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139|回复: 0

[广东] 2022年佛山市三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12-31 10:19
  • 签到天数: 86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7542
    发表于 2023-12-27 22: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佛山市三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 图。 同时也是三水改革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2022 年面对超预期的下行压力,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 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 基调,认真落实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的重要要求,抢抓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推动 “515”战略 目标各项任务,勇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以超常规力度 统筹改革、发展和安全,全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韧性彰显, 社会发展健康平稳不断向好。
      一、综合
      经佛山市统计局统一核算,2022 年三水实现地区生产总 值 (初步核算数 ) 1472.43 亿元, 比上年增长 2.1%。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45.66 亿元,增长 5.1%;第二产业增加值 1068.65 亿元,增长 3.0%;第三产业增加值 358.12 亿元, 下降 0.7%。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 1.9%,信息 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 10.8%,金融业增长 6.3%, 房地产业下降 17.5%,其他服务业增长 4.8%。三次产业结构 比重为 3.10:72.58:24.3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 202.44 亿 元,下降 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74542 元 (按年平均汇 率折算为 25950 美元 ) ,增长 0.2%。
      2022 年末,全区常住人 口 87.80 万人, 比上年末增长 6.88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 口 65.74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 率 74.87%, 比上年增长 1.71 个百分点。
      2022 年全区年末 15.14 万户,户籍总人 口 49.15 万人, 比上年末增长 2.6%。其中,城镇户籍人 口 36.20 万人,农村 户籍人 口 12.96 万人。全年出生人 口 5050 人,出生率 10.4‰; 死亡人 口 3117 人,死亡率 6.4‰; 自然增长人 口 1933 人, 自然增长率 4.0‰。
      图 1 2018-2022 年三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图 2 2018-2022 年三水区三次产业结构图
      2022 年末全区登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 62856 户,增长 9.9%, 比上年净增 5678 户。从性质上看,全区私营企业共 19480 户,增长 15.7%,净增 2644 户;个体工商户共 40768 户,增长 7.7%,净增 2919 户。从产业上看,批发和零售业商 户 27476 户,增长 56.3%;住宿和餐饮业商户 7810 户,增长 58.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商户 2940 户,增长 205.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8020 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412人,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 6177 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1.9%。分类别看,食品烟 酒类价格指数上涨 1.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指数上涨 1.0%,交通和通信类价格指数上涨 6.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 价格指数上涨 1.6%, 医疗保健类价格指数上涨 4.5%,其他 用 品和服务类价格指数上涨 0.3%。 衣着类价格指数下降 0.2%,居住类价格指数下降 0.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上涨 4.4%,其中轻工业上涨 3.4%,重工业上涨 4.7%。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33521 亩, 比上年增加 5829 亩。其中,稻谷种植面积 21638 亩,增加 2105 亩;小麦种植面积 640 亩,增加 640 亩;玉米种植面积 4161 亩,减少 2441 亩; 大豆种植面积 857 亩,增加 32 亩。油料种植面积 2851 亩, 减少 1447 亩。糖料种植面积 41 亩,增加 1 亩。
      全年粮食产量 12040 吨, 比上年增加 2644 吨,增产 28.1%。其中,夏粮产量 4701 吨,增产 50.0%;早稻产量 3580 吨,增产 133.8%;秋粮产量 5998 吨,增产 6.2%。全年谷物 产量 9841 吨,比上年增产 41.6%。其中,稻谷产量 8864 吨, 增产 80.1%;小麦产量 191 吨;玉米产量 1372 吨,减产 32.2%。 大豆产量 160.5 吨,增产 3.5%。
      油料产量 526 吨,减产 42.4%。糖料产量 192 吨,增产 0.5%。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 99474 吨, 比上年增长 12.7%。 其中,猪肉产量 37113 吨,增长 21.1%;牛肉产量 89.1 吨, 增长 26.4%;羊肉产量 77.1 吨,增长 0.13%;禽肉产量 62195 吨,增长 8.3%。禽蛋产量 3582.8 吨,增长 32.5%。牛奶产 量 8001.3 吨,减少 4.2%。年末生猪存栏 269509 头, 比上 年末减少 30.4%;全年生猪出栏 466647 头, 比上年增长 20.4%。全年水产品产量 148739 吨, 比上年增长 2.6%。其 中,养殖水产品产量 144222 吨,增长 2.6%;捕捞水产品产 量 4517 吨,增长 2.4%。
      全区现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 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1个,绿色食品一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3 个, “粤字号” 农业品牌 25 个。涉农产业园区 18 个,农业机械总动力 33.03 万千瓦,增长 1.9%。高标准农田面积 7780 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三水区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3.0%。规模以上 工业 ( 以下口径相同) 增加值增长 3.4%。分经济类型看,国
      有企业增长 19.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 1.1%,股份制企业增长 5.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 0.86%,重工 业增长 4.61%。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 15.8%,制造业增长 3.5%, 电力、热力、燃气及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0.7%。
      图 5 2018-2022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9.3%,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 6.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 长 10.8%,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 6.6%。先进 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1.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 重为 37.6%, 比上年提高 0.6 个百分点。其中高端电子信息 制造业增长 6.4%,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 8.1%,石油化工产 业下降 6.0%,先进轻纺制造业增长 12.7%,新材料制造业下 降 17.2%,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长 26.7%。优势 传统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 0.3%,其中纺织服装业下降24.9%,食品饮料业下降 1.3%,家具制造业增长 101.7%,建 筑材料业下降 4.1%,金属制品业下降 3.7%,家用电力器具 制造业下降 10.1%。
      细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 9.5%, 纺织业下降 1.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 6.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 1.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 长 3.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 5.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 8.7%,汽车制造业增长 12.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 5.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 10.0%, 电 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8.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 200.7 亿元, 比上年下降 5.2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 0.55 亿元, 比上 年增长 22.2%;股份制企业 139.27 亿元,增长 3.4%,外商 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58.68 亿元,下降 20.1%。分门类看, 采矿业利润 0.02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00%;制造业 220.8 亿 元,下降 4.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0.12 亿元,下降 110.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 中的成本为 88.7 元, 比上年增加 1 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4.5%,下降 0.78 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 债率为 57.3%, 比上年末上升 0.9 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3.3%。资质等级以 上建筑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37.18 亿元,增长 15.2%。全年 商品房销售面积 139.97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37.2%;其中, 商品住宅销售面积 117.14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37.7%。
      四、交通邮电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 5201 万吨,比上年下降 11.0%;其中 公路货物运输量 4500 万吨,下降 17.0%,水路货物运输量 701 万吨,增长 64.0%。货物运输周转量 58.17 亿吨公里, 下降 3.4%;其中公路运输周转量 50.49 亿吨公里,下降 9.0%, 水路运输周转量 7.69 亿吨公里,增长 62.7%。港口货物吞吐 量完成 1799.26 万吨,下降 6.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 275.03 万吨,下降 16.9%; 内贸货物吞吐量 1524.23 万吨, 下降 4.9%。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50.06 万标准箱,下降 17%。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 1123.29 公里, 比上年末下降 0.1%。 年末桥梁总数 203 座,与上年持平。年末实有公共汽 ( 电 ) 车营运 534 辆,客运总量达 1746.47 万人次。年末全区交通 运输车辆保有量 18.19 万辆,比上年末增长 9.9%,其中,载 客汽车 15.09 万辆,增长 11.6%;载货汽车 1.52 万辆,增长 3.7%。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11.7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3.2%。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 3.80 亿元,增长 18.0%;电信业务总量 7.95 亿元,增长 25.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 7.87 万户, 下降 8.7%;移动电话用户数 94.06 万户,增长 1.2%; 固定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 27.17 万户,增长 9.9%;移动互联网 用户数 93.48 万户,增长 1.5%。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下降 14.9%,其中项目投资增 长 11.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 52.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3.8%,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12.9%。民间投资下降 11.9%, 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80.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持平同期,第二产业增长 12.5%, 第三产业下降 37.6%。全年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 11.3%。其 中,工业投资增长 12.5%, 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60.0%;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3.8%, 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12.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 52.4%。
      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比上年下降 10.5%,制造 业增长 15.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 20.7%, 批发和零售业增长 530.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 8.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 217.6%,住宿 和餐饮业下降 20.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 19.6%,房地 产业下降 52.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 52.4%。其中住宅投资 下降 53.3%。商品房施工面积 1066.67 万平方米,下降 22.8%, 其中住宅 850.03 万平方米,下降 24.1%。 商品房竣工面积 77.54 万平方米,增长 36.3%。
      图 6 2018-2022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26.15 亿元, 比上年下降 0.7%。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 206.93 亿元,下降 0.5%; 餐饮收入 19.22 亿元,下降 2.2%。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 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 73.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下降 16.8%,化妆品类下降 20.7%,金银珠宝类下降 14.3%, 日用品类同比增长 42.9%,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 22.8%, 书报杂志类下降 12.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 54%, 中西药品类增长 17.5%,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 6.2%,家具类 上升 43758.8%,通讯器材类增长 16%,石油及制品类下降 12.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持平,汽车类增长 15%。全年全区 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下降 13.4%, 占 全区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的 1.14%。
      图 7 2018-2022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七、对外经济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 373.9 亿元,比上年增长 5.8%。其 中,出 口 293.6 亿元,增长 4.3%;进 口 80.3 亿元,增长 11.5%。 实现外贸顺差 213.3 亿元, 比上年增加 5 亿元。全年外商直 接投资新批企业 33 个,比上年增长 3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4.44 亿元, 比上年增长 45.4%。
      图 8 2018-2022 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9.25 亿元,可比增长 0.78%;其中,税收收入 39.22 亿元,可比下降 14.85%。全 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79.05 亿元,下降 3.2%。其中,公共安 全支出 6.31 亿元,增长 18.8%;教育支出 14.10 亿元,增长 9.1%;卫生健康支出 8.09 亿元,增长 4.9%;社会保障和就 业支出 10.15 亿元,增长 13.8%。
      图 9 2018-2022 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 度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1112.39 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 10.4%;其中境内住户存款余额 696.18 亿元, 增长 17.4%;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 242.79 亿元,增长 9.9%; 机关团体存款余额 9.39 亿元,下降 36.95%;境外存款余额 18.10 亿元,增长 0.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1004.00 亿元, 增长 8.6%。其中,境内住户贷款余额 538.19 亿元,增长 7.4%; 企 (事业 ) 单位贷款余额 464 亿元,增长 10.1%;境外贷款 余额 1.81 亿元,下降 8.2%
      图 10 2018-2022 年本外币住户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6879 元, 比上年增长 4.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0270 元,增 长 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7636 元,增长 5.2%。 2022 年三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 1.34:1,在佛山五区中 位列全市最低,也大大低于全省的 2.41:1 和全国的 2.45:1。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7059 元, 比上年增长 1.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8362 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3506 元,增长 3.0%。全区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34.9%;其中城镇为 34.2%,农村为 37.2%。 全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44 平方米,其中城镇为 43 平方 米,农村为 47 平方米。
      图 11 2018-2022 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及其增长速度
      图 12 2022 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构成
      图 13 2022 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
      年末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 29.70 万
      人,比上年增长 1.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 1.04 万人,下降 5.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 39.23 万人,增长 14.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 24.12 万人,下降 1.7%。工伤保险参保缴费人数 27.61 万人, 与上年基本持平。失业保险参保缴费人数 27.17 万人,增长 0.4%。生育保险参保缴费人数 31.85 万人,增长 12.2%。
      表 6 2022 年末全区参加各类保险人数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城镇低保人数 366 人,农村低保人数 1109 人。全 年共发放低保金额 2000.7 万元。全区共有提供住宿的社会 服务机构 11 个,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床位数 2283 张。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共有高等院校 3 所,教职工 1915 人,在校学生 40658人;普通中学 27 所,教职工 4643 人,在校学生 34981 人; 中等职业学校 5 所,教职工 715 人,在校学生 10076 人;小 学 36 所,教职工 3250 人,在校学生 58891 人;幼儿园 88 所,教职工 4384 人,在园幼儿 31193 人。小学毕业升学率 100%,初中毕业升学率 100%,高中毕业升学率 100%。高考 录取 4190 人,其中本科录取 2525 人,大专录取 1665 人。 农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 83.5%, 比上年 增长 4.5 个百分点。
      全区登记科技成果 16 项,其中一项省级科学技术奖。 全年经各级科技行政部门登记技术合同 55 项;技术合同成 交额 8897.59 万元,同比增长 106.8%。年末共有高新技术企 业 708 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企业 6 家;各级企业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 561 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文化馆、博物馆各 1 间,年组织文艺活动 63 场。文物保护单位 63 处。 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 1 间,公 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 49.40 万册。年末全区共有电影院 10 间,全年电影放影 7.78 万场次, 比上年增长 8.0%;观影人 数 65.65 万人次。电台、电视台各一个,覆盖率均为百分百。
      初步统计,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健康机构 260 个 (含 村卫生室 ) ,其中, 医院、卫生院 20 个,社区卫生服务机 构 49 个,妇幼保健机构 1 个。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 5691 人, 比上年增长 6.1%;其中,执业医师 1746 人,执业 助理医师 189 人,注册护士 2543 人;拥有医疗床位 2994 张。 1 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52 人,1 家卫生监 督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42 人。 医院、卫生院全年诊疗 370.02 万人。
      年末全区有体育场馆 5 个;少年业余体校 1 间,在校学 生 260 人。全年举办全区性大型体育活动 5 场。全年我区运 动员参加市级以上比赛 800 人次,获奖 430 项。 向上级输送 体育人才 42 人,其中向省级及以上输送 10 人。
      图 14 2018-2022 年卫生技术人员数
      十二、资源、环境和交通安全
      年降水量 1823.0 毫米,较上年偏多 40.9%;年平均相对 湿度 75%,较上年偏高 2 个百分点;年平均气温 22.9 摄氏度, 较上年偏低 0.9 摄氏度;全年日照时数 1718.3 小时,较上 年偏少 8.7%。
      全社会用电量 98.56 亿千瓦时,下降 2.5%。其中,工业 用电量 73.34 亿千瓦时,下降 5.0%。
      全区优良天数比例为 86.6%,同比下降 0.8 个百分点; 全年空气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天数为 316 天;可吸入颗粒物 (PM10 ) 年平均浓度为 41 微克/立方米;可吸入细颗粒 物 (PM2.5 ) 年平均浓度为 24 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二 氧化硫 (SO2 ) 、二氧化氮 (NO2 ) 年平均浓度分别为 7 微克/ 立方米、30 微克/立方米;臭氧 (O3 日最大 8 小时均值第 90 百分位数)、一氧化碳 ( CO 日均值第 95 百分位数)年平均浓 度分别为 168 微克/立方米、0.9 毫克/立方米。
      建成区绿化面积达 1038.83 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9.08%,下降 0.03 个百分点。建成区人均公园面积为 25.72 平方米。
      全区共有城镇污水处理厂 12 座,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 理率 98.02%;耕地灌溉面积 5906 公顷,农田灌溉水有效利 用系数 56.1%;全区共有垃圾转运站 6 个,生活垃圾无害化 处理率 100%。
      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161 起,比上年下降 2.4%;死伤 177 人,死亡 51 人,直接经济损失 52.88 万元。
      注:
      1.本公报中 2022 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 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 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关历史数据根据第四次全国 经济普查结果进行修订,农业相关历史数据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 进行修订。
      4.2011 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 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及 以上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 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 50 万元提高到 500 万元,增速为可比口径。
      5.限额 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标 准为: 批发业年主 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 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 500 万元及以上。
      6.先进制造业包括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 产业、先进轻纺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装 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 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 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7.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 电子 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 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六大高耗能行业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 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 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8.基础设施投资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 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2022 年中央出台减税政策,对小微企业及重点支持行业办理存量留底税的一次性退还,并按月办理增量留底税的退还,贯穿 2022 年全年,故为保持同比增长率计算 口径的一致性,在计算 2022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率和税收收入增长率 的时候,将 2022 年和 2021 年退还的留抵退税均加回到税收中计算,从而保障同比口径尽可能一致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 区人力资源社保局和区医保分局; 市场主体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管局; 农业 机械总动力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 电话、互联网用户数据来自区有关电 信单位; 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 科技、进出 口、外商直接投资数据来自 区经科局;公路里程、运输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金融业机构存贷款数 据来自人民银行三水支行;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旅游、文化、体育数 据来自区文广旅体局; 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局; 低保数据、社区服务 设施数据来自区民政局; 户籍人 口、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来自区公安分局; 气象数据来自区气象局; 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分局; 绿化、污水 处理和生活垃圾数据来自区住建水利局和区城管执法局; 用电数据来自 区 供电局;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三水调查队及上级部门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