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102|回复: 0

[上海] 2022年上海市青浦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1:19
  • 签到天数: 73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7971
    发表于 2022-4-2 20: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上海市青浦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11日在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青浦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杨小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青浦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新青浦、新生活”奋斗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区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青浦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了本届政府工作目标和“十三五”规划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五年来,我们抢抓发展机遇、勇担国家战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城市软实力,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把青浦发展推上了新的历史高度。一是城市功能品质大幅跃升。进博会打开了面向世界的开放扇面,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释放出创新发展新潜能,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加快了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步伐,青浦新城对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目标拉开新一轮建设序幕,实现了从“上海之源”到“上海之门”的华丽转身。二是综合经济实力稳中有升。地区生产总值2017年首破千亿元大关,2021年预计达1270亿元,年均增长5.8%。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6年的16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31亿元,年均增长7.6%。三是产业发展能级显著提升。形成快递物流、绿色金融和软件信息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一批百亿级平台,华为、网易、美的、安踏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上市公司达30家。四是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攀升。实施两轮社会事业三年行动计划,涉及项目99个、总投资100亿元。一批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成功落地。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58000元,年均增长7.9%。五是社会治理能力不断上升。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构建运行。新时代幸福社区创新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在全区人民齐心协力下创建成功。六是生态文明建设质效双升。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从2016年的31.6%上升到2021年的90%。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8%。PM2.5累计下降44.4%。

    五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紧紧围绕重大战略任务,着力构建“一城两翼”战略布局,城市功能形象实现新跨越。服务保障四届进博会成效显著。坚持靠前指挥、扁平决策、挂图作战,实现“两个一流”“两个万无一失”。上海交易团首单连续四次花落青浦,“6+365”功能性平台数量位居全市前列。青浦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跨境订单五年增长75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扬帆起航。协同推进73项制度创新,“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惠及万家。水乡客厅和西岑科创中心谋定而动,华为研发中心8个组团全面开工。元荡路、盈淀路、复兴路等省界道路建成通车,元荡生态岸线建成网红打卡地。长三角金融产业园集聚基金规模1500亿元。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提档升级。西虹桥商务区规模集聚优势凸显,徐泾镇转型加快发展提速,国际贸易新平台发展壮大,对全区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和贡献度显著增强。青东联动发展充分显现品牌效应,集聚企业总部25家、亿元楼宇6幢。青浦新城开启崭新篇章。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五个新城”之一,“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赋予青浦新城独一无二的气质。完成“1+3”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加强城市推介,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的43个重点项目签约。城镇规划建设向纵深推进。青浦2035总规获批,新市镇总规全覆盖。轨交17号线成为城市大动脉,崧泽高架西延伸贯通,新增公交线路26条。完成70个存量基地和133个新开基地征收补偿。实现土地出让758公顷。

    (二)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质量效益实现新跨越。经济发展动能强劲。连续三年制定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推进“一号文件”,出台支持经济小区高质量发展意见,2021年企业总数达14.6万户。“四个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竣工74个、投产66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886亿元。举办“五五购物节”,赵巷奥特莱斯连续7年销售额全国第一,宝龙广场、万达茂等一批商业综合体成为消费新地标。“三大两高一特色”主导产业加快集聚。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成效初显,快递物流2021年业务收入达1350亿元。会展产业集聚企业164家,国家会展中心展览面积超全市1/3,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正式揭牌。市西软件信息园不断发展壮大,纳入全市软件信息产业“一中四方”重要布局。“专精特新”企业248家,位居全市前列。北斗西虹桥基地、青浦生命科学园入选市级特色产业园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网通办、青浦好办”品牌。“双减半”“两个免于提交”持续推进,19个“一件事”改革上线,颁发463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全程网办率达80.3%,“零跑动”业务达500项。搭建银企平台,努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创新创业氛围日趋浓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1.6%提高到2021年的3.62%。累计认定市高新技术企业1250家,华测导航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开展三届“区长质量奖”评选。设立青发创投基金助推企业发展,成功投资18个项目。发布“青峰”人才政策,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达48.1%。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完成青浦工业园区“一园三区”一体化改革,组建青浦文旅公司,国有企业二级子公司由81家精简优化至57家。落实储备粮管理体制改革。实施“1+8”管理办法和“1+3”代建制,提升区镇两级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水平。推进“镇财区管”,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新体系。实现重要事项审计全覆盖。

    (三)紧紧围绕人民城市建设,着力增进社会民生福祉,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跨越。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依托“1+1+N”政策体系促进就业,城乡登记失业人数始终控制在市下达范围内。长护险逐步规范,失能认定比例从峰值23.3%降至7.18%。新增养老床位3344张、新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7家,淀山湖福利院建成运营。动迁安置房竣工112.4万平方米、安置3765户。为45个老旧小区增配、改造消防设施。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覆盖。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口帮扶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社会事业不断优化。教育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完成教育综改28个项目,通过市对区依法履行教育责任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综合督政,有力推进“双减”工作,新增清河湾中学、青教院附小等中小幼学校23所,普惠性托育点11个街镇全覆盖。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成功创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区公共卫生中心迁建项目开工,复旦妇产科医院青浦分院基本建成。建设长三角智慧互联网医院,构建新型分级诊疗体系,获评上海市“医改十大创新”项目。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建成市民健身步道26条,市民球场28片,益智健身苑点221处。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1751项次。全运会获得3金3银,奥运金牌实现“零”突破。幸福社区探索深化。实施“美丽家园”三年行动,累计改造30795户、208万平方米。建成13个“美丽街区”,实现旧貌换新颜。推动资源下沉、服务集成,首批20个示范点成为市民身边的幸福阵地。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成功创建三批8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3个市级、55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创设“淀湖源味”公用品牌,年销售额达6.8亿元。“练塘茭白”“白鹤草莓”“青浦薄稻米”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发挥更强市场效应。完成镇村两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设立“百村基金”,三级造血平台覆盖97%以上经济合作社。完成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签约3012户、农村低收入户危旧房改造111户。

    (四)紧紧围绕贯彻“两山”理念,着力筑牢生态绿色基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跨越。“三大整治”扎实推进。“五违四必”成效显著,进一步整合实施“三大整治”,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000万平方米,11个街镇无违村居创建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获国务院专项奖励。实施“1+5+8”公共安全综合整治,完成重点地块55个。建立区环保督察制度,严肃认真推动中央和市级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等问题整改,落实常态长效机制。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全市率先开展“河长制”,完成第二轮太湖流域、苏四期水环境治理任务,20个国考、市考水质断面和309个市河长办考核断面全部达标,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替代治理和中小锅炉低氮改造,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较2016年提高21.5个百分点。生态绿色载体不断丰富。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实施重点生态廊道建设三年行动、累计造林11372亩,陆域森林覆盖率达18.5%。人均公园绿地10.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3.3%。青西郊野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环城水系变身为生活秀带。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青浦工业园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深化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完成产业结构调整1.7万亩。建设用地减量化立项1200公顷、验收1123公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

    (五)紧紧围绕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城市治理能力实现新跨越。疫情防控有力有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构建“一办十组”疫情防控组织体系,高效处置突发零星疫情,织密织牢常态化防控网,完成新冠疫苗接种270.3万剂次。出台“青浦惠企17条”,成为全市首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地区。基层治理不断夯实。顺利完成村居换届选举。创新探索“以奖代拨”“一站两中心”“三网融合”等改革举措。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成功通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中期评估。持续完善“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有效化解历史积案,信访批次、人次稳步下降。文化发展更为丰富。青龙镇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之源”古文化走廊研究深化。建成区体文中心,完成图书馆二期扩容、文化馆改建等工程,村居文化活动室全面实施标准化建设。举办环意长三角自行车公开赛、世界华人龙舟赛、淀山湖文化艺术节暨旅游购物节等重大活动。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成立区、街镇城运中心,建成区城运平台(一期),进博会“一网统管”获市“城市治理最佳案例奖”。推动“一网统管”流程再造,非警务类警情分流率位于全市前列。受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单25.6万件、按时办结率99.4%。开展城管执法“雷霆”整治行动。完成全国卫生区复审。平安青浦建设持续深化。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事故发生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报警类“110”和违法犯罪案件接报数持续下降。金融风险平稳受控。成立区应急联动中心,完善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和国防动员体系。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双拥、史志、民族宗教、港澳台侨、外事、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我们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四责协同”机制和“三个责任制”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为基层减负。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改革行政复议体制,落实政府信息公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我们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累计办复人大代表建议634件,办理政协提案788件,在广泛汇聚民智民意中更好推动政府工作。

    尽管五年发展成效显著,但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对标枢纽门户定位,城市核心功能还有不少提升空间,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创新资源还不够集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尚需进一步提高;对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殷期盼,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均衡充分,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任重而道远;对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城市运行、安全保障等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政府治理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新一届政府将高度重视,着力加以解决和改进。

    各位代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五年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建统领、科学指挥的结果,得益于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凝聚着120多万青浦市民的集体智慧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区人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全体离退休老同志,向驻青部队和单位,向关心支持青浦发展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未来五年,是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五年,是上海在新的起点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五年,也是青浦开启全面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造现代化枢纽门户和新时代幸福青浦的第一个五年。我们要准确把握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准确把握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对青浦的定位要求,准确把握青浦内在的前进逻辑和发展规律,准确把握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担新使命,奋进新征程,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

    做好今后五年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建党100周年重要讲话、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区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新时代“一城两翼”战略布局,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城市软实力,确保“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确保现代化枢纽门户建设蹄疾步稳,确保新时代幸福青浦温暖人心,书写好中国梦的青浦新篇章。

    根据区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今后五年,青浦要在“上海之门”和长三角地理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长三角战略重心和功能核心,推动面向未来的高能级城市加快崛起,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突破跃升,幸福美好的高品质生活广泛享有,数字赋能的高效能治理充分彰显,现代化枢纽门户和新时代幸福青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第一,城市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显著增强,城市软实力加快凸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生态链协同构建,引领示范区、面向长三角的聚流和辐射能力显著提高。第二,综合经济“硬实力”进档加速。力争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50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超过10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4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超过3500亿元。第三,主导产业“源动力”澎湃强劲。“长三角数字干线”引领集聚万亿级新兴数字产业集群,全区数字经济规模超3000亿元,“千百亿”产业集群、民营经济总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高层次人才和高学历创新创业人才总量实现“四个翻一番”。第四,幸福生活“感知力”与日俱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领先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均衡,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7.5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高于3.2平方米,社区养老设施面积高于16万平方米,人均预期寿命不低于85岁。第五,社会治理“创新力”活跃高效。党建引领的制度机制更加完善,区域治理能力水平大幅提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高效运转。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三位一体”的数字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平安青浦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城市安全韧性进一步加固。第六,生态环境“承载力”显著增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下降,地表水水质断面优于III类高于70%,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稳定达到85%以上,陆域森林覆盖率达到19.8%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2.2平方米。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要把今天的宏伟蓝图变成明天的美好现实,必须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我们要牢牢把握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打造功能引领、战略赋能的现代化枢纽门户;我们要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加快打造创新驱动、活力迸发的现代化枢纽门户;我们要自觉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加快打造幸福美好、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枢纽门户;我们要持续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加快打造高效运行、安全韧性的现代化枢纽门户;我们要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品格,加快打造江南新韵、兼容并蓄的现代化枢纽门户;我们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打造生态宜居、绿色低碳的现代化枢纽门户。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全区人民共同努力下,青浦这座六千年历史浸润、五千里水脉滋养的“上善之城”,承载着国家使命,寄托着人民厚望,洋溢着勃勃生机,一定能勇立潮头、引领潮流,大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2022年主要任务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分别为8亿、6亿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乡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范围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确保完成市下达目标。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枢纽门户定位,大力推动一城两翼奋楫勇进。坚持以重大战略任务为根本牵引,努力在示范区三地、虹桥核心四区、五个新城“三条跑道”上比学赶超。

    青浦新城建设率先发力早出形象。加快“1+3”重点区域控规全覆盖,做好新城单元规划编制,启动实施TOD区域重点地块土地收储,组团式集中打造产业集聚区,启动“江南新天地”城市更新一期项目建设。加快上达中央公园南苑、市民服务中心、数字之芯岛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TCL、鲲峰航空等产业项目落地,做好复旦青浦校区前期工作。全面启动上海示范区线(沪苏嘉线)建设,完善7个站点区域开发方案,加快三线换乘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实施外青松公路城区段形态和功能提升,推进汇金路、胜利路、青昆路等骨干路网建设,使青浦成为“长(长三角)虹(虹桥)一体”大交通格局中的关键枢纽。加快实施征收补偿,推进16幅105公顷土地收储。完善投融资机制,深化重点区域和项目资金平衡方案。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动能加快释放。做好第五届进博会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制定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青浦片区空间、产业和公共服务三个规划,实施品质提升、经济倍增、产业联动等7大行动。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机遇,加快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做大做强“6+365”平台,新增3~5个单一品类展示交易平台,推进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分平台建设。聚焦产业链高附加值端深化“靶向招商”,新增和储备各类总部30家,加快云砺数字云门、波司登、德邦物流总部等项目建设,“联采”项目实现产出。对标虹桥主城片区单元规划补齐职住功能、公共服务等短板,推动已出让地块开发建设,引导楼宇和商圈精准定位、特色发展。紧抓青东五镇规划、招商、项目联动,提高整区域发展加速度。

    示范区先行启动区重点区域建设落子开局。深入推进一体化制度创新,进一步打响“跨省通办”服务品牌。优化西岑科创中心城市设计和控规编制,推动华为研发中心加快建设,高品质打造周边四村乡村振兴链,联合长三角投资公司启动西岑区域开发,率先成为绿色创新发展新亮点。提前谋划示范区三周年亮点项目,协同推进水乡客厅建设,加快推动方厅水院、创智引擎、江南圩田等重大项目,启动沪苏湖高铁练塘站建设、同步开展周边规划调整,推动元荡生态岸线23公里全线贯通,实施淀山湖一期、蓝色珠链一期岸线贯通和生态治理。加强与优质市场主体合作,整体推动朱家角古镇及周边区域环境提升、品质提升、功能提升。深度拓展金泽“创研古镇”功能空间。

    城镇规划建设和城市更新深化实施。推进轨交2号线、13号线、17号线三个西延伸项目建设,实施G318改扩建、中运量T1线等项目,推动G50智慧高速、G15改扩建及部分抬升、北青公路拓宽、G50高速新增出入口等项目建设。优化10条公交线路,实施重点区域5公里架空线入地。完成10个存量基地和59个新开基地征收补偿,实现土地出让区级收入140亿元。全面启动华新凤溪“城中村”建设,加快金泽西岑、赵巷水产北崧赵重、朱家角横江村等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探索房、地、绿、林、水、管线、渣土“七票联动”机制,提升项目推进效率。

    (二)聚焦五型经济引育,大力推动产业能级更新迭代。积极应对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做优经济基础,增强经济韧性。

    持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以政策环境的确定性应对宏观形势的不确定性,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推进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直达,加强金融支持、企业纾困和走访服务,深化实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促进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优化落实“大张江”政策聚焦,让企业在青浦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焕发强劲活力。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工业投资显著提升,提高服务业投资效率,稳定政府性项目投资,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保持全市第一梯队。巩固外贸稳中向好势头,深化拓展综保区“展转保”“保转跨”功能,推动综保区高质量发展。

    精心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深化上海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积极筹办2022中国快递论坛,促进行业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力争快递业务收入超1500亿元。加快长三角金融产业园基金规模集聚,瞄准1800亿元目标大步前进。全力推动生物医药、会展商贸、卫星导航、民用航空等百亿级产业平台发展,力争产值增长10%以上,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集聚企业超200家。引育一批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新增市“专精特新”企业20家。推动品牌经济、夜间经济、首发经济等新兴消费模式,万科天空之城、蟠龙天地、博万兰韵等一批现代商贸体开业,全区27个商业综合体实现高效运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强化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楼宇建设,培育一批文化创意领军企业。

    集中发力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落地。瞄准华为等“链主”企业强化产业链招商,通过“链主+链长”双链发力打造10条重点产业链,完成引大引强引实200户,亿元楼宇达12幢。完善减负增能机制,全面提高经济小区专业化招商能级,新设企业4.5万户,新增有效纳税户数1.26万户。全过程加快“四个一批”产业项目进度,完成出让29个、开工31个、竣工14个、投产13个。青浦工业园区围绕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标,实施数字信息、生命科学产业集聚倍增计划,率先集中打造生物医药、低碳制造特色产业园。推动华新民兴凤北园区加大智能制造产业导入,重固科创社区加快建设创新数字港,白鹤工业园区推进产业更新,朱家角工业园区升级打造绿色智慧园区,练塘工业园区推进建设低碳智造园区,提高各园区整体开发强度和产出效率。制订存量工业土地厂房盘活利用政策,完成产业结构调整1200亩。

    (三)聚焦长三角数字干线,大力推动数字城市赋能蝶变。坚持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和革命性重塑,统筹推进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打响“长三角数字干线”品牌。

    高起点谋划长三角数字干线。主动把握数字化时代的新趋势新机遇,立足G50、轨交17号线、上海示范区线组成的贯穿青浦、联动长三角的东西发展复合轴,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制定“发展规划”“行动方案”,争取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和数字长三角行动,努力成为上海“国际数字之都”的重要板块,更好实现长三角地理中心与长三角数字枢纽中心“双心”迭加。整合北斗创新基地、市西软件信息园、青浦工业园区、西岑科创中心等功能载体,构建“1条干线、5大支柱、10个基座、3条拓展带”的总体格局,推进数字技术在一二三产业中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以经济数字化带动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建设高能级数字城市。

    高质量推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存量增效、增量创新、流量赋能、质量引领,力争数字技术应用业产值达到800亿元,规模以上智能制造产值780亿元。加快徐泾数字经济园建设,全力推进空间腾退和数字产业功能落位。推动市西软件信息园能级提升,发展成为更高等级的长三角软件园。抢抓全市试点机遇,加快打造长三角数字广告产业园。实施一批园区数字化改造,培育3个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10个智能工厂。引育一批在线经济龙头企业,打造长三角直播选品基地,力争数字贸易交易额达100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量不低于650万单。

    高水平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聚焦数字江南城、智慧枢纽地、社区温暖家三个维度,实施新城数字化转型方案,围绕青浦之芯岛、环城水系等重点区域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布局,推动千兆宽带、5G等高速网络全覆盖,推进物联感知设施建设。全面实施“数字家园”行动,筹建未来学校,深化打造数字健康城区,打响“智游青浦”品牌,公共停车场库100%接入信息平台,丰富拓展一批数字商圈、数字楼宇、数字社区应用场景。提升政府“云、网、数”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能力,推进区城运平台(二期)和街镇平台建设,实现公共数据“应归尽归”。

    (四)聚焦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动市场主体活力迸发。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系统集成,进一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努力打造长三角最具制度竞争力的地区。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抢抓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机遇,积极争取“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试点,深入实施“一业一证”改革,推进100项“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全覆盖。实施“一网通办、青浦好办”特色品牌与示范区“跨省通办”深度融合,新增“好办”“快办”事项20项、“一件事”业务流程再造5个、零跑动事项100项,推动综合窗口100%全覆盖,更好实现服务集成化便利化。推进“一网通办”“免申即享”改革,加快产业政策精推平台应用,做精做优“随申办”青浦旗舰店。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深化完善企业走访联系机制,做深做实服务企业“直通车”,持之以恒做好领导帮办,强化中小企业服务专员队伍建设,常态化听取企业意见建议,下大力气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

    深入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制定实施国资国企综合改革方案,推动预算、投资、工资等7项改革措施落地,建立健全容错纠错、违规经营责任追究机制,打造数字化国资监管信息平台,确保科学规范有序运营。聚焦国资国企主责主业,围绕加快提升市场竞争力开展专题调研,制订新一轮区属国企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新城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重大战略平台,提升资本运作能力,增强区属国企核心竞争优势。深化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推进财税分享机制改革创新,更好支持基层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切实做到保基本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强化审计监督,完善整改闭环管理,督促政府效能不断提升。

    促进创新资源汇集聚变。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深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力争占比不低于3.7%。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30家,新增市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5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0个、市技术中心2家,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不少于3家。完善科技企业融资平台,力争科技履约贷授信2亿元。推动部市合作“一体化示范区知识产权综合政务服务中心”项目落地,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全面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加大“青峰”人才政策覆盖力度,创新建设长三角(青浦)国际人才港、长三角留学人员创业园、长三角人力资源产业园等“一港两园”,充分用好人才落户新政,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提高至51.9%。

    (五)聚焦品质城市建设,大力推动幸福生活共建共享。坚持把社会民生放在第一位,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益,推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实现。

    把民心工程办到群众心坎上。贴近群众需求,加快推进25项市区实事工程落地见效。精心守护老年人健康防线,强化政策资金保障,从今年起将户籍老年人健康体检范围扩大至60周岁,并附加一项高风险项目筛查。新增1090张养老床位,新建7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18家社区助餐场所。不断完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动迁安置基地新开工1个、竣工3个、安置4个,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4000套。主动响应不同群体民生之需,推进义务教育课后服务“5+2”模式全覆盖,新增15个早餐驿站,让市民群众在无忧服务中更好宜居宜业。

    兜牢就业和民生保障底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新增就业岗位18000个,城乡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8100人内。做好未参保和停止缴费贫困人员参保续缴,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深化长护险试点,完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坚持应保尽保,确保社会救助精准规范。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建设50个社区康复点。有效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对口支援成果,助力实施乡村振兴。配合做好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筹办工作。

    促进社会事业提质增效。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对标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18所中小学校建设,实现幼儿园“托幼一体化”街镇全覆盖,争创1所新型高职院校,深入开展中高职贯通和中本贯通培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守牢校园安全管理底线。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青浦分院投入运营,中山医院青浦院区开工建设,商榻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建成启用。持续提高办医水平,中山青浦分院打造特色优势学科,朱家角人民医院加快提升服务能级,区中医医院完成二甲评审,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推动家门口幸福社区广泛覆盖。统筹打造线上“幸福云”和线下社区中心两大枢纽平台,推进新一轮50个社区中心建设,完善“幸福合伙人”准入机制,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加强绿化养护、智能安防、体育健身、集中充电等设施建设维护,实施街镇社区市民健身中心、村居健身设施“四个一”标准化建设。推进老旧小区加装20部电梯。提升无障碍服务能力,完成残疾人家庭设施改造150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150户。完成18个市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位创建。启动新一批“美丽家园”建设,实施60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改造。

    打造高品质文旅体休闲目的地。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提升青西郊野公园、大观园和周边旅游功能,联手打造淀山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优化完善文化设施网络,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书房、文化客厅等新空间,提升虹馆、水乐堂等专业场馆能级,加快百老汇剧场群建设,充分挖掘青龙镇、崧泽文化、福泉山遗址等历史文化内涵,打造上海古文化走廊,努力为市民提供更多文化大餐。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2个社区市民健身中心、5条市民健身步道、5片多功能运动场、30处市民益智健身苑点,举办第六届区运会,办好环意自行车赛。引育更多国际级节展赛事和文化活动,让青浦优质的文旅资源成为更多人的“诗和远方”。

    (六)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共同富裕稳步迈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推动现代农业优质高效发展。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探索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深化实施“三万六千”工程,高质量打造绿色生态立体农业片区,提高绿色食品认证率至31%,持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品牌农业,进一步强化“淀湖源味”品牌推广,提升“青浦薄稻米”“练塘茭白”“白鹤草莓”等地理保护标志产品知晓度和美誉度。创新发展数字农业,探索与中科院合作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打造数字化标杆平台。加快引育国家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推进6个都市农业项目开工,加快白鹤农业综合体项目建设。落实12.2万亩水稻种植和16.8万亩次蔬菜播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和蔬菜供应。

    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全覆盖,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庄设计。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美丽庭园(小三园)建设、破损道路桥梁修建,完成184个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补贴,实施“四好农村路”9个大中修、24个提档升级项目。持续推进“三片一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完成第四批重固镇新丰村、金泽镇岑卜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启动第五批创建,鼓励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推动10个村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力争成功创建数量位于全市前列。

    大力推动农民富裕富足。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分类引导纯农地区、城乡过渡地区和城市化周边地区发展,推进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民宿等特色休闲农业发展。进一步发挥区“百村基金”和镇村级经济服务平台效用,推动农村综合帮扶项目早出效益。鼓励本地农村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加大非农就业培训,完善农村生活困难农户认定标准,扩大帮扶覆盖面。有序开展农民建房工作,稳步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和宅基地,争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七)聚焦安全韧性城市,大力推动治理效能充分彰显。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为抓手,完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长效机制,努力形成超大城市高水平治理的青浦样板。

    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防线不松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强化人、物、环境同防,因时因势、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抓牢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等关键节点,强化隔离场所、医疗机构等高风险源管理,进一步增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加强发热门诊(哨点诊室)规范建设,持续推进疫苗接种、特别是“一老一小”和加强针接种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能力,加强长三角联防联控。

    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时掌握城市运行体征,加快层级联通、风险发现、流程再造,推动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持续完善“1+11+43+326”城运管理格局,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平战结合的城运指挥体系,提高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运处效率,完善联勤联动机制和清单,打造19个示范工作站。推广进博会期间精细化管理经验,一体化落实施工管理、道路保洁、绿化管养等措施,打造20个市容环境示范村,提升国家卫生城区(镇)创建水平。开展“放心物业”创评,不断提升物业服务满意度。建设3个“美丽街区”,改造提升4个街心花园。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浦。落实“四早五最”要求,深化“6+1+N”安全专项整治,完成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三年整治攻坚,创建安全发展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消防、燃气、食品药品等安全监管,努力压减一般事故,坚决遏制较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受控。完善三级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城市应急基础设施和智慧平台建设,加强粮食、物资、能源等国家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健全国防动员体系,坚决做好防汛防台等自然灾害防治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动各类资源下沉,助推夏阳、盈浦、香花桥街道聚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样板。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强化实有人口管理,探索制定农民自建房出租管理标准,加强群租整治。开展“八五”普法,常态化实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完善“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建设“崇德尚法”文化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金融领域风险防控,深化农民工欠薪问题治理。更好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品牌化项目化打造“客堂间”等社区自治平台。做好民族宗教和港澳台侨等工作。

    (八)聚焦双碳战略任务,大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精准把握、科学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效,深化“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坚持和完善林长制,全力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区,新增森林资源5000亩,陆域森林覆盖率达18.7%。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开展低碳试点。推进环城水系公园三期、“一镇一公园”建设,全面开放曲水园,完成各类绿地建设6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3.5%,真正还水于民、还绿于民,让市民群众在碧水绿廊中共赏云影天光。

    严密守牢环境保护底线。健全生态环境督察长效机制,开展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全面实施73个市级项目。持续巩固河(湖)长制,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90%以上、水质优良率达到75%,复合打造西岑水质净化厂“水生态博物馆”。实施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60万平方米,区污泥干化焚烧项目投入运行,加强工业挥发性有机物、道路扬尘治理,深化危险废物监管、土壤环境保护。深化示范区生态治理协同共治,强化联动执法。

    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分类推进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重点领域创建,全区绿色社区创建率达80%,启动创建4个低碳示范社区,新建民用建筑100%创建绿色建筑。巩固提升垃圾分类示范创建成果,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达95%、回收利用率达42%。加强充电桩设施建设,试点开展氢能源公交车运营。增强全民节约意识,让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体青浦市民的绿色共识。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政府工作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一届政府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府铁军。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努力打造政治坚定的服务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折不扣执行好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中心位置、把民生福祉作为根本目的、把群众满意作为不懈追求,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以政府的服务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始终坚持公平正义,努力打造依法善治的法治政府

    依法行政促公平。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积极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确保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用法治给政府权力定规矩、划界线,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筑牢法治之基、汇积法治之势、厚植法治之力,让政府职能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正确规范履行。

    (三)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努力打造实干担当的效能政府

    履职尽责强担当。坚持改革创新、务实作为,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砥砺奋进。充分发扬“抢拼实善”新时代青浦奋斗精神,坚持“挂图作战”,聚焦改革难点埋头苦干、铆定发展热点创新巧干、围绕民生焦点真抓实干,以政府履职精准度,跑出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度和人民群众感受度。

    (四)始终坚持改进作风,努力打造勤政为民的廉洁政府

    从严要求守纪律。坚持勤勉尽责、清正清朗,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激浊扬清、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更加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广开言路谋求“最大公约数”。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用心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促发展、优服务、惠民生上来,切实营造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

    各位代表,昨天的发展令人鼓舞,今天的使命催人奋进,明天的蓝图激荡人心。前进的号角已然吹响,奋斗的姿态勇往直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砥砺前行,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枢纽门户和新时代幸福青浦而不懈奋斗!

    名词解释

    1.“两个一流”:一流的城市环境、一流的服务保障。

    2.“两个万无一失”:疫情防控做到万无一失、社会面安全稳定做到万无一失。

    3.“四个一批”:出让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投产一批。

    4.“三大两高一特色”:做大做强大物流、大会展、大商贸三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积极打造高端信息技术和高端智能制造两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文旅健康产业集群。

    5.“一中四方”:“一中”是以中心城区为主,产业定位互联网信息服务、人工智能软件和电子商务。“四方”指的是浦东软件园、闵行紫竹科学园区、青浦市西软件信息园、静安市北高新区。

    6.“双减半”:审批时限平均减少一半,提交材料平均减少一半。

    7.“两个免于提交”:在政务服务和监管执法场景中,通过告知承诺、数据共享和核验、行政协助等方式,实行“本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免于提交;凡是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免于提交实体证照”。

    8.“青峰”人才政策:包含“1+5+X”政策。“1”为《关于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服务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5”是指围绕上述意见,涉及人才发展的五项重点政策;“X”为教育、卫生、文旅、体育等领域的专项政策,包括《青浦区公共服务人才引培激励办法》《青浦区新闻传媒人才引培激励办法》和《青浦高层次人才队伍选拔管理实施办法》等。

    9.“1+8”管理办法:是指《青浦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及其配套办法》。总办法为青浦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8个子办法分别为:青浦区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储备管理办法、委托评估管理办法、资金和财务监督管理办法、投融资管理办法、稽察办法、审计监督管理办法、后评价管理办法、行政责任追究办法。

    10.“1+3”代建制:是指由1个实施细则、3个配套文件组成的《青浦区政府性投资项目“代建制”制度设计和配套政策》,包括:青浦区政府性投资项目委托代建实施细则,以及代建单位资格条件和选择办法、代建管理费取费标准、代建协议示范文本。

    11.“1+1+N”政策体系:《青浦区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青浦区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的行动计划》,“N”是在此基础上完善创业、见习、特殊人群扶持等具体政策。

    12.“五违四必”:“五违”即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排污、违法居住,“四必”即安全隐患必须消除、违法无证建筑必须拆除、脏乱现象必须整治、违法经营必须取缔。

    13.“三大整治”:公共安全整治、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整治。

    14.“一站两中心”:村居党建服务站、综治中心、社区事务服务中心。

    15.“三网融合”:基层党建网、城市管理网、综合治理网。

    16.“四责协同”:强化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

    17.“三个责任制”:基层党建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18.“六稳”“六保”工作:“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9.“1+3”重点区域:“1”指“青浦新城中央商务区”;“3”个重点区域,包括老城厢及艺术岛周边的“城市更新实践区”(江南新天地)、青浦大道以西高能级公共服务集聚的“未来新城样板区”、青浦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内的“产业创新园区”。

    20.7大行动:区域品质提升计划、经济发展倍增计划、进博效应扩大计划、总部经济集聚计划、展会产业联动计划、综合交通完善计划、品牌营销推广计划。

    21.五型经济: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

    22.“1条干线、5大支柱、10个基座、3条拓展带”:“1条干线”:由G50、轨交17号线、上海示范区线构成的复合发展轴,成为长三角东西向的核心交通廊道、功能廊道、数字廊道;“5大支柱”:虹桥中央商务区、水乡客厅、西岑科创中心、新城5F数字之城、上海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等五个国家级和市级战略平台;“10个基座”:青浦生命科学园、数字信息产业园、市西软件信息园、人工智能产业园、北斗及高分遥感数字产业园等10个特色产业园;“3条拓展带”:数字农业引领示范带、数字文旅创新体验带、数字金融功能倍增带。

    23.“一业一证”改革:优化行业准入业务流程,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

    24.“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廉租房、共有产权保障房、公共租赁住房、动迁安置房。

    25.课后服务“5+2”模式:义务教育校内课后服务覆盖5个工作日、每天一般不少于2小时。

    26.“双减”政策: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27.“四个一”标准化建设:1条健身步道、1片健身球场、1处健身苑点、1间综合活动室。

    28.“三万六千”工程:“三万”即一个万亩粮田立体循环农业示范区、一个万亩粮田全产业链示范园、一个万亩茭白绿色生产示范区;“六千”即一个3千亩草莓绿色生产核心示范基地(白鹤)、一个3千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朱家角、练塘)、一个3千亩渔业绿色生产示范基地(金泽)、一个1千亩林下菌菇复合生产示范基地(练塘)、一个1千亩特色水果示范基地(金泽、现代农业园区)、一个1千亩花卉景观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园区)。

    29.“四好农村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3月4日提出,“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30.“三片一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重固镇S26北部5村片区、朱家角镇沈太路7村片区、练塘镇朱枫公路7村片区以及金泽镇4村蓝色珠链。

    31.“1+11+43+326”城运管理格局:1个区城运中心、11个街镇城运中心、43个街镇联勤联动工作站、326个村居工作站。

    32.“四早五最”:早排查、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努力在最早时间、从最低层级,用相对最小的成本,解决最大的关键问题,争取综合效益最佳。

    33.“6+1+N”安全专项整治:“6+1”是市级专项,“6”为在建筑业开展“防高处坠落”“严控超龄用工”专项行动,在国有企业开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项行动,开展“安全监管指导服务”“安全过程管控”“工贸行业重点专项治理”专项行动;“1”为持续推进消防专项三年行动。“N”是我区项目:为电动自行车专项、冷库物流仓储专项、进博会专项、堆场整治专项等。

    34.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35.“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