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425|回复: 0

[江苏] 2018年徐州市铜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3-11 08:54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575

    主题

    1584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712
    发表于 2020-1-16 11: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eweiliang 于 2020-1-16 11:34 编辑

    2018年徐州市铜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铜山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铜山调查队


           2018年以来,铜山区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全区上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紧紧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经济呈现总体平稳、质态改善的发展态势,对外经济保持高位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稳定,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国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初步统计,2018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090.66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88亿元,同比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519.61亿元,同比增长0.5%;第三产业增加值482.19亿元,同比增长7.8%。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18年,我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8.15%、47.64%和44.21%。GDP结构变化与2017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下降4.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3.9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发展更趋合理。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区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加强扶持农业、支持农村、富裕农民的工作力度,保持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繁荣的良好势头。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8.9亿元,同比增长2.0%。

    表1: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品  种

    单 位

    2018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万吨

    84.03

    -4.62

    棉  花

    万吨

    0.13

    -32.71

    油  料

    万吨

    0.45

    12.15

    水  果

    万吨

    12.77

    -13.6

    蔬  菜

    万吨

    206.39

    4.64


           林业生产工作稳定开展。年末实有果园面积11410.4 公顷(其中包括草莓449公顷),年末实有桑园面积1600公顷。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

    表2: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情况

    品  种

    单 位

    2018

    比上年增长(%)

    肉类产量

    万吨

    9.95

    4.3

    其中:猪牛羊肉

    万吨

    6.22

    4.36

    牛奶产量

    万吨

    2.37

    -45.01

    禽蛋产量

    万吨

    5.07

    -6.28

    奶牛存栏数

    万头

    1.17

    -7.87

    出栏肥猪数

    万头

    73.61

    2.26

    品  种

    单 位

    2018

    比上年增长(%)

    猪年末存栏数

    万头

    40.8

    -0.58

    羊出栏数

    万只

    16.61

    -56.42

    羊年末存栏数

    万只

    8.5

    -55.91

    家禽出栏数

    万只

    2226

    8.8

    家禽年末实有数

    万只

    748

    8.09


           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2018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16.1万千瓦,比去年增长2.3%,农业排灌动力机械总量达61.1万千瓦。农用车辆及农业机械保有量稳定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稳步上升。做大做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安全科技特色产业,编制全区“三主一特”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实施《铜山区重点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家,轻工业产值增速高于重工业13.4个百分点,工业实力列全国工业百强区17位、跃升8位。

           工业产销衔接水平稳中趋缓。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303.43亿元,同比下降3.65%,利润总额 99.63亿元,同比下降9.92%,利税总额313.7亿元,同比下降0.76%。

    表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产  品

    单 位

    2018

    比上年增长%

    水泥

    2455838

    -32.87

    大米

    3064

    -91.32

    人造板

    立方米

    26999

    8.62

    其中:胶合板

    立方米

    26999

    16.73

    饮料

    1791592

    8.70

    乳制品

    701346

    3.36

    饮料酒

    千升

    368006

    4.66

    钢材

    1346601.95

    -41.23

    汽车

    17147

    17.12

    粗钢

    2169643.34

    -57.51

    铝材

    44627

    26.26

    铁矿石原矿

    705912

    -3.14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867029

    65.97

    27245.3

    -0.72

    生铁

    844555.95

    -59.69


           建筑业增长略有回落。初步统计,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0.87亿元,比上年下降1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稳中趋缓。2018年,招商选资、引大引强和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理性增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29.2亿元,同比下降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资313.8亿元,增长6.5%;规模以上服务业投资208亿元,同比下降1.7%。房地产完成投资额103亿元,增长167.1%。积极应对投资紧缩形势,加快投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和发展投资新动能,房地产发展势头良好。

           商业服务业健康发展。各级各部门把转变发展方式和推动结构调整摆上突出位置,加大对大型商贸、物流项目、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高度重视项目规划、招商选资、产业培育各个环节。初步统计,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482.2亿元,增长7.8%,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增加值93.77亿元,比上年增长3.8%。2018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2269.603里(不含高速),其中:等级公路2211.898公里;高速公路158.52公里。

           邮政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全年邮政业务总收入15812.8万元,各类邮政函件190万件,农村投递线路(单程)4369公里。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2018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0.0亿元,增长10.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62.3 亿元,增长10.0%;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7.7亿元,增长11.4%。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集市贸易持续繁荣活跃。

           对外贸易高速发展。进一步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经济取得明显进展。全年全区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94.14亿元,同比增长91%,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实际使用外资3.63亿美元,同比增长59.69%。

           旅游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2018年,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契机,结合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挖掘、统筹开发、串联提升相对分散的旅游资源,不断加大精准化旅游招商力度,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加强旅游宣传营销,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快形成“一山、一河、一湖、一镇、一圈”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旅游发展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截至年底,共接待游客433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9.4亿元,同比增长9%。

    七、财政

           财税收入缓中趋稳。全年财政收入完成94.7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上划中央收入29.52亿元,同比增长25.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13亿元,下降2.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9.9亿元,增长7.1%。

    表4:2018年财政收入分项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万元

    651349

    税收收入

    万元

    508450

      增值税

    万元

    188091

      营业税

    万元

    -13

      企业所得税

    万元

    42914

      个人所得税

    万元

    21545

    非税收入

    万元

    142899

    上划中央税收

    万元

    295272

    上划中央国内增值税

    万元

    188078

    上划中央国内消费税

    万元

    10506

    上划中央企业所得税

    万元

    64371

    上划中央个人所得税

    万元

    32317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不断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着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积极缩短科研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健康发展。2018专利申请受理数397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2191件。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中小学布局日趋合理,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全区拥有普通中学41所,其中:初级中学34所,高级中学7所;本年招生22123人,其中初中招生18059人,高中招生4064人;在校学生56960人,其中初中44749人,高中12211人。职业中学2所,本年招生职业高中2600人,在校学生8074人。小学校130所,本年招收学生20942人,在校学生129973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98%,幼儿园儿童54682人,在园幼儿数53776人。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取得新成绩。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文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年末全区拥有文化馆(站)23个,公共图书馆(室)藏书32.4万册。拥有电影放映单位17个,放映场次4300场,观众人数172万人次。拥有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广播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电视蓬勃发展,有线电视台节目频道达200套;联网入户终端总数32.8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98.1%;架设光缆总长度达5144公里。

           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年末全区卫生系统卫生机构525个,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381张,卫生技术人员5682人。农村卫生事业继续发展,三级防保和医疗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100%。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步伐加快,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取得显著成绩。全区等级运动员370人,其中二级运动员21名,三级运动员72名;全区一级以上裁判26名,二级裁判29名,三级裁判68名。全区晨练点、广场达680个,健身点750个。

    文物保护扎实推进。全区2018年安装文物保护标志碑42座。

    九、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95元,同比增长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756元,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18元,同比增长8.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351元,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0.8%。

           城乡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4.2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0.3平方米。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提升,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持续增加。百户农村居民耐用物品拥有量如下:洗衣机103台、电冰箱96台、空调机82台、热水器90台、移动电话260部、彩色电视机120台、汽车23辆、家用计算机55台。

    十、人口

           2018年末,全区总人口1331462人,其中:男688392人,女643070人,人口性别比(女100)为107.1:100。全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64人。

    数据来源:

           本公报中林业数据来自区林业局;设施农业数据来自区农业机械管理局;公路里程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区邮政管理局;开放型经济数据来自区商务局;旅游数据来自区旅游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专利数据来自区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文化事业、体育等数据来自区文广新体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城乡居民收入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铜山调查队;人口数据来自市统计局;GDP、畜牧业产量、工业、投资、贸易等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


    注:

           1.公报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013年起三次产业结构划分口径有所调整,与往年不可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