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840|回复: 0

[贵州] 2020年毕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前天 20:58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9896
    发表于 2022-1-27 12: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毕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市经济运行逐季改善、逐步恢复、回稳向好。
    一、综合
    根据市(州)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2020.39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6.55亿元,同比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533.45亿元,同比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1000.39亿元,同比增长3.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950.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2.77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8.2%,比上年末提高2.1个百分点。

    表1 2020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名称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市总人口
    950.29
    100
      #城镇
    362.77
    38.2
       乡村
    587.52
    61.8
      #男性
    498.59
    52.5
       女性
    451.69
    47.5
      #0-17岁
    268.97
    28.3
       18-34岁
    279.88
    29.5
       35-59岁
    297.64
    31.3
       60周岁及以上
    103.80
    10.9

    全市出生人口10.2万人,出生率13.4‰;死亡人口5.6万人,死亡率7.15‰,自然增长率6.25‰。
    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3443.33公顷,同比增长63.6%。其中,工矿仓储用地450.95公顷,同比增长6.5%;房地产用地1001.78公顷(其中,商服用地285.46公顷,住宅用地716.32公顷),同比增长3.4%;其他用地1990.60公顷,同比增长179.2%。
    二、脱贫攻坚
    全市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切实开展挂牌督战,着力打好打赢“冲刺九十天歼灭战”、“大战一百天收官战”,夺取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按照每人每年4000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20年毕节市剩余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比上年减少贫困人口12.38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为0。15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等3个深度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彻底撕掉了毕节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
    • 农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812.6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种植业总产值548.4亿元,同比增长7.8%;林业总产值33.5亿元,同比增长8.0%;畜牧业总产值196.6亿元,同比增长3.1%;渔业总产值2.6亿元,同比增长13.2%;服务业总产值31.4亿元、同比增长5.5%。
    表2 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指标名称
    绝对数(亿元)
    同比增长(%)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812.6
    6.4
      种植业
    548.4
    7.8
      林 业
    33.5
    8.0
      畜牧业
    196.6
    3.1
      渔 业
    2.6
    13.2
      农林牧渔服务业
    31.4
    5.5

    粮食播种面积1139.8万亩,产量241万吨。蔬菜收获面积426.6万亩,产量449.4万吨;食用菌收获面积5.4万亩,产量15.91万吨;茶叶采摘面积29.56万亩,产量4629吨;中药材采摘面积23.91万亩,产量13.18万吨。
    猪出栏331.3万头,牛出栏34.5万头,羊出栏57.9万只,禽出栏3128.8万只,禽蛋产量4.4万吨。四肉总产量40.5万吨。
    四、工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分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增长9.6%,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12.9%,食品制造业同比增长0.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同比增长35.8%,烟草制品业同比增长2.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5.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16.0%,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1%。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1%。
    表3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单位
    产量
    同比增长(%)
    塑料制品
    万吨
    4.61
    10.9
    白酒
    千升
    14449.74
    48.5
    水泥
    万吨
    1159.62
    -6.8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924.45
    6.9
    服装
    万件
    1283.42
    28.5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1133.86
    -0.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2.18亿元,同比下降53.2%;营业收入利润率2.2%,下降2.6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81.82元,上升1.31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4.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6.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0%。
    全市房屋施工面积2854.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商品房销售面积679.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90.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4%;商品房销售额304亿元,同比增长12.3%。
    表4 2020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
    指标名称
    单 位
    完成数
    同比增长(%)
    房屋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2854.44
    2.1
    #住宅
    万平方米
    2090.70
    5.5
    房屋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81.91
    -22.4
     #住宅
    万平方米
    48.89
    -19.1
    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679.56
    10.4
     #住宅
    万平方米
    590.99
    8.4
    商品房销售额
    亿元
    304.00
    12.3
     #住宅
    亿元
    245.62
    9.5

    五、市场、消费和物价
    全市新设立市场主体9.71万户,注册资本772.66亿元。其中,企业1.37万户,注册资本672.43亿元;个体工商户8.18万户,注册资本72.41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0.16万户,注册资本27.82亿元。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4%。完成网络零售额8.06亿元,同比增长7.8%。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按类别分,食品烟酒类上涨13.4%,衣着类与上年持平,居住类下降5.8%,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8%,交通和通信类下降4.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5%,医疗保障类上涨0.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4.1%。
    表5 202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标名称
    上年同期=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2.6
    一、食品烟酒
    113.4
        粮    食
    99.8
        鲜    菜
    109.4
        畜    肉
    148.0
        水 产 品
    100.0
        蛋
    94.9
        鲜    果
    83.8
    二、衣着
    100.0
    三、居住
    94.2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99.2
    五、交通和通信
    95.9
    六、教育文化和娱乐
    100.5
    七、医疗保健
    100.8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104.1

    七、开放型经济
    全市新增省外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50亿元。新引进省外重点产业项目746个,合同约定投资1231.97亿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个,同比增长66.7%。
    全市进出口总额8440万美元,同比下降62%。其中,进口总额149万美元,同比下降90.4%;出口总额8291万美元,同比下降59.9%。
    八、旅游发展
    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7110.73万人次,同比下降41.2%。其中,接待国内游客7110.7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3.78亿元,同比下降45.5%。
    表6   2016-2020年全市旅游业总人数、总收入
    指标名称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旅游总人数(万人次)
    5494.26
    7700.00
    10000.00
    12100.00
    7110.73
      同比增长(%)
    34.0
    41.8
    31.0
    21.0
    -41.2
    旅游总收入(亿元)
    444.46
    641.00
    833.00
    1107.00
    603.78
      同比增长(%)
    42.0
    44.2
    32.6
    33.0
    -45.5

    全市涉旅在建项目共34个,同比增长2%。百里杜鹃景区、织金洞旅游景区等精品景区完成项目总投资21亿元;百里杜鹃管理区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全国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织金洞创建5A级景区工作稳步推进,全市新增纳雍总溪河、金海湖旅游区、九洞天、大方油杉河、百里杜鹃跳花坡共5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2020年省内创建4A级旅游景区量最多的市州,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已达13家。建成61座旅游厕所并投入使用。新增2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1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新增78个乡村旅游标准化单位和经营户,其中甲级乡村旅游村寨6家,五星级农家乐2家。旅游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1个,到位资金3.06亿元。纳入贵州旅游精准扶贫云系统342个村,受益18.5万贫困人口。
    九、交通运输、邮政和通信
    全市年末公路通车里程为33706公里。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981公里,一级公路145公里,二级公路1582公里,三级公路1183公里,四级公路25374公里,等外级公路4441公里。按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普通国道1644公里,其中国道高速514公里;普通省道2818公里,其中省道高速471公里;县道5600公里,乡道8022公里,村道15627公里。公路密度为125公里/百平方公里。境内铁路通车里程538公里(其中,高铁125公里)。全市水域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水运通航总里程399.02公里,其中等级航道388公里。全市水运货物周转量10.33万吨。道路运输平安运送旅客1635.3万人次,铁路360万人次,公交出行量2.01亿人次。
    全市年末汽车保有量65.43万辆,同比增长10.6%。其中,个人汽车保有61.45万辆,同比增长10.6%;小型载客汽车保有量55.26万辆、同比增长9.1%,其中个人载客汽车保有量53.06万辆、同比增长9.1%。
    全市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6.32亿元,同比增长9.7%;邮政业务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17.3%;快递业务量1587.15万件,同比增长19.8%;快递业务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26.5%。
    全市实现电信业务总量798.72亿元,同比增长33.3%。年末全市电话用户648.18万户,同比增长1.6%;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09.34万户,同比增长17.8%;移动互联网用户522.57万户,同比增长1.2%。
    十、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税收收入79.7亿元,同比下降15.3%。
    表7    2016-2020年全市财政收入主要情况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0年比2019年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12.6
    123.8
    130.1
    130.3
    132.0
    1.3
     增值税
    16.3
    27.1
    30.1
    29.1
    25.4
    -12.5
      企业所得税
    3.9
    5.2
    6.8
    7.7
    6.5
    -16
      个人所得税
    2.3
    3.6
    3.9
    2.2
    2.2
    -0.6
      城市维护建设税
    5.3
    5.5
    6.5
    6.5
    6.3
    -3.6
       契税
    14.9
    7.1
    7.9
    10.0
    8.1
    -18.6
       环境保护税
    0
    0
    1.1
    1.6
    1.4
    -15.6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7.5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教育支出170亿元,同比增长5.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0.1亿元,同比增长12.2%;卫生健康支出88.9亿元,同比增长4.4%;农林水支出137.3亿元,同比增长70.8%。
    表8    2016-2020年全市财政支出主要情况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0年比2019年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452.2
    527.7
    574.8
    689
    747.5
    8.5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42.3
    43.8
    47.6
    54.6
    46.8
    -14.2
    教育支出
    121.9
    129.8
    149.2
    161.2
    170.0
    5.5
    科学技术支出
    3.2
    10.7
    15.7
    18.5
    18.2
    -1.9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
    4.6
    5.3
    5.6
    6.0
    7.4
    22.2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43.2
    63.6
    67.1
    80.4
    90.1
    12.2
    卫生健康支出
    62.9
    67.6
    77.1
    85.1
    88.9
    4.4
    节能环保支出
    14.9
    12.7
    16.7
    30.3
    25.6
    -15.4
    农林水支出
    53.1
    62.5
    54.1
    80.4
    137.3
    70.8
    交通运输支出
    4.7
    11.8
    14.5
    9.1
    16.2
    78.8
    住房保障支出
    34.9
    43.3
    39.2
    23.0
    34.2
    48.7

    全市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960.15亿元,同比增3.1%,其中住户存款1275.07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183.87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住户贷款947.97亿元。
    表9    2020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情况
    指标名称
    年末数(亿元)
    比年初增加额(亿元)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
    1960.15
    58.02
    境内存款
    1959.48
    58.07
    1.住户存款
    1275.07
    132.19
    2.非金融企业存款
    316.83
    -85.20
    3.广义政府存款
    332.53
    -17.93
    4.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
    35.06
    29.01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
    2183.87
    323.80
    境内贷款
    2183.84
    323.80
    1.住户贷款
    947.97
    135.64
    (1)短期贷款
    476.91
    106.50
    (2)中长期贷款
    471.05
    29.14
    2.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1235.87
    188.16

    全市保险公司(含新华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40.88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35亿元,同比增长3.9%;人身险保费收入19.53亿元,同比增长22.5%。赔付支出19.29亿元,同比增长9.7%。
    表10  2020年全市保险业主要指标及增长速度
    指 标 项 目
    本年累计(亿元)
    同比增长(%)
    一、原保险保费收入
    40.88
    12.0
    1.财产险
    21.35
    3.9
    2.人身险
    19.53
    22.5
          寿险
    9.59
    8.6
          健康险
    8.79
    42.9
          意外伤害险
    1.15
    19.8
    二、赔付支出
    19.29
    9.7
    1.财产险
    12.14
    14.4
    2.人身险
    7.15
    2.6
          健康险
    5.12
    -0.9
          意外伤害险
    0.41
    45.0

    十一、教育和科技
    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班)率90.17%,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6.0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0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5.8%,“三残”儿童少年毛入学率95.23 %。人均受教育年限9.8年,同比提高0.3年。小学寄宿生8.97万人,寄宿率10.35%;初中寄宿生24.86万人,寄宿率61.8%。
    表11   2020年全市教育事业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
    中等职业学校
    18
      招   生
    12592
      在校生
    35741
      毕业生
    11253
      教职工数
    2132
       #教师数
    1810
    普通中学
    475
      招   生
    204125
      在校生
    606192
      毕业生
    220813
      教职工数
    45201
       #教师数
    41708
    普通小学
    1673
      招   生
    140347
      在校生
    867224
      毕业生
    130950
      教职工数
    42898
       #教师数
    40929
    幼儿园
    2351
      入园人数
    162498
      在园人数
    301440
      离园人数
    144746
      教职工数
    25993
       #教师数
    16275
    特殊教育
    9
        招    生
    1822
        在校生
    9984
        毕业生
    1289
        教职工数
    385
          #教师数
    356

    全市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21个,国家级农业星创天地5个,省级农业星创天地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建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众创空间3个,市级众创空间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全市有效期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3家,科技型企业备案960家。
    十二、文化和卫生健康
    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92.14%,其中农村广播综合覆盖率92.10%。电视综合覆盖率95.22%,其中农村电视综合覆盖率95.13%。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稳中求新,全年在被中央台采用新闻类节目条数161条。全市广电网络经营收入4.86亿元,同比增长24.7%。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487个。其中,医院296个,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275个,妇幼保健院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45980张。其中,医院34744张,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10326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5044人,同比增长28.5%。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671人,同比增长42.2%;注册护士21060人,同比增长28.9%。
    表12   2016年—2020年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指标名称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卫生技术人员(人)
    27681
    30409
    32477
    35047
    45044
    #执业(助理)医师
    8315
    9205
    10321
    11726
    16671
    注册护士
    12146
    13756
    15220
    16338
    21060

    十三、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9577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696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54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6%。
    全市农民工总量245.82万人,同比增长1.0%。其中,外出农民工187.69万人,同比增长3.6%;本地农民工58.13万人,同比下降6.6%。
    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74元,同比增长5.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11238元,同比增长8.4%。
    表13    2020年全市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指标名称
    绝对数(元)
    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
    同比增长(%)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4274

    5.0
    工资性收入
    17180
    50
    4.3
       经营净收入
    9891
    29
    3.9
       财产净收入
    2488
    7
    8.3
       转移净收入
    4716
    14
    8.5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238

    8.4
       工资性收入
    4697
    42
    1.7
       经营净收入
    3739
    33
    -0.7
       财产净收入
    500
    4
    293.2
       转移净收入
    2302
    20
    24.1

    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8.81万人,同比增长7.2%。其中,企业职工37.94万人,同比增长10.9%。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81.64万人,同比增长4.7%。失业保险参保29.44万人,同比增长11.9%。工伤保险参保45.46万人,同比增长13.9%。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89.31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751.64万人。
    全市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1.39万人,同比增长36.2%;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4.34万人,同比增长8.7%。养老服务机构收养救助0.75万人。
    全市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73亿元,同比下降8.7%。
    十四、生态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市县城及以上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33.1万吨/日,同比增长16%,污水处理率达到94.63%,比上年提高3.03个百分点。
    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7起,死亡104人,按可比口径分别下降36.5%、26.8%;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亿元GDP死亡率为0.051,按可比口径同比下降31.1%;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0.065。

    注释: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生产总值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地区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4]2016年后,贫困人口登记开展动态调整,存在新识别、返贫、人口自然增减影响,上下年度数据与减少贫困人口数据不闭合。
    [5]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6]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统计口径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9]交通数据来源于市交通运输局,通信数据来源于省通信管理局,邮政数据来源于市邮政管理局,财政数据来源于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毕节支行,教育数据来源于市教育局,旅游、文化、广播电视数据来源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卫生及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来源于市卫生健康局,就业、社会保险数据来源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安全生产数据来源于市应急管理局,土地使用情况数据来源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社会保障数据来源于市民政局,扶贫数据来源于市扶贫办,汽车保有量数据来源于市交警支队,科技数据来源于市科技局,医疗保险数据来源于市医保局,市场、专利数据来源于市市场监管局,环保数据来源于市生态环境局,水资源数据来源于市水务局,外贸、电子商务、外资项目数据来源于市商务局,招商引资数据来源于市投资促进局,商业保险数据来源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毕节银保监分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