一体化管理提升行动。全力做好翠苑街道辖区老旧小区物业一体化管理试点,提高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集约化水平,努力实现全覆盖。

    ⑩城乡建管“最美”品牌创建行动。按照品质高、服务优、口碑好的标准,全域开展最美学校(洁美校园)、最美公园、最美工地、最美农居房、最美交通站点、最美储备地块、最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系列创建。

    (六)聚焦除险保安,倾力实现大城善治

    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锚定党的二十大、杭州亚运等大事要事,完善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处变不惊、紧张有序,全面落实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完善指挥体系,健全大物防联控机制,坚持科学防疫、主动筛查、闭环管理、精准处置。平战结合无缝转换,精密智控快速响应,控制疫情最大程度不影响群众生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

    全力以赴确保平安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调中心转型为社会治理中心。健全常态化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实现第二批重复信访和积案化解清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集中开展电信网络诈骗等专项整治,坚决打赢重大活动安保工作大仗、硬仗。持续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实现智慧安防全覆盖。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加强消防、燃气、危化品、食品药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监管。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整治,提高全民防灾自救能力。

    全力防范经济金融风险。持续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有序处置私募投资基金等新风险点,稳妥处置房地产领域风险。扎实推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用好“红绿灯”规则体系,注重全链条监管。强化电商新业态治理和规范,为平台企业“信用体检”“精准画像”。

    (七)聚焦共富实践,倾力擦亮民生品牌

    遵循“城区首位、工作首创、群众首肯”导向,推动民生事业从有到优进阶,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高质效回应社会关切。扩面提质“幸福西湖民生综合体”,筑强“幸福荟”金字招牌。聚焦“一老一小”。深化城乡融合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全过程多层次康养服务,打造康养联合体2个。加快老年活动中心、东山弄社区学校建设,新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个、老年食堂3个,建设老年友好示范社区11个。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优化生育休假制度,积极探索育儿友好型社会。

    高起点打造美好教育。新开办学校9所,新增学位7200个。做强做优学前教育,普惠园覆盖率90%以上,优质覆盖率96%以上。实施初中强校扩面提质行动,迭代升级集团化办学,义务教育优质覆盖率98%。实施“四杏”教师培养计划,加大教师区域交流。深化“双减”政策,强化课堂育人主阵地,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落实全面教育,保障学生全程生长。

    高标准建设健康西湖。健全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建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迁建改造卫生服务站2家。加强城市医联体建设,优化分级诊疗和智慧医疗,提高基层诊疗和健康服务能力,签约居民就诊率70%以上,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70%以上。夯实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评成果,推广中医药应用服务。促进民营医院健康规范发展。加强卫健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争创全国健康促进区。

    高质量推进就业保障。坚持“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相结合,加快推进“扩中”“提低”改革,拓展城乡居民创新创业渠道,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完善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培养高技能人才3000人次。深化无欠薪行动,健全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民参保率和户籍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创建残疾人全生命周期康复体系,提升残疾人生活幸福指数。强化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山海协作,努力实现山海互济、携手共富。

    高水平加强文化建设。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深化文物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尊重历史、传承文脉,积极妥善推进杭大新村、留下古镇、三墩五里塘等区域保护建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继承。办好中国视听创新创业大会、中国电视艺术创新峰会等活动。繁荣文艺创作,吸引更多优质作品在西湖首发、首演、首映、首展。提升改造中国湿地博物馆,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用好云书房、西湖书房资源,构建全域阅读服务网络,打造全民终身学习之区。深化双拥共建,加大民主法治村社创建力度,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不断提升全民文明素养,推动精神共富。

    各位代表,前期我们着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坚持能快则快、能早则早、能多则多,认真做好民生实事征集,遴选形成12件候选项目。经本次人代会票决,以下10件确定为区政府2022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下一步,区政府将细化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做实做好。

    ①建成“幸福西湖民生综合体”22个。

    ②完成西湖体育馆主体建设、之江文体中心精装修工程,新建百姓健身房、笼式足球场等全民健身场地10家,提升改造图书室18家。

    ③竣工安置房5000套,回迁安置房3000套,完成初始权证办理2000套,转移登记办理8000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间)。

    ④开工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15个、竣工24个,安装既有住宅电梯65台;开工未来社区1个,完工1个;完成7个老旧高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⑤建成和提升改造道路8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00个,新建和提升改造绿道20公里;新增地铁出入口非机动车停放点4处。

    ⑥开工学校6所、竣工4所,完成2000间教室护眼灯光改造,建设学生身心健康数智平台1个。

    ⑦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500个,其中普惠型托位300个。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成长驿站10家。

    ⑧开工留用地项目4宗、竣工1宗,建成数字乡村样板村2个、未来乡村试点村1个。

    ⑨建成农村家宴放心厨房5家,新增食品生产企业“阳光工厂”20家,建设民生综合体智能阳光厨房10家。

    ⑩扶持大学生创业企业200家,创建市级大学生创业园1个,发放小额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执行过硬、廉洁过硬的政府干部队伍。

    忠诚为魂。自觉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认真学、系统思、深入践、用心悟,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定盘星、主心骨、领路人,做到政治上忠诚核心、思想上紧随核心、行动上捍卫核心,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以法为纲。常学法、善用法、重守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完善区政府八大会议制度,坚持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全面推进“八五”普法。用好政府法律顾问及公职律师队伍,提升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水平。加强重点领域执法监管,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严格落实行政应诉和复议工作,把政府一切工作纳入法治轨道。

    服务为要。当好贴心人、服务员、红掌柜。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努力解决好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利。讲原则、掌路径、抓绩效,带头营造好讲政治、有担当、办实事、重服务的政府工作风气。

    实干为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抓而不实,等于白抓”的谆谆教诲,增强干的本领,提升干的方法,激发干的状态。加强学习数字经济、金融科技、城市美学、法律管理等知识,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努力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工作能力水平。坚定不移吃改革饭、打创新牌,善用系统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强化钉钉子精神,始终一鼓作气、一抓到底。

    勤廉为基。立好德、管好钱、扛好责。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以政府运行支出的“减法”,换取民生福祉的“加法”。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强化预算执行刚性,落实重大决策审计跟踪问效。

    各位代表,潮起海天阔,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敢于担当、奋发有为,全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首善之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