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890|回复: 0

[贵州] 2022年铜仁市碧江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2:54
  • 签到天数: 741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9861
    发表于 2022-6-29 19: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铜仁市碧江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2月11日在碧江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铜仁市碧江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  高应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和2021年工作回顾

    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铜仁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与全区人民一道,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担当实干,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十三五胜利收官、十四五顺利开局,迈出了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坚实步伐。

    五年来,我们聚焦发展第一要务稳运行、增实力,干出了经济发展的高效成绩。地区生产总值从2017年159.58亿元预计提升至2021年254亿元,年均保持10.2%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在全省88个区县位次从31位上升至20位,实现量的提升、质的升华。累计实施省、市级重大项目316个,完成投资30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836亿元,年均增长9.5%,为碧江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聚焦产业发展兴实体、促转型,打牢了更加坚实的产业基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产结构比从8.8:39.1:52.1调整为7.4:33.4:59.2。第一产业提质增效。建成省、市级农业示范园区11个,高标准农田3.28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5万吨以上,连续5年实现大丰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5个,加工转化率达5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3.8亿元增长至34.3亿元。第二产业优化升级。碧江开发区认定为省级高新区,先后获批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双创示范基地等称号。园区规模逐步壮大,建成标准化厂房159万平方米,200余户企业相继落户,面积从9.93平方公里扩容至46.56平方公里。实施千企改造项目118个,完成金瑞新材料、海螺水泥等技改项目99个。万丰国际、武陵山国际汽车城等重点项目建成运营,生态特色食品、轻工用品、新型建材等产业初具规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588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第三产业活力迸发。一带双核项目顺利完成,创建区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21个,范木溪精品民宿、有声图书馆等相继建成,先后获得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等称号,累计接待游客61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0亿元。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新增市场主体3.2万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6.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15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数字经济发展迅速。通过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验收,培育引进山久长青、随处见等大数据企业45家。建成智慧云、物流大数据、旅游大数据、智慧社区等平台,推动数字经济和134家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平台经济规模达110亿元。

    五年来,我们聚焦三大攻坚战补短板、强弱项,交出了人民满意的优秀答卷。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统筹资金130亿元,实施产业项目569个,全力打好四场硬仗,扎实推进十大全覆盖工程。统筹整合资金53.8亿元,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9个,跨区域搬迁规模全市第1,健全五个体系,建设四安家园,12348户55872名搬迁群众走出大山、告别贫困。先后获得昆山、东莞等东西部协作财政资金2.3亿元,实施项目95个。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被评为2020年中国防贫效率百高县。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丰硕。完成中央、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55个,173件信访件全部办结。完成25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2个历史遗留含汞废渣污染综合治理、18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深入落实河长制,严格执行《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完成鹭鸶岩、天生桥和5个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饮用水源地水质、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实施营造林16.7万亩,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森林覆盖率从59.96%提高到68.21%,获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省级森林城市等称号。风险防范攻坚战有力有效。累计化解稳控债务222亿元,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金融风险的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食品安全、道路交通等工作全面加强,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疫情防控、扫黑除恶等工作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位居全省前列,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平安建设红旗单位。

    五年来,我们聚焦城乡发展强基础、促提质,提升了城乡环境的人居品质。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至33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至36.3万人,城镇化率达79.25%。改造完成老旧小区19个1992户、棚改28个1.04万套、背街小巷91条6.8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11条城市道路、60座城市公厕、15个农贸市场;新增公共停车位2000个,建成沿江步道21公里、市民休闲空间12个,城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新区建设扩容提速,新联大街、文笔北路等建成通车,建成八纵十横道路网络,教育、医疗、休闲养老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铜怀高速(碧江段)、杭瑞高速铜仁西互通建成通车,铜玉城际高铁建成运行,碧江迈入高铁时代。建成通乡、通村、通组路1000公里,实现硬化路全覆盖。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586户、五改一化一维3.1万户,实现农村安全住房全覆盖。建成马岩水库,启动建设密槽、瓮南溪等水库,铺设供水管网153公里,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新建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413个村寨污水处理站、12座生活垃圾转运站,配合市级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为全省率先全面实现乡村智慧环卫的区(县),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五年来,我们聚焦改革开放闯新路、增活力,加快了发展动能的不断释放。完成改革任务194项,15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有序推进,19项改革典型经验在全国、全省宣传推广。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一窗改革全面推进,被列为全国政务服务好差评试点。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等改革成效明显,获财政部化债试点再融资债券资金35亿元。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集体资产2.2亿元。减免企业各类税费33.24亿元。析置正光、铜兴、锦江3个街道,政府职能更加科学合理。累计引进项目493个,到位资金782亿元。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9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获省级科学技术奖15项。

    五年来,我们聚焦人民期盼重投入、优服务,实现了发展成果的共建共享。坚持用有限财力做成最大民生,累计民生支出12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转移农村劳动力2.14万人,新增城镇就业5.9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应保尽保,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落实。新建、改扩建学校16所,新增班级399个、学位1.7万个,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新建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新院、艾滋病医院,医疗卫生机构达263家,15个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标准,67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新建农村互助幸福院62个、养老服务机构14家,城市养老服务覆盖率达100%。

    五年来,我们聚焦责任担当转作风、提效率,推动了政府效能的持续提升。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等教育活动,持续改进作风,三公经费支出明显下降。坚持重大事项向区委请示、人大报告和政协协商,办理人大代表议案490件、政协委员提案389件,办复率均为100%。审计政府性投资项目65个,审减资金5.2亿元。七五普法通过验收,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实现全区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及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应诉,政府效能和公信力显著提升。

    同时,我们统筹推进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方志、气象等工作,支持监委、法院、检察院工作,支持工青妇、关工委、老龄体协、红十字会、残联、慈善总会、计生协会等组织工作,形成了和衷共济抓发展、齐头并进搞建设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我们在拼搏中奋进、在砥砺中前行,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开创的局面值得珍惜!

    最让我们自豪的是,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全区上下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办好温暖民心大实事,每一天都很充实、每一步都很坚定、每个人都了不起!

    最让我们感动的是,脱贫攻坚一声集结号,帮扶干部扎根乡村,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把对群众的责任扛在肩上,把对家人的亏欠埋在心底,战贫斗困,不胜不休,演奏出一曲撼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脱贫赞歌!

    最让我们难忘的是,新冠疫情突然来袭,医务人员舍生忘死、逆行出征,全区干部临危不惧、冲锋在前,社会各界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全区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抗疫史诗!岁月静好,皆因你们负重前行!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21年,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路奔跑、一路领跑,开局顺利、全年精彩,顺利完成年初预定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8%、2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主要抓了以下工作:四化发展协调推进。新引进项目75个、优强企业15家,新增入规企业7户,到位资金42亿元。铜仁东货运站建成运营,金瑞新材料、威顿化工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改造完成老旧小区5个5807户、棚改5个7000套、背街小巷35条。启动茅溪片区城市更新开发,打通桐梓巷、大江坪、商业大道断头路,拓宽火车站、百花路、中华路等城区主干道。新建沿江步道2.6公里、健身步道4.9公里。新建高标准农田1.3万亩,种植粮食作物15.5万亩,果蔬32.4万亩,新增农业龙头企业5家、家庭农场10个、合作社30家。红董农旅小镇新景区全面推出,许韵兰公共阅读空间、黔绣非遗传承馆投入使用;配合市级成功承办全省旅游两会,完成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提质改造,一带双核项目投入运营,成为城市靓丽名片,成为网红打卡地,成为百年精品、千年遗产、万年绿色GDP工程。投资拉动积蓄动能。争取中央省预算内及专项债券资金项目48个,各类到位资金28亿元。74个省、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0亿元;新增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5个,总投资259亿元。改革活力不断释放。完成国有企业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新增1家AA级国有企业,实现国资收益1.8亿元。全面推进村社合一,新增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70个。启动大数据应用场景建设5个,带动融合企业发展11家,互联网平台经济营业收入完成80亿元。减免企业各类税费15.4亿元,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8183万元。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新建、改扩建学校5所,严格落实阳光招生政策,城区中、小学大班额分别控制在5.81%、29.45%。区人民医院加快推进,金滩院区实体化运行。累计接种新冠疫苗78.3万剂、覆盖37.9万人。生态环保大排查、大整改、大复核行动扎实推进,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5%。

    各位代表,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历经五年艰苦奋斗,全区发展形势令人鼓舞,发展成就催人振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区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历届政府班子勤勉理政、接力冲刺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鼎力支持的结果。每一个碧江人,都是这段光荣历程的亲历者、见证者、推动者。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全体驻碧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支持碧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城乡教育、医疗、卫生保障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不足、实体经济总体偏弱,农民增收渠道少,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二是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城市更新缓慢,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存在短板,物业管理乱、停车难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改革创新能力不够强,资金、人才缺乏等问题仍然没有根本性解决。首位产业引领不强、龙头项目不多。产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占比低,投资强度和质量效益有差距,高质量发展后续乏力。招商引资程序不规范、优惠政策没有及时兑现的现象突出。四是税收增长空间有限,财政供养人员多、三保、债务偿还等支出大,可用财力与刚性支出的矛盾突出。五是征地、房屋征收、安置补偿、信访维稳等矛盾错综复杂,一些遗留问题尚未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六是少数干部主人翁意识不强,新形势新常态下金融、市场经济等方面知识欠缺,运用市场手段和改革思维推动工作的能力不足,怕担责不敢为、本领少不会为的现象突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以事不避难、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决心,攻坚克难、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

    总体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对铜仁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转的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大力实施产业强市、生态立市、数智活市、文化兴市、和谐稳市五大工程,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宜居宜业首善区、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市改革创新先行区,加快建设武陵山区域性中心城市,奋力开创碧江五区一中心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谱写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碧江篇章而不懈奋斗。

    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达到3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左右、9%左右;城镇常住人口达4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控制在省下达计划范围内,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入全省高质量发展前列。

    各位代表!要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必须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走融合发展之路,协同推进五区一中心建设。

    推进产城融合。围绕建城、聚人、兴业,加快推进多规合一,促进产业园区与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及各项配套政策,提升人流、物流、资金流,确保人口增加10万人以上,建成全省一流产城融合示范区,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促进城乡融合。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人才、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发展新格局。

    加快文旅融合。立足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融合红色文化、农耕文化、龙舟文化、民俗文化、水文化以及古城文化,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和品质,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一带双核带动旅游业发展的引擎作用,丰富文旅融合形态、做足做活文旅融合文章,形成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着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深化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园区提质和产业集聚,实现工业倍增升级,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加快园区提质。聚焦低效闲置项目确权盘活、园中园规划、莞铜产业转移、延链补链强链、要素保障五大攻坚行动,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完善基础设施,降低要素成本,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确保完成总产值500亿元,进入全省500亿级开发区。加快产业集聚。深入实施产业强市工程和特色产业培育三年计划,突出首位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成长产业,持续壮大1+3+N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大与东莞等地行业协会、园区开发运营企业的整体合作,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实施数智活市工程,加快推进铜仁数字科创产业园建设,培育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做实工业倍增。大力实施工业发展五年倍增计划,推动工业发展一年大见效、三年大突破、五年大跨越,确保规模工业总产值达240亿元、企业主体达1500户、工业投资达72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6%以上。

    (二)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着力创建宜居宜业首善区。围绕武陵山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加快推进强中心城区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实施老城提质、新区扩容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实现新型城镇化五个大提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围绕黔东工业聚集区、一带双核战略和碧江—松桃黔边城市带布局,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推动国土空间与教育、医疗、住建、交通、旅游、养老等规划有效衔接、多规合一。承接好市级东限、西引、南联、北延,构建核心圈、拓展圈、环城辐射圈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实施城市建设重心北移战略,构建一心三区两轴五组团城市空间格局。扩大城市容量和发展空间,推动人口规模、经济总量、交通区位、基础配套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大幅提升。提升城市品质。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加快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打通断头路、城市交通道路易堵点,拓宽瓶颈路、提升老旧路,不断优化城市路网建设;有序推进远信大道及十五中连接线建设,加快推动火车站片区交通提升、铜仁东站货场改扩建,建强立体交通网络。完善停车服务设施、新能源充电桩、人行天桥、地下过街设施,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铺设、城市供排水管网提质改造、供电基础设施、5G基站建设等,补齐城市供气、供排水、新型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做大城市经济。加快城市步行街、大型商场商圈、一站式购物体验中心建设,推进智慧旅游、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发展,推进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升级改造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点及农贸市场,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带动城市夜间经济、步行街经济、云经济等业态快速发展。精细服务管理。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严格落实阳光招生政策,合理引导生源向新区分流;加快碧江区中职学校贵州省强基项目和双优职校建设,提高十五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抓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大任务,加快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推行小区物业管理一区一策,分类分批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加快智慧停车泊位系统建设,逐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解决停车难出行难问题。大力实施和谐稳市工程,加强社区治理和平安建设,巩固提升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市域治理水平。创建一批智慧社区示范点,提升城市智慧管理水平。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工程,持续打好五场战役,确保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达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97%以上。

    (三)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着力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区。按照1234567工作思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三落实一巩固和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对三类监测对象进行精准帮扶、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因地制宜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建设,打造一批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试点,创建4个市级、8个区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做优特色优势产业。围绕5+2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川硐、坝黄、和平、瓦屋、桐木坪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加快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做优生产、加工、储藏、包装、流通、销售各个环节,打通农业全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水平,建成全市农产品加工及交易区域中心城市。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建成一批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年产稳定在5万吨、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新增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推进农产品加工,确保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5%以上;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确保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55%以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建成一批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中心乡(镇),打造各具特色、生态宜居、现代文明的乡村升级版。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厕所革命、污水治理、村容整治,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大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坚定不移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着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实施六大行动,全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育市场主体。围绕重大项目投资商、旅游业态开发商、优质景区运营商,加快引进一批龙头型、成长型、创新型旅游企业来碧投资兴业。加快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山茶小镇、红董农旅小镇等新景区开发,推进大明边城、百花渡、天生桥湿地公园、九龙洞等老景区提档升级。做大做强旅行社、旅游酒店等市场主体。丰富品牌业态。围绕三江六岸夜景,做优做精漫步锦江和夜游梦幻锦江,丰富美食街区、娱乐、餐饮、购物等消费业态。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老字号文旅产品。加快川硐康体文旅小镇建设,大力推进温泉康养、体育旅游、乡村旅游业态发展。加大云场坪汞矿遗址和克兰寨、茶园山等传统村落及特色村寨挖掘保护利用,建设一批综合性农旅园区。办好中国传统龙舟大赛、马拉松赛等活动,培育更多精品赛事。做精营销策划。围绕重点景区、山地户外体验、乡村田园风光,谋划、培育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深化与东莞、苏州、黔川渝旅游金三角联盟城市交流合作,拓展沪昆高铁沿线、珠三角城市群等客源市场,推动联合营销。确保过夜游和境外游年均增长5%以上。大力实施文化兴市工程,用好用活周逸群烈士陈列馆等红色资源,挖掘非遗文化,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创新文化服务供给,提升碧江文化软实力。

    (五)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建全市改革创新先行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市场供需关系,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围绕招商引资、乡村振兴、城市规划、财税体制等领域,谋划一批改革事项。深入实施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向,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支持国有资本运作,提高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管理能力,实现由贷款主体向产业经营实体或投融资实体转型,不断提高国资收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宅基地管理等制度改革,探索资产托管运营模式。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巩固昆山城市友好水平,深入推进与东莞在劳务、产业、消费、人才引进、资金扶持、结对帮扶等领域协作。持续深化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市场+贵州产品、东部总部+贵州基地、东部研发+贵州制造等合作,做大做强开放型经济。借助铜仁海关、机场等平台,拓宽开放通道,构建高效通达、功能完善的开放体系。加快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园区、集散中心等布局,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深入运用76554招商方法,围绕重点产业定位招商、紧盯重点区域定向招商、瞄准重点项目定企招商,增强招商吸引力、链接度、聚焦度、透明度。理顺招商引资机制,增强招商引资政策合理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塑造贵人服务·满意碧江品牌,深化一企一策联络帮办服务机制,落实减税降费、减租降息、信贷服务等纾困惠企政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建立民营企业政策信息服务平台,破除政银企数据信息壁垒。

    三、2022年工作重点

    2022年,是新一届人民政府履职的第一年,开好头、起好步对推动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达280亿元,农业、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5%、12%、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5%、1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

    高质量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常住人口、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重分别达18%、20%、21%以上,首位度和辐射带动力不断提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以上;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5%以上,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60亿元以上。城镇化率达79.5%以上。农村脱贫人口巩固率达到省级标准。过夜游和境外游增长5%以上。水环境质量优良率达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5%以上,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6.5%以上,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100%,城镇新增就业任务完成率达100%。

    围绕上述目标,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转的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紧盯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四个轮子一起转。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加快构建更加完备、更有活力、更具竞争力的现代经济发展体系。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突出推动园区发展。以申创国家级高新区为引领,促进产业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加快推进重庆梵天生物科技、正大康科技、海创综合利用固废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同德药业技改扩能、比亚迪人力资源教育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推进货运东站、黔东物流建材市场、鹏程物流等项目建设,打造武陵山区域物流集散中心。确保园区完成总产值240亿元以上。突出打造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夫山泉、贵州山茶为龙头的首位产业和新材料、健康医药、特色轻工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新型建材、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等成长产业,确保工业总产值达180亿元以上。完善企业梯次培育政策,打造一批领军企业、骨干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承接东莞产业转移,引进特色轻工项目5个以上,打造园中园8家以上。围绕金瑞新材料等龙头企业,争取引进年产3万吨硅氧负极材料等四梁八柱项目。突出抓好数字经济。引进大数据企业5家以上,打造铜仁数字科创产业园,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楼宇经济,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建设应用场景10个以上,5G站点200个以上,确保平台经济规模达80亿元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全口径收入达2.1亿元以上。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按照五精工作要求,确保城镇常住人口达36.5万人以上。加快老城提质。与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三改工作。加快茅溪片区城市更新开发,改造东太建材市场、开发区等6个集中连片老旧小区9631户。完成锦江南路改扩建、清水大桥至上南岳沿江步道建设。新建社区健身中心1个以上、社区体育健身设施5处以上。加快新区扩容。启动凉湾高端商务酒店、五福山体公园、川硐体育小镇项目建设,打造名城国宾府城市百货商业步行街,完成莞铜篮球公园建设。同步推进川硐、坝黄、滑石等城镇副中心建设,打造一批山水田园综合体。启动木秀坪农贸市场改扩建,实施安防工程30公里,危桥改造9座。加强城镇治理。做好市区联动、政企互动、社会发动,强化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分层管理,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完成物业小区提质132个以上。优化停车场规划布局,启动火车站地下停车场建设,新建碧江新区商业停车场,新增公共停车位800个以上、城市主干道路口红绿灯及电子警察监控设备5处以上。加强社区治理和平安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加强防贫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扎实推进东西部协作,加快推进2022年粤黔党政联席会议碧江区现场观摩项目建设。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完善正光、打角冲等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正光社区省级示范点;强化搬迁群众稳岗就业,新建扶贫车间2个以上,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岗位200个以上,确保有劳动力家庭一户1人以上稳定就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监管,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加强与省市及其他省直帮扶单位工作对接,拓宽帮扶领域。推进乡村振兴集成示范村建设,打造区级示范村3个以上。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果,加快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确保全面验收运行;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确保完成户厕改造300户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做优特色农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全面的稳产措施,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做优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启动年产3000万羽肉鸽养殖项目建设。确保蔬菜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水果5.3万亩以上、食用菌0.9亿棒以上、中药材1.8万亩以上、油茶10万亩以上、年出栏生猪18万头以上。做活农业经营。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确保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至55%以上。新增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8个以上。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设,确保完成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8.7亿元以上。

    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富民工程来抓,推动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确保旅游接待总人数达157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157亿元以上。提升旅游品质。打造精品景区1个以上,引进培育投资能力强、运营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旅游优强企业2家以上。希尔顿、凯旋温德姆酒店建成运营,加快树蛙部落、栖泊居、川上语南庭别院等民宿建设。抓好《铜仁古城保护条例》贯彻实施,创建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4A景区。打造宋家坝村、茶园山村等特色村寨5个以上,新增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以上、三星级乡村旅游经营户5家以上。推动业态升级。按照桃源铜仁·水韵碧江品牌定位,完善一带双核产业项目,优化山水田园综合业态布局,推动全域旅游提质升级。丰富娱乐、餐饮、购物等消费业态,拓展康养、体育旅游、乡村旅游业态,培育智慧文旅、数字文旅等新业态。推动智慧马拉松赛道动静融合,建设绿意亲水步道,打造成农旅、体旅融合的旅游精品项目。盘活低效资产。完成大明边城一期土地揭牌和百花渡项目规划,丰富业态内容,加快资源盘活提升力度,形成有效固定资产,让旅游资源发挥出更大效益。推出船说碧江线路品牌,打造大明边城与中南门古城、百花渡与九龙洞温泉线路联动机制,增加游客体验感。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景区景点服务设施和标识标牌,新增旅游停车位1000个、旅游公厕2座以上。推进景区设施智慧化建设,加强智能化管理,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水平。

    (二)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强化保障破冰突围。

    加快推进投资方向由基础设施向产业投资为主转变、投资方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强化项目、资金、要素保障,解决好发展资金从哪里来、项目如何建的问题,打破发展制约,加快实现良性发展、突围突破。

    拓展资金来源。按照外引、内生原则,借助外力、增强内力,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增加造血功能。加大资金争取。立足中央、省、市政策导向、资金投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确保争取资金35亿元以上。加大与金融机构对接,超常规开展融资工作,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支持,确保融资30亿元以上。加大产业招商。扎实开展产业大招商大评比活动,发挥五员作用,通过高质量的招商,促进高质量发展。建立双向考核机制,算好经济效益账、社会效益账、投入产出账,严格落实四个坚决不招,没有质量效益的事情坚决不做,绝不赔本赚吆喝,坚决控制到位资金差错率,确保招商成效更加真实、更加精准。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承接好东莞等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紧盯粤港澳大湾区、川渝湘、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开展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引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引进项目50个以上,实现到位资金60亿元以上,引进优强企业6家以上。制定招商引资政策,完善招商引资合同管理机制,按照有创有奖、多创多奖的原则,围绕企业税收、产值、就业等,组建专业验收队伍,规范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兑现。强化招商项目落地跟踪服务和考核结果运用,盯落地、盯开工、盯投产,着力提高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入园率、投产达产率。加大资源资产盘活。做活土地文章,完成土地出让2400亩,实现收益25亿元以上;完成建设用地增减挂钩500亩,实现收益1亿元以上。加快项目手续办理,推进已建成项目投转固,强化项目成果转化运用。对资金不到位、手续不完善、论证不充分的项目,加大分类处置力度,促进投资、资源、资产、资金有效转化。盘活标准化厂房19万平方米以上、乡镇闲置公租房3785套。加快中心城区历史遗留问题的化解力度,完成29个安置区不动产办证,实现人民群众的财产增收。加大财税增收。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挖掘消费潜力,大力发展线上经济、宅经济、假日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积极培植新的财源,确保新增市场主体4000家以上。优化支出结构,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减少财政开支,实现拆迁安置过渡费大幅下降;加强财税收入征管,完成财税收入16亿元以上。

    强化项目保障。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不断提升投资质量,提高产业投资、社会投资比重。加强项目谋划。突出早、准、实,做深项目前期工作,抓紧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提高政府投资计划和重大项目申报成熟度,争取进入国家、省、市建设规划盘子。聚焦中央预算内资金、一般债、专项债、四化及交通、水利、生态环保等行业领域,高标准包装谋划重大项目100个以上,总投资300亿元以上。推进项目建设。深入实施重点项目五个一工作机制,按下项目建设快捷键、跑出加速度。聚焦六网会战、四化等领域,实施重大工程项目75个以上,完成投资80亿元以上,其中四化投资完成52亿元以上,占比65%以上。配合市级加快推进铜吉铁路、环城高速建设。完成S305线龙塘至灯塔、盘清线建设,启动建设锦江旅游航道工程、清水塘至和平、马岩至云场坪三级公路。加强能源设施建设,配合市级完成天燃气县县通工程,新增城镇燃气管网50公里、新开通居民用户5500户以上。加强投资管理。严格贯彻落实《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健全投资项目决策评估机制,坚决做到不盲目上马政府投资项目,坚决杜绝无效、低效、重复投资,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优化投资结构,加大产业、基础设施补短板、新型城镇化、环保设施等投资力度,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提高投资质量与投资效益,确保社会投资占比达45%以上。

    加快要素聚集。围绕人才、改革创新、营商环境等领域,加快要素聚集,释放发展活力。加大招才引智。突出务实管用导向,围绕乡村振兴、国资国企改革、四化建设等重点领域,不断提升人才引进精准度,积极探索人才培育新路径,加快推动人才发展平台建设,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引进高层次人才10人以上、高校优秀毕业生50人以上,培育各类人才3000人以上,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平台2个以上。加大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完善区属国有投资公司治理体系,注入优质资源资产,增强融资、担保和防范风险能力,逐步实现盈利。完成常丰集团、和航集团AA评级,确保国有投资公司AA级达到4家,实现资本市场融资10亿元以上,上缴国资收益3亿元以上。规范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反租倒包等组织方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村三变改革覆盖村(居)70%以上。争取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省内外高校在碧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研发中心;支持和引导贵州金瑞、山茶公司等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强化科技人才、平台、政策等资源的集聚,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规模。实施科技项目申报提质工程,提高科技管理效能,确保高新技术企业增量和存量保持全市第1。优化发展环境。聚焦难点痛点全面发力,设立优化营商环境的通报制、破坏营商环境的曝光台、改善营商环境的特别奖,要让破坏营商环境的人付出代价、改善营商环境的人得到奖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序推进一窗通办,做优贵人服务·满意碧江品牌,坚决破除数据壁垒、打通信息孤岛。全面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兑现涉企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建立良性担保机制,解决好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建立防控政府债务运行长效机制,严控增量、化解存量,分类分步处置债务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

    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区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增强幸福感获得感。

    夯实生态基础。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生态引领高质量发展。优化生态环境。扎实推进双十工程,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综合治理,推进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及长江流域生态问题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启动实施一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快云场坪汞矿遗址综合开发利用,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5%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92%以上。加强生态保护。严格落实河长制、长江流域锦江河十年禁渔部署,加强锦江河特种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管理。持续推行林长制,深入开展六绿攻坚和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森林扩面提质增效工程,确保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取得实效。加快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改,确保卫片执法违法耕地面积降低到50亩以下。发展绿色经济。适应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等绿色产业。强化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

    夯实民生基础。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力补齐民生短板,让更多财力用于民生开支。狠抓就业创业。做好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移民搬迁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就业失业动态监测,落实援企稳岗、创业补助扶持等政策,确保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以上。严厉查处恶意欠薪行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第二中学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复评。新建铜仁市第八幼儿园,续建清水湾小学,小区配套移交幼儿园3所,新增学位4500个,确保公办入园率50%以上,城区中、小学大班额分别控制在3%、24%以内。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区疾控中心迁建,完善区妇幼保健院服务体系,完成10所村卫生室提质升级改造。加快碧江区人民医院实体化运行,铜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诊运营。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和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健全城乡低保标准稳定增长机制,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成15个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启动区中心敬老院建设,完成区老年养护楼和六龙山、瓦屋片区敬老院建设,新建9个村(居)儿童之家、7个莞铜儿童友好社区。

    夯实安全稳定基础。坚持底线思维,着力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高质量发展环境。守住疫情防控底线。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强化外防输入闭环管理。加强核酸采样和流调队伍建设,提升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守住安全风险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聚焦非煤矿山、危化品、城市消防等重点领域,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守住社会领域底线。加大信访案件排查化解,建立完善信访维稳安全责任体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舆情处置,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加快城市拆迁等75个历史遗留问题化解进程,化解率达50%以上。健全社区矫正和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市域治理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着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一)讲政治重服从,改善想干事的环境。坚决服从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省、市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切实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事业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要增强主人翁意识,以舍我其谁的胸怀,聚焦碧江的发展,主动谋事、想事、干事,不能只拿工资不干活,只想当官不干事。

    (二)讲效率重执行,增强会干事的本领。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提高抓落实能力、增强抓落实本领,主动补课充电,自觉赶上时代潮流,提高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努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提高办事效率,能办的事不等,该办的事不拖,难办的事不放,牵头的事不推,解决问题硬碰硬,推进工作实打实,确保重大决策、重点项目、重要工作快速落地见效。

    (三)讲诚信重服务,改进干成事的作风。坚持新官要理旧账,强化法治思维、履约践诺意识,依法依规兑现政府承诺,加快诚信政府建设,做到决策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承诺说一个做一个,个个兑现;工作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厘清权力边界,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让在碧江发展的企业不走后门、不拖人情。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社会各界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四)讲尽职重廉洁,守住不出事的底线。大力倡导竭尽所有思想、穷尽所有力量、干到无能为力的担当精神,知责有为、敬业奉献,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四风问题,真正把作风建设抓深抓实抓出新成效。

    各位代表,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拼出来的精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勇担新使命、奋进新征程,为开创碧江五区一中心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附件1

    2022年民生实事

    1.新建铜仁市第八幼儿园,续建清水湾小学,小区配套移交幼儿园3所,新增学位4500个。

    2.新增公共停车位800个以上。

    3.完成S305线龙塘至灯塔、盘清线建设。

    4.新增燃气管网50公里,新开通居民用户5500户。

    5.改造东太建材市场、开发区等6个集中连片老旧小区9631户。

    6.完成锦江南路改扩建、清水大桥至上南岳沿江步道建设。

    7.新建社区健身中心1个以上、社区体育健身设施5处以上。

    8.实施安防工程30千米,改造危桥9座。

    9.新增5G网络基站200个以上。

    10.新建扶贫车间2个,新增搬迁群众就业岗位200个以上,确保有劳动力家庭一户1人以上稳定就业。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以上。


    附件2

    名词解释

    千企改造:对1000户以上规模以上传统产业企业改造升级。

    一带双核:梵净山沿太平河、锦江河至铜仁主城区旅游观光带和梵净山景区、铜仁主城区两核。

    四场硬仗: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

    十大全覆盖工程: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贫困户保险,贫困生教育扶贫,贫困户产业项目,贫困村集体经济,通组路连户路,农村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农村住房安全,农村安全饮水,太阳能亮化灯全覆盖。

    五个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

    四安家园:居安家园、业安家园、身安家园、心安家园。

    河长制: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

    五改一化一维:改厕、改灶、改水、改圈、改电,房前屋后及庭院硬化、房屋维修。

    五区一中心:国家级高新区、宜居宜业首善区、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市改革创新先行区,武陵山区域性中心城市。

    碳达峰:指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碳中和: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1+3+N产业体系:1即生态特色食品首位产业;3即健康医药、特色轻工、新材料支柱产业;N即以新型建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为支撑的N个成长型产业体系。

    五个大提升:城镇规模、城镇品质、城镇经济、城镇治理、城乡融合实现大提升。

    一心三区两轴五组团:一心即东抵环东大道、西至名城国宾府、南抵蓝溪谷地、北抵五福大道区域,打造集商业、服务、娱乐、文化等创新型、高复合城市商业中心区;三区即川硐教育园区、凉湾政务商务集聚区、碧江高新区;两轴即沿桃源大道两侧的城市东西向、铜兴大道两侧的城市南北向城市牵引拓展轴;五组团即川硐组团、凉湾组团、正光组团、灯塔组团、铜兴组团。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大任务: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保障重点人群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十户联户。

    五场战役: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保卫战。

    1234567工作思路:1即建强基层党组织这个堡垒;2即协调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和乡村振兴两大重点任务;3即壮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三个主体;4即做好村庄规划、产业规划、合作社规范、村规民约四个规则;5即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6即用好用活资源、房产、人才、土地、市场、改革创新六种力量;7即提高农户收入、集体经济、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乡村服务、乡村治理、精神文明建设七个方面质量。

    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三落实一巩固: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成果巩固。

    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

    三类监测对象: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

    5+2特色优势产业:5即果蔬、食用菌、油茶、中药材、生态畜牧五大主导产业;2即白水贡米、珍珠花生两大特色产业。

    六大行动:旅游市场主体提升行动、旅游品牌业态提升行动、旅游品牌线路提升行动、旅游品牌活动培育行动、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重点客源市场营销行动。

    76554招商方法:7即极高的政治站位、极深的民生情怀、极强的全局统筹、极佳的招商成效、极准的路径举措、极硬的工作作风、极优的组织保障;6即借势、借题、借脑、借鉴、借梯、借力;5即看眼里有的、脑里想的、肚里装的、嘴上说的、脚下走的;5即谋划、包装、推介、签约、落地环节一致;4即承诺兑现好、人文环境好、队伍激励好、政商关系好。

    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查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五精工作要求:精准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环境、精心服务。

    五员: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审查员、信息员。

    四个坚决不招:环保不过关的坚决不招、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坚决不招、产能过剩的坚决不招、搞形象工程的坚决不招。

    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

    六网会战: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地下管网、互联网。

    三变改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双十工程: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十大行业减排达标治理工程。

    四方责任: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个人责任。

    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