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2375|回复: 0

[江苏] 2019年吴中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3-23 07:35
  • 签到天数: 1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459

    主题

    473

    帖子

    34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84
    发表于 2019-2-26 06: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吴中区政府工作报告


    —— 2019年1月9日在苏州市吴中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陈  嵘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二〇一八年工作情况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一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优化“一核一轴一带”生产力布局,大力落实“优生态、惠民生、兴产城、善治理”工作目标十项三年行动计划,较好地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态势。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4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6亿元,增长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6亿元,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亿元,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至6.51万元和3.26万元,分别增长7.6%和8.4%。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定“稳”的步伐,经济质效取得新突破

      先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大力实施实业兴区战略,出台扶持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提升发展的政策意见,启动国家级智能机器人重点研发计划,布局生物医疗产业园,培育壮大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物医疗及大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00亿元、增长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增长8%。246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0亿元,中海达、万祥电器、赛众自动化等项目投产。与腾讯、华为、360、浪潮等签订合作协议,58个项目通过招商预审,一批合作成果加快落地。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取得实效,完成工业用地供地1560亩、增长267%,9家企业入围苏州工业企业“亩产英雄百强榜”,上榜企业数位列全市第三。东山精密等8家企业获评市级优秀民营企业,新增首批市级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技术服务商15家。实施外贸优进优出行动计划,新增市级出口名牌企业3家,实现进出口总额88亿美元、增长4.3%,其中出口额59.8亿美元、增长5.5%。加快质量强区建设,获批国家级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新增注册商标4664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1项,省级质量标杆1项。

      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7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1.3%。1家企业入选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3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总部企业,8家企业入选市级服务业创新型示范企业,一批商业载体相继开业,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吴中跨境电商园完善“境贸通”电商模式,建成市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园区、公共服务平台3个,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检验检测服务规模位列全市第一,“吴中检测”初具集聚效应。文化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吴中凤凰文化产业园开业运营,新增市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5个、产业示范基地企业1家。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做优酒店会展和民宿服务体系,成功举办首届太湖文化旅游节,获评省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旺山省级文旅风情小镇扎实推进,甪直镇创成全市首个国际慢城,临湖镇灵湖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年接待游客243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9亿元。

      农业现代化提速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山、太湖、澄湖三大农业园区提档升级,苏州现代农产品物流园一期交易市场片区开工建设,完成7700亩高标准农田整治、1.1万亩养殖池塘退养改造,建成1100亩智慧农业示范区。枇杷、大闸蟹等农产品电商交易活跃,东山电商产业园获评省级乡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吴中大米”被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吴中鸡头米”地理保护标志获批,碧螺春茶获全国“中绿杯”金奖,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智慧农业示范基地2家、新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家,实现农业总产值46.2亿元。圆满承办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获评全国首个放心粮油供应网络建设示范区,甪直江湾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以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退出改革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推进两项国家级试点为引领,深化“三资”管理专项治理,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继承登记2574笔,新增国家级示范社2家,村级集体净资产、村均稳定收入分别达到98亿元和1341万元。

      二、保持“进”的势头,动能转换取得新成效

      创新动力持续增强。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华电电气获得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1项科技成果获省级转化专项,1项科技项目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3.8%。完成技改投入36亿元,创成市级以上示范智能车间6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产品2个、创新型企业3家,市级“独角兽”培育企业3家、“瞪羚”企业8家。承办中国(苏州)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新增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1.4件,1项专利获评中国专利优秀奖,2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苏州分院落户,苏州中科苏驼光通信研究院等加快建设,苏州智能装备与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农大(苏州)有机循环研究院、江苏集萃智能传感技术研究所入选市级新型研发机构。

      人才引力持续增强。“人才新政20条”加快落地,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现零的突破,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人、省双创计划人才3人、市姑苏领军人才14人、区东吴领军人才50人。成功举办东吴双创峰会、苏作文创峰会,新增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家、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20家,人才工作联络站40家。发挥科技镇长团优势,举办“高校青年博士—吴中科技企业”双选会,对接高校青年博士100人,引育高技能人才超2000人,新增姑苏重大创新团队1个、产学研合作项目130个。发挥苏州国际教育园作用,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吴中中等专业学校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再获一等奖,吴中高级技工学校创成吴中技师学院。

      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加大金融助企,新设立金融机构9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6%和12%,其中,企业贷款余额增长42%。市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区内企业解决融资85亿元,“科贷通”、转贷基金、增信基金共向企业放贷、授信42.6亿元。新注册创投基金122家、累计规模超480亿元,科沃斯成为国内服务机器人主板上市第一股,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功举办太湖经贸合作洽谈会系列活动,新招引优质产业项目212个、总投资472亿元,其中内资注册资本认缴额197.7亿元。新增注册外资7.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7亿美元。落实“降成本”各项举措,为企业减负37.4亿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国企资本化运作稳步推进,城投、国裕公司获AA+主体信用评级。

      三、加大“治”的力度,城乡环境展现新面貌

      空间格局不断优化。规划引领持续增强,紧密对接新一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同步编制新一轮吴中区城乡协调规划以及城市双修、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规划,有序开展太湖路城市空间、太湖新城中央商贸区等城市设计。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石湖景区详规、越溪副中心控规修改、胥口镇控规调整等获批,法定规划实现全覆盖。启动第三次全区国土调查,土地利用数据不断完善。城市脉络日益清晰,东环快速路南延高架主线贯通,西环快速路南延地面道路通车,南湖快速路及东延、苏同黎公路快速化改造、独墅湖第二通道等项目顺利推进,轨交3号线吴中段主体结构完工,提升“四好农村路”41公里。国土资源“加减法”扎实推进,“三优三保”实现重点板块全覆盖,落实盘存配增、有偿调剂、占补平衡等举措,清理盘活存量低效用地6052亩。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城中村”拆迁、重点地块“清零”有力推进,完成征拆3826户、334.1万平方米,“清零”项目122个,腾退空间7688亩。新开工安置房12218套、177.4万平方米,竣工交付8941套、113.7万平方米。完成老旧建筑解危133幢、12.1万平方米。

      城乡品质日益提升。扎实做好市容环境整治提升,严厉打击偷倒垃圾、露天烧烤、占道经营、违规运输渣土等行为,拆除建成区违章建筑12万平方米,整治户外广告3万平方米,新改建公共厕所49座。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4个,实现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七子山垃圾焚烧发电提标改造项目提前开工。启动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新增城市绿化86.7万平方米、绿化造林400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8.1%。开展道路交通突出问题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推进智慧停车项目,启动新家桥P+R停车场智能化改造。完善公共交通设施,新增调整公交线路24条、候车亭178个,新布设公共自行车2500辆、站点65个。太湖新城地下综合管廊国家试点项目通过验收,人防、电力、通讯、燃气等设施不断完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省首个乡村振兴综合实践教育培训基地苏州乡村振兴学堂落户临湖,统筹推进145个美丽乡村建设,东山西巷、横泾东林渡入选省第二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启用森林防火智能监测智慧系统,新改建防洪闸、排灌站56座,避风港、渔港4座。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力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纵深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获评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7万亩太湖围网拆除签约率、移交率均达100%,拆除进展顺利。深入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提升太湖一级保护区内畜禽养殖户71家,关停化工企业62家,整治“散乱污”企业1757家,全面完成煤炭消费总量削减年度任务。河(湖)长制改革深入推进,开展三级航道保洁,加大港口码头治理,完成重点黑臭水体和问题河道整治59条,河道疏浚整治173条、143公里,建设生态河道15条、10公里。加强善人桥等断面整治,国考省考断面、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连续11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吴淞江污水处理厂、甪直新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稳步推进,新改建污水管网28.4公里,完成25个农村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大气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加强化工园区废气治理,治理挥发性有机物企业80家,PM2.5浓度同比下降3.9%,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9%。开展重点地块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关闭搬迁相关企业88家。健全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农药废弃包装回收率超90%,建成化肥农药减量控制应用示范区21个。全区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生态补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环境监管执法等工作有序开展。

      四、顺应“优”的期盼,社会事业开创新局面

      保障体系更趋健全。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创成省级创业型镇(街道)4个、村(社区)43个,新增就业岗位超2万个。加大高校毕业生、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本地户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7%,城镇登记失业率1.78%。维护劳动者和用工单位合法权益,加强治欠保支,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社保扩面征缴3万人,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净增2万人。城乡居民、企业退休人员、被征地置换城保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持续提高,低保标准增至每月945元。坚持救助关口前移,9.6万人次享受实时医疗救助金,在全省率先实施重大疾病救助政策。成立精准帮扶联盟,开展“阳光扶贫”,走访帮扶困难群众超3000人次。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乡镇敬老院全科医生工作室实现全覆盖,新增日间照料中心15家,完成30户困难老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5家公办养老机构实现社会化运营。获评国家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区。

      公共服务更趋完善。“教育吴中”成果丰硕,高标准办理人代会关于加快推进学校建设的议案,如期启用华东师范大学苏州湾实验小学等7所学校,新增学位7650个、教师1076名。高考本科上线率列大市第一方阵,新增省级优质幼儿园2所、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1所,特级教师和骨干名师队伍发展壮大。大力开展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专项治理,规范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清理整顿无证幼儿园33所。承办省第30届“教海探航”征文活动,一批教学研究成果获嘉奖。健康“531”行动计划加快实施,完成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木渎人民医院)原病房楼改造,推进长桥人民医院新院等4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建成市级疾病救治中心3个、精神卫生康复驿站14个。医学专家团队建设取得新突破,创成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省级基层特色科室各1个。胥口镇通过国家卫生镇考核。优化计划生育服务模式,扩大家庭医生服务内涵,卫计综合监管水平迈上新台阶。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吴文化博物馆主体竣工,城南文体活动中心开放,新增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8个,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840场次、惠及150万人次,区公共文化中心“文化地标”影响力不断扩大。“环太湖”国际竞走多日赛纳入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获评省十大最具品牌价值体育赛事,度假区获评市级体育产业基地。“苏作工艺”传承创新与古镇古村保护成效明显,1人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人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10人入选姑苏宣传文化人才,4部名镇名村志出版发行,获评“中国文学之乡”“中国民间文艺之乡”,光福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成功举办普契尼国际艺术节,斩获全市首个中国摄影金像奖。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有序开展,“好美吴中”精神文明建设品牌扎实推进,新增“中国好人”“江苏好人”各1人。

      社会环境更趋和谐。深入推进“平安吴中”建设,完善动态巡防体系,启动“天眼”系统建设,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巩固人代会关于社会综合治理联动机制议案的办理成效,做优网格化联动机制,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压实信访工作责任,完成重大会议活动期间安全保卫和信访维稳。坚决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获评省级营造诚实守信金融生态环境、维护良好金融秩序区。推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社区治理迈向专业化、精细化。区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启用,镇(街道)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高质量通过“七五”普法中期省级考核,开展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改革全国试点,越溪街道旺山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区法宣中心获评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攻坚“331”整治火灾隐患专项行动,一批重点隐患单位整改有力。落实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整改挂牌督办制度,加快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现生产安全事故数、伤亡数“双下降”。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做好非洲猪瘟排查防控,开展价格调控、应急管理、气象服务、红十字、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国防动员等工作,实现省双拥模范区“八连冠”。南北挂钩、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新进展。

      五、落实“改”的要求,自身建设实现新提升

      依法行政成为常态。修订区政府常务会议议事规则,完善学法制度,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开展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高质量办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76件、政协委员提案202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保持100%。更好发挥区行政学校培训职能,提升公务员依法行政素养。更加注重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参政议政作用。完善政务公开标准化体系,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答复率100%。受理“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领导信箱等平台公众诉求1.9万余件,办结率100%。

      效能服务直抵一线。开展“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32个职能部门258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健全“3550”改革常态化机制,推广建设项目“预审+代办”模式,完善“并行预审”机制,审批效率进一步提升。区、镇、村三级整体融入省政务服务“一张网”,“应上尽上”事项达到100%。全年受理审批、服务类事项49.2万件,办结率99.9%。成立太湖街道,甪直镇纳入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木渎镇顺利通过苏州市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方评估。启运度假区、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和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试点深入推进。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一阶段任务顺利完成。

      作风建设持续加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中央、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一着不让落实巡视整改“回头看”要求,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切实把巡视整改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省、市、区委各项规定,深入整治“四风”问题新表现,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狠抓重点领域反腐倡廉,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强化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实现零增长。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实现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监督全覆盖,完成政府投资建设审计项目3530个,节约资金21.4亿元。公务用车信息化、标识化管理全面实施,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常态化开展。落实鼓励激励、能上能下、容错纠错“三项机制”,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一年来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各地、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的齐心奋斗,也离不开广大老同志、社会各界的关心厚爱。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个领域的全区人民,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垂直管理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向驻吴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消防救援指战员、公安政法干警,向离退休老同志和关心、支持、参与吴中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并存,优质项目储备量不多、创新要素集聚度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生态保护压力加大与生态红利转化不快并存,一些影响群众幸福感的生态环境问题时有反复;公共服务供给不优与幸福民生需求增多并存,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同时,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还需进一步强化,少数干部勇担当、重落实、谋创新的意识还有待增强,等等。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积极应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〇一九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的美好蓝图下,解放思想再深入、改革开放再出发,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工作,聚力协同联动、务实高效、服务创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优生态、惠民生、兴产城、善治理”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以高质量发展考核为导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和区委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的部署,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构筑增量、做优存量为重点,增添实体经济动力

      坚持靶向发力攻项目平台。稳字当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稳中提质。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上海自贸区扩围机遇,深入研究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强化项目筛选、储备,争取更多项目列为省、市重点项目,更多平台载体享受制度红利。序时推进247个区级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343.5亿元,确保重点板块在重大项目推进上取得更大突破,确保竣工投产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项目。扩大社会资本投资领域和范围,优化重点项目库,推动民营投资比例持续上升。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增量的主抓手,瞄准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关联企业和国内领军企业,打好产业推介、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的组合拳。精心筹备太湖经贸合作洽谈会和境内外招商活动,推进一批优质项目加快落地。加强各类产业园区平台整合、产业布局研究,加快“一区三园”协同创新和产业集群共同体建设,推进苏州(太湖)软件产业园、太湖科创园、中农大(苏州)有机循环研究院、浪潮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科沃斯机器人产业园等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加强产学研对接,积极支持民企和大院大所合作共建人工智能研发平台、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和示范工程,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载体平台。

      坚持精准发力助企业主体。落实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挂钩联系制度,以精准服务为突破口,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鼓励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成为行业标杆,推动一批行业小巨人领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扶持一批潜力型科技中小企业走向“专精特新”。强化金融服务能力,优化转贷基金等金融服务平台,扩大各类产业基金规模,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科技型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围绕企业上市“211”目标,力争新增2家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组建科创板企业后备库,支持企业率先在科创板上市。深入实施品牌和标准化战略,强化企业质量、计量等基础管理工作,争创10个省名牌产品、30个市级名牌,推动企业由“无牌、贴牌”向“有牌、名牌”转变。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主业定位,建立健全监管权责清单,加速优化国有资本结构,不断激发国有企业创新能力。

      坚持协同发力保发展要素。稳步推进国土资源“加减法”和“三优三保”专项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000亩,产生空间指标1600亩,促进土地资源高效流动。继续加大地块清零、“城中村”拆迁力度,攻坚豪仕登、葛庄河东城中村、尹西安置房等重点地块,拆出发展空间、补齐发展短板。完善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制度,创新存量低效工业用地盘活方式,统筹做好“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处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500亩,以“土地存量”换“发展增量”。坚持“亩产论英雄”导向,落实好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差别化价格政策实施意见,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修订东吴高层次人才计划,推进人才乐居工程,举办东吴双创峰会、青年博士进企业等活动,新增高层次人才950人,助力企业留才用才。更加注重劳动力供需对接,推进职业类技工院校建设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新增高技能人才2000人,化解企业用工供需矛盾。

      二、以创新转型、调优结构为重点,激发产业发展潜力

      聚力打造产业发展升级版。牢牢把握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向,聚焦自主可控,加快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围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物医疗及大健康产业,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示范性强、带动性好、支撑作用明显的重点项目,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左右。密切关注经济贸易新动向,帮助外贸企业防范系统风险,稳定进出口贸易。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推进吴中跨境电商园建设,拓展企业全球贸易网络,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机遇,鼓励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境外并购,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总部经济、研发设计、会展会奖等业态,实现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速提质,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1.5%。扩大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优化电商发展环境,创新发展传统商贸。研究制定楼宇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提档升级楼宇业态。

      聚力打造创新驱动升级版。坚持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项目引领,保障要素供给,优化政策配置,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积极创建省级智能示范工厂(车间),加快实施10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等核心指标不断增长,新兴产业产值增长6%以上。加快推进“智慧吴中”、工业互联网发展,促进“云计算”“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新增150家“上云”企业,打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吴中引擎”。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加快打造“独角兽、瞪羚、雏鹰”三级创新企业集群。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区战略,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至44件,促进知识产权与创新资源、金融资本、产业发展有效融合。

      聚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做精做细审批、商事、信用服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快落实中央、省、市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出台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意见,清理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定。强化“预审+代办”全周期监管,深入推进“3550”改革,增强改革整体联动效应。健全“不见面”审批体系,推进各级各类服务大厅无差别窗口设置,落实“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提供更加规范、便捷的企业名称登记服务,进一步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探索“全链条”服务模式,吸引外资企业在吴中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大力开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行动,认真落实国家对企业减税降费的一系列政策,加快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性收费。抓住苏州市入选国家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契机,建设民营企业信用体系。

      三、以保护传承、融合联合为重点,彰显绿水青山魅力

      坚持不懈抓好生态治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深入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推动生态红线保护规划落地,加快实现环境质量由局部提升向全面改善转变。推进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建设,优化生态敏感区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加快实施生态整治、民生保障、产业提升等生态涵养项目,探索双向补偿、有偿交易等生态补偿新机制,为苏州市探索生态涵养、保障生态安全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加强水环境治理,深化太湖水五位一体综合治理、河(湖)长制改革,全面完成太湖围网拆除,确保国考省考断面、饮用水源地水质长期稳定达标。全力攻坚黑臭水体整治,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疏浚整治河道127条、125公里,建设生态河道8条、15公里,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做好木渎新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开展金庭污水处理厂尾水提标和排水达标区建设,新改建污水管网50公里,强化排水溯源监管。统筹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切实加大挥发性有机物整治、扬尘治理等工作力度,实现大气自动监测站全覆盖,确保全年PM2.5浓度下降、空气优良天数提升。强化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推进工业土地修复治理,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完善生态环境监督体系,强化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动,从严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四个百万亩”空间布局,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养殖池塘改造、高标准农田整治,积极引导高效农业规模发展,苏州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争创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抓好粮食生产,打造“一站式”粮食收储服务体系。加快苏州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建设,建成一期交易市场片区批发大棚。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培育区域公用品牌,扩大碧螺春茶、吴中大米、水八仙等特色农产品影响力。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妥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支持共享农庄、休闲农业、家庭农场、农村电商等业态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紧盯集体经济净资产、负债率、收支结余等指标,强化“一村二楼宇”等政策执行成效,盘活低效闲置资产,实现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有序实施村级资产集中委托经营管理,做好集体资产追缴欠租和村务卡规范使用工作。全面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推进国家级试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开展第五轮经济相对薄弱村挂钩帮扶。统筹106个美丽乡村、7个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让吴中乡村更具典型江南气质。

      厚植优势深化文旅融合。充分发挥吴中太湖自然文化“双遗产”优势,统筹生态文旅带资源,释放文旅产业经济红利。开展A级景区服务提档升级,加快文旅风情小镇建设,实现“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深化“苏作天工?根植吴中”品牌,办实苏作文创峰会,开展首届“东吴文学奖”评选,建设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4个。整合景区资源,抱团推动环太湖文化旅游、体育赛事融合发展,做优民宿集群、酒店集群、太湖驿站等业态,让吴中成为游客更加向往的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办好“环太湖”国际竞走多日赛、“兵圣杯”世界女子围棋锦标赛等赛事,扩大吴中文体赛事影响力。高标准做好吴文化博物馆布展,筹建孙子兵法博物馆,深化与故宫博物院苏作工艺合作,修缮紫金庵、保圣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省级文物安全综合管理试验区。支持甪直镇开展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出版《木渎镇志》等名镇名村志。丰富苏绣缂丝、核雕玉雕、太湖礼物等特色文旅商品,实现活态保护、有效传承、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增强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四、以宜业宜居、惠民安民为重点,增强美好生活活力

      高站位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全面对接新一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高质量完成新一轮吴中区城乡协调规划编制,以及城市双修、大运河文化带(吴中段)规划设计,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进各板块新一轮总规、控规修编。推动“中心城市核”城市更新,用好专项服务产业用地政策,提升城市能级,加快太湖新城核心区等地靓装出彩。完善交通路网格局,建成南湖快速路高架主线,稳步推进苏同黎公路、南湖快速路东延、独墅湖第二通道等项目,开工建设长江路南延、星塘街南延等工程,配合做好轨交3号线通车相关工作。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京杭运河堤防加固、苏申外港线整治等工程,完善防洪排涝体系。继续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一着不让推进安置房建设,新开工建设安置房1.5万套、竣工4000套。探索多元化安置方式,协调推进拆迁安置。更加注重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以“绣花”功夫抓好市容环境管理,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推动生活垃圾全环节分类处置,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纠纷、违章搭建等突出问题。做好高峰期交通疏导和公交车安全运营管理,建设区级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协助做好七子山垃圾焚烧发电提标改造一期项目建设,统筹实施绿化景观、通信电力、人防设施以及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夜景照明等工程。

      多渠道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统筹抓好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新增1.6万个就业岗位,本地户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保持“零就业”和“零转移”家庭动态清零。开展社保全民参保登记,稳妥做好社保基金征缴稽核,继续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全力打响“教育吴中”品牌,建成吴淞江实验小学等13所学校,推进香山中学等17所学校建设,加快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支持社会力量投资教育领域,引育高端民办教育品牌,满足群众多元化教育需求。健全校外培训机构长效管理机制,开展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完成无证幼儿园清理整顿,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深入实施医疗机构扩容提质“3591”方案,启动区公共卫生中心建设,推进吴中人民医院二期等项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互联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落实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制度,着力缓解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后顾之忧。推进以“公建民营”为导向的养老机构运营体制改革,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系统管理平台,加快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深入实施重大疾病救助,完善“一户一档一策”精准救助机制,做好慈善事业、公益帮扶等工作。

      全方位增强社会治理能力。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做好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狠抓社会公共安全,实施“天穹”计划,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监管网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强化“多网”合一,整合“网格”力量,提高网格化联动机制实战效力和预警预测功能。依法分类处置群众信访诉求,固化提升诉调对接“吴中模式”,全面推广“全科社工”。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新增一批省级文明单位,选树一批“吴中好人”,释放更多正能量。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巩固“331”整治火灾隐患专项行动成效,以部门监管和属地管理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严厉整治非法金融活动,认真落实地方隐性债务化解方案,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完善市场价格监管,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双拥优抚安置,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发展的积极性,支持民主党派更好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切实做好消防救援、森林防火、防汛防台、气象服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口帮扶等工作。

      五、以依法行政、深化改革为重点,释放政务服务合力

      突出依法行政,彰显阳光法治的政府形象。尊重宪法权威,把握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要求,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用权、依法履职,提高政府法治水平。不断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制度,规范政府合同审查,提高行政决策质量和政府治理能力。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国家监察、司法监督,广泛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坚决贯彻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认真落实协商民主有关规定,高质高效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增强行政复议应诉能力,依法化解行政争议。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水平,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严格按照上级指导意见,紧盯改革节点,抓牢改革基础,确保权责清单和“三定”规定有机衔接。

      突出勤政为民,彰显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全覆盖。落实木渎、甪直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镇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事中事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巩固提升“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成效,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触角,着力提供更加精准、到位的政府服务。高质量办好“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领导信箱诉求事项,切实为群众和企业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深化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加快培育社会组织,促进政府购买服务扩面增效。围绕高质量发展开展监测评价,有效发挥考评导向、激励、约束作用。强化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坚决整治“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等问题。

      突出从严治政,彰显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做好中央、省委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严格落实省委巡视整改专项督查反馈要求,持续推进整改,按时逐项销号,有效推动党风政风持续改善。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省、市、区委各项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问题新表现,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把有限的财力更多用到保民生、补短板、增后劲上。充分发挥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作用,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加大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常态化监管,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从严管理和激励担当相结合,为担当者担当、让改革者有为。

      各位代表,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提振精神、克难奋进,为实现“优生态、惠民生、兴产城、善治理”工作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担当、奋勇前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