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94|回复: 0

[浙江] 2024年长兴县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前天 16:18
  • 签到天数: 75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2014
    发表于 2024-5-14 1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长兴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4日在长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长兴县人民政府县长  朱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长兴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超预期复杂形势,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和“六个新湖州”系列部署,全方位投身“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全面落实“六创六比六看”行动,“富美长兴”建设取得新进展。这一年,我们承压突破,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4亿元,增长6.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2亿元,增长6.5%。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大关。规上工业增加值382.3亿元,增长8.5%。这一年,我们逐绿而行,美丽城乡再添新内涵。腾出能耗19.34万吨标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2%。完成13个老旧小区改造和2个组团式未来乡村建设。荣获全市首个“生态文明冠军鼎”,以区县最高分夺得全省首批“神农鼎”,作为全省唯一区县获评“大禹杯”金杯奖。这一年,我们以民为本,共富共享迈出新步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5%用于民生。十方面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新组建义务教育集团6个,县中医院创成“三甲”,龙山文体中心、体育公园等完成建设。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75387元、48528元,增长5.2%、7.6%,收入倍差缩小至1.55。这一年,我们奔跑向前,实干争先取得新成果。全年获评市“奔跑者”“奋斗者”“贡献者”奖31个,区县最多。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获评季度五星13项。林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乡村振兴、财政管理、质量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全市区县最多。新增省级以上荣誉和试点143项,其中国家级17项。

    回顾这一年,重点抓了五方面工作:

    1.聚焦聚力稳进提质,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围绕新兴产业狠抓项目“双进”,优化招商引资工作体系机制,推动“链长+链主”协同招商、“基金+股权+项目”联动招商,成功举办“长洽会”等招商活动,新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1个,其中3亿元以上项目63个,“1+4”新兴产业项目占比提高至73.2%。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获评省十佳招大引强县。突出项目全过程管理,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各100个。拓普汽配、科佳二期、幄肯氢能元器件等10亿元以上项目加速推进,吉利Smart项目主体完工,和平共储、豪斯特等项目竣工投产,投资“赛马”两个季度获全省激励。“1+4”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过传统产业17.1个百分点,节能环保与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获评“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开发区获评省产业链“链长制”优秀示范单位、综合考核进入全国百强。围绕提质增效狠抓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工业全域治理,腾退低效工业用地2110亩,盘活50亩以上工业用地671亩,“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工作获省专项激励。完成印染企业整治提升8家。关停淘汰“低散乱”企业(作坊)203家。实施数字化绿色化改造项目106个,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家,循环经济产业园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围绕做强主体狠抓惠企助企,常态化开好“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落实省“8+4”和民营经济省“32条”、市“39条”等政策,为企业减负超30亿元。深入推进“培象育牛”“壮腰工程”“强基行动”,天能集团、超威集团入选省第一批雄鹰企业,吉利变速器、柯锐世晋升市“金牛”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9家。

    2.聚焦聚力三个“一号工程”,发展动能不断积蓄。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扎实开展“创新制胜、三年跃升”行动,科技创新指数跻身全省第13位。新增省科技领军企业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认定省级企业研发机构38家,立项省“尖兵”“领雁”项目6个,均为全市第一。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02家,均创历史新高。省级高新区通过认定,白马湖实验室长兴氢能基地签约落户,南太湖青创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发布国家标准64项,新增“品字标”企业11家。启动实施双“十百万”人才引育工程,科创人才上海“飞地”投入使用、杭州“飞地”迭代提升,新引进大学生1.9万人,入选国家级人才15人,本土培育国家级创业人才实现零的突破。强力推进改革攻坚,获评省全面深化改革优秀县。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县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正式启用,科技“奖投贷”、涉企中介服务集成改革等9项改革经验全省推广,“开店宝”入选全国百佳创新案例。国企改革深入推进,主责主业更加聚焦,新增AA+信用评级企业2家。绿色金融改革富有成效,召开首届绿色金融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3488亿元。获评全国首批县域商业“领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成效进一步显现,公安警务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强力推进开放提升,开展省级国际营销体系建设创新试点,组织企业赴境内外参展555家次、156场,新增出口实绩企业90家、省级跨境电商出口知名品牌5个、省级海外仓1个,完成出口291.9亿元。入选省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长兴综合物流园区获评全国示范物流园区。

    3.聚焦聚力品质提升,“十个城乡”建设蹄疾步稳。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形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城市有机更新专项规划、重点区块控制性详规加快编制。危旧房治理“动态清零”。新建未来社区2个,获评省城乡风貌样板区2个、省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1个。建成口袋公园5个,新增绿道10公里。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实施“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取得省考“五连优”。11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有序推进,创成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未来乡村)5个。完成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3.6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3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稳中有升。六大农业产业集聚区提质发展,和平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通过认定,蛋鸡产业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深入推进,获评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先行引领县。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如通苏湖城际铁路(长兴段)、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216省道槐坎至二界岭段改建工程全线贯通,“铁公水”码头三期建成投用,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115公里。实施三界线等城乡道路亮化工程50公里。环湖大堤后续工程主体完工。

    4.聚焦聚力扬长补短,生态环境持续创优。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加大治水、治气、治土、清废力度,全面抓好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12个,3个国控断面水质均提升至II类。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无废城市”再获省“清源杯”。连续七年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全市第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蝉联美丽浙江建设工作优秀县,获评省大花园示范县、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入选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高质量承办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全省“深化河湖长制 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推进会在长召开,环太湖“昆蒙框架”实施联盟在长启动。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100%,新增绿色产品认证企业12家。促进生态价值转化,完成全省首笔跨地市排污权交易,获评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县。连续五年位列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三,接待过夜游客717万人次。太湖龙之梦乐园冰雪世界等业态投入运营,水口乡茶文化旅游景区创成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5.聚焦聚力民生改善,共富建设普惠有感。精准发力助民富,强村富民增收路径不断拓宽,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80万元的村(居)占比达97.9%,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增收1.83万元。“构建农村高质量就业体系”入选省共富试点,共富省考取得“两连优”。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山海协作、对口合作成效明显,“长兴-常山”制造业结对示范创建获省专项激励。优化供给促民享,6个幼儿园和2个中小学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创新开设学生“求知专线”17条。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兴校区一期结顶,新型学徒制作法获国际劳工组织认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省考“六连优”,健康浙江取得省考“五连优”,全民健康覆盖医改项目入选世卫组织经典案例。纳入省首批医保基金监管基层综合治理试点。实施慈善助力共富“八无忧”工程,新建、提升养老服务中心15家,新增市级生育友好社区、“残疾人之家”各2个。通过省双拥模范县考评验收。“浙江有礼 和在长兴”县域文明品牌持续深化,举办臧懋循文化艺术节、纪念陈霸先诞辰1520周年活动。新建城市书房3家、乡村博物馆5家,创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长兴籍运动员亚(残)运会斩获3金1银,成功举办全国围甲联赛、太湖图影马拉松赛等赛事。守牢底线保民安,大力推进“平安护航亚运”行动,重大赛事、重大活动等服务保障圆满完成。深入开展“拔钉除患”专项行动,持续抓好危险化学品、消防等9个重点领域整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交通亡人事故数创26年来新低。获评省食品安全示范县。落实“闻风而动、接诉即办”机制,“信用+基层社会治理”列入省级试点,“两重”案件化解取得新突破。统筹抓好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防范。平安长兴有望实现“十八连冠”。

    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完善县政府以训代会等学习制度,干部法治意识、创新精神、系统观念、底线思维、业务素养持续提升。县咨询委等智库作用有效发挥。深入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范化建设,行政诉讼实现零败诉。切实过紧日子,以“亟需、必须,民生、发展”为原则,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20%。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2件、政协委员提案182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维护了勤廉并重、干净干事的良好形象。

    同时,国防动员、军民融合、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稳步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有序开展,审计、统计、公积金、气象、邮政、通讯、地方志、机关事务等工作得到新加强,工青妇、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舵领航、正确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历任老领导、老同志艰苦创业、薪火相传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县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团结奋斗、实干争先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长部队、武警官兵和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长兴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受外部环境复杂、有效需求不足、投资信心减弱等影响,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是: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仍比较困难;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还需持续发力,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城乡均衡发展有待提升,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领域仍有一些风险隐患;政府系统干部创造性贯彻落实、创新性转化发展的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重要一年。做好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县委十五届六次全会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持续投身“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深入实施“六创六比六看”行动,稳增长提质效、打基础利长远、除风险保平安,奋力谱写“富美长兴”建设新篇章,为全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全市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出口占全省份额基本稳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牢牢把握“稳”“进”“立”的指导性要求,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重点抓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高质量优化保障体系,全力提振市场信心

    完善落实经济政策。按照“有效政策加力提效、低效政策全面缩减、无效政策果断取消”原则,对标落实省“8+4”和民营经济省“32条”、市“39条”等政策,集成优化大工业、农业、服务业以及人才等县内政策,完善精准直达机制,为企业减负30亿元以上,切实将政策力度转化为企业“体感温度”。深化融资畅通工程,推进民营经济金融保障试点,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5%以上,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快于各项贷款增速。

    强化用地用能保障。坚持以亩均论英雄,深化工业全域治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000亩,低效用地再开发1000亩。有序推进14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用地复垦800亩。统筹各方资源,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000亩以上,供应工业用地2500亩以上。深化能耗双控三年攻坚行动,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压降能耗完成市定目标。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00兆瓦。全力保障符合产业导向的优质项目用能需求。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高标准运行县级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乡镇(街道)企业服务驿站12家,构建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推广“多环集成”极简审批模式,进一步推动涉企中介服务提质增效。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践行“有事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深化“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等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匹配最优政策,真正让长兴成为企业发展的“福地”、要素集聚的“洼地”、投资兴业的“宝地”。

    (二)高质量抓实项目“双进双产”,全力扩大有效投资

    聚力开展精准链式招商。坚持项目为王,聚焦“1+4”新兴产业,统筹抓好三次产业招引,严格执行“2456+节能减排”、非高新不准入等机制。进一步完善“链长+链主”协同招商、“基金+股权+项目”联动招商模式,引进3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5个以上,“1+4”新兴产业项目占比70%以上。加大赴境外招商力度,积极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引进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9个以上,其中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2个以上。

    聚力攻坚项目投产达产。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大力实施扩大有效投资“1123”工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推动深蓝半导体、诺力新能源物流装备等项目开工入库,加快博奥汽车轻量化材料、金诺新材料等续建项目建设,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0个以上,滚动推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0个。确保吉利Smart、皇冠新材料等项目按期投产,新竣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0个以上。推动存量提质扩容,扎实推进“破五未、提六率”助企纾困专项攻坚行动,销号“五未”项目180个。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确保重大项目建设接续有力,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盘子。

    聚力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全力推动开发区全国百强园区提档进位,提速李家巷片区连片治理、太湖和画溪片区存量盘活、吕山片区平台拓展,加快打造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推进乡镇工业园区向立体式、集约化、专业型转变,加快和平镇省级化工园区非化企业腾退并启动扩园,支持煤山镇不断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保障长合区泗安区块争创省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鼓励其他工业乡镇积极打造特色专业园区。

    (三)高质量推动转型升级,全力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以夺取“浙江制造天工鼎”为目标,推动“1+4”新兴产业集群产值超千亿,争创“浙江制造”省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核心区协同区。大力发展储能、氢能、光伏等产业,加快省节能环保与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核心区建设,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力发展能源电子等未来产业,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9%。同步推动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高效推进传统行业转型提升。大力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支持传统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孵化新技术、开拓新赛道、培育新动能,纺织行业中高端面料、终端产品占比分别提升至17%、12%;重组提升工业炉企业10家;有序推进铸造、耐火、新型墙体材料等行业改造提升。大力整治“四无”企业(作坊),完成“低散乱”企业(作坊)整治100家以上。

    全面推进数字化绿色化改造。深入实施新智造行动,加快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建设,全面推广“做样仿样”,实施数字化改造企业50家,数字化改造1.0覆盖率达85%以上。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新增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家。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实施绿色技改项目30个以上,绿色工厂“提质升星”6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以上。

    分类推进企业梯队打造。实施企业登高晋级发展行动,推动企业矩阵由“哑铃形”向“梯字形”优化。大力“培象育牛”,新增“双金”企业1家。深入实施“凤凰行动”,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家。深化“壮腰工程”,新增产值超3亿元或税收超1000万元的“腰部”企业20家以上。持续开展“强基行动”,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实现更多“1+4”新兴产业企业上规达产。

    (四)高质量促进产业联动,全力加快整体跃升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聚焦再夺“神农鼎”,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持续做好“两非”整治后半篇文章,协同推进“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和高标准农田、粮功区提升,整治连片耕地2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和粮功区基础设施2.4万亩。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深化六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做强国家级湖羊、蛋鸡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煤山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通过认定,评定农业现代化星级示范园10家。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建设提升省级农事服务中心2个、区域型农事服务中心3个。

    提振育强现代服务业。深化县域商业体系试点建设,扩大新能源汽车、家居、家电等大宗消费,培育发展夜间消费、数字消费、健康消费等新模式,开展四季主题促消费活动100场以上。做强现代物流业,扎实推进“四港联动”试点建设,“铁公水”码头海关监管作业区投用,多式联运集装箱吞吐量超30万标箱,争创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示范县。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实现乡镇寄递转运中心全覆盖。强化房地产市场全过程监管,促进稳健发展。进一步支持建筑业做大做强。

    全面推进产业融合。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培育省级服务型制造业示范企业,积极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交农文旅商深度融合,充分释放太湖龙之梦乐园辐射带动效应,一体推进城市旅游、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打造太湖9号漫游廊道,建设江南红村2.0项目,建成美丽航道三期,构建高品质文旅新空间20个,实现旅游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度“双提升”。

    (五)高质量强化创新驱动,全力增创发展优势

    分类培育创新主体。聚焦夺取省“科技创新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量质并举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新认定省科技领军和小巨人企业2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0%以上。大力实施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隐形冠军企业7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家。深入实施科技小微项目、科创英才项目招引计划,招引培育科技小微项目100个。

    提能升级创新平台。聚力推动省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样板。加快绿色低碳安全储能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白马湖实验室长兴氢能基地主体竣工。完善专业孵化平台体系,开展评星定级。加快国家大学科技园做专做强,智慧医疗器械产业园引进医疗器械项目10个以上。提升南太湖青创园、科创人才“飞地”孵化能力。推动企业研发机构提质扩面,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17家以上,力争全省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

    深入推进创新融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响“才安长兴”品牌,新引进大学生等各类人才2万人以上,集聚省级以上人才30人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建设“1+2+N”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以上。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县示范县建设,新增省级以上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0家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500件以上。深入实施质量强县建设,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15项。争创“科创中国”试点县。

    (六)高质量深化改革开放,全力释放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企业资源共享改革,有效提高企业特有资源共享率、高端人才柔性利用率、配套加工合作率。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加大乡镇(街道)执法人员培养力度,完善执法协作配合机制。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深化提升行动,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防范债务风险能力,力争AAA信用评级取得突破。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更多转型金融产品。

    聚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开展新一轮“十百千”展会拓市场行动,积极引导企业参加广交会、哥伦比亚家纺展等国内外展会。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一对一”服务重点企业,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市场,稳定传统产业产品出口,扩大机电等产品出口,有外贸实绩企业超1000家。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业务,新增跨境电商应用企业50家。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去”,新增境外生产基地6个。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沪苏湖高铁开通、G60科创走廊深入合作为契机,做好产业联动大文章。加快实施如通苏湖城际铁路长兴段及客运枢纽配套、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改扩建等工程,积极推进长广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深化“一地六县”合作,推进生态环境跨区域共保联治、公共服务跨区域便利共享。统筹抓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山海协作及对口合作。

    (七)高质量实施有机更新,全力提升城乡品质

    有序推进城镇建设。编制完成县级和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进重点区块控制性详规编制。加快中心城区品质提升,改造老旧小区10个,完成城南4大区块征收,启动老长途汽车站等地块有机更新,推进火车南站外迁前期工作。建成省城乡风貌样板区1个以上,建设未来社区6个。完成环护城河、合溪新港等城市绿道建设,建成口袋公园2个以上。创建省级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1个。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全县域推进“正杆”专项行动,启动20个美丽小区、20条美丽街巷创建,争创“席地而坐”城市管理品牌10个以上。

    稳步建设和美乡村。深入实施“千万工程”,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设计、建设、运营,大力开展“五美联创”,创建省级未来乡村4个、市级组团式未来乡村2个,建设省级历史文化传统(保护)利用重点村1个。推广“飞地抱团”“片区组团”等模式,推进集体经济“强村计划”,让更多的村(居)实现集体经济收支平衡,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下的村(居)。

    大力优化基础设施。以解决交通堵点和加强农村薄弱地区路网建设为重点,加快实施104国道李家巷大道至陈王路连接线、216省道虹星桥至和平段、城南路西延、林畎线提升等重点工程,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110公里。实施道路平交口改造6个,推进“求知专线”增线扩面,新增道路照明设施50公里。加快苕溪清水入湖后续工程建设,环湖大堤后续工程全面完工。有序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工作。开工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快5G基站、云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完成500千伏长兴输变电等工程。

    (八)高质量开展治理攻坚,全力厚植生态底色

    强力推进污染防治。坚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聚焦再夺“生态鼎”,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力争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污水零直排区”提质扩面,国控断面水质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再夺“大禹鼎”银鼎。打好净土清废保卫战,严格土壤污染风险防控,确保一般工业固废和危废处置利用率达99.9%以上。打造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30个,争创四星级“无废城市”。高标准抓好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高质量做好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配合工作。

    系统加强生态保护。深化实施“河长制”“林长制”,打造生态警务品牌,深化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开展仙山湖湿地等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监测,争创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试点。高标准实施水生态修复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完成中小河流整治5公里,实施河道清淤100公里。森林覆盖率、蓄积量保持稳定。推进废弃矿山治理,建成数字化矿山2个。

    畅通转化生态价值。推进绿色低碳创新综合改革,探索建立碳汇交易机制。加强GEP核算结果应用,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建设资源交易平台、产权交易平台、碳资产管理平台,推进生态资源和生态指标流转,提升“两山合作社”建设水平。

    (九)高质量推进普惠共享,全力增进民生福祉

    统筹抓好稳就业、兜底线工作。实施青年创业筑巢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三百”工程,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推进农村高质量就业体系省级共富试点,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4500人以上,重点人群帮扶就业率达85%以上。深化“十百千万”“小农户入社”等帮扶行动,帮扶低收入农户1000户以上,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增收10%以上。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打造“长相伴”养老服务品牌,新建、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家。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80户以上。加强全类型社会救助,稳步提升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和低保标准。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800套以上,新增公积金缴存职工1.35万人以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卫生健康事业。完成2所幼儿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持续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深化普通高中教育协同发展。建成启用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兴校区,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完善高技能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大力招引中西部学生来长就读职业学校,新增技能人才6700人以上。深入推进关爱青少年“春风计划”“护蕾”行动,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新建向日葵亲子小屋12个。优化生育支持政策。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3.0版,加快“医共体”向“健共体”转变,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开展医保惠民便民服务行动,深入推进医保基金监管提质增效专项治理。

    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深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施七里亭遗址展示探方项目。创新发展“红韵”“茶韵”“古韵”等特色文化,举办纪念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80周年大会,进一步丰富文化产业业态。实施文艺精品攀峰计划,获评省、市“五个一”作品3件。推进艺术乡建品牌建设,举办全民艺术节、乡村音乐节,开展文化惠民活动3000场以上,新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0个。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县域高质量文明实践示范带2条。开展“韵动长兴”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办好全国围甲联赛、太湖图影马拉松赛、县第十二届运动会等赛事,争创省体育现代化县。

    (十)高质量加强社会治理,全力维护平安稳定

    有效防控风险隐患。树牢底线思维,完善“大平安、大应急、大减灾”体系。打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局战,持续抓实“拔钉除患”“途安”等专项行动,强化危险化学品、消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全力遏重大、降较大、提本质。扎实做好防汛防台抗旱、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完善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全力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风险隐患,坚决守牢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创新优化治安环境。纵深推进“公安大脑”建设,建立完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拓展沈云如志愿服务队、云晖工作室品牌外延。深化诉源、警源、访源、执源“四源”同治,迭代“安”系列警务品牌。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进全面反诈工作,提升涉众型、涉企类等经济犯罪打防质效。

    抓实抓细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深化功能型社会治理工作站建设,建强专业化网格员队伍,推进“141”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与“110”“12345”热线高效联动。坚持“闻风而动、接诉即办”,优化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转化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成效,擦亮户主大会、“杏福义工制”等品牌,建成社区服务综合体7家,培育省品牌社会组织1家。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和依法治网工作。实现平安长兴“十九连冠”。

    各位代表,执政之本,在于为民。今年,我们着眼群众急难愁盼,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梳理形成了十二方面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大会审议。对大会票决确定的民生实事项目,我们将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压实责任抓落实,闭环管理求实效。

    同时,我们将继续做好国防动员、军民融合、退役军人事务、双拥优抚等工作,积极为驻长部队提供服务。全力维护妇女、新居民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工会、红十字、地方志等工作。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梦想,奋斗赢得未来。我们将唱响实干争先主旋律,以敢作善为、大抓落实之功,努力交出人民满意的高分答卷。

    1.进一步练就感恩奋进的铁肩膀。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把对总书记的感恩之心、拥戴之情、捍卫之志转化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多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

    2.进一步凝聚团结干事的正能量。完善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工作体系,构建高位化调度、集成化作战、扁平化协调、一体化推进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为基层减负各项要求。更好汇聚各方合力,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咨询委等“智囊团”作用,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

    3.进一步开创实干争先的新境界。坚持追求卓越,敢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完善落实以训代会等长效学习制度,持续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坚持以系统思维抓工作,善于在多目标平衡中寻求“最优解”。坚持创新实干,善于用改革创新的方法破解各类新题旧题。坚持闻风而动、事不过夜,高效闭环抓好每一件事。

    4.进一步筑牢依法行政的“防火墙”。强化法治思维,坚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创新有“力度”又有“温度”的行政执法方式。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强化“入驻式”执法监督,深化县乡合法性审查,完善府院检联动机制,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高效运行。

    5.进一步落实勤政廉政的硬要求。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惯过紧日子,从严从实抓好预算执行,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进一步扎牢公共资源交易、政府投资管理等制度的“笼子”,不断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全力营造“干净加干事、干事且干净”的更好氛围。

    各位代表!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重任在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长兴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实干争先、大抓落实,奋力谱写“富美长兴”建设新篇章,为省市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名词解释

    1.八八战略: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2.三个“一号工程”: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

    3.十项重大工程: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工程;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工程;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

    4.六个新湖州:实力新湖州、活力新湖州、品质新湖州、人文新湖州、美丽新湖州、幸福新湖州。

    5.六创六比六看:“六创”,即推进产业创强、科技创新、改革创先、城乡创优、全民创富、治理创安等六大攻坚;“六比”,即划定镇街(园区)、部门、村社、干部、企业、群众等六条跑道,引导全县上下锚定赛道、比学赶超;“六看”,即明确考核排位、指标排名、项目实绩、对上争取、问题解决、美丽单元等六个方面的实绩评价机制,更好推动全县上下实干争先、大抓落实。

    6.神农鼎:浙江省乡村振兴领域的最高荣誉。

    7.“1+4”新兴产业:“1”指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标志性产业;“4”指新能源、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数字产业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8.“低散乱”企业(作坊):产业层次低、布局散乱、管理混乱、效益低下,易引发安全事故、环境污染、职业病危害、资源浪费的企业(作坊)及存在其他违法行为的企业(作坊),还包括存在国家明令禁止落后产能的企业(作坊)。

    9.省“8+4”:“8”即扩大有效投资、科技创新、“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八个重点领域政策包;“4”即财政金融、自然资源、能源、人才等四张要素保障清单。

    10.民营经济省“32条”、市“39条”:浙江省出台的《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包括32条措施,简称民营经济省“32条”;湖州市出台的《湖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包括39条措施,简称民营经济市“39条”。

    11.壮腰工程: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行业带动力的,产值超3亿元或税收超1000万元的企业。

    12.强基行动:实施中小微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培育范围为营收4亿元以下企业。

    13.雄鹰企业: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

    14.“金牛”企业:当年市内实缴税金2亿元以上或市内全部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近三年市内工业性投入2亿元以上的企业。

    15.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连续经营3年以上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小企业,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坚持专业化发展、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社会责任感强,生产技术、工艺及产品质量性能国内领先,经工信部认定的细分行业领军企业。

    16.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研发投入、研发人员,主导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省或全国前列,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和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

    17.品字标: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公共区域品牌,以“高标准+严认证”为模式,组建国际认证联盟,统一认证依据和程序,实施“品字标浙江制造”市场化认证。

    18.双“十百万”人才引育工程:30大技术难题揭榜挂帅;30名高端人才全球猎聘;百个优秀创业项目链式引育;百名优秀企业家梯队培养;万名青年人才暖心引留;万名技能人才优质培育。

    19.人才“飞地”:在县域外设立或注册成立(含控股)的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推动人才技术交流合作,聚集人才智力资源,加速人才项目到我县产业化落地。

    20.科技“奖投贷”:通过构建企业创新画像,实现与科技贷款及贴息、科创基金投资、科技政策享受的闭环联动,为企业提供科技全流程服务。

    21.开店宝:通过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双数融合,围绕“开什么店、在哪里开、怎么开、怎么开好店”等需求,提供行业分析、选址推荐、办事集成和增值服务等功能的创新应用。

    22.“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以整体政府理念统筹行政执法,进一步优化配置执法资源,健全执法协同机制,实现部门间、区域间、层级间一体联动,推动职责更清晰、队伍更精简、协同更高效、机制更健全、行为更规范、监督更有效。

    23.十个城乡:活力城乡、品质城乡、气质城乡、便捷城乡、现代城乡、绿色城乡、快捷城乡、和美城乡、清丽城乡、人文城乡。

    24.未来社区: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未来邻里、未来教育、未来健康、未来创业、未来建筑、未来交通、未来能源、未来物业和未来治理9大场景创新为引领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25.口袋公园: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

    26.千万工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全面改造村容村貌,着力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重大工程。

    27.铁公水:铁路、公路、水路。

    28.大禹杯:省政府表彰水利工作的最高荣誉。

    29.污水零直排区:通过全面完善辖区内污水管网,开展雨污分流,基本实现污水“应截尽截、应处尽处”。

    30.无废城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31.求知专线:试点开通学生点对点接送定制公交专线,缓解学校周边道路拥堵问题。

    32.慈善助力共富“八无忧”:用好慈善等资金,围绕重点困难群体,实施医无忧、学无忧、居无忧、业无忧、创无忧、护无忧、志无忧、养无忧等八大帮扶工程。

    33.“两重”案件化解:重大不稳定问题集中攻坚化解;重点信访积案集中攻坚化解。

    34.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5.三个没有变: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36.2456+节能减排:“2”即独立选址工业项目建筑容积率原则上不低于2;“4”即亩均税收40万元以上;“5”即固定资产投资强度500万元/亩以上;“6”即亩均产值600万元以上;“节能减排”即限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引进,严格执行新上工业项目单位增加值能耗0.52吨标准煤/万元的控制性准入标准。

    37.扩大有效投资“1123”工程:力争全年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新开工100个、新竣工100个;滚动推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0个;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以上。

    38.破五未、提六率:聚焦备案未开工、开工未竣工、竣工未投产、投产未上规、上规未达产等“五未”项目,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提升项目开工率、竣工率、上规率、达产率、备案项目投资转化率、竣工项目投资转化率等“六率”水平。

    39.浙江制造天工鼎:浙江省制造业领域的最高荣誉。

    40.“四无”企业(作坊):无证无照、无安全保障、无合法场所、无环保措施的企业(作坊)。

    41.做样仿样:打造数字化改造样本企业,推进同行业批量式复制推广。

    42.产业大脑:基于系统集成和经济调节智能化的理念,将资源要素数据、产业链数据、创新链数据、供应链数据、贸易流通链数据等汇聚起来,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数字产业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行及时分析、引导、调度、管理,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融合。

    43.未来工厂:广泛应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革新生产方式,以数据驱动生产流程再造,以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绿色化制造、数字化管理、安全化管控为基础,以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为特征,以企业价值链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为目标,引领新智造发展的现代化工厂。

    44.“两非”整治: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治。

    45.“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大力推进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作,形成布局集中连片、农田设施完善、生态良好、适合规模种植和现代农业生产的优质永久基本农田。

    46.农业“双强”:科技强农、机械强农。

    47.农村“三位一体”改革: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48.四港联动: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联动发展。

    49.太湖9号漫游廊道:以太湖34公里湖岸线为基础,打通太湖图影省级旅游度假区、水口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两个核心,联动泗安镇、和平镇、煤山镇三个区块承接圈,形成一条以旅游带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主题漫游廊道,因形似数字“9”得名。

    50.1+2+N:1个科技大市场+2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N个高校合作载体。

    51.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52.RCEP:由包括中国在内的15方成员制定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签署后,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区正式启航。

    53.“正杆”专项行动:对市政公用、公安、交通、民政、电力、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各类倾斜的杆、柱、桩进行矫正。

    54.五美联创: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示范乡镇、风景线、精品村和美丽庭院等联创行动。

    55.生态鼎:湖州市在生态文明领域设立的最高奖项。

    56.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对生物多样性部分产出的统计,目的在于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57.两山合作社:打造生态资源与产业资本对接融合的中介服务平台,搭建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资源运营服务体系,有利于盘活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的高效转化。

    58.高校毕业生就业“三百”工程:开展大学生就业实习对接活动100场次,复核认定大学生实习基地100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覆盖率100%。

    59.“十百千万”帮扶行动:依托农业十大特色产业,动员百家以上农合联会员单位(含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结对帮扶千户以上低收入农户,实现户人均年收入增加万元以上。

    60.向日葵亲子小屋:依托幸福邻里中心、社区闲置用房、小区物业用房等地,提供优生优育、婴幼儿照护、科学养育、心理健康等知识和服务的婴幼儿照护场所。

    61.医共体:医疗共同体的简称。县域开展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重点探索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集团化运行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62.健共体:引导医共体职能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充分整合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管理等公共卫生职能,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一体化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63.七里亭遗址展示探方:通过在国保单位七里亭遗址毗连区进行正式考古发掘的探方,展示浙江百万年人类活动史。

    64.“三个年”活动:开展基层基础加强年、社会治理品牌打造年、“两重”案件化解攻坚年活动。

    65.杏福义工制:由党员、村民代表等组成志愿者队伍,以承包组为单位,服务范围包括美化环境、文化宣传、助农增收、平安巡逻、社会活动服务等公益事业,实行“一二四”服务机制。即普通村民户参与义工服务不少于1天/年,村民代表户每名村民代表不少于2天/年,党员户每名党员不少于4天/年。

    66.“八五”普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67.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68.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69.“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