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前天 15:40 |
---|
签到天数: 83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版主
- 积分
- 169446
|
2023年大庆市龙凤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9日在龙凤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长 刘怡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我们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稳压前行,负重前进,迈出了建设现代化新龙凤的坚实一步。
区域经济承压运行,更加凸显了“龙凤成色”。经济运行企稳回暖。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9.4亿元,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9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5%,实际利用内资同比增长30%,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8%。项目投资平稳推进。全年实施市级重点项目45个,总投资107.5亿元,政府投资项目158个,投资1.9亿元。推动汉光化工新材料、化工研究中心POE装置等省百大项目开工建设,蓝硕环保材料等27个项目投产投用。区域合作更加紧密。出台《龙凤区扶持招商引资项目若干措施》,强化招商引资全流程管理。先后邀请北京起重、辽宁润兴等20余家企业到我区实地考察,对接洽谈项目合作。累计签约项目15个,实际到位资金20.6亿元(含续建项目)。
产业发展稳步向好,再次印证了“龙凤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赋能升级。完成三聚能源数字化技术升级和鑫鑫龙鑫办公设施节能改造。发放政府消费券400余万元,撬动比超10倍,有力恢复消费市场热度。支持德辉餐饮标准餐配送、预制菜生产,加快布局庆购社区超市网络,打造居然之家网红超市、电影院等消费场景,提升15分钟便民生活圈消费品质。推动新兴产业聚合裂变。邀请省建投集团专家“把脉问诊”龙凤湿地污染治理、区域清洁供暖等课题。招引4家企业入驻数字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培育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大庆迈亚微云开发的全国第一个基于国产化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助力龙凤区入选首批全省数字农业试点县(区),并成为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黑土优品”服务承接平台。推动创新活力持续释放。优化完善梯次培育发展体系,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家,转化科技成果20项。石油化工机械厂获得省级100万元技术奖励。华禹石油成功入选全省“龙江质量品牌优秀民营企业50强”。
内生动力充分激发,有力提升了“龙凤形象”。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下放行政权力39项,初步构建起“1+1+1”基层治理工作新格局。组建2个城乡教共体,强化教研员队伍建设,顺利完成“区管校聘”改革。统筹推动市政设施、托幼园、文体场馆移交,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持续创优发展环境。深入实施“优商4.0”行动计划,大力实行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办结率100%。打造“12345”政务服务“总客服”,处置工单4.98万件,有效化解民生问题。区级政务服务中心新址启用,服务环境和群众体验感明显提升。倾力助企纾困解难。深入实施“四大”专项行动、“四级”包联制度,持续做好“六必访”。年度新增“四上企业”19家。上线涉企服务“码上响应”、惠企政策“亲清在线”。为企业留抵退税超1.12亿元,争取流动资金、再就业贴息等贷款4663万元。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愈发彰显了“龙凤魅力”。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启动龙华、凤祥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个,湖韵新村、龙府小区生活污水并网和铁东新村燃气入户如期完成。实施智慧交通二期项目,维修市政道路87.3公里,新增停车泊位6500个,城市交通更加便捷。城市品质日渐提升。坚持“景城一体”,实施青龙湖体育公园、龙腾路等环境改善项目12个,加强全域旅游游客中心、大庆东站等周边细部整理,不断擦亮城市名片。开展破硬植绿、拆围建绿、围塘增绿,绿化覆盖率达45.8%。组建区属龙钰物业公司参与市场化竞争,开展“文明城创建,物业在行动”活动,带动辖区多个物业企业提高服务水平。生态环境日趋优化。建成区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全部淘汰,涉气商户清洁能源改造全部完成。全区42个入河排污口全部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推进畜禽粪污专项整治,规模化养殖场环评审批率、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资源化利用率均达100%。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切实厚植了“龙凤情怀”。社会保障兜牢织密。千方百计抓稳岗、促就业、保主体,“秋之梦”“直播云带岗”等招聘活动提供岗位5100余个,发放就业补贴、创业贷款等2170万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225个。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发放城乡低保、残疾人、优待优抚等各类救助补贴1902万元。在龙化社区建设助老餐厅1处,为周边老人提供助餐服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维修改造澳龙、区一小等学校20所,建成使用东城领秀东校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和课后服务“5+2”新模式,打造13所少年足球特色校,十九中学成为全市首家少年军校。适龄儿童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占比均超省定标准。省重点高中进段率达历史最高水平。稳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家庭医生覆盖率增至41%,重点人群覆盖率达70%。免费为6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体检1.2万人次,有序推进“健康龙凤”创建。社会治理稳定有序。健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进“四警一律”“五支力量”进网格,有效提升社会治理“四化”水平。招聘社区工作者、网格员、辅警559人,追加经费2000万元,在做实基层、打牢基础上取得明显成效。开发应用“掌上安全”App,健全“三个清单”管理机制,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推进信访积案有效“破题”,“治重化积”专项行动如期完成。全年刑事、涉油案件破案率上升34%、300%,电诈类警情下降30%,群众安全感持续上升。
疫情防控扎实开展,全面展示了“龙凤力量”。毫不动摇贯彻“三个坚定不移”,落实落细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新十条”防控措施。指挥体系不断完善。构建1办19组防控指挥架构,因时因势优化防控策略,推动疫情防控各环节流程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督导和质控体系建设,确保各项防疫措施执行有力、一贯到底。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健全“流调突击队”“应急特战队”“追阳小分队”,实现2小时“双采双测”、封控管控,切实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完善常态化“三级包保”“五包一”制度,配强第一书记,补齐人员短板,打造共治合力。信息体系不断升级。全面整合“人口信息”“核酸检测”基础数据库,开发风险人员、重点场所管理信息平台,以数字引擎驱动疫情防控高效精准。
政府效能着力提升,真正体现了“龙凤担当”。扎实开展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实施“三治一创”专项行动,“党风政风热线”168件反馈问题真正做到“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作风优良成为鲜明本色。将重点工作推进落实纳入“四个体系”,建立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市建二公司、云水清园、退役士兵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务实高效成为工作常态。建立法律顾问制度,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9600余万元。加强财政资金监管,财政评审项目65个1.5亿元、审减率10.2%。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督办落实区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83件,承办率100%,依法执政成为行动自觉。
一年来,统计、审计、人防、残疾人、妇女儿童、红十字会、双拥、援疆、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外事侨务、机关事务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的进步,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
艰难方显勇毅,英雄来自人民。
回顾过去一年,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披甲、逆行出征,广大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党员干部职工、各行各业劳动者、志愿者以及兄弟县区援助人员、各级下沉干部舍小家为大家,以生命赴使命,生动展示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我们永远铭记,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日夜,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一场场艰苦卓绝的奋战。在此,对大家的艰辛付出和无私奉献,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是在深化改革攻坚爬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取得的。经济能够稳住很不容易,社会发展出现诸多向好变化更为难得。
这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科学决策、正确领导,得益于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监督支持,得益于石油石化大企业和中省市直单位的合力同心、鼎力相助,得益于全区上下的开拓奋进、众志成城。这也再次表明,龙凤干部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龙凤发展有潜力、有韧性、有优势,龙凤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石油石化大企业、中省市直单位和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消防救援指战员,向投身龙凤建设的国内外客商,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龙凤事业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和变化的同时,我们还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是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与资源禀赋、优势潜力还不相称,产业结构还不够优,招商引资转化为落地项目的质效还有待提高;民生短板依然存在,公共资源配置还不均衡;部分干部专业化水平和执行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改革和发展中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全面发力,找准攻坚着力点,打好发展组合拳,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靓丽的底色!
新的一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市区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紧紧围绕大庆建设“三个城市”战略定位,依托石化、园区、城区、湿地独特优势,全力推动石油化工强区、新兴产业富区、商贸物流兴区,加快建设富裕富足、宜居宜业、和谐和睦、普及普惠、自信自强的现代化新龙凤。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万元GDP能耗下降3.4%,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8%。
各位代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区委决策部署,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狠抓落实,重点做好以下7方面工作。
(一)聚焦挖潜赋能、提质增效,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坚持石油石化基本盘不动摇,一手抓传统产业“弯道超车”,一手抓新兴产业“换道超车”,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在项目建设提速上实现突破。计划实施市级重点项目21个,总投资82.5亿元,年度投资18.6亿元。推动汉光年产17.5万吨化工新材料、化工研究中心POE装置等项目投产达效,抓实石油石化智能物流港、中实再生循环经济再利用、红宝石总部基地、百禾装配式建筑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促进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新进企业达能满产。在战新产业提质上实现突破。围绕“补链、延链、强链”做文章,重点培育打造精细化工、新材料、数字经济等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全省数字农业示范区,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深度开发数字农业平台,力争平台公司产值达到2000万元。谋划环保产业项目,为“化尾”产业提供更大环境容量。在消费供给提标上实现突破。抢抓消费回补契机,全力支持居然之家、唐人中心等传统商贸企业扩容增质,丰富现代消费体验。谋划开发青龙山商贸承载区,积极布局华住旗下国际连锁酒店等服务项目,促进消费供给升级。鼓励重点商贸企业举办周年庆、国际消费季等促销活动,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潜力、激活消费市场。
(二)聚焦全面融入、主动服务,着力拓展对外开放新高地。坚持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改革推动,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精准发力扩大招商引资。锚定全省“4567”主导产业、全市“1+3+5”现代工业新体系,大力开展链式招商、以商招商,加快20万吨/年锂电池特种碳材料、30万吨/年聚烯烃改性料、渔光发电等25个总投资101.2亿元的项目签约落地。与高新区共建园区、共招项目,切实发挥龙凤经开区的示范带动效应。支持鼓励大庆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黑龙江销售大庆分公司、东北化工销售公司等驻区企业大力拓展俄油气相关业务效益空间。依托地企合作平台公司,谋划烯烃高值化利用催化剂及新材料生产基地等项目,加强产业配套协作,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坚持不懈提升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中移动大庆生产调度中心一期项目建成投用、二期项目落地开工,充分发挥新基建对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支撑作用。支持企业“零地技改”“机器换人”,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创新能力培养,全年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推进华禹石油创新研发中心建设,不断增强企业核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五龙实业、大庆化工研究中心共建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基地,加快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聚焦市域治理、行业监管、政务服务等着力点,不断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推深做实服务保障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抓好四个“十条”系列举措落地,持续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进一步优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市场、社会环境,提升服务质效。全面推进“办好一件事”全链条业务流程整体再造,强化对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完善园区路、电、气、暖、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提高服务标准,降低要素价格。成立重点项目服务推进办公室,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标准化考核,提高项目落地效率。
(三)聚焦三产融合、乐业安居,着力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坚持以城带乡,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现代文明向乡村传播,加快形成城乡共同繁荣新局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依托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进一步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高端定制”种养加品类和产量,着力提升张珏香瓜、王大楞冬储菜等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投资1971万元,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城市型农业新格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成投用半成品加工、果蔬分拣中心,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产销新模式。促进农村宜居宜业。投资1000万元改造5条农村道路,改善出行条件。完善前进、英勇水利配套设施,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5%。促进农民富裕富足。丰富“旅游+”“生态+”等新型业态,依托铁东坑烤、刘高手田园综合体、保田共享菜园,打造农旅融合产品质量效益,带动更多村民致富。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资产,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力争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占比达60%以上。推广志愿服务、环境保洁等领域“积分制”“清单制”,提高公共法律服务农村覆盖面,切实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四)聚焦补齐短板、提升品质,着力塑造城乡环境新面貌。坚持城区、景区、园区深度融合,促进城市品质品位不断提升。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编制完成城镇开发边界拓展、基本农田保护、生态红线划定等国土空间规划,加快布局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加力推动周边地块开发建设,释放东站商业发展潜能,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加大城区泡泽改造力度,实施民生路、昌升周边等雨排改造工程,提升城市水循环系统调蓄涵养能力,力争27%以上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促进城市有机更新。投资2亿元,推进实施龙凤北大街、万峰路等道路维修改造,完善城区路网体系。开展城市“增花添彩”“增绿添园”等行动,力争2年内打造4条以上高标准生态景观带。高标准规划青龙湖及周边景观建设,积极推动龙运路、民生路维修改造等6个在库项目落地和厂前十六栋、二十四栋等小区129栋楼房分户供暖,加快推进蓝岛商场等老旧小区改造,不断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提高精细治理水平。拓展“12345+”平台功能,推动基层“多勤联动”,提升热线快速响应处置能力。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推进社区环境卫生、沿街立面、静态交通、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实现城市面貌从“净”到“美”的转变。
(五)聚焦降碳减污、节约集约,着力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坚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全面加强生态治理。落实落靠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补水龙凤湿地1亿立方米,持续修复龙凤湿地生态环境,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扎实开展“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深化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培育壮大以龙头企业为牵动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三线一单”成果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因地制宜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和绿色建筑节能改造,支持大庆石化公司40万吨/年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项目竣工投产,有序落实“双碳”目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做好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安肇新河流域治理,强化42个入河排污口线上监管。完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估及修复治理,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监管。强化散煤污染治理和清洁能源推广,大力推进秸秆离田还田和禁烧管控,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
(六)聚焦均衡可及、普惠共享,着力实现民生福祉新提升。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应尽之责,顺应民心期盼、办好民生实事,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完善“12+1+N”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精准实施救助政策,推广助老餐厅试点经验。进一步做好拥军优属、退役军人就业帮扶和接续工作。积极参加黑龙江人才周等招引活动,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营造高质量的就业创业环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好实验中学九年一贯制附属学校,完成三永、五十七中等16所学校维修改造,启用龙凤小镇一期幼儿园。推动中小学师生、家长“共上一堂思政课”,实现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协同育人。坚持“五育并举”,推动“1+1+1”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覆盖50%以上辖区学校,打造龙凤优质均衡教育。繁荣发展文体事业。结合第五届全省旅发大会承办,创建特色社区文化中心,以点带面推动基层文化站点建设,扎实开展“激情之夏”“全民健身”等活动,打造15分钟“健身圈”。整合盘活石化移交的13处文体场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多元化需求。强化医疗卫生供给。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健全医疗服务、专业力量、物资保障体系,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要求,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优化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形成上下贯通、医防融合的防病体系。加强重点人群保护,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筑牢全民免疫屏障。
(七)聚焦守牢底线、夯实基础,着力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把统筹发展和安全融入现代化新龙凤建设的各领域全过程。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统筹做好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和包联化解信访矛盾工作,集中开展信访案件化解“春风行动”,努力实现减存控增、防变反弹目标,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在萌芽。完善公共安全机制。稳步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安全生产“三个清单”动态管理,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督查检查,强化“未病先治”,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加快推进光明街道筹备,调整组建唐人、昌升、御和等8个社区,持续推进“四警一律”进网格,充实基层治理“微细胞”。推进“雪亮工程”“智慧警务”建设,进一步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各位代表!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对我们这届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持续推进数字赋能、转变职能、提高效能,着力打造整体智治、高效协同、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现代政府。
毫不动摇加强政治建设。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牢记“三个务必”,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上级决策部署在龙凤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驰而不息推进依法行政。始终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作决策、办实事、解难题都要依法守法用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全方位推进政务公开,始终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笃定不怠弘扬实干精神。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善于从上级政策中抓机遇、找项目、寻求突破口,在法律框架下想问题、作决策、找准发力点。敢于接触矛盾,敢于破解难题,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拍板负责,全力激发政府干事创业活力,以干部敢为带动基层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坚定不移力促作风转变。持续锤炼“紧严细实”工作作风,引导政府系统干部职工树牢“负责意识”、摒弃“避责思维”、主动担当作为。坚持把“四个体系”贯穿工作始终,做到全状态抓工作、满负荷抓落实,坚决杜绝“把说了当办了、把办了当办好”的不实行为,确保各项工作定一件干一件、抓一件成一件。
一以贯之坚守廉政底线。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反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顽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特权行为。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
激浪扬帆新时代,昂首奋进新征程!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奋力前行,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坚定信念、永葆初心,接续奋斗、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凤而不懈奋斗!
名 词 解 释
1、“专精特新”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
2、“1+1+1”基层治理工作新格局:一个部门管执法、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套制度管执法。
3、城乡教共体:义务教育阶段城区或镇区优质学校与乡村或镇区学校结对形成办学共同体,实现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的学校发展模式。
4、“区管校聘”: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区级政府统一管理。
5、“四大”专项行动:大包联、大走访、大排查、大提升。
6、“四级”包联制度:省、市、区、镇(街道)逐级明确领导包联辖区企业,确保辖区内干部包联全覆盖、企业包联全覆盖。
7、“六必访”:企业创业孵化时必访、经营困难时必访、向外战略转移时必访、经营策略调整时必访、增资扩产时必访、筹备上市时必访。
8、“双减”政策: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9、课后服务“5+2”新模式:中小学阶段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
10、“三个清单”:隐患排查清单、督办整改清单、执法成效清单。
11、“四警一律”:一名公安民警、一名检察官、一名法官、一名司法行政干警、一名律师。
12、“五支力量”进网格:通过“党建引领+网格管理”,组织1名市直下沉干部、1名区直下沉干部、1名镇街道干部、1名民警、1名网格员等五方力量进网格、进居民微信群。
13、“四化”:对标治理模式“数字化”、对标治理体系“网格化”、对标治理手段“法治化”、对标治理力量“全域化”。
14、“治重化积”: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
15、“三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16、“五包一”制度:一名社区干部、一名社区网格员、一名社区医务人员、一名社区民警、一名志愿者包保一个重点人员。
17、“三治一创”:治庸、治蛮、治散、创优。
18、“四个体系”:领导责任体系、工作推进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督导问责体系。
19、“4567”主导产业:着力打造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4个经济发展新引擎,培育壮大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农机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赋能升级能源、化工、食品、医药、汽车、轻工6个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服务型制造、旅游康养、养老托育、文化娱乐7个服务业发展。
20、“1+3+5”现代工业新体系:巩固油气采掘“一个基础支撑”,壮大油头化尾、汽车装备、食品加工“三个优势板块”,培育数字经济、生物经济、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五个战新产业”。
21、四个“十条”系列举措:指标提升“硬十条”、数据共享“链十条”、服务暖企“新十条”、态势感知“数十条”。
22、“办好一件事”:聚焦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涉及面广、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政务服务事项,将其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实现多个事项“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达到“一件事一次办”,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23、“多勤联动”:集公安、城管、交通及市场监管、应急、消防等为主体的综合执法模式。
24、“无废城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25、“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6、“12+1+N”:“12”即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取暖救助、物业救助、殡葬救助、法律援助、临时救助,“1”即社会力量参与,“N”即困难群众。
27、“五育并举”:在现代化的教育中通过重视并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8、“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9、“两个大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30、“国之大者”: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社会长治久安的大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