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51|回复: 0

[四川] 2023年内江市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16:18
  • 签到天数: 75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1836
    发表于 2023-8-28 20: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内江市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12日在内江市市中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区长  岳光科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多重困难叠加、多种风险交织的严峻复杂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和区第十五次党代会、区委十五届三次全会的决策部署以及区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稳定恢复,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91亿元,同比增长1.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7亿元,同比增长5.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4%、5.6%。

    一年来,我们坚持突出重点、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经济发展承压前行。出台稳经济增长、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若干措施,全面推动中央、省、市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措施终端落地、快速见效。设立稳市场主体专项基金1000万元,减免各类税费3.05亿元,减免房租530万元,兑付各类奖补资金3716万元,净增各类市场主体4120户。大力实施“产业项目攻坚年”,实施重点项目230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05亿元,增长9.1%。20万吨生物饲料加工中心等13个项目开工建设,极谷基因等18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一幼城南园等21个项目建成投运。抓实项目要素保障,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1亿元,债券资金7.29亿元,获批土地704亩,供应土地1765.56亩。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稳步发展,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0.2%,实现工业总产值47.28亿元、工业入库税金4300万元。狠抓企业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新增(培育)中小微企业20户。加快凌家食品产业园、白马节能环保产业园规划建设,两个园区承载面积达2.18平方公里,新入驻企业13户,实现产值23.2亿元。

    农业基础不断巩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全面推行田长制,复耕撂荒地5247.58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2万亩。全力抓好粮猪生产,实现大豆播种7900亩,粮食播种面积达35万亩、总产量11.6万吨,出栏生猪26.39万头。四大主导产业聚集成势,改造提升柑橘基地4000亩,打造精品蔬菜4000亩,内江黑猪繁育基地建成投产,白乌鱼“玉龙1号”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省水产新品种“零”的突破。创建省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4个,新培育区级龙头企业4家、家庭农场289家,获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服务消费艰难恢复。出台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6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5户,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支持餐饮住宿、文化旅游等行业复苏,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94亿元。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内江城乡物流配送基地建成投用,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增长10%,电商交易额突破120亿元。文旅产业加快恢复,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新经济产业园入园企业达到80户,实现总产值10亿元。成渝新经济产教融合基地入驻企业7户,服务外包产业实现产值2亿元。

    一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发展动能不断汇聚

    重点改革稳步推进。制定出台专项改革方案4个,135项重点改革任务稳步实施,54项年度改革任务如期完成。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一网通办”集中攻坚行动,12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入驻区级便民服务大厅,实现网上可办率100%,全程网办率达99.33%,政务服务时限压缩83.9%,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1.5小时,“一网通办”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开放合作步伐加快。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2022年重点任务清单,31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区域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成渝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雅自内渝铁路加快推进,内江货运机场选址朝阳并启动气象观测工作。招商引资取得积极成效,开展“走出去”招商活动201次,参加各类投资促进活动17场,新签约项目59个,到位市外资金130.23亿元,同比增长30%。 

    创新创业持续活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社会研发投入7500万元,R&D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0.44%,成功创建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户,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5.6亿元。持续开展招才引智,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50名,培育、输送新经济人才1100余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82万元,新增返乡下乡创业人员1011人,玉溪街道翔龙社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一年来,我们坚持全域统筹、建管并重,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城南新区日益繁荣。持续推进城南新区高品质建设,实施管网改造、安置还房等重点项目61个,完成投资14.5亿元,建成区面积达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10万人。行政中心北侧道路、新光路南段等市政道路建成通车,临江片区安置还房主体完工,新华维港城、吾悦华府等房地产项目陆续交房,三元汇(一期)、大千印巷步行街开街运营,新区人气商气加速聚集。塔山公园四期、北广场拓展区顺利完工,七家滩湿地公园建成开园,建成“甜城绿道”36公里,新增公园绿地650亩。

    城市更新成效初显。九小片区和四方块区域拆迁全面完成,麻柳坝大桥建设进展顺利。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16个,扎实开展玉溪街道全域弱电管线“蜘蛛网”专项整治,六段锦、吕祖庙、大洲路、民族路片区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改造建筑面积65.68万平米,惠及居民8535户。新建5G智慧停车场6个,新增停车位862个。新建5G基站99个,实现城区5G网络全覆盖。新建特色口袋公园2个,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

    乡村振兴亮点纷呈。统筹推进农田水利和农村“五网”建设,水心坝大桥建设有序推进,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一步工程桂祠湾、蟠龙寺隧洞实现贯通,新建农村公路91.1公里,实现“金通工程”建制村全覆盖。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完成户厕改造1500户,100%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75%行政村具备污水处理能力。累计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1个、示范村8个,市级乡村振兴先进镇6个、示范村14个,白马镇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2992元、同比增长13.6%,脱贫村村集体经济收益达283.6万元、同比增长23.88%。全力抓好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541万元,获评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区。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民生保障全面提升。扎实推进“30件民生实事”,92项省市民生项目全面完成,民生支出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7%。坚持就业优先,落实就业补助资金5000万元,发放援企稳岗补贴7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711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持续提高“一老一小”和特殊困难群体服务保障水平,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救助资金6181.47万元。省建十三公司棚户区改造如期启动,蟠龙坝安置还房开工建设,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100套,改造农村危房56户。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双减”政策全面落实,新(改、扩)建校园4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00个,成功申报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个,获批全省首批“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健康中区建设全面推进,区妇幼保健院建成投用,大自然老年养护中心主体完工,成功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大力推动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举办文化惠民演出40场,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个。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第二轮央督6个反馈问题加速整改,25件信访件及国家长江经济带移交问题全部办结并完成销号。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国控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省控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17座水库水质均改善为V类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开工建设城南新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和白马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泰来学校污水处理提升泵站。全力实施“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工程,空气优良天数率达83.1%。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辖区内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一年来,我们坚持底线思维、攻坚克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疫情防控成效明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投入疫情防控资金1.5亿元,用10天时间实现“9·08”疫情社会面清零。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11·16”疫情防控工作受到省工作组充分肯定。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面对来势汹汹的两轮疫情,广大人民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广大医务工作者、政法干警、工程建设者、交通运输人员、环卫工人、村(社区)工作者、机关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冲锋在前、日夜奋战,兄弟县(市、区)守望相助、强力驰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同心抗疫,迸发出空前强大、令人震撼的中区力量,牢牢守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重大风险有效防控。着力抓好债务风险监测预警和有效管控,顺利完成隐性债务化解目标。坚决守牢安全底线,统筹抓好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地灾防治、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及时有效处置“8·24”凌家镇木材市场火情,成功应对61年来最严重高温天气和旱情,道路交通、城市消防、建筑工地、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形势平稳。

    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持续深化平安中区建设,强力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区刑事案件发生率同比下降14.1%。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成功化解各类纠纷6608件、信访积案46件,26个区本级“问题楼盘”处置有序推进,中央信联办交办案件化解率100%,有力维护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社会安全稳定,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国家安全、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统计调查、市场监管、档案保密、地方志、供销社等工作实现新发展。新闻出版、红十字、慈善、老龄、妇女儿童等事业开创新局面。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侨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年来,我们坚持刀刃向内、夯基固本,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政治建设更加过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决策部署,坚决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自觉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

    法治建设更加规范。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征求意见,53件区人大代表建议、95件区政协委员提案按期高质量办结。积极争创全国、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有序推进“八五”普法,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常务会议事决策规则,制定常务会“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法治政府建设取得实效。全面深化政务公开,主动公开信息3874条,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诉求件办结率达99.26%。

    作风建设更加有力。鲜明干事创业导向,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加快建设务实型政府,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的氛围日益浓厚,政府履职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推动基层减负,核减、打捆监督检查事项27项。扎实开展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查处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33个,党纪政务处分41人。

    廉政建设更加深入。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定不移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大力整治农业农村、教育医疗等领域存在的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63件,处分196人。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和审计监督,审计查出违规金额468万元,核减固定资产投资4593万元,促进财政增收节支899万元。进一步压减一般性公共预算支出,以政府“紧日子”换取市场主体“稳日子”、人民群众“好日子”。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深切关怀的结果,是区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所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区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关心、支持、参与市中区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市中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发展质量不高,产业承载能力不足,创新活力还没有充分释放,财力基础薄弱,发展还不平衡,公共服务存在短板,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还不够高,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干部执行力和争先意识仍需增强,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直面问题,刀刃向内,持之以恒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二、2023年工作打算

    202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做好政府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市中区现代化建设,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区域协同、产业强区、城乡融合、共富共美”为总抓手,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新时代新征程市中区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农业增加值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0%、7.1%;完成省、市下达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目标任务。

    围绕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融入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建设,培育壮大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集中力量发展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一主两辅”产业,加快建设华电白马燃机项目,确保石油容器厂新厂区、天府烤卤食品加工基地建成投产,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以上。实施“育苗壮干”计划,新培育重点小微企业20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狠抓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确保分别增长20%、12%以上。探索发展“甜味”产业,加快建设甜品加工孵化集中区和蔗糖创意工坊,大力开发蔗酒、红糖、蜜饯等甜蜜产品,助力内江建设“中国甜食之都”。

    着力打造区域物流枢纽。积极配合成渝铁路扩能改造、内江货运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内江东站、白马北站配套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对外通达能力。全力配合内江国际物流港建设,加快建设“蓉欧+”东盟国际物流中心,积极发展以冷链仓储、保税物流、流通加工、跨境电商等为代表的物流产业。围绕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大宗物资物流、快递配送等重点行业,加快建设武宏商贸仓配一体化中心,推动区、镇、村三级快件寄递网络全覆盖,构建更加高效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业恢复振兴,积极举办展会、购物节、消费日,持续推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大力打造夜食、夜购、夜游等夜经济、新场景,建成新华里、三元汇(二期)等商业街区,努力把人气聚起来、商气汇起来、烟火气旺起来。实施服务业企业培育计划,培育规模以上服务业和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户以上。促进电子商务集群发展,鼓励短视频、直播等营销新模式发展,力争电商交易额超过130亿元。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文旅项目,推动黄河湖片区文旅产业提档升级,确保川南大草原提质增效,旮旯沟景区建成开园。大力发展养老托幼、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外包、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

    持续发展特色农业。有序发展优质粮油、内江黑猪、特色水产、精品果蔬四大产业,出栏生猪25万头以上,改造提升柑橘基地2000亩、特色水产800亩。强化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建设白乌鱼原良种场和内江黑猪国家级保种场,擦亮打响“一黑一白”金字招牌。积极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加快建设一批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场,出栏肉牛2000头以上、肉羊2万只以上。狠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创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区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新增龙头企业2家、家庭农场46家、农民合作社3家。

    二、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全面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省、市重点项目,坚持县级领导牵头“攻坚克难”、科级干部领衔“揭榜挂帅”,发挥好“红黑榜”等机制激励作用,确保今年新开工项目78个、竣工项目20个以上,完成投资132亿元。围绕国、省政策投向,加大项目包装、申报力度,积极争取中省预算内项目、专项债券项目、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等资金支持。

    全力建设三大园区。全力推进内江绿色能源产业园、内江甜味食品产业园(内自合作园区)、内江新经济产业园三个百亿产业园建设,积极争取各类专项债券资金1.5亿元,实施童升食品、蓉源环保等重点产业项目24个,完成投资44亿元,三个百亿产业园实现产值47亿元。加快完善三个园区基础设施,在内江甜味食品产业园(内自合作园区)和内江绿色能源产业园分别建成10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全力以赴保障园区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完成征地拆迁700余亩,为园区建设各类项目供地400亩以上。

    切实加强开放合作。持续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合作,积极承接成渝地区产业转移,抓实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驻外招商,力争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10个,招商引资到位固投资金增长15%以上。

    加快建设自贸区协同改革先行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与自贡大安区等城市的交流互动,努力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加快发展外经外贸,推动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市场竞争,力争新培育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2户、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三、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打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空间

    持续建好城南新区。加快推进江华街西延线、江宁街西延线等市政道路建设,积极争取并加快邱家嘴立交桥南延线、甜都大道南延线、第二入城线建设,不断完善新区路网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川南大数据中心和城市管理中心,着力提升城市智慧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公园绿地,建成龙凼沟湿地公园和乐贤半岛天宫堂段、刘家院子段防洪工程,新建“甜城绿道”2.8公里,打造“城市绿肺”,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建成乐贤片区棚改安置还房,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持续完善教体、医养等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品质。

    全力实施城市更新。按照“统一规划、分片实施、多元筹资、群众参与”工作思路,有序推动629个老旧小区改造,确保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4个。全面改善通行道路、线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逐步补齐省建、四方块、半坡井、大修厂4个老旧片区设施短板、功能缺失。因地制宜改造提升棚户区、城中村,加快推进四方块等老旧商贸区改造更新。新规划建设一批公园绿地、公共停车设施,建成5G智慧停车场7个、口袋公园2个、社区文化阵地3个。

    加快建设重点乡镇。加快白马县域副中心建设,大力推进茂门路、茂庭路等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推动水心坝大桥建成通车,完善场镇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区人民医院白马分院。大力推进文昌宫、白马沟片区旧城改造,建成渤商西部物流中心安置还房二期,加快建设白马污水处理厂(二期),不断提升白马城镇建设品质。培育壮大中心镇,支持凌家镇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有序推进场镇开发建设,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经济强镇。

    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牢牢守住两条底线。认真落实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持续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效,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4.01万亩以上,总产量保持在11.89万吨以上。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用好用活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500万元。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拓展集体经济发展多元化增收路径,全力创建省级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

    加快建设和美乡村。深入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确保完成永安镇、朝阳镇试点任务。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常态化开展“五清”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统筹推进路、水、电、气、讯“五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积极配合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一步工程(市中区段),新建农村公路20公里以上,确保实现100%撤并建制村和30户以上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自来水普及率87%,天然气通村覆盖率99%,行政村5G全覆盖。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开展乡风文明示范行动,合理规划布局村级便民服务设施,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五、着力推动改革创新,不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持续推进重点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做实、做强做优。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扩大直购电、直供气等优惠政策覆盖范围。加强财税体制改革,深入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推动特色金融改革创新,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能。统筹推进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司法行政、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改革。

    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依托赋能新经济产业研究院,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大力推进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6户,高新技术产值增长8%以上。持续开展“甜城英才”“双招双引”等工程,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加快引进一批优秀人才和高层次紧缺人才。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系统性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水平。加快优化行政许可审批流程,确保企业开办实现立等可取、工程建设审批时限压减至50个工作日。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六、加快建设美丽中区,扎实推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抓好中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确保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巩固劣Ⅴ类水库和黑臭水体治理成果,确保沱江干流等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风险管控和修复,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强化“三线一单”硬约束,推动在重大规划编制、产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生态环境准入等方面落地应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开展沱江流域十年禁渔,加快建设沱江流域(内江)生态廊道。严格落实林长制,加快推进全域绿化和国家储备林建设,扎实开展天然林保护修复。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积极引进钒液流储能电站。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积极发展光伏发电,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和消费结构。持续推进各类园区循环化改造、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加快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全面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形成节约适度、绿色出行、文明健康新风尚。

    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努力促进共同富裕

    切实做好民生保障。严格落实民生实事票决制,全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和重点民生工程,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工作,依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推进全民参保扩面增量,巩固提高社会保险参保覆盖率。落实救助救济、医疗保险、低保等政策,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发展,关爱帮扶“一老一小”和特殊困难群体,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实施义务教育学位递增和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加快推进内江九小迁建和实验小学城南校区建设,建成内江二中城南校区和朝阳、凌家中心幼儿园,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00个。加快发展高中教育,稳妥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推动三职中恢复办学,改建内江十一中为普职融合特色高中。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区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开工建设区人民医院城南分院,建成区口腔医院城南分院。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加快建设市中区糖业博物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参加第十五届省运会、第六届市运会等活动,不断加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严格落实国、省、市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加大老弱病残等重点人群帮扶救助,持续推进新冠疫苗适宜人群接种查漏补缺,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抓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有序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持续推动地方金融组织健康规范发展,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规范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森林防灭火、城镇燃气、消防安全等领域专项整治,加大危化品、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统筹推进防汛救灾、地灾隐患防治等工作,持续提升应急能力,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治重化积”,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和涉稳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大力推进平安中区建设,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和谐有序。

    同时,扎实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统筹做好国家安全、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人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会、慈善、关心下一代、统计调查、市场监管、机关事务、档案保密、供销社、地方志等各项工作。

    三、全面推进自身建设

    奋进新征程,勇担新使命。我们必须牢记“三个务必”,“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忠诚履职、务实苦干,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发扬斗争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不断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意见。自觉接受监察监督,积极支持司法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不断强化审计监督。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切实提升作风能力。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工作理念,凡事立说立行、快干即办,做到案无积卷、事不过夜。深入开展干部队伍“作风能力专项提升行动”,严格落实“七个绝不允许”要求,确保干部作风焕然一新。加强和规范政府督查,进一步增强执行力和落实力。坚持在急难险重一线培养使用干部,努力建设高素质、高效率的干部队伍,以高效能政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决筑牢廉洁防线。大力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不断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聚焦规范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强化监督,严查民生项目、乡村振兴等领域微腐败,切实抓好巡视、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要争先。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担当作为、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市中区实践新篇章!

    名词解释

    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产业项目攻坚年:市委、市政府确定2022年为“产业项目攻坚年”,牢牢牵住项目投资这个“牛鼻子”,全力实施制造业招商集中攻坚行动。

    田长制:为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而建立的以村(社区)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机制,由市政府、区(县、市)政府、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分别作为辖区内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一级、二级、三级田长,村(社区)负责人作为网格长,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责任地块和责任网格。

    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四川省第四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由四川省文旅厅依据《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参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经市州文化和旅游局初审推荐,按程序组织综合验收评定。2022年12月5日,公布了内江市市中区等24个县(市、区)为第四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成渝新经济产教融合基地:位于城南新区,分三期建设,总投资20亿元,力争5年建成。主要是围绕数字内容审核、软件测试以及相关衍生产业,联合内江本地高校和周边高校,培养数字化工程师人才,通过人才及产教良性互动,吸引产业落地与聚集,打造以人力资源为依托的数字内容审核基地,未来5年计划培养超过2.5万名新经济相关的数字化工程师。

    “一网通办”集中攻坚行动: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通过规范网上办事标准、优化网上办事流程、搭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总门户、整合政府服务数据资源、完善配套制度等措施,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动企业、群众办事线上只登录一次即可全网通办。    

    R&D:研究与开发。

    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022年11月23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示了第二批四川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拟认定名单,市中区上榜。

    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2022年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名单,市中区玉溪街道翔龙社区获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蜘蛛网:通信线路私拉乱接导致的无序现象。

    特色口袋公园:高效利用小区、道路之间的零星闲置地块,结合不同小区、道路特色,再配置座椅等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小而精的公园绿地,为市民打造休闲游憩的户外空间。

    甜城绿道:是指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内江通过3年努力,建成“甜城绿道”150公里以上。

    农村“五网”建设:推进农村路网、水网、电网、气网、讯网建设。

    金通工程:统一乡村客运LOGO标识、统一招呼站(牌)、统一车辆外观、统一从业人员管理。

    省级百强中心镇:2020年9月1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川委办〔2020〕17号),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分类培育,优化提升、扩权赋能”的原则和城乡融合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六大提升工程”“五项改革措施”,推动中心镇做大做强,引领带动全省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在全省中心镇范围内培育一批“经济发达、配套齐全、环境优美、文化厚重、治理完善、辐射广泛”的省级百强中心镇。

    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区:2022年1月26日,市中区被正式命名为“2021年度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区”。

    30件民生实事:托育改善、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保障水平、开展经济困难学生帮扶、新增就业、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帮扶、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按时足额向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养老金、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促进医疗服务提升、提高城区养老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困难群众帮扶、加强残疾人帮扶、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推进实施绿色惠民殡葬政策、加强防洪除险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完善城区通行基础设施、实施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工程、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整治地灾隐患、加强噪音整治、改善城区居住环境、安全隐患整治、公共文体场所免费开放、提升农村通讯能力水平、提高基层便民服务能力、提高法律援助服务水平。

    “双减”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质量的意见》,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切实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2021年7月23日,四川省结合实际,在全省遴选确定一批幼小衔接实验区先行试点,分层推进。经市(州)推荐,综合考虑各地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教育改革发展情况等因素,确定了41个县(市、区)为幼小科学衔接省级实验区。市中区是首批“省级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之一,率先试点推进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扎实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

    “八五”普法:2021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

    育苗壮干: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健全从个体工商户到微型企业、小型企业、规上企业、行业小巨人、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体系,培育更多优质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黑一白:内江黑猪、白乌鱼。

    红黑榜:是指项目投资“红黑榜”通报制度,每季度对项目投资推进良好和进度严重滞后的单位分别纳入红榜和黑榜,在全区进行通报,并于年终考核进行加扣分。

    耕地“非农化”:不能在耕地上从事非农业活动。

    严格管控“非粮化”:严格管控在基本农田上种植非粮食作物。

    五清:清河、清渠、清沟、清路、清院。

    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

    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全域绿化:推进城区、镇村、道路、水系、园区的绿化建设,建成“生态优良、绿道成荫、生物多样、功能复合、景观优美、特色鲜明”的生态中区。

    碳达峰十大行动: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

    一老一小:独居、空巢或失能的老人;农村留守儿童。

    治重化积: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工作。

    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七个绝不允许:在2022年9月30日市中区“9·08”疫情复盘会上,副市长、市中区委书记马炬提出绝不允许撂挑子,推诿扯皮;绝不允许当观众,冷眼旁观;绝不允许不负责,临阵脱逃;绝不允许慢作为,贻误战机;绝不允许乱作为,不听指挥;绝不允许生是非,煽风点火;绝不允许坏规矩,罔顾法纪。

    “三公”经费:纳入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使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