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52|回复: 0

[安徽] 2022年含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2:54
  • 签到天数: 741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9861
    发表于 2023-11-21 22: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含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认真落实省委“一改两为”要求,抓机遇、转作风、提效能、优环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克服疫情、历史最重旱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在多重压力下,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总量实现稳步提升,现代化幸福美好含山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合

    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0.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高于全市水平2.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38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07.52亿元,同比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117.78亿元,同比增长4.4%。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3731元,比上年增长6.1%。

    二、人口和就业

    2022年末,全县总户籍达136901户,户籍人口总计439345人,比上年末减少2706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176199人,乡村户籍人口263146人,年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0.1%,比上年末提升1.7个百分点。

    202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表

    指标类型

    年末数(人)

    构成(%)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

    439345

    100

    其中:城镇

    176199

    40.1

    乡村

    263146

    59.9

    其中:男性

    231102

    52.6

    女性

    208243

    47.4

    其中:0-17岁

    73859

    16.8

    18-34岁

    95992

    21.8

    34-59岁

    177084

    40.3

    60周岁及以上

    92410

    21.0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22年,全年共计举办各类招聘会366场,累计邀约企业4550 次,提供岗位7280个,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29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 92.2%,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率达93.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

    2022年开展育婴员、养老护理员、农作物栽培技术、计算机维修等各类培训达17班次,培训501人;其中举办2期脱贫稳就业技能培训,培训59人。为全县50家企业2341名新录用员工开展了岗前技能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5118人,新增技能人才2758人。完成培训503个高级工,培养新技师24人,职业技能认定2758人;完成新技工系统培养招生183人。

    三、农业与农村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22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9.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

    2022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50110.49公顷,比上年增加 102.63公顷,增长0.21%。粮食种植面积39624.78公顷,比上年减少357.63公顷,下降0.89%;其中,稻谷种植面积27563.49公顷,减少415.16公顷,下降1.5%;小麦种植面积9683.11公顷,增加4.67公顷,增长0.05%;玉米种植面积289.37公顷,减少1.33公顷,下降1.8%。棉花种植面积155.57公顷,减少0.9公顷,下降0.6%。油料种植面积7563.21公顷,增加336.88公顷,增长4.7%。糖料种植面积41.27公顷,增加0.14公顷,增长0.33%。蔬菜种植面积2412.09公顷,增加84.19公顷,增长3.6%。

    全年粮食产量25.86万吨,同比增长0.2%。分品种看,稻谷产量20.43万吨,同比下降0.1%;小麦产量4.8万吨,同比增长1.3%;玉米产量0.14万吨,同比下降1.8%;大豆产量0.03万吨,同比增长1.8%。油料产量2.14万吨,同比增长3.5%。蔬菜产量13.05万吨,同比增长4.1%。园林水果类产量1.69万吨,同比增长8.0%。瓜果类产量0.99万吨,同比增长2.4%。

    全年生猪出栏量总计14.87万头,比上年增长2.3%;年末生猪存栏6.81万头,比上年增长10.7%。全年肉类总产量21445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3117吨,增长2.7%。禽肉产量8328吨,增长1.3%。

    2022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表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完成实绩

    同比增长(%)

    粮食

    258589

    0.2

    油料

    21387

    3.5

    其中:油菜籽

    19953

    4.5

    棉花

    134

    -9.6

    蔬菜

    130525

    4.1

    白菜类

    35850

    4.3

    园林水果

    16912

    8.0

    瓜果类

    9852

    2.4

    茶叶

    258

    3.5

    肉类

    21445

    2.0

    猪牛羊肉

    13117

    2.7

    猪肉

    12372

    1.9

    牛肉

    124

    11.2

    羊肉

    621

    12.0

    禽肉

    8328

    1.3

    蛋类

    11291

    13.5

    农业产业化稳步提升。2022年末,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个数77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面积达1.4万公顷。

    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2022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共计51.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2%;全县共计拥有农用拖拉机7568台,比上年增长5.5%;排灌动力机械63562台,比上年增长8.6%。全县机械播种面积3.1万公顷、机械收割面积4.5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2.1%和4.9%。

    绿色农业持续发展。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全年三大粮食作物防治面积111.9万亩次,植保专业化防治面积84.2万亩次,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75.24 %,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8.3%。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1%。强化粪污治理管控,全县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6 %以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2022年末实现全县村庄全覆盖,共整治标准版村庄1421个,升级版335个(含美丽宜居自然村242个),精品版 90个;创建市级村庄清洁行动示范村17个,完成2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通过省市验收;创建“美丽庭院”2500户。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2022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80.23亿元,比上年增长9.7%。截至12月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180家,累计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5%。

    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增速较快。制造业增加值30.1亿元,同比增长15.1%;采矿业增加值1.8亿元,同比下降1.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0.7亿元,同比下降6.2%。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速较快。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4.8亿元,同比增长28.9%;民营企业增加值17.0亿元,同比增长8.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0.8亿元,同比增长4.5%。

    分行业看,新兴行业增幅较高。全县规上工业26个行业大类中15个行业实现正增长,11个行业增幅两位数以上,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98.5%,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同比增长174.2%,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同比增长36.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32.6%。

    工业企业经营形势总体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66%,企业产销情况衔接良好,全年产品销售率达95.6%,保持较高水平;企业总体盈利水平良好,全年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5.3%,全员劳动生产率287174元/人。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表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产 量

    比上年增减(%)

    石灰石

    4383527

    20.1

    大米

    4558

    -32.0

    精制食用植物油

    10068

    -10.6

    熟肉制品

    714

    7.5

    速冻食品

    192

    33.3

    3608

    -35.4

    服装

    万件

    665

    3.9

    万双

    75

    4.4

    家具

    216609

    -35.7

    塑料制品

    2027

    1.3

    硅酸盐水泥熟料

    5693700

    31.3

    水泥

    3729985

    8.2

    石灰

    388201

    52.8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1224710

    0.5

    万块

    10

    -50.0

    陶质砖

    平方米

    5884286

    -1.9

    钢结构

    17520

    -7.9

    铸铁件

    190406

    -26.1

    铸造机械

    4522

    -42.4

    输送机械(输送机和提升机)

    4412

    3.2

    矿山专用设备

    12261

    25.0

    建筑工程用机械

    30797

    20.4

    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

    台(套)

    708

    16.8

    自来水生产量

    万立方米

    1974

    2.8

    建筑业发展较快。2022年,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年末,全县在统的有总承包、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总计3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全年累计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4.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4%;房屋竣工面积45.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1%;年末建筑业从业人员8822人,比上年增长28.7%。

    五、能源消耗和电力供应

    2022年,全县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总计90.83万吨标准煤(等价值,下同),同比增长22.4%,当年新增能耗16.62万吨标准煤,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强度同比上升7.8%。

    2022年,全县全社会用电量20.9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1.0%;全行业生产经营用电17.2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3%。全行业中,第一产业用电0.3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0.2%;第二产业用电 14.3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其中工业用电14.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第三产业用电2.6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1.2%。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22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6.2%。从投资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9.9%;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6%,其中,工业投资下降3.6 %,工业中制造业投资增长8.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3.2%。从重点投资领域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下降3.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6.1%;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下降13.7%。

    2022年全县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行业

    比上年增长(%)

    农、林、牧、渔业

    -29.7

    采矿业

    -68.3

    制造业

    8.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9.3

    建筑业

    0.0

    批发和零售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2.8

    住宿和餐饮业

    31387.5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0.0

    金融业

    0.0

    房地产业

    10.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5.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478.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66.5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7.4

    教育

    -85.8

    卫生和社会工作

    162.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53.9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34.9

    房地产业总体低迷。2022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0.5%。商品房销售面积21.05万平方米,下降12.4%;商品房销售额11.07亿元,下降20.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3.95万平方米,增长3.1%。

    七、商贸流通与旅游

    202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57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6.61亿元,增长3.3%;按经营地统计,限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6.5亿元,增长3.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11亿元,增长1.1%。按消费形态统计,限上商品零售额 5.99亿元,增长2.1%;餐饮收入0.62亿元,增长17.3%。

    对外经济保持平稳。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063万美元,同比增长6.2 %。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50亿美元,同比下降59.4%。

    旅游事业健康发展。全年接待游客人数、总收入分别达271万人次、17.58万元。

    八、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和电信

    2022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53亿元,比上年下降0.2%。

    2022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累计达2190.9公里,同比增长0.4%。年末共计开通公共交通路线23条,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91辆;年末,全县民用车辆拥有量达54118辆,其中汽车拥有量34599辆,其中私人汽车33259辆。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260.1万人,比上年下降14%;公路客运量1560.6万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2.9亿人公里,完成公路货运量5911.8万吨、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2270万吨公里。

    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02亿元,比上年增长25.6%。邮电业务总量累计完成734万件,比上年下降17.2 %。其中,包裹310万件,比上年下降41.8%;函件5.6万件,比上年下降2.1%;订销报纸累计数372.9万份,比上年增长20.5%;订销杂志累计数13.6万份,比上年增长3.2%。快递业务量完成223.9万件,增长15.0%。年末全县电话用户总用户35.27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33.56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3.88万户。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5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7.1%,按自然口径计算增长5.1%;其中地方税收收入11.36亿元,同比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50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民生支出37.25亿元,同比增长11.4%,民生支出占比达87.6%。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590.33亿元,同比增长18.8%。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30.65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居民存款256.26亿元,增长19.2%;各项贷款余额259.67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中长期贷款168.35亿元,同比增长25.9%。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增长速度表

    指标名称

    年末余额(万元)

    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330.65

    16.2

    其中:住户存款

    256.26

    19.2

    非金融企业存款

    49.57

    14.4

    广义政府存款

    24.80

    -3.4

    各项贷款余额

    259.67

    22.3

    其中:住户贷款

    95.60

    6.7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164.08

    33.7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22年,全县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49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26元,比上年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891元,比上年增长7.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57,比上年缩小0.03。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2022年末,全县社保卡持卡人数 43.9万人,社保卡覆盖率达97.6%。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4845人,其中,女性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6971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9900人,其中,女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801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9879人,其中女性10077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9730人,其中,女性11033人。2022年,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4.23万人,参保率为99.9%;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23万人,参保率为99.98%。

    社会救助持续开展。2022年末全县城乡低保累计保障 19.76万人次,累计支出资金1.03亿元;保障五保对象2.88万人次,发放补助资金2197.73万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38万人次,累计发放资金488.84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0.80万人次,累计发放金额688.49万元。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2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3所。全县普通中学23所,在校学生16525人;其中普通初级中学20所,在校学生10623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学生5902人。全县共有小学50所,在校学生21863人;全县共有幼儿园38所(含学前班),在园幼儿 9981人。中职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60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4人。

    全县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7%;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

    2022年,开展“幼小衔接”,“安心托幼”暖民心行动,全面推行幼儿园延时服务,全县幼儿园为3221名幼儿提供延时服务。开展基于“双减”县级教学开放活动,参与教师1000余名,举办“双减”作业设计大赛。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参与教师2262名,服务中小学生2.63万名。深化“六教融合” 全县学校课后服务课程丰富多彩。开展各学科论文、优质课、电教作品评选等活动,230余名教师在市级以上各类竞赛展示中获奖。省市级课题立项开题37项、结题17项。全县普通高考报名人数2892人,其中分类考试录取464人,参加高考2428人,其中应届生1769人,本科达线1003人,其中一本达线510人。参加中考3224人,全县三所高中中招录取1974人。

    2022年,申请幼儿学前教育专项债项目资金3亿元,启动运漕中心幼儿园迁建,含城第六幼儿园,林头、陶厂第二幼儿园项目建设。观霞嘉园幼儿园转为公办园,幸福家苑幼儿园、运漕中学和陶厂初中过渡园投入使用,2所幼儿园通过“市级一类园”创建验收。实施校舍维修项目学校18所,投入资金506万元。建设智慧学校14所,投入资金320万元,实现城乡、教学点智慧学校全覆盖。9所学校更新班班通设备144套,投入资金226万元。安排专项债资金195万元,用于更新含山中学班班通设备70套。

    全县县属国有及企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30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233人,农业技术人员6人,教学人员113人,卫生技术人员60人,工程技术人员18人。

    年末全县市级以上研发平台80个;科技“小巨人”企业  48家,高新技术企业共计9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科研机构103个,上报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支出计6.0亿元,比上年增长 14.6%。

    2022年,全县专利授权量482件,其中发明专利174件,实用新型专利284件,外观设计专利24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总计891件,其中本年新增专利数149件;全县市场主体总数达34792户,其中企业7135户,个体工商户27657户。本年新增企业法人997户,同比增长5.5%。

    十二、卫生和文化体育

    2022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62个。医院1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46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卫生院8个,村卫生室98个,诊所39个;专业卫生公共机构3个,其中妇计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0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71人,注册护士831人,药师(士)81人,技师(士)139人,其他人员287人;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2051张。

    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公共博物馆1个,馆藏品量982件,同比增长1.3%;公共图书馆1个,年末藏书39万余册;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8个,农村文化乐园6个。

    全年组织各类文艺汇演302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140场;农村文艺演出197场;全年正常开放公共文化场馆场5808次。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拥有体育场馆6个,全年组办体育赛事活动47场;参与活动人数达28000人次;全年组织农民健身活动90场;年末从事体育产业活动的组织与企业69个,全年体育彩票销售收入4041万元;全年体育产业规模达1.5亿元,同比增长36.4%。

    十三、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三区三线”划定成果通过验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编制,118个城乡建设“四合一”项目完成投资32.9亿元。华阳路、九连路等6条道路竣工通车,教场路、运漕路南延等4条道路加快建设,含城公交停保场建成使用,新建公共停车位550个。改造老旧小区7个、棚户区5个,惠及群众2566户。完成“难安置”专项治理,新建安置房440套。排查自建房97305栋、整治309栋,“危房不进人”承诺制典型做法获省级肯定。翡翠项链绿道基本建成,新增口袋公园1个,新改建绿地7.5万平方米,城区绿地覆盖率达42.5%。全力创建省文明城市,启动“最干净城市”建设,改造提升背街小巷5条、农贸市场4个。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新增分类收集点11个,建设镇级垃圾中转站8座,全面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含城小区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完善智慧城管体系,常态化开展渣土车、油烟污染、违法建设等专项治理,拆除违建6300平方米。完成6000盏市政路灯智慧化改造,实现含山南高速道口至城区全路段亮化。

    美丽乡村展现新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投入9373万元实施衔接项目111个,脱贫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16.6%。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完成全县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5万元,收入100万元以上村10个。深化“百村示范全域整治”长效行动,实现自然村清洁提升全覆盖,创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4个。新建、养护“四好农村路”144公里,改造危桥7座。投入2.7亿元实施重点水利工程10个、水利冬修项目22个,牛屯河及滁河防洪治理、义城圩堤防加固等工程全面完工。

    十四、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矿产资源丰富。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兼有燃料矿产和少数金属矿产。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藏有石灰石、石膏、大理石、煤、磷等10多种,其中石膏储量58亿吨,是亚洲最大高品质单个矿床。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年全县PM2.5平均浓度为33.2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全年达标天数302天,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66.7吨,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氮氧化物排放量1081.9吨,比上年下降45.7个百分点。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5%。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相对平稳。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下降60%。其中,工矿商贸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66.7%;建筑施工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增加1起、死亡人数增加1人;道路交通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100%。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三次产业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业和餐饮业单位。

    5、部门指标数据由涉及部门提供,来源于其年度总结或统计年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