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287|回复: 0

[广东] 2021年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天前
  • 签到天数: 723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04
    发表于 2021-6-7 20: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年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8日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区长  顾耀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第一部分:“十三五”时期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南海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各种困难挑战增多的严峻形势,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机遇谋发展,一步一个脚印走,一棒接着一棒干,推动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三千亿元大关,奋力谱写了新时代南海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五年来,全区上下一起奋斗、一起见证、一起自豪,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区域综合实力得到极大增强,2015年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从2397亿元增长至3177亿元,年均增长5.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186亿元增长至248亿元,年均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923亿元增长至1303亿元,年均增长1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稳居全国同级前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五年来,我们坚定高质量发展步伐,在稳中求进中一步一步走过来,发展成就和经验模式赢得了全国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连续6年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区第二名,三度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勇夺2020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二名。
    这五年,是改革朝着制度化、系统化迈进的五年。纵深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股权确权,农村“三块地”改革为全国探路,获批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在全省率先开展社会治理标准化建设,获评全国社区治理和创新服务实验区。大刀阔斧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推出“模拟审批”“标准地”“评定分离”等重磅改革举措,首创政务服务湾区通办、商事登记跨境通办,“数字政府”建设驶入快车道,营商环境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同,市场主体从17.3万户激增到37.8万户,大幅增长118.5%,企业开办全流程用时从平均5个工作日压缩到1.5个工作日,审批时限大幅压缩70%以上。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效,加快组建“三大集团”,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大力推动国企“走出去”并购上市企业,国资控股上市企业由2家增至6家,市值由100亿元增至近400亿元;区国有资产总额从851亿元增长至1120亿元,年均增长6.3%;国企经营效益进一步好转,经营性企业营收从77亿元增长至118亿元,年均增长10.5%;经营性企业利润从7亿元增长至17亿元,年均增长29.4%。顺利完成区、镇机构改革,基层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
    这五年,是产业朝着集群化、高端化迈进的五年。以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两高四新”产业增加值达1060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33%,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0%。“招大商、大招商”结出硕果,累计引进超亿元项目720个,投资总额达5458亿元,包括一汽-大众新能源汽车、腾龙湾区数据中心、平谦国际智慧产业园3个超百亿元项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进大院大所组建42家科创平台,并与本土企业实现精准对接,高企从287家增至2264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总量分别达246家、484家。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企业从13家增至19家,新三板企业从22家增至43家。质量强区建设成效显著,设立区政府质量奖,坚美铝材、蒙娜丽莎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获评各级质量奖47个,发布各类标准1172项,涌现出细分行业龙头企业198家。省知识产权巡回法庭成功落户,专利申请量累计超11.6万件。
    这五年,是城乡朝着现代化、一体化迈进的五年。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深度参与“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三龙湾南海片区强势崛起。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266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1800亿元,千灯湖、文翰湖、博爱湖、听音湖等“环湖造城”片区高度集聚产业和人气,现代都市形态品质显著提升。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南海新交通试验段车辆成功上线调试,水口水道大桥建成通车。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效凸显,“百里芳华”、万里碧道南海段、万亩千亩公园建设加快推进,涌现出九江下西、西樵儒溪、丹灶仙岗、大沥凤池、里水赤山等一大批示范村居。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声势浩大,累计拆除整理土地6.2万亩,新建成产业载体1798万平方米,拆除“两违”建设2637万平方米,为城乡融合发展腾出了广阔空间。
    这五年,是民生朝着普惠化、优质化迈进的五年。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投入累计达817亿元,年均增长10.8%,占财政支出比重67%。教育事业更加优质均衡,累计新(改、扩)建中小学校80所,新增优质学位8.3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80%,高考成绩持续领跑全国同级地区。卫生强区建设稳步推进,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建成使用,与省级高端医疗资源合作办医成效显著,拥有三级医院6家(含三甲医院3家),累计新增床位1821个。公共文体服务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成功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广东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累计建成公共图书馆200间、社区体育公园115个、艺术场馆49所、博物馆10家,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覆盖。公交车实现100%新能源化。就业、养老、医保、低保、慈善、住房保障等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走过的历程难以忘怀,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归纳起来,我们有四点深切体会: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增强执行能力,确保政令畅通。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在风险挑战中充满信心,在惊涛骇浪中坚如磐石,牢牢扭住正确方向健步前行,更好地推动南海全局发展。
    二是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加快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升级。实践证明,只有践行新发展理念,才能把握好解决好事关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确保南海在新一轮区域竞合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五年来,我们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方位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破解前进中的思想观念误区和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彰显南海人不干则已、干则必成的豪迈气概。
    四是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不动摇。五年来,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一大批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好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执政为民,才能稳固执政根基,不断开创南海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第二部分:2020年工作总结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是“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团结一致、砥砺前行,“十三五”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六稳”工作扎实推进,“六保”任务全面落实,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力。用时20天基本阻断疫情在区内传播,实现确诊病例动态清零、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在全省率先启用电子通行证,4万多名基层党员冲锋一线,2000多名机关干部奔赴基层,全体市民人人参与、群防群治,全面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聚焦“心、物、人、钱、链”五个领域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出台“稳企十五条”“企业复工十条”“稳外贸十条”等政策“组合拳”,累计为企业融资超80亿元,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大力组织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产转产扩产,康德福、华数机器人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来信致谢。
    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严厉打击“套路贷”等金融类违法违规行为,充分运用通济基金、风险补偿基金助力经营困难上市企业渡过难关。对口帮扶云浮56个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东西部扶贫协作凉山州北三县全部成功脱贫“摘帽”。大手笔投入42.7亿元开展水环境治理,稳步推进北村水系流域和里水河流域治理工程,成功消除151条城乡黑臭水体,新建成截污管网497公里、雨污分流管网389公里,共完成四大场所排水大户接入截污口1115个。7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顺利通过考核,广佛跨界河流水质同比改善26%以上。空气质量6项指标首次全面达标,全年优良天数达321天,比率达89%,刷新历史记录。佛山绿色工业服务中心、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处置项目建成,固废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力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新建成碧道2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2.2万平方米。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基本建成,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
    实验区建设精彩开局。省委深改委正式印发实验区实施方案,首批8个省级支持事项重磅落地,明确允许直接复制省内其他实验区已获批权限、优先支持复制推广广东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为南海新一轮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按照“一个提升、两个连片”基本思路,划定总面积244平方公里的城乡融合发展十大示范片区,145个重点项目和9条特色廊道建设加快推进。丹灶有为水道、里水梦里水乡等连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桂城爱车小镇、九江临港国际产业社区、西樵五八科创园、狮山万洋众创城、大沥时代创客产业中心等连片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实现新突破,拆除整理土地超4万亩,新建产业载体530万平方米。
    产业转型升级卓有成效。面对疫情带来的空前压力,我们应势而动、“疫”往无前,推动招商引资逆势上扬,引入超10亿元项目12个,计划投资总额382亿元,同比增长45%。“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型,虎牙全球研发总部、百事食品广东基地、徐工智能制造基地、中海油服装备制造基地、米思米自动化制造基地等龙头项目抢滩进驻,一汽-大众新能源汽车、东丽水处理膜、中国中药健康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氢能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大健康与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在疫情防控中大放异彩。广东金融高新区新引进项目233个、总量达1024个,涵盖银行、期货、基金、服务外包等前后台高端服务业态,总投资规模1580亿元,千灯湖创投小镇募集资金超千亿元。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进出口总额逆势增长3.4%。实施“十百千”工业企业培育计划,百亿企业达11家,“隐形冠军”企业增至109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65家,上市公司市值突破1000亿元。启动建设泛家居、建筑、有色金属三大产业园,推动成立泛家居产业联盟。成功申报国家“两业”融合发展试点。扬翔现代化生猪养殖项目动工建设,九江鱼花产业园获批创建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
    创新发展活力加速释放。季华实验室一期建成投用,累计引进高端科技人才近千人,承接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10项。仙湖实验室、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广东研究院、清华大学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等高端创新平台磁聚效应凸显,带动26个院士项目落户。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分别达30家、58家,新认定高企836家,市级标杆高企累计达27家,均稳居全市前列。全力推进千亩产业加速器载体建设,各类孵化器总数增至32个,在孵企业超千家。全面推动人才新政落地生根,新增国家高层次人才8人、总数达70人,占全市比重提升至80%以上,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分别达25.9万人、17.3万人。
    开放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以重大平台建设为依托,大力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联合白云区打造广佛数字经济协同创新区,携手荔湾区规划建设广佛新城,促成南沙区共同推进产业集群与口岸联动,着力打造一批同城化合作样板区域。番海大桥建成通车,广佛大桥正式动工,碧江大桥、沉香大桥、同心桥、广佛出口放射线南海段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有轨电车里水示范段开工建设。三龙湾南海片区加速“一轴一带三极”布局,高标准规划文翰湖国际科创小镇,港口路北延线加快推进,三龙湾大道提升改造基本完成。依托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引入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建川新中国百年博物馆,积极打造国家“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先导区。南(海)三(水)产业合作区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佛山国际陆港、京东智联云加快落地,官窑物流枢纽区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城乡功能面貌持续提升。“交通大会战”全面打响,“六纵六横”快速路网加快推进。S269清龙线九江段主路、工贸大道、机场大道、一汽-大众专用公路、区人民医院新院区配套道路等路网正式动工,广佛新干线佛山一环隧道、文华路北延线、海五路西延线南海段、桂澜路北延线、兴业路快速化改造等工程加紧推进。交通灯智能联网建设深入实施,一批短平快交通微循环微改造提升项目成效凸显。建成5G基站超3400个,5G信号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加快推进,成功创建省级宜居社区57个、市级宜居社区89个、绿色村庄61个,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夏北永胜村在全市率先启动旧村整村改造。铁腕推进“两违”查治,治理违法建设1566万平方米、拆除1327万平方米。
    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比重达70.4%,倾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有效兑现对群众的公开承诺。南海教师发展中心建成使用,“县管校聘”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均衡特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服务本土产业发展能力增强。启动实施智慧医疗项目,区妇幼保健院新儿童大楼、第四人民医院、全科医院推进顺利,48家预防接种门诊全面改造升级,全国首家县区级公共卫生医院正式挂牌。南海“三大中心”加快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提速,桑园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基塘农业上榜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加快志愿之城建设,助力全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就业、养老、社会救助、医保、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扎实有力,连续十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政府行政效能显著增强。深入推进镇街机构改革,实施综合行政执法,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启动“442”三年计划,选派208名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淬炼。大力推进网上办事和政务服务扁平化改革,在全国率先撤销区级服务大厅收件窗口。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海油服装备制造基地等18个项目通过“模拟审批”加速落地,万洋众创城等4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启动建设城乡融合大数据治理平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获评全国十佳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荣获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实行食品药品全链条大排查大整治,食品药品安全环境逐步改善。
    各位代表!回顾波澜壮阔的“十三五”时期,回想五年来走过的极不平常的历程,特别是过去一年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战大考和中美经贸摩擦的深刻洗礼,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更显硕果成之惟艰。五年的变化有目共睹,五年的征途凝聚艰辛,五年的成就振奋人心。我们深知,这都是全区上下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区人民,以及所有为南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五个“还不够高”:一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星星多、月亮少”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中小企业受外部冲击大、转型升级步伐慢;二是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城市反哺农村能力尚需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有待持续改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亟待健全;三是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还不够高,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民生供给不平衡不充分,民生底线需进一步兜牢;四是社会治理水平还不够高,与群众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安全生产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部分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五是干事创业热情还不够高,一些干部改革创新意识、担当作为精神与新时代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队伍士气还需进一步提振。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第三部分:“十四五”总体部署及2021年工作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南海朝着高质量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前景无比光明、前行更需奋斗。纵观国内外形势,“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机遇和风险并存、期望与困难同在。因此,全区上下必须要胸怀“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不断提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能力和水平,在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中办好自己的事,不断开创南海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为总领,以推进“双区”驱动和“一核一带一区”建设为牵引,以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抓手,紧紧围绕“创新发展引领区、城乡融合示范区、广佛同城先行区、人文生态宜居区”的目标定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高层次推动改革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探索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全面打造“品质南海、活力南海、幸福南海”,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共同富裕。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全区上下要不断深化对新发展阶段的认识,持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突出抓好实验区大建设、村改大攻坚、产业大招商、交通大会战,确保政府工作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我们将围绕“城乡悦民、产业富民、科技利民、文化润民、生态乐民、治理安民、保障惠民”工作主线,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推动城产人文融合,打造创新活力南海。
    一、坚持城乡悦民,紧抓实验区建设全面提升区域功能品质
    始终坚持改革第一动力,以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打造让城市更城市、乡村更乡村的大湾区城乡融合最佳样板,构筑近悦远来的品质之城。
    开启实验区建设新征程。坚持“一个提升、两个连片”总体思路,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十大示范片区145个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城乡融合新标杆、创新开放新高地、协同治理新典范。聚焦土地利用碎片化这个主要矛盾,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为契机,大力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面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以更大魄力推进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力争拆除改造土地3万亩,加快500亩以上连片产业用地整理储备,着力打造一批承载大项目、大产业、大集群的千亩万亩产业集聚区。用足用好“城市棕线”“土地整备”“混合开发”“联动改造”“集转国”等创新举措,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促进存量低效用地再开发。切实抓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全面增强城市发展能级。突出比较优势和功能定位,加快构建“一轴一核两带”城市空间格局,千灯湖城市中轴要重点推进千灯湖片区北延东拓,加快千灯湖、映月湖、文翰湖等重点区域集中连片开发;狮山制造业创新核心区要重点推进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南国桃园、南海大学城、北江流域滨水片区等区域建设;广佛同城示范带要在基础设施、城市建管、生态环境等方面全面对标广州先进城区,启动广佛新城规划建设,加快实现边界变中心;西部生态示范带要重点围绕西江、北江做好“水文章”,打造产业与生态、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典范。高标准高水平推进“七湖两湾一站一园”重点区域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为镇街特色产业发展筑巢引凤,形成百花齐放、各展所长的生动局面。
    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开展“交通大会战”,启动“六纵六横”路网首批8个项目,加快推进桂澜路北延线、文华路北延线、海五路西延线、佛平路快速化改造、禅西大道南延线等重点工程。完善全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启动狮山、西樵有轨电车项目,提速推进有轨电车里水示范段,确保南海新交通试验段全线通车,加快佛山地铁2、3、4、11号线建设。以打造智慧交通为抓手,对症下药全域推进交通拥堵治理,攻克一批“断头路”,努力提升交通秩序新观感。结合“大市政”改革,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标准体系,以“绣花”功夫推进城乡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市政管养水平。加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一批11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项目,提升电力供给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旧村整村改造,保持“两违”查治高压态势,力争治理违建1550万平方米、拆除800万平方米。
    推动农业农村迈向现代化。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现代农业与乡村融合发展,更高水平推动“五个振兴”。加快筹建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重点打造东部花卉苗木及观赏鱼养殖示范基地、中部现代生猪养殖示范基地、西部鱼花及淡水养殖示范基地,带动形成一批规模连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着力构建“一平台三基地多园区”格局。持续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深入实施乡村建设五大“美丽行动”,重点打造6个“百里芳华”示范片、10条特色精品示范村,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立健全乡村建设管理机制,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精于乡村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打造更多集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对口帮扶工作。
    全力参与“双区”建设。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深入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积极参与“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政务服务共建共享,共同打造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提速广佛出口放射线南海段建设,推进碧江大桥、沉香大桥、广佛大桥等重点工程,加快谋划夏东路北延、清风路东延、长江路东延、南社路东延等一批广佛跨城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力争广州地铁28号线西延段尽早动工建设。全力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促进广东金融高新区与深圳前海合作区联动对接,落实“香港+佛山”“澳门+佛山”合作机制,积极承接深港澳资源外溢。大力建设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加快推进广佛荟、香港理工大学广佛校区等重点项目。
    二、坚持产业富民,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守制造业立区不动摇,紧抓国家“两业”融合发展试点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提高经济质量效益,以产业发展成效造富于民。
    持之以恒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双百”目标,围绕新经济抓好产业稳链强链补链控链,加快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凝聚转型升级强大动能。强化招商统筹力度,创新会展招商、峰会招商、赛事招商模式,全力打造“三大专业会展中心”,办好办实“两会两周(节)”,加速引进一批引领性、带动性、根植性强的大项目,确保每年新引入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超百个。健全完善招商项目对接服务机制,组建区投资促进中心,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推动项目建设,实现每年新引进工业项目实际落地投资额超百亿元。加快推进一汽-大众新能源汽车、东丽水处理膜、腾龙湾区数据中心、徐工智能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带动更多上下游产业集聚。着力推动佛山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中国中药健康产业园、中国先进医卫用无纺布产业示范基地、仙湖氢谷等特色产业载体建设,全力打造新经济集聚新高地。
    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赋能。抢抓工业互联网发展先机,进一步优化提升“腾云计划”,持续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龙头项目,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1500家,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老树发新枝”。加快建设泛家居、建筑、有色金属三大产业园,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新路径。大力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支持企业加大技改和“机器换人”力度。深入推进质量强区建设,鼓励企业开展质量技术创新,引导支持企业参与各类标准制定,着力打造一批“走得出、立得住、叫得响”的南海品牌。全面升级天猫南海家旗舰店,高起点规划建设大沥电商产业园,持续放大线上营销量能。鼓励引导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中加速布局全球市场,积极培育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在全方位参与国际合作中取长补短,不断筑牢经济发展优势。
    发挥重大平台支撑作用。强化区重点平台指挥部统筹力度,推动佛高区南海园高位进发,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举全区之力建设三龙湾南海片区,高水平打造文翰湖国际科创小镇,积极做好虎牙全球研发总部、移远通信、工业富联佛山智造谷等项目落地服务,吸引更多企业总部落户。大力提升广东金融高新区后台服务产业含金量,力促广东省大数据交易中心落地,加快引进法人金融机构区域总部,推进千灯湖创投小镇创投产业链集聚,推动“区块链+”金融科技支持产业升级,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以建设国家“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先导区为契机,加快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佛山西站枢纽新城辐射带动力。依托南(海)三(水)产业合作区,提速建设一汽-大众铁路专用线、佛山国际陆港,全力打造国家物流枢纽。以重大平台为载体,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积极争取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支持,推动5G、轨道交通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民营经济是强区之本、富民之源。要深入实施“十百千”工业企业培育计划,加快打造根植性和竞争力强的企业梯队,全力以赴扶持民企做大做强。持续推进“隐形冠军”“大型骨干”“专精特新”“细分行业龙头”等企业培育工程,大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促进资本市场南海创新创业板块加速扩容,更好发挥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专项子基金作用,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鼓励镇街和部门充分运用“模拟审批”“标准地”“评定分离”等改革举措,创新推出重点项目审批代办、“即来即办”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企业服务能力。加大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完成“三大集团”、南海铝业集团组建,支持国企开展并购实现做大做强,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更好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三、坚持科技利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新动能
    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引进培育高端人才和创新平台,厚植创新创业沃土,着力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现“科技改变生活、创新驱动发展”。
    全力打造创新策源地。支持季华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广东研究院、清华大学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等重点科创平台,着力打造创新基础设施集群。实施高企树标提质工程,探索建立标杆高企“一企一策”靶向服务机制,新增高企200家。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中小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提高至57%,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孵化育成体系,积极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服务机制。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为创新创业精准提供融资服务,推动无偿资助逐步向天使投资转变。
    强化人才第一资源。启动实施“鲲鹏人才计划”,不断提升人才政策竞争力,着力引进一类高端人才,带动更多各类人才竞相集聚,彰显南海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鲜明导向。得青年者得未来,要广泛吸引以青年才俊为主体的新生创造力量,积极引导南海籍大学生回乡创业,加强“创二代”传承培育,精心呵护新生代青年企业家成长,努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及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建设,健全完善“人才客户经理”制度。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支持佛科院打造高水平理工大学,加快推进氢能经济职业学院、华师大南海校区工学部建设。结合“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整合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加强与广东轻工、广东环保、广东舞蹈戏剧等职业院校合作,组建职业教育联盟,带动本土中职教育优化提升,增强职业教育服务本地经济发展能力。
    提升科技惠企便民水平。充分整合商协会、科技服务机构等资源,培育专业技术经理人队伍,加快构建创新平台与企业常态化对接机制,推动科技赋能企业转型发展。秉持“让企业家、产业界出题,由科技人员与科研机构破题”原则,分行业分专项组织创新平台开展技术攻关,着力补齐企业创新短板。加快民生领域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推进北大核医学分子影像产业链、华南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共享平台、智能医用冷箱与云监控平台建设,着力打造科技便民示范样本。加大科普工作力度,提升科普工作地位,不断增强全民科学素养。
    四、坚持文化润民,构建大文化格局打造文化导向型名城
    始终坚持“以文塑城、以文化人”,不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提高南海文化软实力,让文化发展润泽群众幸福生活。
    推动文商旅创融合发展。深化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建设,坚持东部“文化+创意”、中部“文化+商业”“文化+科技”、西部“文化+旅游”的大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南海文化资源加快转化为文化资本、文化产业加速培育为支柱产业。高标准打造岭南文旅小镇、南国酒镇、羊城创意产业园岭南分园、三山电竞产业园等文化产业载体,着力引进文旅、文创、电竞、直播产业项目,提升文化产业承载力。依托国艺影视城、南海影视城,加快4K/8K超高清视频应用和产业集聚,推动功夫影视产业全链条、跨越式发展。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叠水小镇、西岸乡伴、里水理想村等文旅项目建设,确保宋城·佛山千古情建成开业,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刚性需求。
    持续优化公共文体服务。紧盯大型文体设施不足短板,提速南海“三大中心”及有为馆建设,确保体育中心一期建成使用,打造一批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地标。全力推进“三大博物馆群”建设,力促建川博物馆文博综合体动工,推动南海博物馆、康园、九江双蒸博物馆与松塘村、仙岗村、烟桥村联动,共同讲好“南海故事”。倍加珍惜桑园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西樵山采石场遗址、桑基鱼塘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粤剧、南狮、烧番塔、跳火光、生菜会等民俗活动,启动九江龙舟文化体验中心建设,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时代风采。深入实施高雅艺术进剧场、全民阅读、社区体育公园建设等文体惠民工程,做好“南海好功夫”城市形象推广,持续举办艺术四季、公共艺术展、狮王争霸赛、龙舟邀请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发挥民间组织、行业协会作用,用好用活祠堂、历史建筑、文体楼等村居公共空间,着力打造基层文化阵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城市精神内涵。
    充分发挥文化引领消费作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软实力,要善于把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群众生活,以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活化利用城市历史建筑,重点打造平洲玉器街、永安路等一批文化街区,通过文化赋能盘活一批老旧工业园,打造更多文创文旅消费热点和网红打卡点。大力发展美食文化,深入挖掘和宣传本土美食,加快推进保利西街、听音湖、怡海路等美食集聚街区建设,擦亮“食在南海”美食品牌。进一步提升千灯湖、听音湖、博爱湖等区域形态,加快“环湖经济圈”建设,塑造一批夜间旅游、购物餐饮、风情街区等文化消费场景,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
    五、坚持生态乐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建美丽宜居家园
    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生态理念,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建设并举,加快打造绿色低碳特色空间,坚定不移走制造业城市生态文明创新之路。
    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成果。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好转。扭住国考省考断面、黑臭水体、广佛跨界河流三大关键领域,加快推进里水河流域和北村水系流域治理,启动官山水系、解放水系、良安水系和红星运河水系水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实施雨污分流,新增建设截污管网300公里,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狠抓大气污染精准防控、联防联控,重点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强化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巩固PM2.5、PM10达标成效,着力破解臭氧等复合型污染物“拦路虎”问题。加快推进佛山绿色工业服务中心、富龙焚烧和国城中企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危废固废处理能力。强化环保执法联动机制,铁腕推进治污攻坚,重拳打击、严格处罚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加快智慧环保平台建设,善用环境感知和大数据分析提升监管水平。
    高品质打造美丽南海。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乡建设,东部要以广佛超级都会公园及都市圈生态绿心建设为抓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态都市区;中部要以万亩千亩公园建设为抓手,打造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西部要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湿地公园建设为抓手,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两山”理念转化实践区。围绕千灯湖、映月湖、文翰湖、博爱湖、听音湖、仙湖等环湖区域实施集中连片生态改造,高水平推进8个万亩公园、4个千亩公园及万里碧道南海段规划建设,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景观格局。加大城市中心及周边区域成片大面积绿地建设,新增绿化面积8000亩,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绿色休闲空间。
    全方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大力推进加氢站、充电桩建设,重点在公交、物流、环卫等领域加大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力度,持续优化全区能源结构。发挥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辐射带动效应,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打造绿色经济增长极。坚决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企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引导市民践行绿色消费方式,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积极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依托生态廊道和公园绿地,健全完善绿色、低碳、智能三级体育设施,打造生态、科技、运动三位一体的全民健身体系。
    六、坚持治理安民,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社会长治久安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构建“大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提升行政效能,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南海流动人口多、社会结构多元,社会治理难度大。要把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作为切入点,坚持问题导向、民生优先、系统治理,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理念贯彻社会治理全周期,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持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深化三级党建网格建设,顺利推进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以创建广东省数字政府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城市大脑”二期建设,打造区镇村三级智慧城市运行数据中枢和赋能平台,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网格化,实现政府治理“一网统管”。
    更高水平建设平安南海。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村级工业园、“三小场所”、出租屋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坚决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压实基层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倒逼村居高度重视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问题,彻底扭转“政府热、村居冷”局面。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强化打击犯罪新体系建设,增强突发事件综合应对能力,让南海大地更安宁、市民群众更安乐。直面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继续深化食品药品专项整治,重点防范肉类风险隐患事故发生,牢牢守住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锻造坚强有力的有为政府。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压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加大公共资金使用、公共资源交易等高风险领域的监督力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观念,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坚持“一线重用”选拔任用机制,更大力度培养提拔一批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业绩突出的优秀干部。
    七、坚持保障惠民,提升民生供给水平回应民之关切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更好地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民、兜住底线、均等享有。
    巩固和拓展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提速广东省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新儿童大楼建设,确保区人民医院新院区投入运营并同步启动桂城医院改造搬迁,加快建设区公共卫生医院、全科医院,强化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医养结合养老体系,加强疫苗接种管理,全力打造健康南海。推进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扩大和优化教育学位供给,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加快建设南海实验学校、华师大附属南海学校、石门中学佛山西站校区,提质扩容石门中学、九江中学等9所区直高中。落实落细就业创业政策,力争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落实“菜篮子”工程,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力促扬翔现代化生猪养殖项目建成投产。促进养老、社会救助、医保、住房保障、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事业协调发展。
    此外,今年我们按照民生优先的理念,广泛征集遴选了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形成书面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票选确定10件作为今年区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接下来,我们将认真抓好落实,确保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展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中挺立浪潮头、勇当排头兵,为佛山争当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