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70|回复: 0

[吉林] 2024年双辽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前天 16:18
  • 签到天数: 75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1836
    发表于 2024-4-29 11: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双辽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2月28日在双辽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严格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1556”战略,积极应对叠加交织的困难挑战,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行不惧险,保持了经济增长的“稳”,积蓄了产业发展的“势”,托住了民生与安全的“底”,以实干、实绩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年度答卷。全年GDP增速可达预期,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4.3%,我市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振兴发展优胜县称号。


      ——稳底盘、蓄动能,经济发展更具实力


      项目建设稳中有进。电厂66万千瓦6号机组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双泰新能源、明阳智慧能源等14个项目推进速度加快,协合风电、东营兴盛固废处置等9个项目签约完成,弘辽医疗科技、清益美生物等8户企业入驻医疗器械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57.5亿元。全年争取中央投资类、国债类项目44个,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0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2亿元,竣工达效项目40个。开发区全省排名由第57名上升到第38名,省内排名进步最大。化工园区首批通过省级认定复核,安全风险等级达到D级标准,晋升全省第一梯队,项目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迎新玻璃“一窑三线”开工建设,卓然中空玻璃主体工程建设完成,玻璃制造业提质扩容。国能灰场光伏、秀水风电启动实施,绿电产业再蓄新能。永林化工通过验收,天威电石打破重启瓶颈,氯碱产业发展提速。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0家,完成工业投资14.3亿元,增长17.7%。全年完成技改投资5.33亿元,增长160.3%,大唐新能源等3家企业被评为“专精特新”企业。


      第三产业提质增效。名宸汽车、华阳汽贸、四合工贸3家商贸企业入规入统,完成数量四平第一。发放消费券9批,拉动消费8211万元。太平鼓步行街完成升级改造,荣获省级休闲旅游街区称号。架树台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级验收,一马树森林公园改造工程顺利实施,“乐稻小镇”、“乐野小镇”建成运营。全省首届“乡村半马”燃爆全城,全民运动会赛出和美双辽风采,百禄村、金良村分别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美丽休闲乡村。


      ——抓产业、强治理,农业农村更有活力


      农业基础愈发坚实。高标准农田、黑土地保护项目扎实推进,完成土地流转163万亩、保护性耕作224.5万亩。修整排涝沟渠3091.2公里,永卧涝区治理工程等6个项目建成投用,水稻机械抛秧技术推广3万亩,打造粮油高产示范区23个,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9个,农机总动力达到96万千瓦,粮食产量稳定在26亿斤水平。成功申创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省级水稻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乡村产业蓬勃发展。打造朝天椒、瓜果、棚膜蔬菜等特色产业村37个,种植面积达到26.6万亩,实现产值6亿元。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49家,绿之缘专业合作社入选吉林省“百强示范社”,双英花生、丫鸭米业入选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强。双泽肉牛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润佳牧业等4个养殖项目开工建设,新增500头以上肉牛养殖大村45个,双辽牧原无非洲猪瘟小区通过国家评审。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兽医社会化服务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振兴步伐不断提速。以“十个一”工程为引领,创建“千村示范”“百村提升”村28个。“一接三联”基层治理工作走深走实,茂林镇、卧虎镇前六家子村分别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柳条乡荣获全省“扫黄打非”“一县(区)一典型”百强基层标兵。全面压实“林长制”“路长制”责任,完成植树造林2.2万亩,绿美精品线路15条、92.4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十卧公路入选吉林省“十大最美农村公路”。全省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现场会、四平市镇区风貌提升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连续两年获得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等次。


      ——夯基础、优环境,城市内涵更富魅力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新市街南段、南一路、西善街、迎春街北段竣工通车,城市“微循环”更加畅通。西辽河大桥完成改造提升,党校综合楼、城市综合体投入使用,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新改建供热管网5.75公里,新建雨污管线5公里,3个棚改项目主体完工,城区33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全面竣工,东一路、东二街绿化照明工程建设完成,新增城市绿地5.2万平方米,城市配套体系更加健全。


      城市管理日趋规范。自来水网上缴费全面开通,服务方式更加便捷。妥善破解“无籍房”难题,补办不动产权证1300余份。坚持“拆旧、清乱、出新”并举,城区环境更加宜居宜业。22个弃管小区全部纳入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面推进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1.6万户燃气“管、阀”改造完成。便民农贸市场投入使用,南春市场、辽东早市顺利迁入,“马路市场”得到有效治理。


      生态质量日益优化。超额完成“十四五”期间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减排任务,四平地区排名第一。“黑烟抓拍”系统实现全覆盖,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西辽河水生态治理(二期)等项目进展迅速,清河嘴生态治理项目顺利完工,我市被评为全省“河湖长制”工作优秀集体。落实“三新”配套技术60万亩,我市被评为省级“三新”配套技术示范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6.35%,位列四平地区第一。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成功,我市被授予“吉林省生态市”荣誉称号。


      ——解民忧、增福祉,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保障底线兜得住。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18万元,开展“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60余场次,新增城镇就业2791人,创业就业形势持续向好。支出低保资金5600余万元,发放城乡特困供养人员补贴1500余万元,惠及家庭1.9万余个,救助兜底力度持续增强。免费发放老年人优待卡1.5万张,王奔镇福利中心项目扎实推进,西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腾泰医养项目正式投用,东华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养老服务质效持续提升。优抚安置政策落实到位,成功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


      社会主线抓得实。全年投入1.37亿元,双山中心校幼儿园等3个项目启动实施,第三幼儿园投入使用。高考600分以上人数增加10人,重点本科进线人数增加16人,职业中专包揽信息工程类等三个专业全省第一名,对口升学本科进线率同比增长53%。“双减”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结核病防治所“能力提升”项目投入使用,中心医院洗消、康复、急救“三个中心”项目主体完工,医疗机构DRG付费模式试行成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考核实现四平地区“三连冠”。


      安全防线筑得牢。面对茂林等乡镇罕见洪涝灾害,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出动抢险人员4万人次,逆流而上抗击汛情,共克时艰守护家园,举全市之力打赢防汛抢险攻坚战。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地方债务化解工作得到省市肯定。信访工作责任制考核排名全省前列,圆满完成重大敏感节点安保维稳任务。全面落实“三管三必须”,深入整治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工矿商贸领域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重实干、勇担当,干事创业更聚合力


      依法行政扎实推进。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办复人大建议32件、政协提案29件,累计办理人民网书记留言66件、“12345热线”诉求8380件,主动公开政府信息7633条。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不断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达到100%,成功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深化改革蹄疾步稳。有效开展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智能管理改革,公开电话绩效考核总成绩、工程建设项目协同服务完成数量均为四平第一。全年新增市场主体9235个、企业1230户,城市信用监测排名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深入实施校田地、“三变”改革,5.5万亩耕地纳入产权交易平台,推动村集体增收1230万元,全省农村产权交易现场会、四平地区营商环境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自我革新勇毅笃行。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认真组织开展政府系统主题教育,大力倡树“严新细实快”工作作风,加强审计监督,开展国有资产清查行动,严管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和国有资产。下大力气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减少10%、出台的文件减少16.6%,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三公”经费比上年压减10%以上。


      各位代表,回首勠力同心的共同过往,品味饱含甘苦的喜悦收获,最根本的是市委统揽全局、把关定向的坚强领导;最关键的是广大干部职工勇于担当、勤勉作为的执着奉献;最重要的是全市人民和睦同心、苦干实干地聚力奋斗。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为双辽各项事业作出贡献的全市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双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双辽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知不足而奋进,望山远而力行。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对照高质量发展仍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结构不优,三次产业比例失衡,“哑铃型”产业结构制约经济发展;二是项目建设量、质均需提高,支撑型、税源型、延链型项目储备不足,产业层次偏低、链条较短,集群集聚效应尚未显现;三是承载能力不强,开发区基础配套设施还不完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四是收支矛盾加剧,财政增收渠道窄,刚性支出、“三保”压力持续加大;五是工作合力不足,部门主义实际存在,推诿扯皮时有发生,行政效能和干部能力亟需提升。对此,我们将直面挑战、正视不足,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高标准全力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新的一年,我市“好”的预期在增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东北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擘画了宏伟蓝图。“新”的动能在积蓄,省和四平市的若干政策举措,从创新、产业、开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优”的因素在集聚,我市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优势日益显现,发展氛围愈加浓厚。我们坚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只要坚持目标牵引、结果导向,厘清一个个问题,凿实一项项举措,穿透一件件工作,就一定能不断开创双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4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深入落实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四平市委“三三九一”战略,纵深实施市委“1556”战略,稳增一产、做强二产、激活三产,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双辽特色的高质量、可持续振兴新路。


      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市政府将通过六个持续用力,推动六个高质量发展。


      (一)在增强发展后劲上持续用力,高质量推动项目建设。秉承“项目为王”理念,严格落实“谋招落保”的总体思路,下真功夫、啃硬骨头,在实践中不畏难、不怕烦,为双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项目谋划要有新突破。抢抓承接转移、国债发行、东北振兴机遇叠加期,确保中央有政策对得上、部委厅局有支持靠得紧、企业有意向接得住,谋划5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全年储备亿元以上项目6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力争向上争取资金增长10%以上,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推动振兴发展的动力。


      项目招引要有新成果。聚焦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启动实施“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真引实”专项行动,破解中健汇达锂电池、明阳智慧能源等产业链头部企业落户难题,力推年产30万吨石墨烯铝合金导线、年产1万吨新型断桥铝隔热条等10个重点在谈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形成大项目连绵不断、好项目连接成串的发展局面。


      项目落地要有新作为。严格落实“领导包保+项目秘书”制度,力争全年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50个以上,以更周密的考虑,更有力的措施,解决好项目落地的痛点堵点,全力以赴推动天威电石重启等项目“上马”。持续延伸服务链,释放服务新动能,常态化推行营商环境评议考核机制,着力在行政审批、执法检查等方面打通“卡脖子”“中梗阻”,不断提升项目建设速度,全力打造产业聚集发展“新引擎”。


      项目保障要有新气象。科学制定开发区国土空间、产业发展等规划,合理谋划化工园区扩区,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等工程建设进度,将北区连片扩至2.05平方公里,增加化工园区容量。加快“零碳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进程,构建高水平现代化产业平台。全力建设“特色产业鲜明、功能定位清晰、带动效应强劲”的经济开发区。


      (二)在完善产业体系上持续用力,高质量聚集发展动能。紧盯“一区五链”发展目标,全力优化产业格局,形成强有力的经济增长极。


      着力壮大“绿电园区”。发挥园区政策优势,以“绿电+消纳”四种模式为抓手,科学配置风、光、生物质等清洁能源,加快园区配套电源、电网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依托340万千瓦绿电资源储备,着力招引链主型高载能企业入驻,积极推动协合新能源年产27万吨氢氨醇一体化、1000MW风电制氢氨醇等氢基项目落地,确保运达风机项目达产达效。探索建立“电源+消纳”类项目快速落地模式,完善园区运营统筹管理机制,打造用电负荷聚集区、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拓宽双辽绿电产业发展振兴路。


      着力壮大“五链产业”。做强电力能源产业。依托吉林省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优势,全力攻坚中能融合、圣泰新能源落户双辽,加快电厂“火电+能源”模式6号机组扩建项目落地步伐,强力推动华电风电、秀水风电和双山再生能源发电建设,构建电力能源产业链新格局。做优化工产业。以省级氯碱化工产业基地为根本,发挥昊华化工龙头企业作用,力推永林化工投产达效,加快天翅生物8万吨饲料添加剂、三方科技4万吨水溶性硫酸钾、吉林泰合3000吨苯甲酰氯、乐斯药业3500吨乙酮等项目建设,实现化工产业发展新突破。做大玻璃建材产业。聚力玻璃建材特色园区建设,推动玻璃产业向深加工方向发展,加快迎新玻璃“一窑三线”项目建设,推动25万平方米中空玻璃投产达效,释放金垦玻璃产能,培育产业发展新增长点。做深农产品加工产业。鼓励沃亿佳复合肥加大研发投入,力促黑松土科技二期80万吨绿色智能缓释肥投产达效,加快年产1万吨中药饮片和鲜食玉米加工项目建设进度,拓宽产业升级新通道。做活流通服务产业。充分发挥高速公路节点城市交通便利优势,加快城乡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建设步伐,推动兴苏粮食贸易物流项目签约落地,全力打造吉林省西部现代物流枢纽基地。


      (三)在筑牢发展基础上持续用力,高质量拉动消费扩容。加大文旅设施建设,改造提升消费环境,引导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实施三项行动,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


      实施扩量提质升级行动。挖掘消费潜力,落实好汽车购置税优惠等政策,力争全年发放消费券800万元,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谋划举办“房交会”,活跃房产市场,不断扩大内需。千方百计培养好、保护好市场主体,组织欧亚、华生等实体企业开展大型促销活动10场以上。倡导新型消费,打造一批地摊、后备厢文化集市场所,培育夜间经济消费增长点,提升实体消费“烟火气”。


      实施文旅深度融合行动。打响乡村游品牌,讲好双辽故事,深挖太平鼓特色街区潜力,打造具有独特东北文化魅力的特色商业街区。用好一马树森林公园“4A”级景区金字招牌,打造森林体验徒步等新业态。牢固树立全域农文旅融合理念,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思路,探索实施“研学游”“露营游”“微旅游”等旅游产品,有效释放“三乐小镇”和“金秀”乡村旅游风景线发展活力。接续办好“乡村半马”等体育赛事,推动三产快速发展。


      实施企业培育挖潜行动。支持线上经济发展,重点推进双辽市跨境电商平台项目建设,吸纳企业入驻,创新合作模式,拉动实体经济提档升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动态调整规上企业培育库,实行重点培育企业“一对一”服务机制,力争全年完成“个转企”160户,“小升规”2家。支持工业企业产销分离,引导工业企业成立销售公司,加大服务业企业“入限入统”培育力度,推动形成有效批发增量,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四)在打造示范样板上持续用力,高质量建设美丽乡村。紧扣乡村振兴“20字”总方针,坚持以“十个一”工程为引领,“干”字当前、“快”字为先,牵起发展“牛鼻子”,鼓起农民“钱袋子”。


      坚决扛起粮食安全重任。纵深推进“田长制”,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改造提升5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项目6万亩,完成保护性耕作215万亩,彻底整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反馈问题,全力争创国家级保护性耕作成效突出实施县。启动服茂、双山、永卧等37条排干涝区治理工程,改造提升“四沟四渠”1300公里,提高农田防洪排涝能力。加大水稻有序机械抛秧、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技推广力度,完成“三新”配套技术推广应用30万亩,新增粮油高产示范区18个以上。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65.5万亩,稳产26亿斤。


      切实担负产业发展使命。做大做强“双英花生”“黄糯玉米”等特色品牌,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力争设施农业、露天蔬菜等农产品收入超8亿元。培育千头以上肉牛养殖大村14个,推进润佳牧业母牛核心场通过省级评估,加快牧原饲料厂等4个养殖项目投产达效,力争畜牧业产值达到70亿元。培育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5家、家庭农场20家,启动县、乡、村三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达到30%。


      努力践行乡村建设担当。严格落实防返贫“4131”工作机制,常态开展监测帮扶,推进“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持续提升。充分发挥“三变”改革试点村示范效应,突出抓好农村产权交易、村级财务管理等重点工作,完成土地流转165万亩。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10条,绿化村屯27个,新改建农村公路150公里,实施安防工程78公里,改造危桥6座,创建“百村示范”村3个,“千村美丽”村25个,着力构建“六横两纵”和美乡村建设格局。


      (五)在突出生态优势上持续用力,高质量提升城市品位。严格按照“一核、两廊、三轴、四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升城市能级、优化生态环境,打造功能分区明确、居住环境优越、交通网络便捷的城市发展新空间。


      强化城市配套建设。提升住房保障能力,有序推进10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3个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度,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提升饮水保障能力,铺设公共供水管网6.27公里,启动三水源老水厂改造项目。提升城区污水处理和排水防涝能力,推进西善街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启动清淤疏通城市管网行动,实施辽东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提升城市形象,升级改造郑家屯大街等6条道路场前区,实施郑家屯公园、文化公园提档升级工程,让城市功能更加完备。


      深化城市精细管理。提升城市通行能力,谋划推进南一路、南广路西段、郑园南街道路建设,确保城区智慧交通指挥系统上线运行。更新城区道路交通标线,增设公共停车泊位1000个以上。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执法整治力度,下大力气整治占道经营、私搭乱建、乱停乱放等“城市病”。着力加强物业管理,解决“重收费、轻服务”问题。常态化推进背街小巷治理,做好生活垃圾收转运工作。持续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创建成果。


      优化生态环境治理。深入实施精细化扬尘管控、机动车污染防治,抓实秸秆禁烧工作,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80%以上。强化“河长制”工作力度,提升污水收集处理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平,力争国考断面稳定达标。接续打造万里绿水长廊,确保八一河、双山灌区等6个项目建设完成。抓实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管理,严打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保持耕地零污染良好态势。全力争创国家级生态市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六)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持续用力,高质量回应群众期盼。始终坚持把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当作政府的“头等大事”,把群众提出的“问题清单”变成政府的“履职清单”,以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鼓励域外双辽人才返乡创业,打造返乡创业基地3个。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2500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以上。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扎实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事务。完善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机制,加强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补助金,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全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启动职业中专吉林农耕展览馆项目,确保后俗九年制学校教学楼,双山、新立幼儿园建成投用。持续深化教育改革,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设医共体信息平台,确保中心医院洗消、康复、急救“三个中心”投入使用,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强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全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强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有效管控金融风险,坚决守牢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推动信访案件减存控增,确保初访化解率达到90%以上。抓牢社会治安,打击电信诈骗。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打造乡村治理双辽样板。深化普法宣传,强化诉源治理,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双辽。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追逐梦想,初心如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市政府将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用心用情、践行践诺,以新担当砥砺前行,以新使命书写合格答卷,努力用高效的执行力换取群众的满意度,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一)永葆绝对忠诚,建设“实干政府”。坚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始终,不断完善忠诚拥护“两个确立”的落实机制,持续提升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落实能力,在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落实上坚定坚决,不折不扣贯彻好中央、省、四平市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严防意识形态风险,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


      (二)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努力营造依法高效的良好政务环境。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依法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的全面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监察、审计、统计等内部监督,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勇闯发展新路,建设“创新政府”。紧紧抓住双辽振兴发展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战略重点,适应新形势、融入新时代,全力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式登记工作。持续开展思想大解放活动,突破思维定势,开阔思路视野,着力破解农垦集团企业改制、四粮集团股权划转、博莱德集团破产重组等难题,努力把改革的步子迈得更稳、更实,为双辽高质量发展集聚强大动能。


      (四)锤炼宗旨意识,建设“服务政府”。牢牢扭住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温度办好为民实事。重要工作说到做到、办就办好,重点项目谋定快动、抢抓落地。把“严新细实快”作风贯穿政府工作始终,切实在发展难题上精准施策,在痛点堵点上靶向发力,在防风险、打硬仗中显担当、见实效,不断提升政府执行力、公信力。


      (五)涵养清风正气,建设“廉洁政府”。坚决扛稳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高标准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认真落实基层减负各项措施。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刀刃”上,努力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新时代、山河远阔,新征程、道路明辉。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踔厉奋发、乘势而上,为奋力推动双辽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释义


      1.“1556”战略:双辽市第十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战略。


      2.“专精特新”:指中小企业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特征。


      3.“十个一”工程:绿美一条美丽乡村风景线、提升一档镇区风貌、培树一个乡村基层治理示范村、创建一个粮油高产示范区、建设一个科学储粮先进村、发展一个乡村特色产业、扶持一个壮大集体经济示范村、修整一条实用排涝沟渠、创建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打造一个星级美丽乡村。  


      4.“一接三联”:基层治理工作的任务承接机制,项目联动机制、工作联席机制、重点联治机制。


      5.“林长制”:指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由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林(草)长,其他负责同志担任副林(草)长,实行分区(片)负责,落实保护发展林草资源属地责任的制度。


      6.“路长制”:即对县、乡、村三级公路实行网格化、实名制的管理体系。主要负责对管辖公路(桥梁、隧道)及其附属设施进行包保,确保辖区公路及附属设施完好、道路交通安全有序。


      7.“无籍房”:是指因各种因素没有进行不动产权登记,未取得不动产登记证书的房产。  


      8.“三新”配套技术:推进施肥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集成配套。


      9.“双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0.DRG付费模式:DRG是疾病诊断相关组的英文缩写,主要是医保对医院的付费方式,就是将相关疾病划分为一个组,对医疗机构进行打包付费,不再像过去一项项付费。


      11.“三管三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12.“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13.“一主六双”:吉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发展战略。


      14.“三三九一”战略:四平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战略。


      15.“一区五链”:一区指绿电园区;五链指电力能源、玻璃建材、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五个产业链条。


      16.“三乐小镇”:指“百禄·乐活小镇”、“宝山·乐野小镇”、“秀水·乐稻小镇”。


      17.“个转企”:指具备一定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自愿转型登记为公司制企业或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18.“小升规”:指小微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


      19.“田长制”:指为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而建立的以村(社区)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机制。


      20.乡村振兴“20字”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21.“四沟四渠”:四沟指田沟、路沟、村沟、房沟;四渠指干渠、支渠、斗渠、毛渠。


      22.防返贫“4131”工作机制:四方监测、统一研判、三项帮扶、一保兜底。


      23.“三保障”:指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


      24.“百村示范”:吉林省提出的,力争到2025年,在全省打造“百村示范”村600个左右,实现布局优美、环境秀美、生活和美的“三美”标准。


      25.“千村美丽”:吉林省提出的,力争到2025年,在全省打造“千村美丽”村3000个左右,实现“九有六无”标准。


      26.“六横两纵”:通过打造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百村示范、千村美丽样板村,推动在双辽域内形成“六横两纵”总体格局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框架。


      27.“一核、两廊、三轴、四区”:“一核”是指以双辽市中心城区为发展主核心,“两廊”是指依托东辽河、西辽河打造生态景观廊道,“三轴”是长双发展轴、白双发展轴、松双发展轴,“四区”是指东南部生态农业发展区、中西部高效农业发展区、北部特色农业发展区、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核心区。


      28.“河长制”:是指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建立的省、市、县、乡四级河长、湖长管理体系,为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