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2703|回复: 0

[上海] 2019年上海市徐汇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3-23 07:35
  • 签到天数: 1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459

    主题

    473

    帖子

    34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84
    发表于 2019-3-6 21: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上海市徐汇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16日在上海市徐汇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上海市徐汇区区长  方世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徐汇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全区人民和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标准管理”主线,聚焦“四个徐汇”战略框架,凝心聚力、真抓实干,顺利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奋勇争先,以实际行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继2017年“两个十年磨一剑”办成两件大事,即滨江贯通、创全成功之后,又做出了三大亮点:一是成功承办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坚持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办会理念,突出科技峰会与水岸生态、艺术人文、智能体验相结合的特色,吸引40余个国家4万余名嘉宾17万人次参会观展,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引进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腾讯华东总部、网易上海总部、小米创新中心、商汤超算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三角总部和上海总站等一批标杆企业、平台和项目,极大提升了徐汇影响力。二是邻里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邻里互助”的工作理念,聚焦“邻里汇、汇邻里、美好生活共同体”愿景,着力构建“1+13+X”多层级民生服务体系和连锁品牌,在2017年建成15家街镇邻里汇的基础上,新建3家街镇邻里汇和98家居民区邻里汇,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党群站、会客厅、托老所和便民点,李克强总理视察斜土街道江南新村邻里汇并给予充分肯定。三是完成区行政服务中心2.0版升级。深化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区建设,完善“指尖上、家门口、一体化”工作体系,聚力理念变革、职能再造、空间重塑和技术赋能,打造法人事项综合受理大厅、个人事项综合受理大厅、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城市网格管理服务大厅和大数据治理创新实验室等五大政务服务新空间,制定专项实施办法做优“一窗综办”服务体验,打响“一网通办”服务品牌,获评中国“互联网+政务”50强。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全面落实区委《关于提升核心竞争力构筑发展新优势的实施意见》,着力提高经济密度和产业能级,积极打造经济新亮点,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70亿元,增长6.5%左右;区级财政收入193.5亿元,同比增长4%。
      以打响“四大品牌”为抓手,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出台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的实施意见和四个三年行动计划,聚力打造以科技服务为核心的服务品牌、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制造品牌、以体验消费为特色的购物品牌和以海派之源为名片的文化品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高端化集群化国际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文化创意产业正式纳入《上海市产业地图》。积极发展专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研服务业,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现代服务业主体地位更加稳固,完成营业收入2595亿元,同比增长13%,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6%。持续推进徐家汇商圈等重点商业街区品牌调整和业态升级,引入百客美等17家国际品牌全国首店,完成商品销售总额5800亿元,同比增长10%。稳步实施工业精品创造计划,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0亿元。深入开展低碳城区建设,预计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左右。
      以发展人工智能为重点,科技创新取得突破。制定《关于建设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打造徐汇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实施办法》,发布人工智能发展“T计划”,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落户徐汇,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总产出210亿元,同比增长30%。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名列全市第一。深化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与漕开发总公司、仪电集团以及重点院校战略合作,支持国际灵长类研究中心和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积极培育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众创空间,微软加速器·上海跃升全球八家之首,WeWork徐家汇社区投入运营,全区双创载体累计达到75家,入驻企业超过1200家。启动光启高层次人才行动计划,优化海外人才出入境便利性政策,建立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7家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深化国家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操作指导规程,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牌项目达到3165宗。
      以做实“一窗综办”为关键,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施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改革行动方案,启动五方面18项改革任务。全面对接落实市“一网通办”的“一梁四柱”,率先推行审批“两集中”改革、窗口“零差别”受理,将83个部门专窗整合为18个政府综窗,区级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网上预审,所有涉企审批事项实现“跑一个窗、办所有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明晰国企双重属性定位和主营布局,成立区和街镇两级营商服务办公室,与功能区公司深度融合建立“一体两翼”营商服务新机制。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20条”,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举措,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积极贯彻上海扩大开放“100条”,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力度,全年利用合同外资11.6亿美元;新增总部经济机构5家,累计达到82家。
      (二)坚持功能形态并重,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
      聚焦功能优化和品质提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强度推进、高标准管理,持续推动重点区域和项目建设,城区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重点区域建设稳步推进。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对接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形成徐汇2035单元规划初步方案。徐家汇太平洋数码二期地下结构启动施工,港汇恒隆一期完成改造,天桥连廊一期、教堂广场地下工程部分完工,徐家汇中心恭城路地块如期竣工。徐汇滨江西岸传媒港地下空间主体完工、地上部分楼宇结构封顶,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进入装修阶段,西岸美术馆主体建筑竣工,油罐艺术公园基本建成。衡复风貌区完成34幢优秀历史建筑修缮,黑石公寓主体改造基本完成,夏衍旧居、草婴书房即将对外开放,武康路100弄精品酒店投入试运营。深化漕河泾开发区航天项目规划设计,乔高地块成功出让,仪电研发楼改造项目通过验收。推进华泾北杨地块城市更新,人工智能小镇规划获批。
      重大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轨道交通15号线徐汇段站点建设按计划施工。配合推进徐家汇体育公园“两馆一建”工程,上海体育场综合改造一期完成结构建设。加快上海京剧院、沪剧院、宛平剧场等传统戏剧院团设施提升项目,上音歌剧院通过结构验收。借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契机,全面完成滨江核心区场馆改建和岸线灯光夜景设施改造,建成人工智能应用体验展示场所“未来公园”,实施公共开放空间“南拓西进”工程,龙腾大道云峰油库段断点贯通有序推进,配套建筑和道路建设基本完工。优化南部养老中心(“乐龄汇”)规划方案,加快南部医疗中心建设,完成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西院)主体工程。田林路下穿中环线地道新建工程实现结构贯通。
      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优化区域路网结构,加快区区对接道路辟通工程,景洪路、景东路、华济路等项目稳步实施,华发路(长华路—老沪闵路)、武宣路(南宁路—石龙路)新建工程竣工通车。完成桂平路、喜泰路、徐梅路等道路修建,枫林路天桥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加强静态交通管理和设施布局,规范共享单车停放,新增公共充电桩381个、机动车泊位2552个。完成龙漕路污水管新建工程二期,长桥水厂提标改造开工建设,华泾西泵站以及220千伏配套线路竣工投入运行。
      (三)坚持常态精细管理,城区环境品质进一步改善
      按照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和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要求,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以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城区更具品质、更有温度。
      精细管理机制有效夯实。制定实施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区级标准管理办法,发布首批10个区级标准,城区管理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全面推行路长制,建立健全与网格化管理的联动机制,快速发现和处置效率不断提升。发挥社区规划师作用,注重规划设计、现场管理和技术创新,完成武康路、岳阳路等10条道路10公里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同步实施景观灯光改造、户外广告治理和街面业态调整,衡复风貌区市容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巩固“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拆除违法建筑35万平方米,80%的小区和5个街镇成功创建无违建居村(街镇)。推广中山医院周边综合整治经验,启动市六医院、肿瘤医院等三甲医院周边环境集中治理,重点区域环境品质持续提升。
      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制定《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启动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各级各类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一批环境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深化三级河长制,强化河长办职能,与闵行区签订《水环境联动共治备忘录》,完成486处企事业单位、沿街商户等雨污混接整治和11个小区混接改造,徐家桥河等9条劣V类河道整治顺利完成,9个市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加快锅炉提标改造,加强扬尘实时监测,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到84.9%,位列全市第二。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建成“两网融合”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305个,基本实现居民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推动绿化景观品质提升,完成52块重点区域绿地改造以及中环樱花大道三期、四期建设,新建公共绿地13公顷、城市绿道5公里,新增立体绿化3万平方米。
      城区运行安全得到巩固。落实各项防汛防台措施,积极做好“安比”“云雀”等台风防御工作。发布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在全市率先实行安全生产巡查制度,全年共查处安全隐患1.3万条,区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完成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区验收,基本消除无证无照经营,“放心工程”建设覆盖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强化社会面管控,探索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联动机制,妥善做好涉众型金融风险防范应对以及“6·28”事件应急处置,信访积案化解和矛盾调处取得突出成效。深化智慧公安、智慧综治建设,全面推进小区智能安防改造升级,在世外小学、东安二小开展智慧校园试点,在部分高层楼宇建立消防应急“智慧疏散”系统。加强交通违法行为综合治理,创建27条样板道路,交通秩序持续好转。
      (四)坚持优质均衡共享,社会民生服务进一步加强
      立足创造品质生活,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与效率,10方面区政府实事项目全部完成,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社会保障服务更加扎实。落实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培育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完成7幅社会租赁住宅土地供应,新增租赁住房1万套、代理经租1.3万套(间)。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新增廉租房租金配租家庭278户,完成2663户共有产权房申请审核和摇号排序,筹措公共租赁房房源409套。8个历史遗留旧改地块完成平地收尾。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717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1.87万人以内。深化为老服务工作,新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6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3家,实现社区“养老顾问”点街镇全覆盖,顺利完成养老服务补贴政策与长护险制度衔接工作。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累计为28.1万人次发放各类保障救助金2.34亿元。完善社区商业设施,引入盒马鲜生、万有集市社区网点等新业态,新增生鲜超市4家、智慧微菜场30家。
      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有力。启动新一轮住宅小区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实施116个住宅小区硬治理项目,完成30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改造和全区仅剩的470户无卫生设施房屋改造,凌云街道417街坊和永嘉新村等26个小区(街区)物业一体化服务管理试点取得良好成效。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全市通办”,168项民生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办理。完成居委会换届选举,开展新一届居委会主任任职培训,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完善社会组织支持与监管体系,社区基金会和社会组织联合会实现街镇全覆盖。培育社区治理典型示范,形成凌云街道“梅系列治理范式”、长桥街道“瀛台+”多元治理等一批新自治品牌,徐家汇街道殷家角居民区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
      社会事业发展更加均衡。积极应对入园入学矛盾,稳妥完成公民办小学同步招生,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100%入园入学。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有序落实中考改革各项举措。建设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体系,新增8家托育机构。与复旦大学达成合作办学意向,徐汇中学南校区、望德幼儿园分园投入使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联体建设从综合型向专科型拓展,启动首批7个学科项目型医联体合作项目,家庭医生“1+1+1”组合签约率达到30.9%,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排名全市第一。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加强体育融合发展,举办市民体育节等全民健身活动,滨江洛克体育公园以及一批运动场、健身步道建成开放。积极参加第16届市运会,奖牌总数位列全市第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举办市民文化节系列活动,打造“汇悦读”全民阅读季等特色品牌,实现标准化居委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建筑可阅读”、浦江游览水陆联动等工作深入推进。上海西岸与香港西九龙文化区签约开启“双西”合作,西岸艺博会参展中外画廊首超百家,被纳入首届进口博览会,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
      同时,全力做好进口博览会城市服务保障工作,圆满完成西藏、四川代表团接待和观众组织等各项任务。认真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启动“百企结百村·携手奔小康”扶贫行动,助力云南元阳、泸西、屏边、石屏和西藏萨迦5个对口帮扶地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民生档案实现长三角通办。科普、残疾人、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地方志编纂和红十字会等工作有序开展。
      (五)坚持政府改革创新,现代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从严治政有新成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四个放在”要求,促进部门和街镇更好在大局中谋划、定位和推进工作。坚持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深入开展大调研工作,按照调研主体、调研对象“两个全覆盖”,走访企业4万余家、法人事业单位2415家、居民44.6万户,收集问题建议8.9万条,已办结3.4万条。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正作风,认真执行财经管理制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完成企事业单位公务车辆改革,政风行风持续改进。扎实整改市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推动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融合运行,公务员从业行为更加规范。
      依法履职有新作为。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以及决策责任追究的重大决策运行机制。完善政府兼职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工作制度,实现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镇和居委会法律顾问全覆盖。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圆满完成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全部回归行政机关。深化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领域综合执法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不断增强。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率100%。深化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制定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办法,全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4万条。
      行政效能有新提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举措,制定注册许可便利化“12条”;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深入开展“双随机全项查”,远程实时监管平台上线运行。编制第三版区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2项,实现区级自设审批事项零报告。公布第一批231项当场办结、29项提前服务事项目录,确定当年开工开业项目24项、当年竣工验收项目34项。成立区大数据中心,建立与区行政服务中心、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三位一体”运行机制。深化目标管理制度,健全督查联动和大数据应用机制,探索建立政府执行力指数,目标立项、执行、监督、问效的工作闭环更加完善。推进权责清单与热线办理联动,“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综合考评位居全市第二,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各位代表,“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是2018年一项阶段性专项工作。两年半来,我们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自身转型升级的双重考验,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确定的25 个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良好,46 个重大项目开竣工率达到83.7%,总体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我们感到,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徐汇区人民政府,向参与徐汇建设和发展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中央、外省市和市各有关单位、驻区部队和区域内各企事业单位,向关心和支持徐汇发展的海内外同胞和国际友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待进一步破题发力,改革创新的系统集成还不够,新动能培育还要加快,经济密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二是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任务还很艰巨,南北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突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配置和服务效能与社会预期还存在不少差距。三是城区安全运行和精细化管理能级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任务仍然繁重,城区景观环境品质需要整体提升。四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服务效率还不够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改革意识、创新能力、法治思维和专业水平仍需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二、2019年主要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从宏观形势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下行压力加大。上海经济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徐汇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但受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影响,稳增长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坚持迎难而上,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在发展上,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办好自己的事情上,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落实上,全面落实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各项举措,推动徐汇经济社会新发展。
      做好今年工作,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十一届市委六次全会和区委十届五次全会的部署,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把握富于创造的实践要求,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心和信心,立足“四个放在”工作基点,服从服务上海改革发展大局,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标准管理”主线,聚焦“四个徐汇”战略框架,坚持稳中有进、进中提质、进中求变、进中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溢出效应,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努力使徐汇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区级财政收入增长5%左右,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商品销售总额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保持在510亿元以上,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1.87万人以内,新辟公共绿地6公顷。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坚持改革开放、汇各方之智,对接和落实好“三大战略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举全区之力,创造性地对接落实好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切实把这一重大机遇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实在的发展成果。
      对接自贸试验区增设新片区,持续推动制度创新。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新的改革成果,提升对外开放能级。深化海关创新制度复制推广示范区建设,支持新设徐汇海关,推动总部经济发展,培育更多企业成为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并优先纳入新政试点范围;加大生物医药检验检测领域合作,促进生物医药行业重点企业通关便利化。结合徐汇实际,找准切入点,积极争取艺术品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和功能平台在徐汇先行先试,发挥西岸美术馆大道、西岸艺博会、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等资源和品牌优势,构建集创作、展示、交易和后台服务等为一体的艺术品产业链,努力成为上海建设世界艺术品交易中心的重要平台,增强徐汇在国际艺术品市场的知名度、竞争力和影响力。
      对接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持续激发科创活力。立足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用好科创板资本平台,吸引培育更多本土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活力和竞争力。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集群,重点瞄准拥有核心技术的“硬科技”创新企业,建立上市企业和新创企业两个“企业服务名录库”,力争更多徐汇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推动符合科技创新特点的金融产品创新,鼓励“互联网+”与金融行业深度结合,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持续促进协同发展。积极在科技服务、产业联动、文化金融、人才集聚等领域拓展合作空间,争取率先实施一批战略性协同项目。依托徐汇科技服务业的优势资源和功能,发挥在区国家和市级专利、商标、版权等服务机构平台作用,加强长三角知识产权领域的联动、合作和服务,推动技术要素自由流动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区域战略合作,推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西岸峰会建立合作机制;借助漕开发与长三角各个分园区之间形成的产业梯度链,打造协同发展经济共同体。发挥长三角文化金融合作服务平台作用,促进长三角地区文化一体化交流合作。支持区域内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在长三角地区设立人才基地,推动高端人才互通共享。
      (二)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全面打响“四大品牌”。着眼于把“四大品牌”打造成硬实力和软实力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新标志,深入推进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质量提升行动,让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不断提高品牌的辐射度、美誉度、体验度和标识度。
      聚力增强科技服务新优势。发挥科技服务核心枢纽作用,围绕创新链拓展服务链、提升价值链,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深化漕河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做强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上海商标受理窗口、上海商标审查协作中心、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平台以及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服务中心等平台辐射功能,提升科技创新“纸变钱”的能力。大力推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重点行业发展,支持建设共性质量技术专业服务平台,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等基础服务。做强金融、会计、法律、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品牌,集聚更多标杆专业机构,增强服务上海、联动长三角、辐射全国的能力。
      聚力构筑人工智能新地标。大力实施人工智能发展“T计划”,加快构筑“一核一极一带”空间布局,积极打造上海建设国家人工智能高地的新地标和核心区。聚焦制度供给,针对企业最关注的技术研发、金融服务等精准施策,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协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营造最适合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加速集聚的制度生态。优化空间规划,系统布局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各类要素,加快西岸智慧谷、北杨人工智能小镇建设,放大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依图科技、联影智能等项目集聚示范效应。推动人才集聚,实施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大力引进顶尖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做好人才安居、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加强应用示范,开放“AI+教育”“AI+健康”“AI+养老”“AI+交通”“AI+政务”等重点领域应用场景,率先形成一批应用示范案例。
      聚力营造文商融合新体验。与市商务委合作共建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依托进口博览会“6+365”展示交易平台,大力引进全国全市首店和首秀,集聚一批新产品新品牌新业态,打造高端品牌集聚地、时尚产品首发地和新零售的竞技场。聚焦徐家汇、徐汇滨江和衡复风貌区,营造更优更智慧的购物环境,发展主题化、特色化、个性化的体验式消费,推动会商旅文体联动,建设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魂、品牌有名的国际化购物地标。培育创新品牌,推动无人商店、网络零售平台线下直营店等新模式发展。拓展国际品牌,积极引进全球高端商品和品牌零售商,引领中高端消费需求。弘扬经典品牌,推进乔家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开发,加快老字号创新发展。
      聚力彰显海派之源新标杆。对接落实上海“文创50条”,深化国家促进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区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优化特色文化产业布局,打造一批彰显海派之源特色的文化品牌。重塑“徐家汇源”文化风尚,推动徐家汇书院、百代唱片馆等建设提升,与上海电影集团、上海气象局等深度合作,做精百年电影、百年工艺、百年气象等系列品牌。活化“魅力衡复”历史风貌,以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为核心,加快建设复兴路—汾阳路国际音乐文化街区;深化“建筑可阅读”服务项目,打造名人故居群,讲好建筑背后的人文故事。构筑“艺术西岸”全球地标,推进蓬皮杜五年展陈和“双西”合作项目,加快国际演艺剧场群建设,推动更多首展和首演在西岸。
      (三)坚持稳中求进、进中创新,切实提高经济密度和创新浓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的导向,持续推动经济规模和效益提升,提高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坚持把产业集聚作为主攻方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更大功夫,构建完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上海市产业地图》落地,建立区级统筹机制,引导资源向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集聚,形成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等融为一体的产业要素体系,推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集群式发展。聚焦盘活存量,大力推动城市更新和漕开发等园区升级,争取在提升单位土地经济承载容量、适当提高容积率等方面率先试点,积极布局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投入产出比高的新兴产业,提高地均和人均产出。坚持招大引强,紧盯重点优势产业的标杆企业实施精准招商;深化与第三方合作,开展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全年计划吸引外资12亿美元,新增总部经济机构5家。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融合联动,构筑徐汇科创的“四梁八柱”,着力提升区域创新创业的集中度、活跃度和显示度。加快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等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支持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以及复旦、交大、华理等院校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上海市医药临床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生命健康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的交叉融合创新,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命健康创新生态。积极打造双创升级版,孵化培育一批具有“硬科技”含量的高质量初创企业。
      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重要力量。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营造更好更优的发展环境和创新创业生态,切实帮助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全面落实上海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7条”和区“20条”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努力降低民营企业在税收、用地、要素、制度性交易等方面的成本。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打破各类“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积极推进民营企业总部认定,引导金融机构为优质中小民营企业扩大信贷投放,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实施区领导定点联系民营企业工作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提升核心竞争力。
      坚持把营商服务作为关键保障。加快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打响“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以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让各类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完善审批“两集中”、受理“零差别”机制,做优“一窗综办”服务体验;扩大电子证照互认共享,增加24小时自助办理事项,推动“一网通办”向社区、园区、功能区延伸。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企主业资源配置,提高功能区公司资源集聚能力,发挥“一体两翼”营商服务机制优势,加大企业走访力度,加快兑现产业政策,引导市场和企业形成稳定预期。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信用信息平台服务功能,维护正常市场经济秩序,营造更加公平诚信的发展环境。
      (四)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推进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对接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战略目标,高标准完成徐汇2035单元规划编制,统筹谋划区域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优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空间布局,打造一批质量过硬、品质一流的精品工程,增强城区发展后劲。
      加快推动重点区域建设。抓紧徐家汇天桥连廊二期工程开工,推进港汇恒隆二期改建,启动太平洋数码二期拆落地重建等项目,徐家汇中心一期建成开业。推进徐汇滨江西岸传媒港整体出形象、出功能,“两纵四横”道路建成通车;完成西岸金融城建设规划方案编制,持续推动C单元西片区以及南部地区整体规划和土地收储。加快龙华风貌区综合改造项目。完成衡复风貌区武康大楼沿街商铺改造,加大黑石公寓、武康源等项目推进力度,启动乌鲁木齐南路218 号改造,年内完成3万平方米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加快徐汇中城万科中心三期建设,推动南站6、7号地块出让,完成南站广场商业提升和设施设备改造。高起点编好华泾区域战略规划,合理谋划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推动华泾产业园、关港科技园二次开发与能级提升,打造承接徐汇新一轮发展的科创重镇。
      大力实施市区重大工程。配合推进轨道交通15号线站点附属设施建设以及地块综合开发,加快徐家汇体育公园“两馆一建”工程和户外环境提升,完成东亚大厦外立面改造。协调推进传统戏剧院团设施提升项目,上海京剧院、沪剧院投入运营,上海越剧院项目开工。完成龙水南路越江隧道前期腾地工作,田林路下穿中环线地道新建工程竣工通车。继续推进漕溪北路、中山西路等23条道路约30公里的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启动南部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南部养老中心(“乐龄汇”)、南部医疗中心等项目,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西院)竣工投入使用。
      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启动斜土路、小木桥路、田林路、东安路道路整治工程,推进徐汇滨江龙腾大道南延伸段、中城地区宣威路等新建道路建设,实施龙吴路(华泾路—景联路)拓宽及景观工程,景洪路、景东路和华济路区区对接道路力争年内土建完工。加强静态交通管理,优化非机动车停放区域设置,中环樱花大道地下停车库项目年内竣工;全年计划新增300个公共充电桩、400个共享泊位、2000个公共泊位。加强地下空间预警报警系统建设,完成12处早期民防工程安全隐患处置。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五)关注群众期盼、聚焦突出问题,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立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大力实施10方面区政府实事项目,努力解决好“老、小、旧、远”等突出问题,夯实底线民生,保障基本民生,打造品质民生,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健全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发挥区属国有企业住房租赁供应平台作用,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推进3幅租赁住宅地块土地供应以及1500套社会租赁房建设。扩大保障性住房供应,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全年新增廉租房租金配租200户,做好第七批共有产权保障房申请、审核以及供应工作,完成400套公共租赁房筹建任务。坚持留改拆并举,加大剩余5个旧改地块收尾力度,加快18个零星二级旧里拔点改造;通过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推进不成套旧住房、小梁薄板房改造方案征询。全年计划完成28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改造和12万平方米风貌区里弄房屋修缮。
      完善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710人。加大为老服务力度,优化长护险服务项目和监管机制,推出一批“市场化+公益性”社区食堂,打造一批精品示范养老机构。全年新增养老床位100张,增设认知症老人照护床位50张。健全社会救助网络,综合用好救助政策与帮困救助资金,实现慈善超市街镇全覆盖,积极创建全国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示范区。大力发展智慧化社区商业,引入“线上平台+物流配送+连锁商业”新模式,推动智慧微菜场、自助快递柜进社区,建成4家社区生鲜便利菜店、5家生鲜超市,华轻梅陇、华泾龙湖天街社区商业中心年内开业。
      打造品牌化基层治理体系。深化邻里汇品牌建设,加快“1+13+X”多层级布局,完善管理运营模式和机制,因地制宜、按需定项,拓展邻里汇服务功能,集聚社区人文关怀,调动更多社区力量参与自治共治。新建190家居民区邻里汇。坚持党建引领,在综合上下功夫、在精准上做文章、在治理上求实效,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按照基础信息、标准要求、治理内容、群众诉求等为每个小区建档立卡,统筹安排雨污混接改造、旧住房综合改造、智慧社区建设等项目,打好硬治理的组合拳,形成软治理的新品牌。推广物业一体化管理、物业服务酬金制等模式,不断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持续加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深入实施社区工作者“全面成长计划”,鼓励社区和社会组织骨干双向挂职,推动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基层治理,激发社区自治共治活力。
      同时,全力助推对口帮扶地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按照“中央要求、当地所需、徐汇所能”原则,真心实意付出、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攻坚,深入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贫困乡村环境提升、携手奔小康、社会公益扶贫等七大行动,做好云南和西藏5个县对口帮扶工作,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的大扶贫格局。深化与大连旅顺口区全方位结对合作,推进金山新一轮农村综合帮扶。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区“六连冠”。全面完成第四次经济普查,进一步做好残疾人、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等各项工作。
      (六)巩固领先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巩固徐汇社会事业领先优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持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努力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提高城区发展软实力。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稳步实施中高考改革和“公参民”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和研修体系。推进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探索建立以初高中一体化为核心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实施6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加强特色普通高中建设,提升整体办学质量。研究制定光启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领军人物、中坚力量、后备梯队以及全员培训四大培养工程,激励引导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终身从教。推进幼儿托育服务机构布点,新增2所幼儿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快徐汇中城学校、南部小学建设,推动与复旦大学合作办学项目落地。
      深化健康徐汇建设。全面落实《“健康徐汇2030”规划纲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品质。试点打造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版,构建全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依托“全-专”云平台专业支撑,做强家庭医生服务品牌,在社区建设一批“智慧健康小屋”,探索将健康管理延伸到园区楼宇的职业人群。完善紧密型医联体运行机制,滚动开展学科项目型医联体合作项目,逐步将康复医院、护理站所等涉老为老服务机构纳入医联体。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总会计师委派、绩效考核评价和薪酬改革等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解决群众看病问题。
      统筹文化体育发展。加快推进徐汇规划馆、西岸图书馆、绿谷艺文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深化社区文化活动管理标准化国家试点,实行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依托“书香联盟”等加强区域文化资源统筹,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文化服务。完善滨江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打造浦江游览精品地标。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管理,建成凌云、康健社区市民健身中心,新建一批益智健身苑点。继续举办市民体育节、校园“三大球”联赛等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全面开展“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加强科普阵地建设,推动科普工作社会化、信息化、品牌化发展。优化“巾帼汇”女性创业者联盟运行,搭建女性终身教育平台。加大档案和地方志资源建设力度,更好发挥留史资政育人功能。完善应急救护培训体系,提高公众自救互救、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七)固化创全和进博经验,提升城区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坚持高标准引领、在细微处下功夫,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和进口博览会城市管理保障成果,按照“做减法、全要素、一体化”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城区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绣出城区的品质品牌。
      创新城市综合治理机制。实施社会治理“标准化+”战略,优化道路设施、城市家具、沿街绿化、景观灯光等管理规范,建立更加系统的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制定社区规划师管理办法,加强城市设计,促进形态与业态、生态、文态“四态”融合,创建一批示范道路和示范街区。突出全域感知、全息智研、全程协同、全时响应,加快构建“网格化+”公共安全、城区管理、公共服务、事中事后监管四大重点板块的“一梁四柱”综合管理体系,打造智慧城市网格化中心2.0版。深化路长制,做强标准化网格单元,整合公安、城管、环保、市场监管、绿化市容等条线力量,组建常态化综合执法队伍,加强街镇统筹指挥,不断提高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置问题的能力。统筹规划智慧城区、智慧社区、智慧公安建设,提升大数据共享交互平台,做强“城市云脑”,优化联动应急处置机制,以智能化赋能城区运行管理。
      加大市容短板整治力度。巩固“五违四必”综合整治成果,聚焦河道周边、风貌区等重点区域,加大违法建筑查处力度,力争全年拆违20万平方米,形成违建治理长效机制,无违建居村(街镇)创建率达到90%以上。全面推进龙华医院、国妇婴、精神卫生中心等三甲医院周边环境整治,加强“医托”“短租房”等顽症的常态化治理,净化区域就医环境。深入推动街面业态调整提升,大力整治破墙开店、“居改非”、占道经营、占道亭棚等问题,制定店招店牌、门面装修等导则,严格落实门责管理,规范基本业态,丰富多元业态,力争每个街镇有2-3条道路业态明显改观。
      维护城区运行安全有序。积极创建上海市平安示范城区,力争50%以上街镇创成上海市平安示范社区。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完善安全生产巡查、安全隐患整改验收评估以及安全生产专家库等制度,滚动开展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地下空间、消防、人员密集场所等隐患排查整治。巩固市民满意食品安全城区创建成果,深化粮食安全管理,开发智能监管系统加强隐患甄别预警,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治理体系。持续推进突出交通违法行为整治,探索建立共享单车、互联网短租等新业态新模式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好涉众型金融类、互联网金融类等领域风险防范,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全面落实信访矛盾化解责任,力争化解一批积案旧案。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
      (八)落实责任、精准施策,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完善生态环保制度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让徐汇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打好蓝天保卫战。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努力实现PM2.5浓度明显降低、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群众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压实工地扬尘控制责任制,加大龙吴路等重点道路扬尘监测、执法和保洁力度,与闵行区合作加强扬尘污染联动治理,全面完成堆场码头整治任务。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未达标排放企业一律停产整改,年内所有中小燃油燃气锅炉完成提标改造。加大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倡导绿色出行,积极推广清洁柴油车和清洁油品使用。
      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治标与治本、整治与根治、岸上与水中相结合,做实河长制,做深全民治水,坚决防止河道黑臭回潮,推动水质持续好转。落实“一河一策”,加强河道疏浚、箱涵清淤、水系沟通和生态修复,确保年内青春河、春申塘等6条河道消除劣Ⅴ类水体,“十三五”期末剩余4条劣Ⅴ类河道全部消劣。大力推进雨污混接综合整治,完成69个住宅小区混接改造和90个小区的157个出门井改造,企事业单位和沿街商户实现雨污分流全覆盖。协调推进长桥污水厂外接管工程,全年完成4.7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加强全流域协同治理,全面实施河道立体巡查监测,加大违法排污监管执法力度,提高河道养护保洁标准,确保已达标水质指标稳定。
      打好净土保卫战。坚持分类管理、分级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有效控制土壤环境风险,确保土壤安全利用。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加快垃圾库房等收集点标准化改造,推进“两网融合”可回收中转站建设,加强宣传引导、协同共治,提高群众参与率和绿色账户覆盖率,力争实现垃圾分类达标街镇全覆盖,确保“两网融合”可回收物分类量、湿垃圾分流量、干垃圾控制量完成市下达指标。实施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健全工业固废、危废和医废监管体系,做到来源清晰、保存规范、去向可查。
      构建生态新空间。突出水绿结合,编制全区河道景观和开放空间体系规划,高标准推进绿化景观建设,全年新建城市绿道2公里,新增林荫道2条、立体绿化3万平方米。推进滨江公共开放空间绿地、中环樱花大道五期、春申港绿地等建设,做好武康路区域、华亭小游园等绿化景观提升,完善生态专项工程配套设施;实施蒲汇塘(宜山路-漕宝路)两岸景观改造和步道贯通工程。健全养护机制,提升风貌区公共绿地养护等级,不断提高绿化感受度和绿视率。
      (九)追求卓越、富于创造,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按照创造“再起宏图、颠覆超越、脱胎换骨、精细极致”新传奇的要求,更好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切实增强履职能力。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领先战略,充分发挥创造性,全面激发创造力,勇于打破思维定势、路径依赖,敢于“求新”“求特”“求先”“求解”,用专业态度、专业标准、专业精神抓好政府各项工作,在全市形成更多“徐汇经验”“徐汇样本”“徐汇标准”。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巩固大调研经验做法,形成常态化走访联系机制,切实为企业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严格控制一般性、经常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加大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力度,规范公务员从业行为,筑牢廉政底线。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科学配置部门权责,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梳理街道职责事项和条块关系清单,完善街道机构和岗位设置。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50%以上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加强备案制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取消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照后减证”以及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深化“双随机一公开”,推动“全项查”向各行业延伸,实现线上线下监管一体化。完善目标管理“4321”架构体系,优化目标执行的全过程督办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公示听证、公布解读等制度。推进重点领域建章立制,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后评估和即时清理。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综合执法与行业管理的有机衔接,试行市容保障行业由街道主管、城管监管的双重管理模式。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强全体执法人员分类分级培训,促进执法公开透明、合法规范。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强化审计监督,重视司法、舆论和社会监督。深化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更好地方便群众知情、参与和监督。

      各位代表,团结凝聚力量,实干创造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扩大开放,以敢为人先的精神锐意创新,以融通共赢的生态展示包容,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为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而不懈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