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凤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持续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16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52.1亿元,下降3.9%;第三产业增加值83.1亿元,下降0.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5:31.8:50.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69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5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其中,农业总产值18.4亿元,增长6.9%;林业总产值2.7亿元,下降48.0%;畜牧业总产值24.9亿元,增长24.7%;渔业总产值6.1亿元,增长1.0%;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4亿元,增长2.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30.0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11.6亿元,林业增加值1.8亿元,畜牧业增加值11.1亿元,渔业增加值4.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4亿元。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2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3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0.9万公顷。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谷物播种面积5万公顷,豆类播种面积0.2万公顷,薯类播种面积0.1万公顷。粮食作物总产量28.3万吨。其中,谷物产量27.3万吨,豆类和薯类产量各0.5万吨。设施蔬菜种植面积823公顷,生产蔬菜31450吨。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000亩,森林抚育面积4万亩,人工更新面积1.2万亩。全年坚果产量4.995万吨,其中板栗4.2万吨、核桃0.4万吨、松籽0.3万吨、榛子0.095万吨。 全年畜牧业肉类总产量达9.5万吨,比上年增长39.9%;禽蛋产量2.2万吨,增长19.0%;奶产量0.4万吨,增长22.0%。生猪出栏9.3万头,下降10.6%,存栏9.8万头,下降2.4%;牛出栏1.4万头,增长13.2%,存栏2.6万头,增长20.7%;家禽出栏5174.6万只,增长49.8%,存栏903万只,增长44.5%。 全年水产品产量21377吨,渔业经济总产值6.1亿元。其中渔业产值4.7亿元。共培育各类苗种1亿尾。其中,鲤鱼6000万尾,鲢鱼1000万尾,鲫鱼2000万尾,其它冷水鱼等1000万尾。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7户,实现总产值117.6亿元,比上年下降1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4.3%;销售产值109.5亿元,下降19.4%;营业收入114.7亿元,下降17.1%;利润总额6.8亿元,下降60.2%;税金3.1亿元,下降43.7%。 全年工业全口径累计售电量18.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1%。 全市在库统计的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32户,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8.2%。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36.8亿元,增长9.0%;房地产投资完成10.1亿元,增长5.5%。 从投资规模看,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建设500万元以上项目152个,总量比上年增加8个,新开工项目103个,比上年下降2.8%。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新开工面积43.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9.6%。房屋竣工面积22.7万平方米,下降49.9%。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8.5万平方米,下降11.5%,商品房销售额12.5亿元,下降8.8%。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9.1%。分经营地看,城镇零售额增长8.9%,乡村零售额增长9.9%;分规模看,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6.9%,限额以下零售额增长9.2%;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增长8.3%,餐饮收入额增长12.3%。 六、对外经济贸易 2019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完成74.4万美元。全年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52.6亿元。 七、交通运输和旅游 2019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完成2.05亿元。其中,干线公路投资0.9亿元,完成新建干线公路22.2公里,桥梁29座652.7米;完成中修工程47.1公里,改造路基26.7公里;农村公路投资1.15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37公里,其中,新建改建92.7公里,大修39.8公里,国防公路20.8公里,高速公路便道恢复工程7.6公里,新建桥梁35座934米。 全市铁路总长195公里,有大小停车站23个。公路干线9条,其中国家级公路3条,里程为253公里;省级公路6条,里程为374公里。 全年公路货运量895万吨1372万吨,比上年下降0.9%;全年公路客运量1047万人,下降0.9%。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03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约78公里,国省干线公路627公里,县级公路31公里,乡级公路693公里,村级公路1603公里。 2019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人数比上年增长10.0%,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5.0%。 年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8处。其中,4A级景区3处,3A级景区5处。全市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全市拥有星级宾馆8家,旅行社33家。 八、市场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增长2.7%。八大类商品中,七类呈上涨态势,一类呈下降态势。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幅度最大,增长8.0%;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增长5.2%,居第二位;医疗保健类、衣着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分别增长4.3%、2.0%、1.0%、0.6%和0.4%;居住类下降2.9%。全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比上年增长4.0%。 九、财政、税收和金融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3.74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全口径财政支出44.66亿元,增长1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3.99亿元,增长15.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39.87亿元,增长8.9%。 全年实现税收总额7.7亿元,比上年下降20.5%。其中,全年全口径税收收入13.7亿元,下降23.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住户存款334.4亿元,增长13.6%;非金融企业存款15.7亿元,下降21.1%。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79.7亿元,增长7.7%。其中,住户贷款45.1亿元,下降1.9%;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33.3亿元,增长10.3%。全年存贷比为49.8%,比上年下降1.2%,存贷差为182.2亿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户,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6097.5万元。 全年专利授权量完成18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完成18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完成156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完成9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8件。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6097.5万元。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8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普通初级中学13所,小学学校12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公立幼儿园1所。拥有教职工5697人,其中专任教师5089人。全年共有在校学生43719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8492人;初中在校学生13195人;小学在校学生19456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2376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20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小学升学率100.0%,初中升学率(普高)65.0%。 为了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2019年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新建、维修项目38项,投入资金2227万元,新建、维修改造校舍面积104638平方米。其中,长效机制项目29项,投入资金1877万元;中央预算内教育现代化推进项目9项,投入资金350万元。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拥有调频广播电台2个频点,广播电视站19个,电视转播台2座。 年末全市广播电台拥有中短波转播发射台1座(313台),调频转播发射台2座(204台、凤城),广播电台自办节目1套,全年播出时间6570小时,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7%。全市有电视转播发射台2座(204台、凤城),电视台自办节目2套,电视全年播出时间6570小时。有线广播电视转播干线网络总长180公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7%。 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21个。 全市拥有县级公立医院2所,乡镇卫生院20所,村卫生所280个,牙科诊所43个。拥有医疗床位3785张,各类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医师1403人,护士1711人。 全市现有体育馆4个,晨晚练站点500个。其中,农民健身工程219个,体育公园5个,健身俱乐部10个,老年活动中心1个。体育场地面积880052.7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1.52平方米。体育单项协会3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320名。 全年举办大型体育活动11项,其中承办省级赛事3项。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04元,比上年增长9.8%。 年末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3.4万人,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参保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3.7万人,行政村覆盖率100.0%,农村常住人口参合率99.0%。 年末全市共有城乡低保15155户21593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7362万元。其中,城市低保4469户,7899人,3639万元;农村低保10686户,13694人,3732万元。全年累计新增低保1271户,2040人,退出2086户,3624人。其中,城市低保累计新增208户398人,退出735户1781人,农村低保累计新增1063户1642人,退出1351户1843人。 截止到年末,全市共有9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1885人,累计发放高龄补贴资金216万元;有80—89周岁低保边缘老人251人,累计发放80—89周岁低保边缘补贴资金14.4万元;有80周岁以上经济困难老人1290人,累计发放经济困难高龄老人补贴资金79.8万元;有60—79周岁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人261人,累计发放经济困难失能补贴资金16.2万元。 全年向各乡镇(街道)预拨临时救助资金169万元,实施临时救助1860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10.7万元。“救急难”68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58.3万元。为城乡困难对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368万元。为17360户城乡困难家庭发放冬季取暖救助资金477万元,为17514户城乡困难家庭发放电价补贴101万元。 截止2019年底全市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建档立卡总人数6476户13590人。其中已脱贫6455户13550人,未脱贫21户40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371人,完成计划4200人的104.1%。城镇登记失业率年度计划为4.5%,截止年底,控制在3.4%内。 各类重点群体就业保持总体平稳。2019年返回生源地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80.0%,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0%。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331人(其中55人暂无就业意愿),就业248人,就业率89.6%。困难家庭大学生3人,全部就业,就业率100.0%。 全年参加失业保险户数1191户,实际缴费人数完成24846人(其中:新增失业保险扩面2393人),参保人员全部建立了个人缴费记录,建账率达到100.0%。全年监测失业动态预警单位36户。其中,监测国家级失业动态预警单位12户(重点监测企业4户);监测省级就业用工单位24户,监测企业就业人员总数9.7万人次。全年新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469人,接收失业人员档案469份。现有享受保险金待遇人员356人,领金人员联网数据上传356人,上传率100.0%。全年发放失业保险金3932人次,发放金额402.9万元。全年缴纳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3820人次,缴纳金额111.3万元。全年发放失业人员6月份物价临时补贴327人,补贴金额11772元。2017年度企业申请稳岗补贴符合条件并认定251户,10903人,发放企业稳岗补贴199.45万元。2018年度企业申请稳岗补贴已认定246户,11175人,补贴金额190.7万元。全年征缴失业保险费1034.7万元。 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机关事业、城镇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共计331850人。其中,机关事业在职参保人员12895人,机关事业退休人员10440人;城镇企业在职参保人员84807人,城镇企业退休人员91784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员64925人,城乡退休人员66999人;抚养比为0.96:1。 十三、能源、环境保护和城市基础设施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6.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9%,其中四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5.7万吨标准煤,增长4.0%。 全地区客运班车279辆,运营线路188条(含支线),运营线路总长度13762.8公里;市内城市公共汽车运营车辆102辆,运营线路19条(含支线),运营线路总长度536.6公里。 全市城市自来水管长度348公里,全年供水总量1254万吨。天然气管道长度72.6公里,天然气供气总量478.9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1%;城市石油液化气供气总量655吨,下降5.1%。天然气用户1.6143万户,液化气用户13.78万户。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62天。其中,Ⅰ(优)级天数91天,Ⅱ级(良)天数171天,Ⅲ级(轻微污染)天数4天,Ⅴ级(重度污染级)天数5天,Ⅵ级(严重污染级)天数1天,达标率为86.2%。 十四、地区人口 根据户籍人口统计,年末全市总户数195367户,户籍总人口549634人,比上年减少4193人。其中,乡村人口364994人,占总人口的66.4%。总人口中,男性人口277986人,女性人口271648人;男女人口比例102.3:100。全市出生人口2948人,出生率5.3‰,死亡人口4070人,死亡率7.4‰,自然增加人口-1122人,自然增长率为-2.0‰。 备注: 1、本公报中2019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指标数据在年报时可能还有调整。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及各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及各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有关数据,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及有关规定进行了修订,2019年上述数据同比增速以修订后数据为计算依据。 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农林牧渔业数据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修订后数据。 5、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6、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为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法人单位以及个体经营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不包括军工和国防项目。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8、规模以上服务业分三个统计范围: 一是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 二是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类,教育三个门类,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 三是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9、在职参保人数指社会从业人员。 10、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包括参保职工和参保退休人员。 11、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12、资料来源:本公报中粮食产量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凤城调查队;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和草原局;水产品数据、猪牛羊禽肉产量、禽蛋产量、牛奶产量等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数据来自市招商事务服务中心;客运班车、运营线路等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税收收入来自市税务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凤城支行;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旅游数据、文化馆、公共图书馆、体育、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局;物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凤城调查队;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社会福利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脱贫攻坚数据来自市扶贫开发事务中心;规上工业数据来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售电量来自国网凤城市供电公司;国家高新技术数据来自市科学技术局;就业失业相关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城乡养老保险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利数据、科技成果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技术合同数据来自市发展改革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来自丹东市生态环境局凤城分局;城市供气等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自来水管长度和全年供水量数据来自凤城市自来水公司;地区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