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贺州市平桂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3月10日在贺州市平桂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一、2020年及“十三五”期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6·6”洪灾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克难攻坚、砥砺前行、迎难而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全区企业的复工复产,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各项经济指标的回暖回升,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经济的全面复苏,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7%,增速超广西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在全广西111个县(区)中排名第一。稳住了经济基本盘,经受住了大战大考。 (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首创“三环”管控模式,实施“十严格”措施,率先在全市推出“私人订制”二维码防疫登记平台,将平桂区人民医院及时改造为贺州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了疫情。强化防疫物资供应和调度,率先在全市筹集10车价值98万元果蔬物资,千里驰援武汉、十堰等疫情防控第一线。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率先在全广西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仅在3月底就实现辖区企业复工复产率达100%,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经济增速全广西排名第一。2020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183.4亿元,增长13.7%,增速全市排名第一,荣登全广西111个县(区)榜首。第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6.6%、17.7%和12%,三次产业比为15.4:44.6:4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5%,民间投资增长36.06%,资质内建筑企业增至18家,呈三倍增长,资质内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45.9%,增长了近2.5倍。全区工业经济呈现蓬勃发展,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1家,总数达108家,持续保持全市首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5%,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总产值170.9亿元,增长18.8%,工业增加值增长19.5%,两项指标增速持续保持全市第一。 (三)尽锐出战攻克贫困堡垒。对5个极度、深度贫困村开展挂牌作战,深入开展“百日总攻·七大清零”行动,“四大战役”全面胜利,“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解决,“土瑶”聚居贫困地区“三年目标”全面实现。全区40个贫困村和6377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特别是“土瑶”支系全部脱贫,困扰土瑶聚居区多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出版发行了反映土瑶地区脱贫攻坚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山那边,有光》,成功举办槽碓村“森林之夜”音乐会,以“土瑶”脱贫攻坚为原型的曲艺作品《瑶族铃鼓》《长桌宴》入围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第十届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优秀节目。 (四)全力东融跑出“加速度”。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率先在全市推行项目建设容缺审批制度,全区依申请类的1088项事项已全部进入“一事通办”流程,优化涉企行政审批事项132项,办事提速率达70%。深入实施“三企入桂”项目,积极谋划重大项目167项,签约企业95家(湾企78家),落实新增内资项目134个,落实到位资金77亿元。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总产值24亿元(含服务业)。 (五)特色农业亮点频现。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全区粮食种植面积31.09万亩,增长1.6%,粮食总产量增长2.4%,粮食单产增长0.74%,蔬菜产量增长11.6%,水果产量增长14.8%,实现了全年的稳粮增收。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逐步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推动京基智农、新希望六和、牧原等100万头生猪生态养殖项目逐步落地投产。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扩大无公害蔬菜、水生蔬菜、优质稻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种植规模,加大有机农产品、富硒农产品开发力度,推动“三品一标”建设,累计增扩建现代设施大棚果蔬、水生蔬菜等6.5万亩。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着力稳就业、稳物价、稳增收,民生资金支出2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资金支出88.8%。为制造业、小微企业等减税降费7297万元,为9698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为697名农民工讨回工资1052.49万元,为困难家庭外出务工人员发放稳岗、交通补贴1506.5万元,城镇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新增1597人和5335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6%和9%。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8%。成为广西唯一一个承接自治区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试点工作的县区。全面完成自治区级“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整改力度排名全市首位。顺利通过自治区卫生城市复审,顺利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评估认定,高质量完成“七五”普法规划考评验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提升至98.39%。 此外,我们还荣获了“中国长寿之乡”、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十三五时期主要成就 ——圆一个“设区”梦。经过平桂历任领导班子和全区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申区工作取得成功,平桂区于2016年12月2日挂牌成立,完成全市人民高度关注、平桂群众热切期盼的设区工作,成为广西最年轻的县(区),行政职能实现由管理区向县级行政区的重大转变,增强了平桂区52万干部群众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开启了加快建设“区强民富境美人和”新平桂的崭新征程。 ——取得两个历史性成就。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十三五”末,平桂区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2.8倍、2.2倍、2.9倍,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二是全面消除绝对贫困。6377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2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首创“七步法防贫预警干预机制”入选全国“十三五”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和民政部2019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就业扶贫经验入选全国“2019年人社扶贫典型事例”。获全国“十三五”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荣誉称号。在2019年自治区扶贫成效考核中获综合评价“好”等次,脱贫承诺全面兑现。 ——完成三个重大转变。一是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转变。由以石材碳酸钙为主导的单一资源型经济转变成多产业同步发展的多元复合型经济。碳酸钙产业迈向绿色高端,“中国重钙之都”“中国岗石之都”的名片更加响亮,现代特色农业从“边缘”走向“前沿”,黄金珠宝产业从“无”到“有”,建筑业发展迅速,大数据产业蓄势待发。“十三五”期间,平桂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二是城区面貌实现重大转变。由一个资源枯竭老矿区转变成一座现代化产城融合的新城区。现代城市新格局初具雏形,“四纵六横”的主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城区与乡、乡与村之间的道路全部通达,城区文体中心各体育场馆全面开放,广西东融石材碳酸钙交易中心建成使用,扶贫移民新城日渐繁华,城区美化、绿化、亮化水平大幅提升,城区功能日趋完善,城区面积从1.3平方公里扩大到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50.94%。三是发展格局实现重大转变。由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转变成“东融主阵地”。全区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主动服务大湾区建设、接受大湾区辐射、对接大湾区市场、承接大湾区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2019年以来,抢抓全市高水平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机遇,我区经济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是2019年增长13.8%和2020年增长13.7%,荣获“2019年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第一名),平桂区县域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实现四个持续提升。一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民生事业迈上新台阶,义务教育事业实现均衡发展,贺州市民族学校、平桂高中、文华学校、图书馆、平桂文体中心、平桂人民医院等一批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医保就医结算村级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面覆盖。教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土瑶等特色传统文化得到繁荣发展,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较好成效。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累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8万人次,城镇就业人数超过2.3万人。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32992元,年均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13974元,年均增长9.5%。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三是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提升。成功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长寿之乡”。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大成效,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8%,森林覆盖率达到67.96%,各乡镇均建成污水处理厂。四是社会治理成效持续提升。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全面建成病残吸毒人员收治场所,高规格建成三网融合的综治中心,高水平完成“七五”普法任务。全区禁毒工作、平安平桂建设、法治平桂建设均取得长足进步,服务型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断增强,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二、“十四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根据《中国共产党贺州市平桂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和自觉服务广西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对贺州工作提出的“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力东融、加快发展”总体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面开放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抢抓发展先机,全力东融,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着力推动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加快实现绿色发展,着力推进平桂治理现代化、加快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实现经济发展提速提质、社会安定和谐、民族团结和睦,全面建成“区强民富境美人和”新平桂,为与全国全广西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9%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和10%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8个方面任务的落实: (一)坚持“东融”再加速,加快“东融”实现跨越式发展 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扎实推进规划、产业、人才、服务、交通“五个”东融,主要是从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打造人才聚集高地两方面提升创新引领,以供应链招商、以商招商、项目招商等招商新模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创新“政府+智库+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新型政商合作模式深化与大湾区的合作,加快全面东融实现新突破。 (二)坚持产业优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实施“345”产业集群发展战略,逐步壮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通过培育打造一批引领性领军型龙头企业,引领和扶持中小微企业成长,推动产业逐步实现补链延链;通过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通过进一步提升园区道路、管网、排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园区平台承载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逐步形成产业良性循环生态圈。 (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通过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构建“一特一片”“多村一品、多镇一业”产业发展格局。通过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振兴乡村文明,逐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环境 通过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完善经济治理机制、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政务服务环境、市场服务环境、法治服务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深化“简易办”改革,大力推进承诺审批制度,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五)坚持增强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区 持续完善平桂文体中心配套服务基础设施,依托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打造黄金珠宝文化创意产业链,规划建设1家以上数字化大型剧院、电影院。持续推进“秀美槽碓”、明梅顶自然风景区、狮东大冲老寨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推进瑶绣、盘王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品融合发展,推动“土瑶”地区背靠“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加快“小凉河流域”休闲农业产业带和姑婆山康养旅游带建设,逐步实现旅游公路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提档升级,促进康养和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实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争创成功。 (六)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新平桂 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推动碳酸钙产业实现绿色高端发展,全面实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逐步提升森林覆盖率、城市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等方面指标。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七)坚持城乡联动发展,加快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以“满足人的居住与发展需求”作为产城融合的根本目标,推动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区发展规划,形成产业聚集区、人口聚集区、综合服务区和生态保护区的功能区划。通过以产业聚集发展塑造城市的功能形态,形成各类知识型、创新型服务业新业态,逐渐丰富和发展城市功能;通过新产业新业态的引入和培育,促进发展要素的集聚和人才资源的凝聚,逐步实现交通、医疗、教育、文化等城市配套功能和服务产业的提档升级。发挥比较优势,支持各乡镇(街道)立足自身特色建成“特色小镇”,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形成循环高效、协同并进、共谋发展的良好势头。 (八)坚持共建共享共治,加快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有效防范化解经济运行风险,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安全。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基础应急能力建设,强化网络数字安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矛盾多元化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开展重大涉稳问题化解攻坚,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加强民族团结,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三、2021年主要工作 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按照18%的目标去奋斗),财政收入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固定投资增长18%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增长30%以上,节能减排控制在上级下达目标内,粮食产量稳定在11万吨左右。 (一)加快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施“345”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持续谋划“双百双新”重大产业项目,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2021年,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 1.重点加快三大千亿元产业发展。支持传统碳酸钙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引进食品药品级碳酸钙等新兴产业完善产业链。加快推进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项目二、三、四期和黄金珠宝交易市场的建设,力争年底实现黄金珠宝产值达60亿元,引进企业60家以上。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在一季度实现开工建设。 2.进一步扩大投资。紧盯上级政策和资金投向,积极向上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信贷资金等保障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积极落实信贷融资;加强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提高新增地方债券额度;持续开展政银企、惠企贷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改革加大支持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力度。进一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谋划、争取一批重大项目落户。 3.进一步提升科技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引进碳酸钙、黄金珠宝、大数据等产业链中科技含量高、技术研发强的企业,鼓励企业开展创新研发,支持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扩大先进产能、提升工艺装备、加快绿色改造,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公关和成果的转化运用。做强创新平台,搭建科技成果与企业精准对接平台,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政策支持。 4.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一方面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一方面根据项目建设进度需求提供要素保障。大力推进征地拆迁力度,为新引进、新落地项目和重大项目提供净地保障。产业服务专班要持续优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及时反馈入驻企业需求,确保实现要素的精准调度。 (二)加快“东融”步伐,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全面对接大湾区建设,融入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体系,建设面向大湾区的优质农副产品供给基地,牢牢把握好东融17条政策的“窗口期”“红利期”,扎实推进产业、人才、服务、招商4个东融。 1.产业东融。以推进产业东融为重要抓手,在服务好“3+6”产业集群的同时,实施“345”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全区3个千亿元、4个百亿元、5个十亿元产业的发展,主动融入大湾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 2.服务东融。深入开展服务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先行扶持壮大碳酸钙、黄金珠宝和现代服务业“两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企业和项目平台等,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力争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对引进“湾企”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从项目审批到落地、开工到投产等各个环节。 3.人才东融。以引进产业人才和柔性人才为重点,以深圳、广州招才引智工作站为突破口,积极参与贺州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寿城行”活动,建立完善大湾区“人才飞地”机制,围绕碳酸钙、黄金珠宝、大数据等重点产业,大力引进创新型尖端人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深入推进“人才回归”工程,建立平桂籍人才库。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打造一批“平桂工匠”。 4.招商东融。聚焦产业东融和“345”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精确“湾企入桂”的招商定位,全力引“湾企入桂”,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宣传推介会等活动,着力引进一批“强链、延链、补链”的央企、民企及湾企项目。 (三)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1.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防贫监测对象开展常态化监测和预警干预。加快完善促进增产增收,建立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完善易地扶贫安置点公共服务和后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持续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力抓好今年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的稳产增收。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开展设施农业推广应用三年行动,推广蔬菜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延链补链。 3.持续深入实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全面开展风貌整治和农房风貌塑造,加快以“统一有坡屋顶为主”的“两高两道”沿线示范带建设,持续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全面提升乡村风貌和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三年提升行动,全面推行《贺州市平桂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宅基地管理,进一步加强村庄规划,进一步加强乡村建设管理。实施乡村人才引进培育工程,推进人才资源向基层乡村一线流动。 4.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和农村文化建设,持续开展农民丰收节、送文艺精品下基层等系列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生活。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不断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建好管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通过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乡村精气神提起来。 (四)加快推动产城融合,全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持续完善园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围绕黄金珠宝、大数据等产业,优化物流园区布局,辐射带动城区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和提档升级。重点加快城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加大主城区大型商住综合体、酒店、餐饮、商业街的招商力度,加快城市食品供应、现代物流等服务业的培育,持续推进城区建筑产业、总部经济和冷链物流的发展。 2.持续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开展服务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加快推动碳酸钙、黄金珠宝、大数据和现代服务业“两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企业、项目平台,加快推动平桂区成为自治区级“两业融合”试点区域,培育壮大鑫亿通、怡亚通、大皇蜂物流等龙头企业,围绕“直供粤港澳大湾区”“特色果蔬”等供应链,培育一批示范企业,提升消费品牌竞争力。 3.持续完善旅游功能区建设。全面启动国家级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用好“长寿乡”这张金字招牌,加快“小凉河流域”休闲农业产业带和姑婆山康养旅游带建设,依托姑婆山、玉石林等优质景区,大力发展康养、农业观光游,建立农业采摘体验、农村食宿、农村娱乐等一体化消费模式,通过开展“足球之夜”等差异化促消费活动,加快培育“夜间经济”等新型消费方式。 4.持续释放城乡消费潜力。推进电商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农村电商升级,拓展农村快递网络,完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和社区综合服务网点,推进农特产品“直通车”,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优化消费环境,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促进供需有效对接,打通经济循环堵点,释放城乡消费需求潜力,逐步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五)加快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优先保障教育发展、优先保障居民就业、加快建设健康平桂、大力发展民生事业、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等,加快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民生服务水平,不断织密兜牢民生保障网,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1.优先保障教育发展。围绕“科教振兴”,巩固义务教育均衡成果,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改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条件。实施职业教育体制培优行动计划,深化普职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培育技能人才,尤其是对口平桂产业发展需求和用工需求的技术人才。 2.优先保障居民就业。扎实做好保居民就业工作,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扩大就业面,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居民收入。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帮助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尤其是重点支持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就业帮扶工作,开展“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专项招聘活动,加强稳岗就业政策扶持,充分利用失业保险基金开展稳岗支持。 3.加快建设健康平桂。落实好广西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提升传染病检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等能力,抓好平桂工人医院项目建设,推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大力推动乡村卫生院“振兴计划”,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4.大力发展民生事业。落实好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艺术精品创作等工作。深化推进文化惠民,保护利用好文物。继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以承接自治区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试点为契机,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加快推进北环路、西环路项目建设,优化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推进外联贯通和内联提升工程。加快福安源生态墓园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殡葬制度改革。 5.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坚决防范和遏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持续抓好污染防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稳步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和水平 新常态下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升能力水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不负人民。 1.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谋划和推动经济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立足“两个大局”,不折不扣把中央、自治区、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2.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严格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 3.着力建设廉洁政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正风肃纪,强化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执纪监督,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国资国企、公共资源交易、公共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监管。 4.大力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化政务服务,推行政务公开。巩固提升精文减会成果,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坚持和完善重大事项、重点工作推动落实机制。规范督查检查,完善绩效考评,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效能,推行“不见面”办事,减少企业办事成本,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