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56|回复: 0

[浙江] 2024年杭州市上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前天 20:58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9896
    发表于 2024-5-13 21: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杭州市上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3日在杭州市上城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上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惠海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上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极不平凡、至关重要的一年,是见证盛事、担当大事、成就要事的一年。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坚决贯彻落实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和“两场硬仗”部署要求,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实现新进展、取得新成效。

    ——我们以一流的标准提品质强保障,共同参与了“史上最成功的亚运会”。投入10万余人次保障力量,高质量完成城市品质提升、要人警卫、赛事安全、外事礼宾、抵离交通、食品医疗、志愿服务和城市运行等亚运会、亚残运会保障任务。动员15万余户居民打造“阳台花海”,营造“花满上城”靓丽风景线。发动2.4万余人次倾情奉献,实现火炬传递精彩亮相。顺利保障8场亚运会足球比赛,服务观众7.5万余人次。组织开闭幕式观众地铁接驳3.3万余人次,城市阳台、湖滨步行街等大人流区域疏导管控平稳有序,外国运动员组团城市观光火爆出圈,镌刻了属于上城的独特亚运记忆。

    ——我们以昂扬的状态拼经济谋发展,共同推动了杭州经济总量“冲刺两万亿”的跨越进程。面对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发展新挑战,年初第一时间出台“打赢修复战、勇夺开门红”28条政策,科学调度、精准施策,推进经济运行稳进向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8.5亿元、增长4.3%,其中服务业增加值2046.5亿元、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7亿元、增长3.2%;完成财政总收入460.8亿元、增长13.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4.9亿元、增长16.3%。

    ——我们以扎实的举措攻难点出亮点,共同诠释了“最杭州、新上城”的首位风采。历经15年之久的城东区块所有建设用地征迁实现清零。历时10年之久的庆春广场地下空间建设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圆满解决、实现复工。群众反映强烈的安置房办证难问题在多方努力下得到有效破解,累计办证3349套,完成国有经营性房产办证21.1万平方米。荣获国家级荣誉8项、省级荣誉45项。经济稳进提质、高质量就业2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承办全国社会救助工作会议等国家级现场会3场。公安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等8项工作在全国会议作经验交流。“金玉上城”“大湖滨商圈”入选全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上城经验、上城范例不断涌现。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推动产业能级提升,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稳固。总部经济提质增效。引进东方电气集团光伏全球总部、中兴新集团长三角总部等总部项目46个。一汽奥迪全国销售总部等59家企业被认定为全市首批总部企业,新增上市企业3家。实现税收亿元楼宇64个、税收10亿元楼宇10个,获评中国楼宇经济标准引领示范城区。高端服务业加速集聚。新增省级以上持牌金融机构7家、投资总部企业9家,落地全市首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全国首发元宇宙消费场景“滨次元”,成功举办“汉帛奖”时装作品大赛,杭州时尚中心顺利开园,新增品牌首店、旗舰店80家。落地新加坡必博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企业36家,营利性服务业营收突破500亿元、增长16.7%。大宗贸易额达1.4万亿元。都市工业优化升级。启动钱塘智慧城城北园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盘活工业用地600亩,出让工业用地4宗95亩,拓展空间30万平方米,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3家、市级“未来工厂”培育企业7家。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26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落地注册资金250亿元的杭州盈德气体科技有限公司、港交所上市的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项目。浙江农商联合银行金融总部、信创控股全国总部、毛戈平化妆品全国总部等成功摘地,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白石会展中心等重大项目顺利开工。

      (二)坚定推进创新改革开放,发展内生动力更加强劲。科技创新活力加速迸发。中国元谷·杭港科技大厦顺利开园,落地内地首个Web3 Hub、全省首个元宇宙产业基地、杭州5.5元宇宙科创园,“一核多点”未来产业矩阵初步成型。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01家,入选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14家。首次承办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新增市级以上领军人才22人、市级高层次人才2458人,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7万人。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出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二十条政策,推出企业接待日等创新举措,解决问题1.3万个,兑现资金21.4亿元,惠及企业3.4万家次。设立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迭代“五找一提”政企互通平台,182个增值服务事项、16个“一类事”场景一键直达。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综合查一次”实施率不断提升。新增市场主体3.8万户、增长40.9%,要素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位居全省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前列。改组设立区文商旅集团,五大区属国企业绩实现稳步增长,总资产突破1800亿元。对外开放水平有效提升。深化“双百双千”拓市场行动,货物贸易出口额占全国份额提升至1.8‰。西子洁能等6家企业获评省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中航国际、同富特美刻入选省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标杆企业。实际利用外资11.9亿美元,总量创全区历年之最。成功举办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大会。对口帮扶合作力度持续加大。

    (三)持续优化城区功能环境,窗口形象风貌更加靓丽。发展空间有效拓展。钱江新城二期完成控规优化调整,形成五堡、六堡两大总部超核,新增产业空间22万平方米。推进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和九堡、笕桥单元控规修编,新增建设用地2635亩,优化利用低效土地2536亩,收储土地51宗1937亩,出让土地34宗1099亩。城市更新持续推进。改造老旧小区210万平方米,旧改社区配套用房办证模式全市推广。创建未来社区17个、风貌样板区4个,打造“美好家园”示范小区16个。开工安置房25.5万平方米、竣工174万平方米,3个项目获评全市最美安置房。治理危房14处,拆除处置违法建筑38.9万平方米。开工公租房8.1万平方米,销售人才共有产权房902套。基础建设全面提速。完成地铁四期征迁任务130项,清零征迁项目21个。新建道路42条、雨污管网8.9公里,打通断头路3条。完成交通精准化治堵10处,片区单元式公交治理模式获全市一等奖。建成公园6个,新增绿地43万平方米、绿道21.8公里,提升工地围挡230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全域实施迎亚运“三大提升”和“匠心提质绣杭城”行动,229项城市品质提升任务圆满收官,24个亚运出彩点位全新亮相。打好蓝天碧水治废宁静保卫战,淘汰“两车”9289辆,PM2.5平均浓度30.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达85.1%,市控以上断面水质III类以上比例达100%,引水河获评市级美丽河湖。创建“无废城市细胞”61个、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99个。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定工作列入省级试点。

      (四)用心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充实。公共服务提质扩面。“十分优享”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累计建成“幸福邻里坊”62个。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实施“长幼随学”,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通过创建评估,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全省第一。创新家庭医护服务模式,打造全市首家医养护驿站,改造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服务站14个。全省首发“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幸福·邻里食堂”124个,配送餐实现全域覆盖,累计服务106万人次。建成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2个、零工市场3家,城镇新增就业3.9万人。“特有爱·荷湾幸福街区”顺利开街,全市首创“三统一分”救助模式,实现从“弱有所扶”到“弱有众扶”。婚俗改革持续深化,获评省5A级婚姻登记服务中心。成功创建省首批双拥模范城区。文化软实力稳步提升。发布全区首批百家“星级博物馆”,106条韵味街巷全新亮相,非遗保护发展指数、文博事业发展水平全省领先。建成品质文化生活圈90个、邻里阅读空间22个、文艺赋美演出点位573个。“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证书颁授仪式时隔三年重回上城,宋韵文化节、“梦溪杯”宋韵文化创新大赛等品牌活动广受好评。构建“百千万”志愿服务体系,涌现出省道德模范彭清林、最美浙江人王素梅等一批最美人物。成功创建省首批赛事集聚区。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十方面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区政府建立全流程工作推进机制,依托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及时调度、序时推进项目建设。邀请人大、政协、审计、信访等部门共同参与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共同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2023年区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31个项目全部顺利完成,其中13个超额完成,公共服务“七优享”民生实事进度始终领跑全省。

    (五)常态开展除险保安行动,安全稳定基础更加牢固。风险矛盾化解有力。第一时间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要求,实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强化源头治理,信访总量下降15.2%。稳妥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扎实开展金融、防欠薪等领域隐患治理。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全区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分别下降9.2%、26.4%,圆满完成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杭州烟花大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各项安保任务。守牢食品安全防线,建成阳光厨房3838家。实现平安建设“十八连创”、勇夺“二星平安金鼎”。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建立安全生产常态化治理工作机制,加强预警叫应联动,开展建设工程、城市运行、燃气使用等领域专项整治,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完善365基层应急消防体系,完成生命安全通道整治小区26个,增设微型应急消防柜2665组。防灾减灾能力有效提升。强化极端天气灾害防御,制定防汛防台“两清单、两方案”,建成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193个,有力应对多轮短时强降雨和台风“杜苏芮”,扎实做好极寒天气防范应对,保障城市有序运行。

    过去一年,区政府高标准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推进“理旧账、破难题、开新局”专项行动,解决旧账问题14个。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0件、政协委员提案146件,面商率、满意率均达100%。深入开展各类审计整改,72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99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达100%,行政复议纠错率下降84.6%。

    同时,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退役军人、军民融合等工作持续加强,外事、港澳台侨事务、民族、宗教等工作深入开展,档案、地方志等工作扎实推进,慈善、红十字、爱国卫生等工作成效明显,工会、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亮点纷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难能可贵。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上城人民,向给予区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省市驻区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当前上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还需持续攻坚,消费潜能尚需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支撑还不够有力,牵引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储备仍然不足,民生领域仍有短板弱项,金融、房地产、安全生产等领域潜在风险依然存在,政府改革创新能力和推进现代化建设本领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一定勇于面对、主动作为,以更努力的工作、更有力的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重点工作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最杭州、新上城”的突破之年。新一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紧扣“产业突破年”主题,突出科创赋能和改革提能,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最杭州、新上城”标志性成果,加快建设独具韵味的国际化现代化共同富裕典范城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上城新篇章。

    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以上、力争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力争4%,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力争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五个方面:一是牢牢把握“稳”“进”“立”这一系统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稳增长提质效,持续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提升立的实效,通过创造性贯彻落实、创新性转化发展,抓实抓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二是牢牢把握产业突破这一主攻方向。坚持产业为基、项目为王、企业为重,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大“产城人”优势,积极培育优质产业,谋深谋实产业赛道,持续强化项目牵引,做细做优为企服务,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推动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内涵式发展良性互动。三是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关键路径。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难处攻坚,用“小切口”改革精准破解难题,以创新性思维打破路径依赖,杜绝因循守旧、守成不前,勇于塑造变革、开拓创新,充分激发“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干事创业热情。四是牢牢把握实干争先这一鲜明导向。坚持立足实际、干在实处、务求实效,大力倡导立说立行的工作作风,让“日清日结”成为常态,让“事不过夜”成为习惯,干就干成一流,做就做到极致,以实战实绩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五是牢牢把握为民造福这一根本追求。坚持发展富民、服务惠民、治理安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深层次问题、老大难问题,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努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具体来说,要全力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CBD+科创”提级,在优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加快产业培育和结构优化,加强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数字时尚、未来产业四大产业引育,推动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总部经济能级。围绕钱江新城二期等重点板块,启动总部经济“双百工程”,重点引育全国总部、区域总部、功能型总部、上市公司与拟上市公司总部,打造19公里黄金岸线总部经济带。深入实施总部经济“星级培育”计划,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新认定总部企业65家以上,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3家。深化“平方论英雄”理念,加快高能级企业集聚,力争实现税收亿元楼宇75个、税收10亿元楼宇10个。放大高端产业优势。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发挥金融链接作用,加速数字金融、消费金融、金融科技企业集聚,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同频共振。力争实现金融业增加值总量居全省首位。大力发展时尚产业、网络营销等新商业新模式,加大供应链企业引育力度,打造品牌经济集聚地。深化杭州时尚中心建设,培育“亿元级”主理人大道。主动对接数贸会、西博会等平台,举办高能级时尚展会20场以上。实施全球服务商计划,落地高端专业服务业机构40家以上。拼抢未来产业赛道。加快数字经济二次攀登,大力培育引进数字经济新势力企业,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系统编制“中国元谷”发展规划,深化杭港科技联动,持续构建“一核多点”产业格局,拓展打造一批未来产业特色楼宇,招引人工智能、交互技术、XR终端等细分赛道优质企业100家以上,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争创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加速推进科创赋能传统产业,打造数字健康、数字文旅等10个可感可及的应用标杆场景。

    (二)围绕重点平台提能,在强化都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上实现新突破。持续加强平台建设,推动各类金融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带动科技创新,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能。发挥钱塘智慧城产业主平台作用。出台支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完善钱塘智慧城“一城四街”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创建省级信息智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锚定工业空间和亩均效益双翻倍目标,加快城北园区“腾笼换鸟”,探索“工业上楼”模式,出让工业用地5宗181亩,推进零零壹、博达智创等低效工业用地项目改造,拓展产业空间60万平方米。聚焦数字能源、数字时尚、智能物联三个产业赛道,引进“链主”企业10家以上,力争引育省级“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20家以上,力争实现营收突破1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推动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抢占产业资本高地。积极谋划尼龙山区块招商业态,推进三角地地块建设。加速优质创投机构和人才团队集聚,力争新增投资主体100家以上,其中管理规模50亿元以上机构不少于5家。协同联动国家和省市产业资本平台、行业协会等机构扩大产业资本规模,集聚各类产业基金300亿元以上。加快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深化创投股权与私募基金份额报价转让平台建设,举办高质量金融行业论坛,支持浙商资产等企业拓展特殊资产业务,进一步丰富产业资本集聚生态。促进平台相互融合赋能。放大杭州金融城和玉皇山南基金小镇“金玉良缘”融合效应,鼓励金融机构通过供应链金融、投贷联动、科创保险等创新方式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拓展企业筹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联动产业资本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全面打响“山南投融汇”品牌,常态化开展投融资路演活动,打造创投项目产业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助推钱塘智慧城、杭港高端服务业示范区、东站枢纽商务区、丁兰智慧小镇等平台内企业发展壮大。

    (三)围绕双招双引提效,在激活产业发展动能上实现新突破。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强化各类要素保障,持续招引高能级企业和高层次人才落地。全力招大引强。深化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平台招商、链式招商模式,力争落地5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0个,出让商业商务用地(含村级留用地)21宗699亩,实际利用外资不少于11亿美元。全力招新引优。因时因需调整组建“五大招商专班”,聚焦优势细分领域靶向招引,引进总部企业50家以上,持牌金融机构5家以上,金融科技公司10家以上,大宗贸易企业50家以上、新增销售额450亿元以上,品牌零售企业50家以上、新增社零额20亿元以上。实施营利性服务业攻坚行动,引育营利性服务业企业220家以上,新增营收300亿元以上。全力招才引智。实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引育工程,新增海内外领军人才25名以上,市级高层次人才2000名以上,金融、时尚等特色人才1000名以上。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不少于4万人,人才资源总量和人才密度保持全市前列。强化要素保障。优化“一城一区一港一谷”产业空间布局,完善全区招商一盘棋格局,建立招商专班牵头部门、平台、街道统分结合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全面提升资源统筹能力。迭代升级重点产业项目招引一揽子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精准性和集成度。加强土地楼宇要素支撑,收储商业商务用地(含村级留用地)18宗575亩,新增商务楼宇面积150万平方米。发挥产业基金投招联动作用,招引落地一批高能级项目。加大双招双引赛马考核激励力度,开展“招商一件事”绩效评估,推动招商质效不断提升。

    (四)围绕改革创新提速,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深化多领域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区,进一步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高质量建设区级政务服务中心,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和全方位需求,完善PDCA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工作体系,推出“政银合作”等23个增值化服务场景,建强具备9大板块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优化“五找一提”政企互通平台,全量集成各类惠企政策,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实现线上线下功能集成、服务闭环。深化“两个健康”集成改革。精准高效落实“民营经济32条”,区级产业基金投向民营项目占比达到75%以上,新出让产业用地民间投资项目占比达到70%以上。推出10个“为企业办实事”项目,用好周末圆桌会、企业接待日等载体,及时协调解决企业诉求。整合各类惠企政策,安排财政资金20亿元以上,惠及企业不少于3万家次,为民营企业综合减负降本50亿元以上。落实“双百双千”拓市场行动,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境外展会100个以上,新增外贸主体60家以上,货物贸易出口额占全国份额比重基本稳定。深化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加强公检法司联动,坚决打击侵犯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护航企业健康发展。深入实施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提升基层综合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水平,“综合查一次”实施率达到40%以上。加快国企市场化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探索股权激励、项目跟投等多种激励模式,推进业务板块专业化融合,五大区属国企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完成国有经营性房产办证10万平方米。加强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领域改革,完善市场准入、要素获取、权益保护等配套举措,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力争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21万户。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推动高新企业规上化、规上企业高新化,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0家以上,力争引育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15家以上,引进科创企业总部10家以上。支持企业围绕“三大科创高地”和15大战略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参与新型实验室体系和新型研发机构体系建设,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不少于15家。发挥东方电气长三角创新研究院、中兴新新材料研究院等平台作用,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五)围绕文化浸润提质,在打造人文魅力中心城区上实现新突破。厚植传统文化底蕴,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成果。赓续城市历史文脉。深入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持续办好“宋韵文化节”“夏衍杯”“梦溪杯”等文化活动,引进优质文博机构,加快建设博物馆群落。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推动郁达夫旧居等历保文保建筑保护修缮和展览展示。挖掘钱塘观潮、皋亭观桃等民俗文化,促进非遗活化利用。激活海塘文化基因,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创建省级风貌样板区3个,谋划推动十三湾巷、十五奎巷、皋亭山等区块整体提升,唤醒独特城市记忆。大力发展人文经济。擦亮“宋韵今辉”文旅品牌,实施旅游景区、特色街区、韵味百巷微改精提,深挖老字号价值,推动清河坊焕新开街,打造沉浸式体验文旅新地标。构建“遗址展馆+名胜景点+时尚演艺+街头文艺”文旅服务供给体系,推广主题式城市漫步线路5条。以文商旅深度融合激发消费新活力,大力发展“四首四美经济”,落地首店、旗舰店70家以上,打造世界级地标商圈。开展杭州国际咖啡文化节、金秋购物节等促消费活动100场以上,加大对商业外摆等经营活动的支持力度,力争餐饮业、住宿业营业额均增长20%以上。以钱塘江国际冲浪挑战赛为重点,打造“钱江”“弄潮”百赛矩阵,带动全区客流量突破1亿人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优化公共文体服务供给,打造杭州邻里阅读空间8家,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100处3.5万平方米。支持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作,培育一批市级以上“五个一工程”奖作品及爆款文化产品。持续深化“上城尚礼”文明新实践,完善“最美现象”培育选树机制,进一步提升上城“最美发源地”品牌影响力。

    (六)围绕功能品质提档,在推进区域内涵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精耕细作,优化城市运行功能,用“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快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和九堡、笕桥单元控规落地,强化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核心功能。序时推进五堡、六堡、海潮等TOD项目以及海塘安澜工程、清江路改造提升等基础设施项目。打赢回迁安置收官战,建设安置房项目12个124万平方米,安置2300户以上,办证3000套以上。探索拆改结合新模式,加强违法建筑防控处置,扩大“金牌管家”大物业管理覆盖面,创建未来社区22个,完工旧改小区94个,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完成全域改造,实现危房“动态清零”。持续提升居住品质,推进沿山村等城中村改造,筹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25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4500套,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00台、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小区42个,新增停车泊位260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300个。提升精细管理水平。深化大综合城管体系建设,推进内涝治理三年行动,打造精品示范养护区3个。开展交通治堵攻坚,新增绿波带30公里,新改建可变车道60处。落实全民河长制,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流域综合治理等10个重点项目,力争再夺“五水共治”大禹银鼎。推进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定省级试点建设,打造宁静小区7个。全面推动火车东站、城站火车站一体化融合,探索形成跨站融合全国样本。打造生态和谐样板。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省级“无废城市”,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友好城区省级试点工作,新建改建绿道12公里,新建公园5个,扩绿40万平方米,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2个。持续推动“两车”淘汰,加强工地扬尘监管,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9微克/立方米以内。扎实推进“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升级,市控以上断面水质Ⅲ类以上比例保持100%。推进低碳园区、低碳工厂建设,建成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中心,加快绿色生产方式转变。

    (七)围绕民生福祉提标,在建设人人有感共富典范上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构建全域片区化“十分优享”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域推进教共体办学,开办新校新园6所,创建现代化学校10所。启动首届“未来名师名校长”培育计划,培养未来名师名校长50名以上。持续推进“育共体·阳光行”青少年健康成长行动,实施“科学报国”科学家精神培育计划,创新“城市版”劳动教育模式,深化“校外培训清朗环境”“父母茶座”“橄榄绿进校园”等试点工作,争创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深化健康上城建设。实施新一轮健康上城三年行动,打造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培训基地。深入开展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新增慢病一体化门诊3家。启动区公共卫生中心、紫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工程,新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服务站8个。全面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计划,打造数字中医馆及特色中医阁8个,打响“好中医在上城”品牌,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做优“一老一小”服务。拓展嵌入式公共服务功能,基本实现“幸福邻里坊”村社全覆盖。完善“幸福+”养老服务体系,新增医养护驿站12家。优化“四位一体”助餐服务,丰富“家庭里”“家门口”养老场景,打造“幸福颐养”上城样板。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区建设,打响“育见幸福·浙有福娃”婴幼儿成长服务品牌,提升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建设儿童健康管理中心10家,幼儿园托育服务设置率达到50%以上,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98%以上。健全多层次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助联体+”功能,推进社会救助长效机制省级试点建设,构建“政府救助+慈善帮扶”精准救助模式。推广“特有爱·双向奔赴”品牌,实施残疾人“全龄关爱”行动,创建省级康养结合高质量助残先行区。加大西湖益联保推广力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实施“春雨计划”“青荷计划”,构建服务点位、零工市场、陪跑空间为主体的就业创业体系,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着力办好民生实事。今年,区政府从居民群众、“两代表一委员”等层面广泛征集、初步遴选形成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分别是“学有优教”在上城、“幼有善育”在上城、“安心康养”在上城、“青年有为”在上城、“幸福安居”在上城、“暖心关爱”在上城、“和美宜居”在上城、“健康活力”在上城、“安全无忧”在上城、“便捷出行”在上城、“就创帮扶”在上城、“阳光成长”在上城(详见《区政府2023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和2024年度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情况的报告》)。待本次大会票选确定正式项目后,区政府将把民生实事纳入数字化平台,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督导闭环,抓好推进落实。

    (八)围绕护航能力提升,在夯实平安基础上实现新突破。全面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平安建设“十九连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定期研判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完成年度政府隐性债务化解任务,密切关注社保基金、基层运行等关键环节,强化国企债务风险防范制度举措,确保区属国企债务可控。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完善“管行业、管欠薪”机制,推动欠薪案件总量持续下降。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事故隐患发现渠道,加强建设工程、危化品、燃气安全、交通安全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全力争创“安全发展鼎”。加强基层消防治理体系建设,畅通消防安全“最后一公里”,完成高层建筑生命通道整治项目40个,实现老旧高层楼宇重大消防隐患动态清零。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完善“小脑+手脚”基层治理体系,深化警源、访源、诉源、患源“四源治理”,实现信访总量下降10%以上。推进公安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涉黑涉恶等突出违法犯罪,不断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面整体防控,做好大型活动安全监管和秩序维护。持续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打造“上城食安”品牌。建立“应急大专班”24小时三级联合值守机制,强化防灾减灾数字化实战应用,加强极端天气防范应对,提高防汛抗台、抗雪防冻、森林防火、市政安全等防控处置能力。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把自身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高质量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加快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全面加强政治建设。以高度政治自觉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健全完善“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常态长效机制,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坚决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推动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二)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察、舆论和社会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扎实推进行政复议、出庭应诉、“八五”普法等工作。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推动行政权力运行更阳光、更透明。

    (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践行“四下基层”,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调查研究摸清实情、找准问题、谋实对策。完善调查研究长效机制,推动调查研究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产生实效。强化基层减负,切实解决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雷厉风行抓执行落实,进一步推动作风转变、能力提升。

    (四)切实做到勤政清廉。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着力打造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清朗、文化清新的良好政治生态。

    新的一年,区政府将更加注重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建立“过紧日子”负面清单,“三公”及会议、培训、差旅等经费预算只减不增,公用经费按定额标准压减10%,对非刚性非急需的部门预算项目原则上整合统筹10%、专项资金预算原则上整合统筹10%,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使命如磐,唯有实践作答;重任在肩,更需实干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开新局,加快建设独具韵味的国际化现代化共同富裕典范城区,全面展现“最杭州、新上城”风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上城新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