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66|回复: 0

[安徽] 2024年太和县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16:18
  • 签到天数: 75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1836
    发表于 2024-5-20 21: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太和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6日在太和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陈建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锚定建设“九个‘区域性强市’先进县”奋斗目标,坚定信心、砥砺前行,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美好太和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地区生产总值530.5亿元、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5亿元、增长1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0亿元、增长10.8%,总量稳居全省县域第1。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提振实体经济,核心势能更加集聚。强化特色产业引领。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61.8亿元。太和“全产业链医药生态体系”发展模式获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肯定。募集完成现代医药产业基金首期资金,已投资重庆嘉士腾、上海翎耀2个项目。康信制药、德诺医药等项目签约开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基地、四环科宝化学制药、华军药业等项目加快建设,欣奕华制药、悦康凯悦制药等项目完成技改,现代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快。维晶新材料、鸿伟铜业、鹏然再生资源等项目开工,天硕金属项目竣工投产,绿色新能源产业链条进一步延长。鹏宇、昌泰发制品等项目加快建设,泓远发制品项目建成投产,发艺文化产业加快集聚壮大。屹翔滤材、乾元环保等项目落地,太平洋织物等项目加快推进,中竞新材料项目竣工,高端纺织产业快速发展。人民控股储能PARK项目开工,创艺新能源等项目签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初具雏形。强化有效投资支撑。实施项目239个、总投资825.6亿元。新纳统项目总投资193.7亿元,工业投资占比72.5%。纳入省开工动员项目个数和总投资额均居全市第1。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9个、全市第1。召开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会63场、解决事项475个。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7个、总投资335.1亿元,创历史新高。一批体量大、质效高、带动强的投资超30亿元项目相继落地。强化优质企业带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7家、省“专精特新”企业9家、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省智能工厂1家、省数字化车间1个。入围省制造业企业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企业2家,上榜省民营企业“营收百强”“制造业综合百强”企业4家。入选省“专精特新”企业50强1家。新增省“三品”示范企业2家、省工业精品1个。

    (二)着力夯牢“三农”根基,乡村振兴更加扎实。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我县种粮大户徐淙祥重要回信精神,努力多种粮、种好粮。粮食播种面积297.3万亩、总产100.7万吨,均创历史新高。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6%,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35.4万亩。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8%以上。29万吨粮食和物资储备库等项目开工建设。获评“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省粮食生产10强县。荣获“全国十佳农民”称号1人,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名“全国十佳农民”的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230亿元。培育100亿元和5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园区各1个。获评省农产品加工10强县。中药材、大豆产业均纳入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获批省“十大皖药”(菊花)产业示范基地、全市唯一。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一帆香料荣获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实现零突破。获批国家级粮经作物专家服务基地、全省唯一。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出台肉牛肉羊增量提质实施方案,粒之源肉牛产业等项目签约落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财政衔接资金项目136个,中央及省级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分别达63.8%和64.2%。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5601元、增长15.9%,47400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稳定就业。在2022年度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评中获“好”等次,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获“优秀”等次。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2亿元、增长58%,50万元以上强村超200个、增长116%。

    (三)统筹推进融合发展,城乡面貌更加靓丽。城市更新有力度。完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8.6平方公里,增加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7.8%。新开工新型城镇化项目32个、总投资50.2亿元。老大桥、河西湿地水厂、西部路网等项目有序推进,城市生命线一期、智慧管网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开展,新一中周边路网等项目竣工。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483个,新建改造提升口袋公园15个,新增绿化面积32.5万平方米、绿道6.5公里。新建城区社区全民健身场地55处,新建改造村级全民健身场地70处,基本实现城乡居民身边健身设施全覆盖。城市管理有温度。改造老旧小区7个、惠及群众526户。有效缓解复兴路等路段交通拥堵问题。护城河、椿樱河等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完成。持续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和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整治提升攻坚行动,获“国家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个、省“美好家园”小区1个、市“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2个。设置便民摊点群25处、摊点600多个,守住了城市“烟火气”。乡村面貌有靓度。启动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建成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14个,2个乡村入选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名录,双浮镇刘老桥村、旧县镇张槐村获批建设首批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马集发艺小镇在省级特色小镇评估中获“优秀”等次、皖北地区唯一。G344桑营至清浅段改建工程启动建设,G105双浮至三角元段改建工程基本完工。皖北地区群众喝上更好水保障工程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第一地表水厂等项目开工建设。除险加固大王沟、刘浅沟等8座小型涵闸。引江济淮二期太和调蓄水池、陶庙码头等项目有序推进。提质改造农村公路153.7公里、危桥25座。6000套改厕任务全部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95%。

    (四)加速释放消费潜能,服务产业更加繁荣。消费潜力有效激发。新增限上商贸主体54家,华源医药再次入选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2家企业跻身省民营企业“服务业百强”前10。持续开展“徽动消费•乐享太和”系列活动,拉动消费3.8亿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70.2万平方米、增长14.1%,全市唯一正增长县(市)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获批省第三批“十四五”两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2家。新增省服务业集聚区1个、冷链物流基地1个。存贷款余额达1510.4亿元,制造业贷款增长23.4%、增速全市第1。消费场景多元拓展。打造现代化新型智慧仓储物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共享云仓,单日发货量超万单。获批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1个、年网销额超1000万元农村电商企业1家。太和小吃就业创业协会正式成立。打造国建第五街区、昂里湾夜市、悦湖小镇商业街等特色街区,赋能新消费业态。

    (五)深耕厚植科教兴县,创新驱动更加强劲。创新引领科技赋能。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8家、省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获批首批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1个、研发中心1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45个。获批省级科技项目立项3项。登记科技成果150项,企业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35亿元。35家企业成功实现“两清零”。县内企业主导参与制定、修订国家标准22个。恒宇环保被认定为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示范企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学前教育建设项目等开工建设,太和三中南校区、北城中学西校区等投入使用。新增学位3540个。太和中学扩建稳步推进。职教园区一期主体工程完工。在2022年度省教育督导考核中获“优秀”等次。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太和二中被授予“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称号。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挂牌成立太和驻苏州、温州、合肥“双招双引”工作站。全职引进人才968名,柔性吸引中高端人才60余名。新增产学研项目20个。贝克制药省院士工作站获批备案。新增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以“高校+医院”模式建立2家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六)持之以恒深化改革,发展动能更加充沛。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深入推进开发区“标准地”改革,新增工业用地1540亩,全部以“标准地”形式出让。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盘活低效闲置用地694亩。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首次进入全省前30。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获评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顺利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省级试点工作任务。预计进出口总额超3亿美元。新增外资企业3家、进出口实绩企业17家。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倍。9个品牌被认定为“安徽出口品牌”。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项目16个、总投资186.7亿元。新增长三角省级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家。与肥东县建立合作共建关系。县人民医院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学科共建,县中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共建分中心。坚持不懈优化营商环境。推出肩并肩服务、一把手坐窗口等创新举措,1400余项政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开设企业服务专厅,提供办件服务760次。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一日办结”,新登记经营主体1.9万户、增长29.4%。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3.4亿元,为294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41.5亿元。国家数据直达基层试点县建设扎实推进,建成数字化基层治理平台。“一卡(码)清缴”工作全省领先。

    (七)凝心聚力改善生态,绿色底色更加浓郁。严格落实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556”机制,大力推进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省、市生态环境警示片涉及我县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等年度任务。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和土壤污染治理。PM2.5年平均浓度41.9微克/立方米、下降3.4%,改善幅度居全市5县(市)第1;优良天数278天、优良率76.2%,居全市5县(市)第1。26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营。5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网21.3万千瓦。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2家。创建绿色社区5个。推深做实河长制、林长制,3条河道被评为省级、市级“幸福河湖”,完成人工造林1010亩、退化林修复4608亩、森林抚育6407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8个。

    (八)倾力保障社会事业,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基本保障坚实有力。民生类支出64.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10项暖民心行动和50件民生实事任务全部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6294人。青网创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办理欠薪案件2800余件,追回劳动报酬3000余万元。交付使用安置区10个,安置群众超1.2万人,有效解决“难安置”问题。平安太和建设扎实推进。打击电诈犯罪实现“两降两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等指标均居全市前列。赴省及以上信访量下降24.3%。房地产、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总体可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深入推进,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再次获评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社会事业繁荣发展。荣获“省卫生县城”“省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县”称号。县中医院在2022年度全国三级中医综合医院中排名第36、全国县级中医院排名第1。县人民医院填补全省电子病历6级空白。建立“15分钟医保服务圈”,创建2022年度省级医疗保障服务示范点2个。县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县博物馆绩效评价连续两年全省县级第1。在市第十四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70枚。新增市级非遗14项。成功举办“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第六届太和书画艺术节”。入选国家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1人、全市唯一,入选省“江淮文化名家”2人。徐淙祥荣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获评“全国最美家庭”1户、“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1人、“中国好人”1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1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有序开展。县征兵工作被评为省级先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妇女儿童事业及关工委、老龄委、老干部等工作得到新加强,民族、宗教、供销、残疾人、红十字、慈善、气象、外事等工作获得新发展。

    2023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我们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不断取得实效,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监督。办理县人大代表议案2件、建议45件,县政协委员提案190件、社情民意109件。强化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充分发挥12345便民服务热线“连心桥”作用,受理群众和企业各类诉求17400多件、办结率100%。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扛牢巡视整改政治责任,扎实推进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认真做好审计、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始终坚持“过紧日子”思想。落实重大决策“一对标三审查”工作机制。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实“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开展“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专项整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风清气正劲足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极其不易的发展历程,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2023年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县人民,向给予县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太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面对新使命开拓奋进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县域经济实力还不够强,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二是发展质量还不高,投资结构、产业结构还不优,一些投资体量大的项目还没有竣工投产形成带动作用。三是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四是政府系统干部队伍素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营商环境还需优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存在,少数领域腐败问题仍有发生。对此,我们要增强信心和底气,积极有效解决问题,奋发有为应对挑战,决不辜负全县人民期待!

    二、2024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及阜阳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紧扣“九个‘区域性强市’先进县”奋斗目标,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太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定走好新时代太和高质量发展新路。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力争高于全市平均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研发投入强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粮食产量及粮食播种面积、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筑牢产业基础,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聚焦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争创省质量强县,加快建设“区域性制造强市”先进县。

    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制造业五年倍增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围绕“2+2+1”工业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现代医药产业,坚持“特色原料药+高端制剂”一体化发展,高效运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基地,推动中印国际医药产业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开工建设济乐康医药、华源医药化工等项目,加快康信制药、德诺医药等项目建设,投产四环科宝制剂等项目。延伸绿色新能源产业链条,持续建设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推进鲁控智造、华东绿色能源等项目建设,竣工德乾新能源、凯铂环保等项目。升级发艺文化产业,加快贝达荣、昌泰发制品等项目建设。壮大高端纺织产业,推进屹翔滤材、乾元环保等项目建设,投产太平洋织物等项目。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推进人民控股储能PARK、创艺新能源等项目建设。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聚力招引一批零部件、后市场项目,加快推进县、乡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市场主体培育。深入推进工业企业“13581”龙头培育、“专精特新”培育工程,力争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专精特新”企业9家、市“13581”龙头企业2家、新四板挂牌企业10家。扎实开展助企解难、政策落地、产需对接、动能培育、提质增效“五大行动”,巩固增强工业回升向好态势。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三赋”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培育省数字化车间1家、智能工厂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8家、“三品”示范企业2家。扎实推进企业升级入规,分行业建立完善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后备库,梯度培育优质中小企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争创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提升开发园区能级。持续深化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改革,深入推进“亩均效益评价”,加快开发区调区。实施“开发区吹哨、部门报到”项目调度机制,加快综合管廊、智慧园区、污水处理厂、双电源布局、路网畅通等项目建设。丰富产业引导基金种类,做大基金规模,招引一批大项目入驻园区。深化化工园区整治提升,安全风险达到D级,打造化工园区优质品牌。加快城关工业园和开发区实质性整合。推动乡镇园区协调发展,积极支持、参与首太新能源产业园千亿园区建设。大力提升园区承载力,更好发挥园区经济建设主战场作用。

    (二)大力抓好“三农”工作,聚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快建设“区域性农业强市”先进县。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我县种粮大户徐淙祥重要回信精神,稳面积、提单产、降损耗、优品质,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5.5万亩,确保粮食播种总面积不低于上年,区域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8.5万亩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不低于98%。继续做好粮食收储政策执行、价格落实等工作,确保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违法占用耕地等行为。家庭农场总数发展到1万家,农民合作社稳定在2700个左右。力争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不低于500个,“大托管”服务面积达90万亩。

    打造乡村特色产业。着力构建农业全产业链,认真落实绿色食品产业“双千亿”计划,推动红托竹荪、集装箱养鱼等特色“1+N”全产业链发展,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园、中药材产业集群、大豆产业集群等项目建设,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绿色食品产业产值达262亿元。做好“三头三尾”增值大文章,大力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加大肉牛产业项目招引,力争肉牛年饲养量达5.7万头、产值达14.2亿元。积极推动小青菜、麒麟西瓜、桔梗等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壮大预制菜产业。提升“全国特色劳务品牌—太和板面”影响力,加快板面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5个,培育“皖美农品”品牌1个。高标准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区。持续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

    描绘和美乡村画卷。强化规划引领,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建设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20个,抓好首批2个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规划建设,做好2024年精品示范村申报工作。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造提升农村厕所6200套,加快实施垃圾、污水治理、道路畅通等项目,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乡镇1个,建设美丽乡村宜居自然村庄156个。提质改造农村公路25.3公里、危桥10座,实施养护工程180公里、安全防护提升工程94公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完善数字化基层治理平台,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积极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网格化管理,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及时优化帮扶措施,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盘活集体闲置资产,积极招引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进村,推进农村居民就近就业“132”工程,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规模稳中有增。力争中央及省级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不低于70%。

    (三)大力拓展有效需求,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

    激发消费潜能。加快建设“区域性消费强市”先进县。持续实施“徽动消费•乐享太和”系列活动,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消费增长点,培树知名消费品牌。支持发展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社区团购等电商新模式,推动建设电商直播基地,加快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培育县域中心商圈、省级特色街区、夜间消费街区、“老字号”企业等。新增限上商贸主体60家。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500亿元。

    扩大有效投资。持续优化项目全周期推进机制,推行重点项目节点工作法,完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更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三类项目库”。常态化召开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会,统筹解决土地、环评、资金等要素难题,推动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深入开展有效投资专项行动,落实全市工业投资千亿计划和“三个百亿”行动,滚动推进技改项目29个。加快推进科创智谷等重点项目建设,每季度开工超10亿元项目1个以上。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总投资超千亿元的280余个重点项目建设。

    提升服务业质效。打造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服务型制造企业、“两业融合”试点企业。推动万达商业综合体开业。全力发展现代中医康养产业。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优化信贷结构,提升投量、精准投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优化乡村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乡镇快递共配中心、村级快递服务站、农村冷链物流集配中心等。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旅游重点项目提升行动,培育特色主题村,发展后备箱工程基地等项目。

    (四)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持续打造秀美宜居县城。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扎实推进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试点,加快阜城太和一体化发展。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构筑“一主一次、八心多点”城镇空间格局。持续推进卫星城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启动滨河高中、新党校周边、河西养老院等河西路网工程建设。加快G344桑营至清浅段改建和沙河路、曙光路改造等工程进度。加快推进G105税镇至大新段改建和G329三角元至苗集段加宽前期工作。

    加快提升城市品质。打好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的“组合拳”,不断提升城市“内涵”。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积极治理城市内涝,加快推进城市生命线一期、城区主干渠排涝站、智慧管网改造等项目建设。序时推进皖北地区群众喝上更好水保障工程和河西湿地水厂项目。持续推进县人民医院新区、法院审判法庭等公益性项目建设。增加“边角地”绿化景观,加快口袋公园建设。新增绿化面积2.1万平方米。改造邮电局家属院等5个老旧小区。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

    优化升级城市服务。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让人民城市更好服务人民。做好市政道路人行步道提升等工作。加快共享电单车监管平台建设,实现“一张图”管理。完成城区15座公厕改造、3座中转站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智能感知联合实验室建设。加快数字城管智慧化升级。加强城区交通秩序管理。推进文明路地下社会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机动车停车位。持续深化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提升行动,实现全民参与、齐抓共管。

    (五)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充分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坚持以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动“三变”改革村占比达95%,全面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分类别、分批次推进“村改居”。巩固深化国有企业、零基预算改革。做好市场准入准营退出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助企便民“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实施“数据要素×”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和授权运营。统筹抓好科技人才、招投标、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级。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技强市”先进县。以创建省级创新型县为抓手,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双倍增两清零一提升”行动,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1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00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深化政产学研用金合作,打造以开发区和乡镇工业聚集区为载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承载区,科技成果登记、技术合同交易额继续保持全市前列。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新增市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10个以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建设“区域性人才强市”先进县。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新格局,支持阜阳市医药科技工程学校创建省中等职业教育A类办学水平学校。深入落实“人才安徽行”活动,持续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推进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和实用技能人才集聚、太和籍人才“回家乡”行动,着力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大力实施技工强县建设工程,高技能人才达到4500人。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精准推进招大引强,深化与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等地区产业、市场、科创、园区链接,成立“双招双引”工作站4个,加快推进京宇复瑞制剂、晶宫万吨绿色冷链智慧云仓等项目建设。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0个。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水平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深化与肥东县合作共建,积极融入阜阳城市圈与合肥都市圈联动发展。在长三角重点城市设立太和名优农产品展销平台,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年销售额超100亿元。提高外贸外资发展质量。力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90家、超千万美元企业达10家。做好京粮云控、瑞邦香料、百一进出口等项目落地全程服务。推进自贸试验区阜阳联动创新区太和片区建设。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打造营商环境太和品牌。持续实施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推深做实一把手坐窗口、营商环境体验官等举措。探索实施“企业宁静日”制度。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推动惠企政策兑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在规范执法中体现监管温度,加快建设高效便捷、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市场环境。在企业诉求办理、资源要素保障、遗留问题处置等方面持续发力,把亲商、安商、护商各项工作做实做好,让企业投资放心、创业舒心、办事顺心。

    (六)大力推进生态保护治理,加快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区域性生态强市”先进县。

    坚决抓好污染防治。常态化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扎实推进“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强化固定源、移动源、社会面源“三源统管”,完成市下达PM2.5年平均浓度控制目标任务。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考核断面水质管控,加快推进第三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及中水回用等项目建设,启动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入户管网二期工程,扎实推进城乡黑臭水体治理。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规范“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保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强化危险废物整治和规范化管理,加快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持续解决好群众“家门口”的环境问题。

    拓宽绿色发展路径。开展绿色制造体系、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出行创建等行动。推进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开工建设长江清源生物质热电联产等项目。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推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构筑生态屏障,加快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除险加固北八丈河闸、谷河闸等5个病险闸。开展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持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推深做实河长制,逐步实现河道“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目标。让绿色成为太和大地最动人的色彩。

    (七)大力兜牢民生安全底线,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多措并举促就业强保障。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实施稳就业提质扩量服务“家门口”就业三年行动,打造“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扎实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守好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养老钱”。高质量推进老年助餐工作。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夯实低保等社会救助基础,确保“应享尽享”“应退尽退”。

    有力有效推动教育发展。加快建设“区域性教育强市”先进县,持续擦亮太和教育名片。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达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持续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实施太和中学、太和二中校舍改造等项目。加快中鑫嘉和等学校建设。推进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加快职教园区建设。继续做好特殊教育工作。

    扎实推进健康太和建设。加快建设“区域性医疗卫生强市”先进县。推进省级健康县创建,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推动省级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医疗卫生资源提质扩容,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巩固慢性病综合防控成果,开展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着力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加快建设“区域性文化强市”先进县。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学习宣传,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做好文化惠民工程,做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品牌,争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数字化建设,加强文艺人才、民间艺人、乡村文化带头人队伍建设,推动太和清音创新发展。加快马集发艺文化产业园、非遗文化街区、非遗馆建设,培育非遗市集,促进文旅融合,推动文化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持续推进全国体育先进县建设,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

    持续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积极防范化解金融等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打突出违法犯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信访积案化解,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完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全面落实“四个最严”,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常态化监管工作。

    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关工委、老龄委、老干部等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审计、统计、档案、气象、外事、供销、侨务等工作。发展红十字、残疾人、慈善福利和关心下一代事业。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2024年,政府系统全体同志要认真落实“忠专实”“勤正廉”要求,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全面提升政府自身建设水平,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始终铸牢对党忠诚之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融入到血脉里,注入到灵魂中,落实在行动上。

    始终坚守为民服务之本。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践行“一线+闭环”工作法,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资源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用心用情用力增进民生福祉。推深做实“民声呼应”工作,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政府的“履职清单”,带着感情办好老百姓关心的每一件事。

    始终恪尽依法行政之责。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争创省法治政府示范县。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认真落实“一对标三审查”、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坚定不移贯彻民主集中制,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社情民意,主动接受其他各方面监督。把定下的政策执行好,把承诺的事情兑现好,让群众办事更暖心、企业发展更安心。

    始终锤炼实干担当之能。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坚决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让越来越多的“不能”变成“可能”。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同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学习,增强专业本领,努力成为“行家里手”。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巡视、审计、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实打实、硬碰硬,确保巡视反馈问题改彻底、改到位。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持续精文减会,切实为基层减负。扎实开展“学先进、补短板、树品牌”活动,推动政府系统工作人员敢闯新路、敢破难题、敢挑重担、敢当先锋。

    始终弘扬清正廉洁之风。坚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充分发挥审计、财会、统计等监督作用,持续深化政府采购、招投标和工程建设等领域突出问题治理。习惯“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让政府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绝不允许“大手大脚”,绝不透支未来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之以恒改进政府工作作风。

    各位代表!太和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苦干实干、善作善成,加快建设“九个‘区域性强市’先进县”,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太和建设新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