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武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武强县统计局 (2024年4月16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奋发进取、砥砺前行,经济强县、美丽武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县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回升向好的总体态势,民生保障持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稳定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9174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4939万元,不变价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3421万元,增长8.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3383万元,增长5.4%。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为14.0:37.4:48.6。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1457元,比上年增长6.0%。民营经济增加值61.4亿元,比上年增长6.3%,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68.9%。
图 1 2019-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图2 2019-2023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
年末全县常住总人口17382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3915人,比上年末增加3013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6.8%,比上年末提高1.5个百分点。 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89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8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15人。 二、农业 粮食播种面积4.2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7%。粮食总产量23.3万吨,比上年下降10.3%。其中:小麦11.1万吨,增长1.8%;玉米11.7万吨,下降19.5%。 图3 2019-2023年粮食产量
蔬菜播种面积1435.5公顷,比上年增长1.2%,总产量6.8万吨,增长2.3%;油料播种面积1370.9公顷,增长93.4%,总产量2976.4吨,增长26.0%;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3.2公顷,下降43.9%,总产量17.7吨,下降33.1%;瓜果类播种面积25.6公顷,增长15.9%,总产量0.1万吨,增长15.7%。 园林水果总产量2901.2吨,比上年下降20.7%。其中,苹果、梨、桃和葡萄的产量分别为544.1吨、418.5吨、1277.1吨和614.2吨,分别增长1.8%、7.8%、-33.6%和-5.4%,占全县园林水果总产量的比重达到98%。 猪出栏9.5万头,牛出栏1.8万头,羊出栏6.6万只,家禽出栏358.9万只,禽蛋产量1.6万吨,奶类总产量22.5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家,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实现营业收入706978万元,比上年增长4.0%;实现利润总额23089万元,下降29.2%;工业产品销售率97.6%,下降1.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9895万元,下降11.7%。
| | | | | | 47073 | | | 29414 | | | 678 | | | 261257 | | | 18709 | | | 228397 | | | 412 | | | 11178 | | | 12071 | | | 15113 | | | 1085 | | | |
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8家,签订合同额3.4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实现产值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0%。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9.9%。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8%,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6.7%,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4.6%。其中: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6.7%,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9.3%,高新投资比上年增长106.7%,服务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4.6%,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2.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5.8%。 城乡建设项目比上年增长18.3%,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44.8%。商品房销售面积为7127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1%,房屋施工面积41144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2%。
表2 2023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 |
| | | | | 44.9 | | 26.2 | | 50.6 | | 243.0 | | -3.6 | | -8.6 | | 401.5 | | 281.2 | | 9.5 | | -44.8 | | -29.9 | | 132.4 | | |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8058万元,比上年增长12.0%。按销售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4138万元,增长15.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3920万元,增长4.2%。 全县批发业销售额213457万元,同比增长2.9%;零售业销售额88884万元,同比增长11.4%;住宿业营业额3242万元,同比增长4.3%;餐饮业营业额13373万元,同比增长14.1%。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5.6%,饮料类下降9.5%,烟酒类增长22.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8.7%,化妆品类增长36.0%,日用品类下降4.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44.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0.1%,汽车类下降55.2%。 图4 2019-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785.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27.3公里,普通干线(国道、省道)56.5公里,农村公路里程702公里。本年新上牌小型汽车2696辆。年末机动车保有量45442辆,比上年增长17.6%。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19223户,固定电话用户13239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0776户。 七、财政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82906万元,比上年增长2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2373万元,比上年增长1.6%。分系统看,税务完成55910万元,财政完成2699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14395万元,比上年下降5.0%。 全年财政支出214395万元,下降5.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643万元,增长1.7%;公共安全支出4993万元,下降20.3%;教育支出29896万元,下降8.2%;科学技术支出4525万元,下降2.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245万元,增长5.2%;卫生健康支出18045万元,增长10.5%;节能环保支出4605万元,下降29.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3072万元,增长9.6%。 图5 2019-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702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336元,增长7.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35,比上年缩小0.04。 图6 2019-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图7 2019-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全县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3726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2389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6262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12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450人。 九、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和卫生 科技创新赋能增效。2023年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在全省上升10个位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完成6752万元,惠及企业39家,同比增长70%;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历年最多;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实现了年度倍增。 全县实有普通中学7所,在校学生9043人,专任教师1251人;小学32所,在校学生12009人,专任教师1039人。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 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336个,其中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956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491人,注册护士360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143张,其中医院600张,乡镇卫生院433张。 十、城乡建设和环境治理 县城功能更加完善。投资1.66亿元改造提升老旧小区23个、示范街道4条,新建口袋公园4个、省级园林式小区3个、园林式单位1个,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建停车场4个、新增停车位1016个,配建智能充电桩85个,综合客运站、农贸市场等如期完工,即将投用,新建58兆瓦供热锅炉1座,改造提升供热管网6.7公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改造排水管网56公里,高标准完成县城主次干道雨污分流,连续强降雨期间未出现长时间积水,县城排涝能力显著改善。 和美乡村更加宜居。坚持“六区同建、一体推进”,谋划实施项目15个,总投资1.68亿元,建设美丽乡村15个,提升户厕1487座、公厕150座,完成率100%,“1+3”乡村振兴示范体系基本形成。央视总台《山水间的家》探访周窝村,节目在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京津冀“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推进活动成功举办,街关镇、豆村镇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PM2.5等主要污染物指标持续下降,空气优良天数248天,全市排名第二,国、省考河流断面均值全部达标;大力实施河湖水系连通,投资5600余万元实施农业灌溉水源置换、河道整治等项目,全年河渠清淤36.48公里,引蓄地表水4700万立方米,新增地表水灌溉面积3.5万亩。获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在国家水权交易平台完成全市首例县域用水权交易。
注释: 1.本公报所列2023年部分统计数据为快报数。 2、公报中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最终核实数据确定后,初步核算数据不再使用。经最终核实,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827135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 5.民营经济统计口径为除国有控股、港澳台商控股和外商控股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7.房地产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管理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8.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9.公报中部分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