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835|回复: 0

[浙江] 2019年临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17:4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966

    主题

    2975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58
    发表于 2020-1-2 16: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临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2月22日在临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临海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王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临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建设活力品质幸福临海”的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70.9亿元,增长7%;财政总收入114.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4.1亿元,分别增长17.1%和18%;外贸自营出口总额228.6亿元,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8亿元,增长10.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52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18元,分别增长8.9%和9.4%。我市连续六年获得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名列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第45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第44位。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在多个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规上工业总产值接近千亿元,两个财政收入指标基本实现五年目标两年完成,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人民翘首以盼的沿海高速建成通车,杭绍台铁路破土动工,吉利汽车临海产业园30万辆扩建项目提前半年建成投产,发展后劲获得新提升;夺得全省治水最高奖“大禹鼎”,在全国“两山”发展百强县中排名第七,均衡发展取得新成效。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临海元素、点赞临海经验。
      (一)稳增长、强基础,经济运行保持稳健。坚持把稳企业、稳产业、稳投资作为“以稳应变”的关键抓手,有效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大力倡导“妈妈式”服务,全力开展“五问入企、五心服务”、“走企业、强信心、促发展”等活动,企业效益持续提升,规上工业企业亏损率降低5.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增速;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扶持政策,减免企业税费19.5亿元;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设立外贸专项资金,办理出口退税15.7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12.1亿元,增长8%,总量连续三年居台州第一;出台了重点产业培育工作方案,汽车机械、现代医药、时尚休闲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813.6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4%;坚持抓大扶中育小,新增产值十亿元以上企业1家、亿元以上企业37家、股份制企业95家,完成个转企571家、小升规48家。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7亿元,增长1.5%;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8060亩,新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美丽生态牧场10个,基本建成粮食储备中心,再添“中国白对虾之乡”和“中国水库胖头鱼之乡”两个“国”字号品牌,创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市;“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成为国家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16亿元,增长7%;“全域旅游”格局加速形成,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成为省优质旅游经典景区,灵湖景区成为国家4A级景区和省级生态旅游区,新增国家3A级景区2个、省3A级景区村3个;创成省信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不良贷款率0.51%,继续保持全省较低水平;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东部物流中心动工建设,新增淘宝镇1个、淘宝村9个;成功举办第7届中国(临海)户外家具及庭院休闲用品展览会。着力稳定有效投资,深入开展“百大项目、百团攻坚”行动,组织6批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突破堵点难点问题52个,省“152”项目落地率达60%、市县长项目落地率达50%,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引进省外资金6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379万美元。
      (二)重创新、抓转型,动能转换步伐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成效显著,在全省振兴实体经济财政专项激励考核中位列第一,全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完成9个老旧工业点改造,动工建设8个小微企业园;完成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低效企业整治提升,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长53.6%,被评为省“腾笼换鸟”工作考核先进单位。数字经济加快培育,新增上云企业1536家,医化园区成为全省首家通过验收的专项类“两化”融合示范区,伟星新材智能制造项目获工信部专项扶持,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30%。科技创新卓有成效,设立产业科技发展基金,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居全省第六,新产品产值突破500亿元,入选首批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新增省级研发机构8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现代医药化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入选省级创建名单;新认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8家,4家企业荣登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榜,华海药业成为台州唯一一家年度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招才引智力度加大,引进“国千”人才1人、“省千”人才2人,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
      (三)拓平台、促开放,湾区开发全面提速。浙江头门港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30%以上增长,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税收收入突破30亿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工作提速推进。港口建设迈开大步,滚装码头实现首航,建成海事监管基地码头、台州海事溢油应急设备库;划定水陆域扩大开放范围,综合保税区建设上报省政府审批;首条班轮航线开通运营,五星金属交易市场开业,实现大宗物资交易市场“零”的突破。临港产业加快集聚,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家,吉利豪情成为台州首家产值突破300亿元的工业企业,新天和科技产业园、远大住工建筑产业化基地动工建设。现代化港城初具规模,启动区块路网基本成型,建成康居小区一期、美丽海塘、白沙湾海岸带整治工程,台州学院附中头门港分校、五星级酒店动工建设。对外通道更加畅通,头门港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获批全国示范项目,83省道杜桥至白沙段、台金高速东延二期建成通车。
      (四)抓统筹、提品质,城乡建设协同推进。城区形象不断提升,43个重点城市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完成紫阳街历史文化展示区一期改造和台州府城墙西南段改建,大洋路东段、柏叶路东段、双林南路等断头路全面贯通;统一城中村改造建设安置补偿标准,花街、西林、桑园等城中村改造取得重大突破。城镇面貌切实改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新增省级样板镇2个。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办乡村振兴学院,新增省休闲旅游示范村、台州市美丽乡村示范镇各1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消除,行政村规模调整顺利完成,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多城联创”工作取得新进展,在全省15个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年度考核排名第四。城管委实质化运行,“五大革命”全面落地,新改建公厕1938座,瓶装燃气安全管理经验在全省推广,创建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197个,成为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优胜市。“三改一拆”有力推进,拆除违建404万平方米,成为“无违建创建先进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开局破题,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1567亩,成为省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五)严整改、优环境,生态治理富有成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生态环境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督查反馈意见整改,在全省县(市、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中位列第九,被评为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市。“五水共治”持续深化,新改建城镇污水管网74公里,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迁建、3个“污水零直排区”试点建设、9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标改造;方溪水库实现大坝截流,洪池区块排洪应急隧洞贯通,灵江建闸引水扩排工程先行段和配套项目、大田平原排涝二期工程动工建设。固废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危废处置中心改扩建工程动工建设。空气质量持续向好,PM2.5平均浓度下降6.2%。完成平原绿化3310亩、珍贵彩色森林建设5万亩,被评为省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突出贡献集体。
      (六)惠民生、保平安,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全年用于民生支出75.5亿元,增长10.7%,占财政总支出的79.7%。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开展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建立健全以市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新增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特级教师6人;集中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托管机构1070家;新改建公办幼儿园7所,大洋中学迁建、鹿城小学二期工程建成投用,市委党校迁建工程动工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小芝、永丰中心卫生院新院以及百家村级健康服务室建成投用,实现省级卫生镇全覆盖;全市人均预期寿命82.6岁,居台州第一。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新增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农村文化礼堂120家、和合书吧5个,卢乐群艺术馆正式开馆,融媒体中心投入使用,我市入选中国文化竞争力十强市、省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市,桃渚镇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岭根村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6718人,创建示范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0家,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2.3%和99%,跻身全国“城市爱心GDP”百强市。较好完成省、台州市交办民生实事项目以及我市十方面民生实事项目。协作帮扶成效明显,临海—松潘扶贫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与通化县建立对口合作关系。老干部、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进展,统计、气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平安临海”建设扎实推进,完善基层治理“四个平台”,深化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安全生产事故起数、火灾事故起数、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数分别下降14.8%、41.1%、29.3%,成为全国平安渔业安全市、省级“无信访积案市”、省食品安全市,有望实现“平安临海”十四连创。扫黑除恶、反走私“清港行动”有力推进。“铁拳”缉毒示范区加快创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不断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等工作深入开展。
      (七)强作风、促改革,政府建设不断加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始终做到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有效落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积极推动“七五”普法,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组建第二届市政府法律顾问组。坚持民主集中制,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193件人大代表建议、293件政协提案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政府效能不断提升,“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实现率达100%,“受办分离”改革全面启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综合窗口占比达95%,民生事项“一证通办”率达76%;“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全面实施,6月份以来工业标准地项目审批全部实现“最多26天”;“工商通办”“多证合一”事项拓展至34个,在台州率先实现常态化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完成。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创出“临海模式”,在全国首创2个政务公开地方标准。机构改革扎实推进,涉改任务基本完成。国资平台公司实体化转型步伐加快,组建金融投资有限公司,整合提升海洋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财政管理工作绩效考核全省第一,入选全省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市,被国务院评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市。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和衷共济、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广大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临部队官兵和各级在临单位,向关心支持临海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产业转型任重道远,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等基础较为薄弱,企业“低散乱”现象仍然存在;投资增速有所回落,资金、土地等要素供给日益趋紧;城乡发展不够均衡,优质公共服务滞后于群众需求,环境治理、安全生产等工作仍需付出更大努力;政府治理能力有待加强,一些干部担当意识、攻坚劲头和服务水平还有不足。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以更努力的工作、更扎实的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9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当前,外部发展环境依然复杂、中央和省市重大战略频频发力、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要自觉践行“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期望,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恒心定力,聚力改革,主攻湾区,厚积动能,奋勇争先,推动临海早日跻身全省同类城市第一方阵。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以改革开放再出发、接力奋进谱新篇为主题,突出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高质量建设活力品质幸福临海。
      建议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7.5%;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完成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在具体工作中,着重把握好四方面导向:
      (一)必须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以“抓产业、强实体、重担当、促落实”活动为载体,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勇于跨越产业升级的关口,敢于攀登创新领域的高地,全面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争当台州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二)必须贯彻湾区统领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湾区开发作为决胜未来发展的关键,以现代化湾区建设统领“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和“新时代美丽临海”建设,精准定位,全域联动,实现湾区大发展、临海大跨越。
      (三)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的原则理念。主动应对困难风险挑战,在危中寻机,在稳中求进,在变中取胜,不断提升风险预判与防控能力,牢牢守住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的底线,推动临海发展行稳致远。
      (四)必须牢记以民为本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握民生脉搏,加大民生投入,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努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和操心事,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重点做好七方面工作:
      (一)坚持深耕湾区,培育新兴增长极。以坚定的战略决心拥抱湾区,创成头门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接轨南北、辐射内陆、连接海外的“浙江港产城湾一体发展示范区”。
      加速打造台州湾区核心港区。深化与省海港集团合作,推动港口提标扩能,建成2个5万吨兼靠7万吨级码头,力争动工建设进港航道一期工程。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启动口岸监管区建设,实现口岸开放,设立综合保税区。申建头门港经济开发区联动创新区,承接浙江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拓宽揽货渠道,谋划设立以冷链、大宗货物、汽车滚装往返业务为主的物流园区。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金台铁路临海段,做好金台铁路头门港支线二期、351国道疏港公路复线、351国道邵家渡至白沙段提速工程前期工作,进一步贯通湾区交通大动脉。
      加速打造千亿级产业平台。主动对接全省湾区科技大走廊和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临港产业,建设浙江世界级港口集群的重要产业港。依托吉利汽车临海产业园,以传统动力汽车、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产业为主攻方向,打造国际一流汽车产业园。加快现代医药制造模式转型,深入开展第二轮医化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危化企业设备及自动化改造提升行动,建成“智慧园区”,推动园区高端化、绿色化发展。细化红脚岩区块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加速打造临港新城大花园。坚持以港兴城,编制完成头门港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推动港区从单一产业园向城市综合新区转型。完善交通路网和新城景观轴,建成滨海第一大道、东海第三大道整体改造提升工程,动工建设北洋大道以西河道整治及景观绿化工程。汇聚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建成五星级酒店主体工程,加快建设台州学院附属中学头门港校区,动工建设汽车文化广场、企业公寓,筹建台州学院头门港产业学院,做好中央商务区、新城医院项目前期工作。注重特色风貌打造,动工建设金沙湾诗意小镇,加快建设白沙湾海岸公园,建成北洋河河道公园,让“两湾相拥、一水绕城”成为新城的金名片。
      (二)坚持保稳促调,提高产业竞争力。认真落实中央“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扎实做好“六稳”工作,以创新转型为引擎打造产业地标,筑牢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打好优化升级突围战。一是推动产业发展集群化。狠抓汽车机械、医药化工、户外休闲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施16个优化升级示范项目,培树百亿产业、大抓千亿产业,力争我市早日跻身全省工业经济第一方阵前列。“筑巢引凤”壮大平台,临海经济开发区要以科创中心为龙头集聚创业创新要素,在楼宇经济、先进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走出崛起新路,创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园;丰富特色小镇产业内涵,加快建设临海国际医药小镇、杜桥时尚眼镜小镇,打造承载主导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坚持“一老一小”两手抓,因地制宜创新开发模式,建成沿江石牛、东塍临亚小微企业园,推进9个小微企业园建设,完成8个老旧工业点改造。加快建筑业现代化转型,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二是推动企业培育梯队化。大力实施“2513”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凤凰行动”,支持企业股权投资和并购重组,新增产值五十亿元以上企业1家、十亿元以上企业2家、报会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加快形成“百十亿”企业队伍。对接省“雏鹰行动”,建设“专精特新”优质中小企业方阵,完成个转企300家、小升规35家,新增股份制企业50家、小微企业2650家。擦亮“临海制造”品牌,新增品字标企业4家、“浙江制造”标准8项,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国家级眼镜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开展新一轮企业家战略思维、智能制造、工匠精神培训,办好台州国际生物医药发展论坛,打造一批民营企业领航者。三是推动服务助企常态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化“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五问入企、五心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帮扶“白名单”、科级干部联系规上工业企业等助企机制,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为企业发展撑起一片蓝天。全面落实各类减负降本政策,降低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和用能、物流等经营性成本,防范化解股权质押、资金链风险,减轻企业负担38亿元以上。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建立上市企业、优质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三张清单,扩大企业债、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规模,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落实稳定外贸增长政策,建立重点企业外贸监测平台,支持海外仓、转口基地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新增拥有境外认证或商标的出口企业15家以上。
      打好科技创新攻坚战。一是聚焦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力争到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300亿元,成为浙江数字湾区重要节点、台州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10个以上,培育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标杆示范企业16家以上,新增上云企业620家、工业机器人230台,加快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二是走好科技新长征。积极建设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用好用活产业科技发展基金,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以上,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和瓶颈技术攻坚,推进省级现代医药化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占比达到65%。深入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创新,加快建设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临海科创园,基本建成临海科技大市场,全市技术交易总额达到5.2亿元。争创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双向转化。三是深化“人才强市”战略。全面落实人才新政,完善“一站式” “订单式”服务机制,动工建设头门港“千人计划”产业园,争创台州市“500精英计划”创业创新园,引进“国千” “省千”人才2人以上、台州市“500精英”人才20人以上,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
      打好服务业提升战。实施服务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以培育新热点、拓展新模式、发展新业态为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跃升发展。一是融合发展文旅产业。围绕创建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市的目标,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不断丰富旅游内涵,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要创成国家5A级景区,桃渚城、羊岩山景区要加快创建国家4A级景区,牛头山旅游度假区、江南大峡谷、安基山景区要加大开发力度,新增国家3A级景区2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1个。加强省文化产业重点市建设,创建省级文化园区、省级文化创意街区各1个,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二是提档升级现代商贸业。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健全商贸供应链,以模式创新、业态融合、商圈提升推动消费全面升级,动工建设原客运中心城市综合体、杜桥城市商业综合体、国际眼镜城。创建放心消费城市,培育发展放心消费示范单位280家、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150家。办好第8届中国(临海)户外家具及庭院休闲用品展览会。三是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实施头门港公铁水多式联运全国示范工程,建成东部物流中心主体工程,规范快递快运业发展,努力打造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市、浙东南物流枢纽中心。开展跨境电商孵化“麒麟计划”,筹建跨境电商孵化园。推动工业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发展工业设计、科技服务、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
      (三)坚持改革开路,增创发展新优势。高举改革大旗,注重顶层“指路”和基层“探路”相结合,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坚定不移推动各项改革走深走实。
      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持续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受办分离”改革,优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推动综合窗口向基层延伸,所有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开通网上办理,6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理”。围绕全生命周期,全面推进民生事项“一证通办”,探索实施企业事项“一码通办”。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推动工程建设项目“4567”高效审批,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全面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最多跑一次”“最多26天”。加快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普及应用“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推进涉企证照办理从“多件事”到“一件事”转变。深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建成“无证明城市”。完成市级部门、镇(街道)机构改革,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妥善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力争化债五年任务三年完成。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纵深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坚决破除无效、低效供给,实现对工业、规上服务业企业和工业园区综合评价全覆盖,落实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完成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低效企业整治提升,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和亩均增加值均增长10%以上。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实行新上高能耗项目有偿获取用能权、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有偿出让用能权制度。完善政府投融资体系,整合组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提升国资平台公司融资能力和信用等级,争取建成信用等级AA+企业1家、AA企业2家。
      深化社会领域改革。保持“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领跑优势,推进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建设,加快构建“1+4”标准化服务平台,启动建设特色产业农合联。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做足“活权”文章,完成农房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加快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善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中小学招生改革。加快新医改落地,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组建医共体3个。
      (四)坚持项目“双进”,增强投资牵引力。坚持扩总量和优结构并举,深化“百大项目、百团攻坚”行动,以只争朝夕的劲头争项目、引资金、抢进度,推动一批标志性工程落地实施。
      内挖外引增后劲。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不动摇,发扬“五皮”招商精神,创新联动招商机制,开展专业招商、驻点招商、以商引商、中介招商,引进省外资金7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充分发挥“黄金十条”政策优势,瞄准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数字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建立招商目录清单,推动新加坡丰树临海综合产业园、古田化工等重大项目落地,力争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裂变效应。强化“留商也是招商”的理念,既眼睛向外、引进外资,又眼睛向内、激活民资,让优质企业扎根临海。
      拔钉破难抓推进。按照“每天都是节点、全年都在冲刺”的要求,开展“比担当、比位次、比实绩”竞赛活动,确保交通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均增长10%以上。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健全专班重点攻坚、定期会商协调、挂图实时作战、挂牌督办落实制度,着力破难点、通堵点,坚决扫除阻碍项目建设的“绊脚石”。滚动实施省市县长工程,确保省“152”项目落地率60%以上,市县长项目落地率40%以上。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综合交通“343”战略,实施互联互通、瓶颈改造、慢行系统、智慧交通工程,加快建设杭绍台铁路临海段、杭绍台高速临海段、余姚至温岭公路汇溪至沿江段、台金高速东延台州市区连接线临海段、104国道江南至尤溪段改建等工程,动工建设金台铁路临海段客货运站场,做好通用机场、沿海高铁临海段、351国道邵家渡至白水洋段改建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十项百亿防洪排涝”工程,建成大田平原排涝一期、双港溪流域综合治理一期、洪池区块排洪应急工程,推进方溪水库、大田平原排涝二期工程建设,动工建设西湖水厂二期、南工业集聚区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加快电网升级改造,建成金台铁路外部供电配套工程,启动改造110千伏大汾变。
      突破瓶颈强保障。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启动实施17个示范项目,建设“一带两区”10万亩全域整治样板。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完成供地2000亩以上、垦造耕地3500亩以上、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1700亩以上。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补助和政策性银行融资支持,新增省政府债券资金25亿元以上。规范PPP模式应用,撬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建设。
      (五)坚持城乡融合,绘就和美新画卷。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统筹“拆、改、建、治、管”各环节,推动城市修补、生态修复,高水平建设美丽临海。
      建设品质城区。注重规划顶层设计,深化“多规合一”,强化空间管控,启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完成总体城市设计以及灵江两岸、灵湖东片区、火车南站片区城市设计编制。调整城市建设机制,推动“东拓南进、拥江发展”,形成片区错位发展、全域协同共进的空间格局;灵江城市新廊道要以灵江建闸引水扩排工程建设为起点,动工建设伏龙大桥,带动伏龙、两水、下浦区块开发,提升靖江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开启灵江发展新时代;环灵湖现代都市区要以华强“熊出没”文旅小镇建设为重点,加快汇港湖、洛河、灵湖等重点区块开发,建成灵湖景观提升一期工程,动工建设总部经济商务区二期、洛河以西区块城市综合体等引领性项目,打造高品质商务休闲圈;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要以台州府城墙“申遗”为契机,做好历史建筑修复、文化元素植入、业态丰富提升、环境综合整治文章,动工建设浙东唐诗之路台州府城研学基地、北固山北侧旅游集散中心,完成紫阳街历史文化展示区二期改造,彰显千年古城新魅力。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实施老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提速推进国庆村片区以及大路王、塘里、原种场等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实现连片拆除、连片开发。
      打造特色集镇。杜桥镇要纵深推进旧村改造,加快产业高端化、集聚化发展,打造现代化小城市样板。白水洋镇要进一步丰满集镇形象,扩容提质小微企业集聚区,成为西部崛起的引领者。东塍镇要改善镇区风貌,做强优势产业,建设承载城市拓展的卫星镇。桃渚镇要提升城镇承载能力,促进景区建设、功能设施、运营平台升级,建设浙东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各镇都要立足自身优势,布局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功能区,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城镇”。大力支持西部发展,加大产业扶持和民生改善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实施精细管理。完善城管委运行机制,构建“大城管、大智慧、大数据、大网格”城市治理模式。推动全民参与“多城联创”,确保进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省级推荐名单,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保持“三改一拆”高压态势,分类处置违法建筑,推动“存量清零”、“新增归零”,创成“基本无违建市”。深入实施“五大革命”,通过建立“公厕联盟”推动沿街厕所对外开放,全面完成农村公厕改造;开展“全域无垃圾、临海更美丽”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生活垃圾“三化四分”体系建设,城镇垃圾分类覆盖面达到90%以上,建成城市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工程,动工建设餐厨垃圾末端处置中心;创建和谐物业小区,实现小区业委会全覆盖;推动“瓶改气”“煤改气”,新增管道燃气用户3万户以上;整治交通拥堵“顽疾”,加大查违治乱、疏堵保畅力度,建成文体中心停车场、人民影剧院停车场,动工建设灵湖景区人行过街通道,新增专用停车位500个以上。
      改善生态环境。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实施“碧水蓝天清废净土”行动,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问题整改落实,成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一是加强水环境污染防治。按照“严防反弹、提质提标”的要求,严格落实“河长制”,力争台州市控以上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再夺“大禹鼎”。全面启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完成5个镇、15个工业园区创建任务,新建污水管线40公里以上。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增容行动,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7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准四类提标改造。二是提升治气治土水平。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化医化园区废气整治,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PM2.5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30微克以下。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完成危废处置中心改扩建,建成投用飞灰填埋场。三是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按照主体功能区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制度。大力实施“两路两侧”“四边三化”行动,完成平原绿化2000亩、珍贵彩色森林建设4.5万亩,建成“一村万树”示范村5个,推进括苍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突出抓好牛头山水库、溪口水库、童燎水库等水源地保护,守护百姓“大水缸”。加强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保护利用。
      (六)坚持兴农富农,拓宽乡村振兴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资金进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推动“三农”全面转型。
      发展生态高效农业。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4.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8000亩。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创建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拓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渠道。全面开展“一区一镇一体”建设,创成白水洋杨梅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建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小芝美丽田园综合体。做大做强柑橘、茶叶、杨梅、西兰花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大力扶持草莓、葡萄、对虾、桃等特色产业,推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强化“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加强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新增美丽生态牧场5家,争创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市。提速推进农业机械化,争创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开展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性主体创建活动,培育领军型农业龙头企业。深入实施渔场修复振兴“一改三攻坚”行动。
      推动美丽乡村升级。深化“千万工程”,推动乡村全域景区化,新增省级园林城镇1个、A级景区村20个,建成美丽乡村精品线路4条、精品村48个、美丽庭院1.2万户以上,争创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市。加强古村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完成6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建设。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改善130个行政村16.5万人饮用水条件,让农村居民喝上好水。争创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路面维修各100公里以上。深化“千名乡贤帮百村”活动,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文明村创建率达到65%以上。
      拓展富民强村渠道。创建省级休闲乡村,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创意农业等美丽经济。建设“临海山居”精品民宿示范点,提升江南尤溪线、灵湖牛头山线、黄坦片等特色农家乐民宿群。拓展农产品营销平台,培育发展淘宝镇、淘宝村,改造提升农村电商服务点40个。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半篇”文章,加强新村规划设计、组织设置优化、“三资”全面融合等工作。巩固提升集体经济薄弱村消除成果,建成市级薄弱村抱团联建物业项目。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机制,办好乡村振兴学院,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七)坚持民生优先,提升群众幸福感。以改善民生为第一追求,着力补齐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短板,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一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下决心重振临海教育雄风,打好教育发展“组合拳”,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再塑临海教育品牌,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狠抓教育队伍建设,深化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师德师风“一票否决”、教师失信惩戒机制,大力培树师德先进典型。全面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开展普通高中封闭式管理试点,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分类评价,建立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加大对在职教师有偿带生、违规办班整治力度,实行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进一步优化校网布局,推动农村薄弱学校、小规模学校撤并,动工建设大洋三小、杜桥中学扩建工程,加快迁建灵江中学(高中部),建成特殊教育中心、大田小学北校区,启动临海小学东校区项目。扩大普惠性学前资源供给,不断提升公办幼儿园覆盖率。大力支持台州学院在临海发展。二是实施健康临海战略。围绕打造“健康浙江示范区”的目标,实施六大健康提升行动,推广“智慧医疗”服务应用,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抓好卫生人才引进和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构建“20分钟健康服务圈”。加快建设台州医院新院区、第一人民医院扩建工程,建成投用白水洋中心卫生院。新增7个国家级卫生镇(街道)。三是推进文化临海建设。完成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工程建设任务,积极推进文体中心项目;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引导全民阅读,支持文艺精品创作,办好古城文化节。积极推动全民健身,办好市第十七届全运会。推动广电、地方志、档案、科普等工作,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气象等工作。
      强化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创成省级“无欠薪”市。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全民医保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新政,争取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3%以上。健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稳步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坚决兜住民生底线。加快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和“公建民营”步伐,提升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助餐、配送餐服务功能,全面建成老年乐园一期。切实做好扶贫协作、对口合作工作。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体系。提升老干部、红十字、关心下一代、老龄、残疾人、慈善等工作水平,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
      营造更安定的社会环境。深化平安临海建设,确保夺取星级平安金鼎。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规范提升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和全科网格,加强社区服务规范化建设,构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立体化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打击毒品犯罪、打击走私等专项行动,建设“无盗抢”城市。完善社会源头预防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深化“清初访、查重访、化积案”行动。构建更加严密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入开展消防、道路交通、危化品、渔业船舶、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巡查和约谈制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和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死亡率“三个持续下降”。深化双拥创建,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完成看守所迁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等工作,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社区矫正等工作。
      各位代表,市政府按照民生实事“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的理念,经过公开征集、筛选对接和反复征求意见,提出了医疗卫生、城乡建设、农村水电、扶贫助残、基础教育、惠农服务、文旅惠民、就业创业等方面13个候选项目,提请会议票决。对这些民生实事,我们将精心组织实施,确保高水平完成。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发展的重任、竞争的态势、人民的期盼,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大陈岛垦荒精神,加强“两强三提高”建设,全力打造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人民满意政府。
      (一)强化政治意识,提高忠诚履职能力。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始终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执行者,铸造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全面增强“八种本领”,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强化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坚持将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按制度履职、按程序办事,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把诚信施政作为工作准则,推广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经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执行落实能力。保持实干担当的奋斗姿态,冲锋在前打硬仗,大刀阔斧干事业,努力锻造拼搏奉献、善作善成的铁军。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完善抓落实的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实行重点工作项目化、清单式、销号制管理,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坚决破除路径依赖的求稳心态,从问题中找出路,在创新上想办法,以新思维、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以流程再造、数据共享促进业务协同,大力推广掌上办公,不断提升政务效能。
      (四)强化纪律意识,提高廉洁从政能力。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36条办法”,坚决杜绝“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反弹回潮,推动政风行风持续向好。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三公”经费。按照“清廉临海”建设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全程管控和审计监督,惩治群众身边“微腐败”,进一步营造政府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实干追逐梦想,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勇立潮头,奋楫扬帆,迎难而上,锐意进取,高质量建设活力品质幸福临海,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