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2283|回复: 0

[北京] 2021年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9-27 10:12
  • 签到天数: 57 天

    [LV.5]常住居民I

    203

    主题

    247

    帖子

    4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05
    发表于 2021-6-29 09: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年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2日在北京市昌平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甘靖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昌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过去五年,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坚战,真抓实干、砥砺前行,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47.5亿元,年均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0.9亿元,年均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494.7亿元,跃居全市第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938家增加到2020家,境内外上市企业和新三板企业分别达到30家和52家、是“十二五”末的2倍和1.5倍。


      ——首都功能得到不断强化。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未来科学城成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规划范围由10平方公里扩大到170.6平方公里,生命科学园及周边10.26平方公里纳入北京自贸区科技创新片区。北京市“三条文化带”汇聚昌平,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列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首批重点项目。


      ——城乡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净减量8平方公里。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53.3%、降至33微克/立方米,在全市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优良天数比2015年增加79天、占比79.2%。污水处理率比2015年提高19个百分点、达到95%,平原区地下水位上升2.6米。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分别提高到48%、67%。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75%以上,累计办好重要民生实事127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9%,低保标准年均增长10.5%,低收入农户全部过线、低收入村全面消除。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累计培育引进“名校名园”17所,新建和改造三级以上医院13家。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注重减量集约,突出规划管控,全面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发布实施昌平分区规划,编制完成32个街区控规、4个镇域规划、215个村庄规划和6个专项规划。加快转变土地开发模式,生命科学园三期、沙河高教园四期等项目全面提速。统筹推进国家自然资源例行督察和规划自然资源领域专项巡视整改,规范整治超标大棚6310栋,拆除违建别墅3616套,同步建立了“村地区管”等体制机制。圆满完成各年度疏解整治促提升任务,累计拆除违法建设2817万平方米、腾退土地4270公顷;45个工业大院全部清退,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62家,疏解提升市场61个、物流中心20个;“开墙打洞”、群租房等保持动态清零,城乡结合部重点村、背街小巷整治成效显著;利用腾退空间留白增绿946公顷,实施“五微”提升项目542个,便民商业网点实现功能全覆盖。


      (二)聚焦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编制实施未来科学城规划,“两谷一园”创新格局基本成型,“能源谷”入驻各类市场主体536家,“生命谷”医药健康产业年收入达到598.4亿元、是“十二五”末的3倍,沙河高教园6所高校新校区全部开学。新建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12个,组建协同创新平台20个,支持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国际研究型医院、冷冻电镜实验室等平台相继落地。累计获评国家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61项,专利授权量、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为“十二五”时期的1.8倍、2倍,华辉安健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诺诚健华抗肿瘤创新药等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打造国家级双创载体21家,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城市示范通过国家验收。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小米科技、好未来教育、丹序生物、明阳智慧能源、京东7FRESH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三次产业比例优化调整为0.7:31.2:68.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累计下降22.5%、31.1%。


      (三)突出绿色人文,夯实生态本底,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昌平。聚焦打好蓝天保卫战,完成215个村煤改清洁能源,改造锅炉3858蒸吨,淘汰老旧机动车8.2万辆,空气质量一直保持全市前列。深化河长制管理,新扩建再生水厂4座,铺设污水管网295公里,解决了246个村污水处理问题,黑臭水体全面消除,5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加强土壤污染防控,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超过90%。紧抓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契机,新增造林4.9万亩,新建森林公园5处,新添郊野公园16处,织补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57处,形成了9个万亩以上的大尺度、高品质森林组团和绿色廊道。出台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昌平被认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坚持协调平衡,健全治理体系,努力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格局。集中推进回天地区专项治理,“回天计划”任务加速落地,117个项目全部开工,林萃路打通、自行车专用路、天通苑体育馆等62个项目建成投用;成功打造“回天有我”品牌,“五方共建”等治理经验得到推广,回天地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力保障京张高铁、京沈客专、京礼高速昌平段建成通车,新增道路里程96.8公里,建成慢行系统17.1公里,新开通公交线路34条,支路以上路侧停车基本实现电子收费。着力提高城市运行保障能力,阿苏卫循环经济产业园投入使用。突出抓好两个“关键小事”,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率、物业服务覆盖率大幅提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263个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全力做好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工作,1.2万户农民领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五)立足共建共享,加强民生保障,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立完善“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机制,累计受理办结群众诉求32.9万件。连续五年获评全市充分就业区,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社会保障待遇标准逐年提高。建设筹集政策性住房2.2万套,2.4万名动迁群众实现回迁上楼。组建4个学区和4个教育集团,北京十一未来城学校、人大附中昌平学校等项目建成开学,新增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2.8万个,学前教育普惠率提高到89%。区医院门急诊综合楼等项目建成投用,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到95.4%,医药分开、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成效显著。顺利通过两次国家卫生区复审。新建养老照料中心14家、养老服务驿站88家。完成城市安全隐患治理三年行动任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社会保持安定和谐。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妇女儿童、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取得新进展。


      (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42.3%,调整取消各类证明297项,累计为企业和社会减负超过580亿元。持续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了区级“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开办企业实现一天领执照、当天领发票,累计新增市场主体7.9万户。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超额完成隐性债务化解任务。健全国有资本监管制度体系,国有企业利润、国有资本收缴收益分别为“十二五”时期的2.8倍、2.9倍。助力5个受援地区全部脱贫摘帽。实际利用外资是“十二五”时期的5.5倍。国际友城扩大到13个。成功举办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北京国际魔术大会、北京农业嘉年华等活动,昌平对外形象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我们一直把政府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政风行风持续改进。认真贯彻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政协工作的意见,累计办复各级人大代表建议1229件、政协委员提案764件,解决代表和委员反映的重点民生问题1744个,统筹做好政务公开、行政应诉等工作,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区级机构改革任务,深化绩效管理和督责问效,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政府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昌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果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统筹做好医疗救治、医学观察、联防联控等工作,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9%,创新发展、功能疏解、生态建设、民生保障等工作扎实推进,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一年来,全区上下付出了艰苦努力,经受住了历史罕见的重大考验,为“十三五”画上了圆满句号。


      过去五年,我们创业不畏艰辛,成绩来之不易,昌平的发展正在发生深刻转型。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昌中央、市属单位和高校院所、驻军部队、入区企业,特别是向去年以来为抗疫斗争作出重大贡献的广大医务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以及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不够,企业经营仍面临不少困难,消费潜力没有充分释放,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依然突出,生态环境脆弱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环境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七有”“五性”监测评价总指数较低,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不高,一些领域安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部分干部的工作状态与新时代新阶段发展要求仍有差距。我们将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应对挑战,切实下功夫解决好这些问题。


      二、“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昌平高质量发展、跨越式迈进的关键阶段。


      区委五届十二次全会确定了“十四五”时期昌平发展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为昌平“十四五”发展指明了方向。按照前瞻十五年、干好这五年的思路,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明确今后五年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首都功能承载能力得到新提升。疏解整治促提升取得更大成效,规划管控体系更加健全,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服务功能逐步优化,区域位势和发展优势进一步彰显,成为北京资源要素功能配置的重要节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与宜业宜居水平大幅提升。服务保障“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有力有效,“四个服务”能力水平全面提高。


      ——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地均产出率明显提高。未来科学城建设取得新的重大突破,类海外创新生态逐步形成,高端人才加速汇聚,创造活力明显增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成为“三城一区”融合发展的关键枢纽;先进能源、医药健康优势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先进智造业和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迈上新台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两区”昌平组团开放发展成果显著,开放型经济迈出新步伐。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功,海绵城市建设初见成效,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广,垃圾分类成为全区人民自觉行动。绿色生态空间持续扩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消除劣Ⅴ类水体,生态涵养区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自然生态全面修复。


      ——社会文明程度再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城乡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三条文化带”昌平段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新时代文明实践和文明城区创建提档加速。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荟聚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涵养时代风采与创新精神的魅力人文生态初步彰显。


      ——人民生活品质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健康昌平建设全面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教育、社保、体育、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能力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精准帮扶成果巩固拓展。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凝心聚力、向上奋斗、诚信友善、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态日益完善。


      ——城乡治理效能实现新跃升。城乡治理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性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昌平、平安昌平建设纵深推进。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现。昌平新城规划建设再上新台阶,回天地区城市治理和优化提升取得决定性成果,城乡基层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党的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持续巩固,为打造上风上水、上善若水、善政善治如水的美丽昌平提供坚强保证。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聚焦未来,塑造创新型经济新优势;二是增添活力,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三是尊重自然,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四是统筹城乡,打造融合发展新格局;五是加强法治,促进治理水平新提升;六是突出人文,彰显区域文化新魅力;七是共建共享,提升民生福祉新水平;八是强化安全,创新风险防范新举措。


      三、2021年重点任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做好全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一方面,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区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中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另一方面,我们要坚决扛起“治乱、治痛、建城、保生态、带队伍”的使命任务,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力做好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服务保障工作,奋力推动昌平高质量发展、跨越式迈进,加快建设科教引领、文旅融合、宜业宜居的生态城市。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服务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新引擎,以推动“两区”建设为主牵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昌平新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对接“十四五”规划,通过综合分析研判,提出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为实现以上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创新核心地位,积极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着力建好未来科学城。建设空间组团式规划,重点产业板块式发展。以“两谷一园”为重点,全力争取中央和市级的相关定位、政策和项目支持,加快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生命谷”要围绕实施生命技术赶超工程,保障昌平国家实验室建设。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做强园区管委会,发挥专业运营团队作用,统筹协调好物业服务、日常管理等工作。制订产业促进政策,搭建业内交流平台,策划举办招商对接、学术论坛等活动,优化金融、知识产权、审评审批等服务,打通研发、中试、临床试验到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尽快实现“核爆”效应。抓紧盘活园区闲置低效楼宇,推动一二期剩余用地开工建设、三期成熟地块先期上市,推进示范、加速和转化基地规划建设。“能源谷”要紧抓碳减排机遇,高举绿色发展旗帜,大力培育和发展绿色能源和能源科技,加快国际先进能源产业集聚,吸引能源领域交易平台入驻,助力北京打造全球“绿色城市”。深化央地合作,全力引入“十四五”时期国家重大科技产业项目,盘活用好央企存量资源,在鞍钢、武钢地块置换导入航天科技、兵器工业项目,做实产业功能,强化经济贡献。加快成熟技术转化、示范和应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三链联动”。沙河高教园要完成本学年重点任务,谋划开展下学年工作,支持高校整建制迁入学院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推动北京大学新校区、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二期等项目建设,促进校城融合。中关村昌平园要强化地均、人均产出导向,进一步提高组团发展质量。


      以数字化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狠抓“五新”政策落地,壮大先进能源、医药健康、先进智造等优势产业规模,培育发展数字经济,集中力量打造首都北部创新产业带。大力发展美丽健康产业,重点布局个性化定制化妆品,谋划打造中国化妆品研创和制造新高地。积极参与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创建,培育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氢能产业集群。制订财税、产业、园区、人才、金融等政策,搭建电子地图招商平台,建立分行业招商数据库,统筹开展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和股权招商。健全项目评价推进机制,加快小米未来工厂、凯普生物北方总部等35个项目签约落地,促进华辉安健生物药生产基地、新东方科技产业园等23个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小米智慧园区、好未来智慧教育研发基地等25个项目尽快投用。支持北汽福田、三一等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做好智芯半导体、中移动信息技术等投用项目跟踪服务,促进炎明生物、普沐生物等企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出台支持企业上市挂牌政策,助力诺禾致源、三一重能等一批具备条件的企业成功上市,继续做好爱美客、交大思诺等新上市企业的发展服务。


      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围绕产业发展共性需求,强化平台、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撑。加快国家药监局“三大中心”等项目落地,推动北汽福田工业互联网测试床等平台开工建设,力促大分子生物药中试等平台建成投用,提升人人实验等平台服务效率。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驻昌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健全新增用地精准供应、存量用地联合监管政策机制,重点加快中科云谷园三四期、国际信息产业园二期、马池口工业区、小汤山工业园等项目开发建设,增强产业承载能力。构建本地域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母基金群,引入天使、风投、上市公司并购等各类创投基金和投资机构,统筹政策资金和社会资本,打造服务企业各阶段发展的多元化融资平台,形成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成效。加快未来科学城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加大专业化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做好人才落户、子女教育、医疗、住房等服务保障,打造开放性、国际化、具有市场活力的产业生态和社会生态。


      (二)坚持规划引领发展,深入实施昌平分区规划


      健全规划编制实施体系。抓好城市体检和评估,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编制未来科学城、昌平新城等地区30个街区控规,实现重点街区控规全覆盖,同步推进镇域规划、村庄规划和专项规划编报,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高标准开展北京自贸区昌平组团城市设计,注重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客厅、城市家具。严格落实“三线三区”管控要求,聚焦打造未来科学城绿心和北部山区绿屏,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减量任务。健全新生违法建设处置工作机制。分批次创建基本无违法建设镇街,年内完成东小口、延寿等8个镇街创建任务。深入抓好规划自然资源领域问题整改,坚定依法有序推进浅山区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违建别墅等专项整治。


      加强全域空间管控利用。加快转变土地开发模式,分类处置在施项目,抓紧开展未来科学城土地资源整理统筹实施。强化供地工作专班,推动马连店、平西府等地块精准供应。纵深推进“拔钉子”行动。健全“村地区管”机制,规范集体土地合同管理,管好用好农村“五块地”。坚持区级支持、镇级统筹、公司运营、村集体受益,高效集约利用集体产业用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结合耕地保护空间调整补划,完成复耕1万亩、复垦800亩,同步做到以利用促保护。推进全国第二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分类保障农民“户有所居”。规范村庄公益设施设计和审批,逐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持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集中推进耕地保护空间等“七大拆违专项”,拆除违法建设50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500公顷。探索建筑垃圾拆除、清运、消纳、利用一体化实施路径。有序推进水屯市场搬迁建设,改造升级一批制造业企业。统筹用好疏解腾退空间,留白增绿和战略留白临时绿化2350亩,对接落地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和高精尖产业项目。着力整治无证无照经营,确保占道经营、“开墙打洞”等动态清零。建立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用房收缴制度,开展住宅小区配建设施移交问题专项治理,逐步解决应建未建、应交未交、改变用途等问题。深化城乡结合部重点村整治,加强出租房管理和群租房治理,用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成果,提升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坚决守住好山好水好生态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PM2.5、臭氧、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扎实做好扬尘精准监管,全面完成平原村煤改清洁能源,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围绕中央和市级明确的碳中和战略目标,深入开展碳中和路径研究,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产业发展、能源结构、碳汇指标等因素,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控制工作方案,在碳减排行动中抢占先机。压实河长制责任,常态化开展“清四乱”和“清河行动”,完成小微水体治理任务。加快重点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手续办理,新建配套管网17.5公里,将全区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6%以上,实现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实施昌平新城和回天地区雨污分流工程,逐步消除挂账积水点和风险点,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和治理修复。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统筹造林绿化与耕地保护、景观营造的关系,推动林地和耕地成片化、规模化布局。新建改造绿化面积6728亩,提前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任务,确保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坚持科学设计、精准定位、建管并重,加快温榆河公园昌平段、奥北森林公园一期、沙河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贯通十三陵水库到奥森北园的42公里绿道慢行系统,推动实施东沙河生态治理工程,继续织补一批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让群众享受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全面查清露天矿山底数,科学实施生态修复。抓紧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做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


      健全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分工规定,重点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落实,积极迎接第二轮市级生态环保督察,组织实施区级环保专项督查。实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定“三线一单”管控实施方案。抓好京张高铁、怀密线昌平段沿线和站前广场环境综合整治,巩固京藏高速、京礼高速等沿线环境治理成果,提高冬奥重点廊道景观品质。加强户外广告设施、牌匾标识、标语宣传品、施工工地围挡的规范设置和精细化管理。实行环境建设日检查、周巡查、月排名考核制度,完善“门前五包”、检查考评、奖惩激励等机制,保持整洁有序的良好城市形象。


      (四)突出均衡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城乡建设和治理水平


      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城乡结合部改造。针对昌平老城区设施陈旧、道路狭窄等问题,制定实施城市更新专项行动计划,探索建立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政策机制,促进老城区人居环境改善。注重引入社会资本和各方力量,多种模式推进老旧小区、危旧楼房、老旧楼宇、老旧厂房改造,实施一批“五微”提升项目。分类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打造7条精品街巷。整体谋划昌平新城东区规划建设,积极引入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加快构建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优良、商务商业发达、居住品质一流的现代化新城。稳步实施化庄、西沙屯和满井西、小沙河等棚改项目,不断改善城乡结合部地区发展面貌。


      深化拓展回天地区专项治理。接续实施“回天计划”,加快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等75个年度项目建设,推动自行车专用路东拓等33个项目建成投用,实现第一轮“回天计划”圆满收官,同步启动新一轮“回天计划”。持续拓展“回天有我”,发挥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居民议事协商等平台作用,推动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示范区扩面提质增效,凝聚合力共建美好幸福新家园。统筹推进“回天活力”“回天家园”“回天魅力”和“回天秩序”,着力抓好文创项目引入、商业设施配套、街面秩序整治等工作,高水平搭建“城市大脑”,让回天地区更加宜居宜业。编制实施回天地区与未来科学城联动工作方案,大尺度推进职住平衡、服务共享。


      着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结合城市痛点治理和产业发展需求,编制实施全区交通专项规划和综合治理方案。围绕打造大容量、快速化的通勤走廊,全力服务保障地铁17号线、13号线扩能提升等重大工程建设,主动推动19号线北延、S2线通勤化改造、北部联络线等重点项目前期规划和手续办理,谋划新龙泽、黄土店站等9个轨道微中心规划建设,拓展轨道交通的服务效能。加快安立路与北清路快速化改造、规划顺沙路等28个项目建设,提高规划道路实现率和通达性。推进回天地区、沙河高教园慢行系统二期建设,优化公交场站和线路布局。新增停车位3700个,将路侧停车改革向沙河、南邵等地区延伸。加强桥下空间、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治理,开展路灯问题专项整治,统筹占路掘路手续办理。实施昌平新城地表水厂、歇甲庄变电站等项目,提高城市运行保障水平。


      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生态、休闲和会展农业,突出科技赋能、文创赋能和数字赋能,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精品民宿等业态,加快打造昌金路沿线田园综合体,先期建设四季新休闲农场,持续做强“一花三果”品牌,不断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严格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建设高标准农田1500亩。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完成67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运维和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加大对山区的投入倾斜力度,强化转移支付、结对协作、社会资本参与等保障措施,不让保护生态环境的人吃亏。实施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专项行动,出台惠农政策“服务包”,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加大低收入边缘户和返低风险户帮扶力度。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助力受援地区脱贫不返贫。


      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加强镇街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和协管员队伍整合,用好下放的行政执法职权。稳妥推进社区规模调整和撤村建居,完成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将党建引领“吹哨报到”向社区治理深化,做实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创建一批社区协商议事厅、楼门院治理示范点。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发挥街巷长、小巷管家等作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拓展“光盘行动”“公筷公勺”等文明引导行动。健全党建引领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国防动员体系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开展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更好地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扎实推进民族、宗教、侨务工作。


      (五)紧扣“七有”“五性”,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加快建设健康昌平。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放松,狠抓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守护群众健康。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抓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三年行动计划尽快落地,健全传染病防控体系。大力引入高端三甲综合医院,加快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清华长庚医院二期等项目进度,加强西部地区医疗资源规划布局,启动建设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搭建互联网诊疗平台,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提高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服务满意度。开展好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加快昌平敬老院建设,新增一批养老照料中心、养老服务驿站,努力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问题。推进体育用地供给和健身场所建设,做好冰雪运动推广和冬奥文化宣传。


      全面推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加快清华附中昌平学校、北京未来城学校等项目建设,推动北师大昌平教育集团做实做大做强,新增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2670个。深化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改革,在条件成熟地区设立新学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突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办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实体书店,培育壮大文化体验、创意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努力满足群众多元化文化生活需求。围绕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发布“三条文化带”昌平段保护和发展规划,启动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做好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展示“京师之枕”深厚底蕴。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抓好明十三陵文物保护利用,串联明十三陵、八达岭奥莱和乐多港万达广场,构建商旅融合的高品质旅游目的地,推出一批主题旅游线路、文旅精品街区和网红打卡地,打造京西北旅游的重要节点。


      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鼓励支持个人灵活就业,出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城乡劳动力就业9000人。集中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平稳推进社会保险费征收划转,落实医保电子凭证结算、民生卡“多卡合一”等工作。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抓紧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行动方案。建成交用安置房4000套,建设筹集政策性住房2800套,健全精准配租配售机制,整顿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确保住有所居,促进职住平衡。


      着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实施群众诉求首接负责制,用好“接诉即办”年度体检成果,加强对群众诉求的大数据分析利用,精准办好民生实事,做到主动治理、未诉先办。严格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实现桶站设置、桶站值守全覆盖,提高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和生活垃圾减量率。推广“辛庄模式”,支持市场化主体参与资源回收,从源头上促进垃圾减量。集中开展物业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健全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提高物业服务覆盖率。


      努力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防范各类“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守护好首都“昌盛平安”。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健全公共安全基础设施,提升应急指挥救援和灾害防治能力,打造韧性城市。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狠抓市安全生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启动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严防处置非法集资等风险,稳妥解决涉众型预付式消费纠纷。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粮食安全等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诉源治理,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提高反恐防恐能力,强化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和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坚决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加快推进“两区”建设。高标准编制实施北京自贸区昌平组团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政策清单、空间资源清单和目标企业清单管理,推动境外高端人才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先行先试,推出一批符合国家战略需要、开放程度高的创新制度,汇聚一批全球招商项目和顶尖人才团队。围绕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抓好示范项目和示范企业建设,扩大2021年服贸会昌平团交易成果。精心策划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中关村生命科学高层论坛、北京农业嘉年华、世界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等活动,积极吸引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机构落地。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围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加快华联大型购物中心、昌平合生汇等项目进度,推进龙泽、龙德商圈改造提升,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推动线上教育、在线医疗等新业态发展,扩大健康、文旅、教育等服务消费,持续办好“北京消费季”昌平活动,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聚焦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领域,用好政府专项债,安排实施253个支撑项目,切实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抓好“证照分离”、隐性壁垒清除等工作,做到“极简审批”。深化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坚决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让企业享受更多红利。加强财源建设,注重镇街和部门联动,打好稳存量、扩增量的组合拳。认真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4.0版改革任务。健全重点企业走访机制,精准定制、兑现“服务包”,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探索开展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率先形成资本运作、公共事业两大板块,提高国有企业服务区域发展能力。


      (七)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全面深化党的建设。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决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区委决策部署。坚决抓好市委巡视和区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从严查处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常委会报告,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高标准办复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严格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区镇联动的综合执法体系,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狠抓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实普法责任制,推动民法典有效实施。


      全面提升政府效能。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懂业务、善创新、会服务的专业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政府治理和服务水平。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压减一般性支出,深化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优化政府绩效管理,依法规范督查工作,为担当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


      各位代表!新蓝图令人心潮澎湃,新征程催人奋发图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奋力谱写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昌平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