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423|回复: 0

[福建] 2023年南平市延平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0:58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9896
    发表于 2023-6-19 18: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南平市延平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28日在南平市延平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政府区长  叶文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延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举国上下欢欣鼓舞,延平儿女感恩奋进。2022年也是延平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和自然灾害等超预期影响,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深入实施“三提三效”行动,紧扣“12335”行动和“10+6”重点工作,砥砺奋进、勇毅前行,干成了许多大事难事实事,经济社会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这一年,市区联动温暖民心。市委、市政府始终关心和支持延平发展,组建市区一体工作专班,一月一梳理一推进解决延平城区公共服务及民生领域问题,江南学校、正荣片区路灯、朱熹路步道等2批22个民生补短板项目正有序推进落实;无偿调剂原市委大院、市政府大楼等一批办公场所;无偿移交南武体育馆、文体路体育场等一批文体设施运营管理权;下放19项城市管理职能、11项城市建设职能、170项审批服务事项,市区联动成果进一步惠及全区人民。
    这一年,“二次创业”激励人心。时隔26年,延平“二次创业”再出发,全区广大干群,齐心发扬时任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1996年在延平调研时充分肯定的“二次创业”的精神,迅速掀起推进延平绿色高质量发展热潮。3个月内攻坚完成了17.45万平方米片区开发拆迁任务,啃下南福路快速通道、新城港区码头两个制约多年的征迁“硬骨头”;承接招引了福州等地转移的长辉新材料等15个关联产业好项目,太平混合抽蓄等3个超15亿元大项目正式签约;“十个聚力”境外电信涉诈劝返做法获国务院联席办高度肯定,巨口乡候鸟式养老基地服务模式入选全省推广改革创新案例。
    这一年,捷报频传鼓舞信心。长富乳品成功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华孚电器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闽江干流航道正式复航、延平新城港区开港,500吨级货船实现通江达海;延平健儿在第十七届省运会勇夺13金,金牌数、奖牌数、总分数均列全市第1,全省奖牌榜第14位。预计全区6项主要经济指标名列全市前茅,GDP迈上450亿元新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分别增长5.1%、16.3%,增速分别位于全市第3、第1;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7.1%,全市第1;存贷款余额连续15年全市第1。
    今年来,我们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抓产业、促转型,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工业产业提档升级。实施技改项目48个,技改投资比增6.94%,全市第1。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1项,省、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新培育鑫元竹木等“新建投”企业3家、远拓电气等“小升规”企业5家,电线电缆、林产化工两大重点产业集群实现逆势发展,预计产值增速分别超35%、20%。特色农业做强做优。出台稳粮措施十二条,累计投入4849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13万亩,复耕复种撂荒地8756亩,粮食产量达5.9万吨。落地全国首个规模化菌草微生物农业生产系统——“菌草家园”;建成生态茶园示范片7个;百合花种植面积达1.2万亩,商品种球规模突破70万粒;50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鸿瑞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投产。三产发展态势良好。新增限上商贸企业4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5家。推出茫荡山避暑康养、南山地下航线等精品文旅线路6条,成功举办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活动,承办省运会拳击等3个项目赛事,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90亿元,比增4.09%。
    (二)抓项目、增动能,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重点项目提速提效。出台向上争取资金《奖励办法》,争取中央、省级预算内项目资金6.5亿元,债券资金4.2亿元,有效支撑了重点项目建设。人民医院八仙院区等4个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102项重大项目盘子;元力环保用活性炭等6个闽东北协同发展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累计投资10.84亿元。46个在建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54亿元,新开工9项,新竣工18项。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出台《招商选资工作导则》,“一把手”招商2亿元以上项目11个,总投资91.96亿元,勇锋光伏玻璃等3个项目开工建设;新签约落地5000万以上项目41个,总投资43.6亿元。推动保温、酒店、游乐三大特色产业加速回归,酒店业协会顺利成立,预计保温产业年产值突破49.5亿元,税收1.84亿元。全年引进建筑企业1家,新增入库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17家。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深化“百名局长帮百企”活动,出台9个方面41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累计减免国有房租376户、644万元,“退减缓免”各类税费4.06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万多户。在全市率先开展“企业家下午茶、晚餐会”活动,解决市场主体问题82个。推出“政企直通车”服务,19项“免申即享”政策上线运行,“信易贷”授信金额5.82亿元。
    (三)抓统筹、提品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实施城市建设品质提升项目68个,工业路改造(二期)、李侗支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用。1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有序推进,累计完成投资约1.6亿元,惠及1.86万户,南铝绿色社区建设样板项目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并获正向激励300万元。智慧城管二期顺利建成,城市管理问题处置率达95%以上;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257个,建成区覆盖率100%;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覆盖,省级文明城区创建中期评估获五年来最好排名。乡村振兴有力实施。完成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工程18项,新改建“四好农村路”54.7公里、道路安防设施400公里、乡镇污水管网23.3公里、安全生态水系11.3公里,整治裸房1150栋,获评省级美丽庭院111家,乡镇千兆光网和5G网络覆盖率达85%以上。投资9300多万元新建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项目84个,“人人都是科特派”小程序上线运行,王台“科特派”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创成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1个、示范村19个。新增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29家、省级产业化示范联合体3个。积极对接财政、改革办、国安办、供销社、消防救援总队等省直挂钩共建单位,以及对口协作莆田市秀屿区,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等方面项目64个、资金1.32亿元。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从严从实抓好生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空气环境质量连续7年位居全省设区市第1;主要河流和重点小流域水质达Ⅲ类以上,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转移处置各类危废1.86万吨。因地制宜打造规模化花化彩化面积4.4万平方米,种植各类树种3.7万株。新增省级气候康养福地1个、最美古树群2处。加快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新造林2万亩,森林覆盖率74.47%。
    (四)抓民生、补短板,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社会保障扩面提质。从“防疫情”到“保健康、防重症”,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落实国家“新十条”和“闽13条”,着力保障就医用药,启动建设亚方舱医院,床位600个,落实健康网格化管理机制。高质量完成2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4家、“长者食堂”30家,睿翼建设等3家企业入选市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开展“送岗留才进校园”等就业招聘行动,新增城镇就业3039人。社会治理纵深推进。化解信访积案129个,进京访批次、人数同比下降97%,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敏感节点进京“零上访”。持续开展“平安延平”创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安全感率99.47%,“平安三率”居全市前列。有效应对12年一遇的强降雨。强力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燃气安全报警装置实现餐饮行业全覆盖,组建乡镇专兼职应急消防队伍和全市首支无人机应急救援队伍,连续两年实现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10个,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完成率、课后延时服务覆盖率均达100%,全区中考总分优秀率全市第2。延平新城医院主体完工,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完成智能化公卫服务系统改造。延平优秀传统文化故事90集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新增省级河湖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开展“延平名医”“延平名师”“剑州工匠”选树活动,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扎实推进,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外事侨务、人防、史志档案、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青妇、老干部、老龄、残联、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五)抓改革、提效能,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重点改革迈出新步伐。重组成立国投、产投、文旅“三大集团”,盘活城市公共停车场特许经营权等专项资产7.6亿元。成立区工业发展中心,理顺区、乡(镇)两级运行机制,盘活闲置土地268.9亩,新建标准化厂房1.58万平方米。深化财政审计、预算绩效、金融服务、国资监管“四个中心”一体化建设,调减非必要性预算项目98个6800多万元。全面落实财政保障教师、医卫等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和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约3.3亿元,下放乡(镇)、街道行政执法事项394项。行政服务跑出加速度。办理政务服务“跨域通办”4475件,新增“一件事”套餐10个,创新“身后一件事”机制,累计进驻网上办事大厅事项6481项,行政许可审批缩减时间91.9%。政府性投资小规模建设工程“阳光平台”完成竞拍257单,节约资金8584万元,节支率24.5%;新增产业交易竞拍,成功交易103单,收益增值684万元,增值率10.9%。自身建设再上新台阶。常态长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一体推进“三不腐”。坚持依法行政,完善政府常务会议制度,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4件、政协委员提案125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
    各位代表!成绩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审时度势、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界民主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和衷共济、风雨同舟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中央、省属驻延单位、驻延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延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面对成绩信心倍增,直面问题不容懈怠。当前,延平经济恢复基础还不牢固,部分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仍旧困难;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营商环境仍需优化,“放管服效”改革协同还需下更大功夫;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政府工作作风亟待提升,部分干部推动工作、破解难题的能力素质与任务要求还有差距。对此,我们要正视问题,迎难而上,尽心竭力改进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善为、基层敢为、企业乐为、群众愿为,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对南平四个方面重要指示和1996年延平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认真贯彻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和区委十三届三次全会部署要求,着力实施“12335”行动,在新的起点上全方位推进延平“二次创业”,全力打造福州都市圈门户城市。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财政两项收入均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外贸出口增长4%,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5%。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围绕以下六个方面。
    (一)聚焦项目稳增长,奋力培育实体经济新动能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紧盯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重点围绕中央预算内资金重点支持的7大领域11个专项、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9大领域27个专项,谋划储备、实施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等53个、总投资309.72亿元拟列2023年省市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早开工、早落地;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南平机电职业学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33个在建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实现早投产、早达效。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强化要素保障和全程跟踪服务,全力突破征迁、用林、用地、环评、资金、基础配套等瓶颈制约。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发挥南平“南大门”区位优势,围绕“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和“3+4+5”产业集群,吸引福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大项目、好项目和产业链项目转移落地,招引超2亿元项目10个以上,其中超10亿元3个以上。积极推动太平混合抽蓄、华农恒青等项目正式落地,金豆源、斯来特、福雅装饰等项目开工建设,中磊竹木入园扩建、长辉钢构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强化保温、游乐、酒店三大特色产业引资回延,推动金色乐园等项目外资到位,实现引进省外资金和实际利用外资双增长。全力建设发展平台。聚力打造夏道、大横、炉下、南山等四个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区级工业平台,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坚持存量扩张与增量招引并举,推动园区“熟地”出让,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持续释放土地活力。加快炉下产业区污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大横产业区产业孵化中心建设;谋划推进时代新材料产业园、大横产业区竹木园标准化厂房建设,推动王台、夏道、洋后等地小微竹木产业平台建设,完善竹木产业链条集聚配套功能。
    (二)聚焦产业促升级,奋力构建绿色发展新体系
    稳步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南山圣达、王台天翊蛋鸡养殖场项目建成投产,新增蛋鸡存栏40万羽以上。加快现代乳业产业园和产业链配套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奶牛场改造提升5个,建成“智慧牧场”1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30家以上。加快全国奶业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等一批农业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突破发展新型工业。围绕世界小电池生产基地、世界白炭黑生产基地、中国活性炭基地、中国电线电缆基地“四大制造业基地”,育龙头、延链条、建集群、优结构,大力培育“链主”企业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新增规上企业14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以上。打造全竹绿色循环产业链,发挥南平元力、熊宝科技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整合改造现有小规模、非标准化企业,推动一根竹“吃干榨净”“转化升值”。加大减停产企业帮扶力度,支持企业“二次创业、持续创业”,落实技改奖励政策,推动30个以上项目技改提能、制造焕新。升级发展商贸服务业。推进消费模式创新和业态升级,常态化开展“全闽乐购”促消费活动,推动电商、直播有序发展。持续推进四鹤省级示范商圈、太平省级商务特色镇建设,加快推进延平特色电商产业园、新城示范商圈、闽东北现代智慧农业大市场等商贸项目建设,新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3家以上、限上批零住餐企业20家以上。全力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福州筹办延平文旅专项推介会,推动巨口“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茫荡三楼“省金牌旅游村”等品牌创建,精心打造旅游线路6条以上,把延平真正打造成福州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聚焦城乡提品质,奋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形象
    提升城市品质。全面开展城市体检,以高标准规划引领推进老城疏解和新城拓展。老城更新方面,加快实施延平城市更新行动,围绕“山水城”特点,实施城市慢行系统、完整社区建设,有序推动建溪片区开发,推进鼓楼片区、杨真新区等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项目4个、续建项目19个;加快主城区污水管网、九峰公园绿道提升改造、智慧停车场(一期)等项目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新城建设方面,围绕“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目标,坚持与南平工业园区一体谋划、同步推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林职院、闽职院在地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逐步引导产业和人口向新城集聚。不断完善新城商业、医疗、教育、文化等配套设施,推动大学城职教园商圈、水南片区中小学扩容项目建设,确保2023年上半年实现九峰隧道贯通,年底全面完成南福路一期、延平新城医院门诊综合楼等工程建设。推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在14.81万亩、5.86万吨以上。扎实推进“一带N点”乡村振兴2条示范带建设,持续深化“民企带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机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提升,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程,改造提升农村公路路网23公里、危桥3座、户厕235户以上。加强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打造“四无”平安村(居)品牌,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2个人居环境整治补短板项目建设。
    (四)聚焦改革强动力,奋力挖掘区域发展新优势
    持续推进区域协同。紧抓闽江“黄金航道”复航契机,打造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多式联运功能的港口物流园区,推动延福门码头改造提升工程和太平码头项目建设,加快形成以闽江干流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江海联运体系。主动融入福州都市圈和闽东北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承接关联产业梯度转移,打造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强与结对城市秀屿区的沟通对接,实现山海联动发展。持续推动改革创新。深化国企改革,加强国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良性发展。巩固拓展科技特派员制度应用,加快推动《科技特派员服务规范》国家标准申报工作,深化“人人都是科特派”平台建设。完善林权交易服务体系,推广“碳汇贷”等金融产品,探索实现“双碳”目标新路径。深化“1+N”诉源体系,推动诉源治理向纵深发展。扎实推进零基预算等财政体制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惠企政策,重点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帮扶,加快推进“免申即享”政策落地,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跨域通办改革”,推动“一件事”套餐落到实处,行政审批服务即办事项占比达90%以上。深化“企业家下午茶、晚餐会”,打通企业与政府沟通交流“最后一公里”。进一步规范我区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全面推行网上竞拍交易模式,将“阳光平台”打造成为廉政交易品牌。
    (五)聚焦风险守底线,奋力构筑安全发展新屏障
    守好疫情防控底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提升医疗救助能力,严厉打击哄抬药品价格行为,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持续推进健康延平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DRG支付方式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提升延平总医院诊疗水平,加快樟湖、夏道、塔前、洋后卫生院建设,推动建设一批医养结合项目,促进医疗事业全面发展。守好风险防范底线。加强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完善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长,全力化解存量债务。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法治宣传,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稳妥化解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积极处置化解“问题楼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守好社会和谐底线。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全面排查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确保省挂牌督办禁毒重点关注地区顺利“摘帽”。创新信访工作方式,构建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守好生态环境底线。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巩固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效。强化饮用水源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建设污水系统智慧调度平台,城市污水处理率达41%以上。持续推进涉VOCs深度治理项目建设,加大“散乱污”企业查处力度,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7%以上,加快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国字号品牌。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全面开展小微企业危废收集试点工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
    (六)聚焦民生补短板,奋力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分期分批高质量办好2023—2025年公共服务和民生补短板“百个项目”。扎实推进全国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推动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公共卫生应急服务中心、城镇养老服务中心项目(一期)建设,完善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公共服务,打造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示范点2个。持续补齐教育短板,新改建小学2所、公办幼儿园3所,新增小学学位1350个、学前学位720个;不断改善机电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完善特教资源中心建设,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以上。深入实施根治欠薪行动,全面落实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政策,深入实施城镇困难群众解困纾困工程,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完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推进区级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项目建设;深入挖掘四贤文化、郑成功文化、茶洋窑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带动作用。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打铁还须自身硬,重任千钧唯担当。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和践行“三个务必”,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执着,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政治引领。全区上下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浓厚爱戴之情转化为忠诚核心的坚定自觉,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坚持人民至上,作决策、上项目、办事情都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听取群众意见、赢得群众支持。
    坚持法治护航。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重大行政决策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估,推动重大行政决策、重大涉法事务合法性备案审查全覆盖。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优化执法资源配置,推动执法职责、执法力量进一步集中和下沉,全面推进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和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
    坚持善治为民。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力倡导“好干部是干出来,不是跑出来的;好队伍是带出来,不是喊出来的”鲜明导向,持续锤炼干部“六懂六会”能力本领。完善重难点工作推进机制,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形成人人扛事、人人尽责、人人出力的抓落实工作格局。
    坚持廉治防腐。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践行“五带头、五坚决”纪律要求,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大力整治“吃喝风”顽疾、“躺平式”干部、“宽松软”执法、“老好人”思想。带头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切实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腾出更多资金投向民生领域。
    各位代表,初心如磐,重任在肩;质胜于华,行胜于言。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人民之托,勇扛发展之责,坚定信心、同心同德,高举“二次创业”大旗,为把延平打造成为福州都市圈门户城市而团结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