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684|回复: 0

[浙江] 2020年温州市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前天 16:18
  • 签到天数: 75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1836
    发表于 2021-11-15 18: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温州市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特别是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回升提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

    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2.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1%(“同比增长”、“同比下降”以下简称“增长”、“下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279.89亿元,增长0.3%;第三产业增加值890.39亿元,增长4.3%。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0.17:23.88:75.95。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19年,全区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1133.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6%,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0.18∶24.97∶74.8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9933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4%,按年平均汇率(1:6.8974)折合14401美元。

    202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117.82万人,城镇化率为90.45%,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全区户籍人口79.38万人,比上年增加0.83万人。分性别看,男性人口38.9万人,女性人口40.48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0%和51.0%。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0.8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5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0%。其中,食品烟酒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衣着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分别上涨6.4%、4.9%、2.5%、1.5%、1.5%,医疗保健类、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分别下降0.3%、2.9%。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1%。

    二、农业和农村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21.13公顷,增长1.3%;粮食总产量14651吨,增长7.2%。在经济作物中,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802公顷,增长3.6%;油料播种面积178公顷,下降10.1%;瓜果类播种面积99公顷,下降25.6%。淡水产品产量1023吨,增长3.9%。其中,鱼类产量804吨,下降2.1%;虾蟹类产量157吨,增长30.8%。

    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年落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22个,藤桥“先瓯原乡·戍浦新韵”示范带24个项目基本完工。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成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21个,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2个,市美丽乡村样板村3个,美丽庭院350户。新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16个,覆盖率达85%。聚焦美丽田园整治,高标准整治田园面积2.6万亩,重点抛荒地和失管地复耕率达100%,重点田块验收率达100%,3个田块入围全市“最美田块”。实施精准扶贫,农村低收入农户补充保险率达100%,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0个,有效带动200余农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3家,实现工业增加值51.97亿元,下降1.9%。其中轻工业增加值28.28亿元,下降9.5%,重工业增加值23.69亿元,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34.46亿元,下降1.9%,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部需求下滑,企业出口订单冲击较大,全年出口交货值49.01亿元,下降28.9%。行业增长面保持稳定,在规上工业26个大类行业中,有15个行业增加值恢复正增长,增长面达57.7%。

    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1%、9.4%、2.4%,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11.9%、6.7%、24.7%。高端装备、时尚、文化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7%、22.7%、0.8%。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下降9.2%;新产品产值率为37.1%。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9.45亿元,增长2.8%。年末具有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171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4.1%,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4.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8%。全区民间投资下降0.3%,其中民间项目投资增长21.1%,工业投资增长34.0%,服务业投资增长2.8%。

    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8.9%,房屋施工面积958.8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18.3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87.3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81.69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97亿元,下降3.9%。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生活必需品、品质生活类商品保持较好增长,粮油食品类,饮料类,中西药品等生活必需品类商品分别增长2.0%、7.2%、17.4%。体育娱乐用品类、新能源汽车等品质生活类商品分别增长74.4%和68.9%。全区实现网络零售额295.78亿元,增长7.7%。

    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602.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4.35亿元,分别恢复至上年水平的81.4%和80.6%。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600.3万人次,实现收入213.44亿元,分别恢复至上年水平的82.0%和82.4%。接待海外游客2.3万人次,实现海外创汇1317万美元。全区现有旅行社150家(含分社),比上年减少9家;星级饭店14家,饭店客房出租率53.7%,较上年下降9.6个百分点,其中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50.1%,较上年下降8.4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75.57亿元,增长1.7%。其中进口总额13.32亿元,下降10.0%;出口总额462.25亿元,增长2.1%。进出口、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1.48‰和2.58‰,分别为全省外贸进出口、出口贡献1.4和1.8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285.9亿元,增长27.3%。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2.6亿元,增长6.3%。全区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282.87亿元,增长21.7%,占全区出口总额61.2%。分地区看,亚洲、大洋洲、非洲和东盟等主要出口地区出口额分别增长23.1%、50.7%、6.4%和72.5%,受新冠疫情及中美贸易战影响,对美出口额下降27.2%。按出口企业类型分,外贸流通企业出口额367.19亿元,增长8.3%,自营生产企业出口额43.97亿元,下降29.5%,三资企业出口额1.16亿元,下降50.5%。

    全年全区实际使用外资4002万美元,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002万美元,占比达100%。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个数12个。全区境外投资中方投资总额达1256万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5个,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206万美元,占全部境外投资比重96.0%。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6.66亿元,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29亿元,增长2.6%。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9.72亿元,增长10.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4.2%,较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57亿元,增长9.4%。民生10大类支出57.98亿元,增长8.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7.8%,其中,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教育、农林水、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48.6%、43.4%、39.9%、24.5%和18.3%。

    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039.05亿元,较年初增加629.11亿元,增长14.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392.37亿元,较年初增加746.95亿元,增长20.5%;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725.12亿元,较年初增加528.0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44.60亿元,不良贷款率1.04%,实现“七连降”。

    全年新增A股上市公司1家,累计境内外上市公司3家,累计新三板挂牌13家,新增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33家,累计165家;新增股份制改造企业32家,累计242家。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共有小学42所(含86个校区),招生1.16万人,在校生7.0万人。共有初中23所,招生0.91万人,在校生2.52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招生0.04万人,在校生0.11万人。义务段入学率100%、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9.7%,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比率为97.7%。义务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6631人,比上年增长114人。全区共有幼儿园 92 所( 134个园区),在园幼儿3.15万人,幼儿入园率99.8%,新创成省一级幼儿园3所、省二级幼儿园5所、省预二级幼儿园5所,等级幼儿园比例98.5%,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99.6%。

    年末全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77家;研发中心173家,其中省级44家,市级59家,区级70家;孵化器在孵企业数128个、孵化器毕业企业数21个;众创空间28个,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11家,市级12家;集聚各类企业及团队410余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数位列全市第一。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12家,新增各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28家,全区规上企业设置研发机构数达170家。全年专利申请量7491件,增长35.7%,专利总授权量6587件,增长40.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274件,增长230.0%。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文化站14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城市书房21家,百姓书屋3家,文化驿站36家。公共图书馆藏书521千册,比上年增加102千册。全年院线电影放映17.19万场次,观众113.21万人次;全年农村数字电影放映1604场次,观众5.16万人次。开展文化走亲12场,送戏下乡133场、送展览讲座400多场、受惠人数达70多万人次。年末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6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4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16个,区级34个,市级体验基地5个,区级体验基地25个,完成申报省级非遗传承人16人,区级传承人94人。建成4个“非遗创艺坊”,全年培养志愿者203人,开展非遗体验活动1144场。

    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94家,其中医院18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3家,村卫生室59家,各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52家,门诊部107家。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935张;卫生技术人员4307人,增长7.7%;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89人,注册护士1594人,分别增长1.3%和13.0%。全年医院年诊疗41.37万人次,下降24.1%。孕早期建卡率 98.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6.4%,新生儿疾病(遗传代谢病)筛查率99.3%,完成“两癌”宫颈癌筛查3085人次,乳腺癌筛查3176人次。传染病发病率639.16例/十万,孕产妇死亡率0/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84‰,婴儿死亡率1.42‰。

    全区共有体育场地面积249.82万平方米,各类公共体育场所2493个。新增足球场4个、篮球场2个、游泳池2个、健身点15个。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22名,全国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1056人,国家锻炼标准测试245人。全年共组织近75场赛事,参与人员达1.47万余人次。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545元,名义增长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082元,名义增长4.4%,实际增长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87元,名义增长7.0%,实际增长4.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83,比上年缩小0.05。

    全区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128元,比上年增长0.1%,扣除价格因素下降1.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723元,下降0.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428元,增长1.4%,扣除价格因素分别下降2.1%和0.6%。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9.1%和33.0%。年末全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49平方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7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7.57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53.8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53辆。

    全区辖12个街道、2个镇,共89个社区、80行政村,全区土地面积292.8平方公里。

    年末全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7.9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6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0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9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0.1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3.88万人。全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水平为2729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月标准245元。

    年末全区在册低保对象5240人,其中城镇3939人,农村1301人,低保资金支出4843.1万元,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215.52万元,惠及1.89万人次。城市养老服务机构登记单位数14个,养老机构床位数2088张,建成街镇级养老服务中心14个。全年全区办理结婚登记3413对,离婚登记1582对。

    十一、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全年全区平均降水量为1403.7毫米(折合降水总量4.11亿立方米)。全区水资源总量为2.09亿立方米。

    全年完成山地造林和平原绿化面积553.6亩,国土绿化美化面积3400亩,新植珍贵树3.4万株。森林覆盖率为41.82%(含灌木林)。

    全年全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50天,优良率96.4%,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有131天,达到二级标准的有219天。PM2.5和PM10分别为25μg/m3和49μg/m3,较上年分别下降10.7%和5.8%。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省控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100%,市控以上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75%。道路交通噪声为67.6dB(A),城市区域噪声为54.7dB(A)。全年化学需氧量(COD)削减率2.5%、氨氮(NH3-N)削减率2.5%、二氧化硫(SO2)削减率1.5%、氮氧化物(NOX)削减率1.3%。

    全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2.0%。

    全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起、死亡10人,分别下降25.0% 、23.1%。其中,道路运输领域共发生事故4起、死亡4人,分别下降33.3%、33.3%;工矿商贸领域发生事故5起、死亡6人,分别下降16.7% 、14.3%。

    注:
    1.本公报所列部分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外贸进出口数据为海关统计口径,不包含浙江一达通数据。
    4.“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5.实际利用外资为市级统计口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