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361|回复: 0

[江苏] 2020年高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前天 20:58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9896
    发表于 2021-11-12 18: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高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运行呈现稳定向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一、综合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初步核算,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38.18亿元,可比价增长3.4%。预计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2372元,按2020年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1:6.8974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292美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0.17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10.73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337.28亿元,增长1.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6:49.1:40.3调整为10.8:49:40.2。
    二、农业
    农业生产持续增强。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0.74亿元,增长3.6%。其中,农业总产值59.11亿元,增长4.9%,林业总产值1.74亿元,增长3.9%,牧业总产值20.36亿元,增长11.5%,渔业总产值70.28亿元,增长0.6%。 
    2020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843514
    0.3
    油料
    14406
    10.2
    蔬菜
    642794
    2.8
    肉类
    60980
    -4.8
    水产品
    234197
    -3.4
    生猪出栏量
    万头
    24.95
    39.2
    家禽出栏量
    万只
    2488.9
    -18.0
    绿色农业成效明显。粮食总产实现“十六连丰”,建立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17个、面积12.95万亩,其中水稻12.75万亩、小麦0.2万亩,全市新增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3.2万亩,实施稻田综合种养面积4.66万亩。全面完成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创成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县,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及商标3个,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四河四路”综合试验区启动建设,农科区建成扬大智慧牧场一期及科技综合体,生猪生产“1+4+N”体系基本形成。建成美丽宜居村庄30个,菱塘回族乡清真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市新增农业电商经营主体18家,农业电商销售额达14.92亿元,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新创绿色食品5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支撑有力。全市564家规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50.49亿元,增长12.2%。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达164家,其中超10亿元以上企业达1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4.96亿元,增长3%;实现利税总额50.68亿元,下降3.3%;利润总额30.6亿元,下降1.1%。营业收入利润率达4.2%。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5%。工业入库税收28.90亿元,下降6.6%;工业开票销售965.75亿元,增长12.9%。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2家,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不断增强,有力支撑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势头良好。推进聚才创新工程,荣获“中国好技术”3项,入选省级科技副总94人。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2家、省示范智能车间4家、省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众创空间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5.3%。列入省重点技术创新计划项目54个,入选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产品48个。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纸制品
    379
    -21.0
    小麦粉
    144237
    -15.5
    33542.17
    -3.9
    服装
    万件
    5350.45
    29.8
    万双
    1149.23
    -19.3
    纤维板
    立方米
    77594
    -75.5
    多晶硅
    千克
    608866
    -93.7
    单晶硅
    千克
    2829154
    16.6
    太阳能电池
    (光伏电池)
    千瓦
    2577857
    816.3
    塑料制品
    23557.41
    -49.9
    水泥
    132406
    -31.9
    粗钢
    2206395.81
    5.7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967041.5
    -14.1
    中小型型钢
    1584298.91
    -10.3
    交流电动机
    千瓦
    104040
    5.9
    光电子器件
    万只(片、套)
    393522
    42.1
    电力电缆
    千米
    321422.3
    -39.8
    铅酸蓄电池
    千伏安时
    2638716.45
    14.4
    灯具及照明装置
    套(台、个)
    1814903
    8.3
    电动机
    千瓦
    226937
    8.5
    建筑市场不断开拓。全市实现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566亿元,增长12.3%;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285亿元,增长20.3%;实现税收收入8.74亿元,增长14.9%。产值超10亿元企业12家,其中超百亿元4家。新开拓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广东云浮县、山东莱西市、海南文昌市等外埠市场,外埠施工产值达826亿元。江苏省龙源润泽等公司承建的十一个项目,获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装饰国优),并有7个项目获省级优质工程,41个工地被评为省文明工地。不断推进建筑业现代化,预制构件工厂投产,装配式施工面积达35万平方米。全市现有各级各类资质建筑业企业达619家,其中特级总承包资质企业3家,一级总包企业17家,二级总包企业47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提升。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7.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1.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8.9%。5000万元及以上重大项目投资增长52.7%。全年新增列统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99个。新开工亿元项目135个,其中50亿元、30亿元项目各1个,10-20亿元项目6个;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05个,其中10亿元及以上项目5个。实施计划总投资50亿元的中环艾能生产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中科国际细胞制备及应用中心和高端康养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19.4亿元的高邮市滨湖移步易景生态长廊项目等一批重特大产业项目。中环艾能项目一期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的“高邮速度”。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迅猛。全市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81.62亿元,增长64%。其中,住宅投资65.54元,增长74.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1.24亿元,增长69.1%;办公用房投资1.01亿元,下降23.2%;其他用房投资3.83亿元,下降9.6%。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达126.40万平方米,增长105.8%。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向好发展。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56亿元,同比下降2.5%,疫情影响逐步减弱,消费品市场有序恢复。其中,限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76亿,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4.4%。分行业看,全市住宿餐饮业实现销售额27.19亿元,占我市批零住餐业销售额(营业额)的9.1%,增速同比下降3.7%;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70.24亿元,占我市批零住餐业销售额(营业额)的90.9%,增速同比增长4.7%。
    服务业发展稳中向好。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0.2%;实现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206.31亿元,增长38.9%;服务业税收15.12亿元,增长5.9%;服务业用电量4.32亿度,增长3.3%,增幅高于全社会用电量11.1个百分点。电商交易额73.4亿元,增长20%。
    旅游业受到疫情影响。高邮湖(清水潭)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盂城驿景区创成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汪曾祺纪念馆、平津堰及南关坝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成开放。旅游业受疫情影响降幅明显,盂城驿、文游台、清水潭等主要收费景区入园人数24.9万人次,同比下降50.7%;全市接待国内过夜游客69.2万人次,同比下降16.8%。
    开放水平提升明显。坚持“六个一”模式凝聚招商合力,成功开拓成渝经济圈新阵地,新签约产业项目155个,中节能太阳能等百亿级产业项目招引实现重大突破。在扬州开展的两场招商引资“擂台赛”中连夺“红旗”。组织开展“春季招商迎节庆”、“长三角地区招商周”、“成渝经济圈”大拜访、大对接、大招商活动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招商督查汇报会”等活动,共建“中国智慧路灯出口基地”,保持全年招商高频次、多地区,推动全市外经外贸高质量发展。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合同项目148个,其中外资项目18个。协议注册外资39840万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5019万美元,同比增长61.4%。全市进出口总额53562万美元,增长6.5%。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3405万美元,实现服务业出口从无到有的新突破。
    六、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总体平稳。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91亿元,比上年增长3%。实现税收收入31亿元,与上年持平,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1.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2亿元,增长4%。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项情况
    预 算 科 目
    绝对数
    (万元)
    比上年增长
    (±%)
    本年收入合计
    379139
    3.0
    一、税收收入
    310012
    增值税
    163796
    -2.6
    营业税
    企业所得税
    33739
    -9.4
    个人所得税
    8316
    19.2
    资源税
    2568
    -16.0
    城市维护建设税
    20607
    -0.3
    房产税
    10293
    3.5
    印花税
    4469
    1.4
    城镇土地使用税
    8455
    -2.5
    土地增值税
    10018
    -25.2
    车船税
    3098
    13.4
      耕地占用税
    6487
    70.0
    契税
    36446
    25.6
    环境保护税
    1698
    -12.1
        其他
    22
    214.3
    二、非税收入
    69127
    19.0
    专项收入
    18826
    -1.2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10368
    -25.2
    罚没收入
    11580
    3.2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28050
    106.4
     政府住房基金收入
    260
    -23.1
    其他收入
    43
    金融运行延续向好态势。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799.83亿元,比年初增加91.76亿元,增长12.96%。其中,住户存款515.87亿元,比年初增加62.66亿元,增长13.83%。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90.63亿元,比年初增加78.07亿元,增长15.23%。
    2020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标名称
    绝对数
    (亿元)
    比年初增加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
    799.83
    91.76
    12.96
    #非金融企业存款
    174.34
    28.32
    19.39
    住户存款
    515.87
    62.66
    13.83
    年末各项贷款余额
    590.63
    78.07
    15.23
    #短期贷款
    213.38
    25.54
    13.59
    中长期贷款
    345.78
    48.36
    16.26
    票据融资
    31.44
    4.28
    15.74
    七、科技创新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2家,高新企业总数达310家,获批省高企入库培育企业8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21家,列扬州市前列。获批省科技计划项目9项、省科学技术奖5项、扬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4项;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众创空间3家;新增省市级“两站一中心”18家;获批省科技副总94名,列江苏省县市区第一;累计签订校企校地合作协议115项,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超过110名;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3.13亿元,列扬州市第一;帮助企业获取科技融资超过2亿元;累计向上争取资金6610万元。成功举办“高邮市第二届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高邮市苏科贷10周年主题推介”等重大活动。2020年,我市荣列中国创新百强县第44位,较2019年提升8位,创历史新高。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稳步推进教体民生实事,全年实施苏大高邮实验学校、城北中学、秦邮初中等新改扩建工程18个,撤并北海小学、营南小学、川青初中,优化调整城区小学施教区,建成投用实小东校区分校及5所幼儿园,组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创新发展职业教育,高邮中专创成省现代化实训基地、现代化专业群各1个,获批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4个、省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2个,对口高考夺得县市区职校“九连冠”。特色多元发展高中教育,2020年高考全市本科上线2810人,3552人被普通高校录取。获评扬州市高中教育一等奖,省教育现代化数据监测得分扬州第一。
    2020年各类教育学校数和在校生情况
    指标名称
    学校数(所)
    在校生数(人)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
    中等职业教育
    1
    0
    5942
    -4.2
    普通高中
    5
    0
    10225
    -1
    普通初中
    21
    5
    13296
    -2.2
    小学
    39
    -4.9
    28495
    1.6
    幼儿园
    67
    6.4
    15922
    3.5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化阵地提档升级,高邮市文化馆新增高邮民歌传习所,图书馆新增智能机器人馆员。高邮市图书馆、卸甲镇文化站以及1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入选江苏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十百千”示范工程。成功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品牌文化活动,观众超过100万人次。文化馆年接待观众近10万人次,丰富公益培训形式,增设培训科目,开设网上慕课和线上培训。图书馆全年共举办活动210场,线下参与32万人次。年接待读者56.8万余人次,外借文献36万册次。新增1个城市书房、5个漂流书屋、5个馆外流通点。纪念汪曾祺百年诞辰、“邮驿路•运河情”全国美展等活动成功举办,获评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非遗类无伴奏小组唱《隔趟栽》入围第十四届“五星工程奖”终评;小品《你笑起来真好看》获江苏省第二届戏剧小品大赛优秀表演奖;国画作品《新绿》入选“五星工程奖”美术类作品评比,并参加全省巡展。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三零”阶段性成果,交出满意答卷。国内疫情发生后,坚持高位协调、全员发动,通过“三人小组”逐户摸排,机关干部、网格员、护庄员下沉一线,向所有规上企业、重点项目派驻特派员按照“三不、四一”标准精准指导复工复建等具体措施,牢牢守住抗疫防线,派出6批41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北京、新疆。及时建立常态化防控模式,形成“7+2”责任体系,建成投运4家PCR实验室,完成3家规范化发热门诊改造,建成8家发热诊室,明确文体公园篮球馆作为方舱医院并制定改造预案,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不断增强。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市中医医院通过三级中医医院复审并建成中医老年康复护理院,市妇保所“所转院”项目通过立项审批。卸甲中心卫生院创成国家二级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实现国家二级医院全覆盖。送桥创成江苏省社区医院,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创成省“星级家庭医生工作室”1家。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界首分院、市中医医院卸甲分院正式挂牌成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上下联动运行良好,2020年县域就诊率达92%以上,分级诊疗基本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人均最低标准提高到80元,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7.39%、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0.73%、职业病危害项目完成率117%,其他项目完成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省级评估,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累计普及率达98.41%。周山镇创成江苏省卫生镇,全市省级卫生镇实现全覆盖。创成省市级卫生村35个,创成省健康促进医院2家。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实施健身器材和“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提档升级工程。有序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第三届龙舟大赛等赛事活动,牵头组织第十一届环高邮湖自行车越野赛、第九届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第十届横渡高邮湖游泳赛三大品牌赛事。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培育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80余人。以公益为主线,推进体彩事业健康发展,实现年销售额1.13亿元。
    九、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编制,老旧小区改造等8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呼应连淮扬镇高铁全线贯通,同步建成投用高邮“双站”、综合客运枢纽和邮都大道,“运河古城”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全部建成京沪高速扩容工程涉铁先导段,同时积极与京沪公司合作打造“三高”项目。通扬线“五改三”工程2020年累计完成护岸长度22公里;乡镇段5座桥梁工程完成主体建设。S333东延建成通车,实现了国省公路乡镇全覆盖。8月份起试运行城乡客运一体化公交线路,对站点设置和运行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加强与客运枢纽的有效衔接。强化交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进路警联合执法,强化源头治超,完成建设G233治超站点。
    城乡环境更加优化。完成主城区河道水质提升,城市一水厂迁建投运,改造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6处,推进高邮湖、北澄子河沿线水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建设。运东7个乡镇20个集镇铺设截污管网101公里,确保管网覆盖范围内应接必接、污水应收尽收;完成三垛、卸甲、临泽三个镇级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项目续建工程,集镇污水支管网40公里。深入开展蓝天保卫行动,深度治理工业大气污染。取缔散煤销售点,积极推动集中供热,通过清洁能源替代或淘汰工业窑炉50台。新增大型机械作业车辆35部,道路机扫率达80%以上,有效降低道路扬尘。持续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完成11个大走廊项目建设,完成湿地修复1391亩,自然湿地保护率为67.19%。实施“五大攻坚战”整治城市脏乱差,采取“五大行动”营造文明新风尚。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推行空气质量“点位长”制,空气质量优良率82.0%,PM2.5浓度均值37.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和PM2.5年均浓度继续保持“双达标”。持续推进北澄子河水环境整治,国考省考断面III类以上水质比例达85.7%,里运河清水潭取水口水质达标率为100%。坚决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和部署,按期高效完成高邮湖水生生物保护区及相关水域渔民禁捕退捕。高质量收官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一年小灶”,关闭烧结砖瓦窑13家,完成重金属重点防控区专项整治,单位GDP能耗下降3.9%。成功关闭化工企业36家和“散乱污”企业17家;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全年未发生重大环境安全事故。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经城乡一体化住户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50元,增长3.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807元,降低1.3%;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3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话、电脑拥有量分别达258部、66台,恩格尔系数为2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15元,增长6.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860元,降低4.9%。农民人均住房面积77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话、电脑拥有量分别达279部、43台,恩格尔系数为29.2%。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率先出台“扶企稳岗15条”,发放各类政策资金2.7亿元,争取中央直达资金6.7亿元,全面减免缓缴社保费、医保费,减税降费7.5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8亿元。完成第三轮最贫困家庭精准帮扶。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救助困难对象6582人次。完善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在基本报销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合规医疗费用超过15000元以上的部分,按照不低于60%的比例再报销,报销金额上不封顶。困难人员大病保险起付线比普通参保患者降低50%,各报销段报销比例比普通参保患者提高5个百分点。城镇职工退休工资普调约6.7%,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18%。城乡低保提标至每人每月710元,全年共发放低保金2502.48万元。市慈善总会募集慈善资金3018.51万元、救助帮扶支出1589.65万元。通过创客服务中心购买创业培训服务,成功扶持创业1653人。新增就业岗位11854个,帮助8950名城镇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双零”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77%的低位。养老服务质量实现新提升,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00张,实施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300户,创建颐养示范社区5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1所,新建儿童“关爱之家”4个、“残疾人之家”2个。公积金扩面4834人,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2.35亿元。
    注:
    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 人口数据以最终发布的高邮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为准,本公报中不单独发布相关数据。公报中涉及的人均指标根据人口预计数计算得到。
    3、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