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咸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在全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优、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形势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一新城、四强县、五平台”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决胜年、开放咸丰深化年建设,打好“三大攻坚战”。各项工作扎实认真开展,顺利有序推进,全县经济运行平稳推进。 一、综合 201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18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6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38亿元,增长6.4%,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9.55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0.13亿元,增长8.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8年的19.8:17.7:62.6调整为20.5:17.0:62.5。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2019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30976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商品价格涨跌幅度为:食品烟酒价格上涨7.6%,衣着价格上涨2.0%,居住价格上涨3.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7%,交通和通信价格下跌2.2%,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4%,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1%,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3.0%。 年末全县实有市场主体24694户,比上年增长6.3%。其中内资企业3584户(私营企业3328户)、个体工商户2010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002户。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885户。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19.12亿元,增长9.4%;林业产值2.95亿元,增长22.3%;牧业产值11.78亿元,增长23.9%;渔业产值0.12亿元,下降14.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58亿元,增长20.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增加值12.00亿元,增长9.0%;林业增加值1.49亿元,增长14.9%;牧业增加值6.10亿元,增长24.6%;渔业增加值0.07亿元,下降12.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10亿元,增长21.6%。 主要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粮食播种面积45440公顷,比上年下降1.6%;粮食总产量20.14万吨,比上年增长0.4%。油料播种面积7150公顷,比上年增长3.17%;总产量19610吨,比上年增长2.46%。烟叶(未加工烟草)播种面积3670公顷,比上年减少2.13%;烟叶总产量5816吨,比上年下降1.42%。蔬菜播种面积18750公顷,比上年减少6.81%;蔬菜产量267424吨,减少6.54%。药材面积17070公顷,比上年减少7.18%。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8302公顷,其中可采摘面积12753公顷,全年茶叶产量10320吨,比上年增长13.16%。共有各类果园面积15562公顷,比上年减少2.13%;园林水果总产量22782吨,比上年减少2.99%。年内共出栏肥猪45.22万头,比上年下降5.42%,猪肉总产量36097吨。年末生猪存栏39.23万头,比上年增长4.45%。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61万头,比上年增长4.34%。年末牛存栏28943头,羊存栏15098只。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通汽车的村263个,通电话的村263个,自来水受益的村261个。化肥施用量(折纯量)3.51万吨,比上年减少4.36%;年末耕地总资源58.13千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47.65千公顷,临时性耕地10.48千公顷。 大力实施精准扶贫。2019年建档立卡43990户、149900人,累计脱贫43559户、148931人,脱贫66个村。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34.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100%,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9.55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7.2%,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9.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16亿元,增加值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5.3%。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684.8万元,实现利润总额4826.6万元,工业品产销率98.9%。 全县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7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0%。房屋施工面积90.3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9%;房屋销售面积21.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7.6%。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9.2%;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增长16.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7.4%。 截止2019年底,全县具有资质等级以上房地产企业11家。商品房销售面积21.0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类销售面积19.7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9.15亿元,其中住宅商品房销售额8.62亿元。 五、国内外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5327万元,比上年增长10.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6117万元,比上年增长10.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9210万元,比上年增长10.4%。 全年实现自营出口1322万美元,引进省外资金15.98亿元,比上年下降27.9%,实际利用外资0万美元。 六、能源 全县全社会用电量36272.26万度,比上年增长9.0%。第一产业用电量648.15万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量12099.09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10559.25万度,比上年增长2.5%。第三产业用电量9364.64万千瓦时。全县2019年能源消费量47.3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23%。全县单位GDP能耗0.565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3.52%;单位GDP电耗433.31千瓦时/万元,比上年上升1.9%。 七、交通、旅游 全县通车公路里程4023千米,其中国道98千米、省道125千米、市道372千米、乡道1241千米、村道2187千米。按等级分,一级公路15千米、二级公路208千米、三级公路322千米、四级公路1934千米、等外级公路1544千米。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达到100%。 全社会客运量288万人次,旅客周转量47172万人公里;货运量490万吨,货物周转量81265万吨公里。年末共有公交4路、36辆,出租车200辆。 邮电通信行业全年邮政业务总量5090万元,电信业务收入2.20亿元,下降6.4%。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2.4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2.42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25.32万户。宽带互联网接入用户11.65万户。 全年旅游接待人数67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81283万元,比上年增长3.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295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实现税收收入35162万元,比上年下降3.6%,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4.3%。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77954万元,比上年增长270.5%;实现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8083万元,同比增长76.22%。全年一般预算支出419890万元,同比增长17.5%。 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271035万元,比年初增加119349万元,其中住户储蓄存款余额939914万元,比年初增加121647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03715万元,比年初增加108948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2654万元,比年初减少9747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65179万元,比年初增加55343万元。 九、教育、科技和卫生 2019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67所(不含幼儿园及教学点),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高中1所)17所,完全小学4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有普通高中专任教师243人,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135人,普通初中专任教师971人(含九年一贯制学校专任教师数),小学专任教师1169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2人;全县在校学生53696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4195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804人,普通初中在校生23331人(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学生),小学在校生22334人,特殊教育在校生32人。全县初中适龄人员入学率达到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100%。全县幼儿园40所,专任教师357人,在校学生10661人。 全县高新技术企业3家,全年专利申请170件,其中专利发明16件;全年专利授权80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全县大力普及科技教育,全年举办少儿科技竞赛1次、297人次;举办少儿科技教育培训2次、1200人次;科技推广服务机构5家,农民技术协会12个,县直专业协会15个。 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62个(含村卫生室),全县拥有职业医师(含助理医师)人员837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298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含卫生室)7.38张,每千人拥有医生(含助理)数2.69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9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85386人,其中男性203240人、女性182146人,年底共143698户,常住人口31.1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6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3.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606人,死亡人口2466人。 2019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88元,比上年增长9.36%;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1797元,比上年增长11.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6元,比上年增长10.45%;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9758元,比上年增长12.3%。 2019年,全县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事业单位12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事业单位床位1026张。全年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8792人、保障支出7022万元。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76人、支出810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7816人、6212万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5071人,其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6608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8463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6208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3352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62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432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2856人。 十一、从业人员及农村外出劳动力 全县乡村从业人员合计17.28万人,其中农村外出从业人员7.63万人,比上年增加0.44万人,占乡村从业人员总数的44.2%。按外出地点分,县内乡外0.87万人,省内县外1.82万人,省外4.94万人;按外出人员从事行业分,第一产业0.08万人,第二产业5.34万人,第三产业2.21万人;按外出从业目的分,务工6.57万人,经商0.62万人,其他0.44万人。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3.34万人,持有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有1.14万人。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61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县环境优良天数349天。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及部门或行业公报为准。 2、部门数据来源于各部门年报数。年末常住人口数为上级统计部门反馈数。 3、本公报数据如与统计年鉴有出入,以统计年鉴为准。 4、本公报中相关数据来源说明。 扶贫搬迁数据来自县扶贫办;公路里程及运输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水利数据来自县水利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湖北省咸丰县分公司,电信业务数据、商务数据来自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科技专利数据来自知识产权局;科技宣传数据来自县科协;电力数据来自咸丰县供电公司;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等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年末户籍人口、总户数来自县公安局;社会保障、失业、工伤保险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医疗、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县医疗保障局;社会低保数据、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县民政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县环保局;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化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数据来自县城管局;其余数据均来自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