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池市宜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宜州区全面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扎实开展“七大行动”攻坚年活动,统筹做好“六稳”工作,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 合 年末全区总户数20.48万户,户籍总人口67.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1万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34.69万人,女性人口32.33万人。年末常住人口59.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43万人。年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21.54 %,比上年末提高0.16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29‰。 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7815万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3493万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212611万元,增长4.4%,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521711万元,增长1.9%。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0.2%、17.3%和4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3.7%、17.9%和18.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7、0.8、0.8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855元,增长3.8%。
图1 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01%,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124人,减少16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7109人。年末非私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7769人,下降0.8%。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27630人,增长0.2%,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26751人,下降0.9%。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75340元,比上年增加7534元,增长11.1%。其中: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0029元,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8347元,机关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4042元,民间非营利组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0966元,其他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4192元。 全年财政收入86889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325万元,增长10.8%。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7.08%,人均财政收入1476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43750万元,增长1.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3426万元,增长11.6%;公共安全支出16621万元,增长9.4%;教育支出71504万元,增长1.5%;科学技术支出1303万元,增长1.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607万元,下降38.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9170万元,增长17.2%;卫生健康支出57254万元,增长5.4%;节能环保支出5670万元,下降4.2%;城乡社区支出23581万元,下降11.7%;农林水支出55082万元,增长8.2 %;住房保障支出3979万元,下降50.1%。
图2 2015-2019年财政收入及增长速度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809338万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农业产值376915万元,增长10.4%;林业产值42284万元,增长13.9%;牧业产值334813万元,增长2.5%;渔业产值14503万元,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0823万元,增长4.2%。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07700万元,增长6.6%。其中农业增加值267340万元,增长9.5%;林业增加值31974万元,增长13.0%;牧业增加值184345万元,增长1.6%;渔业增加值9834万元,增长4.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4208万元,增长3.6%。
图3 201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076公顷,减少536公顷;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409公顷,增加134公顷;甘蔗种植面积21617公顷,增加611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5091公顷,增加6公顷。年末果园面积8409公顷,增加1849公顷;桑园面积23312公顷,减少818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8.47万吨,比上年下降2.5%;油料产量2470吨,增长15.5%;甘蔗产量132.58万吨,增长5.0%;蔬菜产量50.03万吨,增长3.0%;食用菌产量1.98万吨,增长15.0%;水果产量12.52万吨,增长50.3%。(详见表1)
全年更新造林2034公顷。全年木材采伐量46.08万立方米,松脂产量12039吨。 年末生猪存栏4.27万头,比上年下降66.7%;生猪出栏14.41万头,下降36.9%。全年畜禽肉类总产量23492吨,下降9.0%,其中猪肉产量10850吨,下降36.3%;牛肉产量5118吨,增长72.6%;羊肉产量821吨,增长31.9%;禽肉产量5917吨,增长25.7%。禽蛋产量977吨,增长2.7%。蚕茧产量6.74万吨,增长1.7%。 年末淡水养殖面积1260公顷,比上年下降26.2%;全年水产品产量11700吨,增长4.9%。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0.5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7073公顷,增长0.04%;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55951吨,增长0.3%;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319吨,增长3.2%;农药使用量770吨,下降0.9%;农用柴油使用量4814吨,增长2.5%;农村用电量7340万千瓦时,增长2.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6.3%,工业增加值增长4.3%(按上年价格计算)。
图4 2015-2019年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6.8%,其中轻工业产值下降19.4%;重工业产值增长9.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8%。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下降13.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2.1%;纺织业增加值下降0.4%;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加值增长3.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41.0%;造纸和纸制品业增加值增长7.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0.7%;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1.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下降2.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下降33.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0.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1.5%;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7.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0.3%,利税总额下降29.2%,利润总额下降53.7%。 从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看,成品糖12.36万吨,比上年下降16.2%;发酵酒精(折96度,商品量)2.58万千升,增长85.0%;蚕丝4524吨,下降7.7%;蚕丝及交织机织物(含蚕丝≥50%)401万米,增长4.9%;人造板217.66万立方米,增长24.9%;纸浆7.87万吨,增长4.8%;合成氨(无水氨)3.02万吨,下降34.1%;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2.49万吨,下降34.1%;合成粘合剂(VAE)8.57万吨,增长6.0%;合成纤维聚合物(PVA) 2.52万吨,增长4.7%;松香8530吨,下降6.7%;松节油980吨,下降17.8%;水泥66.71万吨,增长3.5%;商品混凝土29.01万立方米,下降21.1%;铁合金1.86万吨,下降48.9%;电解锰2652吨,增长29.9%;发动机13.63万千瓦,下降18.0%;自来水生产量1839万立方米,长6.5%。(详见表2)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96308万元,增长11.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6%。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1.0%,工业投资增长36.6%,工业技改投资下降53.1%。分经济类型看,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9.8%,非公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8.4%。
图5 2015-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商品房销售面积255729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7.4%。商品房平均售价每平方米6209元,增长17.2%。房地产销售额158776万元,下降26.7%。 五、国内贸易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8%,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3%。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增长7.1%;餐饮收入增长16.2%。 图6 2015-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六、对外经济 按人民币计算,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6900万元,比上年下降31.5%。其中,货物出口16900万元,下降31.3%。 招商引资内资到位资金38.88亿元,外资到位资金100.29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4%。 年末公路管养里程1558.4公里。按技术等级分,等级公路1549.3公里,等外公路9.1公里。在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95.2公里,一级公路52.1公里,二级公路151.4公里,三级公路121.1公里,四级公路1129.5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国道245.8公里,省道156.4公里,县道300.5公里,乡道174.7公里,专用道681.0公里。按路面类型分,水泥(沥青)混凝土路面1275.7公里,沥青路面229.2公里,砂石路面53.4公里。通公路的村委会180个,其中通四级以上道路的村180个,通水泥(沥青)路面的村180个。公共交通运营车98辆。 全年公路水路客货运周转量9676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6%。按行业分类,公路客货运周转量96746万吨公里,增长6.6%。其中公路客运周转量34250万人公里,下降5.1%;货物周转量93321万吨公里,增长7.1%。水路客货运周转量21万吨公里,下降36.5%。其中水路客运周转量42万人公里,下降36.5%。 年末民用机动车保有量158314辆,其中营运车30818辆,非营运车127496辆。汽车拥有量59165辆,其中营运汽车3112辆,非营运汽车56053辆,个人汽车57533辆。机动车驾驶员164048人。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73654万元,比上年增长86.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274万元,增长8.8%;电信业务总量366380万元,增长89.3%。 年末固定电话(含公用电话)用户1.4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5.95万户,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57.41万户。电话普及率97.5部/百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5.52万户。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21.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7%,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52万人次,增长8.6%;实现旅游总收入109.01亿元,增长34.2%。
八、金融和保险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90.1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52.01亿元,增长7.3%。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21.24亿元,增长5.3%。 全年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2395万元,其中人身保险保费收入21443万元,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0952万元。支付各类赔款8362万元,其中人身保险赔款2538万元,财产保险赔款5824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区内普通高等院校1所,教职员工826人,专任教师656人,当年招生5351人,在校学生17347人,当年毕业3873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教职员工110人,专任教师92人,当年招生1718人,在校学生4395人,当年毕业1069人。普通中学(含初、高中)30所,教职员工2556人,其中专任教师2277人,当年招生13705人,在校生38407人,当年毕业11189人。普通小学131所,教职员工2926人,其中专任教师2904人,当年招生9407人,在校生51713人,当年毕业885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职员工20人,其中专任教师19人,当年招生19人,在校生109人,当年毕业10人。幼儿园126所,教职员工1656人,其中专任教师868人,当年招生7651人,在园幼儿19695人,当年毕业8008人。 年末有县级科研所1个,在岗职工3人。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34件,获专利授权10件。 十、文化和卫生 年末共有影剧院3个,体育场馆2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群众文化机构1个,基层文化站16个。儿童图书出版物0.7万册,公共图书馆少儿文献1.39万册。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338个,其中: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20个,诊所(卫生室、医务室)96个,村卫生室2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查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1个,采供血机构1个,门诊部1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792床,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917人,其中医师、助理医师1519人,注册护士2161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41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0元,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40元,增长8.5%。 图7 2015-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图8 2015-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3055元,比上年增长17.4%;经营净收入6966元,增长8.0%;财产净收入505元,增长1.0%;转移净收入2404元,增长6.6%。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167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食品烟酒支出3348元,增长6.6%;衣着支出437元,增长11.8%;居住支出2459元,增长2.7%;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530元,增长1.3%;交通通信支出987元,增长9.2%;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372元,增长19.4%;医疗保健支出923元,增长4.9%;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111元,下降0.9%。 图9 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构成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17205元,增长8.8%;经营净收入9842元,增长6.1%;财产净收入2522元,增长1.7%;转移净收入7671元,增长13.6%。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526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食品烟酒支出7451元,增长6.3%;衣着支出1106元,增长11.4%;居住支出4768元,增长0.3%;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309元,增长8.6%;交通通信支出2649元,增长9.9%;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732元,增长10.3%;医疗保健支出2064元,增长10.8%;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447元,增长12.9%。 图10 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构成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类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3.1%,比去年下降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9%,下降0.2个百分点。 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6.2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4.32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4.0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7.5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3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25万人。 全年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797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5058人。 年末共有社区服务中心31个,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9个,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床位315床。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区森林面积258316公顷,森林覆盖率64.52%。年平均气温20.4℃,年降雨量1705.1毫米。 建成区绿地覆盖率38.0%,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06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41平方米;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年内安全生产事故23起,死亡18人。其中:工矿安全生产事故1起,死亡1人;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事故22起,死亡17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0.15人。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宜州区统计年鉴(2019)》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在宜州区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户口在本区,外出本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口。 4.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城乡居民收入和支出、恩格尔系数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宜州调查队;进出口数据来自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外商投资数据来自投资促进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宜州支行;公路里程数据、公路客、货运周转量数据来自运输管理局;汽车保有量数据来自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教育数据来自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科技局;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数据来自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卫生健康数据来自卫生健康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医疗保障局;社会服务、低保供养数据来自民政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应急管理局;平均气温、降雨量数据来自气象局;林业数据来自林业局;其他数据均来自统计局。 5.七大行动:指“三大生态”、“四大攻坚”行动,三大生态指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四大攻坚指全面精准脱贫攻坚、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旅游提质发展攻坚、重大基础设施攻坚。 6.建设“七个宜州”:指建设“清朗、和谐、生态、小康、便捷、实力、魅力”宜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