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280|回复: 0

[浙江] 2018年杭州市富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17:4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966

    主题

    2975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14
    发表于 2020-1-17 11: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20-1-17 11:39 编辑

    2018年杭州市富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杭州市富阳区统计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经初步核算,全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64.6亿元,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3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332.9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386.4亿元,增长8.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0∶43.6∶50.4 调整为5.9∶43.5∶50.6。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12388元,按2018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6983.7美元。

      数字(信息)经济。全区实现数字(信息)经济增加值67.8亿元,增长10.1%。规上(限上)企业实现数字(信息)经济主营业务收入584.2亿元,增长12.5%。其中,物联网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7亿元,增长32.7%;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9.9亿元,增长15.4%;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9.0亿元,增长12.6%;电子商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4亿元,增长10.8%。

      财政收支。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23.2亿元,增长13.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7亿元,增长12.5%。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0亿元,增长10.1%。

      市场物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1%。从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看,衣着类持平、食品烟酒类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9%、居住类上涨3.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4%、医疗保健类上涨3.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6.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9%。

      二、农业、新农村建设

      农业生产。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0亿元,增长3.7%;农业增加值45.6亿元,增长2.6%。粮食播种面积  27.5万亩,粮食产量12.5万吨。猪牛羊禽等肉产量37872吨,禽蛋产量15124吨,蚕茧产量548吨。

      农业产业化。打造农夫乐园6个。改造中低产田0.35万亩。年末全区农业龙头企业达129家,其中杭州市级以上59家,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实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12家。各类名牌农产品52只,其中杭州市级以上33只。“安顶云雾茶”获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

      农业生产条件。全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8亿元。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0.7万千瓦。年末耕地有效灌溉面积22.7千公顷。全区各类水库151座,除险加固病险水库2座、山塘14座。

      新农村建设。顺利举办百花大会、江鲜大会。新建提升精品线路12条、特色村20个,获评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3个、特色精品村5个,创成省美丽乡村示范区。新增民宿示范村3个,现代民宿示范点达36个。全年投入“富春山居美丽乡村”建设资金2.3亿元,建成“富春山居美丽乡村”精品村20个。培训农民3100人。实施10个村的饮用水工程建设,各级投入资金2000万元,解决1.5万人的饮水问题。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8.1亿元,增长4.5%。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2.9亿元,增长9.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61.3亿元,增长8.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89.0亿元,增长7.9%。

      亿元企业。年末全区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220家(按独立法人计算),其中超100亿元企业1家,50亿元以上100亿元以下1家,20亿元以上50亿元以下8家,10亿元以上20亿元以下10家 。

      企业效益。全区64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32.7亿元,增长9.1%。实现利税135.5亿元,下降2.8%;实现利润62.7亿元,下降10.9 %。

      建筑业。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2.9亿元。全区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格的建筑企业121家,实现建筑业产值104.7亿元。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41.8万平方米,下降1.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59.4万平方米,下降16.7%。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6亿元,其中,工业投资36.6亿元;基础设施投资64.9亿元。从投资结构看,交通运输业23.1亿元,增长280.1%;民间投资171.8亿元,增长14.6%;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业37.4亿元,增长14.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5.7亿元,下降41.7%。

      房地产业。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9.9亿元。房地产住宅施工面积360.4万平方米,增长8.7%。商品房销售面积129.7万平方米,增长17.1%。其中住宅销售110.9万平方米,增长32.5%;实现销售额225.0亿元,增长52.7%。

      五、商贸、旅游

      消费需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5亿元,增长10.1%。分行业看,商品零售249.6亿元,增长11.0%;餐饮收入20.9亿元,增长0.7%。分区域看,城镇零售额184.2亿元,增长9.8%;农村零售额86.3亿元,增长10.9%。全区实现网络零售额95.7亿元,增长33.8%。年末全区商品交易市场达39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 14个。城东、鹿苑2家农贸市场开业运营。

      旅游业。成功创建黄公望隐居地4A级旅游景区,新增省休闲旅游示范村4个。年末全区有旅行社28家;星级饭店12家,其中五星级2家。A级景区7个,其中4A级景区4个。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508.6万人,增长20.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8.8亿元,增长18.9%。接待入境旅游者1.4万人,创旅游外汇收入396万美元。各主要旅游景点接待游客434万人次,增长2.9%;旅游景点门票收入15792万元,增长5.9%。全年实现乡村旅游收入66957万元,增长32.9%。

      六、对外经济

      内外资利用。大力实施“152”工程,成功招引落地西安寰星、百诚医药、图南电子等项目116个,签约北影(杭州)国家级电影产业基地等项目145个、总投资365亿元。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7个,实到外资28903万美元,增长4.1%。全年内资项目108个,比上年增加12个;实到内资84.4亿元。引进浙商创业创新资金35.1亿元。

      进出口。全年完成货物进出口总额281.2亿元,增长10.4%。其中自营出口128.6亿元,增长11.6%;自营进口152.6亿元,增长9.4%。全年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30399.4万美元,其中出口额22358.6万美元,进口额8040.8万美元。全年完成服务贸易出口25.5亿元。全年完成境外投资项目15个,总投资21832.6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通讯

      交通建设。杭黄高铁开通运营。彩虹快速路、杭富城际铁路、春永快速路、绕城高速西复线工程加速推进。环金线改扩建一期、大桥南路延伸工程建成启用。全面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启用场口公交站。改造提升农村公路43.8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69.2公里。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1963.3公里,其中境内高速公路里程37.3公里。全年全社会货物运输量1341万吨,下降0.5%。其中公路运输867万吨,增长5.2%;水路运输474万吨,下降9.4%。全年货物周转量314149万吨公里,下降0.9%。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252473万吨公里,增长1.5%;水路货物周转量61676万吨公里,下降9.4%。全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300万人次;公路旅客周转量15000万人公里。

      邮电通讯。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11335万元,增长4.2%。邮政特快专递业务203.6万件。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9.5万户,下降9.5%。年末全区移动电话用户101.5万户,增长5.8%。全区电话普及率162.4部/百人。全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3.9万户,增长7.3%;移动互联网用户85.6万户,增长5.4%。

      八、金融、保险

      金融。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97.19亿元,增长11.1%;本外币贷款余额1282.99亿元,增长12.6%。人民币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522.32亿元,下降7.9%;中长期贷款余额742.53亿元,增长33.4%,其中住户中长期贷款余额374.60亿元。

      保险。全年保险费收入74360万元,各类保险赔款与给付支出29322万元。

      九、教育、科技

      教育。实施城区公办小学延迟上学和学后托管服务。成功与浙师大、杭师大等名校合作办学。年末全区有23个乡镇(街道)成为省和杭州市教育强乡镇,覆盖率达95.8 %。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初中入学率100.0%,初中升高中段比例99.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1.6%。全区共有幼儿园80所,在园幼儿24457人;小学43所,在校学生45061人;普通中学24所,在校学生33912人。中等职业学校(机构)2所,在校学生14562人。民办学校在校学生7054人。全年普通中小学新增校舍3.83万平方米。年末拥有专任教师5598人,中小学校每位教师负担学生14.11人。

      科技创新。银湖创新中心成为全区首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财大政产学研实践基地、上海光机所杭州分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富阳研究院、大数据产业创新研究院等成功落户,与杭州科职院共建“乡村振兴学院”。新增省级研究院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3家。年末全区杭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42家,其中省级以上49家。年末全区累计被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0家,其中国家级194家。年末全区拥有众创空间3家,入驻创业团队65个;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入驻企业105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产值513.8亿元,增长10.6%。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08项,其中省级1252项。全年专利申请4060项,其中发明专利1340项;专利授权2254项,其中发明专利376项。技术合同交易(吸纳)108项,总金额16300万元。年内新增浙江省名牌产品7个、杭州市名牌产品12个。出台人才新政升级版,落地国外引智项目和“5110”项目各27个;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111人、硕士及双一流本科毕业生708人。全年引进非富阳籍各类人才2255名。年末全区拥有“国千”人才17名、“省千”人才18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045人,增长8.8%,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17288人,增长7.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档案。成功举办第五届郁达夫小说奖评选,开展徐玉兰纪念系列活动。区图书馆连续第四次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新增文化礼堂50个,覆盖率全市第一。全年越剧团国内演出150场次,观众30万人次。区广播电台每日播音17小时,区电视台每日播出18小时。数字电视用户20.3万户。《富阳日报》全年出版251期,日发行3.2万份。区图书馆藏书521千册(件),书刊外借116.9万册次。全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0处(群),其中省级以上8处(群)。年末馆藏全宗档案196个,案卷档案132681卷。开放馆藏全宗档案84个,案卷档案25724卷。

      医疗卫生。高标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省人民医院富阳院区签约落户。建成投用3家医院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先看病后付费”2.0版,在全市率先上线“舒心就医”板块。年末全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34个,医疗床位3578张;其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个,医疗床位2835张。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714人,其中执业医师2397人,执业助理医师476人,注册护士2462人,药师(士)217人,检验师(士)162人。全年完成无偿献血9199人次,其中流动献血3310人次,献血总量263万毫升。全区儿童“五苗”接种率98.95%,“四苗”接种率98.99%,婴儿死亡率1.59‰。

      体育。举办区第九届老年人运动会。全年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比赛122场,参赛运动员6.4万人次。全区共有体育场馆20个,健身苑(点)623个。全年新建健身苑(点)20个、篮球场12个、乒乓球室27个。农村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0%。体育设施达到省级标准行政村276个,体育强乡镇(街道)24个。全年全区共获得杭州市级以上各类奖牌68枚,其中金牌43枚、银牌14枚、铜牌11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救济福利

      人口。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68.3万人,增长9.2‰。出生人口7494人,出生率11.0‰; 死亡人口4052人,死亡率5.9‰,自然增长率5.0‰。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数19.8万人,增长3.6%。

      居民生活。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96元,增长9.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985元,增长8.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48元,增长9.3%。全区区内上牌的私人汽车拥有量115102辆,增长6.2%,全区每百户家庭拥有私人汽车62辆。

      就业。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48.3万人,其中私营个体从业人员28.5万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5529个,就业安置人数4744人;帮扶4744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2792名。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1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6%。

      社会保障。年末全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75716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8560人、403557人、43599人。工伤保险262835人,减少25716人。生育保险198032人,净增12099人。基本医疗保险326162人,减少9230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12387人,参保率99.99%。失业保险212701人,净增11962人。年末全区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单位3029户,年末建缴职工74469人。2018年公积金归集总额144659.8万元,发放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1952户,贷款总额109172.4万元,支持职工购房面积21.5万平方米。

      救济福利。全区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617人,其中城镇462人。2018年城乡低保平均标准为955元。新(改)建4家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352张。年末全区拥有老年食堂270家,居家养老照料中心310家,养老床位5392张。年末全区敬老院12所,供养老人398人。福利院1所,床位186张,收养婴幼儿童17人,老人6人。共有“五保”对象394人,集中供养394人,集中供养率100.0%。全年区慈善总会共支出各项救助款2835.4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资源灾害、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城市建设。打通文昌路、后周路等5条城区道路。年末主城区建成区面积达28.3平方公里,市区道路长度211.3公里。全年全社会用电量85.9亿千瓦时,增长1.7%,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8.9亿千瓦时,增长14.3%。全年城区供水总量4842万立方米,市区管道煤气用户达6.9万户。市区营运公交车辆1137辆,客运总量6500万人次;新增(优化)公交线路48条;出租车294辆。年末实有公园23个,公园面积659.4公顷。年末市区园林绿地面积1225.4公顷,市区公共绿地面积659.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9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3%。

      资源灾害。全区总供用水量14272万立方米。耕地面积42.17万亩,其中基本农田33.8万亩。完成造林面积2000亩,其中人工造林2000亩。全区森林覆盖率65.45%。

      城乡环境。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形成“富阳经验”,提前一年高标准完成23个小城镇整治任务,洞桥、湖源和春建成为全省第一、第二批样板,获评杭州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区。完成“三改”115万平方米,拆违327万平方米。推进“厕所革命”和垃圾“三化四分”,新建、改造厕所580座,新增标准化回收站点56个、分类垃圾桶26万只。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8700万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1.9%。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29天,优良率达90.6%。主要水系监测断面三类以上比例100.0%。4条河道被评为市级“美丽河湖”,富春江出境断面水质自2015年1月以来持续保持优秀。生活垃圾收集、无害化处理率100.0%。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18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2个、杭州市级生态乡镇(街道)4个。

      节能减排。拆迁高污染高能耗企业415家,削减造纸产能270万吨,整治“低散乱”企业415家。整治制砂点21个,拆除工业烟囱6支,关停矿山2个、热电厂1家、工业污水处理厂2座。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分别降低4.0%和3.6%,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降低2.0%和5.6%。

      安全生产。夺得省平安创建“十三连冠”。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3起,下降28.3%。死亡33人,其中交通运输事故死亡26人。直接经济损失863.4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个别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