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318|回复: 0

[江苏] 2020年靖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727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6870
    发表于 2021-11-15 18: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靖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跻身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市”目标,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面小康指数位居全国县级市第21位,顺利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步回升。初步核算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4.8亿元,同比增长3.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GDP为146772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1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37.77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9.88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占比为2.7:53.5:43.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好于预期。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36.97亿元,同比增长44.8%。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67亿元,增长3.1%,其中税收收入55.28亿元,增长1.8%,税收占比为80.5%。靖江本级实现财政总收入221.01亿元,增长50.9%,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80亿元,增长5.4%。全年完成财政总支出223.96亿元,增长67.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6.39亿元,增长23.2%。


    人口规模基本平稳。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5.00万人,其中女性32.93万人,男女性别比为97.43:100。本年登记出生人口4159人,出生率6.40‰,死亡人口5307人,死亡率8.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6‰。

    市场主体更加活跃。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意见、中介机构“六个一律”规定,实现“交地发五证、拿地即开工”。全年新增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1074户,注册资本金327.74亿元,其中新注册私营企业3852户,个体工商户16405户。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88.78亿元,同比增长21.7%;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6.2%。

    园区开发纵深推进。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致力于产业兴区、项目突破、改革创新不动摇,精密制造、智能重装、恒艾大健康等一批特色园区达产达效;凯飞航空结构件、捷登环保装备等46个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全区年工业开票销售达780亿元,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9个,其中“三比一提升”重大项目18个,实际利用外资2.25亿美元。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改革持续深化,港口集团信用等级升至AA+。扎实推进创新性功能载体平台建设,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靖江)中心项目落户新桥园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验收。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4.38亿元,同比增长5.3%。粮食种植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4.96万亩,粮食总产量26.91万吨,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夏粮10.1万吨,秋粮16.8万吨;粮食综合亩产489.6公斤。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96万亩,产量0.55万吨。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0.22万亩,产量24.54万吨。年末生猪存栏7.15万头,全年生猪出栏5.26万头,家禽出栏130.25万只,禽蛋产量4505吨,水产品产量9933吨。

    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年内创成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获评省农村电商示范县。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2.9万亩,实施村企联建项目121个,年末拥有高效设施农业面积9.84万亩,新增综合种养项目1.02万亩,建立小麦千亩示范片区12个、水稻千亩示范片区5个;优质食味稻米种植面积占比95.4%,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4%。2020年累计建成361个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78%。长江靖江段全面实现禁捕,4736名渔业人口全部退渔上岸,渔民实现就业率、渔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扩量提质。组织“抗疫情、促生产、惠民生、保稳定”系列活动,工业支撑作用增强,被省政府表彰为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规模以上企业达583家,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达137家。拥有一批全国乃至全球的行业冠军、隐形冠军,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近201项。全年实现工业开票1334.94亿元,同比增长1.7%;全年工业用电量32.05亿千瓦时,增长2.2%;规上工业总产值991.44亿元、增加值212.38亿元,分别增长5.3%、4.1%。


    主导产业稳定增长。船舶产业稳健发展,年造船完工量接近1000万载重吨,占全球的十分之一,全国四分之一。全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95.57亿元,增长0.7%;汽配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50.39亿元,增长11.7%;金属材料、通(专)用设备、工程机械、(大健康)生物医药全年规上工业产值分别增长15.3%、11.4%、12.4%、31.2%。

    企业营收保持平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63.28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利润78.71亿元,同比下降3.3%,产销比为97.16%。分行业看,新兴产业实现利润6.88亿元,增长17.4%;传统产业实现利润11.00亿元,下降8.2%;沿江产业实现利润59.59亿元,下降4.8%,其中船舶产业实现利润49.27亿元,下降7.4%。

    建筑市场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建筑企业252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2家,一级资质企业28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22亿元,承接工程施工面积3642万平方米,承接规模工程1532个。创国优工程项目2个、省优工程项目1个、泰州市“梅兰杯”奖项目10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投资项目量质并举。受年初新冠肺炎影响,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42.92亿元,下降8.6%。其中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4.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8%。新签约亿元以上内资项目和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73个,总投资627亿元;新开工道道全粮油加工、鼎盛智谷等亿元以上项目59个;新竣工金迅达智能包装、吉凯恩飞机风挡生产等亿元以上项目60个。

    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81.47亿元,增长27.2%。商品房施工面积389.21万平方米,增长18.4%。商品房销售面积109.46万平方米,增长13.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6.03万平方米,下降17.8%。商品房销售额129.95亿元,增长22.2%。

    五、消费和旅游

    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54亿元,同比下降2.5%。疫情期间,各大商超在全国首创开展“公交流动超市”进社区,有力拉动了限上企业增长,全市233家限上企业共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2.19亿元,增长7.0%,其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同比增长78.8%。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日用品类增长53.2%,化妆品类增长64.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6.2%,中西药品类增长21.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2.9%,汽车类下降0.6%。


    旅游产业稳步发展。开展乐游靖江宣传活动,推出“云”游靖江旅游系列微视频,全网直播累计观看超过175万人次。举办“滨江花月夜”主题夜市、“苏韵乡情”专场推介、第二届中国汤包美食文化节、马洲旅游季等系列活动,七彩利珠、大美徐周入选省级乡村旅游线路,靖江旅游知名度不断扩大。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小幅回落。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3.0亿美元,同比下降4.3%。其中进口7.7亿美元,同比下降14.1%;出口25.3亿美元,同比下降0.8%,其中高技术产品出口额3636.7万美元,同比下降9.6%。

    外经合作更加深入。实际使用外资27826万美元,同比增长140.4%,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20.3%;新签协议利用外资项目11个,注册协议外资52809万美元,同比增长584.14%。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个,协议总投资860万美元。实现外经营业额10444万美元,同比持平,新签外经合同额11110万美元,同比增长49.3%。

    七、港口、交通和邮电

    港口经济稳中向好。全市沿江港口码头能级不断提升,完成罗家桥内港池主体结构建设,实现港口固定资产投资2.62亿元,现有泊位183个,其中万吨级泊位66个。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9735.6万吨,同比增长8.9%,其中外贸1439.2万吨,同比下降4.1%。主要货类吞吐量分别为煤炭及制品6310.7万吨,矿建材料4553.3万吨,金属矿石4811.0万吨,粮食1558.7万吨。

    交通网络便捷通畅。江阴第二过江通道、京沪高速靖江北互通、232省道靖江段工程开工建设,G40沪陕高速(广陵-平潮段)完成前期筹备工作。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385公里。年末全社会机动车保有量20.22万辆,其中民用汽车16.39万辆。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1789万吨,周转量447250万吨公里,同比下降0.7%;居民在疫情期间出行减少,公路客运量1199.17万人次(含公共自行车),下降66.1%,客运周转量11941.7万人公里(含公共自行车),下降66.0%;水上货物运输量1456.8万吨,下降12.0%,货物周转量571319.62万吨公里,增长30.4%。

    邮电通讯稳定发展。全市邮政电信业务收入8.73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55亿元;电信、移动和联通业务收入7.18亿元。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77.89万户,其中4G用户58.74万户,5G用户11.55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28.21万户,其中光纤宽带用户数27.81万户。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信贷成效显著。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79.46亿元,比年初增加167.68亿元,增长13.8%。其中,住户存款698.31亿元,比年初增加83.61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176.35亿元,比年初增加186.87亿元,增长18.9%。建成全省首家“首贷中心”,成功为830家无贷户发放贷款7.6亿元。

    资本市场加速发展。年内新增江苏股交中心挂牌企业18家。年末境内外各类上市公司5家,上市和新三板挂牌公司累计募集资金154.83亿元。年末驻靖证券营业部6家,证券机构开户总数累计达91050户,较年初净增5634户。全年证券交易额1668.12亿元,同比增长33.5%。

    保险水平日益提升。驻靖保险机构共37家,其中:财产险16家,人身险21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为25.69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19.03亿元,同比增长8.2%;财产险保费收入6.65亿元,同比下降3.6%。保险密度3753元/人,保险深度2.5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质态更优。获批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1项,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1项,省产学研合作项目7项,省科技副总类项目14项,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和省政策引导类计划(引进外国人才专项)1项;获批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获批省外国专家工作室1家、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入围省“企业研发机构高质量提升计划”培育名单5家。

    科技产出成果丰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6.01%(本级);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1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72家,省农业科技型企业1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8家;“靖江暖通装备众创社区”成为我市首个省众创社区试点。全年专利申请量5894件,其中发明专利1382件;授权专利数3241件,其中发明专利143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9.71件。

    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学校105所,其中幼儿园55所,义务教育学校43所,高中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全日制本科院校1所。年末在校生83030人,专任教师6600人。2020年中小学招生13172人,毕业12640人。幼儿园、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为107.9%和115.5%。建成投用季市中心小学、第二实验幼儿园、第三实验幼儿园等3所学校,省、市优质幼儿园比例达93.75%,省靖中专校成功入选“江苏省职业教育领航学校”建设单位。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硕果累累。年末拥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家,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95万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433平方米,“三馆一站”覆盖率102.8%。做强做优“戏舞乡村”“马洲大舞台”等文化品牌,成功举办“小康梦圆、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38届文艺节,全年惠民演出400多场,开展主题文艺、戏曲、艺术普及、人才培育等文化进乡村活动160余次。广播电视作品获省一等奖5个、三等奖1个,泰州一等奖5个,《把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获第32届中国经济新闻奖三等奖。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体育场地面积234.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42平方米。其中,拥有非学校类市属公共体育场2个,体育馆1个,游泳馆1个。靖江籍运动员在省级赛场上全年共获金牌16枚;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91.26%。成功承办江苏省青少年游泳冠军赛,组织开展了第二届“牧城之夜”荧光跑、马桥“农乐谷”定向赛、市广场舞大赛等大型群众体育活动。

    卫生事业不断提升。因地制宜落实差异化精准防控措施,构建高质高效医疗救治体系。推进公共卫生中心建设,规范改造发热门诊6个,集中医学观察点4个, 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5个。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3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3个,卫生防疫机构2个,妇幼卫生机构1个。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4925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410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79人,注册护士1709人。卫生人才储备丰富,年内遴选省、市基层卫生骨干人才103名。强化区域医疗专科联盟建设,建立专科专病联盟16个。加强老龄健康服务,累计体检9.19万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平稳增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27元,同比增长5.1%。其中工资性收入26981元,增长3.2%;经营净收入5277元,增长3.7%;财产净收入4492元,增长10.7%;转移净收入6277元,增长11.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75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22元,分别增长4.0%和6.3%,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6,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消费能力持续稳定。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86元,下降1.3%。其中,食品烟酒类消费支出8358元,增长0.7%;衣着消费支出1603元,下降8.4%;居住支出5785元,增长2.1%;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330元,下降5.0%;交通通信支出5354元,增长3.1%;教育文化娱乐支出3309元,下降4.2%;医疗保健支出1727元,下降6.8%;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620元,下降25.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854元,增长0.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191元,下降6.4%。

    就业创业提质增效。开展“稳就业、保用工”系列活动,举办复工专场招聘15场,全市新增就业人员10149人。举行第五届“创富靖江”创业创新大赛,开办20场创新创业论坛,新增富民创业担保贷款1.7亿元,发放财政贴息1357万元。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78%,安置失业人员13667人,失业保险参保率98.5%。全年接收安置军转干部21人、安置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6人,自主就业退役军人实现就业93人。全市拥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54万人,年内新增0.53万人,每万人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0.15万人。

    社保水平继续提升。全年社会养老保险参保23.62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9.39万人,参保率98.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4.23万人,参保率99.98%。企业退休(职)人均工资涨至2013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增至185元,共惠及19.2万人。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1.24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医保参保33.84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27.54万人,基本医保覆盖率达98.42%。

    福利事业不断完善。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39家,床位2979张,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58.0%。建成标准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5个,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人数占比21.3%。精准救助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1658人,农村五保1522人。年末全市实现残疾人就业6223人,其中95家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安置3033人。年内持证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9448人次,儿童残疾筛查35441人次。

    脱贫攻坚顺利完成。年内在6个镇建成农创基地,入驻项目15个;建立健全经济薄弱村农产品滞销预警机制,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帮扶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3789户。严格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实施“126”精准医疗扶贫,落实教育资助保障政策,逐户逐人制定“一户一策”方案,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低收入户就业比例达100%。靖江对口帮扶咸阳市永寿县联络组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十二、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滨江新城形态、质态、生态全面提升,休闲水街、晨阳里商业街、马洲艺文馆建成运营,金融中心、文化中心主体封顶。全年改造老旧小区3个、危房33户,新开工棚户区改造3929套,基本建成1418套,新建公厕18座。九圩港全线敞开整治,渔婆港和八圩港封港段清淤截污工程如期推进。全年完成13条黑臭河道、399个排口整治,铺设完成污水管网75公里,新建2万吨/日污水处理设施及综合车间一座。获评“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示范市”。全年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3.86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9.82%,年末拥有公交车254辆,城区公交线路16条,城乡客运线路13条,全年新增城市建成区停车泊位5407个。

    生态环境日趋改善。落实“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百里岸绿形态基本显现。完善大气联合治理机制,完成年度大气治理重点工程37项,建成8个镇级空气自动监测站,扎实推进秸秆“双禁”,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6%,PM_2.5浓度为0.036mg/m^3,为历年来最优。年内新增造林面积0.41万亩,年末林木覆盖率达29.23%。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省考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注:

    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使用的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正式数据以2020年度《靖江统计年鉴》为准。

    3.公报中本级数据已标注,其余均为含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口径。

    4.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税收数据来自税务局;工商登记数据来自行政审批局;现代农业、脱贫攻坚数据来自农业农村局、住建局;建筑业数据来自住建局;开放型经济数据来自商务局;港口、交通运输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局;邮政、电信业务数据来自邮政局、各通信公司、江苏有线靖江分公司;供电数据来自供电公司;金融保险数据来自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金融协会;科技数据来自科技局、市场监管局;教育数据来自教育局、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文化、体育、旅游数据来自文体旅游局、融媒体中心;卫生数据来自卫生健康委;户籍人口、机动车数据来自公安局;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调队;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社局、医保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民政局、残联;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数据来自住建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规划局和城管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