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化瑶族自治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17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蓝 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我县成立30周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县各族人民,贯彻落实自治区提出的“三大定位”新使命、“五个扎实”新要求和县委“13345”工作思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开展“六大行动”提质年活动为抓手,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脱贫攻坚为重点,狠抓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61.8亿元,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7亿元,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9亿元,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31.66亿元,增长3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亿元,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92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65元,增长11.3%;财政收入6.9亿元,增长9.7%。 过去一年,我们办成了几件大事:一是脱贫攻坚工作提质增效,“四合一”核查得到充分肯定;二是成功筹办建县三十周年庆祝活动,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三是成功创建自治区卫生城(简称“创卫”),人居环境大为改观;四是均衡教育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教育教学质量极大提升。我们办妥了几件难事:一是创建“党旗引领,联建联养”扶贫产业新模式,解决产业发展难、村集体经济收入难问题;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解决群众行路难、饮水难问题;三是全民总动员,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工作,解决住房难问题。我们还获得了不少荣誉:如,2018年8月荣获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2017年度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称号;被评为2018年全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县经济社会长足发展: (一)坚持精准扶贫,脱贫摘帽提速增效 提高政策精准度,帮扶针对性更强。坚持以脱贫攻坚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整合资源,凝聚力量,精准发力。执行最严厉的问责问效规定,开展“逐村研判”工作。实现18个贫困村摘帽、15612人脱贫,贫困人口下降至5.8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4.38%。 提高靶向精准度,问题整改更到位。全面开展脱贫攻坚校准提质“十个一”行动和扶贫对象大排查大公开活动,抓好国家第三方评估反馈存在问题整改工作。开展集中大接访、大回访活动,受理群众反映问题,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化解矛盾,群众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提高效果精准度,脱贫根基更坚实。创新推行“党旗引领•联建联养”扶贫产业发展新模式,得到自治区充分肯定。完成“十大百万”产业发展任务,做大做强县级“5+2”、村级“3+1”产业,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1.6万户,兑现扶贫产业发展奖补资金6443.13万元。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年度完成搬迁1282户5827人。落实246户1068人搬迁至中马钦州产业园。动员164个屯实施整屯搬迁(涉及1740户811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337户6519人,同步搬迁403户1597人)。兑现搬迁过渡期生活补助政策,确保搬迁户稳定入住。实施20户以上自然屯通屯道路建设512条950公里。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43处、家庭水柜1485个,受益人口7.8万。 提高外力帮扶精准度,粤桂和央企帮扶更深入。利用广东省、深圳市及宝安区财政帮扶资金3280万元资助建档立卡户完成危房改造1720户、家庭水柜185个,建设7个乡镇易地安置点的扶贫车间。举办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达成劳务意向1039人。推动宝安5个街道、6个社区以及教育、医疗机构与我县10个乡镇、10个贫困村、3所学校、20家医疗机构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社会捐助帮扶1200多万元。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投入帮扶资金1000多万元,援建县民族新城初中(六中),开展大唐同舟“救急难”救助工作,建成家庭水柜112个,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成效显著。 (二)坚持民族自治,县庆庆典振奋人心 实施县庆项目70个,总投资54.05亿元。建成红水河游客服务中心,并作为县庆庆祝大会主会场;古江大酒店、瑶乡国宾馆和碧水湾养生度假酒店正常营业,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县民族博物馆建成开馆,展现大化人民奋斗和发展的历史;红水河水族馆、奇石美食文化园等接待游客,成为新的旅游景点;红水河两岸景观工程、古江大道和美食城如期建成投入使用。县庆筹备和庆典期间,成功举办了摄影、歌曲征集、文集画集出版、奇石美食展、庆祝大会、广场文艺表演、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中国瑶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三级代表团基层慰问、中央民族歌舞团走进大化慰问演出等系列活动,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体现各级党委、政府对大化人民的关怀,充分展示了大化改革开放、繁荣发展、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圆满完成“和谐县庆、美丽县庆、幸福县庆”目标,得到国家、自治区、市三级代表团和各方嘉宾高度评价,赢得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三)坚持提质增效,三次产业联动发展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定位,优化产业结构,狠抓产业培育,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16.6∶42.5∶40.9调整为16∶42.6∶41.4。 农业产业稳步发展。粮食稳定生产,总产量7.45万吨。全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到699家,家庭农场发展到65家,培育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创建自治区级渔业核心示范区1个、林业核心示范区1个、县级示范区5个、乡级示范园20个及村级示范点60个,初步形成“一乡一园”“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大化善源生猪健康养殖等5个示范区荣获“2018年河池市现代特色农业县级示范区”称号。加快推动电商+订单式农业发展,年度订单总额达2000多万元。 工业企业稳定运行。岩滩、大化两大电厂全年累计发电108.29亿千瓦时,完成产值20.73亿元,增长10.8%。发布天寿泉母婴饮品和“九天极水”等康养产品,“九天极水”作为第十五届东盟博览会指定用水,长寿生态饮用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完成城南综合工业园区征地2300多亩,计划融资4亿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集中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有序推进。都阳综合木材加工厂、天寿泉母婴食品有限公司和润朗精细碳酸钙有限公司完成上规入统。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中国(大化)红水河长寿养生电子商务城正式运营,“红水河商城”等线上服务平台陆续投入使用,210家县内外企业275款产品在食材展示中心上架销售。建成14个乡镇物流服务站点,服务覆盖全县158个行政村(社区)。举办2018广西“壮族三月三”电商节以及重大节庆商贸服务展等活动,为深入打造红水河公共品牌奠定良好基础。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成功签约万商国际商贸城项目和那渡山养生养老特色文化小镇项目,预计总投资20亿元。
(四)坚持特色发展,康养美食树起了品牌 依托丰富的特色食材和旅游资源,以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以康养美食产业为龙头,以山水风光、民族文化为两翼,以建设中国康养美食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全力打造“康养福地·美食之乡”品牌。 旅游产业提质升级。我县被列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第二批次创建单位,自治区级旅游重大项目红水河健康养生之旅——瑶泉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开工建设。达吽美食小镇、巴马国旅区基础设施大会战三年行动计划等项目扎实推进,“城在景中、景中有城”的瑶山水城日渐成型,“康养福地·美食之乡”的名片渐入人心。年内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207万人次,旅游总消费25.5亿元,分别增长44.3%和增长42.3%。 绿色食材增量提质。大化白玉薯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大化成锋家庭农场通过绿色食品产地验收,红河野生鱼肉干被评为广西好食材上榜产品,七百弄鸡被评为广西十大好吃鸡。“瑶香里”牌大米、“九娘河”和“金沃妙果”牌富硒沃柑通过富硒产品认证。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达26个,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13.93万亩,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5万亩。 美食产业+ 提速发展。共推出鱼羊韭鲜汤等上百个特色名菜,“壮瑶大席”被列入广西十大名宴。在第七届广西民族地方特色美食大赛和全国烹饪技能竞赛中,我县有11个菜品获得特金奖、10个菜品获得金奖。成功举办康养美食暨全域旅游发展研讨会;在健康有道·相约大化——广西健康产业投资合作推介会上,全国营养健康产业委员会授予大化“中国康养美食之乡”称号、中国食品安全报社授予大化“全国生态食材示范基地”称号。 (五)坚持开拓创新,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创卫”达到预期目标。把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推进 “创卫”工作的关键抓手,重点治理城区“污、脏、乱、堵、违”等问题,完成金河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整治荣华、镇南农贸市场,取缔7处马路市场;新建、改造或硬化城区巷道21条,打通育才路和江滨南路一桥至二桥路段,完成城区主干道修补工作;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设置“两纵六横”主要街道隔离栏15千米;在城乡结合部、重点集镇、旅游景点等重点区域开展了一系列规范治理活动;严厉打击城区“两违”行为,累计拆除“两违”房屋71间、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实施城门至古肖路、大化水电站、红水河江滨两岸、民族文化广场、铜鼓广场,以及建丰路、红河路、新化路、江滨路等美化、绿化、亮化工程。2018年12月,高质量通过创建自治区卫生县城技术评估。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羌圩乡、共和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50个重点村屯的村庄规划。完成农村改圈7172个、改厨改厕各2万个,建成乡镇垃圾处理中心11个。19个规范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投入使用。狠抓农村“四好公路”建设工作,开通预约车建制村15个,开通县内客运班车行政村80个,通达率为60%。贺巴高速公路(大化段)有序推进,G355大化绕城路已完成70%工程量。投资1.41亿元,分别新建或改造10千伏线路136千米、0.4千伏线路647千米、配变台区619台,完成年度农村电网改造任务。实施48个村光纤架设工程,建成通信基站142个、广电网络网点15个,绝大部分村屯实现手机网络全覆盖。 (六)坚持突出重点,改革创新深入推进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事通办”改革,实现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目标。全县44个县直单位1252项政务服务事项在广西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深化简政放权和便民服务改革。开展减证便民专项清理,保留证明事项250项、取消证明事项77项。总建筑面积达6441M2的县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推行“243555”提升服务企业效能改革措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农村金融改革。124个行政村创建“三农金融服务室”,评定信用乡(镇)9个、信用村88个、信用农户6.5万户。坚持风险防控,金融信贷安全有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县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托管部分乡镇卫生院工作,启动医疗卫生薪酬制度改革和现代医院管理示范医院建设。深化财税工作改革。如期完成国地税合并改革工作,扎实推进社保费征管收职责划转工作,有序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重新组建国投、旅投公司,新建农投公司。 (七)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成效明显 严格环境监察执法,组织对25处非法采矿点和“小散乱污”工业企业进行打击和取缔。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件,处罚金额63万元。排查出县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8个,已整改6个。严格查处信访投诉案件,认真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实现全面清理王秀河非法网箱2626个、违规畜禽养殖场16个,关停15家矿粉加工厂,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环保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加强对广西大化绿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农垦糖业集团达华制糖有限公司、广西济民制药厂等重点排污企业进行监督性监测。严格履行“河长制”规定,努力推进“清四乱”等涉河违法违规行为的综合治理和整治。 (八)坚持以人为本,群众福祉不断增进 教育事业长足进步。深入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出台《大化瑶族自治县教育奖励办法》,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大步提升。2018年高考,大化高中1名考生被清华大学录取。开工建设县民族新城中学(六中),县民族新城(深圳)小学于201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2018年12月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 文体事业健康发展。先后成功举办了“壮族三月三·大化嘉年华”文化旅游活动、第十六届“红河杯”男子篮球赛、第十九届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第三届环红水河山地自行车赛大化分站赛、第十四届广西“拔群杯”篮球赛决赛等系列赛事活动,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共同发展。 卫计事业稳步提升。持续开展基层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稳步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健康扶贫工作,建立“先诊疗、后付费”医疗救助“绿色通道”。深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推动计划生育工作。 社会保障切实加强。基础养老金保障到位。完成新农保参保17.54万人,参保率为98%,为5.66万人发放养老金7500万元;城乡居民生活保障到位。为334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81.58万元,为2.42万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7014.21万元;库区移民生活保障到位。分别发放库区移民口粮补助和后期扶持资金5017.26万元、3481.26万元;医疗保险保障到位。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41.73万人,参保率达98.78 %,兑现医疗费用报销2.29亿元。 社会治理巩固提升。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扫黄铲赌”专项行动和禁毒斗争工作,法治大化、平安大化建设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全面提升。推行隐患排查、整改督查、打非治理常态化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基层调解仲裁、复议诉讼等矛盾纠纷和信访化解机制。食药安全、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扎实抓好国防动员工作和后备力量建设,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物价、统计、气象、档案、台侨、人防、外事、机关事务、通讯、烟草、地方志和应急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发展成绩来之不易,发展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群策群力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中区市直各单位,向大化县的老领导、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大化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大化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短板和问题:一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同步全面小康任务艰巨;二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调整亟待优化;三是受资金、市场、土地、人才等多重因素制约,实体经济不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释放不够;四是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大,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短板有待补齐;五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社会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信访维稳工作压力依然较大。对此,我们将盯住重点、瞄准难点、找准切入点,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项任务一项任务地落实。 二、2019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发展之年,是大化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根据县委全委会的总体部署,做好县政府2019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县上下务必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穿于全年工作始终,按照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总目标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河池市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县委“13345”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扎实开展“六大行动”攻坚年活动,以脱贫攻坚为重点,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财政收入增长9%。其他指标控制在自治区、市下达的目标范围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继续打好脱贫攻坚战,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2019年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是:实现28个贫困村摘帽,3.5万人脱贫,贫困村下降到26个,贫困人口下降到2.2万人,贫困发生率降到5.4%以下。 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放在首位,筹措10亿元以上资金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上。着力做好“五攻四保一提升”。“五攻”:攻极度贫困。继续强化帮扶工作队的建设和帮扶工作力度,严格执行脱贫攻坚责任“八条硬措施”,调整更强大的力量和将增加的500个公益性岗位用到极度贫困乡镇开展帮扶工作,提高全县村两委干部工资每人每月300—500元,凝聚力量,攻克难关,确保脱贫摘帽任务如期完成。攻住房保障。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力度,着力解决好搬迁群众后续发展问题,2018年之前搬迁户入住率达100%,2019年搬迁入住率达60%以上。抓好整屯搬迁、旧房拆除等工作。北景、七百弄、板升、雅龙等乡镇全面消除危房户,全县全面解决稳固住房问题。攻产业发展。投入3亿元发展扶贫产业。深入推进“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每个产业至少打造1个高效标准示范区。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因村因户精准施策,全面落实扶贫产业奖补政策,按照户均或1头肉牛、或5只七百弄羊、或100只七百弄鸡、或1亩桑、或2亩油茶的产业发展思路,重点培育县级“5+2”特色产业、贫困村“3+1”特色产业。确保2019年每个贫困村有1—2个覆盖80%以上贫困户的产业,计划脱贫摘帽贫困村有1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生产基地覆盖,每个贫困户至少发展1项产业。攻基础设施建设。投入7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路网建设,加强贫困地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贫困户电网升级改造和贫困村宽带网络建设。计划改造行政村未达标公路15条83公里;建设20户以上自然屯硬化道路297条587公里,10~19户自然屯未通屯级道路145条196公里;建设集中供水工程350处、家庭水柜6023座,全面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攻内生动力激发。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只有把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通过思想教育、典型引路、能力提升等手段,使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实现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真真正正明白“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四保”:保稳定收入。将基本养老金从每人每月9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16元(60—65岁)、121元(65岁以上)。实施就业扶贫行动计划,加强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拓宽就近就地就业渠道,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动员更多贫困群众参与小型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保洁、治安、护路、管水、扶残助残、养老护理等,增加劳务收入。实施技能脱贫专项行动,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增收本领。保控辍保学。继续抓好辍学生调查摸底及劝返工作,以“一个都不能少”和“应劝尽劝、应返尽返”为目标,压实学校领导、帮扶联系人、学生家长控辍保学责任,加强预防和监测工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及时阻止和劝返流失学生,杜绝出现新的辍学。对在家或外出务工学生、残疾学生、怀孕或已生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劝返,合理安排就学。对成功劝返回校复读的学生,落实帮扶干部、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在生活、学习、思想上认真做好人文关怀,不再出现二次辍学现象。保医疗保障。建立“全员参保、全额承保、报销95%”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医疗救助制度的保障作用。采取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员参保、未脱贫户财政全额承保的措施,实现应保尽保。在贫困人口住院诊疗费正常报销90%基础上,通过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大唐同舟“救急难”救助等多重保障,确保贫困人口诊疗费用自费比例控制在5%以内,实际报销比率在95%以上。保政策兜底。认真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供养、城乡临时救助、残疾人补贴、孤儿救助等扶贫政策,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对象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应纳尽纳”。“一提升”:全面提升协作帮扶成效。健全扶贫协作机制,将粤桂协作帮扶资金重点用于危房改造、家庭水柜、扶贫车间等项目建设,抓好携手奔小康活动,加强在产业帮扶、农特产品购销、劳务协作等方面对接,提高帮扶面及精准度。认真对接做好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定点帮扶和社会帮扶工作。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打造优质农业。加大力度做好糖料蔗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工作。完成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8万亩、粮食总产量7.2万吨以上,主要农作物优质良种覆盖率97%以上。结合自治区提出的油茶产业“双千计划”(1000万亩、1000亿元产值)发展战略,在乙圩乡和羌圩乡创建一个万亩油茶示范基地,兑现每亩奖补2000元的政策,全县新增油茶种植1.5万亩。充分发挥已建成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推动作用,着力推进大化红水河现代生态渔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力争通过自治区级验收。巩固提升大化红水河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工作,重点完成上级下达的县、乡、村示范区、示范园、示范点创建任务。新增山羊养殖40万只、肉牛养殖0.5万头、七百弄鸡养殖120万羽、种桑1万亩养蚕3万张。充分挖掘长寿养生生态食材,继续申报和创建一批“三品一标”农产品,新建都阳、贡川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引进企业进行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发展链,创造更多的产品附加值。 发展新型工业。完善城南工业园区道路管网、供电供水、土地平整和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岩滩工业园,建设扶贫产业就业园孵化标准厂房等项目,提升园区承载项目能力和对项目集聚的吸引力。继续加大工业园区土地储备,进一步拓展城南工业园区规划,以战略的眼光、超前的思维、广阔的视野来谋划创建大化空港工业园区,推动祥跃通用航空公司尽快入驻园区。大力推进工业集中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加快广西济民制药有限公司出城入园。着重推进天然泉水企业技改项目建设,推进健康饮用水产业稳步发展。完善企业信息库,重点培育和完成大化帝皇矿业有限公司、广西锐辉矿业有限公司、广西海泰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大化环星石材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上规入库。 培育第三产业。扎实推进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开展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广西旅游特色小镇以及广西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的申报工作,创建以“康养福地·美食之乡”为特色的全国康养美食旅游目的地。着力将奇石美食文化园、达吽旅游风景区等创建为4A景区,将古河革命教育基地、红水河水族馆等创建为3A景区;将七百弄弄腾村、六也弄丹木棉山庄等打造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力争增加2家星级农家乐和2家四星级旅游饭店。继续推进巴马国旅区基础设施大会战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建设,重点建设红水河—东盟国际垂钓基地、岩滩美女峰山地公园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天上人间自驾车营地、旅游公厕等。构建县、乡网格化电商物流服务网络,不断提升电商物流服务能力,探索电商物流与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县民族新城和拿银移民安置区两个农贸市场建设,积极开展商贸会展和节会商品促销活动,进一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增长。 (三)加大有效投资拉动力度,着力培植发展新动能 坚定不移地抓招商、抓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增量、优化投资结构,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土地、财税、物流、融资、配套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投资者到我县投资兴办总部经济产业园、健康养生产业、健康饮用水产业、现代农业产业、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统筹推进30个总投资71.8亿元的自治区级、市级层面重大项目建设,年度完成投资13.5亿元;谋划建设65个重点项目,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500-5000万元项目35个。对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结合试点工程(二期)等自治区级、市级层面统筹推进续建重大项目,采取倒排工期,加快项目建设,确保早竣工、早投产;对20户以上自然屯通屯道路升级硬化工程等新开工重大项目,做好衔接工作,完善开工手续,确保早开工、快推进。协助推进岩滩升船机和大化船闸按照1000吨级标准建设。 (四)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加强环境监管整改。严格环评审批,把好建设项目环保准入门槛;深入开展环境监察执法及双随机检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拆除红水河流域及库区非法养殖设施,保障辖区环境安全。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和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继续查处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信访投诉案件。 加强生态建设修复。全面落实“河长制”和“林长制”。继续开展王秀河和古江河道治理,综合整治“清四乱”等涉河违法违规行为。推进古江大道至城北一带项目绿化,实施环城经济林带、通道绿化、封山育林工程。抓好造林绿化工程,巩固7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加强人工造林工作,确保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不断厚植生态资源优势。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及创建工作。加快编制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及乡镇环境保护规划,全力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全面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推行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达55%以上。 突出生态环境治理。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行为,坚决取缔不规范企业。认真落实“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对大气、水、自然保护区等重点领域开展常态化执法检查,确保县城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2%以上,水质达标率100%。 (五)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着力在制度创新上有新作为 聚焦问题抓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合理调整和设置机构,理顺权责关系,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农村金融、商事制度和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多证合一”“先照后证”改革。推进工业用地弹性管理,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用好极度贫困县新增(1000亩)用地指标政策。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完成县乡(镇)医共体建设的任务。继续深化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示范建设。 立本求新促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柳来河一体、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融入大巴马、大南宁、大西南三大旅游走廊,强化与周边城市、兄弟县区的合作。深化与深圳市宝安区对口协作,重点推进特色产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人才交流的深度合作,打造东西部帮扶协作升级版。 创新驱动谋发展。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到基层和企业服务。深化与区内外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努力实现科技成果规模化经营。完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条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达10家以上。 (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强化中心城区规划和建设。修编《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城区总体规划(2011-2030)》和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城区分别向东、西、南三个方向拓展。城北东片区重点对鳄鱼岛旅游度假区、拿银安置区和贺巴高速进城连接线进行规划建设;城北西片区重点对达吽美食小镇、生态民族新城、那渡山公园和城北西进城大道进行规划建设。续建G355线大化绕城公路、建丰大桥至大化港区大元作业区二级路、古肖路口至龙口社齐二级路等。做好一桥改扩建、三桥建设、南宁方向进城大道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城区停车规划和停车场建设,实施建筑垃圾消纳场工程。持续严厉打击“两违”行为。 深入推进乡村协同发展。抓好15个乡镇所在地基础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亿元。完成50个50户以上的自然屯村屯规划编制,按照农村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融合布局,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启动相关乡撤乡建镇工作。将坡鸾、达当、福望、江栋、下吉5个库区移民村屯打造成为生态宜居新农村示范点。提升乡镇路网建设等级,东兰经板升至大兴二级路大化段项目实现实质性开工建设,都阳至七百弄、都阳至北景、都阳至江南、贡川经百马至古文、羌圩至乙圩等公路将做好升级改造规划,并逐步组织实施。筹备和谋划12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深入开展“幸福乡村”建设活动,实施“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三个专项活动,打造“美丽大化”乡村建设升级版。 (七)做好财税金融工作,支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做好收入组织管理。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对财税收入的影响,按月分析经济、政策和征管等方面的因素,研究应对预案。注重财政与税务部门协调联动,实时掌握时序进度,多渠道收集情况,查找征管薄弱环节,开展综合治税工作,依法征税,应收尽收。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确保财政支出按照时序进度执行。加强重点项目管理,加快项目资金支出进度。加大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力度,重点向精准扶贫、民生领域、社会保障倾斜,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打好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部门协作,不断提高金融诉讼案件执行率,保持严厉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高压态势不放松。 (八)改善民生事业,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抓好教育智民。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民族新城初中、拿银小学、拿银幼儿园等新建学校建设进程,做好镇南新增学校布局规划和建设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开办普惠性幼儿园,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多举措解决“城镇挤、农村弱”“大班额”问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优秀紧缺人才引进,巩固教育均衡发展成果。 抓好文体健民。加强做好文物保护,做好红七军二十一师成立旧址、都阳土司楼等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和室内布展工作。启动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的前期工作,力争2019年开工建设。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办好“感恩奋进·圆梦小康”下乡巡回演出、“三月三”和祝著节庆祝活动,展示积极向上的大化新形象。 抓好卫生康民。推进健康大化建设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签约服务全覆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继续做好妇幼保健工作。争取县民族中医院早日完成立项建设工作,建成县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创新完善县人民医院各项制度建设工作,确保通过自治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示范单位验收。巩固提升自治区卫生县城创建成果,申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抓好保障惠民。认真落实创业就业优惠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4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700人。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社会救助力度。继续推进自治区级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抓好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工作。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抓好治理安民。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黄赌毒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构建平安大化。着力规范信访秩序,依法打击违法信访行为。大力实施“雪亮工程”,全力推进天网工程全覆盖,加快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做好社区矫正和法律援助工作。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将勤勉尽责,主动作为,用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以新状态干出新业绩,不断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不断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持“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坚定“四个自信”,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 全面依法行政。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确保各项工作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开展。严格规范政府行为,公正文明执法,坚决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求真务实,讲真话、出实招、做实事、求实效,一锤一锤钉钉子,一项一项抓落实。加大督查问责力度,重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切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完善正向激励、考核评价、容错纠错机制,倡树勇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良好政风。 坚持廉洁从政。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四风”变异反弹。坚持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线。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扎实开展工程建设、扶贫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腐败,努力打造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 各位代表!攻坚拔寨啃下硬骨头需要我们一起拼搏、一起奋斗,成绩是奋斗出来的,幸福也是奋斗出来的。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团结拼搏,感恩奋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社会,谱写大化新华章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