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265|回复: 0

[江苏] 2022年泰兴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9:02
  • 签到天数: 733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8171
    发表于 2022-4-7 20: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泰兴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10日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刘文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1年工作情况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深入践行新思想新理念,积极应对新风险新挑战,致力高质量,奋进现代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1.经济运行平稳向好。积极应对复杂形势,努力克服不利影响,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综合实力稳步攀升。预计实现GDP1300亿元,增长10.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12亿元,增长9%,税占比80.7%,总量列全省县(市)第七、苏中第一。实现工业开票销售2038亿元,增长2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亿元,增长20%。项目建设量质并举。扎实推进“三比一提升”行动,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54个,其中10亿元以上31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3个,其中10亿元以上13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84个,其中10亿元以上7个。产业质态不断优化。新增高标准农田6.5万亩。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通过验收,为泰州首家。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举措,减免各类税费70亿元,新增贷款155亿元。50家重点企业和30家成长型企业工商税收增幅分别达62.3%、98.7%,高于全市平均增幅48.1、84.5个百分点。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8家。工业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225家,其中超10亿元36家、超50亿元6家。新增服务业规上企业45家。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30亿元。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00亿元,新增资质企业66家。
    2.发展动能加快释放。改革创新、开放融合纵深推进,区域发展活力、内生动力有效增强。综合改革有序推进。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创新项目审批“掌上督”系统,平均审批周期提速50%。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保持全省第一方阵、泰州第一位次。济川、延令街道分设,姚王“撤镇设街”顺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完成率居泰州首位,新增AA+评级企业1家。亩均论英雄改革深入推进,盘活利用低效闲置工业用地3570亩,亩均税收达8.9万元、增长40%。创新转型成效明显。预计完成高新技术产值880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7.2%。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泰州市科技瞪羚企业5家。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40个,新增首台(套)重大装备1个、省星级上云企业40家。设立双创引导基金,出台人才新政“双十条”,引进高层次人才665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8人。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扬子鑫福获省碳达峰碳中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森萱医药北交所上市,为泰州首家、全国首批。开放合作活力彰显。实际利用外资4.36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58亿美元、外经营业额1.9亿美元,总量均保持泰州第一。泰兴港区货物吞吐量达6900万吨。泰兴经济开发区连续9年稳居全国化工园区10强、列第5位,创成省级中日新材料产业园;黄桥经济开发区获批建设中国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城,创成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泰兴高新区凤栖小镇入选中国特色小镇50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创成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城区工业园区创成省级军民两用创新示范区。北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高铁、常泰铁路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常泰长江大桥全面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504省道和分雅线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232省道二期工程有序实施,开放融合的交通优势更加凸显。
    3.城乡建设协调并进。坚持建管一体、统筹推进,城乡品质不断提升。城市建管扎实有力。高铁片区、综合交通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规划加快完善。改造贯通大庆东路、江平路、根思路、鼓楼北路等主次道路,新改建城市道路9.55公里。改造提升泰兴公园、仙鹤湾风光带等16个公园和绿化节点,建成开放8公里的“泰健康”龙河马拉松训练步道,新增改造绿化40万平方米。深入推进小区物业管理专项整治,完成38处老旧小区和背后街巷改造,新增停车位1124个,道路泊位智能化改造1051个。扎实开展“小微”问题百日整治专项行动,长征路、根思路立面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城区二类及以下公厕改造实现全覆盖,市容环境持续改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排名泰州第一。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乡村面貌日益改善。疏浚整治河道224条,打造生态河道87条。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达86.28%,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启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提档升级农村公路230公里、改建11.6公里,实施安全防护工程110公里。入选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全国试点县。生态治理系统高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80%,PM2.5均值达历史最好水平。全面完成304个入江排口整治,高标准建设幸福河湖100条,省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和优Ⅲ类水体比例均达100%。泰兴经济开发区尾水净化生态湿地获评省生态安全缓冲区示范项目。泰兴高新区入选国家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试点。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4.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群众生活品质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民生保障全面加强。发放就业保障资金1.59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76万人。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98%。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40元。建成市级老年人活动中心,实施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916户。公共事业协调发展。泰师附小东阳校区、育红幼儿园文江分园建成投用。市人民医院三甲创建完成专家评审,新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建成启用,创成泰州市级农村基层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4家。省运会筹备工作有序开展,场馆设施改造全面完成。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格落实专项整治“11321作战图”,建立全域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一图一册一清单”,全面推广安全生产记分制管理,省委危化品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清零,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建成运行,网格化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初信初访办理、信访积案化解同步加强,信访秩序持续好转。“雪亮技防工程”加快实施,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2.68%,群众公共安全感达99.33%。从严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总体形势平稳可控。国防动员、统计调查、史志档案、外事、侨务、民宗、气象、工商联、老干部、退役军人、关心下一代、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及对口支援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5.行政效能明显提升。精心组织建党100周年系列宣教活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两在两同”建新功、“三带三强”争一流主题活动,政务服务、作风效能持续加强。严格落实政府工作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强化政府规范性文件审查,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加强审计监督,持续压降非刚性非急需支出,政府投资行为更加规范高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结建议、提案382件,满意率100%。深化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776条,办理依申请公开信息305件。高度重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办理,群众诉求办结率99.63%、满意率98.06%。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2021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标志着本届政府实现了顺利收官。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有效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接续奋斗、奋勇拼搏,开创了泰兴发展史上又一个“黄金期”,在“强富美高”新泰兴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正昂首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突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台阶、年均增长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实现十亿级“三级跳”。项目建设综合考核稳居泰州第一位次,延长中燃、药明康德、金鹰健康产业基地等百亿级重特大项目相继落户。中国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从第34位跃升至第21位。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转型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济川药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入选省首批创新型示范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3次获国务院表彰。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民生作为第一导向,社会事业获得全面性进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和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摘帽。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2万元,较2016年增长51.8%。新(改扩)建学校52所,义务教育集团(联盟)办学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涉农村居全部达到“整洁村”标准。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122公里,建设安防工程599公里,实施道路养护2000公里,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治理效能得到系统性提升。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成12公里长江生态廊道及拓展区。巩固拓展“一年小灶”成果,扎实推进“三年大灶”任务,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年实现“双下降”。“三治试点”成效明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群众安全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五年来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离不开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帮助,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泰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泰兴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产业竞争力还不够强,特色产业集聚度还不够高;园区发展能级、承载能力有待提升;开放创新、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尚有差距;城乡融合发展、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本质安全、生态建设还需要久久为功;基层治理效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政府自身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力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展望
    新一届政府的五年,是“两个百年”历史进程相互交汇、继往开来的重要五年,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基开局、蓄势前行的关键五年。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打造产城融合、‘三生’协同的标杆城市”总目标,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答好高质量发展“时代之问”,走好现代化建设“赶考之路”,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兴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主要奋斗目标和任务是:
    ——奋力打造产业转型标杆,推动经济发展更高质量。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持续突破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做强产业特色,形成更具规模优势、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工业开票销售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有力增长态势,综合实力持续争先全省第一方阵。
    ——奋力打造城乡融合标杆,推动城市能级更快提升。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以主城区、副中心、重点镇、新社区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明晰功能定位、提升承载能力,更好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品质生活共享化。加快推进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更快融入上海、南京“一小时经济圈”。常泰长江大桥及连接线建成通车,“零换乘、一体化”高铁枢纽集疏运网络初步形成。
    ——奋力打造绿色发展标杆,推动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准确把握、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坚持绿色化、循环化发展方向,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不断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持续压降单位GDP能耗,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美好生活更加匹配、更相适应,着力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与发展相得益彰的生动画面,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奋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推动民生事业更优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落实民生“七有”要求,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扩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群众感受度、满意度显著增强。
    ——奋力打造社会文明标杆,推动城市气质更好彰显。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践行“三个不相信”城市精神特质,持续抓好公民道德教育和文明习惯养成,全力营造诚实守信、公平正义、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推动全社会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高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奋力打造市域治理标杆,推动治理体系更趋完善。扎实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强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提高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完善现代应急救援体系,积极构建多元参与、整体协同的基层治理架构,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2022年工作任务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起始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紧紧围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聚力全域创新、全面转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抓好“六稳”“六保”工作,深入实施“四大行动”,加快构建“四大体系”,奋力打造“六个标杆”,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税占比80%以上,工业开票销售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向好,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巩固。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1.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统筹抓好产业链式发展、项目招引建设、园区能级提升“三大任务”,推动产业发展量质并举、转型突破,进一步厚植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
    以链式发展推动产业转型。聚焦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链主”“链核”“链源”企业招引培育,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着力形成韧性更足、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入实施产业强市特色发展“123”工程,集聚量的优势、促进质的提升,确保特色产业规模增长10%以上。深耕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重点支持新浦化学、延长中燃、格林美等龙头企业深度研发、提级发展,年内产业规模突破850亿元。壮大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鼓励扬子鑫福、泰隆减速机、赢胜集团等重点企业加快智能化、模块化、高端化转型,抢占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培强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继续支持济川药业加快规模化、资本化、国际化进程,推进合全药业新药研发生产基地、兴普泰多肽类原料药、凯莱英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集群集聚优势。做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加工产业,以“六大中心”建设为支撑,强化链主型、龙头型、旗舰型项目招引,加快构建鲜食产业生态体系。延伸节能环保产业,高标准实施EOD模式试点项目,招引培育综合型环保企业30家,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拓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长虹三杰新能源四期、东方九天“双倍增计划”和爱康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百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聚焦“一核一带一区多块”,推进高端服务业和特色服务业聚合发展,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净增服务业规上企业26家以上。深入推进“两业融合”试点,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企业2家,新开工亿元以上生产性服务业项目8个。加大现有商业综合体、专业市场二次招商力度,建成运营奥特莱斯,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质态。提质发展现代建筑业。鼓励建筑行业抢抓机遇、细分市场,引导企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100亿元。高效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支撑带动作用,加快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新增亿元以上农业项目10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00亿元。
    以项目突破引领产业转型。进一步确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全面推行“六个统筹”,再掀一轮“项目大突破、突破大项目”热潮。凝聚招商合力。坚持全市招商“一盘棋”,紧扣六大特色产业,精准实施靶向招商、图谱招商,推动信息统筹共享、项目精准落户。强化区镇协同发展,以三区三园为承载,组建六大招商单元,完善项目“飞地”政策,促进区镇联动共建、互惠共赢。创新实施招商“双锐”计划,调优配强招商队伍,提高项目招引的专业化能力和职业化水平。全面实施产业项目落户预审机制,确保项目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25个。优化全程服务。落实项目“三信地”服务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跟到底”,推动服务再优化、建设再提速。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11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80个,其中10亿元以上5个。强化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创新方式、精准供给,着力破解要素制约难题。加大低效落后产能腾退淘汰力度,加快实施节能降碳示范性改造,为优质项目落地创造更多能耗、环境容量空间。扎实推进“五未”土地处置,严格执行土地整治项目入库和实施标准,进一步拓展用地空间,保障项目用地需求。
    以建强载体支撑产业转型。聚焦业态强、质态优、形态美,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提升园区发展能级,加快推动特色产业集聚,打造更具特色优势和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园区。泰兴经济开发区要锚定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目标,精耕细作“1+2+X”现代产业体系,深化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级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着力打造世界级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产业基地。黄桥经济开发区要培大育强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电动工具电器用高倍率锂电产业链,加快现代风电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全力争创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省级特色园区。泰兴高新区要深化“3+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聚力人才链、产业链、资本链、科技链深度融合,打造创新特区和产城融合样板区。虹桥工业园区要重点发展临港制造和物流、绿色智能建筑、新一代智能交通装备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三大板块,全力打造江苏中轴枢纽港、沿江产业新高地和跨江融合生态城。农产品加工园区要紧扣“鲜食之都”发展目标,培育“卤味、快食、面点、果饮”四大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城区工业园区要做精做强军民结合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医疗健康产业、现代文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争创中国(泰兴)专精特新产业示范基地。
    同时,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积极抢抓“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持续抓好稳外资、稳外贸各项工作,推动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实现更高质量的“引进来”与“走出去”,确保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2.全力推动创新赋能发展。持续优化创新空间、集聚创新要素、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以科技研发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服务创新等为重点的全域创新。
    以企业主体创新为核心,持续激发发展活力。积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研发创新,加快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泰州市级以上瞪羚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7.4%。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打造一批行业领先的“链核型”企业,新增工业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8家、超10亿元企业2家。推动中小企业做精做特,着力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冠军型”企业,净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全年实施“智改数转”项目90个,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30家,泰州市级以上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3家。健全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机制,鼓励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支持企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省级专项,新增企业发明专利授权200件以上,实施成果转化项目30个以上,力争在原创性科技成果项目上取得新突破。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纵深推进集成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市镇村三级联动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黄桥、虹桥区域便民服务中心功能,创成泰州市级以上基层“三整合”改革示范乡镇2个。聚焦市场准入准营、民生服务两大领域,加快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提升“一窗式”便捷服务水平。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扎实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完善综合评价机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有序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更好支撑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整合集聚资产资源资本,实现结构功能高效重组。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实体化、市场化运行,引导企业进一步做大资产、做强主业。强化国有企业投资监管,加强投融资体制创新,规范发债融资行为,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以管理服务创新为关键,打造更优发展环境。深化“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贯彻落实人才新政“双十条”,推行政策找人、服务到人,着力打造创新人才集聚的新高地,引进国家级人才20名以上。加快“三基地五中心”建设,持续推进精细化工产业研究院、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产业研究院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5家。充分发挥双创引导基金作用,引导各类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基金支持。深化银企对接,更好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全年新增贷款100亿元。鼓励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实现裂变扩张,完成上市1家、报会1家、报辅1家。加快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诉求快速响应机制,推动惠企政策精准投送。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3090”工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完善市场信用体系,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3.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围绕“一主两副六极多节点”发展总体布局,坚持统筹谋划、协调联动、一体建设,加快构建“三生”协同、城乡融合、产城融合、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
    构建更具引领的发展架构。完善国土空间布局。加快建立统一规范、权责清晰、科学高效的两级三类规划体系,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塑造更相协同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规划发展格局。加快编制泰兴经济开发区(滨江镇)、泰兴高新区、城区工业园区与主城区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系统梳理、研究破解融合发展的堵点难点,着力形成一批产城融合发展的现实成果。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园区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度耦合,引领全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姚王街道、高铁片区、江平路以西、香榭湖周边等重要片区的规划研究,以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成果,推动片区功能品质的整体提升。打造内联外畅交通格局。融入对外交通“大循环”,积极做好北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高铁、常泰铁路服务保障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有序实施常泰长江大桥及北接线、沪陕高速公路平潮至广陵段扩建工程。加强市域交通“内循环”,完成232省道二期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广陵互通连接线、504省道东延、镇海路南延和同德路、鼓楼路、金城路、泰姚路、润泰桥等道路桥梁工程。畅通城区道路“微循环”,结合老城区有机更新,全面排查断头路、梗阻路,加快实施循环融通改造,着力构建融合畅通的交通体系。
    建设更有温度的品质城市。围绕让城市更美好、让生活更幸福,全面启动实施惠民城建“六大民生工程”,下大气力系统消除城市发展的“症结”。致力让生活更舒心。实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用两年左右时间全面解决城乡农贸市场“脏乱差”问题,年内新建文江印邻里中心,建成众安港邻里中心,改造提升国庆桥、姚王、十里甸农贸市场。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用三年时间系统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规范副中心和集镇停车秩序,年内完成原鼓楼小学地块停车场、人社局东侧停车场、阳江路货运停车场建设,因地制宜合理施划停车泊位,新增停车位6000个。建立健全“城治委”运管机制,推动执法监管力量下沉,促进城市管理扁平化、高效化。致力让居住更安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用五年时间改造完成城区2000年以前建成的所有老旧小区,年内提标改造商井新村南区、泰盛新村等30个老旧小区和背后街巷。实施危房整治工程,全面开展新一轮城乡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拉网式、见底式排查整治,确保D级危房年内全面清零,C级危房三年逐步消除到位。持续深化小区物业管理专项整治,进一步提升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水平。致力让城市更温馨。实施“清水活水”工程,用五年时间彻底改善城区河道水质,年内完成羌溪河、汤庄河等河道综合整治。实施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确保城区主管网三年全覆盖、支管网五年全接通,年内新建改建污水管网6公里以上。全面建成“双水润城”项目,新建改造泰师西侧等5个游园,改造提升体育馆周边等6个绿化节点。坚持小尺度、渐进式推进老城区更新,延伸仙鹤湾文教景观轴线,加快沈安娜生平事迹陈列馆建设,修缮襟江书院、五亭桥、四牌楼、襟江广场,启动八一巷、里仁巷、苏利巷等街区风貌保护改造规划研究,实施奎文阁、鲲化池等省级文物维保工程,在传承保护中讲好泰兴自己的“小城故事”。
    打造更富活力的现代乡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更大力度支持黄桥老区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切实扛好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进一步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建设高标准农田7.8万亩,确保粮食产量63.25万吨以上。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全面启动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新增美丽宜居示范庄台30个,整洁提升示范庄台占比40%以上。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深化农村河道综合整治,新增生态河道25公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农村道路120公里,新建维修桥梁30座。持续促进富民强村。全面实施涉农村居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加大财政直接投入,有效提升运转保障能力。强化防贫返贫监测处置,精准开展“造血式”帮扶,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盘活利用低效闲置资产资源,大力发展村级集体增收项目,因地制宜打造乡村特色产业,确保净收益超50万元的经济强村120个以上。
    4.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减污降碳,矢志推动绿色转型。
    强化污染防治攻坚。扎实推进突出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抓实中央环保督察和各级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聚力精准“治气”,高效实施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从严抓好VOCs治理、工地扬尘管控、餐饮行业油烟整治、烟花爆竹禁放等举措,推动空气质量稳步提升。聚力精准“治水”,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加快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全域排口排查整治,加强重点断面、入江支流水质监测,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聚力精准“治土”,严格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管控,规范实施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强化危废全生命周期管控,提高固废源头减量化水平,切实守牢土壤安全底线。
    加快低碳循环发展。聚焦“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加强限值限量管理,全面压降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严格执行“两高”项目源头管控,刚性落实项目准入机制,强化企业能耗预警监测,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扎实开展节能诊断改造专项行动,加快推动重点用能企业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转型,力争全年创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家。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原材料替代,探索建立泰兴经济开发区现代综合能源体系,试行企业节能降污减排差别化考核,推动形成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相协同的生产方式。深入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工作,推动沿江1公里范围内落后产能转移退出。扎实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积极培育一批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等示范典型,让绿色消费、低碳生活成为新风尚。
    提升生态建设水平。持续发力长江大保护,常态化抓好禁捕工作,加快泰兴经济开发区生态安全缓冲区二期工程建设,强化沿江生态湿地、生态廊道管护,更好保护长江自然生态,展现大江秀丽风光。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实时监测网络,强化联合执法监管,有力保障生态功能整体性提升。坚持绿地林地湿地“三地共建”,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创建绿美村庄30个,完成庄河绿化600公里,修复湿地200亩。加大林业资源管护力度,净增造林300亩,森林覆盖率达26.4%。持续开展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创建,加快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进一步筑牢美丽泰兴的绿色基底。
    5.全力推动民生优先发展。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扎实有效推进共同富裕,努力创造更高品质幸福生活。
    提升民生保障“幸福指数”。坚持把就业作为第一民生,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切实保障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高质量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7200人次。持续优化创业生态,用足用好富民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归雁工程创业提升行动、农村青年创业富民工程,助力各类人才成功创业、致富增收。落实社会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更好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调优基本医保参保结构,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升医保惠民服务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入推进适老化社区建设,加快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落实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提供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着力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
    提升公共服务“满意指数”。启动新一轮教育教学布局调整,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提升优质学位供给能力,建成投用澄江实验学校一期、襟江小学镇海校区、实验幼儿园东阳分园等学校,完成黄桥开发区学校主体工程建设。加大优秀教育人才引育力度,招引专业高层次人才20名、师范院校毕业生100人以上。放大教育集团(联盟)办学优势,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互通共享,全年交流教师300人以上。严格落实“双减”要求,常态化开展学业质量监测,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优化公共医疗服务供给,加快人民医院医疗综合大楼、疾控门诊检验中心、西北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0急救指挥中心等项目建设,促进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均衡布局。精心打造紧密型医共体,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五大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强化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用心推出一批更合时代、更贴生活、更应民需的文艺精品。高标准承办好第二十届省运会相关赛事,持续优化健身网点布局,加快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积极营造全民健身浓厚氛围。
    提升社会治理“平安指数”。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推行“微网格”管理模式,加强常态化实战演练,提升全流程科学处置能力,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实屏障。以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为抓手,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夯实全域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基础,加快三级消防救援体系建设,健全应急联动快速响应机制,实行入境危化品运输车辆指定线路通行、全程可视监管,不断提升安全管理和本质安全水平。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从严抓好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强化金融重点领域风险预警监测,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牢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强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创新,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防范、多元化解、联动处置。深入推进平安泰兴、法治泰兴建设,持续加大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处置力度,加快立体化、智能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力保障社会大局安定和谐。
    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需要新担当。我们将坚定不移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用新理念指导实践,始终做到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为民生,努力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工作答卷。
    打造政治坚定的忠诚型政府。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和实践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严守政治纪律,恪守政治规矩,自觉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着力锻造一支对党绝对忠诚的干部队伍。
    打造勤政为民的服务型政府。坚持民之所向、政之所为,更加注重敬畏民意、聆听民情、改善民生。健全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优化市长信箱、“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工作流程,实行高位交办、协调商办、限时结办、闭环督办,第一时间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身边小事和“老大难”问题。抓实“衣食住行”“医教文卫养”每个着力点,精心办好为民十件实事,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千家万户。
    打造务实担当的实干型政府。坚持实干为要、行胜于言,强化“争先、领先、率先、优先”意识,树牢“唯实唯勤”鲜明导向,制度化、机制化推进工作,快节奏、高效率抓好落实。深入推进基层减负“136”专项行动,更大力度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腾出更多精力干事创业、服务群众。全面落实容错纠错、激励鼓励机制,旗帜鲜明地为实干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积极营造“凭实干比高低,用实绩论英雄”的浓厚氛围。
    打造阳光透明的法治型政府。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严格依法办事、依规办事、依程序办事。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建议提案。严格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行“阳光征收”,让公开成为自觉、透明成为常态,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决策程序,深化行政复议制度改革,提升政府决策和履职的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打造风清气正的廉洁型政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始终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拓展审计监督深度和广度,推动重点领域、重点事项审计全覆盖。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健全完善全程管控和审计监督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政预算执行管理,推动“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只降不升,把更多财力用在惠民生、促发展上。
    各位代表,实干创造精彩,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泰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力打造产城融合、“三生”协同的标杆城市,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兴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三比一提升:比质量规模、比推进效率、比产出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
    2.11321作战图:深化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任务,即:“1”个统领,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论述;“1”条主线,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3”项重点,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提升危化品全生命周期本质安全水平、强化全域安全风险辨识管控;“21”个专项,21个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3.一图一册一清单:风险辨识“一张图”、分类管控“一手册”、滚动排查“一清单”。
    4.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
    5.“三生”协同:泰州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泰兴要围绕产城融合,当好沿江地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同提升的标杆城市。
    6.民生“七有”: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7.“六稳”“六保”工作: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工作。
    8.四大行动: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提出,深入实施产业质态提升、民生幸福提质、美丽泰兴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四大行动。
    9.四大体系: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民生保障体系、城乡发展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等四大体系。
    10.六大中心:“十四五”期间,农产品加工园区着力构建的现代农业展示展销中心、智慧农业管控中心、农产品和食品检验检测中心、食品科创服务中心、电商产业中心、智慧冷链物流中心等六大中心。
    11.一核一带一区多块: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核、沿江服务业发展带、高新科技创新特区、黄桥老区服务业发展块。
    12.“五未”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的土地。
    13.三基地五中心:孵化基地、科技加速基地、中试基地、项目路演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中心、生活保障中心。
    14.一主两副六极多节点:一个中心城区、黄桥和虹桥两个副中心、六个开发园区、多个重点乡镇。
    15.“双减”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的要求。
    16.五大中心:创伤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