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新冠疫情多次冲击,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统筹抓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全面落实“稳活优”并举工作策略,坚持“聚焦、融合、升级”的产业发展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善作善成、团结奋斗”的工作原则,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升级、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全市经济运行稳步提升。现将202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一、经济总量 根据年快报核算,凌海市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0.8亿元,位于锦州市九个县(市)区第二位,四个县市排名第一位;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速同比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8.1亿元,同比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9.5亿元,同比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3.2亿元,同比增长4%;三产比为36.1:18.3:45.5 二、农林牧渔业 2022年,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17.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农业产值53.84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牧业产值42.32亿元,比上年增长2.0%;渔业产值19.24亿元,比上年增长9.3%;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2.16亿元,比上年增长3.3%。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37万公顷,同比增长0.17%;粮食总产量53.92万吨,同比下降4.75%。其中,玉米播种面积为4.94万公顷,同比增长0.04%;玉米产量为36.63万吨,同比下降4.51%。水稻播种面积为1.67万公顷,同比增长1.06%;产量为14.36万吨,同比下降4.97%。 全年油料播种面积1.34万公顷,同比增长2.33%;产量达到4.53万吨,同比增长3.28%。 全年蔬菜播种面积0.93万公顷,同比增长1.99%;产量预计达到67.72万吨,同比增长1.70%。 园林水果种植面积0.27万公顷,同比下降3.90%;产量7.17万吨,同比下降2.05%。 生猪出栏50.20万头,同比下降22.29%;羊出栏20.80万只,同比下降6.6%;家禽出栏2154万只,同比下降6.80%;牛出栏2.51万头,同比增长0.42%;奶类产量1.10万吨,同比下降15.53%。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2年,全市共有5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7 % , 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8.9%,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5.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3.8%。 分门类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涉及制造业45户,增加值同比下降3.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6户,增加值同比下降5.1%。 有经营活动的1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纺织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1.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木材加工和草制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2.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饲料40.3万吨,下降18.8%;水泥29.6万吨,下降35.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9.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9.3%,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7.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7.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4%。 全市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4个,比上年多6个。其中,建设项目98个,减少2个;房地产开发项目7个,减少7个。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建设项目2个。 全年商品房房屋施工面积73.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4%;房屋竣工面积18.8万平方米,增长2494.8%。商品房销售面积6.4万平方米,下降62.2%;商品房销售额2.9亿元,下降55.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4万平方米,增长135.4%。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贸易 202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亿元,比上年增长3.4%。 按照四行业划分,批发业销售额为115343.9万元,累计增速-6.4%;零售业销售额为82244.8万元,累计增速40.0%;住宿业营业额为3187.9万元,累计增速33.3%;餐饮业营业额为7435.6万元,累计增速-13.1%。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中,全年汽车类零售额2469.1万元,比上年增长344.3%;中西药品类零售额44317.5万元,累计增速248.1%%;烟酒类零售额438.4万元,下降62.2 %;饮料类零售额333万元,下降69%;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2352.3万元,下降8.0 %;粮油、食品类零售额4652.3万元,下降20.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8493.1万元,下降2.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526.4万元,下降10.7%;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073.4万元,下降73.8%;日用品类零售额276.2万元,下降32.5%;通讯器材类零售额1021.4万元,下降51.7%;化妆品类零售额403.0万元,下降57.2%;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54.5万元,下降4.7%。 六、城市建设和旅游 2022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2043公里。其中,国道107.2公里、省道177.6公里、县道69公里、乡道518.6公里、村道1170.6公里。有铺装路面(内含水泥路面)1654公里、简易铺装路面170.7公里、未铺装路面218.1公里。投资5.3亿元的城市道路及附属设施改造项目启动实施,锦凌路、新村街建成通车。城区供水配套管网通水运行。城南金城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临时箱式处理设施全部取缔,城区污水集中处理实现全覆盖。实施九华山三号院、紫光裕景三期等房地产项目7个;投资1.76亿元,改造明珠园、八十户等老旧小区15个,惠及居民6914户。推动与宝石花合作,加强供热企业监管,保障居民温暖过冬。建立人大代表“随手拍”、政府“随时办”机制,全面整治户外广告牌匾、违章违建、小摊小贩和市场周边环境,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大力开展乡村建设,投入8000余万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和百日攻坚行动,绿化村屯78个,新建文化广场7个,安装路灯1048盏,改造农村户厕2000座。建成省级美丽乡村2个、美丽宜居村10个。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维护工程32处,受益人口3万人。锦凌水库移民剩余实物量补偿、出行路建设、档案整理等收尾工作全部完成。新建维修农村公路202公里、“一事一议”村内道路139公里,实施102国道等国省干道大中修57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加强。科学依法治污,紧盯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5个方面整改任务和4个节点任务按时完成。大业镇南双循环经济产业园竣工,三台子镇废旧塑料加工企业整改和村屯环境治理成效显著。锦州市委第一轮生态环境督导196个反馈问题整改积极推进、73件信访案件全部办结。深入落实河长制,实施河道治理项目7个、小流域治理项目1个、凌河封育10万亩,西八千国控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标准。486个锦凌水库生态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任务。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5天,优良率在全省20个大气重点区域中排名第一。全面实施林长制,完成人工造林2.4万亩。322个违法卫片图斑完成整改,5个农村乱占耕地建房、142个土地例行督察挂账问题实现销号。坑腌菜整治成果持续巩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绿色矿山建设完成验收。整治入海排污口475个,实施海洋生态修复15.6平方公里、退养还湿1160公顷、岸线修复7.62公里,海岸带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项目成功融入锦州城北旅游带发展规划,帽山前线观察所完成建设,边墙子虎溪民俗文化村和滨河漫道项目加快推进,温滴楼镇成为锦州首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东方华地城湿地温泉旅游度假区被评为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凌水购物广场、九华山夜市有效带动夜经济发展。成功举办了“2022全民乐购·约惠辽宁”等系列活动,有效拉动内需、促进消费。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亿元,比上年下降26.2%。其中,税收收入7.76亿元,增长6.5%。在各项税收收入中,增值税1.42亿元,下降19.9%;企业所得税0.36亿元,下降24.7%;个人所得税0.19亿元,增长42.6%。全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66亿元,增长35.1%;公共安全支出1.08亿元,增长46.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43亿元,增长6.3%;教育支出4.63亿元,增长24.3%;科技支出0.03亿元,增长232.7%;农业支出7.15亿元,增长85.8%;卫生健康支出2.82亿元,增长88.8%;住房保障支出0.70亿元,增长188.1%;节能环保支出1.29亿元,增长376.8%;城乡社区支出2.79亿元,下降47.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3.7亿元,比年初增加17.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18亿元,比年初增加18.6亿元。本外币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7亿元,比年初减少1.3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6.15亿元,比年初增加0.1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1.8亿元,比年初增加2.6亿元;中长期贷款23.1亿元,比年初减少3亿元。 八、教育和卫生 2022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3所(不含职高),在校学生32635人。普通高中3所,招生1900人,在校学生5866人,毕业生1980人;初中28所,招生2470人,在校学生7668人,毕业生3011人;小学32所,招生1890人,在校学生13423人,毕业2532人;幼儿园79所,在园幼儿556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15人,在校学生116人,毕业生10人。 全市教职工共3577人,其中小学1325人、中学2209、特殊教育学校43人。 截至2022年底,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7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21个(包括街道卫生院1个、乡镇卫生院20个)、妇幼保健院站1个、疾控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专科防治所1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100张。年末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629人,其中执业医师674人、执业助理医师309人、注册护士1501人、药剂师62人、检验师51人、其他32人;其他技术人员680人;管理人员85人;工勤人员188人。全市有村卫生室436个,乡村医生436人;诊所65个,诊所人员98人,其中执业医师67人。 九、人口和社会保障 202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84918人。其中城镇人口101881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21%;乡村人口383077人,占79%。按性别分,男性243560人,占户籍人口比重为50.2%;女性241358人,占49.8%。按年龄分,0-17岁人口52627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10.9%;18-34岁人口88729人,占18.3%;35-59岁人口202674人,占41.8%;60岁以上人口140888人,占29.1%。2022年共出生1738人,其中男孩941人、女孩797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死亡人口3899人,其中男性2270人,女性797人。迁入人口766人,迁出人口2419人。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08元,同比增长4.1%。 2022年,全市城镇居民最低保障家庭数为1351户,城镇居民最低保障人数为1861人,农村居民最低保障家庭数为12665户,农村居民最低保障家庭是19022人。救济精简退职老职工81人。享受伤残保证金人数为136人,享受伤残抚恤金人数为88人,享受定期抚恤金人数为47人,4294人享受定期补助。有优抚优待对象454户,优待总金额432.79万元。 2022年,推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投入1602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个、乡村振兴项目14个;改造农村危房65户;对2767户脱贫户、5111名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动态识别监测,经济收入稳定可持续。新增城镇就业1400人。城乡低保月标准分别提升至732元、507元。特殊群体基本保障标准进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