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455|回复: 0

[福建] 2022年武夷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1:07
  • 签到天数: 748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1193
    发表于 2023-11-27 21: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武夷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武夷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武夷山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目标,全面落实“两稳一保一防”,深入实施“三提三效”行动,创新开展“大学习、大攻坚、大比拼、大夯实”行动和“文旅提效年”活动,扎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力有效,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发展,就业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

    一、综  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39443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3920万元,比增4.9%;第二产业增加值744386万元,比增1.3%;第三产业增加值1271137万元,比增2.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13.9:31.8:54.3,和上年相比,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0.5、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全年三大产业对经济拉动影响为:第一产业拉动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1.1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9634元(按2022年平均人口计算),比增1.9%。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59人,完成任务数1350人的100.67%;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5人,完成南平下达任务数220人的138.64%;城镇登记失业率3.31%,低于5.2%的目标控制线。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0828万元,比上年增长5.5%。分行业看,农业产值350188万元,比增5.7%;林业产值106799.85万元,比增7.3%;牧业产值56963.79万元,比增2.1%;渔业产值12728.66万元,比增2.8%。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占64.8%、19.7%、10.5%和2.4%、2.6%。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24951亩,与上年持平,产量98975吨,比降0.4%;油料播种面积9652亩,与上年持平,产量1750吨,比增1.2%;蔬菜面积119385亩,比增2.2%,产量159609吨,比增2.8%;烟叶种植面积19819亩,比增1.2%,产量3079吨,比增2.9%;干毛茶产量达26157吨,比增9.5%;园林水果产量20353吨,比增0.7%;食用菌产量12434吨,比增4.0%。


    全年竹笋干产量16355吨,比增5.0%。木材采伐产量240441立方米,比增6.01%,其中,商品材产量123882立方米,比增6.01%;自用材产量116559立方米,比增6.00%。毛竹采伐产量1735万根,比增1.76%。     

    全年生猪出栏9.12万头,比增13.15%,12月生猪存栏4.58万头,下降10.74%;羊出栏0.79万只,下降36.39%,存栏0.54万只,比增0.17%;家禽出栏242.75万只,下降2.93%,存栏103.47万只,比降0.99%;禽蛋产量7928.63吨,下降2.67%。   

    全年水产品产量7091吨,比增2.26%。我市水产养殖以草鱼、鲤鱼、鳙鱼等淡水鱼类为主。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完成509498万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降1.3%,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比增8.0%。规模以上“3+4+5”产业中食品加工产业比增0.4%,生物医药产业比增6.1%,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比增9.3%,林产工业产业比降18.8%。全社会工业用电量18571万千瓦时,比增6.8%。规模以上绿色发展产业中,现代绿色农业、数字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分别比增1.6%、9.3%,生物产业、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分别比降20.4%、14.3%。

    全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产品销售率95.36%,较上年下降1.06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净额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产成品存货10.7亿元,比上年增长5.5%。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34978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全市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60973万元,比增2.3%。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1.94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3.3%,其中新开工面积14.2386万平方米,比增12.3%;房屋竣工面积16.1853万平方米,比降26.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7.2%。其中,项目投资(不含房地产)比降0.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57亿元,比降48.8%。全年在库项目数474个,其中新增入库项目253个。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31.0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9.1%。商品房销售额实现30.28亿元,比降18.0%。


      

    五、旅游和交通邮政

    根据福建省第三方统计: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863.7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7.5%(恢复至2019年的60.77%);旅游总收入118.68亿元,比上年下降16.4%(恢复至2019年的58.55%);其中全市吸引过夜游客117.81万人,比降19.29%。主景区接待情况:全年共接待180.2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98%,比2019年下降48.16%(其中:门票67.83万张,观光车54.4万张,竹筏57.98万张),实现总收入1.21亿元,比上年下降24.97%,比2019年下降62.88%。创新推出武夷山主景区免门票优惠政策,出台扩大旅游市场消费12条政策措施保市场主体。开展“新华云直播”“国家公园两天一夜”“万里走单骑”“山盟海誓·恋在武夷”“网络名人看武夷”“乘着大巴看中国”“山水连心·大红闽宁”“浪漫武夷·风雅茶韵”等系列文旅活动。武夷山入选“2022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2022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省级森林康养城市。武夷宫宋街入选福建省特色步行街,星村镇入选全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五一村获评省级金牌旅游村。“文旅茶融合打造消费新地标”入选全国城市旅游优秀案例。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增加值30416万元,比上年下降10.9%。公路客运量79.63万人,客运周转量5744.45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47.79万吨,货运周转量36825.29万吨公里;铁路共计抵送298.2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4.85 %, 其中高铁北站抵送102.86万人次,比降21.74%;火车站抵送1.53万人次,比降65.54%。机场起降航班1026架次,比上年下降69.17%;旅客吞吐量7.1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72.74%;平均客座率42.2%,比上年下降5.2个百分点。民航货邮吞吐量87.5吨,比降70.0%。中欧班列开行19列,货值4.02亿元。

    全年完成邮政和电信业务总量35558万元,比增9.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比增7.2%;移动业务总量比增7.42%;电信业务总量比增14.43%;联通业务总量比增5.61%。年末本地电话用户3.2013万户,比降24.2%,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3472万户,比降56.3%。移动、电信、联通移动电话总用户达31.8457万户,比增3.6%。数据通信业务发展,年末互联网上网用户达14.8790万户,比增9.2%。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71756万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限额以上累计实现零售额104899万元,比增26.3%;限额以下累计实现零售额666857万元,比增2.7%。社会消费品销售额(营业额)分行业情况:批发业实现372705万元,比增27.4%;零售业实现651213万元,比增10.1%;住宿业实现39448万元,比增10.6%;餐饮业实现93154万元,比增3.9%。

      

    七、财政和金融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131018万元,比上年增长3.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6986万元,比增5.3%。地方级税性收入完成55999万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7.7%,占比较上年下降8.5个百分点;非税性收入完成40987万元,比上年增长1.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3971万元,比上年增长28.8%。


      
        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5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住户定期及其他存款占存款总额的41.7%,比增27.3%。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0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以住房贷款为主的住户中长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49.2%,比增4.7%。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公安总户数75338户,户籍人口247524人,比上年末减少135人。其中,城镇人口113030人,乡村人口134494人;男性125466人,占50.69%;女性122058人,占49.31%。计生口径总人口244299人,出生人口1495人,出生率6.12‰,比降0.79‰;自然增长率1.06‰,比降1.02‰。年末常住人口26.1万人,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2.5%,比上年末提高0.82个百分点。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15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578元,比增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758元,比增5.9%。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789元,比上年比增4.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237元,比增5.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433元,比增4.3%。

    全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已参保106474人,为31961名年满60周岁城乡居民发放养老金5662.6万元;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58276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参保10976人,企业在职人员参保37298人,已领取养老金人员10002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835人,已发放失业保险金783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7862人,征缴工伤保险金1025万元,因工伤亡人数129人,工伤保险金支出1252.76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92011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34238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参保13171人,企业参保18112人。

    全年农村低保1801户3500人,发放资金2008万元;城市低保369户576人,发放资金440万元;特困人员605人,发放资金1098万元。临时救助1701人次,发放救助金248万元;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共46.51万元;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足额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共63.7万元;对全市未享受低保政策的十六周岁及以下未成年人、六十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因病因残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人每月补助260元;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对已纳入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其他困难的低保对象,给予6-12月的延保渐退政策;落实低保和特困对象电视收视优惠政策。建成11所长者食堂,完成2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73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创建3个农村留守(困境)儿童示范点,建成2个普惠性托育园。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中小学在校生27832人,高中、初中招生4377人,普通中学在校生9388人,其中女生4491人。小学招生3242 人,小学在校生18444人,其中女生8995人。幼儿园在园人数9182人,入园率99.1%。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99.98%,其中女童入学率99.99 %,小学辍学率为0%,小学按时毕业率100%,初中按时毕业率99.77%,初中学生辍学率0%,初中升普高的比率55.44%。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受惠学生5.5118万人,义务教育巩固率93.96%。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10.60%,普职比率58:42,教育投入资金到位率100%。全市中考总分平均分707.48分。本科上线总数769人,上线率67.87%。6所学校投入使用,20所学校通过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省级评估验收。武夷山一中、百花幼儿园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学校,武夷山华职被确定为福建省(1+X)证书试点校。


      
        科特派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在首届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数量排名南平第2。完成科技特派员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现管理服务数字化。全年选认省市县三级个人科技特派员180人,选派金融科特派9人、乡土科特派推广员36人;共5个科特派项目争取省级资金支持185万元、14个科特派项目争取南平级资金支持115万元;共5家科特派服务的企业获得“科特贷”支持,放贷资金共计507万元。获2022年度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7项;3家企业获得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认定;7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全年新增内资企业2076户,外资企业7户,个体工商户6228户。专利授权量35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9件;商标注册量12453件,占南平56.8%,全市现有注册商标57091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武夷山成为唯一“三世遗”城市。燕子窠茶园基地列入国家“三茶”统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无化肥无化学农药”生态茶园建设入选全国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当溪、红旗渠入选首批福建省河湖文化遗产,岚谷熏鹅和竹编技艺列入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编撰《我在武夷山——干部读本》,开设武夷文化“师带徒”培训班,揭牌书画艺术院。举办赤石暴动胜利80周年、“我在武夷山”演说比赛、首届“武夷茶舞”大赛、第九届福建文创奖·朱子文创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建成文公山一期,加快推进洋庄红色文化小镇、柳永文化研学基地、瑞岩寺修复等项目。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府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79元提高到每人每年84元。全市共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23.4193万份,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13797人、规范化管理率79.64%,Ⅱ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0.4909万人、规范管理率80.3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1086人、规范管理率92.43%,接受中医健康指导的老年人 16882人、健康管理率72.54 %。全市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推进,自2020年12月22日开始接种以来,累计接种新冠疫苗243964剂次,其中第一针243964剂次,第二针237955剂次,第三针149746剂次,第四针525剂次。储备的退热类药品、止咳类药品、中成药以及针对鼻塞、流鼻涕的药品分别累计满足86000人次、17000人次、19000人次以及26000人次。2022年报告乙类传染病330例,无甲类传染病病例报告。免费对具有武夷山市学籍或户籍、未接种过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且年龄在13周岁—14周岁半的女性开展HPV疫苗自愿接种。

    全年完成各类赛事活动32项;完成篮球赛(甲组)、高尔夫球赛、群众比赛暨2022年福建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健身气功总决赛三项省运会赛事;完成《十四五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编制工作;完成崇安街道、新丰街道、武夷街道全民健身路径经费

    补助工作事宜;圆满承办第十七届省运会分会场活动。

    十一、环境保护

    我市成功列入全省“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省级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修复工作优秀县。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步提升,位列全省前列。实施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项目49项,累计完成投资42.56亿元。整治提升东溪水库水质,拔除违法违规开垦茶山2827.69亩,整改卫片图斑142宗,拆除“两违”建筑20.1万平方米,处置散养生猪1953头、治理水土流失4.56万亩。完成国土绿化1.15万亩、规模化绿化花化彩化改造提升6023亩、松林改造5.15万亩。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比均减少4%。先行先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森林生态银行”示范点3个,试点水稻资源开发农业碳汇,交易林业碳汇3万吨。建成黄龙岩省级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标本馆。

    注:1、公报中经济指标数据均为初步统计快报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PDF:武夷山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