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161|回复: 0

[上海] 2022年上海市虹口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1:19
  • 签到天数: 73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7971
    发表于 2022-4-2 20: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上海市虹口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11日在上海市虹口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虹口区区长胡广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虹口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本届政府过去五年工作,对今后五年及2022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虹口抢抓机遇、奋发有为、砥砺前行的五年,也是虹口外塑形象、内强实力、综合提升的五年。过去五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和视察虹口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加快北外滩开发建设,以实干实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全面完成了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实现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五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的良好态势。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2021年预计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55.23亿元,位居中心城区第四,年均增长8.7%,增速始终保持中心城区前列。产业结构显著优化。现代服务业区级贡献达到65.8%,比五年前提高9.6个百分点,其中金融和航运服务业区级贡献分别达到23.5%和14%。旧区改造显著提速。累计完成旧改征收4.3万户、帮助12.8万群众搬离旧里,总量是前五年的1.5倍,全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全面启动。发展活力显著增强。被国务院表彰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中事后监管成效明显地区,率先建成“全球双千兆第一区”。民生福祉显著提高。累计投入387.1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3.9%,共完成区政府实事项目137件和民心工程13项。


      五年的奋斗历程波澜壮阔、显著成就振奋人心。这些成绩凝聚了全区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坚定了我们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往无前的决心和信心。过去五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战略定力,北外滩开发建设全面起势始终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不懈在全市发展大局中谋划北外滩发展,聚市区之力、举全区之力、集全球智慧,全力打造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


      全球顶级规划全面绘就。坚持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擘画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宏伟蓝图。《北外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得批复,规划形成“一心两片、新旧融合”的总体格局,建设总规模将达到840万平方米。调整行政区划,设立北外滩街道,成立北外滩开发办并逐步完善架构和职能,组建北外滩开发建设专家委员会,建立项目总控机制,开发机制模式不断优化。中央绿轴、地下空间以及风貌保护街坊等专项规划持续深化,二层连廊样板段开工建设,数字北外滩展示馆建成运行。91街坊成功出让,完成全球设计方案征集,未来将建成480米浦西新地标。


      区域形象全面焕新升级。北外滩地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全面收官,五年累计新增各类高品质办公楼宇和酒店170余万平方米,白玉兰广场、星港国际中心、中美信托金融大厦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W酒店、苏宁宝丽嘉酒店建成运营。目前,20个重大项目正在全面加快建设。“一江一河一港”全面贯通提质,北外滩地区高标准全要素市政市容提升、北苏州路滨河空间贯通提升、虹口港东岸贯通和两侧“世纪长廊”景观提升等项目如期建成,国客中心码头880米岸线面向市民开放。2021年国庆期间,人流量超过60万人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区加快打造。


      服务功能全面聚势增能。世界会客厅于建党百年之际正式启用,相继举办“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实践”特别对话会、2021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等高规格外交外事和人文交流活动,北外滩已成为世界观察上海的窗口、上海链接世界的枢纽。新一轮规划公示后,与高瓴集团、青山实业等2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对接洽谈和项目合作,引进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630余个。2021首届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启动上线交易,中国证券博物馆建成开放,5G全球创新港投入运行,上海创新设计研究院成功落户,北外滩开发建设的起势效应、辐射效应、磁吸效应加快显现。


      (二)坚持稳中求进,区域经济能级实现跃升


      始终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经济运行实现提速向好,发展韧性逐渐增强。


      经济发展达到更高能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百亿规模,2021年实现155.23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位居中心城区第一。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效,“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430亿元,年均增长6%左右。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比前五年增长30%。海关口岸进出口总额预计达到477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楼宇(园区)经济加快发展,区级贡献达到65.2%,单位面积产出均比五年前翻了一番,实现亿元楼33幢、亿元园区9个和月亿楼2幢。


      产业升级凸显更多亮点。财富管理高地品牌全面打响,集聚各类金融企业和机构1900余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7万亿元,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达到17家,超过全国总数的八分之一,五年以来金融服务业区级贡献提高8.7个百分点。航运总部基地功能不断夯实,集聚各类航运服务企业近4700家和功能性机构41家,全球前50位的船公司有12家在虹口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苏州河以北商业商贸中心加快建设,北外滩来福士、瑞虹天地太阳宫-月亮湾-星星堂、今潮8弄等地标性商业项目相继建成开业,新增和改造商业载体75万平方米,引进各类首店、旗舰店、概念店等200余家,获评全球新品首发地建设示范区。


      投资促进汇聚更强动能。持续优化完善“1+4+4”招商体制机制,加强政策优化集成和有效供给,先后引进高丝化妆品、识装信息科技、上海家化等一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贸易型总部、民营企业总部,各类高能级企业总部达到31家,比五年前增加28家。同时,新增研发中心和创新性平台16家。全面落实国家和全市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深化“千人访万企”工作,创新打造“企航北外滩”服务品牌,启用北外滩企业服务中心和首个24小时综合性自助政务服务窗口,区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五年累计新增各类独立核算企业1.88万户,全区总量约4万户,注册资金超过1亿元的企业近350户。


      (三)坚持转型升级,改革创新效益不断凸显


      始终积极主动地服务国家和上海发展大局,全面对接“三大任务、一大平台”,以改革的方法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的方式增加发展动能,有效激活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快。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市首创“合议核准制”,率先实施“一证多址”“一照多址”等改革试点。“一网通办”实现“两个免于提交”落地率100%,审批承诺办理时限较法定平均减少80%,具备全程网办能力的事项占90%,实际网办率超过70%。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一业一证”改革,创新开展“一楼一事办”审批服务,大型商场开业证照办理时间从原来的6个月压缩至1个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深化,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资源整合和盘活,国有资产年均保值增值率达到108%。


      创新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50家,密度位居全市第一,3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26家。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5G基站密度全市领先,连续两年获上海市城区移动用户感知度第一名,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华为上海代表处等功能平台落地运营,引入全国最大的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致景科技,集聚5G+企业360余家。积极与上交所、深交所开展合作,助推44家企业在各类资本市场上市上板。在全市创新推出海归人才驿站,打造境内外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五年以来新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00余名。


      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与桐乡、南通、定海等友好城区的合作,成立长三角航运创新发展联盟、长三角脉管病专科联盟,推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融合联动。主动对接自贸试验区政策扩容,累计支持640家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圆满完成四届进博会服务保障工作,虹口交易分团采购商数量和交易金额每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2021年达成1.6亿美元采购意向,同比增长50.5%。积极承接外商投资事权下放等先行先试,五年累计实现实到外商投资60.2亿美元,年均增长10.1%。


      (四)坚持建管并举,城区环境品质加快提升


      始终聚焦城区建设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锻造长板、补齐短板,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创新提升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工匠精神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旧区改造屡创历史纪录。坚持做实“三库三计划”,创新实施“三个组团”,全力打好旧区改造攻坚战,五年累计完成旧区改造76个街坊、118.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4.3万户。2020年和2021年征收户数分别超过1万户和1.5万户,不断创造虹口旧改纪录。坚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五年累计收尾交地68个街坊,出让土地20幅。其中,90街坊仅用约1年时间完成了从启动征收到土地出让,不断刷新虹口旧改速度。坚持旧改做在当年、谋划两年、看到三年,积极试点司法新机制,顺利完成176街坊、185街坊等11块历史毛地处置工作,本区历史毛地全部处置完毕。


      区域环境品貌明显改善。五年累计实现重大工程项目开竣工超过1000万平方米,曲阳路辟通、海伦西路拓宽建成通车,完成7条区区对接道路建设,实施34.3公里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高标准完成各类旧住房修缮1000万平方米,创新开展“美丽家园+”系列工程,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累计完工投用198台、通过征询488台,完成1061户适老化改造,在全市率先试点利用既有民防工程改造缓解小区停车难问题。四川北路公园等8个公园完成升级改造,建成“美丽街区”23条,新增市级林荫道8条,新建各类绿化20.5万平方米。全面完成第六轮和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节能减排降碳工作有序推进。完成街面环境秩序执法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连续10次在市级测评中位居全市第一。


      城区运行安全稳定有序。加快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区、街两级城运中心建成运行,建立完善“社区综合执法+城区大脑+流程再造”管理模式,“削峰行动”等场景应用实现落地。“智慧城管”获评第二届上海城市治理实践案例“最佳案例奖”。从严落实“大安全”工作责任,抓实抓细各领域安全生产,全面做好重大活动服务保障、防汛防台等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加快智慧公安建设,报警类110数量年均下降20.3%。完善应急联动和演练机制,提升民防工程防护能力,城区韧性不断增强。2017年以来,全区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


      (五)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遗余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把发展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


      疫情防控科学精准有效。坚持“以房查人、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以楼宇园区查企业、不漏一企业、不漏一员工”,对全区所有住宅小区、楼宇园区、建筑工地、沿街商铺、宾旅馆等,进行地毯式排查和最严格管控。紧盯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等关键点关节点,常态化开展疫情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自2020年2月5日以来,本区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先后派出30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和市公卫中心,组织1500余名机关干部、医护人员和公安干警支援机场入境防疫工作,积极发挥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作用,累计集中隔离3.6万人。如期完成各阶段新冠疫苗接种任务,截至2021年12月31日,累计接种疫苗153.2万剂次,68.8万人完成全程接种、18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达到93.9%,16.4万人接种加强针。滚动开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区域医疗中心整建制应急救治队伍,强化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持续深化创业促就业,五年累计帮助引领5100余人成功创业,8个街道连续5年通过市级充分就业社区评估,全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不断加大养老服务供给,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0个、养老床位1540张、助餐场所85个,全面推广“养老管家”“时间银行”等个性化为老服务,在全市率先完成街道“社区养老顾问点”全覆盖。深入推进教育强区建设,全面落实教育综合改革各项任务,实施“彩虹计划”,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建成18个学区集团,建立全市第一所新型五年制高职院校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成“一南一北”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特色大楼建成投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创建成功,“国医强优”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全面完成中心城区最大保障房基地彩虹湾社区建设,新增租赁住房7085套、代理经租房源10877套。


      社会治理创新扎实推进。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第一分站视察,激励我们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加快社会治理创新步伐。市民驿站实现全区覆盖和全年无休,“市民驿站让群众更有获得感”项目获评首届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十佳创新项目。首创居委会“全岗通”工作机制并在全市推广,持续推进居委会减负增能。深入开展“四违一乱”“五违四必”治理行动,五年累计拆除存量违法建筑78.4万平方米,新增违法建筑保持“零增长”,全区所有街道和居委全部创建成为“无违建先进街镇”“无违建先进居村”。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居住区100%覆盖,干垃圾日均处置量较《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前控减38.8%,获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8个街道全部创建成为“上海市文明社区”,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中共四大纪念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左联会址纪念馆、李白烈士故居等场馆完成新改扩建设和展陈提升,中共四大纪念馆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港邮轮城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及首批上海市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域。成功举办鲁迅文化周、世界城市文化论坛等活动,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首届上海赛艇公开赛在苏州河河滨之源开赛,“上海杯”帆船赛、英超联赛亚洲杯、中国乒超联赛等重大体育赛事影响广泛,组织区级及以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60余次。协助云南、青海对口五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合力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国防动员和双拥优抚工作不断强化,健全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上海市双拥模范区”九连冠。


      (六)坚持履职担当,政府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始终围绕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深入推进政府改革创新,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全面依法履职,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和为民服务水平。


      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把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穿透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坚持立足发展大局,保持发展定力,坚守为民情怀,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凝聚改革发展正能量,同心协力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作风建设持续向好。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深入推进政府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决守牢纪律规矩底线红线和高压线。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推行闲置资产“公物仓”管理,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将更多财力用于支持发展和改善民生。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深入实施机关“作风指数”测评,认真开展常态化大调研、“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法治建设全面深化。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定公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邀请利益相关方代表列席区政府会议,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工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相关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强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和化解行政争议。稳步拓展政务公开广度深度,新增公开各类政府信息2万余条,连续三年在“政府透明度指数评估”中位列全国前十。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配合监察机关工作。全面完成区人大代表建议和区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五年累计办理“两会”期间代表建议649件、政协提案780件,按期办复率达100%。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人民城市建设,为“十三五”规划收官画上了圆满句号,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五年的锐意进取,充分展示了广大干部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五年的克难奋进,充分体现了全区上下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拼搏的结果,离不开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离不开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在此,我代表虹口区人民政府,向为虹口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全区人民,向一贯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全市各有关方面、外省市有关单位和驻区部队,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虹口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主要体会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做到“五个必须”:必须坚持规划为先、谋定而动,始终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在服务上海发展大局中谋划推动虹口和北外滩的发展,努力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必须坚持发展为要、担当作为,始终树立“四个论英雄”的发展导向,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善于攻坚,持续提升金融和航运服务业的集聚度、显示度和贡献度,不断增强城区发展竞争力。必须坚持旧改为首、守正创新,始终牢牢抓住旧区改造这个“牛鼻子”,下转6版  (上接5版)把握规律、创新方法、攻坚克难,统筹平衡城市更新速度、资源约束和安全稳定的关系,加快推进老城区焕发新活力。必须坚持民生为本、惠民利民,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心用情用劲做好各项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以绣花功夫全面提升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必须坚持实干为基、求真务实,始终把政府自身建设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坚持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自我革命、追求卓越、比学赶超,以过硬的政治担当、扎实的工作作风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虹口前行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对标中心辐射的新引擎,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成效还不明显,产业能级提升、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密度提高还需加速,城区核心功能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对标全球一流的世界会客厅,城市更新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还需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创新更多方式和方法,全面提升城区发展的硬环境和软实力。对标人民城市的新要求,“老小旧远”领域的民生改善仍有较大空间,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短板,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各项工作。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期,是上海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也是虹口站在新的起点,全力打造“上海北外滩、浦江金三角”,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新篇章的重要阶段。根据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所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区政府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主线,以北外滩开发建设为引领,着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全球资产管理高地、国际航运服务高地、绿色低碳示范高地、服务贸易发展高地,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安定和谐,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区“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推进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在上海新市域格局中打造令人刮目相看的“上海北外滩、浦江金三角”,让“五个人人”美好愿景成为虹口的生动图景。具体目标是:


      ——高质量发展走向前列。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市1-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新增各类高能级企业总部100家,金融企业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万亿元。北外滩核心区重点地块完成土地出让,350万平方米商业商务载体全面开工,“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的地位和影响力更加凸显。


      ——高品质生活走进群众。共同富裕不断推进,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全部完成,各类旧住房修缮改造全覆盖,完善15分钟生活圈,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全区覆盖,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绿化覆盖率达24.1%,人民生活更殷实、更安康、更舒适。


      ——高效能治理走出新路。“一网通办”“一网统管”高效运转,数字孪生城市基本建成,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成熟稳定,城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平安虹口加快打造,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全市前列。


      ——城区软实力走出亮点。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历史文脉延续传承,“文化三地”品牌持续打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更多文化场馆、体育设施全面开放,城区更有魅力、活力和温度。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今后五年,我们要着力推进以下五方面主要任务:


      (一)聚焦北外滩开发建设,打造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


      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决心,全力推动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一是全力塑造有显示度的世纪精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落实“三带三含”和“三个同步”的要求,力争把北外滩每一个项目都打造成为设计经典、功能复合、环境友好的传世之作。精细提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区空间和品质,精心打造以480米浦西制高点为代表的核心区标志性建筑群,精致活化虹口港和提篮桥片区的历史建筑群落,塑造错落有致、富有韵律、彰显魅力的最美天际线,推动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早出形象早出功能。二是全力打造核心功能重要承载地。建设全球资产管理高地,设立北外滩资产管理中心,加快吸引国内外大型金融总部、优质资产管理机构和要素市场,深化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全面防范金融风险。打造国际航运服务高地,深度融入国际航运事务合作,加快推动航运服务业向智能化、专业化、国际化、高端化发展。打造绿色低碳示范高地,支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大做强做优,加快碳金融中心建设,促进全球碳排放、碳交易领域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集聚和配置,争创“双碳”示范区。打造服务贸易发展高地,大力引进全球顶级服务机构,集聚各类高端服务要素,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国际市场份额。三是全力构建居职相融的品质空间。高标准建设中央绿轴、二层连廊、慢行优先区、无车区等重大项目,完善AI人行步道系统,实现地上地下与水岸全方位联动。高品质增加教卫文体服务供给,办好上海创新设计研究院,加快建成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诊疗中心、雅诗阁国际人才公寓等项目,营造天下英才近悦远来的良好生态。高水平用好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加快上海文学馆等文化地标建设,用心塑造一批高颜值、有品位的“城市家具”,打造彰显历史厚度和文化魅力的顶级中央活动区。


      (二)聚焦发展第一要务,开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加快推动北外滩开发建设辐射带动全区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投资吸引力和功能承载力。一是强化创新策源动力牵引。聚焦北中环科创集聚带建设,深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提升创新发展的显示度和贡献度,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地。紧密联合大学大院、联手大所大企、联动总部龙头,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大力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加快培育一批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主动对接上海“海聚英才”工程等战略,创新人才服务和政策供给,吸引集聚和培养一批国际顶尖的科创人才和创新团队,构建高品质的创新生态环境。二是增强营商环境服务支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探索推进更多原创性强、含金量高、深受市场主体欢迎的改革举措,创新监管方式,不断提升企业准入准营准出便利化水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增强企业服务实效,持续提升楼宇园区坪效。深化国资国企资源整合和优势提升,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三是提升产业发展竞争优势。主动对接上海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强化“四大功能”、打响“四大品牌”、发展“五型经济”等战略任务,提升高端产业功能,积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端航运服务功能核心承载区,持续提升金融和航运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新增商业面积50万平方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做大做强专业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重点产业发展能级。积极培育特色产业新亮点。


      (三)聚焦提升建管质效,塑造国际化城区发展新形象


      坚持对标世界一流、世纪精品、上海形象,精心构建城区空间形态、社会形态和发展生态,充分展现兼具现代感、人情味和烟火气的国际化城区新形象。一是加快城市有机更新。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分类施策推进零星旧改,全面完成全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艰巨任务。深入推进“美丽家园+”系列工程,统筹实施加装电梯、充电桩安装、物业管理提升等工作,力争到2023年底实现全区老旧售后房小区“美丽家园”全覆盖。围绕老建筑、窄马路、小街坊等重点,探索保护性开发利用,潜心打造“会客厅”系列,形成具有虹口记忆的地标景观,彰显历史厚度,焕发新的风貌。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布局。全面加快高标准、高品质、高水平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确保开竣工不少于1000万平方米。全力做好北横通道(虹口段)、南北通道(虹口段)以及城市主次干道的新改扩建设,进一步提升市民出行的便利度。优化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架空线入地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持续推进排水系统提标、道路积水点改善等项目,营造更加人性化的城区环境。三是提升精管善治水平。以“两张网”建设为牵引,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实现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更精准、更高效,持续深化业务流程再造,拓展线上线下双渠道服务范围和能力,加快建设“网购型”政务服务体系。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更便捷、更实用,加快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丰富城区治理、市民生活、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的场景应用,加快构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数治”新范式。


      (四)聚焦人民城市建设,开启城区软实力奋进新征程


      坚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赓续“文化三地”基因,更加自觉地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推进城区软实力与硬实力互动并进、相得益彰。一是彰显“文化三地”魅力。弘扬先进文化精神,大力推进“党的诞生地”挖掘宣传工程,加大红色遗址遗迹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实施红色场馆影响力提升计划。深耕海派文化内涵,精心塑造“海上方舟”等标志性文化区域,传承发展精武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焕新四川北路、山阴路历史风貌区、音乐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打响文化名人品牌,讲好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名人与虹口的故事,加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沈尹默故居、聂耳旧居保护性开发。二是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坚持以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典型示范区为目标,加快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打响一街一品“虹馨工程”品牌,提升社区公共空间显示度,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五宜”社区。深化市民驿站“6+X”功能,以需求为导向,加快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发展,努力打造“零距离”“智能化”的服务管理模式。提升“全岗通”服务能级,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数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是增强人居环境吸引力。持续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深化节能减排降碳工作,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让虹口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持续高品质实施“美丽街区”、市容绿化提升等工程,推动和平公园、鲁迅公园等公园进一步开放提升,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5%,打造出门即公园、处处有生态的城市样本。健全垃圾分类常态长效工作机制,持续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进一步改善群众家门口环境。


      (五)聚焦改善社会民生,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统筹抓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和质量民生,努力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实现更大作为。一是提供更加坚实的民生保障。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大力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打造更多枢纽型社区养老综合体,更大范围推广普及“时间银行”等创新试点,深化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完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持续完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多层次保障群众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让各类人群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健全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深入推进教育强区建设,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持续提升各学段教育质量,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五育融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推进“健康虹口”建设,持续实施“国医强优”行动计划,提升“一南一北”区域医疗中心服务能级,形成更加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深化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水平。实施虹口足球场提升改造,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同发展。三是建设更有韧性的安全城区。深入推进平安虹口建设,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大安全”工作体系,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化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灾害防治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提升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城区运行安定有序。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肩负着全面实现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区“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加快推动北外滩开发建设引领全区蝶变跃升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历届区政府卓有成效的工作基础上,紧紧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果敢的奋进姿态、务实的作风举措,勇于担当、开拓进取、奋楫争先,确保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美好幸福。


      三、2022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区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十一届市委十二次全会和区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坚持以北外滩开发建设为引领,巩固拓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加快建设人民城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持续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面增强城区软实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建议今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实到外商投资达到13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8%,旧改征收5000户、收尾交地16个街坊,完成“道路+”“公园+”“生活圈+”“美丽家园+”等八个方面36件政府实事项目,生态环保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不低于3%,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目标数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PM2.5年平均浓度、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比率均完成市下达目标。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乘势而上,着力推动北外滩早出形象


      紧紧围绕北外滩开发建设“三年出形象、五年出功能、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标,保持和发扬全面起势的热情和干劲,再接再厉、顺势而上、善作善成,全力推动北外滩开发建设再发力、再加速、再提升。


      加快推动规划落实落细落地。坚持对标一流、追求卓越,精心打磨中央绿轴、二层连廊、慢行优先区、无车区等专项规划设计,推动中央商务区地下整体开发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历史文化风貌区城市更新和功能提升,按计划分期建成二层连廊样板段等一批社会关注度高、具有一定显示度的项目。持续强化宣传推介和招商对接,推动67街坊、68街坊等重点项目落地,确保每个地块找到“好人家”、建成“好项目”、集聚“好产业”、形成“好功能”、产生“好效益”。建立健全项目工程推进协调机制,推动480米浦西新地标所在的91街坊、上海创新设计研究院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实现78街坊、89街坊等项目如期竣工,有序推进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


      加快推动优质资源赋能增效。全面打响世界会客厅品牌,积极承接举办更多高规格、高级别、高能级的会议会展和博览交流活动,进一步汇聚更多世界目光。持续加大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力度,做大做强做优“企航北外滩”服务品牌,进一步吸引各类优质资源项目纷至沓来,促进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高度集聚、高效配置和高速增值。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以5A级景区标准整体策划运营北外滩滨江,塑造“一江一河一港”标志性城市景观新地标,推动滨水空间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贯通开放,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和服务能级,打造国际旅游首选地、世纪同框观景台、水岸联动活力区。


      加快推动高端产业扩容提质。持续引进一批优质的持牌金融服务企业和机构,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业对区域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办好第二届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支持航运运价指数期货上市和发展,加快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仲裁等高端业态,推动航运服务业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延伸。加快建设苏州河以北商业商贸中心,持续推动白玉兰广场、北外滩来福士等重点商圈“发光发热”,继续吸引一批高端商业项目落地,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潮品经济,打造更多的区域性消费热点和文化亮点,促进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积极对接上海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试点,争取更多的试点举措在虹口落地,聚力发展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离岸贸易等新模式新业态,拓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服务贸易合作,加快培育发展新的服务贸易增长极。


      (二)抢抓机遇创新转型,着力促进发展提质增效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中提质,全力以赴保市场主体,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全力加快招大引强育优。进一步优化“1+4+4”招商体制机制,有效发挥街道服务企业和优化营商环境作用,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环境招商、平台招商、功能招商、以商招商和朋友圈招商,力争全年新增各类高能级企业总部20家、研发中心和创新性平台9家。用好新一轮扶持政策体系,全面深化企业常态化走访调研工作,全力当好精准帮扶企业、精心服务人才的“金牌店小二”,增强各类市场主体在虹口发展壮大的根植性。精细化实施楼长园长责任制,做深做实做细“日日巡、周周议、月月提”工作模式,力争实现亿元楼34幢、亿元园区10个和月亿楼2幢,持续提升税收落地率、产业集聚度和经济贡献度。


      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动能。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支撑。强化与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关键技术、科研团队的对接合作,加快推进上海先进材料国际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推动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加快推动北中环科创集聚带建设。充分发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用,探索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促进绿色金融健康发展。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与上交所、深交所的战略合作,积极对接北交所,服务各类优质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放大海归人才驿站等服务政策效应,健全人才安居、教育、医疗综合服务体系,优化发展平台和环境,吸引更多人才汇聚虹口、创新创业、实现价值。              下转7版  (上接6版)  持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坚持以市场主体评价为根本标准,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和更加多元合作,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紧密与长三角地区在航运发展、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合作发展,实现优势领域联动和民生服务共享。全力做好第五届进博会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推动进博会展品变商品、参展商变投资商,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积极参与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推进一批新的改革举措落地,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全力打造“优”无止境的一流营商环境。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持续实施质量强区战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着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厚植“清”上加“亲”的政商关系。


      (三)聚焦重点持续突破,着力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


      坚持需求导向和项目导向,加快推动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相互贯通、协同发展和全面转型,努力在数字化转型上走在全市前列。


      强化数字底座支撑赋能。高标准推进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自动感知神经元布设,灵活使用移动式智能化新型感知设备,打造“全城感知”城市神经元系统。进一步提升网络能级、算力能级和数字设施联通水平,推动城区运行不断从“物联”“数联”向“智联”演化,夯实数字底座。加快城区数据资源全域全量实时汇聚,强化“城市大脑”数据集成应用,构建完善协同共享的数字中枢。健全区、街两级城运中心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城运中心的信息调度和综合指挥应急处置能力。优化数字北外滩展示馆建设,推进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加快建设北外滩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强化场景应用终端牵引。围绕经济数字化,加快实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发挥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等平台作用,进一步集聚一批工业互联网头部企业、智能制造研发中心,同步发展在线新经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突破、跨界融合和多向穿透,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亮点。围绕生活数字化,针对群众高频急难的问题,重点建设一批简洁、智慧、实用的应用场景,大力推广数字化教学、智慧化文旅场馆等新模式,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生活。围绕治理数字化,持续深化“两张网”建设,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比例和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实效,提升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一网管全域”的覆盖能力和管理水平。


      强化制度供给有效保障。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推进,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体制机制,加快实施三年行动方案,提升全面转型的工作成效。积极推动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的汇聚融合,打通壁垒、丰富供给,全面激活数据要素。贯彻落实《上海市数据条例》,坚持包容审慎、鼓励创新的理念,探索建立数据责任清单制度和脱敏脱密规则,切实强化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风险防范,让数字化转型价值最大化、风险最小化。深入开展数字伙伴计划,推广普及更多“一图可知”“一键可办”“居家可解”的方便快捷服务,着力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人民群众人人都能共享数字红利。


      (四)全面加快城区建设,着力改善生态宜居环境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引领,能快则快地推进旧区改造和重大工程建设,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造更加便利、有序、整洁的城区环境,营造更加舒适、友好、靓丽的人居环境。


      持续加快旧区改造步伐。始终坚持把旧区改造作为虹口最大的民生、最大的发展和盘活城区资源最大的着力点,创新深化“三个组团”模式,保持旧改工作的拼劲、韧劲和干劲,全力推进零星地块的旧改工作,确保全年完成14个街坊、5000户的旧区改造任务。进一步做深做实做细群众工作,用好“七步工作法”,把矛盾化解在源头上、化解在基地内,实现全区16个街坊收尾交地。强化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力加快土地出让进度,按节点推进59街坊、138街坊等5个地块的出让工作,推动旧区改造可持续。


      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65项市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全年实现重大工程开竣工200万平方米。加快项目审批、开工和建设,确保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诊疗中心、瑞虹7号地块等项目竣工投用,推动百丽167B商办项目、万安路城市更新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临平泵站、大柏树排水系统调蓄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虹口港水系河道疏浚,完成沙泾港(曲阳路段)防汛墙综合改造和苏州河防汛墙生态景观提升。启动东余杭路(保定路-大连路)拓宽工程,完成江杨南路、梧州路等道路改建工程,持续推进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


      深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施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低碳发展实践区和低碳社区建设,实施区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管理,探索北外滩区域超低能耗、净零排放项目建设。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和整治,推进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深化“美丽街区”建设,精心打造店招店牌、绿化景观、街心花园,提升市容环境。完成和平公园升级改造并对外开放,全年新增各类绿地2万平方米、立体绿化2.5万平方米。巩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成果,持续推进垃圾分类“三增一减”,实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3%以上。


      (五)广泛凝聚各方力量,着力提升城区发展软实力


      充分用好用活先进文化、海派文化、名人文化资源,讲好虹口故事,放大文化溢出价值,全面赋能城区发展,切实增强城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加快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深入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市民修身行动等活动,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打造“一江一河”文明示范带、特色文明实践站,积极开展“最美虹口人”“虹德向善”工程,用“看得见的文明”鼓舞人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聚焦小区、园区、学校、窗口等重点领域,精准开展滚动督查和有效整治,推动文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切实提升创建工作实效。全面加大社会宣传动员力度,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深化群众创建基础,持续营造全民参与、社会共享的浓厚创建氛围。


      深入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做强“文化三地”品牌,坚持整体策划、市场运作、赋能发展,提升中共四大纪念馆、左联会址纪念馆、犹太难民纪念馆等文化场馆影响力,深化鲁迅文化周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建筑可阅读、红色旧址改造升级等项目,因地制宜打造“社区会客厅”“书香会客厅”“情景会客厅”“江景会客厅”等开放性城市公共空间,持续深化“文化三地”内涵。做精风貌保护,实施16万平方米优秀历史建筑、9.4万平方米里弄房屋修缮工程,推进“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全新亮相,加快胜利等影剧院升级改造,“点线面”结合推动风貌保护活化。做优文化服务,加快上实中心剧院建设,推动上海海派文化中心、虹口图书馆能级提升,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做实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持续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坚持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协同共进,持续培育和打响一批创新社会治理的品牌项目,积极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推进市民驿站功能拓展和数字化赋能,提升服务能级,扩大服务人群覆盖面和辐射范围。全面开展居委会规范化建设,深化“全岗通”内涵,进一步提升解决社区治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民意直通车”建设,激发居民参与议事协商、自治互助的积极性,形成一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案例。大力实施“虹馨工程”建设,积极打造15分钟生活圈。推进基层治理人才梯队建设,加强社区工作者管理培养,不断提高社工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六)用心办实事解难题,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续加大投入,聚力做好各项民生服务,让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更加精细、更具品质、更有温度,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多措并举改善居住条件。深入探索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模式,稳妥实施水电路261弄、沽源路107和109号等成套改造、拆落地改造,用心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大力推进“美丽家园”综合改造,进一步优化流程、规范标准、提高效率,确保全年完成200万平方米,不断改善老旧小区综合环境。结合“美丽家园+”系列工程,全面推动整小区、整居委加装电梯,因地制宜推进适老化宜居小区建设,持续提升项目改造和资金投入的效益。全面开展小区物业服务“质价双提升”,推动更新改造工程与物业管理有效衔接,巩固拓展小区改造成果,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居住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全心全意做实民生保障。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落细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等措施,精准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全力争创市级创业型城区,千方百计稳定就业。提升为老服务质量,新增认知障碍照护床位100张、助餐场所4个,进一步做实做优“养老管家”“物业+养老”等特色服务,加快建设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坚持租购并举,加大租赁房源供应,促进保障性住房供需平衡,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全面落实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举措。加强粮食安全保障,做好主副食品保供稳价工作。加大帮困救助力度,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推动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双减”精神,持续实施“彩虹计划”,全力打造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示范区,提升学前教育普惠率和基础教育品牌,持续推进高中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现代职教体系。推进澄衷中学新校开工建设,积极引进上海中学国际部等教育资源。持续推进“一南一北”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实施第二轮“国医强优”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健康虹口”建设各项任务,大力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开展《虹口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丰富全民健身公共体系供给,推动公共体育场和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推进虹口足球场升级、北外滩市民健身中心、彩虹湾市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七)织密疫情防控网络,着力筑牢城区安全底线


      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持续落实主动、科学、精准、综合的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抓好安全稳定和应急保障各项工作,全力推进城区运行更为安全、更有韧性、更可持续。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始终坚持人、物、环境同防,从严从细从实强化重点场所、重大活动和重要区域的防控管理,精准有效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坚决“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更好地构筑群体免疫屏障。始终保持清醒判断,高度关注冷链物流、建筑工地、快递运输等关键领域,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确保做到“四早五最”,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快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对重大疫情的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助体制机制,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和基层防控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切实保障城区安全稳定。积极构建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区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地下空间等重点部位建设,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不断增强城区的安全和韧性。高质量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开展“安全发展和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坚决守牢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消防设施、特种设备、道路交通、地下空间、燃气管网以及食品等领域的安全底线,做到“治已病、防未病”。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力做好重大活动、重要节点的安保维稳工作,纵深推进“虹口砺剑”系列专项活动,深入开展“动态隐患清零”行动,积极构建全社会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格局,加大重复信访和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维稳等工作,努力建设平安虹口。


      持续做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助力对口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深化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档案、方志等工作。


      四、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扬帆破浪谱新篇,打铁必须自身硬。做好今年和今后五年工作,关键还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我们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党的绝对忠诚;要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进一步创新提升政府服务效能;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进一步把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要全面从严治党、清廉务实,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一)持续强化政治建设,始终对党绝对忠诚


      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始终坚定信仰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贯彻落实其中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厚植“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为民情怀,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二)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提升行政服务效能


      持续改进政府服务和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加大“证照分离”改革力度,提升利企便民水平,在开办企业、施工许可等方面再推出一批改革举措,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创新实施“互联网+监管”,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深入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规范政府投资和购买服务,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实效。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确保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就有一分改善。


      (三)坚持强化法治思维,深化法治政府建设


      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以法治定规矩、促发展、强治理,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不断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复议体制机制,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把依法行政贯穿到行权履职的全领域、全过程。坚持依法科学统计,落实统计改革创新举措。深化政务公开,不断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严格落实审计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工作督查,强化审计整改实效和常态长效机制建设。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法律、监察和人民监督。


      (四)不断改进政府作风,凝聚干事创业精气神坚定不移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深入推进“四责协同”机制建设,进一步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正作风。进一步强化政府系统目标管理,增强思想的敏锐性、工作的前瞻性、落实的穿透性和坚韧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效率。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比学赶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本领恐慌,持续凝聚全区上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磅礴力量,以过硬的作风、务实的举措、实干的精神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各位代表,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重任在肩,更须砥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力打造“上海北外滩、浦江金三角”,共同谱写虹口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新篇章,为把上海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虹口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用语解释


      1.“一心两片、新旧融合”:一心,是指中部核心商务区,为高强度、高密度开发地区;两片,是指西部虹口港活力片区和东部提篮桥片区,为低层高密度空间格局;北外滩全域构建新旧融合、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网络。


      2.“合议核准制”:由市场监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合议,在区级层面对新行业、新业态的企业经营范围进行核准。


      3.“两个免于提交”:凡是本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凡是能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


      4.“一楼一事办”:在大型综合商业体的开业过程中,政府部门第一时间介入,通过组团服务,集中受理、集成办理所有入驻商铺的证照申请工作,最短时间完成各类证照的办理,有效降低企业开业的办事成本。


      5.“三库三计划”:在征基地库、成片未启动旧里库、零星未启动旧里库,旧改启动计划、收尾交地计划、土地出让计划。


      6.“三个组团”: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合作组团、市区两级政府联合土地储备组团、毛地处置和区土地储备组团。


      7.“养老管家”:在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政策咨询的基础上,提供一对一的生活咨询以及送餐上门、助医等为老服务,解决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精准化水平。


      8.“时间银行”:鼓励和支持低龄老年人、年轻志愿者为高龄老年人提供非专业性的养老服务,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时间按一定规则记录和储入“时间银行”个人账户,未来可兑换相同时长服务。


      9.“彩虹计划”:2017年,区委、区政府以关爱学生成长为主题,启动实施“彩虹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立德树人、人文涵养、科学素养、自主学习、健康促进、国际交流、助学暖心等七大工程。


      10.“五个人人”: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2020年6月23日中共上海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确定了“五个人人”的城市努力方向,即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


      11.“三带三含”:带附加图则、带设计要求、带绿色建筑标准,含地下空间、含二层连廊、含交通优化。


      12.“三个同步”:旧改征收与规划同步谋划、规划与土地出让同步推进、土地出让与项目建设同步计划。


      13.“虹馨工程”:各街道结合实际,聚焦市民驿站提升、15分钟生活圈建设、数字化转型等重点工作,全面对接居民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实施一系列具有虹口特色的社区治理创新项目。


      14.市民驿站“6+X”功能:“6”是指党建群建、生活服务、就业服务、事务办理、心灵港湾、网格管理等6大功能;“X”是指各街道以因地制宜、因需制宜为原则,创设富有特色的X项个性化服务。


      15.“七步工作法”:裁决前行政谈话、裁决调解谈话、诉调中心调解、法院发传票后诉前沟通促成签协、法院行政法官谈话、强制执行实施前最后化解、强制执行实施后根据原预案托底化解。


      16.“三增一减”: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量增加,干垃圾量减少。


      17.“四早五最”: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力争在最低层级、最早时间、相对最小的成本、解决最大的关键问题、取得综合效益最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