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891.82亿元,增长1.0%。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4.10亿元,比上 年下降3.5%;利润总额12.50亿元,下降6.0%。其中,信息传 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卫生和社会工 作下降6.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6.9%,交通运输、仓储和 邮政业下降6.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下降17.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34.2%。
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11524万吨, 比上年下降7.5%,货物 周转量176.76亿吨公里,下降11.6%;水路货运量766万吨, 下降1.7%,货物周转量80.08亿吨公里,增长0.9%。港口货物 吞吐量3162万吨,增长9.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404万吨,增长2.9%,内贸货物吞吐量1758万吨,增长15.5%。
全年公路客运量950万人,下降32.5%,旅客周转量13.28亿人公里,下降37.3%;水路客运量9万人,下降23.9%,水路旅客周转量161万人公里,下降24.5%。
全年铁路客运量458.23万人,下降29.0%,其中高铁(动车)客运量353.03万人,下降26.0%。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9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52.11 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99.3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8.7%, 其中私人汽车93.85万辆,增长8.2%。民用轿车保有量89.11
万辆,增长9.4%,其中私人轿车86.40万辆,增长8.8%。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3.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 中,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20. 10亿元,增长 23.3%;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3.01亿元,增长18.5%; 快递业务量10299.99万件,增长30.2%;快递业务收入12.03 亿元,增长15.7%;电信业务总量(按2021年不变价计算)53.26 亿元,增长19.9%。年末电话总用户642.22万户,增长4.0%。 其中,固定电话用户47.27万户,下降1.2%;移动电话用户594.95 万户,增长4.4%。年末5G 用户304.32万户,增长55.4%,占移 动电话用户比重51.2%。年末移动互联网用户514.05万户,增长2.7%。
五、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 投资下降8. 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2%。民间投资下降1.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2.9%。工业投资增长9.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5.3%,其中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5.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3.9%。
图6 2016-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73.78亿元,比上年下降19.7%。按 用途分,商品住宅开发投资211.73亿元,下降21.4%;办公楼 投资1.49亿元,增长53.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0.66 亿元,下降6.8%。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85.5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9%;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42.38万平方米,下降22.2%。
六、 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9.89亿元,比上年增长0.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67.98亿元,增长0.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41.91亿元,增长1.3%。按消费类型统计, 商品零售1324.21亿元,增长1.1%;餐饮收入185.68亿元,下降1.0%。
图7 2016-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 烟酒类比上年增长10.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24.7%, 化妆品类增长3.7%,金银珠宝类下降33.6%,日用品类下降 11.2%,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1.5%,书报杂志类增长28.1%,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50.7%,中西药品类增长11.4%,文 化办公用品类下降39.1%,家具类下降29.1%,通讯器材类下降 16.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1.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21.1%,汽车类下降13.0%。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25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 出口180亿元,增长5.4%;进口77.15亿元,增长31.8%。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02.85亿元,下降8.4%。
表32022年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9个,比上年增长7.4%;合同 外资金额102.06亿元,增长452.6%。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89亿元,下降58.5%。
八 、 金 融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686.02亿元,比上 年末增长7.4%;各项贷款余额2412.27亿元,增长13.5%。年末 全市农商银行本外币存款余额970亿元,增长5.1%;各项贷款 余额546.28亿元,增长6.8%。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年利润(税 后)43.57亿元,增长3.5%。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0.69%,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
表5202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3686.02 7.4
其中:住户存款 2725.01 12.3
非金融企业存款 391.99 13.2
各项贷款余额 2412.27 13.5
其中:住户贷款 1520.68 10.4
企(事)业单位贷款 890.32 19.0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95.70亿元,比上年下降0.4%。其中, 寿险业务保费收入39.02亿元,下降14.5%;财产险业务保费收 入34.27亿元,增长19.1%;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 22.41亿元,增长3.3%。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38.14亿元, 增长22.2%。其中,寿险业务赔付支出6.01亿元,下降9.6%;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20.95亿元,增长34.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11.17亿元,增长24.9%。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88元,比上年增长4.0%。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03元,同比增长2.6%;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44元,同比增长4.1%。城乡居民
收入比由2021年的1.55缩小为1.53。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740元,比上年增长2.5%。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790元,同比增长0.7%;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059元,同比增长3.7%。全市居民恩 格尔系数为38.3%,比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36.9%, 与上年持平;农村为39.7%,比上年降低0.4个百分点。全市城 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4.24平方米,同比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8.11平方米,同比增长4.6%。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85. 19万 人,比上年增长3.1%。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273.95万人,增长1.3%。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1.40万人, 下降2.6%。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67.52万人,下降7.4%。 参加工伤保险40.82万人,增长4.5%。参加失业保险37. 12万人,增长3.6%。参加生育保险42.27万人,增长4.6%。
全年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收入205.02亿元,比 上年增长7.0%;年末累计结余68.49亿元,下降13.5%。全年全 市基本医疗、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86.84亿元,增长7.5%;年末累计结余66.47亿元,增长6.0%。年末城镇低保人数1.15万人,农村低保人数11.50万人。全年城镇职工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210人。
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床位2.49万张。全市有各类 社会福利院6所,集中供养孤儿669人;敬老院94所,集中供养 老人927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44 万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 养水平都达到年人均11321元。全市养老床位2.36万张,其中 民办养老机构拥有床位1.21万张。全市共发行福利彩票3.47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0.41亿元。
十、 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普通本专科招生2.57万人,比上年下降4.8%;在校学 生9.08万人,增长9.4%;毕业生2.08万人,增长28.2%。成人 本专科招生0.68万人,下降17.3%;在校学生2.08万人,下降 10.1%;毕业生0.92万人,下降0.5%。中等职业(不含技工学 校)教育招生2.74万人,下降3.1%;在校学生7.21万人,增 长2.3%;毕业生2.00万人,下降1.3%。技工学校招生1.63万 人,增长19.2%;在校学生4.06万人,增长8.3%;毕业生1.20万人,增长6.4%。
普通高中招生5.31万人,比上年下降2.5%;在校学生16.07 万人,下降0.5%,毕业生5.35万人,增长5.5%;普通初中招生 11.64万人,增长5.9%,在校学生32.45万人,增长6.3%,毕业生9.84万人,增长6.2%;小学招生11.11万人,下降6.4%,在校学生70.94万人,下降0.4%,毕业生11.48万人,增长5.8%; 学前教育招生10.96万人,下降12.2%,在校学生32.95万人, 下降2.9%,毕业生13.74万人,下降10.2%;特殊教育学校招生 346人,下降5.0%,在校学生2141人,增长5.4%,毕业生319
人,下降4.8%。
全年组织申报国家、省级各类科技项目167项。全年全市专 利授权总量3883件,下降14.0%;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39 件,增长16.0%。全年《专利合作条约》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 10件。全年有效发明专利1059件,增长15.6%。全年经各级科 技行政部门登记技术合同387项,增长24.4%,技术合同成交额5.47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77家。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0个,演出2000场次; 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组织文艺表演活动235次;县级以 上博物馆7个;文化站111个。全市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6 个,总藏量301.33万册(件),其中图书253.49万册。全年读 者总流通人次203.50万人次。全市现有广播电视台5座,中波 发射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8座,电视转播发射台7座,有线 广播电视总用户数39.36万户,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
全年全市接待游客1011.3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9.1%,其中过夜游客464.23万人次,下降16.7%。旅游总收入82.14亿元,下降19.5%,旅游外汇收入349.94万美元,增长8.7%。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973个(含村卫生室),比 上年增加41个,其中,医院82个、卫生院99个,社区卫生服 务机构59个,妇幼保健机构5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5个,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监督机构6个,村卫生室3144个。 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82万人,比上年增长4.2%;其中,执 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2万人,注册护士1.79万人。拥有医 疗床位3.90万张,其中医院2.36万张。全市乡镇卫生院拥有卫 生技术人员0.96万人,床位1.18万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 卫生技术人员510人,卫生监督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2人。 甲、 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1.77万例,死亡87人,发病率 286.75/10万,死亡率1.41/10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9.2%,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全市体育健儿在参加全省及以上体育比赛中,共获得金牌 11枚、银牌17枚、铜牌27枚。其中,在全国体育比赛中,共获得金牌4枚、银牌6枚、铜牌3枚。
十二、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水资源总量134.8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9.8%。年 平均降水量2232毫米,增长91.5%。年末全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8.29亿立方米,增长33.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118.71万吨标准煤,比 上年下降8.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0.41%,单位GDP 能耗 下降7.9%。全社会用电量153.91亿千瓦时,增长0.7%。其中,
工业用电量73.76亿千瓦时,下降4.2%。
全市12个水质监控断面中, I- Ⅱ 类水质的断面比例58.3%, 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33.4%,I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8.3%, V 类和 劣V 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均为0。全市近岸海域海水质量达到一类 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88.5%,二类海水占10.9%,三类海水占0.5%,四类海水占0. 1%,劣四类海水占0%。
全市灰霾天气日数5天。全年日照时数1779.7小时,比上 年下降10.3%。二氧化硫 (SO₂)、 二氧化氮 (NO₂)、 可吸入颗粒 物 (PMo)、 细颗粒物 (PM₂ s) 年均浓度分别为11微克/立方米、 12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19微克/立方米,年均值分 别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一级、 一级、 一级、二级标准。臭 氧(03日最大8小时均值第90百分位数)、 一氧化碳 (CO 日 均 值第95百分位数)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38微克/立方米、0.9微 克/立方米。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比例97.3%。全市 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01座,污水日处理能力66.28万吨。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3.68万公顷。全年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7.58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7.40亿元。
全年完成营造林3230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651公顷,当年 新封山(沙)育林4953公顷,退化林修复6008公顷,中幼林抚 育20688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55.8%,比上年提高0.08个百 分点。全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2511公顷。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9起,死亡56人,受伤18人, 直接经济损失2733.35万元。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67起,死 亡176人,受伤560人,直接经济损失128.02万元。其中,生 产经营性交通事故26起,死亡31人,受伤16人,直接经济损失641万元。
注:
1.本公报中2022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 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速度为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的同口径增长率。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口径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增速为可比口径。
5.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标准为: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6.规模以上服务业范围是:(1)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 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 和卫生行业大类;(2)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 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 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 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3)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 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7.基础设施投资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
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8.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
9.发电量数据为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
10.从2019年开始,已实现合并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纳入"广 播电视台”指标统计,“广播电视台”包括市、区(县级市)广播电视台。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公路运输、水运、港口货物吞吐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城市污水处理数据来自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茂名海关;外商投资 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快递业务量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电信数 据来自茂名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中 国人民银行茂名中心支行;银行业利润数据来自茂名银保监分 局;保险业数据来自茂名保险协会;技术合同数据来自市科技局; 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东石油化 工学院、茂名开放大学、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滨海校区、茂名 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 学院、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专利、 质量检验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气象数据来自市气象局; 水产品产量、农机总动力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文化、广播、 电视、旅游、体育数据来自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卫生数据来 自市卫生健康局;社会服务业机构、低保人数、福利彩票数据来 自市民政局;林业、自然保护区数据来自市林业局;环境监测、 海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市水务局;灾情、 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户籍人口、道路交通事故数据 来自市公安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茂名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