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953|回复: 0

[云南] 2022年玉溪市红塔区政府工作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6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9896
    发表于 2022-7-3 08: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玉溪市红塔区政府工作报

    ——2022年1月13日在红塔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红塔区人民政府区长  马云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和五届区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繁重任务,区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区各族人民,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玉溪精神,持续深化“玉溪之变”,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十四五”开局首战中交出了优异答卷。最让我们振奋的是:经济总量历史性突破千亿元大关,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034.27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为近9年来最快,高于年初人代会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5.63亿元,增长23.9%,增速为近5年来最快;争取专项债9.71亿元,位居全市第二,是2020年的3.13倍;项目谋划建设实现倍增,年内新开工项目达197个,同比增长44.9%,相当于平均不到2天就开工一个新项目。最让我们欣慰的是:一大批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增公办学位2970个、公共停车位2726个,制约中心城区“东西不通、南北不畅”的4条市政道路相继打通,新建和提档升级农贸市场9个,学校医院等区域重点时段交通“肠梗阻”问题得到缓解。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全区上下转作风、破难题、惠民生,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团结一心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跨越的同一个步调,营造了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良好氛围,红塔区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发展要务,培产业育主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制定23条稳增长措施,强化经济形势分析和运行调度。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坚决遏制“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粮食产量稳定在3.7万吨以上。发挥土地规模经营效益,流转土地1.8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11万亩。烟、菜、花、果、药、畜健康发展,完成烤烟收购520万公斤。深入实施“一二三行动”,全力打造精品“云花”品牌,迪瑞特、紫艺等花卉企业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凸显,花卉亩均产值达6.4万元,全省第一。猫哆哩、滇雪粮油等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选省级“绿色食品牌”目录。新认证“三品一标”40个,全市第一。农产品加工产值完成51.25亿元,产加比为2.6:1,均为全市第一。一产增加值完成23.33亿元,同比增长9.8%。非烟工业倍增成效初显。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组建10个产业工作专班,全力推动制造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鲁玉绿色建材产业园、锦福年产5万吨智能设备基础件生产等项目建成投产。小马国炬智慧供应链二期、冷链物流及快递分拣中心开工建设。新增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恒源永生花、艾森珐琅锅等项目相继入园。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等非烟工业产值实现大幅增长,生物医药增幅预计超过60%,通用设备制造增幅预计超过120%,有力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59.5亿元,在全省保持第一,增长6.1%。非烟工业增加值完成122.5亿元,全市第一,增长14.4%。二产增加值完成628.1亿元,增长6.6%。现代服务业质效齐增。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夜市经济”发展势头迅猛。通力、缘多等13户省统平台物流企业完成营业收入21亿元。电子商务企业达63户,实现线上销售总额3.8亿元。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实现税收3.6亿元。“青花夜宴”“星光夜市”等成为夜市经济新地标。建成3A级旅游景区3座,青花街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大营街社区荣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常乐温泉半山酒店建成运营,乡韵红塔乡村振兴文旅环线等项目有序推进。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97亿元,增长134.1%。三产增加值完成382.9亿元,增长11.3%。市场主体日益壮大。实施倍增计划,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四上企业”储备库。新增市场主体1.1万户,增长19%,总量达6.17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65户,增长32%,总量达609户,排名全省第五。

    (二)坚持项目为王,建机制强保障,投资动能大幅提升。强化资金保障,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1.2亿元,新增专项债券9.71亿元,获得银行授信25亿元。强化土地保障,出台《提升土地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加强低效闲置土地盘活,处置闲置用地3103亩。报批成片开发方案2个,供应土地1749亩。通过部级监管项目2个,实施土地整治项目5个,新增耕地数量806亩、水田规模1076亩。加快推进项目,启动建筑工业化集成制造基地建设,完成研和站进站道路、汇溪路、西河路、创业南路建设。新增入库项目197个,计划总投资296.6亿元,增长99.7%。

    (三)坚持深化改革,破难题添动力,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坚决破除发展道路上的藩篱。启动区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整合28个小散弱国有平台公司,组建 国投、国运集团,注入资产资源,撬动和放大国有资本,增强和提高国企自主造血和营运能力。积极推进乡(街道)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放权扩权,增强乡(街道)生财聚财、培育产业、协税护税的内生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一颗印章管审批”覆盖全区13个部门174项事项。“一部手机办事通”、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等改革稳步推进。数字赋能营商环境优化,建成一站式惠民“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全程网办率达83.4%。营商环境各项指标居全市前列。在全市率先启动并全面推进“双减”工作,启动校内午托服务,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更强动力。开放 发展步入快车道,中老铁路玉溪国际货运列车顺利开行,成功申建花卉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外贸进出口备案企业达236户,全年实现进出口额4.8亿美元。

    (四)坚持为民建城,优布局治环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高质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中心城区控规“一张图”管理初具雏形。共美家园、金信花园等22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幸福小镇、活发创意园建成完工。新兴州城风貌保护、复兴广场、聂耳和国歌传习中心项目进展顺利,老五街、化工厂等棚改项目有序推进。聂耳路(窑头段)、环山路延长线断头路顺利打通。红塔大道延长线、冯井中心路建设加快推进,城市“骨架”逐步展开。狠抓创文、固卫、爱卫“7个专项行动”,建成洗手台1178个,新改建公厕317座,新增机动车、非机动车泊位12万余个。窑头、北城等5个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加速推进,葫芦、沙坝等4个农贸市场建成投入使用。中心城区持续增绿提容,新增绿化12.5万平方米,修复破损道路11万平方米,道路亮灯率达99%。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考评名列全省前茅。

    (五)坚持惠民利民,补短板解民忧,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果明显,疫苗接种率达93%,群体免疫屏障加快建立。积极组织2批950名民兵驰援边境防控。发放创业贷款2.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809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9万人,均居全市第一。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推进义务优质教育共建共享,建成玉溪一小紫艺校区、高新小学。取得十六届省运会三个项目承办权,成功创建 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开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实现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新改建18个基层卫生室,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水平居全省前列。在全市率先推行“交房即交证”,试点小区兰溪湖畔、新兴瑞园实现住权与产权同步。加强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98%以上,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擦亮“聂耳品牌”,讲好“红塔故事”,推出《同一片蓝天》等一批反映弘扬新时代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青花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为省级民族文化项目,荣获“中华诗词之区”“全国最佳楹联城市”称号。实现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群众多元供给,有效推进乡村治理,黄草坝村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六)坚持政治引领,转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切实加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决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确保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纵深推进。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公经费”再压减10%。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7件、政协提案124件,办复率达100%。推进审计反馈问题整改落细落实。深入开展“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纪律作风大整顿,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实效,政府科学决策水平、法治水平和治理能力显著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红塔区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届区人民政府坚守初心使命、为民务实担当,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力耕不欺、奋斗以成,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url=]全面建成 小康社[/url]会目标如期实现。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产业引领发展,以改革注入活力,推动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4%,人均生产总值始终保持全省第一。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54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14.9亿元、进出口总额18.08亿美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60.7:37.0。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城乡建设提质提速。城市能级不断扩展,建成区面积增至47.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73%,绿地覆盖率达42%,西河路、新黄路、东风中路等20条市政道路顺利完工。杯湖公园、城市展厅等相继建成,高铁新城初具雏形。完成110个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惠及群众5万余人。“五网”建设步伐加快,昆玉电气化铁路、中老铁路(玉磨段)、晋红高速建成通车,弥玉高速(红塔段)主体竣工。滇中引水(红塔段)工程完成建设。水利化程度达78%。新增天然气管道37公里,电力输送线路540公里。5G网络实现城区全覆盖。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孙井、灵秀、大营街等社区获评省级美丽村庄。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坚持“减政、放权、松绑”,承诺1个工作日办结事项368项,提高82%。“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互联网+监管”等系列项目审批平台推开使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殡葬改革实现“五个100%”。医、教、文、卫及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全面推进。落实减税降费54亿元,市场活跃度达75%。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完成技改投资27.43亿元,取得25项核心技术和21个国家级、省级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1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每万人口拥有发明专利12件,居全省前列。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1.5%,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达61%。获评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发展底色更加鲜亮。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决整改落实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绿化造林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1.52%。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玉溪大河、飞井水库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区”、获评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圆满完成“北移”亚洲象“南返”期间的监测、保护及助迁工作,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案例,提升了知名度、温暖了全世界。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日益增进。精准落实“六稳 六保”,累计投入136.7亿元发展民生事业,占财政支出80%。提供就业岗位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内。新改建中小学、幼儿园33所,增加学位1.25万个,成为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医共体总院胸痛、卒中等“五大中心”通过国家级验收。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医保参保实现全覆盖。人均寿命从79.6岁提高到81.75岁,居全国前列。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全省前列,比2017年分别增加11766元、6606元。法治红塔、平安红塔建设成效显著,连续荣膺“长安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深入推进。工、青、妇、儿、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等工作持续加强,侨台、外事、气象、防灾减灾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们积极应对复杂严峻形势考验、努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年。过去五年奋斗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最根本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引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领航掌舵的结果!是区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历任区政府领导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接续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驻区官兵,向各位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红塔区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21年聚焦改革、聚焦发展、聚焦民生的积极成效,为本届区政府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区情,经济体量大而不优不强,城乡发展差距较大,还处于“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阵痛期;要素保障不足是我们最现实的困境,偿债压力大、土地约束紧、生态要求高等制约发展的难题尚未根本解决,政策兑现不到位极大地影响了投资兴业的热情;产业结构不优、市场主体培育不够是我们最明显的短板,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还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攻坚期;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是我们最突出的问题,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值差距较大,城乡规划设计、城市管理经营滞后等衍生出一系列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还亟待解决;干部能力作风与新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是我们最根本的症结,部分干部不以为然、自以为是,考虑问题思路打不开、推进工作手脚放不开、关键时刻使不上力、危急关头找不到北,还处于顺应“玉溪之变”、再铸“红塔辉煌”的考验期。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既不能以取得成绩而盲目乐观,更不能因存在问题而丢掉信心。新征程上,我们将保持定力、冷静分析,直面挑战、全力攻坚,奋力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再铸红塔辉煌、再续美好华章!

    二、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当前,全市正在全面实施“绿色发展、工业强市、共同富裕”核心战略,全力建设“滇中崛起增长极、乡村振兴示范区、共同富裕示范区”。今后五年,是红塔区乘势而上开启[url=]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url]、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实现“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五年。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圆满完成区第六次党代会、区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十四五”的规划目标,是历史赋予新一届政府的神圣使命。奋进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同在,机遇大于挑战。新一届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区委的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胸怀大局,谋定而动,行且坚毅,努力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答卷。

    各位代表,时代因奋斗而常新,事业因梦想而行远!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省政府玉溪现场办公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区第六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率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玉溪建设“一极两区”发展定位,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践行“绿色发展、工业强市、共同富裕”三大核心战略,以城市更新和产业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工业倍增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玉溪精神,在解放思想上再深化,在改革创新上再出发,奋力推动红塔区率先发展、跨越发展。

    新一届政府的奋斗目标建议为:围绕“确保现代产业规模质效稳居全市第一、推动综合经济实力重返全省前三、力争民生福祉晋位全国一流”三大目标,奋力谱写争先进位富民强区新篇章。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达到15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5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000亿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

    ——全力实现工业突破,优化提升全产业链,不断延链补链强链,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形成“1+2+2+3”产业集群格局,确保实现工业企业量质齐升,规模以上企业突破200户。

    ——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实施“中心城市双百+”行动,加快昆玉同城化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功能衔接互补、一体化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达7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达70万以上,城镇化率达74.4%以上。

    ——全力推进改革创新,聚焦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构建 国企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和资本运作机制。围绕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统筹推进对外开放、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改革,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红塔经验”。

    ——全力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节约高效利用资源,打造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城市,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并存。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年优良率保持在98.5%以上,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森林覆盖率达62%以上。

    ——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各位代表,“首善之区”建设肩负着市委市政府对红塔区的重托,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期盼。今天的红塔区,发展愿望强烈、发展基础坚实、发展前景广阔,正沿着发展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我们唯有坚定信心、锚定目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只争朝夕、一往无前,方能创造一流业绩,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三、2022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区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的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定信心决心,保持战略定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形成以稳促进、以进保稳的良好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9.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10%以上,其中区属投资增1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8%以上;进出口总额增1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3%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6.5%、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重点抓好8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工业强区,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坚持扩张总量,扩大规模,切实发挥全产业链专班作用,在现有产业底子上走出新路子、打开新局面。

    聚力非烟工业倍增。深入实施非烟工业“三年倍增、五年跨越”计划,探索建立工业产业发展基金,加速要素向工业集聚,大力培育引进一批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启动铬锆铜钛青铜一期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投资65亿元的年产20万吨高能锂电池正极材料及配套项目,3月份启动一期投资10亿元的5万吨生产线和1000吨黏土提锂中试线建设,预计产值达4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1.5亿元,将彻底扭转近年来没有大的工业项目投资落地的局面。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九 洲生物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赛灵药业恒骨骨伤愈合剂上市销售,助力沃森生物申报新冠疫苗许可。支持鲁玉绿色建材、刘总旗水泥等现代建材企业做大做强。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持“碳减排”与“碳增汇”并举,积极探索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成80万平方米党政机关、学校等城市公共建筑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实现并网发电。切实加强能耗双控管理,深入推进存量“两高”项目节能改造,启动新兴钢铁技改提升、太标年产42万吨合金钢、高端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项目建设。聚焦新能源、储能材料、碳交易,引导和鼓励企业在人才培养、技能改造、节能降碳等方面,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速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强化园区聚集效应。充分发挥园区主战场、主平台、主阵地、主引擎作用,完善园区功能,提升承载能力。整合红塔、研和两个工业园区,强化组织领导,理顺管理机制,引导资源向园区流动、产业向园区融合、企业向园区聚集。坚持平台建设快于项目招引,积极开发创业南路沿线土地。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建筑工业化集成制造基地、创业南路建设和园区污水、电力、燃气管网等专项规划。建设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依托园区集聚和培育骨干企业,积极吸引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园区开发建设。深化推广企业对标竞价“标准地”制度,明确投资强度、年度产值、单位能耗、容积率、亩均税收等五项标准,坚持“亩产论英雄”,严把亩均投资、亩均效益准入关,收储土地1000亩以上,实现园区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以上。

    (二)坚持品质为先,全力塑造美丽红塔。强化中心城市意识,坚持用脚步丈量城市,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

    突出规划引领。充分运用“三调”成果,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构建开放协调、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抓好重要功能区块、重点片区开发布局,配合开展综合交通、电力建设、水系治理、排污管网等专项规划编制,以空间、功能重塑引领 城市迭代升级。强化东风水库、飞井海水库等生态敏感地区规划管控,严格建设项目批前审查和批后监管,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强化精细管理。组建城市管理委员会,理顺中心城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与标准化考核体系。不断完善“多网合一”的区、街道、社区网格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智慧化、人性化水平。打造集运营管理、应急指挥、综合治理为一体的城市管理服务平台,健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发现处置和管控救治能力。加快智慧停车(二期)、垃圾分类、餐厨垃圾处理、生活垃圾收转运系统等项目建设,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筑牢创建 全国文明城市基础。

    增强城市能级。拉开城市“骨架”,启动红九路、红龙路北延长线、智创路道路建设,冯井中心路、红塔大道延长线建成通车。畅通城市交通“内循环”,实施东风路、环山路“四改六”工程。完成玉州片区、瑞鑫花园片区等44个老旧小区改造。全力推进玉交集团环山路片区、化工厂等老旧厂区改造。加快新兴州城风貌保护、复兴广场、聂耳和国歌传习中心改造进程。聚焦群众关注的“城不城村不村”现状,全面开展新一轮“拆临拆违”整治行动,年内实现老旧构筑物基本消除。全面摸清城中村底数,制定三年改造方案,启动城中村改造工作。实施玉江大道、研和站进站道路等城市主干道和重要门户节点提升改造工程,打造聂耳广场4A级景区,进一步提升城市“颜值”。

    (三)坚持项目带动,推动投资再创新高。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理念,蓄势赋能高质量发展。

    多点发力推项目。实行项目清单管理制,建立健全“四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做到项目规划一张图、要素配置一本账、推进服务一专班、督查问效一盘棋。建立政府各部门周例会必须研究项目的常态化机制,加快推动项目落实落地。聚焦国家、省投资方向和重点支持领域,做实项目策划包装,做好项目储备,突出专项债券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支持方向,不断丰富完善项目库。启动彩虹路、玉溪大河综合治理、高铁站客运枢纽等一批项目前期。推动红九路、滇中引水二期等一批项目实现开工。力促玉溪一小高铁新城校区、园区科技孵化中心等一批项目竣工投用。全年谋划项目不少于240个,总投资不少于915亿元。其中:专项债券资金在2021年基础上实现翻倍,达15亿元以上;中央预算内投资争取不少于3亿元。全年开竣工项目120个以上,确保年度完成投资不低于220亿元。

    多管齐下抓招商。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亲 自招商、亲 自接洽、亲 自协调、亲 自督办工作机制。启动“玉商回归”工程,促进总部回归、人才回乡、项目回迁、资金回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文章,依托研和、红塔工业园区建好产业平台,全力推动承接产业转移项目顺利落地实施、投产达效。坚持“双招双引”,力争引进一批人才、带来一批项目、搞活一个产业。围绕十大产业链精准招商,建好“项目库”和“客商库”,每个产业链专班每年至少招引一个5亿元以上的项目。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个、引资额200亿元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8个,当年开工率不低于60%。

    多措并举保要素。着力破解土地要素瓶颈,坚持盘存量,加大对低效用地及批而未供、供而未建土地的清理整治,确保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500亩以上、提供招商引资成熟用地2000亩以上;坚持抓增量,拓展“土地+N”模式,年内完成19个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面积2878亩、水田规模4548亩;加大向上争取协调力度,加快成片开发方案报批进度,最大限度缩短用地审批时限;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制定退出实施办法,加快处置“僵尸企业”。着力破解资金要素瓶颈,拓展多元融资渠道,超前谋划,想方设法争取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产业基金、高质量发展资金等支持,创新方式撬动社会资本;主动作为,盘活城市资源,提升城市经营能力水平,加强公共资源市场化运作和配置,整合租赁住房、土地矿产等资产资源,确保完成融资30亿元以上。全面提升国有企业融资经营能力,确保到2023年实现国资、国运公司信用等级“AA+”评定。

    (四)坚持扩量提质,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坚持文旅发展质量同升,加快通道物流建设发展,补齐商贸服务短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推动文旅经济更“美”。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抓好A级以上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名村创建,全力推进精品酒店、半山酒店建设,加快青花街、映月潭修闲文化中心提档升级。加快推进投资10亿元的乡韵红塔文旅环线项目,完成灵秀云栖艺术谷建设,启动龙树数字农业观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汇龙欢乐大世界等重点文旅项目,培育康养旅居、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新业态,促进新消费。抓住节假日、黄金周、小长假等重要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和旅游促销。推动旅游全过程智慧化管理,帮助旅游企业纾困解难,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25%以上。

    推动物流经济更“畅”。做好铁路经济大文章,落实好中老铁路沿线三年行动计划,依托研和站、玉溪南站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着力培育陆港经济。配合做好玉溪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申建工作,强力推进滇中(玉溪)粮食物流产业园粮油应急保障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发挥好小马国炬智慧供应链产业园、通力数字化物流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育一批3A级以上物流企业,加快智慧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力争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推动商圈经济更“热”。大力推进新型消费体验城市建设,持续放大小庙街、极中心等成熟商圈辐射带动作用,提升五玠坊、美佳华等重点商业街区消费能级,优化红星国际商业广场、水映溪里商业业态,力争年内新天地、临岸三千城购物公园开业运营,进一步丰富中高端消费供给,重塑中心城区消费崛起新局面。实施培育新消费行动计划,发展一批适应疫情常态化趋势的消费场景、消费业态,重点打造体验式、沉浸式潮牌消费中心,谋划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促 消费活动,深挖消费潜力,优化消费环境。

    推动数字经济更“优”。将数字赋能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引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华为、联通等数据中心为基础,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积极支持蓝晶科技、汇龙科技等企业与高科技发展前沿企业开展合作,拉长数字产业生态链。推进5G核心网和基站建设,全力服务好直连北京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云南移动玉溪双活数据中心、中国广电云南灾备中心等建设,年内建成开通5G基站2000个,实现行政村5G网络信号全覆盖。

    (五)坚持因地制宜,激发农业农村活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带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造全省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区。

    夯实农业发展根基。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行动,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确保全年粮食播面稳定在8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8万吨以上。提升规模经营效益,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万亩以上,激发农业发展动能。合理调整种植结构,腾退小香葱种植2000亩。加强核心烟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47座密闭式热泵电烤房,提升烟叶烘烤质效。启动滇中引水“八库联通”水网体系建设,完成5座水库、坝塘除险加固,加速“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年内启动北前路、哨上路等16条120公里农村公路项目。

    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做强精品“云花”产区,加快推进投资10亿元的春和花卉示范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改造提升大棚1200亩,培育花卉园艺企业54户,实现出口创汇1.6亿美元以上。聚焦全产业链开发提升,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建设,做特“绿色食品牌”,依托恒源实业、猫哆哩、华庄食品等企业,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推动农业一 二 三产融合发展,培育更多“红塔”字号优质绿色农产品,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5%以上。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生产,推动爱必达、维和等农产品进入“一部手机云品荟”和“10大名品”。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力度,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助推农业提质增效。培育龙头企业2家以上、专业合作社3个以上、家庭农场3个以上,完成“三品一标”认证18个以上,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

    提升美丽乡村颜值。用好“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成果,全面加强村庄规划管控。加快推进北城、春和、研和集镇改造和洛河、小石桥美丽集镇建设。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常态化收运处置管护机制,切实推动农村“净、绿、亮、美”。持续加大农村“厕所革命”力度,健全管理制度,新建公厕22座以上,改建无害化卫生户厕800座以上。做好衔接文章,启动投资4.3亿元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省级示范区项目飞井海片区“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和任井社区“红色文化·移民新村”建设。抓好总投资4亿元的烟草工商帮扶项目实施,年内完成飞井至黄草坝旅游道路、游客接待中心、民居风貌提升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个、精品示范村4个、美丽村庄10个。

    (六)坚持生态为基,全力推动绿色发展。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把红塔区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的生态宜居城市。

    深化生态环境治理。坚决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做好省环保督察“回头看”准备工作。紧盯环境空气质量、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一水两污”以及群众关心关注的扬尘、油烟、噪音污染等问题,统筹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洛河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项目,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力争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9%以上,土壤污染源管控行动和化肥农药减量化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绿地率和森林覆盖率稳中有升,不断提升人居环境“绿色含量”。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强公益林管护,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对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管理。实施异地造林150亩,石漠化带森林抚育1万亩,珠江防护林工程抚育管护2800亩。加强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大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加快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启动新冲河采石厂、启祥发采石场生态恢复治理试点工作,分期分批启动其余47座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程。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巩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成果,开展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前期准备工作。加大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创建力度,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升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全面落实林长制,完善配套政策,积极推进国家级和省级森林乡村创建工作。落实最严格的河(湖)长制要求和管理措施,力争东风水库、红旗水库进入省级美丽河湖序列,确保红塔区河库水碧岸绿景美,让绿水青山成为红塔区的标配。

    (七)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激发市场活力。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添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建立健全税收共治体系,加强财源监控,采取查账征收、定额管理等方式,堵塞税收漏洞。严格税收政策执行,深挖税源潜力,确保应清尽清。加强对水资源费、生活垃圾处理费等非税收入的征缴力度,千方百计增加非税收入。采取有奖发票等方式,提高广大市民索要发票积极性,促使商家依法纳税。深化乡(街道)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财权下放力度,制定正向激励和目标约束考核机制,深挖乡、(街道)增收潜力。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和绩效管理,兜牢“三保”底线,着力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全面推进国企“2+N+X”改革,健全完善配套制度,提升国企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和贡献力。探索和创新集体资产资金管理及保值增值新模式,增强资源统筹和集体创收。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工业园区科技孵化中心、玉溪ID文化创意园等平台建设。建强创新平台,大力扶持企业建设企校联合创新研发中心,推动高职院校与区内产业精准对接,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沃森生物、蓝晶科技等企业开展企校联合研发。推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争创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链,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430家。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落实“百千万”工程,争取新建专家工作站2个,完善人才引进办法,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深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大力推行“1133”服务承诺制度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让企业在红塔区办事情有“靠制度不靠关系”的社会氛围,投项目有“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的优质服务,做前期有“一颗印章管审批”的便捷便利,跑手续有“7×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超市,对未来有“新官理旧账”的稳定预期,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民营企业诉求维权机制,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年内落实企业扶持和招商引资政策未兑现资金30%以上。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监督员制度,在重点企业设立营商环境“观察哨”,聘请企业负责人作为营商环境“体验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类企业代表作为义务监督员,推动形成“营商环境人人参与”的格局。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坚持一 二 三产业一起上、大中小微企业一起抓,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扎实推进 “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着力扭转批发零售龙头企业较少、住宿餐饮限上企业不足局面,着重培育和提升文化娱乐、居民服务、运输仓储、租赁服务等行业,强化对建材销售、手机销售、劳务派遣、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企业的管理。充分释放惠企政策红利,积极落实减税降费和各项优惠政策,减轻市场主体经营负担。年内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以上,新增纳规 纳限企业100户以上,“四上企业”总数突破700户。

    构建 全面开放格局。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抓住玉溪海关成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契机,依托中老铁路贯通新优势,充分发挥红塔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作用,全力推动外贸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2022年全区外贸出口总额突破6亿美元。积极融入“昆玉同城化”发展,把握双城“1小时经济圈”发展机遇,加强与呈贡、晋宁、江川、通海、峨山等地协作联动发展,提速弥玉楚(红塔区段)、北研、机场、G8511复线等高速公路建设,构建“1小时”快速交通圈。

    (八)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惠民生、增福祉作为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着力点,以更深感情践行“民生无小事”,把老百姓的小事看大、远事看近、实事办好。

    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就业政策措施,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年内城镇新增就业75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持续推进城乡居民增收工作,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养老、医保等参保面。逐步扩大城乡居民医保单列普通门诊统筹药品,提高重大疾病报销待遇。稳步提升城乡低保和特困救助对象供养标准,加强残疾人保障、社会救助等工作。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需求,启动区级中心敬老院建设,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

    推动教体事业优质均衡发展。着力补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短板,投资3.4亿元启动红塔区第一幼儿园、玉兴街道、大营街街道等5所公办幼儿园项目建设,增加学位2700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以上;建成玉溪一小高铁新城校区,启动卫校片区改建,新增小学学位3780个。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打造玉溪二职中特色品牌骨干专业。持续规范民办教育行为,严格实施管理“六统一”。深入推进“双减”工作,提升课后服务、教育教学水平,确保“减负不减质”。开展“三查、三比、三热爱、三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打造一支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队伍。全力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评估验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集团化办学、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等改革。加快推进中央厨房建设,确保3月1日实现集中供餐。高标准承办好省第16届运动会三项赛事。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力推进疫苗接种“应种尽种”,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屏障。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升医共体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医疗业务同质化管理,有效促进“分级诊疗”。完善医保资金总额打包付费机制,推进药品供应保障改革,不断降低群众就医成本。完成市第三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及提质扩容项目建设,启动研和新区人民医院、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成洛河、小石桥卫生院慢病中心,大营街中心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强化食药品安全监管,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深化平安红塔建设。巩固深化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长安杯”创建成果,积极开展打击和防范各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安治理,推进社区警务与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深度融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完善“情指巡防”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重要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做好安全生产、经济金融等领域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推进“最多访一次”和信访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化解一批信访疑难案件。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覆盖。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逐步提高全区社区现代化治理和服务水平。

    各位代表,踏上新征程,实现新作为。新时代对政府工作提出新要求,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url=]坚持党的 领导[/url],坚决落实区委的要求,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讲担当重落实。坚持勤勉为政,实干兴政。强化政治担当,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做到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努力建设“务实政府”。

    讲法治强规范。坚持依法行政,厉行法治。突出依法决策,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监察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讲廉洁守底线。坚持廉洁从政,明规挺纪。认真履行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资金支出,坚决防止“四风”反弹。深入开展“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纪律作风大整顿。坚定不移反贪治腐,不断净化政治生态,努力建设“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起点,我们满怀期望、心潮澎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永葆初心、牢记使命,风雨兼程、勇往直前,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向往接续奋斗,为绘就红塔区现代化建设新画卷破浪前行,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十件惠民实事

    1.启动改造老旧小区44个,加快推进城市居民公寓建设,进一步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2.着力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启动红塔区第一幼儿园、玉溪第二职业高级中学附属幼儿园、玉兴街道中心幼儿园、大营街街道中心幼儿园、高仓街道排山社区幼儿园5所公办幼儿园建设。

    3.完成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及配套康养、休养项目,实施公立医院补短板项目及基层卫生院、卫生所的建设。

    4.启动红九路、冯井中心路等市政道路建设,缓解中心城区东西向通行压力。

    5.优化重要交通节点交通秩序、道路路口通行能力,实施东风路、环山路“四改六”工程,补齐城市交通“内循环”短板,缓解城市拥堵压力。

    6.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创建1个示范乡镇、4个以上精品示范村、10个以上美丽村庄。

    7.推进农村水价综合改革,完成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6件。

    8.推进“双减”工作,开展午托服务,持续清理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指导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

    9.聚焦群众关心的扬尘、油烟、噪音污染等问题,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

    10.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加强就业帮扶、技能培训,新增城镇就业7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名 词 解 释

    “一二三行动”:一指“一县一业”;二指“种子端”、“电商端”;三指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

    “双减”: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

    一极两区:省委、省政府召开玉溪现场办公会,明确玉溪目标定位和发展路径。努力建设成为滇中崛起增长极、乡村振兴示范区、共同富裕示范区。

    “1+2+2+3”产业集群格局:形成生物医药1个400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新能源、钢铁2个300亿级产业集群,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2个100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卷烟配套、现代建材3个50亿级产业集群。

    “中心城市双百+”行动:玉溪市“十四五”规划提出,到 2025年末,中心城区(含江川区)建成区面积达一百平方公里、人口达一百万。

    碳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碳增汇:指对二氧化碳的增汇和碳储。《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各国政府在规定时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指标,同时也明确了促进可持续森林管理的做法,要造林,再造林,同时促进可持续农业方式,这就明确了各国政府不仅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要保护和增强温室气体的汇和库,碳减排与碳增汇同时并举。

    “标准地”制度:指新增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制度。“标准地”是指在城镇开发边界内具备供地条件的区域,对新建工业项目先行完成区域评价、先行设定控制指标,并实现项目动工开发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的可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四改六”工程:四车道改六车道,改善交通拥堵。

    “土地+N”模式:是金融行业中的经营模式之一,实质是将土地作为信用抵押,以获取资金维持经营的一种模式,已经成为国际通用的金融模式。

    税收共治体系:协同配合征税的行为。包括共治平台、共治网格、共治机制。共治平台,部门涉税数据交换分析运用平台;共治网格,将税收共治任务按领域或事项进行划分;共治机制,数据交换、分析运用、联合执法机制。

    国企“2+N+X”改革:2 个集团公司(玉溪润嘉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玉溪市红塔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N个二级实体企业,X个国企管理配套文件。
    “1133”服务承诺制度:企业开办1天完成,常规事项1天完成,一般事项3天完成,复杂问题3天给出方案建议。

    “六统一”:指统一民办学校的监管部门、教材征订、制作校牌、收费报备、保险购买、作息时间。

    “三查、三比、三热爱、三提升”:“三查”:即查校风、查教风、查学风;“三比”:即比教书、比育人、比奉献;“三热爱”:即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三提升”:即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中央厨房:又称中心厨房或配餐配送中心,通过统一采购原料, 按菜单分别制作后,统一配送到各用餐单位。

    情指巡防:是突出“情指”在现代巡防体系中的作用,将中心城区划分为三个大网格、七个小网格,增加全区巡逻防控覆盖面,实现出警快、处突快、抓获快、调处快、服务快的五快工作目标的立体化治安巡逻防控体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