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2160|回复: 0

[江苏] 2021年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720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105
    发表于 2021-2-23 20: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年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7日)
    代区长  周  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六合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团结依靠全区人民,积极抢抓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六合加快高质量发展机遇,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强富美高”新六合建设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筑牢“防”的堤坝。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第一时间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创新推出“六个一”防控工作法,持续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全力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实屏障,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被列为全省第一批低风险地区。有效应对百年不遇的汛情,全面做好巡堤查险、应急处置等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夯实“稳”的基础。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0亿元,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3亿元,增长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工业投资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4.4%。拓展“进”的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引实现历史性突破,先后签约落地百亿级项目6个,其中荣盛盟固利动力电池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中六合区排名前进24位,位列第47。守住“保”的底线。出台区“助企4条”“人才10条”,返还援企稳岗资金7500多万元,兑现奖补资金1.16亿元。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2万户、增长18.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粮食工作分别被国务院、省政府激励奖励。


    一、扎实推进“四新”行动,全力畅通“两个循环”。突出项目带动、消费拉动、协同联动,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态势。组织落实展现新气象。成立“1+4”工作专班,建立月调度、月研判、月通报机制,成功举办“四新”产业招商发布会、池杉湖荷花文化旅游节、农民丰收节等重大活动。招商引资跑出新速度。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300亿元,亿元以上签约项目205个,实际利用内资、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58.9%、58%。首次荣获市招商擂台赛目标任务进度“优胜单位”。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力实施181个“四新”项目和17类新消费活动,建成5G基站640座,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年度目标20.6个百分点,消费品销售额增长28%,新都市建设完成投资130亿元。华君光伏组件、协合大健康产业园等14个省市重大项目全部实施、完成投资59.5亿元。


    二、深化创新名城建设,全力助推转型发展。突出创新赋能、载体建设、主体培育,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创新成效迸发涌流。新增省级科创载体2家、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新认定市级新型研发机构8家、增长167%,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5家、增长66%,入选市科技顶尖专家3人、增长200%,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率全市第一。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产业转型蹄疾步稳。天诗新材料等7家企业入选市瞪羚企业榜单,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9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新增“两品一标”农产品23个,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0.1%,龙池鲫鱼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竹镇板栗获中国地理标志商标。获评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区。重点园区加速发展。六合开发区在省级开发区的综合排名前进6位、位列第21,荣获中国经济营商环境十大创新示范区;龙池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成国家级孵化器。南京高新区六合园揭牌,环保装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放服务。


    三、聚焦短板精准施策,全力打赢三大攻坚战。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实干实绩筑牢全面小康根基。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从严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中央和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销号,“十年禁渔”和“百项提升工程”有力有序实施。新增成片造林1.8万亩,4个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PM2.5浓度均值下降14%,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在省、市排名前列,创成省生态文明示范区。风险防范扎实有力。着力化解政府性债务,债务风险等级进一步降低。深入开展非法集资、非法金融活动专项整治。严格落实包案化解责任,推动信访涉稳事项稳妥有序处置。精准脱贫深入推进。125户“夹心层”农户实现稳定增收,62个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稳定性收入全部突破180万元。继续加强对口帮扶、支援和合作。


    四、紧扣城乡协同联动,全力打造大美六合。突出规划先行、布局优化、功能再造,努力建设和谐宜居新城市。加力推进新城建设。龙袍新城全面启动,先后完成42项专项规划设计方案编制,35天完成4.2平方公里、1554户产业片区搬迁,七个月累计搬迁建筑面积超45万平方米,与央企正式签订总投资超280亿元的联合开发协议。雄州中心区提速推进开发建设,拆迁“清零”行动有效释放发展空间1800多亩。加快打造美丽乡村。扎实开展“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全域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美丽乡村宜居村140个,获评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被确认为全省首批20个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重点任务区。马鞍街道大圣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程桥街道“水韵原乡”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金牛湖街道八百桥社区入选“美丽家园”省级示范点名单,横梁街道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明显。加强精细精致管理。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竹镇镇、雄州街道龙虎营村、区税务局荣获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称号。


    五、加大富民惠民力度,全力办好民生实事。突出巩固基础、兜牢底线、补短强弱,持续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抓实抓牢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2.5万多人,完成研究生见习“宁聚计划”1555人,培育自主创业1200人。发放就业困难人员补助3580万元、创业贷款2864万元、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373万元。抓实抓牢社会保障。落实阶段性减免社保政策,为6700多户参保单位减负8亿元。新开工保障房74.8万平方米、竣工25.6万平方米。抓实抓牢公共服务。引入南外仙林分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公办和民办惠民园就读幼儿比例提升至92.4%,创成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区。新增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个,区妇幼保健院建成投用并创成全市首家区二级妇幼保健院,区人民医院创成三级综合医院。冶山文化站及5家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入选省“十百千”示范工程名单。竹镇镇、竹墩社区分别荣获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


    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力提升履职水平。突出党建引领、改革攻坚、制度创新,切实增强治理效能。全面深化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提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成效,组织开展政府党组专题学习15次。主动接受各方监督,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29件、政协提案209件,公开政府信息6490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园区去行政化改革,成立公用集团、文旅集团,组建区招商中心,市场化运作产业招商发展有限公司。营商环境“111”法治服务体系、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等改革做法被国务院和省市推广。全面深化社会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一年小灶”“三年大灶”工作要求,认真抓好国家和省市安全生产督导巡查反馈问题整改,扎实做好区级安全生产督导巡查,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全力打造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食品小作坊取证率100%。高标准通过省市“七五”普法终期考评,扫黑除恶行动成效好评率、矛盾纠纷调解率、群众安全感等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区法律援助中心获评全国先进单位,冶山街道创成省法治文化特色小镇,乡村治理获得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


    各位代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过去五年,全区上下紧扣“强富美高”新六合建设目标,砥砺前行、开拓创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产业、促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工业投资年均增长9%。新增瞪羚企业11家、规上工业企业155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旅游接待人次、总收入年均增长1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六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名单。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改革、促创新,内生动能持续增强。从零起步规划组建高新区,在建、投用科创载体面积超100万平方米。签约落地新型研发机构20家、孵化引进企业超4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198家、年均增长超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22.5个百分点。政务服务、综合行政执法等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街镇集成改革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推出“一网通”“一区通”等便民措施,被评为省市营商环境先进区。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统筹、促融合,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全力推进雄州中心区、龙袍新城规划建设,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305个、示范片区650平方公里,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5.8%。提档升级农路600公里,新改建桥梁73座。改造棚户区121.6万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71户、基本实现“动态清零”。关停搬迁“散乱污”企业80家、升级改造121家,新增成片造林5.08万亩,修复长江湿地6770亩,全区域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服务、促保障,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生支出年均增长13.4%。新增城镇就业10.2万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1%,获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新开工保障房163.5万平方米、竣工102.8万平方米,筹集人才安居房13.1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各级学校42所,实验高中创成省“四星级”高中。省中医院江北院区正式挂牌运行,龙池、龙袍、金牛湖创成国家卫生街道。审计监督、稳价保供、气象服务、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双拥等工作有力推进,人防、外事、民宗、侨台、红十字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20年和“十三五”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各方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六合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级各类驻区单位,向在六合投资创业的境内外客商,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六合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比如,主导产业集聚集群效应还不够明显,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城乡功能品质还不够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环境指标还不够稳定,生态优势转化的路径有待进一步探索;安全生产、社会领域的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政府系统仍有存在,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四五”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六合争先进位、跨越赶超的关键五年。根据《中共南京市六合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紧扣市委市政府对六合提出的“产业增长极、宜居新空间、生态后花园”定位,围绕建设以人民为中心大美六合的发展愿景,聚力擦亮“创新强效”的产业名片、“江北门户”的窗口名片、“古棠新韵”的宜居名片、“襟江带滁”的生态名片、“四乡集萃”的文化名片、“基层善治”的幸福名片,初步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体经济为主体的增长方式,加快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服务双循环格局重要传导区,奋力在南京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干在实处、展现作为。


    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北部创新支点。坚持创新发展导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落实创新名城建设部署,创新发展竞争力和辐射力显著提高,形成更多依靠创新的引领型发展。建设具有特色的六合科技创新港,在宁镇扬同城化中发挥传导作用。建成一批国家级科创载体,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主要创新指标和创新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到“十四五”末,高新技术企业数超1000家,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5%。


    着力打造高能级集聚的现代产业基地。坚持把工业崛起作为强区之本,把实体经济作为核心抓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主引擎作用,制造业产业链条和协作配套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能级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加快提升形成品牌,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新的重要增长极。开发园区、高新园区、农业园区加快提档升级,在全省综合排名稳步提升。围绕全市“4+4+1”主导产业体系,着力推动地标产业打造取得突破,形成1-2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和2-3个五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到“十四五”末,上市挂牌企业超30家,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28%。


    着力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幸福都市田园。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显著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长江六合段以及广大乡村生态品质、形态面貌明显改善,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明显,区域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优势转化路径更加清晰,充分彰显大都市北部田园风采。到“十四五”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0%。


    着力打造高效能治理的基层示范样板。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政府统筹同社会调节、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共同体加快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形成新的工作品牌、迈上新的台阶。平安六合、法治六合建设取得更大成果,法治社会基础不断夯实,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得到有效保障,市民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高。到“十四五”末,美丽社区覆盖面90%以上,法治建设满意度90%以上,公众安全感95%以上。


    具体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的更高要求,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强富美高”新六合建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一、坚持产业强区战略,推动经济质效再上新台阶。强化抓牢实体经济的鲜明导向,紧扣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以项目支撑产业提效。全面落实“链长制”,推动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固链,大力发展新能源、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等产业,培育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地标产业,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聚焦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快打造程桥、平山等重点板块,推动金牛湖—冶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文旅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依托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市现代农业园,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特色化、多元化发展,支持“茉莉六合”等公用品牌加大“走出去”步伐,努力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以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支持高新区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创新企业、集聚一批创新人才、落地一批创新成果,新增国家级科创载体3家,力争“十四五”末进入全市综合排名前列。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新技术研发、新业态创造、新模式创新。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精准施策引才育才,打造科技人才高地。以开放促进产业融合。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建设和江北新区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创新合作、贸易拓展、区域融合,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创新要素溢出,培育壮大开放型经济。推动马鞍机场军民合用,服务宁淮城际、北沿江高铁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仓储物流、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做大做强枢纽型经济。充分发挥六合开发区主阵地作用,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机制,不断完善园区功能配套、增强带动能力,力争“十四五”末跻身省级开发区第一方阵。


    二、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推动民生事业再上新台阶。聚焦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举措,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好城市绘美乡村。立足“城乡一张图、全区一盘棋”,强化“多规合一”,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完善雄州中心区基础配套,提优桥西、四柳片区城市功能,推进骁营、灵岩山片区开发建设,推动老城区功能疏解、品质提升,分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促进城市外在形态、产业业态、特色文态、优美生态有机融合。高标准高品质高效率推进龙袍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公共配套,全力实施产业建设,初步展现现代化公园城市形象。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培育宜居村、特色田园乡村和田园综合体,推动全域美丽乡村提档升级。稳定就业强化保障。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市场供需衔接和精准帮扶,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就地就近就业,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转移就业。完善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引导支持创业载体、孵化机构提供优质高效创业服务。健全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险参保扩面,加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扩大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覆盖范围。做优服务提优供给。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办好公平普惠、优质多样、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程桥高中创成省“四星级”高中,中专校提质升级为高职院校。深入推进综合医改,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创成省健康促进区,区人民医院争创三甲医院。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元化服务供给。


    三、坚持“两山”理论引领,推动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生态系统功能整体性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坚决抓好长江大保护。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整体治理与重点攻坚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并举,推进长江岸线、入江支流、周边湖库协同治理。全面落实“十年禁渔”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污染治理工程,加快岸线绿化造林和生态复绿,切实改善长江沿线环境和水域功能。高标准推进龙袍长江湿地公园等建设,提高湿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持续打好治理攻坚战。加强水环境长效管理,推进水生态修复工程,到“十四五”末,河湖水质全面达标、空间面貌明显改观、自然生态有效修复,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紧扣PM2.5、PM10等重点,协同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严格施工扬尘污染、渣土车辆运输管理,大气环境明显改善。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严格落实污染源头预防和风险管控,有序开展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尾矿库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工矿废弃用地、采石宕口生态修复,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不断改善土壤质量。全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制造过程、装备、产品智能化升级,加快培育一批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绿色企业技术中心。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支持社会主体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建筑等创建活动,营造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垃圾分类规范化管理,提高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到“十四五”末,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85%、95%以上。


    四、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推动社会治理再上新台阶。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补齐社会治理领域短板弱项,提升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强化先进文化引领。坚定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不断增强先进思想文化的引导力、感染力、凝聚力和推动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养,营造良好社会文明风尚。高质量服务对接群众文化需求,扎实做好优秀文化保护传承,擦亮“四乡”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兴旺。强化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开展“八五”普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提高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扎实做好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以规范程序、科学决策维护重大公共利益、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提升法治保障能力,健全“111”法治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进基层、进企业,强化涉企、防范金融风险等法律咨询、援助和纠纷调处服务。强化基层基础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宁满意”工程,持续推进审批服务便利化,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全力保障市场主体活力,优化群众办事体验,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六合品牌。放大“1+1+3”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模式效应,优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2021年经济社会主要发展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抓好今年工作,事关当前、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根据区委部署要求,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区委四届十一次全会部署,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持续稳中向好,加快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大美六合,确保“十四五”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考核任务,确保在省市高质量发展中继续争先进位。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更宽视野谋创新,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紧抓创新动能培育,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构筑创新要素承载高地。积极推进六合科技创新港建设,加快实施科创园二期、高新科技城等项目,打造启迪虚拟现实等特色众创空间,推动棠邑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国家级孵化器,六合开发区争创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高新区主要创新指标跻身全市中游并力争进入第一梯队。构筑创新主体引育高地。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追赶计划,集聚、招引、孵化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着力打造高水平创新矩阵,高质量完成市下达的高新技术企业净增目标任务。强化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估,着力提高成果转化、企业孵化能力,为创新型企业扩容增量提供源头活水。高质量开展伙伴园区建设和各类创新活动。构筑创新创业生态高地。完善创新支撑体系,贯彻市委“一号文件”精神,修订完善区级配套政策,加大对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的支持力度。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推进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等人才工程,优化人才多层次保障机制,集聚科技顶尖人才团队1个。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深入实施“百校对接计划”“千家百企计划”,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40个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2亿元。


    二、更大力度强产业,进一步壮大实体经济。落实“产业质效提升年”部署要求,推动产业培育、项目招引等取得新突破,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主导产业提质量。先进制造业对标全市八大产业链,聚焦全链条、细分领域和上下游关键环节,梳理明确园区、板块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推动产业做大、做专、做精、做特,确保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工业投资增长16%以上。文旅康养产业围绕金牛湖—冶山等重点片区,加快导入龙头型、旗舰型项目,不断培育特色民宿、线上旅游、夜间经济等新增长点。现代农业着力在园区建设、产业培育、品牌打造上下功夫,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变革、运行模式创新。推动项目建设扩增量。大抓招商不动摇,紧盯“实际利用内资12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5亿美元,力争签约项目投资总额突破1500亿元”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掀起全面聚焦招商、全力攻坚招商、全员服务招商的热潮。狠抓项目不放松,紧盯58个总投资788.5亿元的重点产业项目,落实全过程指导、全链条跟踪、全方位服务,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推动转型升级优存量。引导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大设备投入、提升发展质效,力争再新增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完成市下达的规上工业企业净增目标任务。牢固树立“以亩产论英雄”的导向,有序推进城镇低效用地“二次开发”和闲置土地分类处置,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


    三、更严要求优生态,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聚力解决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回头看”,强化源头、精准、协同治理,确保整治彻底、不回潮不反弹。全力抓好长江大保护,加强整体生态修复和岸线综合利用,高标准打造沿江特色示范段。完善水、气、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扎实开展河湖“三乱”“两违”专项整治,实施街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有效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持续修复污染地块。聚力增强制度支撑。坚持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加快完善全面、全域、全民治理环境的体制。认真落实河湖长、断面长、点位长、林长等工作机制,强化定期调度、狠抓问题整改。健全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依靠法治手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力打造绿色品牌。严格行业、产业、项目准入,有序调整不符合生态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积极推动“生态+”战略,加快生态资源经济化进程,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提升生态旅游知名度,促进生态、城镇、产业深度融合。依托旅游度假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矿山公园等平台,更加全面、直观地展示污染防治、生态治理成果,提升区域生态文明美誉度和竞争力。


    四、更高标准建城市,进一步提升功能品质。聚焦产城融合、美丽宜居,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空间布局优化提升。加快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加强“双评估”、工业红线保护等专题研究,全力解决三线划定优化、城镇建设规模分解等问题,不断提升空间利用水平。高标准推进新城开发,雄州中心区拉开滁河左岸核心区建设框架;龙袍新城立足更高站位,拿出“绣花”功夫,加快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推动沿线搬迁和配套建设,努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美丽乡村建设突出田园风貌、注重文化传承,体现适应新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促进基础配套优化提升。加快实施328国道、501省道等重点工程,推进香塘路等市政道路建设,提档升级农路50公里。加快绿带、公园、绿道等建设,因地制宜植绿筑景、种花添彩,着力打造“公园城市”。出新街巷28条,整治老旧小区超10万平方米,持续改善城市品质。促进治理水平优化提升。深化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聚焦垃圾分类、小区环境、农贸市场等重点难点,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等创新模式在精细化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提升信息化监管服务水平。高质量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创成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


    五、更实举措惠民生,进一步满足群众需求。全面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全力办好重点民生实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扎实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大学生就业5500人,培育自主创业1000人,创业带动就业3600人。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全面落实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困难人群免费参保全覆盖,新开工保障房55万平方米、竣工22万平方米。实施精准脱贫绩效评估,持续增强欠发达街镇和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确保脱贫成效可持续、生活水平稳提升。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紧扣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复兴路初中等重点工程,深化集团办学、合作办学,着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紧扣健康六合建设目标,加快区人民医院新病房楼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创建省健康促进区。紧扣“医养结合”发展目标,完善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引导鼓励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完成260户家庭适老化改造。紧扣文化高质量发展目标,推进公共文体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实施竹镇抗日斗争展览馆等项目,高质量办好第35届全国荷花节。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牢牢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真正用“防得住”保障“放得开”。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持续压紧压实安全生产“三个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各位代表,按照“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评”的总体要求,区政府认真编制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经过征求意见、交流座谈、研究论证等多个环节,遴选形成10类48项候选项目提交大会,主要包括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推进住房保障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公共交通出行、改善城乡宜居环境、提高便民服务水平、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提升公共安全能力等,请各位代表审议并票决。对代表票选确定的项目和群众反映集中的事项,区政府将细化分解任务,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办实办好。


    六、更强担当提作风,进一步深化政府建设。切实增强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真正把各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坚定不移加强政治建设。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做到一体领会、系统把握、全面落实,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实际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做优发展环境。统筹推动法治六合、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深化基层“三治融合”,让法治成为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政务公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健全领导、部门挂钩推进项目、挂钩服务企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困难诉求和实际问题。坚定不移恪守清正廉洁。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三重一大”等制度,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行政决策程序,切实提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强化重点领域审计与监管,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夯实保障。






    各位代表,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勇于担当干事业、恪尽职守建新功,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六合建设的现代化篇章,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附件1:






    六合区2021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






    一、健全公共卫生体系


    1. 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做好全区医疗卫生机构防控物资储备和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2. 续建区人民医院新病房楼。


    3. 建设健康服务管理中心。


    4. 全区80%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设立中医阁。


    5. 免费为育龄妇女两癌筛查不少于2.5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2.5万人次,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10万人次。


    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6. 落实南京市基本照护保险制度在我区的宣传和实施,覆盖全区所有参保人员,保障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和日常照料需求。


    7. 推行“互联网+社保”的服务模式,落实社会保险精准扶贫工作。提升区、街镇、社区(村)便民服务能力,累计安装部署自助服务终端35台。


    8. 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实现困难人群免费参保全覆盖。


    9. 培训应急救护1万人次以上,新设自动体外除颤器20台。


    10. 全面推广使用医保电子凭证,方便群众就医购药。


    三、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11.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1000人、实现再就业2800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1000人、帮助残疾人就业45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00人、大学生就业5500人。


    12. 全年培育自主创业1000人、创业带动就业3600人。


    13. 全年完成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7200人次,创业培训2000人次以上;开展招聘活动100场次,提供招聘岗位20000个次。


    四、推进住房保障建设


    14. 推进香塘府(扬平公司西侧)地块、龙华路周边1、2、3号地块及朝天街西侧2号、4号地块安置房项目建设。


    15. 完成银海新村、长江路片区等9处住宅小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16. 完成建设路北侧地块和聚龙花园西侧地块棚户区改造。


    17. 推进金牛湖街道北部干线经济适用房建设。


    18. 推进七里花园五期安置房建设。


    19. 新增燃气设施居民用户6000户,建设中压管网15公里,低压管网25公里,区域调压柜10座。


    20. 实施主城区和开发区18个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21. 推进佘营安置房项目建设。


    五、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22. 新建龙湾路幼儿园,续建第一幼儿园、六城中心幼儿园、竹镇中心幼儿园明礼路分园、雄州中心幼儿园4所幼儿园。


    23. 续建葫芦套小学、龙池中学、中专校学生公寓和六合高中教学综合体。


    24. 组织区内艺术学科骨干教师,持续推进优化农村小学远程同步网络课堂。


    六、优化公共交通出行


    25. 实施328国道灵岩互通—机场东路约3.2公里道路沿线景观提升和市政设施翻新整治。


    26. 完成河滨三期、冶浦桥、古棠桥、仕金桥道路出新改造工程。


    27. 完成香塘路、旭光路三期等4段城市道路建设。


    28. 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约50公里。


    七、改善城乡宜居环境


    29. 建成六合垃圾焚烧发电厂。


    30. 完成主城区10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程。


    31. 以乡村建设为统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100个左右。


    32. 实施龙津桥东南广场和广益小学西侧(复兴路以东)景观绿化建设。


    33.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智能化管理建设,全区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


    34. 推进朝天街(双客路—雄州西路)排水管网改造工程。


    35. 新建开发区荣盛桥北侧和文昌街北门桥口2座垃圾收集站。


    八、提高便民服务水平


    36. 新增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护理中心2个,完成龙池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


    37. 完成260户家庭适老化改造,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改善居家生活照护条件。


    38. 完成低收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5户。


    39. 关爱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工作人员,建设爱心驿站2家。


    40.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完成“一事一议”项目310个左右。


    41. 新改建文昌街小桥口和鹭岛荣府配建公厕2座。


    九、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42. 新建六合抗日斗争展览馆。


    43. 新建渡江胜利公园。


    44. 全年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120场,举办不止骑•第三届环南京自行车赛竹镇站、世界定向日江苏省520定向赛六合站。


    45. 更新健身路径75套,建设健身步道20公里,开展国民体质监测4000人。


    46. 为街镇村(社区)、部队、职工书屋、机关图书角等更新图书10000册,送演出50场。


    十、提升公共安全能力


    47. 持续打通消防“生命通道”、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排查整改严重隐患高层住宅,提升老旧小区消防安全水平。推进独居孤寡老人安装独立感烟、小场所安装简易喷淋,降低小火亡人事故发生率。


    48. 加强食品冷链安全监管,完成区级食品抽检2900批次。






    附件2:






    名 词 解 释






    1. “六个一”防控工作法:指成立一个专班、拉起一张网、建立一份档案、配备一个团队、发放一封信、开通一条热线,是我区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创新举措。


    2. “1+4”工作专班:指成立“1”个“四新”行动指挥部,下设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等“4”个专项推进办公室,专责做好“四新”行动的统筹协调推进相关工作。


    3. “两品一标”农产品: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4. 省“十百千”示范工程:指在全省遴选26个图书馆(文化馆)、10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019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为示范对象,创新可示范、可复制、能持续发展的经验成果,是我省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重要工程。


    5. “111”法治服务体系:指成立“1”个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服务中心,推出“11”项法治服务举措,是我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做法。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免于申请即可享受政策,指通过各部门数据共享,直接比对筛选出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企业无需跑腿申报,实现由“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政策找需求”。


    6. “1+1+3”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指强化党建引领,将加强党的领导融入到城乡社区治理的各个环节;做实网格载体,全力推进“多网合一”,将各部门在基层设置的网格整合为一个综合网格,通过制定规范统一的网格服务清单,将三治的措施纳入到网格管理中,建立起多元参与的网格服务组织;推进三治结合,牢牢把握现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通过自治提升基层治理原动力,通过法治把基层治理纳入法治轨道,通过德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力构建善治“三角架”,推动形成多元参与的城乡社区治理格局。


    7. “双评估”: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现行空间类规划实施情况评估。三线划定:指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8. “三管三必须”:指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三个责任”:指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