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宜春市袁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作示范、勇争先”定位,扎实推进抓落实活动年“三拼三促”工作,统筹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团结奋进、拼搏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较好地完成了主要经济目标任务。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04155万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3540万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094622万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3055993万元,增长3.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8.1:37.4:54.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55.9%和36.7%。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12.98万人,城镇常住人口76.2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45%,全年出生人口11023人,出生率9.76‰,死亡人口7339人,死亡率6.50‰,自然增长率3.2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952人,比上年增加314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48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4812万元,增长17.9%;其中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4315万元,增长4.8%。全年区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87567万元,增长21.0%。其中,教育支出111307万元,增长6.7%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3207万元,增长25.8%;医疗卫生支出59111万元,增长3.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2.1%。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1.8%,衣着类价格上涨0.6%,居住类价格上涨 1.8%。 表1 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同期=100) 单位:% 二、农业 全年农业(现价)增加值461609万元,比上年增长4.7%。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62799.1公顷,增长0.1%,其中,稻谷种植面积53694.2公顷,增长0.3%。油料种植面积13416.9公顷,增长0.6%。生苎麻种植面积29.2公顷,增长4.3%。蔬菜类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4114.9公顷,增长5.6%。瓜果类种植面积1469.1公顷,增长4.3%。 全年粮食总产量345807吨,比上年下降2.7%。其中,早稻122736.4吨,下降1%;中稻及一季晚稻76579吨,增长4.4%;双季晚稻114862.8吨,下降4.3%。 全年油料产量21956吨,比上年增长8.1%,其中,油菜籽产量18437吨,增长12.3%。生苎麻产量43吨,下降4.4%。蔬菜类及食用菌产量241292.8吨,增长5.8%。瓜果类产量31013吨,下降2.8%。 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123.9公顷,增长0.3%;果园面积2794.6公顷,增长1%。全年茶叶产量21.7吨,增长3.3%;园林水果5716.5吨,增长0.6%。 全年肉类总产量87327吨。其中,猪肉产量73093吨,牛肉产量3859吨;羊肉产量642吨。禽蛋产量9004吨。水产品产量40513吨,增长5.2%。年末生猪存栏568532头,生猪出栏889761头。 表2 202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通过重点发展富硒稻米、油茶、中药材、蔬菜、水果、畜禽等六大特色产业,2022年我区富硒基地面积达33万亩,综合产值达85亿元。富硒基地面积、综合产值居全市前列,市级富硒龙头企业、市级富硒示范基地、富硒产品认证均居全市前列。 新增设施蔬菜基地建设4040亩。全区蔬菜播种面积达21万亩,预计产量24万吨。 2022年新增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1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全区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7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市级龙头企业55家。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91家,其中,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3家,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63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4个,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0.1%;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2.3%。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0.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2.1%。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2.8%,低于全区平均增速6.7个百分点。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7个,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四大支柱行业增加值增长5.8%。其中,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4.8%;建材行业增加值增长4.4%;化工行业增加值增长11.0%;装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7.2%。 表3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296027万元,比上年增长67.0%;利润总额865338万元,增长136.1%。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行业有11个,比上年增加2个;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有24家,比上年增加6户。33个行业中有17个实现盈利,其中,增长20%以上的行业有11个。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07840万元,增长31.3%;利润总额402736万元,增长116.4%。 表4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 年末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7.34平方公里,投产企业388个,比上年末增加29个;从业人员4.8万人,增长11.6%。全年园区实现营业收入6835039万元,增长54.4%,利润总额845442万元,增长142.6%。年末袁州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3.34平方公里,投产企业195个,比上年末增加17个;从业人员1.6万人,下降4.45%。全年袁州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41.51%;实现营业收入2141551万元,增长41.62%;利润总额378521万元,增长129.91%。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02332万元,比上年增长7.5%。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239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84656万元,增长11.8%。房屋施工面积399.7万平方米,下降28.4%。房屋竣工面积240.4万平方米,下降5.1%,其中,住宅房屋竣工面积149.5万平方米,增长14.9%。房屋竣工价值327399万元,下降7.4%,其中,住宅房屋竣工价值191945万元,增长29.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0.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0.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32%。分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下降4.1%;非国有投资增长14.2%,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1.5%。 表5 2022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 | | 9.8 | | 8.3 | | 30.7 | | 30.7 | | 119 | | 25.2 | | -36.2 | | -17 | | 40.3 | | 180.2 | | -54.8 | | | | 107.7 | | 0.32 | | -45 | | 49.7 | | 16.6 | | -5.8 | | -22.2 | | -72.6 | | -8.3 | | -20.9 | | -26.9 | | 159.7 | | 52.7 | | |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3.1%。其中,住宅投资增长2.1%;办公楼投资增长119.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6.9%。商品房竣工面积76.3万平方米,增长185.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7.7万平方米,增长223.6%。商品房销售面积170.4万平方米,下降21.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55.2万平方米,下降24.5%。商品房销售额118.5亿元,下降24.9%,其中住宅销售额106.6亿元,下降27.2%。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5771.1万元,比上年增长5.6%。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726994.8万元,增长18.2%。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280848万元,增长55.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67351.6万元,增长28.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43527.9元,增长51.4%;汽车类零售额633174.2万元,增长13.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41438.4万元,下降3.7%;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402782.5万元,增长12.9%。 六、对外经济 全年区级外贸进出口完成59507万美元,同比增长12.45%;外贸出口完成54507万美元,同比增长6.4%。 七、邮政电信和旅游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量13846万元,比上年增长10.0%。电信业务量10.1亿元,增长12.2%。固定电话用户13.3万户,增长4.4%;移动电话用户121.2万户,下降19.8%。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9.7万户,下降2.6%。 制发了《袁州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袁州区红色旅游专项策划》、《袁州区乡村旅游发展专项策划》、《袁州区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助推旅游高质量发展;明月花溪谷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宜春松鼠部落景区一期工程圆满竣工并且已对外营业;举办袁州区首届旅游摄影(短视频)大赛,出版袁州旅游画册,编辑出版《袁州手绘旅游地图》、《袁州区旅游景点导游词》、《袁州乡俗》等,丰富袁州营销宣传资料;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旅游商品评比大赛,提升我区旅游商品品质。隐逸轩文创产品“智能助眠苎麻枕系列”、“智能氧生杯系列”,荣获2022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健康主题)银奖。 八、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427341万元,增长5.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 6531745万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3788723万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898583万元,增长15.7%。其中,住户贷款余额5220524万元;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7639924万元。累计减税降费9.2亿元,惠及企业6.8万户。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16311万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2968万元,增长3.2%,人寿保险保费收入393343万元,增长11.8%。支付各类赔款70670万元,下降21.0%。其中,财产险赔款48482万元,下降29.0%;人寿保险给付22187万元,增长4.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普通高校在校生74141人(含宜春电大市本部3589人)。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为28724人、57775人和108527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169人。幼儿园302所,在园幼儿4218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和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 表6 2022年各类学校招生、在校生和毕业生人数 单位:人 年末全区共有国家级创新载体2个,国家火炬宜春袁州锂电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1个,国家宜春(西村)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级创新平台共10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医药工业园);市级创新平台3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175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图书馆 1个,博物馆 1个。广播电视台1 座。广播覆盖率99.5%;电视覆盖率99.8 %。图书馆藏书37.50万册。其中,图书34.50万册,报刊0.73万册,古籍2.11万册。 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613个 (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21个,卫生院2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8983人,比上年末增加9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203人,注册护士4263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9628张,增加268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数1763张。 全年举办体育系统运动会1次,获省少儿系列达标赛金牌9枚。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22元,比上年增长 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66元,增长 6.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626元,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084元,增长12.3%。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9.38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7.45平方米,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80.57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6.49平方米,增长8.8%。 表7 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构成 全年“4050”人员再就业556人。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共计38279万元。各类技能培训6004人。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70805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1928人,参加机关事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9741人。全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976918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53839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923079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1152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7863人。 十二、环境改善 全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比例94.2%;PM2.5浓度2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改善6.5% M10浓度4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改善14.3%;二氧化氮2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改善9.1%;二氧化硫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改善18.2%;一氧化碳1.2毫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改善7.7%;臭氧150微克/立方米。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最后以年报核定数据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项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业、餐饮业企业。 4.邮政业务总量口径均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业务总量范围。 5.电信业务总量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移动、电信、联通三家为社会提供的各类电信服务的总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