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882|回复: 0

[山东] 2019年济南市章丘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17:4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966

    主题

    2975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78
    发表于 2020-1-19 09: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济南市章丘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在中共章丘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按照"1551"工作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四大提升”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全力以赴突破“山泉河湖城”五大片区,凝心聚力做强产业支撑,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圆满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发展呈现新气象、展现大格局。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60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32亿元,增长18.3%;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3.6%,提高2.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370亿元,增长12.4%;固定资产投资432.3亿元,增长1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亿元,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855元、20993元,均增长8%。

      一、扎实推进四大提升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综合承载功能明显提升。

      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完善。济青高铁章丘北站建成通车,胶济线章丘站实施扩建,济莱城际铁路章丘南站、世纪大道轻轨完成规划。刁镇、埠村高速新出入口建成通车,济南东二环章丘段开工建设。省道102绕城段、南外环东延、潘王路等框架路新建改建顺利实施,唐王山路东延、绣水大街北延等8条骨干道路建成通车,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开通经十东路BRT公交,启用章丘北站公交枢纽。生态建设亮点纷呈。小东山、唐王山等一批湿地公园和山体公园建成开放,石河街、双山大街、绣水大街城市水系展露新颜。“引黄补源”工程实现日调黄河水10万方,东山水厂建成启用,完成绣江河中下游12.6公里河道治理。实施国省道、铁路沿线、城市出入口、可视山体等绿化提升,精雕细琢城区口袋公园、街心绿地,新增城区绿化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完成荒山绿化、退耕还果、农田林网1.8万亩,8个村被评为省级森林村居。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整治158家排放挥发性有机物企业,落实重污染天气减煤、抑尘、控车等各项措施,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12天,同比增加31天。产业支撑不断增强。谋划经十东路科创走廊,加速山能智城、蓝海领航等载体建设,济南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一期基本建成,北交大人工智能和网络空间安全实验室、清华博奥晶典精准医疗中心等科研平台项目落地,哈工大机器人产业园、山大地纬软件园等单体项目加快建设。强化双招双引。完善工作机制,压实招商责任,引进高端项目60个,总投资1297亿元。签约意大利、白俄罗斯海外孵化器,引进或共建中科院天津计算所、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等创新研发平台17家,新建省级以上各类企业研发机构8家,42个项目列入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博科生物入选省级瞪羚企业,21家企业获批省“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在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擂台赛、“动能转换比学赶超”项目建设观摩评议活动中均荣获第一名。城镇功能颜值双提升。实施64个棚改旧改项目,完成拆旧5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830万平方米,明三、马安等片区居民回迁入住。建成双山大街、绣水大街等5条示范街,城区及镇街驻地新增24处公共停车场,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规范便民市场管理,群众生活更加方便。绣惠古城、刁镇新生小城市、黄河滩区迁建等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涧溪村为动力,深入实施五大振兴,启动4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齐鲁古道、花样垛庄、赭山泉水人家等5条示范线路24个村被列入济南市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

      制定人才回乡政策“22条”,大力发展“新六产”,薯鑫生态农业等被列入全省首批扶贫龙头企业。清理乱埋乱葬,被确定为全省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区。全面建立村级红白理事会,开展“出彩人家”创建,移风易俗、文明新风落地生根,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区),获批国标委第三批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国家发改委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

      二、突破五大片区建设,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显现。

      聚焦“山泉河湖城”自然区位优势,实施攻坚突破,打造产城融合“五朵金花”。章丘国家森林公园大胡山风景区,完成山体绿化6000亩,白泉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建成开放,修缮白泉古村,灵秀山水、古村风貌、湿地园林于一体的景观初步展现。明水古城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高起点编制建设详规,游客中心、双泉酒店、古城墙等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廉坡湿地公园,绸带公园、玉带河、赭山山体修复加快推进,新增公园绿地20万平方米。绣源河40里风貌带,完成重点板块总体规划,华侨城文化中心、主题乐园、总部基地等开工建设。“三湖湿地”,白云湖正式获批国家湿地公园,实施退渔还湿和清淤工程,湿地面积达到2.5万亩。完成东湖水库与白云湖水系连通,白云水库启动建设。济东智造新城,编制新城总体规划,济东智造新城一期、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示范园、凤凰山工业园等新建标准厂房63万平方米,各项基础配套同步跟进,39家搬迁和引办企业即将入驻。

      三、大力推进产业升级,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坚持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制定扶持实体经济发展20条,实施外引内改、吐故纳新,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5:58.6:33.9。工业发展优化升级。新增规上企业26家,400家企业实现上云。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30项,完成投资192.7亿元,圣泉集团石墨烯及功能纤维、重汽MC发动机智能制造、伊莱特全球最大环形锻件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刁镇化工产业园通过省级专业化工园区批复。完成赭山、桃花山等2000多家粗放企业腾笼换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近万亩。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农贸、汽车、建材家居三大综合市场全面启动,山东大厦清照酒店开业,现代物流中心加快建设。电子商务加速发展,被评为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区)。新增银行类金融机构3家,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03.8亿元和478.4亿元,增长23%和15.3%。成功举办大葱文化旅游节、白云湖文化旅游节、工业旅游节等节事活动,实现旅游消费154.9亿元。都市农业发展提速。实施特色产业振兴计划,建设章丘大葱原种繁育基地,试点全程机械化生产。新增高标准农田1.8万亩,完成11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新增市级以上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3个,高官寨甜瓜、垛庄板栗认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1个,总数达到256个。荣获中国健康农业示范区、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区),全省农业“新六产”示范县(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

      四、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城乡面貌全面提升。

      深入对接济南城市总体规划,建成“多规合一”及三维数字城市决策系统。编制主城区未利用地块控规,调整6个镇街总体规划,完成城区公共服务设施、水系和绿道等专项规划,规划的指导性、操作性持续增强。强力推进拆违拆临、“三高”沿线整治,拆除违建410万平方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基本建成,餐厨垃圾生物处理中心运营。实施工业二路污水管网改造、滨湖路污水泵站管网替代工程。完善城区供热主管网,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300万平方米。新建天然气管道105公里,完成农村地区气代煤、电代煤改造6626户。完成13个老旧小区整治提升、65个小区建筑节能改造。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18个镇街执法中队派驻到位。实施交通秩序、扬尘治理、市容市貌等深度整治,亮化美化50多栋楼体、规范整治广告牌匾3.5万平方米、入地线缆50万米。农村“三大工程”有序推进,完成改厕3.5万户、街巷硬化48个村、危房改造683户。全面推进城市提升十大行动,深入实施“三级联创”“最干净镇街”创建,城乡功能更加完善,环境面貌明显提升。我区连续两个季度荣获全市城市管理综合考评第一名,国家发改委、省住建厅分别在我区召开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现场会。

      五、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全面清理涉企收费,累计减轻企业负担5.87亿元。完成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组建章丘控股集团。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农村产权市场交易日趋活跃,实现土地流转34.9万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人才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制定人才新政20条、人才安居政策,首批人才安居房交付使用,新增合作院士18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济南市“5150”人才53人。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幅压缩办理时限,创新模拟审批、多事一流程等措施,474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支笔”签批,服务群众企业更加高效便捷。

      六、全力保障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完成民生投入57.55亿元,占区级财政支出比重81.4%。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完成诺德初中部、中等职业学校等6处中小学建设,枫叶(济南)国际学校、清照小学、鲁能实验小学启动建设。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民办教育机构专项整治,新建提升幼儿园20处,整体办学条件明显提高。健康章丘深入创建。东部医疗中心、眼科医院综合楼完成主体,新建10处中心卫生室。全民健康科普馆正式运行,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通过国家甲等测评,荣获全国电子政务优秀案例。顺利通过国家健康促进示范区评估验收、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和综合改革现场会来我区观摩。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77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13万人。医保信息化监管系统投入使用,与全国1.3万家医院实现住院联网即时结算。新建4处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16处农村幸福院、9处日间照料中心。完善190处健身广场,举办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获评“省食品安全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实施文艺“六百”工程,建立章丘“文化e点通”云平台,推进全民阅读、文化下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00余场。城子崖遗址晋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焦家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山东演艺集团总部基地落户我区,成功承办“首届山东剧场院线演艺产品交易会”。新闻中心荣获新华社云直播优秀组织奖。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区建设全面推进。持续巩固脱贫成效。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大起底、大提升”,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整合涉农和扶贫资金1.42亿元,全面落实健康、教育、产业、就业、金融等扶持政策,压紧压实扶贫责任,聚力提升联带帮扶成效和产业扶贫质量,全区1.9万户贫困群众基本实现脱贫。社会治理不断强化。坚持深挖彻查、“打伞拍蝇”,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5个,破获一批重点案件。完善城乡网格化管理体系,整合各单位视频监控资源,搭建三级联动的智慧治理综合平台。加强信访法治建设,圆满完成重点时期安保维稳任务。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开展重点领域综合整治,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成立退役军人事务局,全面落实退役士兵政策和权益保障。民族宗教、助残惠残、外事侨务、档案史志、国防双拥、对口帮扶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七、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持续提高。

      一年来,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凝心聚力抓重点、补短板、解难题、促落实,形成了科学论证、民主决策、实干快干、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坚决贯彻区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5件、政协提案137件,代表委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办理“12345”热线14.3万件,综合满意率不断提高。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加强重点领域审计监督,优化政府投资项目审核机制,强化项目建设、土地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督管理和跟踪审计。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逐项核实、限时整改、对账销号。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有序推进。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政府系统作风效能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一年来,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发展取得了新的可喜成果,干成了许多实事,解决了许多难事,迎来了许多喜事。特别是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我区三涧溪村考察,为我们增添了更大的信心和动力。去年的各项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科学决策、统筹谋划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章丘发展的社会各界、驻章部队,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全区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新旧动能转换刚刚起步,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层次和质量不够高,许多传统企业竞争压力加大、生存空间缩小;科技创新和转化平台还未有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科技创新链不够完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仍然偏少;新兴产业体量不大,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新经济还没有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力军;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还不够健全,污染治理和环境提升仍有短板;城市规划管理不够精细,空间利用碎片化现象突出,土地综合利用率偏低;城区、开发区和镇街驻地基础设施仍然不够完善,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不健全,城乡品质仍需加快提升;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优质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均衡,与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安全生产问题隐患仍然较多,社会治理仍需创新和强化;营商环境还不够优化,服务效能需要持续提高;少数干部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担当作为不够,服务和推进发展的能力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强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我国发展韧性大、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没有变。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扬起山东经济龙头,推动“四个中心”建设强势崛起,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我区撤市设区两年来,抢抓机遇,大胆创新,聚力突破,区位、交通、产业、生态、人文、科教优势更加凸显,集聚了跨越发展的强大后劲。济南莱芜区划调整后,在济莱融合发展中也为我区增添了新优势。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仍处在加快转型发展的难得机遇期。

      2019年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面对标全市“1+474”工作体系,围绕“两个争创”,深化“1551”工作布局,突出项目建设年主题,奋力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以优异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献礼。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6%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圆满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必须用心把握,做到“六个坚持”:坚持目标导向,提升工作标杆。对标省会“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立足济南副中心,瞄准省内一流、国内先进,坚持逢旗必夺,奋力赶超,在更高的参照系中,确定发展坐标和定位,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的快节奏、严标准、高水平,当好走在前列的排头兵。坚持科学谋划,提升发展格局。立足发挥省会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区域,以国际视野、长远眼光,聘请顶尖规划团队,以“一廊一区”为核心,统筹各类要素资源,有序推进腾笼换业,科学布局全域发展空间,提升现代化城市发展水平。坚持高端高质,提升产业支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强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展引会,做强科技研发和产业转化,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从块状型、粗放型县域经济向平台型、创新型都市经济转变,夯实走在全市全省前列的产业新优势。坚持精品意识,提升城市品质。突出现代化山水园林和历史文化特色,加强规划设计和一体化布局,以工匠精神建设、用绣花功夫管理,挖掘深厚历史底蕴,讲好章丘人文故事,打造独具魅力的江北精致城市。坚持民生为本,提升宜居水平。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夯实基层基础,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推进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打造有温度、有风度、有气度的和谐之区、文明之城。坚持善作善成,提升发展动力。抢抓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弘扬新时代闯关东精神,不甘落后、不惧风险,敢闯敢创、善作善成,用真诚塑造环境,用奉献创造先机,用落实推进发展,激发干事创业、比学赶超热情,让人人心中有目标、肩上有担当、手中有办法、脚下有行动,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凝心聚力做强产业支撑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要素向优质项目集聚、企业向专业园区集中、产业向优势集群发展,构建动能更加强劲的高端高质产业体系。

      强化主导产业发展。对接省市产业振兴计划,按照全市统筹产业布局要求,依托自身基础优势,集中推进主导产业发展。突出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业,以中国重汽、伊莱特重工、哈工大机器人、山东章鼓、华凌电缆等骨干企业为支撑,推动产业链扩展,加大智能化应用,抢占汽车制造、高端专用成套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制高点,打造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同时,瞄准行业前沿,加速双招双引和本土优势企业规模提升,促进高端化工及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食品饮料和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发展,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更大增长点。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壮大产业的主战场、贯穿全年的主旋律,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落实领导干部包挂制度,推行“服务大使”“项目专员”模式,实现全方位、一条龙服务。积极破除各种障碍,按照时间节点抢开工、抓在建、促投产,实现项目可接续、不断档。坚持招大招强、引高引新、补链强链,强化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商会招商和会展招商,集中优势资源,不断扩宽招商引资渠道,努力引进更多高端优质项目。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意大利、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有效对接资本、品牌、技术和渠道,举办高端论坛推介活动,加快中意科技产业城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经济外向度。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完善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企业上云,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10亿元。整合政策、金融、土地等资源,分类施策、精准培育,加大本地企业扶持力度,加快“小进规”步伐,全年新增规模企业20家。深入实施“三品”战略,新增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5个,争创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5件,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0项。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特色产业持续提升。坚持园区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巩固提升圣泉集团、明化集团、昊月树脂等企业优势,对接引进军民融合产业化等高端项目,加快石墨烯、新型树脂、非金属材料等研发生产,实现新材料领域的新突破。以科兴生物、双鹤利民制药、博科生物等企业为龙头,加快生物制药领域重大项目的研发、孵化和产业化进程,形成具备技术前沿、具有地方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突出自身特色,整合优势资源,高起点编制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大优质项目引进培育,促进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突出文化旅游产业,以明水古城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绣源河华侨城等文旅综合体为重大引擎,尽快形成开放能力,引爆旅游热点,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打造文化厚重、生态秀美、泉水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双轮驱动”,积极引进物流总部,发展线上线下交易。加快发展以生产资料交易和产品配送为主的生产性物流,集中打造高官寨临空物流产业园。建成运营龙泉国际广场等商贸综合体,开工建设宏程国际广场、宝能城等城市综合体,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培育商务会展、医疗康养等新兴业态,持续增强服务业竞争力和辐射力。        

      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实施区、镇街领导干部挂点服务企业行动,建立企业问题挂销账制度,畅通政企信息沟通渠道,及时解决发展难题。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强行业协会和企业家沟通平台建设,深化本地企业上下游配套、产销对接。支持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通过挂大靠强赢得市场、健康发展。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培育更多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家。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支持、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突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构建诚信体系,营造更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

      积极破解要素制约。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完善实体经济发展扶持措施。强化政银企对接,加大对融资担保机构扶持力度,增强银行信贷的企业融资主渠道功能。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积极争取省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探索设立专项基金,促进企业挂牌上市,力争圣泉集团、科兴生物主板上市,博科生物香港上市,15家企业齐鲁股交挂牌或进入新三板后备。增强章丘控股集团融资、建设、发展能力,加大对重点产业和科技企业的助推力。推进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建立灵活高效运行机制,激发更快发展活力。消化和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840亩,清理闲置低效用地1500亩,推进重点片区腾笼换业。加快110千伏时东、韩家输变电工程,满足刁镇化工产业园、济东智造新城用电需求。加速齐鲁航空城、印刷包装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保障重点企业项目发展。

      二、突出创新驱动战略,聚力打造“一廊一区”

      瞄准新旧动能转换,对接济南科创中心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经十东路科创走廊和省会城市群中央活动区,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科技创新转化高地。

      搭建高端创新平台。高起点规划布局经十东路两侧空间,推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山能智城、明湖科技谷等平台建设,加快科研院所入驻。以大数据产业为先导,加速蓝海领航、山东物联网等产业园区建设,增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优势。加快财经大学主校区、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建设,聊城大学腾讯人工智能学院实现招生。对接国内外大院大所,引进更多科创、孵化载体平台,争取省人社厅“齐鲁创新创业中心”项目落地,高起点打造经十东路科创走廊。瞄准现代城市前沿,整合文化、商业、旅游、休闲、总部等高端要素,规划建设省会城市群中央活动区,精致刻画绣源河40里风貌带,加快大项目入驻,打造绣源河东岸省城大客厅。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聚集优势,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联动机制,推进研发、中试、产业化“三位一体”,加快推进产业化项目落地。鼓励现有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主动承接技术转移,精准实施成果嫁接,实现产品升级、企业蜕变。整合标准厂房、产业基金等资源,实施“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助推模式,创优孵化环境,更大力度促进人才创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健全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质押融资,积极引进区外战略合作,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年内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创建市级以上各类企业研发机构5家以上。

      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继续强化人才强区战略,全面落实人才政策,更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国际人才城,加快安居房建设。实行“人才绿卡”制度,在社保办理、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强化校企深度合作,畅通专业技术人才供需对接,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高技能实用人才。全年引进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济南市“5150”人才等高端人才50人以上,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

      三、突出品质功能提升,全面融入省会发展大格局

      坚持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全方位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推进城区精品建设、镇街特色发展、城乡精细管理,建设更加精致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切实加强规划引领。着眼更高层次、长远发展,优化全域空间,科学规划布局,谋划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新格局。完善“多规合一”数据平台,形成区域空间“一张图”管理。高标准完成动植物园、济莱城际铁路章丘南站等重点区域详细规划,健全镇街和村庄的空间规划及详规,逐步实现全域法定控规全覆盖。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执行规划管控。坚持精品理念和地域特色,加强城市设计,精心塑造城市天际线和特色风貌,推动城市精明精致增长。

      全面推进五大片区建设。继续推进“山泉河湖城”五大片区建设,加快释放区域带动功能。国家森林公园大胡山风景区,突出生态修复、古村修缮、湿地建设,加快白泉湿地公园二期、郊野公园等工程建设,完成白泉古村修缮,完善旅游设施配套,实施山体绿化提升1731亩,展现自然生态、文化旅游魅力。明水古城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以“两泉贯通”为核心,“两河汇流”为拓展,加快明水古城建设,启动孟氏大院、瑞蚨祥店铺、清照故居等重点工程建设,构建起具有独特地域特色、泉水特色、文化特色的古城面貌,初步形成运营能力。推进赭山生态修复,加快玉带河、绸带公园及稻花飘香田园综合体建设,开通赭山大道,完成片区腾笼换业,构建生态产业共融共生的片区新格局。绣源河40里风貌带,完善华侨城整体规划设计,推进商业中心、院落式酒店、欢乐派、自然之城等建设,实施动植物园周边主题游乐项目建设,加快形成集聚功能。“三湖湿地”,加快白云湖园林、绿化、景观等建设提升,增强湿地功能。加快白云水库、白云水厂及供水管道建设。维护“三湖湿地”良好生态,放大荷香小镇优势,塑造水乡白云特色风貌。济东智造新城,坚持一体规划、产城融合、分步实施原则,高起点编制新城规划和建设性详规。实施智造新城二期、凤凰山工业园二期建设,完善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实现园区建设和企业入驻同步推进。严格企业入园标准,做好协调服务,让优质企业优先入园、更快发展,打造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充满活力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增强城市承载功能。加快实施交通提升各项重点工程,积极协调推进胶济铁路章丘站扩建、世纪大道轻轨、济南东二环章丘段等重点工程建设,启用济青高速白云湖出入口。完成南外环东延、省道102绕城段改建,实施开先大道西进,打通福泰路西延、绣水东街等断头路,推进城区公交枢纽站建设,优化公交线网,实现与济南城区公交收费系统互联互通,进一步贯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有序实施棚改旧改,高质量建设安置房,月宫、东琅沟等6个片区完成回迁。支持5G推广试点和智慧应用,深化智慧城市建设。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和老旧小区改造,新建改造雨污管网55公里,垃圾转运站4处。实施济青路供热主管网等建设,强化热源保障及输送能力。完善提升供水管道系统,为城市用水和泉水保护提供坚实保障。实施双山西路等老旧路灯改造,提升完善建筑立面亮化,形成道路、楼体、景观、轮廓相结合的城市夜景。坚持特色化发展,强化镇街驻地建设管理,打造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品质小镇。

      加强城乡精细管理。强化市政设施一体化管理,持续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高保洁、绿化管护水平。坚持科学治堵,优化主要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快城区停车场建设。继续推动拆违拆临、杆线整治等专项任务,全面创建“无违镇街”和“无违村居”。加强住宅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社区规范化管理水平。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大幅提升信息管理和指挥调度能力。

      持续推进生态提升。按照生态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工程建设管理,强力整治环境突出问题,擦亮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生态底色。完善长效保泉机制,保障泉水持续喷涌。实施杏花河治理等工程,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强化生态绿化,加快破损山体治理,实施重点道路、重要节点绿化工程,完成11条城区主要道路绿化街景提升,实施荒山造林绿化1.5万亩,提升和新增绿化面积300万平方米。坚持绿色增长根本导向,实施差别化环保准入政策,推进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严控高耗能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散乱污”企业,提高餐饮油烟、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监管水平。完成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打好“四减四增”污染源头防治攻坚战。完成农用地土壤详查,提高区级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全流域开展水污染治理,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攻坚行动,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四、突出精品示范引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对标“五大振兴”要求,精细规划,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更快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围绕都市型精致农业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60万亩富硒土壤资源优势,建设富硒产业发展基地。坚持品牌引领、三产融合,培育提升章丘大葱、高官寨甜瓜、明水香稻等“八大名品”,打造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快龙山平陵城、水乡白云、东方商人等田园综合体建设,塑造“龙山味道”区域公用品牌。融合休闲创意、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资源,延伸农业“新六产”,加快品质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完成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产能,增加地方粮油储备。完善四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创建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引进培育一批加工销售型农业龙头企业,扶持20家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建设50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新增20个基层追溯点,构建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串联南部一横、中部一环特色线路,重点打造潘王路、济青路、三赵路等沿线124个示范村,实现从点上精致向面上美丽转变。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标准,实施10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扩大垃圾分类试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力度,实施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打造“四好农村路”,加快实施陈党线、普雪路等县乡道和通村路改造提升,完成300个村庄道路“户户通”工程。

      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集体“三资”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承包地“三权”分置有效形式,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流转。举办乡村振兴培训班及高层次论坛,培养30名以上扎根农业农村的优秀实用人才,实施“双百人才”下乡兴农行动,探索农村新型合作体系,释放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更大活力。

      培育淳朴厚重文明乡风。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突出思想引领和群众需求,推进志愿服务全覆盖和文明实践项目化,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水平。扎实推进乡村文明行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深化殡葬改革,持续倡导生态文明葬、治理乱埋乱葬,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俗,全面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加大传统村落、文物古迹、传统技艺的保护传承,丰富农村文化业态,打造有乡村风味、文化特质、乡愁记忆的精品村庄。

      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相结合,突出干部帮扶、政策保障、产业提升三项重点,聚焦短板弱项,完善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巩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延伸,完成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任务。

      五、突出补短板强基础,提升社会民生保障水平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群众期盼和诉求,加快破解不均衡不充分问题,让群众得到更多发展实惠。

      强化教育提质发展。扎实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2处城区实验幼儿园,配建6处居住区幼儿园,将14处高收费幼儿园办成普惠园,加快扩大公办园、普惠园覆盖面,有效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枫叶(济南)国际学校实现招生,加快清照小学、实验小学、鲁能实验小学新建扩建,改造提升黄河中心幼儿园等一批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领航学校”“新优学校”等创建活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引进招录优秀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激发教育活力,提升办学水平品质。

      夯实全民健康促进基础。完善医疗资源布局,东部医疗中心、北部医疗中心、眼科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等加快建设、完善功能,启动精神卫生中心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共体建设新模式,提高分级诊疗实效。实施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建设,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增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按照“四个最严”要求,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

      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创业促就业、培训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新增城镇就业和农民转移就业1.6万人。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1处区级养老服务中心,4处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7处农村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社会福利、救助和慈善事业,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加大困难群众帮扶力度。

      塑造城市文化魅力。深入挖掘龙山文化、闯关东文化、儒商文化等宝贵资源,结合时代要求传承创新,激活“千年古县”底蕴,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将历史名人、泉水文化融入城市特色,打造文化示范街区、城市公园。以文化旅游大项目为龙头,整合优势资源,促进文化与产业互动发展。推进大遗址保护,加快城子崖遗址北区城垣保护和考古体验中心建设。抓好乡村记忆工程、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对接群众文化需求,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筑牢文化服务根基。

      持续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坚持治标与治本有机结合,建立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加强宣传发动,深挖问题线索,依法严厉打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及其背后“保护伞”,推动专项斗争不断向纵深开展。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抓好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织密“雪亮工程”监控网络,推动网格化管理重心下移,提高精准化、智慧化综合管理水平。加强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治理力度,持续推动双重预防和应急体系建设,落实各级主体责任、监管责任,提高整体安全和应急管理水平。

      六、突出效能提升,切实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各位代表,章丘已进入高速高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更高目标要求、更大期盼重托,我们一定牢记宗旨,担当尽责,奋发实干,努力打造办事高效、能力过硬、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聚焦改革提效能。全面落实机构改革任务,构建科学合理、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深化审批服务改革,提升行政审批服务局运行效能,在“一次办好”的基础上,推进“一网办”“就近办”“马上办”,实施中介机构“进厅上网”,打造更加高效便利的审批机制。推进部门政务信息互联互通,加快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分类实施事业单位改革,推动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执法力量下沉,建立“镇街吹哨、部门报到、联合作战”工作落实机制。系统推进预算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制度创新,不断在体制机制上增动力、创效益。

      严格法治促规范。认真落实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程序,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程序,保障科学民主决策。依法接受区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重大事项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通报,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扎实做好“12345”热线办理,及时解决群众反映诉求。深化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健全区镇村三级法律顾问体系,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敢于担当强作为。坚持高点站位,着眼长远,大胆创新,走出“惯例”,跳出“框框”,全力破解发展中的新题旧难。发扬“钉钉子”“马上办”精神,重大决策、重点工作立说立行、速决速行。坚持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不计个人得失,敢于闯、敢于试、敢于改,推动工作实现新突破。坚持“走到看到听到落实到”的原则,深入基层和企业听实情、办实事。发扬夙夜在公、勤政为民的奉献精神,察民情解民忧,恪守为民施政。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主动适应发展新形势,放大格局,拓宽视野,打造善学习、勇担当、能落实、有情怀的干部队伍。坚持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持续整治“庸懒散拖”等不良习气。落实《济南市绩效管理条例》,深化目标任务绩效考核,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完善效能督查机制,形成鲜明工作导向,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廉洁勤政正风纪。深入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强化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环节监督检查,加强公共财政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民生资金审计,加大对村级干部审计力度,严肃抓好审计问题整改。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和政府性投资行为,健全国有资产、公共资金、公共资源监管制度,塑造风清气正、务实清廉的良好生态。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章丘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举措,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砥砺前行,为建设产业发达、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济南东部新区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1551”工作体系:是指区委一届四次全体会议确定的全区工作体系,第一个“1”是把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线;第一个“5”是坚定不移推进四大提升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第二个“5”是全力以赴突破“山泉河湖城”五大片区;最后一个“1”是凝心聚力做强产业支撑。

      2、瞪羚企业:“瞪羚”是一种善于跳跃和奔跑的羚羊,通常把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称为“瞪羚企业”。

      3、“专精特新”:是指一种企业认定标准,“专”是指专业化,企业专注核心业务,具有较高专业化生产和协作配套的能力;“精”是指精细化,企业开展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特”是指特色化,企业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研制生产具有地方或企业特色的产品;“新”是指新颖化,企业拥有符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发展特征的产品或服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隐形冠军:是指长期专注于某一细分行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经营,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市场领导地位的中小企业。

      5、农业“新六产”:就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把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农业,实现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概括起来就是“三链重构”:产业链延伸,即1+2+3,第一产业接二连三向后延伸;第二产业接一连三双向延伸;第三产业接二连一向前延伸。价值链提升,即1×2×3,一产的一份收入,经过二产加工增值为两份收入,再通过三产的营销服务形成三倍效益,综合起来是六份收入,产生乘数效应。供应链贯通,就是产销直接对接,减少流通环节。

      6、三湖湿地:是指白云湖、东湖水库、白云水库。

      7、三品一标: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8、“三高”沿线:是指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架路沿线。

      9、济南市“5150”引才倍增计划:是在济南市“5150引才计划”(用5年时间,面向海内外引进15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基础上实施倍增,引进并择优支持300名(个)左右“高精尖缺”领军人才(团队)。

      10、文艺“六百”工程:是指百家媒体看章丘、百位作家写章丘、百位书画家绘章丘、百首歌曲唱章丘、百家庄户剧团颂章丘、百位摄影家拍章丘。

      11、“1+474”工作体系:是指2019年济南市经济工作暨“四个中心”建设推进大会上提出的全市工作部署,“1”就是咬定“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不动摇;第一个“4”就是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创中心“四个中心”建设;“7”就是打好新旧动能转换、城市治理、双招双引、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交通枢纽建设七大攻坚战;第二个“4”,就是守住党风廉政、安全稳定、社会民生、风险防控四条底线。

      12、“两个争创”:是指区委一届五次全体会议确定的争创两个走在前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标兵、争创齐鲁乡村振兴样板。

      13、“三品”战略:是指国务院提出的开展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

      14、四增四减:是指省委、省政府实施的“四增四减”三年行动,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过剩和落后产业,增加新的增长动能;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

      15、两全两高:按照我省《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的要求,推动“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

      16、三清一改:按照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部门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的要求,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三清”是清垃圾、清塘沟、清畜禽养殖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一改”是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17、四好农村路:是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18、双百人才下乡兴农:是指百名特聘专家“一对一”包村共建、百名实用人才“一对一”入户帮扶,成为田间地头的“智囊团”。

      19、“四个最严”要求:是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严”食品安全制度,即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食品安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