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243|回复: 0

[江苏] 2022年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15:40
  • 签到天数: 83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9446
    发表于 2023-11-10 21: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徐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市高质量发展在复杂的环境下实现了逆势而进、接续突破、向上向好态势,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沂新实践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一、综     合
    综合实力稳中有进。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6.3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57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322.24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407.52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结构为11.7:39.0:49.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6157元,比上年增长5.4%,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809美元。“国字头”名牌彰显新沂高质量发展实力。入选2022年度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全国实力百强县、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
    图1:2017年-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GDP)
    主导产业增势良好。全市“4+4”先进制造业中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29.8%和34.4%。数实融合加快推进。全年编排41个年度数字经济重大项目,梳理完成年度“智改数转”项目清单187家,8家企业获批徐州市首批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新培育水性超纤、上菱白色家电、中清光伏等5家智能车间,省星级上云企业49家。经初步认定,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175家,比上年增加46家,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80.5%,高于全部规上企业营收53.9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持续增加。年末全市共有市场主体注册户数14.49万户,比上年增长6.3%,其中个体工商户10.83万户、企业3.57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0.09万户;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8125户,其中新增个体工商户12213户、企业579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22户。
    就业市场供需平衡。全市举办各类招聘会54 场,服务企业384家,提供岗位数15000个,达成就业意向15935人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790人,新增用工备案22000人,比上年增长19.0%;失业再就业2700人,新增社保16000人。建立全市企业人才用工需求数据库,服务重点企业362家,全年新增岗位数6300个;开展农村劳动力动态监测工作,一对一推送岗位16350个。成功举办新沂市创业大赛,参加徐州市创业大赛,完成创业培训951人次,支持成功自主创业3842人,创业带动就业7401人。
    二、农  业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以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引领,坚持“三农”优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含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82.83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9.52万亩,粮食产量72.13万吨。其中夏粮播种面积80.10万亩,夏粮产量31.69万吨;秋粮播种面积79.42万亩,秋粮产量40.44万吨。年产各种蔬菜212.67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全年完成生猪养殖量102.53万头,比上年下降3.4%,其中出栏量64.90万头;家禽饲养量3025.34万羽,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出栏量2294.03万羽。
    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9.2万亩,优质粮油、绿色果蔬、生态养殖、花卉苗木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加速成长。全年新增“两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6个,全市有效期内“两品一标”获证产品49个,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到78.7%。切花菊年产量10亿支、出口量8000万支,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出口量最大的县级单位;鲜食毛豆种植面积5万多亩,年加工销售量达60多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鲜食毛豆集散中心,成功获批全国农产品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全市招引5000万以上的农产品加工及冷链物流项目15个,纳入省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44个;徐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36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家。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761.08亿元(征收期),比上年增长40.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8.0%和19.4%。从经济类型看,私营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1.1%,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分别下降8.4%、9.9%、12.0%。从门类看,制造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8.7%,采矿业增长1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从行业看,全市列统的30个行业大类中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面近七成,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6个行业产值增速均超50.0%。全市68家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占比81.5%,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亿元级企业平均单体规模达到7.46亿元,比上年增加2.01亿元,增长36.9%。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6.1%、营业收入利润率1.7%、产销率97.3%。
    两新产业引领增长。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升级。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3.9%,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5.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规上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增长28.0%,占比38.3%。其中,新能源、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行业规上战新产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88.3%、21.3%、18.0%。
    建筑市场平稳运行。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联网直报企业105家,其中全年新增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3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3.45亿元,比上年增长0.8%,其中在外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46亿元。全年签订建筑合同额191.64亿元,其中新签订建筑合同额101.81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有效投资不断扩大。全市在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2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367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6.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6.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2%。从所有制类型看,项目投资中国有控股投资增长8.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增长10.8%。从行业看,全市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投资增长,其中纺织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全市“765”签约、开工、投产项目分别完成89个、80个、68个,完成数及完成率均位居徐州县区前列,项目综合转化率位列徐州县区前列。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全市工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14.3%,高于工业投资增速0.9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55.3%,占比较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10.4%,占全部投资85.8%,占比较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4.8%,主要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研究和实验进展等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1.6%、29.2%、89.4%和146.4%。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97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从行业看,限上批发业和零售业分别实现销售额265.72亿元和73.79亿元,增长37.1%和24.0%;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实现营业额1.54亿元和5.58亿元,增长25.0%和61.1%。从商品销售看,全市限额以上21类零售商品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124.4%、49.1%;五金、电料类,家具类分别增长51.7%、44.4%;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分别增长43.6%、19.0%,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45.1%。从网络零售看,全年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21.66亿元,增长25.0%,占全部限上商品零售额比重32.9%,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线上消费火爆带动快递业加速增长,全市实现快递业务量17402.01万件,业务量居徐州市五县(市)首位。
    对外贸易承压前行。全力招引拓展新增量,重点围绕新项目新凤鸣、明新旭腾等建设进度,确保企业设备进口落地新沂;抓住上菱电器、中清光伏、中福大明等项目投产机遇,积极理顺企业外贸业务渠道,全年实现外贸业务增量8亿元。全市完成服务外包执行总额6.7亿美元,其中离岸外包1.2亿美元;完成实际到账外资8840万美元。枢纽经济优势彰显,全市公路港物流园、新沂港物流园等15个重点运营平台,实现营业收入97.74亿元,增长7.8%。其中保税物流中心(B型)一般贸易额3.5亿美元,位居省内同类保税物流中心前列;“保税+中欧班列”出口突破1亿元。
    六、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基本平稳。全市公路里程2195.19公里(含高速公路里程112.20公里),内河航运里程123.34公里。年末公路货运量5081万吨、铁路货运量59万吨、水路货运量约624万吨。潍宿高铁开工在即,新淮高铁规划加快推进,“大字型”高速铁路网初具雏形,将新沂构建成铁路主导型区域性综合枢纽,推动更好融入“一带一路”、淮海经济区等国家战略,并加强与首都经济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南京都市圈等区域的交通联系。新开通新沂-镇江-安吉短途运输航线,成为江苏省首条通用机场往返民航机场的短途通勤线路。新沂通用机场全年保障飞行时间超2000小时,进一步提升了新沂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表1.2022年运输量完成情况
    公路
    水路
    铁路
    货运量(万吨)
    货运量(万吨)
    货运量(万吨)
    5081
    624
    59
    邮政电信业保持稳定。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总量6.73亿元(含移动、联通,下同)。电信、移动、联通、铁塔等电信运营商5G基站建设加快推进。本地固定电话用户6.4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8.87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31.57万户。
    全域旅游有序恢复。全市共拥有文旅资源单体1792个,其中优质资源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3家、省级工业旅游区1家、四星级旅游饭店2家,旅行社(含分社和营业部)28家、非遗主题民宿1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徐州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马陵山、骆马湖两家旅游公司成功入选省级文旅市场红名单。举办“春山花海”“云裳桃花三月天”云上桃花节,“文旅惠民消费季系列活动—马陵山专场”;参加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窑湾古镇入选“喜迎二十大 见证新江苏”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成功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徐州五县(市)中唯一一家。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合理增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07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6亿元,比上年增长2.9%。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9.1%、7.1%、4.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12.1%、22.5%、9.1%。
    金融信贷规模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2.9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3%,比年初增加74.70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45.9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6%,比年初增加66.88亿元。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31.7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4%,比年初增加134.09亿元。其中,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92.9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6%,比年初增加15.31亿元。
    资本、保险市场协调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证券公司(分公司)2家,上市公司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123家。年末保险机构23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23亿元、增长15.1%;人寿险保费收入7.89亿元、下降9.0%。全年各类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4.51亿元,其中财产险支出4.11亿元、赔付率56.9%;人寿险支出0.4亿元、短险赔付率44.0%。全年全市保险深度1.82%,与去年基本持平;保险密度1579.44元/人,比上年增长1.5%。
    表2.202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
    指  标
    余额(亿元)
    比年初增加
    (亿元)
    比上年增(%)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682.91
    74.70
    12.3
    城乡居民住户余额
    445.96
    66.88
    17.6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731.76
    134.09
    22.4
    中长期贷款:个人消费贷款
    192.99
    15.31
    8.6
    中长期贷款:单位普通贷款
    277.40
    69.33
    33.3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稳步提升。全年存续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239家。新认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9家;新认定省民营科技型企业34家,入库公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82家,利民化学、卧牛山防水、新河化工、维尤纳特等4家企业入选“徐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50强”。全市专精特新企业累计21家,其中华信新材料、斯尔克纤维2家企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年新增有效发明专利463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2273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3.65件,比上年增长25.6%。全市累计建有3个国家级、12个省级科创载体,33家新型研发机构。全年向上争取科技项目资金2221万元。深入推进“苏科贷”,满足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共帮助26家企业完成8580万元科技贷款,比上年增长70.0%,累计贷款余额达1.85亿元,创历史新高。
    教育事业持续向好。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288所,其中,中学41所(高中11所),小学122所,特教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 所,幼儿园123所。全市中小学在校学生182074人,其中中学 88138人,小学93936人。特教学校在校生285人,中等职业学校在籍生9131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9133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初中巩固率100%,高考本科上线率82.2%。市教职工17294人,其中专任教师15010人,当年完成新教师招聘823人。“双减”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市148所义务教育学校实现“5+2”课后服务模式“全覆盖”,共有14.8万名中小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7.9 %;持续强化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累计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60家,压减率达100%。
    表3.2022年全市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指   标
    招生人数(人)
    学校个数(个)
    在校学生数(人)
    毕业生数(人)
    一、普通学校
    30316
    41
    88138
    29649
    1.市镇中学
    17488
    34
    52756
    18697
    其中:高中
    11284
    11
    29996
    8735
    2.农村中学
    1544
    7
    5386
    2217
    二、小学
    12779
    122
    93936
    18056
    1.市镇小学
    10654
    45
    71782
    13027
    2.农村小学
    2125
    77
    22154
    5029
    三、幼儿园
    6171
    123
    29133
    12771
    1.市镇
    5061
    76
    23144
    10107
    2.农村
    1110
    47
    5989
    2664
    四、特教
    70
    1
    285
    86
    五、职教
    3508
    1
    9131
    2605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年末全市共有文化站18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其中博物馆成功入选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全年编排并启动2022年文化惠民嘉年华活动,累计开展“我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暨“3.5 学雷锋日”文艺志愿者进基层活动、非遗六进、党的二十大宣讲巡演等320余场节目。同心缘公益志愿队、一惟艺术团、柳韵金声少儿戏曲艺术团3个优秀文艺团队荣获“2022年度江苏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唢呐独奏《红妆》获第十五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大型现代柳琴戏《在水一方》获紫金艺术节剧目奖、优秀演员奖,并成功入选“喜迎二十大”江苏省基层文艺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油画《骆马湖》、小品《流量时代》、版画《荷塘·晚秋》、音乐《七月的霞光》、琴书《返乡》等6件作品荣获第十三届徐州市“五星工程奖”;“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窑湾古镇”正式授牌,并被命名为省级示范区。定期在学校内开展“戏曲进校园 非遗有传承”活动,培养出喜娃班等一批“小小非遗传承人”。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共建成省示范卫生院16  家、省示范卫生室97家、中医馆20个、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14家。建成4家徐州市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其中3家已成为省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基本建成单位。急救医疗站可用于疫情转运救护车达35辆(其中负压型13辆)。全市254个行政村卫生室均达到徐州市规范化建设标准。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93元。全市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88.60万人份,建档率91.4%,其中年内新建合格档案5.40万人份。组建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98个,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户数10.39万户,签约居民36.53万人;常住人口签约率37.7%,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72.0%。新生儿访视率达到96.0%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产后访视率均达到98.0%以上。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有效落实,传染病及时报告率100%,疫情处理率100%。全市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医疗机构3所,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31人,开放床位410张,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8.1%,面访率达94.8%。
    体育事业呈现多元化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全民健身活动站点723个,社会体育指导员5071人,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2人。拥有单项体育类协会29家,体育俱乐部49家,5A级协会1家,3A级协会8家。实现镇级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全覆盖。举办篮球、足球、气排球等群众性健身活动80余次,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开展篮球、足球、游泳等各类公益培训及讲座10余次,累计参与人数近1000人次。发展农村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全年开展“全民健身 你我同行”科学健身乡村行活动10次;开展健身技能培训和健身知识讲座30次;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完成3000余人有效数据监测。面向双塘、棋盘、新店、马陵山等20余个镇、村捐赠体育健身器材总价值100余万元。
    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全年扎实推进片区防洪排洪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沭河之晨水环境治理项目荣获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为徐州唯一。“骆马湖退圩还湖生态修复工程”“窑湾镇水系连通工程”2个项目获批国家“山水工程”。高标准完成城南滨水美丽宜居街区、城市微水环建设等6个省级美丽宜居城市试点项目建设。全市PM2.5浓度35.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77.0%。水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全市5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均达到III类考核标准,地表水优III比例100%,其中毛林大桥国考断面水质提升到Ⅱ类;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稳定有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8.7%;骆马湖新店和窑湾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无劣V类水体。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全市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100%、实现试点农村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
    降污减排工作扎实推进。以重点减排工程为抓手,扎实开展水、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积极挖潜总量减排和总量入库项目,全市已有7个项目纳入省排污总量指标储备和交易系统,徐州地区率先开展水、大气污染物总量指标入库工作。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耗330.27万吨标准煤。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9.6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6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56.97万人,女性人口52.71万人,男女性别比例108.1:100。全年出生人口6116人(含往年出生补报人口),人口出生率5.57‰;死亡人口7654人(含往年死亡未销人口),人口死亡率6.9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5.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5.5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87%;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02%,比上年末提高0.72个百分点。
    居民收支稳中提质。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60元,比上年增长5.6%。按收入结构分,工资性收入17313元,增长5.7%;经营净收入6647元,增长3.3%;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为1915元和5485元,分别增长2.2%和9.8%。按居民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70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72元,增长6.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1.61:1缩小为1.58:1。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333元,增长5.0%。按居民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571元,比上年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763元,增长7.3%。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29.6%,其中城镇居民28.9%,农村居民30.6%。
    图2:2017年-2022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养老参保人数38.54万人 (含领取待遇人数),参保率达99.0%。领取养老金人数16.04万人,发放养老金5.17亿元。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从最低标准每人每月19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202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提高到640元。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发放保障资金4亿元,救助帮扶困难群众3.30万人,5797名失能人员享受长期护理险待遇,113名低保家庭老人通过政府补贴入住养老机构。全年为13447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2302.92万元,为13024人次代缴医疗补助金527.63万元,为2371人次发放失业补助金217.85万元,为529名企业职工发放技能提升补贴95.80万元。
    十二、城乡建设
    城市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以苏北第一名成绩通过初审,棚改工作连续四年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城市功能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新增2个供热小区、燃气实现“村村通”、供水改造4个小区,完成40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面积32.9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140户;完成棚户区动迁25万平方米。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西城高中、唐店中学、高级中学、实验学校、6所乡镇卫生院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按序时建设完成;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殡仪馆、特教中心、中专校三期等项目加快推进,有效补强城市教育、卫生、民政等民生短板。着力化解城区“停车难”问题,新增停车泊位1000个。全面改善住房条件,全市已完成安置房新开工任务7626套,总建筑面积92.42万平方米;基本建成任务完成6054套,建筑面积62.26万平方米。城区居民出行条件持续向好,全市建设完成新安西路、江西北路、徐海路西延、市府西路(东段)、嫩江路等城市道路约5.87公里。生态底色更加靓丽,完成钟吾南路绿化、G311沿线绿化提升、高速出口南侧景观改造、城南体育公园等工程;完成城区雨污分流改造10公里,铺设污水管网主干管9公里,检测修复老旧管网65公里;新建街头游园5个,新建、改建绿地面积约164万平方米,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覆盖率达91.1%。
    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实施农房改善项目23个,改造农村低收入户危房406户,以徐州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省农房三年行动考核优秀奖。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造户厕3.2万户,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45个,创建省级幸福河湖28条,建设生态河道190余公里。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绿美示范村庄30个;新增美丽宜居村庄119个;累计分别创建省级、徐州市级特色田园乡村14个、19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数量位居全省第七、徐州地区第一。马陵山镇花厅村、草桥镇堰头村分别被命名为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率先在徐州实现燃气“村村通”,实现城乡用气同网同质同价。强村富民互促互进,培育示范家庭农场338家,带动更多农民增收。积极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实施“村企联建”“三乡工程”,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18万元的村全面消除;超30万元的村171个、超50万元的村67个。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放补助资金3811万元。

    有关词语说明  
    “4+4”先进制造业:冶金材料、化工新材料、高端纺织、智能电器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和新能源、医药健康及医疗器械、精密制造、数字经济四大新兴产业。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
    “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
    “765”项目:年内新沂市计划签约产业项目89个、开工项目76个、投产项目63个。
    数据来源:
    本公报中社会保障、就业形势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市场主体、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设施农业等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公路里程、公路运输、水运、港口货物吞吐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铁路客货运量数据来自新沂火车站;电信业务、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等数据来自市电信公司、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城乡建设等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开放型经济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快递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文化事业、旅游、体育数据来自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新沂支行;上市公司数据、保险业数据来自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高新技术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GDP、工业、投资、贸易、粮食产量、城乡居民收支等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
    注: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问题,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