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4241|回复: 0

[江苏] 2019年无锡市新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12-31 10:19
  • 签到天数: 86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7542
    发表于 2021-4-16 16: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无锡市新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全区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5.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2.38万元。

    全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83亿元,比上年下降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19.59亿元,比上年增长4.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25.07亿元,比上年增长9.4%;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04:60.67:39.29。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7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3万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48万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5%。

    年末全区登记在册的企业法人累计37893户。其中,内资企业法人36639户,外资企业法人1254户。当年新办企业法人5928户。其中,新办内资企业法人5860户,新办外资企业法人68户。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2亿元;粮食总产量5928吨。不计农业休耕轮作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0.95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217.6亿元,比上年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10.59亿元,比上年增长3.1%。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营业收入4304.95亿元,比上年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343.48亿元,比上年下降1.6%。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87.4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5.4%。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3.7亿元,比上年增长6.3%;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9.55亿元,比上年增长5.6%。房屋施工面积194.5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2.8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工业投资完成43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92.11亿元,比上年下降4.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25.77亿元,比上年下降2.5%。商品房施工面积66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竣工面积76.8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3.3%。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31.4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商品房销售额198.8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

    全年新批总投资超亿元以上重大项目95个,完成总投资462.8亿元。其中,超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超50亿元特大产业项目2个。100个区级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489亿元。其中,1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7亿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93亿元,比上年增长9%。全区批发业销售额2132.34亿元,比上年增长9.7%;零售业销售额366.31亿元,比上年增长7.7%;住宿业营业额7.60亿元,比上年增长5.9%;餐饮业营业总额8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2.8%,书报杂志类增长22.3%,服装类增长12.4%。

    六、开放型经济

    按美元计,全年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505.7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4%。其中,进口总额246.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出口总额259.2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9%。一般贸易企业实现出口额68.9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6.6%。按人民币计,全年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3482.5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进口总额169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出口总额1786.16亿元,比上年下降1.7%。

    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3.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使用外资比重85.8%。全年新设备案外资项目84个,比上年增长2.2%。其中,超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3个。

    全年服务外包执行金额27.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金额12.4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3%。

    七、服务业

    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交通运输业64.8亿元,比上年增长6.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3.58亿元,比上年增长9.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2.43亿元,比上年下降14.7%。

    年末全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244.1公里。公共运营车辆353辆,年定运营线路32条,线路总长1491.1公里。全年公交运客总量2588.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2%,平均每日运客量7.09万人次。

    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712.9万吨,比上年增长20.8%。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797.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6%;货邮吞吐量14.51万吨,比上年增长17.2%。

    全区拥有旅游A级景区6家。其中,国家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2家,2A级景区1家。全区拥有旅行社9家。

    八、财政、金融业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3.68亿元,比上年增长7.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06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税收收入185.51亿元,比上年增长0.3%,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90.5%。

    税收收入中,增值税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9%;企业所得税40.72亿元,比上年下降5.2%;个人所得税10.04亿元,比上年下降22.7%;城市维护建设税13.12亿元,比上年下降4.4%;房产税8.96亿元,比上年增长7.4%;印花税2.32亿元,比上年下降2.9%;契税9.31亿元,比上年增长68.1%。上划中央四税收入172.21亿元,比上年下降3.5%。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485.11亿元,比上年增长2.2%;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975.87亿元,比上年增长22.8%。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55 亿元,比上年增长 55.7%。其中,财产险收入2.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1%;人寿险收入0.59亿元,比上年下降38.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20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794.16亿元,比上年增长4.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6.3%。全年市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数112个。全年专利授权数7540件,比上年增长5.6%。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幼儿园)45所,在校学生8.42万人,毕业生1.46万人。其中,高等学校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技工学校)5所,国际学校4所,普通中学9所,一贯制学校6所,小学1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区共有幼儿园55所,比上年增加7所;在园幼儿2.24万人,比上年增加389人。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年末全区共有文化馆 1个,博物馆1个,美术馆1个,文化站6个,影剧院 13个。区、街两级图书馆共有1个总馆、9个分馆,全区藏书量154.15万册。全区共有体育健身设施1603个,健身场地面积179.24万平方米。

    全区拥有卫生医疗机构188家。其中,综合医院 12家,社区卫服务中心(卫生院)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40家,护理院6 家。卫生技术人才4234人。其中,医师1377人,护士1393人,卫生技术人员1464人。全区共有医疗床位3043张。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7.91万人,比上年增长2.1%。全年出生人口3909人,出生率10.3‰;死亡人口2060人,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7.07万人,比上年增长0.26%。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7.52万人,比上年增长0.8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3.26%。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3万元,比上年增长8.6%。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47335人,净增缴费人数19573人。

    全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100%。全区拥有敬老院9家,年末床位数3242张,在院人数1669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88户、304人,全年社会困难户临时救助、特困救助、低保救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12375人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全区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0638套,建成2372套。

    全年累计抽检监测各类食品3427批次,每千人抽检率达6.02批次,食品监测合格率98.4%。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出让用地209.84公顷,比上年下降12%。其中,工业用地83.85公顷,比上年下降59.6%;商住用地93.08公顷,比上年增长225.6%。

    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重71.4%。4个国、省考断面达标率100%,连续三年优Ⅲ比例保持在75%。9条河道综合整治断面达标率77.8%,优Ⅲ比例66.7%。

    年末全区绿化面积4868.83万平方米,年内新增绿化面积74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56平方米。全区森林覆盖率达18.3%。

    全年发生各类事故30起,死亡14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076人/亿元。

    注:1.本文中的比较指标均是2019年与2018年比较;

    2.本文为初步统计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