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456|回复: 0

[山西] 2019年朔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0:58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9896
    发表于 2021-4-26 21: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朔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朔州建市3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稳煤促新”发展战略,加快构建“2+7+N”现代产业体系,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稳”的格局不断巩固、“转”的动力更加强劲、“好”的态势持续显现。经济总量稳步扩大,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5亿元,增长3.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7%;第二产业增加值422.9亿元,增长9.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39.8%;第三产业增加值578.3亿元,增长5.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4.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552元,按2019年平均汇率计算为8633美元。

                              
                
                

    图1 2015-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亿元
    人口总量稳定增长。据2019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78.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3万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34万人,人口出生率7.54‰;死亡人口1.01万人,死亡率5.7‰;自然增长率1.84‰
    表1 2019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市常住人口
    178.45   
                
    100.00
                
      其中:城  镇
    102.62   
                
    57.51
                
            乡  村
    75.83   
                
    42.49
                
      其中:男  性
    92.72   
                
    51.96
                
            女  性
    85.73   
    48.04

        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429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1%。
        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6.7%,衣着类上涨1.8%,居住类上涨0.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9%,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4.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2.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下降0.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8%。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1%。
    表2 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幅
      

    指    标
    涨  幅(%)
    居民消费价格
                
    2.6
                
    食品烟酒
                
    6.7
                
    衣  着
                
    1.8
                
    居  住
                
    0.7
                
    生活用品及服务
                
    0.9
                
    交通和通信
                
    -1.8
                
    教育文化和娱乐
                
    -0.4
                
    医疗保健
                
    4.8
                
    其他用品及服务
    2.4

      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6.6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31.0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37.0万平方米,减少28.3万平方米。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7.5%,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全年教育、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分别比上年增长247.6%和-23.2%。“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微观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9796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38396户。
      新兴动能较快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0.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1%。全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1.1%,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22.1%。
      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年末全市农村贫困人口128人,比上年减少79人,贫困发生率0.02%,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能力增强。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341.1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7千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78.9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0.22千公顷;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2.37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97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9.4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4.52千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53.50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23千公顷。粮食产量稳定增加。全年粮食产量125.99万吨,比上年增加3.12万吨,增产2.54%,其中,夏粮1.46万吨,增产11.93%;秋粮124.54万吨,增产2.44%。
    表3 2019年主要农林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产  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125.99
                
                
    2.54
                
      其中:玉  米
    99.76   
                
    -1.83
                
    豆  类
    4.46
                
           13.35   
                
    薯  类(折粮)
    8.97  
                
    18.49
                
    油  料
    2.81   
                
        -11.5      
                
    蔬菜及食用菌
    60.02     
                
         -1.3   
                
    水  果
    10.3  
                
        -12.4     
                
    其中:瓜果类
    10.15   
         -13.1     
      肉类产量平稳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全市肉类总产量4.79万吨,增长4.68%。其中,猪肉产量2.05万吨,增长11.39%;羊肉产量1.96万吨,增长4.17%。牛奶产量33.19万吨,增长14.62%;禽蛋产量2.43万吨,增长0.35%。
      畜牧养殖总体稳定。初步统计全年生猪出栏23.24万头,存栏21.55万头;牛出栏3.89万头,存栏15.89万头;羊出栏130.01万只,存栏131.43万只。
      机械动力不断提升。初步统计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38.72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5.84%;机械耕地面积27.72万公顷,机械播种面积25.6万公顷,机械收获面积18.57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0.03%、0.01%和6.2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运行平稳。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其中,煤炭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非煤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20.0%,股份制企业增长9.3%,其他增长12.5%。
      非煤工业快速增长。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3%,纺织业增长39.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8.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3.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34.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0.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3%,汽车制造业增长22.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7%。
      发电容量稳步扩大。年末全市发电装机容量1254.95万千瓦,同比增长19.46%,其中,火电装机容量793万千瓦,增长21.44%;并网风电装机容量372.65万千瓦,增长10.89%;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86.9万千瓦,增长26.47%。工业经营基本稳定。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7.5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53.6亿元,同比增长73.4%。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93.8亿元,增长19.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1.3亿元,增长10.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67.87元,比上年增加0.33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43%,比上年增长1.79%。
    表4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指    标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8.9
                
    其中:轻工业                 
                
    -15.1
                
    重工业
                
    10.3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1.3
                
          农副食品加工业
                
    19.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3.4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2.7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9.4
                
    其中:股份制企业
                
    9.3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3.1

    表5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18010     
                
    20.2
                
    饮料酒
    千升
    34241  
                
    -11.5
                
    乳制品
    81221   
                
    -14.9
                
    水  泥
    4179743      
                
    14.0  
                
    发电量
    亿千瓦时
    382  
    0.5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4.3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煤炭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2.9亿元,增长7.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119.8亿元,下降1.5%。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97.1亿元,同比增长14.3%。
    表6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及增速
    单位:亿元

    指    标
    利润总额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97.5  
                
      26.9
                
      其中:国有企业
       2.4  
                
       -191.6
                
            股份制企业
       93.8   
                
      19.7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3
       10.8



      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3.8亿元,同比增长6.8%。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总产值65.6亿元,同比增长5.2%,共签订合同额86.7亿元,增长26.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6.5万平方米,增长28.2%,竣工面积69.6万平方米,增长49.4%。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131家,其中一级企业2家。
      四、服务业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78.3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完成增加值97.8亿元,同比增长1.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5.4亿元,增长7.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4.4%;金融业增加值41.1亿元,增长6.9%;房地产业增加值75.7亿元,增长2.2%。
      交通运输兴旺发达。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28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3公里,普通干线公路815公里,农村公路9018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290106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比上年末增长13.8%,其中,汽车259063辆,增长13.5%。邮政电信快速发展。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83亿元,同比增长22.37%;电信业务总量9.67亿元,同比下降3.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75.15万户,比上年减少2.01万户。全市宽带接入用户40.05万户,比上年增加4.02万户。
      五、能源
      原煤产量快速增长。全年全市原煤产量18137.22万吨,同比增长20.6%。全市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13039.2万吨(原煤折标系数采用0.7143),增长20.5%;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9746.6万吨,增长7.6%。
    社会用电稳定运行。全年全市全社会用电总量11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其中,第一产业用电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占全社会用电量1.1%;第二产业用电93.2亿千瓦时,增长1.2%,占79.7%。其中,工业用电92.7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11.9亿千瓦时,增长10.9%,占全社会用电量10.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5.1亿千瓦时,增长4.4%,占全社会用电量4.3%。六、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全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新口径,下同)270.6亿元,同比增长9.0%。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46.8亿元,同比增长42.2%;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完成135.9亿元,增长21.7%。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0.96亿元,同比增长9.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6.03亿元,同比下降5.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3.5亿元,同比增长29.1%。三次产业投资投资比例为7.8:46.6:45.6。全市工业投资(含第三产业中开采辅助活动和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126.6亿元,同比下降5.2%,其中,煤炭工业完成投资20.6亿元,同比下降35.4%;非煤工业完成投资106.0亿元,同比增长4.4%。
    表7  2019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省、农户)及增速

    行   业
    投资额(亿元)
    增长(%)
    农林牧渔业
                
    21.5
                
    6.3
    采矿业
                
    21.7
                
    -36.1
    制造业
                
    28.5
                
    -11.6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76.5
                
    13.5
    建筑业
                
    0
                
    0
    批发和零售业
                
    3.9
                
    45.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8.1
                
    58
    住宿和餐饮业
                
    0.2
                
    0
    房地产业
                
    40.7
                
    -3.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8
                
    4.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0.3
                
    -38.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6.2
                
    -53.5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1
                
    89.6
    教  育
                
    9.4
                
    247.6
    卫生、社会工作
                
    5.9
                
    177.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8
                
    110.7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0.2
    -92.1
                
                
                
                

    房产投资稳定增加。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为30.4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住宅投资26.0亿元,增长12.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2亿元,增长14.3%。
    七、贸易外经
    消费市场繁荣稳定。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3亿元,同比增长7.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0.1亿元,同比增长7.9%;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4.2亿元,同比增长7.5%。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318.7亿元,同比增长7.7%;住宿餐饮收入额45.6亿元,同比增长8.1%。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同比下降2.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长5.3%,化妆品类下降28.8%,金银珠宝类下降26.8%,汽车类下降7.7%,石油及制品类下降4.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27.9%,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22.9%。
    表8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指  标
    绝对额(万元)
    比上年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643034.1
                
    7.8
                
    分地域:城  镇
    2601315.8
                
    7.9
                
                其中:城  区
    1166521.7
                
    7.8
                
              乡  村
    1041718.8
                
    7.5
                
    分行业:批发业
    891076.6
                
    7.6
                
              零售业
    2295723.4
                
    7.8
                
              住宿业
    80369.8
                
    8.3
                
              餐饮业
    375864.3
    7.9

       
    表9 2019年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及增速

    指  标
    绝对额(万元)
    比上年增长(%)
    汽车类
      155758.7
                
    -7.7
                
    石油及制品类
    174131.6
                
    -4.8
                
    金银珠宝类
    3511.6
                
    -26.8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11976.7
                
    -27.9
                
    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
    67195.5
                
    -2.1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245501.0
                
    5.3
                
    化妆品类
      1856.4
                
    -28.8
                
    体育、娱乐用品类
    429.3
    -22.9

    对外经济持续向好。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80980万元,同比增长45.1%,其中,进口额44450万元,增长80.0%;出口额36530万元,增长17.4%。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3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税收收入76.6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64.5亿元,同比增长16%)。
    财政支出持续改善。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2.9亿元,同比增长10.95%,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13类民生支出155.7亿元,增长13.6%。
    图2 2015-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速
                 亿元                                                     %
       
      金融信贷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83.5亿元,比年初增加151.6亿元,增长9.9%。各项贷款余额861.6亿元,比年初增加120.8亿元,增长16.3%。
      农村金融快速增长。年末全市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414.1亿元,比年初增加36.8亿元,增长9.7%;人民币贷款余额287.7亿元,比年初增加23.7亿元,增长9.0%。
          
    表10 201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增速
    指  标
    年末数(亿元)
    比年初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1683.5
                
    9.9
                
    其中:住户存款
    1197.8
                
    10.7
                
    非金融企业存款
    267.7
                
    10.3
                
    各项贷款余额
    861.6
                
    16.3
                
    其中:短期贷款
    286.8
                
    1.2
                
    中长期贷款
    501.5
                
    33
                
    其中:个人消费性贷款(人民币)
    63.6
    29.4
      保险事业繁荣稳定。全年全市保费收入25.8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5.4亿元,增长6.3%;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3.2亿元,增长43.2%;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4亿元,下降22.0%;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0.4亿元,增长6.0%。全年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出9.0亿元,增长12.0%。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6.1亿元,增长30.7%;人身险业务赔款2.9亿元,下降14.1%。
      九、科技、教育和气象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招生0.5871万人,在校学生达到2.0187万人;普通高中共招生1.4084万人,在校学生达到4.4489万人;初中共招生2.6386万人,在校学生达到7.8304万人。
    表11 2019年全市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指  标
    招生(万人)
    在校生(万人)
    毕业生(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
    0.5871      
    2.0187   
                
    0.805
                
    普通高中
    1.4084     
    4.4489  
                
    1.6674   
                
    初  中
    2.6386   
    7.8304  
                
    2.3962  
                
    普通小学
    2.1269   
    12.4901  
                
    2.4669   
                
    特殊教育
    0.018  
    0.0484  
                
    0.0014
                
    学前教育
    0.9864
    3.7428  
    1.3949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年全市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76份,成交金额203800万元。全年全市共取得省级以上1项科技成果。
      气象事业日趋完善。年末全市有国家级气象观察站6个,区域气象指导站86个,全市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7个。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文化服务大力提升。年末全市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7个。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2座。有线电视实际用户8.705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7个,馆藏图书27.63万册。
      旅游事业方兴未艾。全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3538.2万人次,同比增长21.5%。国内旅游收入316.2亿元,增长21.1%。旅游总收入316.3亿元,增长21.1%。入境旅游者人数7648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外汇收入250.6万美元,同比增长2.1%。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乡村诊所)2333个,其中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0105张,卫生技术人员8869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覆盖人口47.5万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拥有群众健身辅导中心、站点700个,体育指导员3720人,全年举办体育比赛活动101次。全年全市销售中国体育彩票10842万元。
      十一、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支稳定增长。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37元,同比增长8.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00元,同比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17元,增长9.6%。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235元,同比增长13.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520元,同比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115元,同比增长15.0%。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30.4万人,比上年增加2.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93.5万人,增加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8.7万人,增加0.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9.6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8.9万人,与上年持平,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9.3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
      全年全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3.3万人,比上年减少0.7万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7亿元,发放资金比上年减少0.1亿元;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9万人,比上年减少0.5万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亿元,发放资金比上年增加0.3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土地供应总体平稳。全年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986.1984公顷,同比下降17%。其中,工矿仓储用地257.6514公顷,下降51.34%;房地产用地(包括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159.0195公顷,增长134.27%;其他用地(包括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特殊用地等)569.5275公顷,下降2.53%。
      水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总用水量49018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06%,其中,生活用水增长1.46%,工业用水增长6.38%,农业用水下降3.16%,生态补水增长19.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48.93立方米,同比下降7.1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6.75立方米,同比下降2.49%。人均用水量274.69立方米,同比下降1.25%。
      林业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5213.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49746.6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90%。森林抚育面积533.3公顷。
      污染防控力度加大。年末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2.6%,环境空气二级以上天数262天,比上年减少10天,大气综合污染指数为5.28,比上年上升5.6%。
      城市环境日趋改善。全年市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集中供热面积3353.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27.5万平方米。
      地震应急不断加强。年末共有专业综合地震台站4个,全年小震活动8次,最大震级1.8级。
      安全生产成效显著。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41起,比上年减少13起,下降24.07%;死亡47人,比上年减少12人,下降20.34%,其中,道路交通发生事故38起,比上年减少9起,下降19.15%;死亡40人,减少12人,下降23.08%。
    公报注释 :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除注明外,所有增长或下降速度均为同上年相比较。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5.本公报部分数据来源于部门统计。
    6.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节能降耗指标单独发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